二、加利利的事工(之一,1:14-45

 

马可在他的书中用了巨大的篇幅(1:14-13:37)来描述耶和华的仆人大能的事工。粗略地按照地理位置组织材料,我们可以将他的记载分为四个部分:在加利利的扩展事工以及所获得的反应(1:14-4:34)、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四次从加利利撤退(4:35-9:50)、为了最后的受难前往耶路撒冷的旅行(10:1-52),以及受难周在耶路撒冷的事工(11:1-13:37)。

 

(一)加利利的事工(1:14-4:34

 

马可和马太、路加一样,从耶稣在加利利的事工开始记载基督的工作。他也因此略去了记录在约翰福音1:15-4:42中的耶稣早期事工,对大约一年的时间未置一词;这段时间常被称为晦不明的一年但是,没有一本同观福音书明确断言,加利利的事工标志着耶稣公开事工的实际开始。

1. 对耶稣传道的概述(1:14-15

 

这个简短的段落从总体上给出了耶稣在加利利事工的主题。它明确了事工开始的时间,说明了加利利是事工开展的主要地点,并给出了耶稣信息的总旨。

 

约翰下监以后 这句引言性的时间标注,暗示约翰的被捕已经为读者们所知。马可在稍后(6:17-29)给出了约翰被捕和处死的细节。下监”这个动词(字面意思为出”)在蒲草纸文献中的用法,已经演变成表示一个人被当作囚犯交出的专用术语。这个词在马可福音3:19中被翻译为(出)卖”,也被用于描述犹大交出”耶稣(美国标准译本边注)。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有叛徒出卖了约翰,将他交在希律·安提帕手中。布鲁克斯说:这里的被动语态用示一切都是按照神的意图而发生的。[1]

 

耶稣来到加利利 这是巴勒斯坦三个地区中最北边的一个区域。它也是最富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马可直接从受试探跳到了加利利的事工(9节),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他不知道中间发生的事情。马太把这段旅程称为退到加利利(4:12),这与约翰福音所记载的基督离开犹太地区的情况(4:1-3)相符。加利利不像犹太地区那样被祭司掌管、被法利赛人统治,因此可以为耶稣的事工提供相对自由的环境。

 

传神的福(美国标准译本) 这是耶稣所传达的中心信息的总称。[2]宣传”更好的译法是扬、报信”,这个词刻画了耶稣在加利利的特色活动。在第1章中,马可使用了宣传”教训”来描述耶稣的口头事工;在接下来的章节中,马可则一直只使用教训”一词。的福音”可能是而来的好消息,也可能是关于神的好消息。这个词组也可能同时包含这两种含义,但是我们认为前一种含义更接近作者的本意。耶稣宣传的是给人盼望和怜悯人的信息,而非谴责和定罪的信息。

 

15节是耶稣信息的总结陈词。他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要宣告,所以迫切需要召集人们集合在一起。在这一节中,耶稣宣告的两个信息都用了重叠句。

 

日期满了 这句话里动词的前置使它得到强调,而动词的完成时态满了”表示神指定弥赛亚到来的时间已经完全满足了。日期”指的是完成某个特殊任务的最佳时机,这里强调耶稣接受弥赛亚仆人身份的时候,就是建立神国的合适时机。这是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时间[3]

 

的国近 这句话里完成时态的动词再一次通过前置而得到强调。这个宣告的内容是:期待已久的国度就在眼前了——事实上它是如此接近,以致耶稣呼求听众满足下面给出的条件,立刻进入其中。耶稣的宣告是施洗约翰之前宣告的延续和发展(太3:2)。

 

国”这一表述在马可福音中出现了14次,[4]这是一个含义众多的圣经术语。人们对它所传递的概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5]国”的基本含义是君主的实际统治,是统治本身;但是他所统治的百姓和领土也必然包括在内。麦克莱恩(McClain)指出一个王国少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具有充分权柄和统治力的统治者,其次是作为被统治对象的领土,第三是实际行使的统治权[6]

 

神的”表示所宣告和描述的国属于神——这是他所建立和统治的王国。这国质上是神的国,不是我们的国。它是神所赐予的,不是人所建立[7]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神的国指的是神统治所有有道德、有智力的存在物,连天使也包括在内(代上29:12;诗103:19-20)。但是,耶稣在这里所宣告的国应该被他的听众自然地理解为那期待已久的弥赛亚国度。

 

神的国是耶稣的听众所熟悉的概念。这是旧约中常见的主题,犹太的拉比们对它也进行过广泛的讨论。耶稣可以假定他的听众至少对他所宣告的国有基本的理解。因此在对神国的初始宣告中,他并没有附加有关其性质的正式定义。

 

耶稣宣告说,神的国在里”。旧约中尚未到来的弥赛亚国度,如今在耶稣和他的事工中已经临到全人类。通过他,它现在已经他们中间”(路17:21,美国标准译本边注)了。他自己就是这神国之福音的中心和实底。因此,里德伯斯(Ridderbos)观察说:稣作为弥赛亚、人子和耶和华的仆人之自我启示,构成了整个福音的奥秘与展开。[8]

 

耶稣作为神国的个人化身出现,制造了一场无法避免的危机。人们对他的回应,将要决定他们与神国的关系。耶稣的出现也加速了公义与邪恶的冲突。他的神迹和辖制魔鬼的大能将会带来神的国,并战胜撒但的国。通过他,神的国入侵到现今的邪恶世界中,并在那些接受他作为君王的人中间建立起一个当下的属灵领域。

 

但是,神的国通过他到来,并没有导致现存世界秩序的立刻消失。其结果是造成目前的善恶冲突,国之子”恶者之子”彼此都不断成长,直到将来收割的日子(太13:37-43)。神国临到世界的事实,目前尚被掩盖着——不是眼所能见的”(路17:20-21);它不是一个可见的、引起巨大变革的事件。

 

耶稣也提到神的国还有待将来才能实现(太6:107:21-23;可9:47-48;路22:18)。当大君王再来、在全世界建立他的权柄时,神的国将作为一个遍地都能看见的关键事件,以可以看见”的形式到来(路17:22-24)。神的国在地上得胜地、天翻地覆地建立起来,这个在旧约启示中刻画的事件尚未到来(但2:31-457:13-14)。那些以基督为君王、效忠他的人,现在正迫切地等待他在荣耀中再来。神国这一未来的可见阶段也将以基督自己为中心。他的百姓现在等待的是一件比基督自身更完全的事物,而是基督显现在荣耀中[9]

 

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这是对听众的双重呼吁,其背景是耶稣的伟大宣告。耶稣继续呼吁约翰所提出的悔改(4节;见“使罪得赦”一语的注释)。对悔改的呼吁,在人类的罪被完全消灭之前永远也不会过时。听见的人也必须不断地信靠福音。

 

信,其含义比相信一个信息更丰富,它需要个人的委身,以及依靠自己所信的对象。信福音”的呼吁,是新约中唯一清楚表达的例子,指出福音是信仰的基础。信心放在所传递的信息上只是第一步,接受某种信条是我们将信心放在基督身上的基础。[10]对福音的信心,成为对宣扬福音的基督本人的信心之媒介。悔改和信心是平行的要求。真实的悔改,为我们拥有对福音的真正信心预备好了人心;而对福音的信心,让悔改成为福音化的悔改。没有信心的悔改导致绝望;没有为罪悔改的信心生出傲慢。

2.  呼召四位渔夫(1:16-20

 

马可生动地记载了耶稣如何呼召四位渔夫——两对兄弟——成为他最初的追随者,由此开始了他对耶稣公开事工的叙述。细节的生动性显示,在记载背后有着彼得自己的回忆。

 

耶稣顺着加利利的海边走 这是马可给出的呼召场景。清晨,耶稣正在靠近水边的地方行走。加利利海是耶稣事工的主要地点,它是一个内陆湖,大约20公里长,12公里宽。这个暖水湖的海拔在海平面之下207米左右,是一个渔业繁忙的地方。它名字里的海”字源自闪米特语。路加总是把它称为湖。

 

16-18节描述了对第一对兄弟的呼召。

 

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德烈 西门是希伯来文Shimeon的希腊文形式,这是一个常见的犹太名字,显然是由于西门·马加比(Simon Maccabeus)的缘故而流行起来的。安德烈是一个古老的希腊名字,这是犹太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取外邦人名字的一个例子。这二人中的西门,稍后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3:16),他是几本福音书中性格最突出的人物。

 

撒网 这个动词在新约中别处未见,暗示他们用的是环状抛撒型的渔网,马太特别提出了这一点(4:18)。这种网有一个环状的绳子,连着一个帐篷状的网。有经验的渔夫站在岸上或船里,从肩上将网撒出去,它就形成一个圆形掉在水里。网的重量让它很快地下沉,而渔夫通过上面的系绳可以将其拉回来。但是,另一些人更偏爱将撒”解释为舞动”渔网:首先在船的一侧,然后换到另一侧。

 

他们本是打鱼的 打鱼是他们维生的职业。打鱼是一个卑贱的职业,但是要取得成功需要技巧、机敏和耐心地坚持;发展这样的品质,会成为他们以后完成传福音使命的一种有价值的预备训练。维斯特说:神寻找一个完成特殊使命的人时,他会寻找殷勤做工并且精力充沛的人。[11]

 

你们来跟从我是一个含有命令之意的威严邀请,让他们加入进来,与他一起前行。跟随”是新约中常见的成为门徒的象征,其根据是一种尊重老师的做法:门徒们外出的时候,让他们的老师走在前面。门徒训练的思想在马可福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这是他呼召他们的目的。直到今天,这仍然是基督给他的跟随者的核心目的。在马可福音中,耶稣首次使用的象征性语言,其灵感显然来自于这两兄弟的职业。耶稣要求他们离开打鱼的工作,好训练他们成为得人的渔夫。这个呼召隐含着新的工作需要进行集中训练的要求,这可以和他们旧的职业进行类比,但是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人”这个字赋予了他们宽广的使命范围,它超越了所有的国家和社会界限。人”,威廉姆森(Williamson)说,是被召来用他们的英雄行为拯救世界,而是靠他们跟从耶稣来为他作见证。[12]

 

立刻 指他们立刻而完全地接受了呼召。

 

舍了网 表示他们明确地结束了打鱼的生意。这不是表示他们抛弃了财产;这些东西显然还需要他们进行合理的安排。

 

跟从了他 这个短语说明他们接受耶稣为领袖和老师,与他联合在一起。代表了神圣的行动:他们则体现了人类合宜的回应。[13]马可福音没有提到他们在此之前与耶稣有任何接触,但是约翰福音1:35-423:22-30很清楚地表明他们已经接受耶稣为弥赛亚,甚至还帮助过他的事工。耶稣这次对他们的呼召,是呼召他们作为他的门徒接受集中训练。

 

19-20节给出了呼召第二对兄弟的平行记录。

 

耶稣稍往前走 指明了两次呼召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关联。第二对兄弟正在不远的岸边忙碌着。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 James(雅各)是旧约中熟悉的名字Jacob(雅各)的英语形式,首现于威克里夫(Wycliffe)译本(从意大利语而来)。这两个名字通常出现的顺序[14]以及约翰被称为他的兄弟这一事实,表明雅各是二人中年长的一位。这是福音故事中西庇太唯一一次以个人身份出现的地方。他通常是作为自己儿子的父亲被提到。有人推测西庇太在儿子接受呼召以后,不久就去世了。通过比较马太福音27:55-56与马可福音15:40,也许他的妻子名叫撒罗米,再进一步比较约翰福音19:25,她可能是耶稣母亲的姊妹。所以,雅各和约翰是耶稣的表兄弟。

 

在船上补网 他们没有打鱼,但是还在忙着修缮他们的网,以预备下一次出海打鱼。这不仅包括补好破损之处,也包括在完成一晚的工作之后清理和叠好渔网。这里的船不是划桨的小船,而是常规的渔船,装有船帆和尾舵。

 

耶稣随即招呼他们 对他们的呼召与耶稣对前一对兄弟的呼召一样。耶稣在让他们成为门徒的行动中采取了主动。他的两次呼召快速地连续发生。

 

他们留下了父亲西庇太 他们的回应同样是断然放弃过去的工作的态度。圣经没有提到西庇太反对儿子们的决定,但是很清楚其中包含着他所承受的牺牲。

 

和雇工人 马可福音中特别提到的一点。但是,这句话的目的不明。也许马可想表达两个儿子不至于让自己的父亲全然无助,心里有些许的安慰。或者这是指对西庇太而言,他所付出的牺牲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大。很明显,当时西庇太正从事着利润丰厚的渔业。这个生意似乎让他交游甚广,以至远在耶路撒冷的大祭司也认识他的儿子约翰(约18:15)。西庇太在迦百农城里也颇有地位,有钱雇佣工人。

3. 迦百农的事工(1:21-34

 

然后他们进入迦百农 标志着场景从海边转移到成为加利利事工中心的城市里。他们”表示耶稣和四位门徒现在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第21节包含马可写作风格中的三个特征:历史现在时(字面意思为去”),重复使用然后”,以及副词接着”(straightway)。它们全部用于强调耶稣没有停息的活动。

 

百农Capernaum),又称迦法拿鸿(Capharnahum,即鸿的村庄”),是马可福音中少数几个提到名字的特殊地点。被拿撒勒拒绝之后,耶稣把这个具有战略位置的小镇作为自己的总部(路4:16-31)。这个城镇后来被称为自己的城”(太9:1),也是他许多大能的事工成就的地方(太11:20)。这个城镇位于巴勒斯坦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的中心,是一个重要的道路交汇处,军事调动的转运站。耶稣曾经预言它要被遗弃(太11:23-24),这个预言成就得如此彻底,以至其位置现今已不可考。它的大体位置在胡姆废丘(Tell Hum),位于湖西北岸边的一处考古遗迹,在约旦河的入口以西大约三公里处。

 

马可关于迦百农的事工记录,表明耶稣的权柄。四位门徒接受呼召的时候所感受到的权柄,通过他在会堂里的话语和行为(21-28节),在彼得家里的私人行为(29-31节),并以当晚大量的医治作为扩展(32-34节),进一步显示出来。

 

1)会堂中的骚动(21-28节)

 

耶稣独特的权柄在会堂中的教训(21-22节)和他赶出污鬼的事迹(23-26节)中体现出来。两者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让他的名声如插翅一般广为传播(27-28节)。我们在路加福音4:31-37中可以找到平行的记载。

 

耶稣立刻在安息日进了会堂 此事发生在呼召四位门徒之后的第一个安息日,也许是紧接着的那个星期五。耶稣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就开始了在迦百农的事工,而且他合乎逻辑地从迦百农显然唯一的一处会堂开始工作。会堂(synagogue)一词从意思为集、集会”的希腊文词汇演变而来,也许意味着人们聚会敬拜神的地点,或者像此处一样指他们礼拜的地点。会堂的建筑具有三重用途:在安息日作礼拜的地方,在平时作为学校,也充作审理小型案件的法庭(可13:9;路12:11)。安息日的礼拜包括祷告、读旧约圣经和教导。会堂的管理者可以选择任何合乎资格的人来读经和教导。这是一个平信徒的组织,不需要祭司,甚至也不需要拉比来管理,尽管按照习俗,人们会邀请在场的拉比出来给大家讲话。这种礼拜的民主氛围让耶稣可以毫无困难地使用会堂。当会堂还向耶稣开放的时候,他在那里的教导是他早期事工的一个突出特征。

 

教训人 是耶稣事工中马可特别加以突出的特点(2:134:1-26:26下,348:3110:111:1712:3514:49),尽管他几乎没有记录主所教训的任何内容。马可使用过去进行时的动词,强调了教训的过程。被鬼附着的人显然是在耶稣正在教训的时候喊叫起来。

 

众人很稀奇他的教训 马可只记录教训所造成的深刻影响,却没有提到任何教训的内容。稀奇”是一个很强的动词,指出耶稣的教训[15]如同当头棒喝,让人们脱离了自己正常的思维状态。对于这教训的方式和内容,他们觉得十分稀奇。

 

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 耶稣说话的时候,已经意识到了从神而来的能力和教训的权柄。他的权柄来自于掌握了永恒真理的内在确信。他知道自己的信息是直接从神而来的。这种意识也弥漫在他的行为中(1:272:108:38)。

 

不像文士 耶稣的教训和从犹太圣经的职业解释者文士那里看到的熟悉方式形成了严格的对比。他们教训的特点是基于二手的权柄。他们习惯性地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从别的拉比那里学来的冗长语录上。他们至多能够宣布其权柄来自于他们对律法的理解。他们的教训通常是卖弄学问,陈腐乏味,充斥着对利未条规细枝末节的区分,以及琐碎的律法要求。

 

然而在安息日,会堂里的听众很快又因为耶稣有权柄的话语而经历了另一件让人吃惊的事(23-26节)。有权柄的行为证实了他有权柄的信息。

 

在他们的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附着 可见耶稣的教训也受到污鬼的搅扰。们的会堂”指的是那些固定参加的人,并暗示此人不是他们的常规成员。污鬼附着”的字面意思是不洁净的灵”,此人被认为落在不净之灵的权势下,受其控制。对马可的读者而言,形容词不净”就确凿无疑地表明了灵的性质。[16]这个词可能含有与神隔绝的意思,这灵在本质上极度地不洁和污秽。它失去了一切道德上的纯洁;这个灵在本质上不洁和肮脏。

 

这是我们在马可福音中第一次见到鬼附的例子。[17]圣经把鬼的存在当作确凿的现实,但是没有说明这些邪恶存在物的来源。他们明显有别于精神失常的现象。这些污鬼远在人们意识到之前,就承认了耶稣的弥赛亚身份。他的出现毫无例外地引起他们对他的权能的承认,但是耶稣总是制止他们的见证。他们概莫能外地顺服他的话语,显示出基督已经战胜了撒但和他的国。

 

他喊叫说 没有人对他说话,他自己的喊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般而言,被鬼附的人并不是这样暴烈,因为这样做会被社会隔绝;但是,当耶稣在场的时候,这个污鬼觉得紧张,不得不喊叫着抗议,搅扰了整个会堂。喊叫”指充满强烈情感地大叫,即怖地尖叫

 

在依据公认经文所翻译的英王钦定本中,这个鬼附之人第一句愤怒的喊叫是开我们”,但是通常认为,这个动词不是真正的希腊文文本的一部分。如果把这个词当作原文的一部分,那么这句话就是污鬼受到恐惧的驱使,想要努力阻止耶稣任何进一步的行为。他的两个问题是为了让耶稣在人前为自己辩护,迫使耶稣解释自己的行为。

 

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 字面意思是我之间有着什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或者为什么干涉我们的事?污鬼察觉到耶稣和他自己有强烈的不同。他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度,只能相互攻击。所谓我们”,是这个污鬼代表整个污鬼一族在说话。

 

拿撒勒人耶稣 字面意思是来自拿撒勒的Jesus Nazarene),宣告了他的身份和他来自何处,即自于拿撒勒在新约里,耶稣被称为拿撒勒人,但是这个称谓从来没有脱离他的人类名字而单独使用。这个称谓在马可福音中出现了四次,这是头一次(其他三处分别在10:4714:6716:6)。[18]用一个人的老家来称呼他,是犹太人常见的做法。因为他们知道耶稣曾经在拿撒勒住过几年,迦百农的居民很可能叫他拿撒勒人。

 

你来灭我们吗 这句话可以被视为疑问句,也可以被视为肯定的断言。如果把它当作问句,就是污鬼在表达直觉上的恐惧。所有的污鬼都知道耶稣的大能,对于他的使命带给他们的含义都会颤栗恐惧。它们不仅害怕被赶出,也恐惧被押往深渊受煎熬(太8:29;路8:31)。也许这句话是污鬼肯定自己已毫无希望时的明确陈述。耶稣的出现只能意味着它们的毁灭。灭”不仅意味着被歼灭(annihilation),而且是永远的毁灭(ruination)——弥赛亚会毁灭它们的能力和活力。我们”则再一次表明,这个污鬼是它所从属的整个地狱国度的代表。

 

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 污鬼见证了它的敌人的真实特征。它知道耶稣不仅是一个无罪而洁净的人,而且还全然被神圣化,由天父差来摧毁魔鬼的工作。称呼耶稣为的圣者”,乃是它意识到自己不圣洁的本性而引起的。它承认基督作为真正的神所具有的超自然性。这个污鬼对耶稣基督神性的察觉和承认,与人们对这件事的迟钝形成了令人惊奇的对比。

 

耶稣责备他 拒绝和制止他的见证。他”指的是不洁净的灵,这一点由接下来的命令所表明。

 

不要作声 字面意思是上口套传递了一种强迫闭嘴的意味。这个命令要求污鬼迅速地顺服。他口头的见证立刻就被耶稣拒绝了。耶稣若接受它,就会让自己立刻陷入与撒但同盟的指控中。但是,耶稣马上拒绝了任何与污鬼妥协的想法,并断然地命令他从那人身上出来。

 

从他身上出来吧 这个命令同样地尖锐,同样地要求他立刻服从。这里的他”指被鬼附的人;耶稣把污鬼当做具有真正位格的存在物来对待,而将鬼附的人和鬼区分开来。

 

26节描述了污鬼对耶稣命令的即刻响应。屈服于耶稣的权柄,污鬼爆发了自己最后魔性的报复。翻译为扯了他一阵”的分词,在这里的意思更可能是他抽了一阵风路加补充说,此人的抽搐停止以后,没有造成任何伤害(4:35)。这显示出污鬼低贱恶劣的本性。

 

就出来了 这句话简单地陈述了耶稣在与魔鬼的世界冲突时所取得的决定性胜利,这是马可福音中有关此事的第一处记载。

 

27-28节记录了这个事件在会堂及其以外所产生的轰动效应。

 

众人都惊讶 都被同样强烈的情感反应所影响。这个强烈的动词仅见于马可福音,传递了由巨大的惊奇所导致的敬畏的意味。这种惊讶的感觉引起了理性的反思和询问——以致彼此对问人们的直觉反应是转向同样惊讶的同伴,询问他的意见。动词的现在进行时描述了持久的、动态的讨论过程。

 

这是什么事 这个提问既指他的教导,也指他赶鬼一事。件接着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引起人们对整个现象的惊讶提问。[19] 两件事情都让他们觉得惊奇:他的教导的性质和他用一句话就可以赶鬼的能力。

 

这是什么新道理?他用权柄吩咐污鬼,连污鬼也听从了他。 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不明。柄”可以算为前面一句,也可以算为后面一句。英王钦定本和其他一些版本的圣经采用了后一种关联,将是什么新道理?(美国标准译本作个新道理!)视为一个独立的短语。但是根据第22节,这句话似乎更倾向于和前一句话有关。他们不仅因为他的教导新颖”是新的、内容新鲜而惊奇,惊奇的真实原因还包括他们注意到其中带有的权柄。这种权柄甚至扩展到魔鬼的世界!犹太人赶鬼,必须使用精致复杂的魔法公式才行,但是他们在片刻之前见证了耶稣用简单的命令就赶出污鬼。复数的“污鬼”(unclean spirits泛指所有污鬼。既然他可以赶出一个污鬼,他就有能力赶出其他的污鬼。

 

他们的心被被这件事情所产生的效果占据,但是没有进一步追问眼前这个人的身份,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呀。

 

28节提到这件事的效果远远超越了迦百农的范围,强化了此事的影响。关于会堂中所发生之事令人惊奇的报告就像长了翅膀一样,立刻扩散到各处,所有加利利人很快都听到了。

 

2)医治彼得的岳母(29-31节)

 

这一简约而生动如画的记载显示了耶稣在另一个领域的权柄。在马可的故事背后,显然是彼得对此事栩栩如生的叙述。马太福音8:14-15和路加福音4:38-39有关于此事的平行记载。

 

一……就……and forthwith 这个特征副词(euthus立刻”随即”)强调了这事紧接着赶鬼以后发生。神迹一个接着一个相继发生。

 

他们一出会堂 这个子句指出了四位门徒兴奋激动的经历之延续。另一种异文他一出会堂”具有很强的证据支持,它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中心人物耶稣身上。

 

西门和安德烈的家 这两兄弟共同拥有这个家。这个表达法可能意味着二人共同拥有它的产权。也许安德烈只是和他已婚的兄弟住在一起。当他们在约旦河边第一次遇到耶稣时,安德烈和彼得的家乡被称为伯赛大(约1:44),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搬家到了迦百农。也许,这事发生在他们知道耶稣要在那里建立总部的消息之后。

 

同着雅各、约翰 仅有马可福音提到此事。它为我们提供了有趣的一瞥,使我们得以看到朋友之间所保持的令人愉快的社会生活。它也指明,这四人共同见证了私下发生在彼得家里的神迹。

 

但是西门妻子的母亲 这个短语显然暗示,当母亲搬来和已婚的女儿同住时,她的丈夫已经过世了。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推论彼得是个鳏夫,因为后来彼得的妻子还陪伴他一起作布道旅行(林前9:5)。在新约中,没有提到彼得妻子的名字。传统上认为她也成为殉道者。

 

正害热病躺着 更字面化的翻译是卧床不起,受着发烧的煎熬当一行人从会堂返回的时候,她正病卧在床。病”的词根是火”,从该动词的现在时、主动语态的分词形态翻译而来,暗示那控制着她的高烧疾病。路加则更具体地称其为发高烧”(4:38),显然反映出他自己对医药学的兴趣。

 

就有人告诉耶稣 不过,他们告诉耶稣的动机不详。有人提出这是为了解释为什么饭还没有备好,但是他们忘了彼得的妻子也在场。显然,这是人们委婉地请求耶稣使用他神奇的能力来医治她。路加说:人为他求耶稣”4:38,罗瑟拉姆译本)。

 

耶稣进前拉着她的手,扶她起来 他的反应迅速而仁慈,带着平静的自信。靠近卧榻面对着她,他拉着她的手,扶起了卧病受苦之人。身体的接触建立了医患之间的融洽关系,显然这医治是出于他自己的意愿。

 

热就退了,她就服侍他们 简单陈述医治这一事实后,紧接着便无误地证明彼得岳母的身体真的得到完全的恢复。我们在她身上没有发现残留的虚弱或疲乏,不似一般康复过程所伴随的现象。她的力气完全恢复了,立刻重新担当日常家务,为客人们提供有益的服侍。布鲁克斯恰当地评论道:得的岳母被当作门徒的表率,教导我们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谦卑地服侍所有的人。马可通过记录对女人和男人的医治,暗示耶稣关心所有的人,包括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们。[20]

 

3)天晚日落时的医治事工(32-34节)

 

迦百农的会堂事件所引起的巨大反响,以及在彼得家里神迹医治的报告,引发了日落时的行动。第32-33节记载了全城的活动,而第34节报告了耶稣完全具有处理整个事态的能力。马太福音8:16-17和路加福音4:40-41有关于此事的平行记载。

 

天晚日落的时候 这是一句有趣的双重时间描述,但并不是无聊的重复。天晚”可能指午稍晚的时候”,因为犹太人有两个不同的晚上,第一个从下午3开始。第二个无误地指向安息日快结束的时候。为了不违反安息日的规矩,兴奋的居民们尽量克制自己,直到安息日将尽的时候。因为律法禁止安息日做任何工作(出20:10),并且拉比的规矩强调那一天不能担负任何的重物。日落标志着安息日的结束,所以就成为人们行动的信号。

 

他们带着……来到他跟前 不定代词他们”指迦百农的居民。带来”的意思是带、负重”,过去进行时则刻画了源源不断带来病患的人流。一个又一个的病人被带到前”,让他们和耶稣有直接的接触。

 

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21] 这符合当日耶稣施行两种神迹所对应的两种不同的人。第一类包括那些受到各种痛苦折磨的人,但是还有第二类的人,他们并不能严格地纳入第一类中。所有同观福音书都做出了这样的区分。

 

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 这是马可福音独有的评论。他们聚集的地点显然是彼得的房子。这个场景在彼得的脑海中无法抹去。聚集”使用了完成时态,刻画了众人首先蜂拥而至门前,然后聚集成众,等待医治者接见他们的情景。

 

34节生动地地总结了耶稣当晚对那些需要医治的人所行的怜悯事工。这句泛泛的话,驳斥了认为耶稣所有的神迹都被详细记载下来的观点。

 

许多害各样病的人 表示病人众多,而且他们的病展现了人类各样的痛苦。许多”并不表示其中有些人因为耶稣的能力不够或时间有限而没有得到治愈;那些被带到耶稣跟前的人不是少数,而且数量巨大。马太清楚地说明耶稣好了一切有病的人”8:16)。路加则说,他们每个人都接受了单独治疗(4:40)。

 

又赶出许多鬼 这句经文清楚地区分了医治和赶鬼。他们被带到耶稣面前是因为:会堂中赶鬼的事迹,在合城中许多受此之害的人中升起了新的希望。

 

不许鬼说话 耶稣承认鬼是有智力的位格存在,与其所附的人不同。不许”是过去进行时,说明尽管鬼想要说话,但是耶稣一次又一次地拒绝让他们开口。这与通常的赶鬼方式不同,其他方式需要迫使鬼说话和自我暴露身份。

 

因为鬼认识他 鬼总是可以透露关于耶稣真实身份的精确知识。种知识是支持此类情形的超自然论据。[22]耶稣不想接受任何不情愿的、出于恐惧的见证。他的弥赛亚身份便是神要在人心中动工的启示。

4. 在加利利的旅行(1:35-45

 

耶稣主要的工作集中在迦百农和邻近地区(太11:20-23),但是也结合了在全省进行的大量布道旅行。马可简要地描述了他的第一次旅行(35-39节),然后叙述了这次旅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40-45节)。

 

1)离开迦百农(35-39节)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 这是本书中另一处奇怪而生动的时间描述。翻译为早晨”的副词,其意为早”,是一个宽泛地表示从凌晨3点至6点期间最后一更的灵活术语。第二个时间标识则由两个副词组合而成,字面意思是深的时候。当时无疑还在夜晚的黑暗中。这种双重时间标识似乎反映了这样一些人的反应:他们清早在房间里起来,发现耶稣已经外出。

 

一个独处的地方 指迦百农附近一个安静而无人的地点。因为迦百农四周都已经农耕化,这个短语不一定指某处荒凉孤寂之处,除非耶稣撤离到四周耸立着高山的山谷之中。

 

在那里祷告 对这个漫长的祷告的描述仅见于马可福音。这句话里的动词并不表示耶稣为他人代祷,而是指他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灵归向神,盼望与神相交。在一天忙碌的事工之后,耶稣觉得需要借助与天父重新交流,获得内在的更新。他的榜样总是在向我们发出挑战。巴恩豪斯(Barnhouse)评论道:耶稣拥有巨大的能力并且与天父合一,尚且迫切地感到有必要与天父沟通,那么你和我又是多么需要去天父那里,得着力量来填补我们的软弱,获得知识以弥补我们的无知呀……祷告让我们与神团契,这一点任何别的事物都无法替代。[23]

 

西门和同伴 这个短语暗示,这是彼得的个人叙事。他似乎是众人的带领者。这也是福音书中第一次把彼得区分为一位冲动型带领者。不过,经文没有指明他的同伴是谁。

 

追了follow after他去 动词follow(“追、跟随”)强调性地出现在句子的开始处,而且是单数:他跟随他去,西门和同伴。follow after这个强烈的组合动词在新约中仅见于此,其字面意思相当于随、追猎它暗示一种艰苦而不放弃的搜寻。这句话反映了门徒们在找到耶稣之前所留下的焦虑记忆。

 

众人都找你 在迦百农延续的骚动是他们寻找他的合适理由。那些搜寻的群众们不想让他离去。路加福音明确地说众人去找耶稣,不要他离开他们(4:42)。而门徒们则暗示耶稣必须跟他们回去,追逐巨大的名望。他们觉得耶稣必须根据大众的需要来决定自己的动向。

 

马可福音1:38中叙述了耶稣所提出的反计划。他不再满足渴望神迹的群众,而是提出到别处布道旅行。

 

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 这句经文里现在时态的动词暗示这将是延续一段时间的旅行。而动词的复数形式则邀请门徒们和他一道去附近的地区。耶稣建议他们沿着别的方向到邻近的乡村去,而不是回到迦百农。乡村”是新约中仅见于此的一个复合词,意思是兼有农村和城市的特色(village-cities)。它指的是围绕着一个会堂有足够的居民聚居,但是其组织规模只是村庄而已。也许与城镇的主要区别在于乡村没有城墙。当时,加利利有大量的村庄。

 

我也好在那里传道 这是耶稣对迦百农想要独占他的事工所给予的隐晦谴责。耶稣渴望继续他宣告、传播天国福音的主要使命。也好”一词在句中的位置具有强调性,突出了别的地方也必须听见他的信息的意思。对耶稣来说,传道才是中心;神迹不过是附加的封印,证明传讲的信息是真实的。耶稣定意不让神迹拖累,阻碍了信息的宣告。他拒绝成为一个专门行神迹奇事的人。

 

也许,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循环。伴随着耶稣布道的神迹,让他声名远扬。口口相传的神迹导致群众涌向他,人们寻求他的目的是因为他可以医治。但是,当人们只是寻找一位行神迹者的时候,耶稣就会有意离开他们,去别处教导。

 

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 为这事”美国标准译本为此目的”〔to this end)指的是建议中的传道旅行;耶稣表示他的目的是在更大的区域内展开事工。出来”主要不是说离开迦百农一事,他离开城市的目的是为了祷告,而不是传道。耶稣这样说,是他从神而来的一种隐晦的说法。因此,路加的措辞是我奉差原是为此”4:43)。但是,这个神圣的使命没有被阐明得更加清晰,因为这是一个渐渐展开在门徒们面前的真理。

 

39节概述了加利利的巡回事工。这次旅行一定用了很多周,甚至好几个月的时间。马太福音4:23-25详细道出了这次旅行的性质和范围。但马可只用了两个分词来概述。基督的主要活动是传道”。耶稣将他的工作集中在会堂里而非市场上,指明他从事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或经济方面的事工。马可福音提到的另一个活动是赶鬼”,这是这个概述中唯一提到的一种神迹。下一段经文清楚地说明耶稣也进行过医治,但是赶鬼才是这一事工中突出的特征。耶稣的工作总是让他在与邪恶势力的对抗中得胜,并且显明建立神的国度就意味着摧毁撒但的国度。

 

2)洁净大麻风病人(40-45节)

 

洁净大麻风病人是这次旅行中马可唯一描述的神迹,提供了耶稣具有超自然能力的最严格的证据。在福音书中只有两个医治大麻风的例子,其中一次是多人的医治(路17:12-19)。但是,其他的例子也曾经发生过。在马可福音所记录的第二个例子发生前不久,耶稣向施洗约翰指出,大麻风得洁净是他自己弥赛亚身份的确据之一(太11:5;路7:22)。马可记录了大麻风得洁净(40-42节),以及耶稣严严地告诫那人的命令,但是那人转眼就违背了(43-45节)。马太福音8:2-4和路加福音5:12-16给出了这件事的平行记录。

 

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美国标准译本) 尽管马可没有说明事情发生的地点,但是路加指明这件事发生一个城里”5:12)。因为根据律法规定,大麻风病人在仪式上是不洁净的,需要被排除在社会之外,所以他大胆地来求耶稣一事十分引人注目。这种可怕的疾患被认为与别的身体上的疾病不同。大麻风被视为一种类型的罪,具有宗教上的意义,其外在的可见体征代表了内在属灵的败坏。大麻风病人被认为是不洁净的,是不圣洁的具体体现。旧约的用语(利13-14章)还包括某些皮肤发炎的症状在内,但是此人所患的疾病无疑是真正的大麻风。因为,若耶稣仅仅治愈轻微的皮炎,不至于引起这件事所带来的轰动。真正的大麻风,就是现今所谓汉森症(Hansen’s disease),是一种讨厌的让人渐渐毁容的疾病,而且无法医治。所以,拉比们一丝不苟地避免与大麻风病人有任何接触,以免在仪式上被玷污。

 

求耶稣,向他跪下 他带着深深的谦卑切切地恳求耶稣。跪下是求恳之人应有的姿态。如此请求证明了他的信心,他相信耶稣有超自然的能力,可以医治自己。有关耶稣所行神迹的报道让他的信心苏醒了。

 

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这句话里没有任何勉强耶稣的意思,对他的能力也没有任何怀疑。这位大麻风病人谦卑地将他的情况陈明在耶稣面前,让他来决定如何处置。耶稣从前显然并没有医治过大麻风病人;他的情形将会显明耶稣对待此类患者的方式。因为大麻风被认为是污秽的标志,所以其医治自然被称为洁净。

 

动了慈心 这是耶稣对面前这位可怜的人所做出的情感反应,这句话只有马可福音有记载。这个动词不仅表示耶稣看到痛苦之时所感受的沉痛,而且有渴望减轻这种痛苦的含义在内。在新约里,只有同观福音书使用了这个词,而且除了耶稣用在自己的比喻中以外,这个词全都用在他身上。

 

就伸手摸他,说 耶稣温柔的情感立刻通过行为和言语表达出来。到这一点,乌尔塔多(Hurtado)认为,乎是显示耶稣不仅医治了那人,而且立刻与他建立了社交接触。[24]无疑这位大麻风病人深刻地感受过社会隔离的苦楚,而耶稣热情的抚摸融化了他的心,使他确信耶稣对像他一样被社会抛弃之人所表达的真实的爱。不像犹太的拉比那样,耶稣毫不迟疑地接触了大麻风病人,不惧怕仪式上受到玷污。神圣的圣洁不会因接触不洁的人而受到玷污,反倒洁净了对方。耶稣象征性的接触和确实的言辞构成一个整体,说明了医治是出于他自己的意愿。

 

我肯,你洁净了吧 耶稣平静地说出这个令人赞叹的命令,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完美的能力可以医治这大麻风病人。我肯”是现在时陈述语气,表达了他对此人所存的坚定意愿;洁净了吧”是不定过去时祈使语气,明确地命令此人得洁净。被动语态表示此人是洁净的被动承受者(“你被洁净了吧”be thou made clean,美国标准译本)。

 

即时 指医治立刻生效,因此是一件神迹。大麻风消失了,他不再患有这种疾病,身上也没有大麻风所带来的损害了。

 

他就洁净了 洁净是一个明确的动作,与耶稣明确的命令有关。它标志着对耶稣话语的精确成就。

 

耶稣严严地嘱咐他 马可的用词比其他同观福音书的用词更强烈,表达了更强的情感,并且突出了从温柔的怜悯到严格的命令之间的迅速转换。“嘱咐”(“指示、指责”)这个动词通常表示愤怒和不快乐,但是这里可能是强调语气和说话方式中强烈的情感。似乎这里也暗示存在着真正让人不快的元素。耶稣担心这人可能会因为过分地想要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而激起一场真正的风暴,让耶稣拥有不必要的、太大的行神迹者声望。他希望阻止此人做出他稍后所做的事。

 

就打发他走 刻打发他出去”的意思,表示快速而不容分说地打发他走了。这句话可能暗示神迹发生在屋里或会堂中。但是,这里使用的动词,也许只是简单地意味着耶稣迫切想要此人离开他和周围的人们。

 

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 表示强烈的禁止。被治愈的大麻风病人一定清楚,决不能对任何人说起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但是这个禁令是暂时的,其有效性只需持续到接下来的命令完成为止。

 

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 ,并且明确地把你自己给祭司看”,让他检查。己”一词在句中的位置具有强调性,强调这个行为是他的个人责任。他必须遵守摩西律法有关大麻风得洁净的要求(利14章)。经文中的祭司”不是指任意的祭司,而是指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值班的祭司。他所献的洁净礼物必须由负责检查的祭司接收。

 

摩西所吩咐的 意味着若不献上法定的礼物,此人就会继续处于仪式上不洁净的状态。它们是他正式地重新返回社会所必须的条件。耶稣对此条件的坚持显示他不是要反对律法。

 

对他们作证据 祭司接受此人得洁净的礼物,将成为他实际得以治愈的真实而公开的见证。有些人将不定代词他们”解释为众人”(修订标准译本),使得他的礼物成为向一般犹太人证明他真正得以痊愈的证据。但是马可并没有提到众人,倒是最近的先行词祭司”,自然地表示按照祭司的指示献上的礼物,将会向祭司阶层见证或证明耶稣所作神迹的真实性。对他们而言,这个神迹将会成为不可否认的弥赛亚征兆。

 

45节记录了此人的不顺服以及由此带给耶稣的后果。

 

他出去 有人将不定代词他”解释为耶稣,而不是那被治愈的大麻风病人,认为这里没有主语的变换。但是上下文指示,马可所指的是被洁净的大麻风病人。

 

倒说许多的话 唯独马可记载了此人的不顺服。许多”表示他详细地传播此事,而且重复了好多遍。斯韦特(Swete)说:个说故事的东方人不仅会详细地讲述,而且会孜孜不倦地热情重复很多遍。[25]他激进的行动从心理学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无疑此人是带着感激之情在行事;但是他忘了考虑,自己违背了满足他心中愿望的人所给出的命令。

 

因此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 城”的字面意思是一座这是那人不顺服的结果。马可使用了不定代词他”,但是翻译为耶稣,消除了任何模糊之处。关于医治的报告把耶稣描述为一个行神迹者,引得人们蜂拥而至,使他无法公开地进入一座城而不引起大量的人群聚集。这让他在这次旅行中的会堂事工嘎然而止。耶稣有意识地避免进城,好让这种骚乱平息下来。

 

在外边旷野地方 表示他停留在无人居住的地带,四处迁移。路加福音补充说他退到旷野去祷告(5:16)。

 

人从各处都就了他来 经文中动词的过去进行时刻画了人们从各处不断来就他的情景。耶稣并没有躲避人群,也没有停止布道,但是他想要借助加利利各地会堂传播自己信息的意图受到挫折。

 

[1] James A. Brooks, Mark, The New American Commentary, p. 47.

[2] 英王钦定本译为神国的福音是源自某些希腊文本的变体之补充说明。神的福音所宣扬的耶稣是弥赛亚的信息,与神的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 Donald English, The Message of Mark, p. 49.

[4] 马可福音1:154:1126309:14710:141523242512:3414:2515:43

[5] George E. Ladd, “Kingdom of God,” in Zondervan Pictorial Bible Dictionary, ed. Merrill C. Tenney; Alva J. McClain, The Greatness of the Kingdom, pp. 7-15.这篇重要的文章从前千禧年论(premillennial)的角度对新旧约中的国度概念作出完整的、归纳式的研究。

[6] 同上,p. 17

[7] Alan Richardson, “Kingdom of God,” in A Theological Word Book of the Bible, ed. Alan Richardson, p. 120.

[8] H. Ridderbos, “Kingdom of God, Kingdom of Heaven,” in The New Bible Dictionary, ed. J. D. Douglas, p. 694.

[9] C. E. B. Cranfield,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aint Mark, Cambridge Greek Testament Commentary, p. 66.

[10] Henry Barclay Swete,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aint Mark, p. 14.

[11] Kenneth S. Wuest, Mark 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p. 28.

[12] Lamar Williamson, Jr., Mark, Interpretation: A Bible Commentary for Teaching and Preaching, p. 46.

[13] English, p. 53.

[14] 雅各和约翰在福音书中出现15次,约翰和雅各在评注文本(critical text)中出现2次(路8:519:28);公认经文则仅在路加福音9:28中出现1次。

[15] “教训”(didachē)一词,在英王钦定本中常常被翻译为“规条”(doctrine)。

[16] 马可交替使用demon)和污鬼unclean spirit),但是他使用后一个名字的次数(11次)超过了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总和。不过,这两个名字都没有出现在第四福音书中。

[17] William Menzies Alexander, Demonic Possession in the New Testament; Werner Foerster, “daimōn, daimonion,” in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ed. Gerhard Kittel, 2:1-19; J. S. Wright, “Possession,” in The New Bible Dictionary, ed. J. D. Douglas; John L. Nevius, Demon Possession and Allied Themes; Merrill F. Unger, Biblical Demonology, chap. 6; Unger, Demons in the World Today, chap. 6.

[18] 关于这个称谓在原文中的各种变体及其含义,参见H. H. Schaeder, “Nazarēnos, Nazōraios,”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ed. Gerhard Kittel, 4:874-79;以及V. Taylo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rk, pp. 177-78

[19] Alexander Balmain Bruce, “The Synoptic Gospels,” The Expositor’s Greek New Testament,1:346.

[20] Brooks, p. 52.

[21] 英王钦定本翻译的魔鬼devils)应该改为污鬼demons魔鬼只有一个(启12:9),污鬼却有很多个。

[22] Ezra P. Gould,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rk,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p. 27.

[23] Donald Grey Barnhouse, Mark: The Servant Gospel, p. 32.

[24] Larry W. Hurtado, Mark, A Good News Commentary, p. 16.

[25] Swete, p. 31.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