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论断人的罪(4:11-12)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
中世纪修士列出七项最严重的罪,包括骄傲、贪婪、私欲、嫉妒、贪食、愤怒和懒惰;让人奇怪的是,毁谤竟未名列其中。而在今天所有严重罪行的清单中,毁谤也很可能没有名列前茅。毁谤的问题,几乎普遍到一个地步,很少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虽然我们似乎不太在意这个问题,但毁谤是一极具毁灭性的罪。1828年出版的《韦氏词典》中,诺亚·韦伯斯特(Noah Webster)对毁谤的定义是:“捏造的故事或恶意的报告,意图伤害另一个人的名誉,降低他在同胞心目中的名声,让他落入指摘和惩罚或使他无以维生。”毁谤攻击一个人的尊严、污蔑他们的人格、损害他们的名誉,这些都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属世资产(参 箴22:1;传7:1)。人类社会知道毁谤的严重性,因此特地制定法律,让那些名誉受损的人,可以为自己人格受到污蔑而提出控告。
毁谤罪不仅深具毁灭性,且无所不在。其他的罪是在特定环境下才会发生,但毁谤罪只需要一个恶毒的舌头,被怨恨所驱使就可以发生(参 诗41:7-8,109:3)。因为毁谤是很容易犯的罪,广为流行,所以根本无法避免。如同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的警告:“即使你冰清如玉,洁白如雪,也脱离不了污蔑(毁谤)”(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
圣经对毁谤的警告很多。旧约对毁谤神或毁谤人这项罪的谴责,甚于其他所有的罪。利未记19:16,神命令他百姓:“不可在民中往来搬弄是非。”敬虔属神之人的记号是:“他不以舌头谗谤人”(诗15:3);恶人的记号,是他们会毁谤他人(参 诗50:19-20;耶6:28,9:4;罗1:30)。因为毁谤的可怕,以致大卫发誓说:“在暗中谗谤他邻居的,我必将他灭绝”(诗101:5),又祷告说:“说恶言的人在地上必坚立不住”(诗140:11)。所罗门睿智地劝告我们,不要结交往来传舌的人(参 箴20:19)。
新约也谴责毁谤之言。主耶稣基督说毁谤是发自一颗邪恶的心(参 太15:19),会污秽人(参 太15:20)。保罗深怕自己去探访信徒时,会在他们当中发现有彼此毁谤的事情(参 林后12:20);他命令以弗所人(参 弗4:31)和歌罗西人(参 西3:8)要避免这样的事。彼得也劝诫读者不要毁谤他人(参 彼前2:1)。
圣经中记载了毁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箴言16:28和17:9说毁谤离间密友;箴言18:8和26:22提到毁谤对被毁谤之人所造成的严重创伤;箴言11:9和以赛亚书32:7警告说毁谤最终会败坏百姓。毁谤者引发争端(参 箴26:20),布散纷争(参 6:19),且是愚妄的人(参 10:18)。
圣经中有很多毁谤的例子。拉班的儿子毁谤雅各,说:“雅各把我们父亲所有的都夺了去,并藉着我们父亲的,得了这一切的荣耀”(创31:1)。扫罗的仆人洗巴对大卫毁谤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造假指控他预备谋反,篡夺大卫王位(参 撒下16:3)。对此控告,米非波设激烈否认(参 撒下19:25-27)。在恶后耶洗别的指使下,两个无赖之徒毁谤公义的拿伯,造成拿伯惨死(参 王上21:13)。被掳归回的犹太人仇敌对波斯领主毁谤犹太人(参 拉4:6-16),造成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工作受阻。阿拉伯人基善毁谤被掳归回的犹太人和尼希米,诬告他们打算反叛,拱尼希米作他们的王(参 尼6:5-7)。哈曼想要对犹太人进行灭族行动,对波斯王亚哈随鲁毁谤犹太人(参 斯3:8)。大卫(参 撒上24:9;诗31:13)、施洗约翰(参 太11:18)、我们的主(参 太11:19,26:59;约8:41、48)和使徒保罗(参 罗3:8)都曾经成为他人毁谤的对象。
毁谤罪会造成重大的灾难,其中最严重的例子,是大卫和亚扪人与他们的联盟亚兰人的争战。该故事记载在撒母耳记下10章:“此后,亚扪人的王死了,他儿子哈嫩接续他作王。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臣仆,为他丧父安慰他。”(1-2节上)
大卫因曾接受亚扪王父亲的恩惠(或许是在大卫被扫罗追杀,住在摩押附近之时;参 撒上22:3-4),想要厚待亚扪王,所以差遣臣仆去安慰他。但哈嫩的顾问蛊惑他对大卫心怀敌意:“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境内,但亚扪人的首领对他们的主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吗?他差臣仆来不是详察窥探,要倾覆这城吗?’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有人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2节下-5节)
他们知道公然侮辱大卫的使者,最后无可避免一定会引发他们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战争,所以亚扪人雇用了外国佣兵(6节)。大卫听到亚扪人动员之后,便差遣他的军队,以约押为元帅去和他们争战(7节)。战争的结果是亚扪人和他们的盟军惨败:“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前摆阵;琐巴与利合的亚兰人、陀伯人并玛迦人,另在郊野摆阵。约押看见敌人在他前后摆阵,就从以色列军中挑选精兵,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其余的兵交与他兄弟亚比筛,对着亚扪人摆阵。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他的意旨而行!’于是,约押和跟随他的人,前进攻打亚兰人,亚兰人在约押面前逃跑。亚扪人见亚兰人逃跑,他们也在亚比筛面前逃跑进城。约押就离开亚扪人那里,回耶路撒冷去了。亚兰人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又聚集。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来。他们到了希兰,哈大底谢的将军朔法率领他们。有人告诉大卫,他就聚集以色列众人,过约旦河,来到希兰。亚兰人迎着大卫摆阵,与他打仗。亚兰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卫杀了亚兰七百辆战车的人,四万马兵,又杀了亚兰的将军朔法。属哈大底谢的诸王,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与以色列人和好,归服他们。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过了一年,到列王出战的时候,大卫又差派约押率领臣仆和以色列众人出战。他们就打败亚扪人,围攻拉巴。”(撒下10:8-11:1)
这一场多国的战争,最后造成败军四万多人的死亡和亚扪人首都的沦陷(参 撒下12:26-29)。这一切都是因为亚扪人的首领说谎毁谤大卫的结果(参 撒下10:3)。
毁谤从伊甸园就开始,让撒但胡作非为(他的名字也叫“魔鬼”,意思就是“毁谤者”;参 启12:10)。他能成功地引诱夏娃,关键就在于他毁谤神的性情和动机:“耶和华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创3:1-6)
第1节,撒但毁谤神的诚信(“神岂是真说……”。第5节,他毁谤神的动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暗指神很自私,保留好东西不给亚当和夏娃。因此,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毁谤的行动直接造成第一次的犯罪。毁谤是非常严重的罪,为神所憎恶(参 箴6:16-19),且一定会受到审判(参 诗52:1-5)。
在进入雅各书4:11-12之前,我们要先澄清一个普遍错误的观念。圣经对毁谤的禁令并非禁止我们责备那些不愿悔改、持绩犯罪的人。对于这一点,教会今天很多人的观念是错误的。圣经命令我们要公开揭露罪恶。马太福音18:15-17中,为处理犯罪的基督徒,耶稣立下至高的规矩: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
要在教会面前公开责备那些受到私下警告仍拒绝悔改的人。保罗在提多书3:10再度重申主的命令,告诉提多:“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而他自己也公开责备这样的人(参 林前5:1-5)。因此,雅各说你们不可彼此批评的意思并非禁止我们有正直的意图揭露罪恶,而是禁止我们恶意说谎。Katalaleō(批评)只在本经文、彼得前书2:12和3:16出现过。该词和其相关名词katalalia(毁谤;林后12:20;彼前2:1)及katalalous(背后说人的;罗1:30)的意思是指“直接、愚蠢、无心、批判、欠考虑、漫不经心”的损人名节,以不真实的话语攻击别人。
如本注释所言,雅各写下本书信的目的是要说明,如何才能辩明真实活泼的得救信心。在指出谦卑是真信徒的记号之后(参 雅4:10),他接着告诉我们一个辨识骄傲的方法就是毁谤他人。一个不断习惯性毁谤和责备他人的人,他的心必然是邪恶、没有爱心、未得重生的(参 约壹2:9-10,4:20);嘴巴成为他们心中发出败坏的管道。另一方面,圣洁的言语是信徒的记号(参 弗4:25、29;西4:6)。因此,毁谤的问题成为真实得救的一个试验,对信徒而言也是属灵成熟度的衡量标准。
为了帮助信徒控制自己的舌头,避免毁谤的言语,雅各劝勉我们要检验四方面的思想:我们对别人、对律法、对神和对自己的想法。
(一)我们对别人的想法(4:11上)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
这句话三次重复出现弟兄们……弟兄……弟兄,借此提醒我们,我们和其他基督徒的关系是一种家人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毁谤是不应该出现、也不能接受的行为,因为家人理当彼此相爱、互相保护、扶持对方。教会外面的人会毁谤基督徒(参 彼前2:12,3:16),但教会里的人彼此毁谤是无法接受的行为。保罗警告加拉太人:“你们要谨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灭了”(加5:15)。
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18:6的严重警告,正表明毁谤其他信徒的严重性:“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耶稣说宁可遭灾而死,也不要冒犯另一个信徒。基督徒应竭力避免这样的冒犯(8-9节),因为知道天父非常在意他的孩子所受的对待(10节)。
与毁谤罪密切相关的另一种罪行就是论断,因此雅各在警告读者不要彼此批评后,又以命令的语气警告那个论断弟兄的人不可再论断。Krinō(论断)的意思不是评估,而是责备。雅各的警告和我们主的话相互辉映:“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1-5)
如果我们对弟兄的想法是,他们是神在创世以先就拣选的人,基督为他们而死,为神所爱所看重,将来要与我们永远同在天上,那么我们就会尊重他们,爱他们,保护他们。避免毁谤之罪的第一步,不是封住自己的嘴巴,而是叫自己对他人有对的想法。
(二)我们对律法的想法(4:11下)
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
在雅各的思想中,这是下一个合理的步骤。既然爱人是律法的精髓(参 罗13:8;雅2:8),而毁谤人就是不爱人,那么毁谤就是违背律法。律法的总归就是爱;律法是如何爱人的表现方式。
我们从十诫中可以看见爱的十个特征。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告诉我们爱不是三心二意,而是专一忠诚的委身。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4节),进一步描写爱的忠诚。爱不仅是态度上的忠诚,也是实际行为上的忠诚。第三诫:“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7节),显示爱是尊重所爱的对象。第四诫:“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8节),描述爱是与所爱对象有亲密的关系或对所爱对象的委身。第五诫:“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12节),显示爱是对权威的顺服,这里以父母的权威为代表。信徒当然要顺服神。如保罗所说,这样的顺服也包含“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5:21)。第六诫:“不可杀人”(出20:13),表达出爱是看重他人的价值。新约中,耶稣说明这个诫命真正的重点,不只禁止实际的谋杀行为,也禁止会导致谋杀行为的怒气(参 太5:21-22)。第七诫:“不可奸淫”(出20:14),表示爱是自己要清洁,也渴望所爱对象清洁。爱绝不会去玷污另一个人。第八诫:“不可偷盗”(15节),显示爱具有不自私的本质。爱是付出,不是接受。第九诫:“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16节),表现出爱的真实。爱绝不会欺骗所爱的对象,会寻求让对方知道事实的真相。最后,第十诫:“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17节),表达爱是知足,不自私。爱是满足于自己所有的,期待别人得到最好的。
因为律法是爱的原则的衍生,所以当别人问耶稣律法中最大的诫命为何时,耶稣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神赐下律法,规范百姓对主和对其他人的爱。因此雅各责备毁谤人的人,他说这不只违背了个人的情感和人类基本的仁慈,更是违背了神圣洁的律法。
因为毁谤是违背了爱的律法,所以毁谤者讨厌律法,责备律法,完全不尊重属天神圣的标准。如果你将自己放在神的律法之上,雅各警告说: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这句话是暗示一个不尊重神律法的人,实际上是宣告自己比神的律法优越,不受律法的约束,也不顺服律法的权威。罪人因对律法有这种可怕的藐视,所以论断律法,认为律法不值得他去注意、热爱、顺服和服从。这一切都是亵渎神。
想要胜过毁谤,我们就必须接受个人在律法权威之下的正当地位。
(三)我们对神的想法(4:12上)
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
毁谤者既将自己置于律法之上,当然也想要将自己置于唯一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那位——神自己——之上。这样的愚昧将罪人与撒但置于同等的地位上。撒但曾企图篡夺神的宝座,但没有成功。撒但在以赛亚书14:13-14的五个“我要”,说明他想要得到最高地位的渴望:“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
渴望篡夺神的宝座,一直以来都是一切犯罪的本质。罪想要推翻神的宝座,除去神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崇高地位,夺取神的权柄。如前一点所述,因为罪宣称罪人乃在神的律法之上,这等于是针对神而发出的致命一击。
圣经教导我们一切的罪最终都是得罪神。任何一个以色列人若违背了摩西律法,他必须献上赎愆祭,因为“他在耶和华面前实在有了罪”(利5:19)。例如,诈欺别人的人被视为“干犯耶和华”(利6:2)。大卫在和拔示巴犯了奸淫,又谋杀她丈夫之后,他在神面前哭泣:“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诗51:4)。先知拿单认定大卫的罪是得罪了耶和华,便问大卫说:“你为什么藐视耶和华的命令,行他眼中看为恶的事呢?”(撒下12:9)一切的罪最终都是得罪神,因为所有的罪都是轻视和废弃神的律法,想要篡夺神的权柄。
雅各指出,罪人想要篡夺神的地位是一种愚昧和亵渎的行为,因为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这里希腊原文的字面意思是“只有一位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强调神是唯一的统治者,也是全宇宙唯一的审判官。Nomothetēs(设立律法)在新约中只在这里出现一次,指制定律法的人。Kritēs(判断人的)指执行律法的人。雅各坚持说,唯有神是制定和执行律法的那一位(参 赛33:22),神赐下律法,且要根据他的律法判断人。因为神晓得人心里的意念和动机(参 撒上16:7;王上8:39;箴15:11),所以唯有神能完美地执行他所赐的律法。
雅各接着说,神能救一切相信基督的人,毁灭一切不悔改的罪人;这就是神执行律法的方法(参 申32:39;林前1:18)。天使告诉约瑟说耶稣“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耶稣描述自己的使命时,说他来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保罗写道,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希伯来书作者宣告:“凡靠着他(主耶稣基督)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7:25)。但那些拒绝悔改的人,神要毁灭他们。灭人的希腊文是apollumi,意思不是消灭,而是地狱永恒的毁灭(参 太10:28,25:46;帖后1:9)。
雅各警告说,毁谤之罪绝非小事,乃是厚颜无耻、鲁莽轻率的背叛,敌挡主权的法律制定者和宇宙的审判官。对罪的严重性表达得最清楚的,莫过于17世纪英国清教徒拉尔夫·文宁(Ralph Venning)在其著作《罪的真相》(The Sinfulness of Sin,中文暂译)中,语重心长所写下的话语:
罪的本相不仅从敌挡神表现出来,其中心本质就是敌挡神。事实上,它本身就是矛盾和敌意。属肉体之人,或罪人,被称为神的敌人(参 罗5:8、10;西1:21);但肉体的心思或罪,本身就被称为敌意(参 罗8:7)。因此,罪和罪恶的行为就被称为敌意和敌对的行为。例如,与神背道而驰(参 利26:21),背叛神(参 赛1:2),起来敌挡神,与神为敌(参 弥2:8),与神争竞(参 赛45:9),轻视神(参 民11:20)。它使人成为恨恶神的(参 罗1:30),敌挡神的(参 徒7:51),与神争竞的(参 徒5:39,23:9),甚至亵渎神的。简言之,就是无神论者,不信神的人(参 诗14:1)。它不尊主为大,有古人称之为Deicidium,亦即谋杀神的人。[1]
若要控制自己不犯毁谤人的罪,我们就必须承认,得罪赐律法并审判的那位至高者,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
(四)我们对自己的想法(4:12下)
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
那些论断人的人暴露出他们夸大自己的重要性。雅各严峻地指责他们,追问道: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用现代话来说,雅各是说:“你以为你是谁啊?竟敢责备别人?”保罗在罗马书12:3劝勉罗马的信徒:“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而在罗马书14:4,他使用和雅各相仿的语言,质问道:“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论断或毁谤他人,都与雅各命令读者要表现出来的谦卑背道而驰(参 4:10),那些习惯性表现出这种行为的人,不免让人怀疑他们信心的真实性。
有一个悲剧故事,最能生动说明毁谤人的舌头有多大的破坏力:
在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小镇里,住着一个小家庭。虽然年轻的母亲自从生了第二胎后,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好,但他们是个快乐的家庭。
每天傍晚,邻居看到那个妻子和两个小小孩在门口迎接这家的丈夫、爸爸,他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家庭的温暖。傍晚时分,那个家充满了欢声笑语。天气好的时候,爸爸和孩子们会一起在后院玩耍,妈妈满脸笑意地看着他们。
有一天,村里传出一些闲话,说那个爸爸对妻子不忠。这完全是一个编造的故事。但最后,这样的闲言闲语传进了年轻妻子的耳朵,让她完全无法接受。
理性离开了它的宝座。就在那个晚上,丈夫回家的时候,门口没有人来迎接他,屋子里没有笑声,厨房里没有飘出饭菜的香味,只有一屋子的冷清。他心里充满了害怕,整个心冷了半截。
在地下室里,他看见他们三个人吊死在屋梁上。病入膏肓,心灵绝望的年轻母亲,夺走两个孩子的性命之后也自尽身亡。
接下来的日子里,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一张说长道短的口,一则杜撰的故事,一个可怕的悲剧。
[1]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1993;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