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与世俗为友的危险(4:1-6

 

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但他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真实得救信心的另一个关键指标,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态度。雅各在第1章就提到这个问题,他说:“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1:27)。

 

本段经文的中心思想是:“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参4:4)。真实属灵生活和忠心基督徒的生活,是与世俗及其中一切污秽完全隔离的。如雅各先前所说的:“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3:17-18)。而另一方面,习惯性与世俗不断为友的,是建基于属人的智慧,这是不信的证据。与世俗为友,最后难免会造成冲突——与他人(4:1节上)、与自己(1节下-3节)的冲突,以及最重要的是与神(4-6节)的冲突。

 

(一)与他人的冲突(4:1

 

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句话的希腊原文没有动词,字面意思是:“争战斗殴从哪里来呢?”Polemos争战)和一般性长期严重的争论或战斗有关,通常译作“战争”(如太24:6;来11:34;启11:716:14)。英文的polemics争论)就是从这个词而来。斗殴的原文是machē,指特定的打斗或战争。两个用词在这里都是比喻性的用法,指暴力的人际关系,最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演变成谋杀(2节)。

 

你们中间是指雅各的读者、教会会友间有这些争斗的关系。我们等一下在第4节会讨论到,那些会友当中显然还有一些未得救的人,因为他们与神为敌,所以也彼此为敌,与教会中的真信徒为敌。

 

一位牧师朋友曾告诉我,他发现他们教会执事会经常争吵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中一半是得救的人,一半是未得救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冲突难以避免。

 

保罗了解这一点,所以写道:“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别名)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林后6:14-18

 

有时候,要作出这样的分别很难,因为能够分别麦子和稗子的只有主自己(参 13:24-3036-43)。

 

但教会中的冲突绝非神的心意或设计。耶稣对门徒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13:34-35)。后来在大祭司的祷告中,他恳求天父使信徒“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17:21)。五旬节后,“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4:32)。保罗劝勉派系林立的哥林多教会信徒:“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林前1:10)。他也对腓立比的信徒说:“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叫我或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1:27;参2:1-4)。

 

初代教会中,冲突是一经常性的问题,今天的教会也是一样。保罗在给了哥林多信徒上述的劝勉之后,又责备他们说:“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林前3:1-3)他后来又写信给他们:“我怕我再来的时候,见你们不合我所想望的,你们见我也不合你们所想望的。又怕有纷争、嫉妒、恼怒、结党、毁谤、谗言、狂傲、混乱的事”(林后12:20)。

 

保罗叫提多告诉他牧养的信徒,要牢记他们先前离开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侍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3:1-3

 

可悲的是,未信者中常见的冲突,也进到教会中。

 

(二)与自己的冲突(4:1-3

 

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

 

与世俗为友,不仅制造自己和他人的冲突,也制造属世的人自己内在的冲突。外在人际间的冲突,一定是来自个人内在的冲突。

 

在今日社会随处可见内在的冲突。今日社会心理医师、精神科医师、各种咨商师、治疗师,以及治疗各种情绪和心理失序问题的诊所愈来愈多;毒品、家暴、虐待、暴力犯罪、酗酒、自杀的问题与日俱增;这一切在在证明个人失序的问题已然形成危机。愈来愈严重的急躁、挫折、愤怒和敌意,不仅出现在街头巷尾的犯罪事件中,也活生生地上演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人摆出不雅的手势,公然威胁的行动,有时甚至还发生枪战,尽情发泄他们对另一位驾驶人的不满。

 

在这些经文中,雅各指出内在冲突的三个原因:未受控制的欲望(4:1节下)、未能实现的欲望(2节上)和自私的欲望(2节下-3节)。

 

1. 未受控制的欲望(4:1
 

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

 

第一,雅各说内在冲突的来源是私欲私欲的原文是hēdonōnhedonist(享乐主义者)和hedonism(享乐主义)就是从这个词而来,带有满足感官、天然、肉体欲望的意思。新约中,该词通常带有负面、不属神的意思。享乐主义是不控制个人的欲望,尽情追求会带来感官满足及享受的激情和兴致。尽情满足这些私欲的渴望,当然是出自与神、与神话语为敌的自私。不信、不敬虔的享乐主义者“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提后3:2-4,强调字体字体为作者所加  ;参 16-18节)。

 

未重生的人是个人欲望的奴隶,被自己的激情所挟持(参 帖前4:3-5),因此当福音的种子落入他们长满荆棘的心田时,就“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便结不出成熟的子粒来”(8:14)。

 

彼得谈到教会中有未得救、不属神的会友,尖锐地批评他们的光景:“那些随肉身纵污秽的情欲,轻慢主治之人的,更是如此。他们胆大任性,毁谤在尊位的也不知惧怕。就是天使,虽然力量权能更大,还不用毁谤的话在主面前告他们。但这些人好像没有灵性,生来就是畜类,以备捉拿宰杀的。他们毁谤所不晓得的事,正在败坏人的时候,自己必遭遇败坏。行的不义,就得了不义的工价。这些人喜爱白昼宴乐,他们已被玷污,又有瑕疵,正与你们一同坐席,就以自己的诡诈为快乐。他们满眼是淫色,止不住犯罪,引诱那心不坚固的人,心中习惯了贪婪,正是被咒诅的种类……这些人是无水的井,是狂风催逼的雾气,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存留。他们说虚妄矜夸的大话,用肉身的情欲和邪淫的事引诱那些刚才脱离妄行的人。他们应许人得以自由,自己却作败坏的奴仆,因为人被谁制伏就是谁的奴仆。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彼后2:10-1417-21

 

当一个人降服于自己肉体的私欲时,他就会降服于刚才所提到的那些罪恶。如彼得所说,他们把这样的作为说成是表达个人的“自由”,却不知他们实际上是表现出他们是“败坏的奴隶”。他们毫无节制地受欲望的驾驭,最后欲望控制了他们。因为他们离开了神,“行不义阻挡真理”,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1:1821242628)。

 

虽然美国卫生总署和各方人士都对未戴保险套的性行为提出无数的警告,但婚外情、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者还是忽视这些危险,因为他们被罪捆绑,所以他们的决定不是根据理智,而是被情绪和生理的欲念所控制,欲念成为他们的主人。这种无耻的行为反映出他们“邪僻的心”(1:28)。

 

雅各说,那些不属神的私欲你们百体中战斗。这里的百体不是指教会会友,而是指身体中的生理和心理层面,包含人堕落的肉体或人性(参 1:246:12-137:1823)。这是未信者肉体与他灵魂和良知的战斗。虽然人类因堕落而败坏,但人的灵魂和良知仍旧知道神和神的真理(参 1:18-19),所以犯罪时会良心不安。人虽然拒绝神和神公义的标准,却无法轻易逃脱罪恶感,因为神的律法写在他的心版上,会启动良知控告他(参 2:14-15)。

 

堕落败坏了人类,影响人的每一部分。但因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所以仍旧保持一定的尊贵和威严,甚至在未得救的人身上也反映出这样的特质。很多未信者都是仁慈、慷慨、热爱和平、牺牲奉献的人,其中有许多人才华洋溢,创造出美妙的音乐和艺术,作出重大的科学研究,发明伟大的机器和科技。但若离了神,他们肉体的冲动和激情,便会与那天生的尊贵争斗。邪情私欲的渴望、错误的满足和自私的野心,无可避免地会引发内在的战斗百体中战斗,与任何阻挡他们的事物战斗。

 

2. 未实现的欲望(4:2
 

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

 

当人对邪情私欲的渴望得不到满足,未能实现时,也会引起外在的战斗。

 

动词epithumeō贪恋)是指任何的渴望或想望,但从上下文明显可知这里是指过度、错误和罪恶的欲望。雅各没有特别提到是对什么的欲望,但就他在这里所要强调的重点而言,欲望的对象是什么并不重要。当任何强烈、罪恶的贪恋没有得到满足时,属世的人很容易用愤怒来发泄他的挫折感,有时甚至导致凶杀。贪恋品德和圣洁的名声,以此为个人满足的法利赛人,就杀害了揭发他们假冒为善的救赎主。

 

杀害的原文是phoneuō,是一个动词,从这里的上下文来看,可以包括想要杀人的恨意、极度毁灭性的行为,甚至自杀。当贪恋的人得不到他想要的目标时,不管是名誉、名声、性满足、金钱、权力、毒品、酒精、成功、财富或另一个人的感情,结果通常是造成别人的悲剧,甚至连带毁了自己。所多玛人即使被来罗得家的天使弄瞎了眼睛,还是继续受邪恶的贪恋所捆绑,不顾眼睛昏迷,仍在门外摸来摸去企图闯进,满足无穷的情欲(参 19:11)。

 

押沙龙贪恋以色列王的宝座,甚至企图谋杀亲爹大卫,以逞私欲。亚希多弗是大卫和押沙龙的谋士,同时也是拔示巴的祖父(参 撒下11:323:34)。拔示巴和大卫犯奸淫,在大卫设计让她丈夫乌利亚战死沙场后,嫁给大卫。亚希多弗对这件不公义的事深感气愤,因此加入押沙龙的阵营,背叛大卫。但后来当押沙龙不接受他的建言时,他觉得很没面子,就上吊自杀了(参 撒下15-17章)。

 

Zeloō在这里译作嫉妒,是epithumeō(贪恋)的同义词,含有更强烈的欲望的意思。英文的zealous(狂热)和zealot(狂热份子)就是从该词而来。其名词形式在雅各书3:143:16译作“嫉妒”。当一个人心中隐藏这样强烈的渴望,却得不着他所贪恋的东西时,就会斗殴争战。婚姻的冲突、家庭的冲突、工作上的冲突、国与国间的冲突,都是个人私欲和嫉妒未被满足的结果。

 

希腊原文第2节直译为:“你想得到,却得不到。你杀害。你嫉妒,却得不到。你争斗和争吵。”贪恋和杀害、嫉妒和斗殴争战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如约翰所说:“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约壹2:15-16)。雅各在4:2所说的贪恋和嫉妒都反映出“今生的骄傲”,这是世人追求个人满足的特质。

 

3. 自私的欲望(4:2-3
 

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

 

属世、不属神的渴望不仅未受控制,未得实现,而且是自私的。雅各在这两句话中五次使用你们,表示他读者的教会中有一些或是很多他刚才提到的属世的人,他在这里直接对他们说话。

 

在谈论自私之前,雅各先说属世的未信者得不着,是因为他们不求。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从没想过寻求神的帮助,因为觉得凡事只要靠自己就够了。他们相信他们所有的需要和欲望都可以靠自己的智慧、能力和努力,用人的手段来满足。他们不相信“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1:17),因此从未想过要向神什么。

 

许多未信者会向神求各式各样的东西,但如雅各接着所说的,他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他们妄求,要浪费在他们的宴乐中。他们求,不是为了看见神的恩典和良善,也不是为了神得着荣耀和尊荣,更不是为了成就神的美善、神圣的心意,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罪恶、自私的意志。

 

Aiteō)是1:5-6所用的同一个动词,带有恳求、请求、乞求的意思。但在前面的经文中,雅各明显是对真信徒说话,所以劝勉他们:“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而4:2-3的求或不求,则是针对那些不属神、与神无份的人说的。

 

的原文是单一的希腊词kakōs,意思是坏、恶或邪恶。

 

妄求是想要将神的恩赐浪费在个人的宴乐中。Dapanaō浪费)的意思是完全用尽或恣意花费。耶稣用这个词来描述浪子任意放荡,浪费赀财(参 15:13)。这里所说的宴乐和第1节所说的一样,是会引起内在争斗,也是神所不喜悦的宴乐。但属世的人为这样的宴乐而活,为了短暂的满足,浪费生命,只想满足肉体的私欲和想望。

 

(三)与神冲突(4:4-6

 

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但他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这段经文中,雅各指出与神冲突之人的三个特质:与神为敌,轻看圣经和骄傲自大。

 

1. 与神为敌(4:4
 

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

 

淫乱是和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背叛婚约。雅各在这里使用淫乱,是比喻性的说法,其中的含义是他的犹太读者清楚明了的(参 12:3916:4;可8:38),对象包括男人和女人。他在这里所说的不是性关系的淫乱,而是属灵的淫乱。旧约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不忠于神的百姓——以色列。主耶和华借着耶利米的口说:“背道的以色列行淫,我为这缘故给她休书休她。我看见她奸诈的妹妹犹大还不惧怕,也去行淫”(3:8;参 代下21:1113;诗73:27)。同样地,以西结谈到犹大,说:“你这行淫的妻啊,宁肯接外人不接丈夫”(16:32)。何西阿作为教导的样本,神命令他:“你去娶淫妇为妻,也收那从淫乱所生的儿女;因为这地(以色列)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1:2)。

 

圣经并未使用“淫乱的人”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外邦人,因为只有以色列和神有立约的关系,如同夫妻之间的婚约关系一样。外邦人可能在属灵上私通,但他们不是淫乱的人,因为这个可耻的身份是专为淫妇以色列保留的。不管他们是转向外邦神和偶像,或只是转向世界贪爱世界,都是对神不忠,犯下属灵淫乱。属灵淫乱是比喻性的说法,意思是变节。

 

耶稣谈到当时那些不信的以色列人,说他们是“邪恶淫乱的世代”(12:39;参16:4;可8:38),因为大部分的犹太人,甚至是那些虔诚的,也离开主和主启示的话语,转向他们自己所制造的神和所立的传统,不接受耶稣是他们的弥赛亚。他们用自己的传统来解释圣经,因此经常走迷了路,与圣经的教导相背,看不见神的真理,甚至看不见神的儿子(参 15:1-9;可7:1-13;西2:8;参 5:39-40)。他们虽然信誓旦旦要对犹太教和犹太教的神忠诚,但他们是淫乱变节的人。

 

对那些自称是基督徒并参与教会,却没有得救,不爱神也不爱神话语的人,同样的说法也可以套用在他们身上。即使在初代教会也有这样的人,雅各说他们是淫乱的人。信仰没有灰色地带。我们下面会讨论到,你在属灵上不能侍奉两个神,如同你在婚姻中不能有两个合法配偶一样。

 

为友的原文是philia,是一个名词,新约中只在这里出现一次。其动词形式phileō通常译作“爱”(如太6:510:37;林前16:22),用在圣父对圣子的爱(参 5:20),以及圣父、圣子对那些拥有救赎信心之人的爱(参 11:316:27;启3:19)。虽然phileō和动词agapaō(爱)在新约中经常做同义词使用,但phileō的语气比较强烈。较常出现的agapaō比较是意志的爱,而phileō比较是情感的爱。雅各使用philia来描述对罪恶世界深切的挚爱。

 

相关名词philos(朋友)是指亲密的私谊,耶稣在约翰福音15:13-19的教导或许最能清楚地定义该词。不管是意志之爱(apapē)或情感之爱(philos),爱到极处,这两种爱都愿意为所爱的人完全牺牲奉献。“人为朋友philos舍命,人的爱心agapē没有比这个大的”(13节),这是朋友之爱。然后他接着解释,对神的爱会受到是否顺服神话语的试验:“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philos”(14)。爱到极处,这两种爱都需要包含自我牺牲和顺服,也必然包含私人的亲密关系:“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15-16

 

耶稣真正的朋友是那些接受他为主和救主,并与他分享共同目标、兴趣和目的的人。真正爱耶稣的人也会“彼此相爱”(17)。最后,雅各说那些真正爱耶稣的人不爱世界,也不为世人所爱,因为世界与神为敌。耶稣也肯定这样的说法,耶稣说:“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18-19;参17:14)。使徒约翰也同样命令信徒:“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壹2:15-17

 

而另一方面,不属基督的人是属世界的,他们渴望追随世人的潮流和冲动,被世俗所吸引,心里刚硬,习惯性的贪恋。因此,雅各所说的不可能是指暂时受世俗吸引、短暂落入罪中的信徒,他也不是指基督徒偶尔的属灵软弱,而是指未信者持续不断、甘心乐意地享受不敬虔的宴乐。信徒绝不会被称为神的敌人。

 

Kosmos世俗)不是指物质的地球或宇宙,而是指现今以人为中心,被撒但所支配,与神和神的百姓为敌的属灵事实;是指一种自我中心的无神价值体系,就是属堕落人类的体系。世俗的目标是荣耀自我、实现自我、放纵自我、满足自己和一切自私自利的追求,最后结果是与神为敌

 

雅各接着说,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Boulomai想要)的意思不只是希望愿望或渴望实现而已,而是带有更强烈的意思,表示选择这个,而不选择那个。不管一个人心里承认与否,他想要与世俗为友,就是选择与神为敌。他心中对世俗的渴望超越了他对的任何想法。他和神的关系不是中立关系,他不是公正的旁观者或遥远的崇拜者,而是百分之百神的敌人。与神为敌就是活在属灵黑暗中,每一天都更加趋近永远的死亡,与宇宙的万王之王为敌。

 

任何不属神的人都是属世界的;任何属世界的人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属的。与世俗为友的人受世界之灵掌控,与神的灵无份。而另一方面,保罗清楚指出,信徒“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林前2:12)。

 

与世俗为友和与神为友彼此誓不两立。“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林后6:14)保罗反问道:“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别名)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15-17

 

基督徒的天性,与爱世界、跟随撒但的人完全不同,绝对不应沉溺在未信者所喜爱的宴乐中。

 

信徒不仅与世界分别,而且对世界而言,他们是死的。他们应该像保罗一样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6:14),不要像“贪爱现今的世界”的底马,离弃了保罗和教会(提后4:10)。我们要“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2:12)。

 

因为对信徒来说,追求属世的事物,完全有违他们的新性情。除非他们弃绝那些事物,回归起初的爱,否则他们不会感到心安或满足。信徒可能暂时沾染属世的事物,所以保罗警告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12:2;参 彼前1:14-16);又说:“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基督徒“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彼前4:2-3)。

 

而另一方面,未信者若表面上认为自己与基督,和主的教会有关,却不是真正属主,最后一定会不愉快的。他们就像耶稣所说的是“撒在荆棘里的”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13:22)。如雅各所说,他们不结果子,不能行善,不能证明他们有得救的信心(参 2:17-20)。他后来又质问:“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我的弟兄们,无花果树能生橄榄吗?葡萄树能结无花果吗?咸水里也不能发出甜水来”(3:11-12)。

 

旧约提到很多与神为敌的事情。大卫见证说:“但神要打破他仇敌的头,就是那常犯罪之人的发顶”(68:21)。所罗门宣告:“住在旷野的,必在他面前下拜;他的仇敌必要舔土”(72:9)。以赛亚宣告:“耶和华必像勇士出去,必像战士激动热心,要喊叫,大声吶喊,要用大力攻击仇敌”(42:13)。那鸿说:“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鸿1:2;参8节)。

 

新约也谈到很多与神为敌的事情。路加记载当保罗、巴拿巴和约翰马可“经过全岛,直到帕弗,在那里遇见一个有法术、假充先知的犹太人,名叫巴耶稣。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罗同在。士求保罗是个通达人,他请了巴拿巴和扫罗来,要听神的道。只是那行法术的以吕马(这名翻出来就是“行法术”的意思)敌挡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扫罗又名保罗,被圣灵充满,定睛看他,说:‘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魔鬼的儿子、众善的仇敌,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13:6-10

 

以吕马是行法术的人,专门接触恶灵的灵媒。在撒但的影响下,他想叫士求·保罗不信真道,结果受到保罗严厉的责备和定罪。对所有未信者来说,“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10:31

 

保罗复述了信徒因在神面前得赎和称义而拥有的祝福和益处之后,他告诉罗马信徒:“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5:10)。他在罗马书后面进一步解释:“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8:6-9

 

与神为敌的人是属肉体的,没有圣灵在他里面(犹19节)。

 

保罗在期盼将来信徒的复活,等候主耶稣基督,将属主的人完全接到主那里去之时,他写道:“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林前15:23-25;参 1:1310:13;鸿1:2)。耶稣将要在千禧年作王,之后在最后的审判时,一切剩余的仇敌,包括鬼魔和人,将要永远被丢进硫磺的火湖里(参 20:8-10)。

 

大部分未信者显然都不认为自己是与神为敌的。很多人相信,他们既然未曾公开敌挡神,所以他们是与神为友;他们甚至可能承认神的存在和神的良善、真实和能力。但对一位拥有主权的神明有好感,和与真神之间的救赎关系,两者相差甚远。

 

许多未信者说他们真心寻找神,只是还没有找到。但保罗引用大卫的话,指出这种说法其实是谎言。他说:“没有寻求神的”(3:11;参 14:2)。这种人可能是在寻找他们可以从神得到什么,寻找神的爱、供应、安全感、盼望和其他的祝福,但他们不要神自己。他们想要的是一位他们自己订做的神,可以随他们支配,忍受他们的罪,而且终归要将他们带进天堂。他们不要神的赦免、公义或掌管,因此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神。

 

许多宣称自己认识神、属基督的未信者,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个有道德、热心助人、友善的人。就像那个告诉耶稣他从小就遵守一切诫命的富有少年官一样(参 18:21),他们自以为是好人,因此不觉得自己需要救恩或基督完全的公义,而这一切乃是神要归给那些信靠他儿子之人的。

 

有些伪装成基督徒的未信者对福音的知识广博,言语动听,但如同前面所引用的经文,彼得说这样的人“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彼后2:21)。

 

未信者可能固定作礼拜,也参加其他教会活动;他们甚至可能感觉到自己的罪恶,承认个人的不完美,而且和巡抚腓力斯一样关心自己在神面前的地位,但从不想弃绝罪或承认基督为主和救主(参 24:25)。不管外在的表现和信仰立场为何,举凡“基督十字架的仇敌”(3:18)都未蒙救赎,未重生,并且敌挡耶稣基督、他的福音和教会,“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3:19)。

 

所有的基督徒在得救前都是“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他为敌”(西1:21),但救恩将他们从与神为敌变成与神为友。圣经从未说信徒是与神为敌的。雅各在本书信前面清楚指出,相信神就是神的朋友。雅各说:“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2:23;参 15:6;代下20:7;赛41:8)。

 

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6:24;参 3:3)。你当然不能侍奉神,又侍奉别的主人。因此,与神为敌的人不可能是信徒,甚至连不忠心的信徒都不是,因为不忠心的信徒虽然不忠心,但在永恒里,他是神的朋友。我们这些信徒经常跌倒,明知故犯,又不做我们明知应该做的事情;但就像保罗一样,我们恨恶我们所犯的罪,渴望过一个清心圣洁的生活(参 7:15-25)。基督徒当然会受世界和属世的事物所吸引,会有世俗的想法,做世俗的事,但他们永远不可能以此为快乐或满足。

 

2. 轻看圣经(4:5
 

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

 

这句经文很难了解,福音派学者对这句经文的意思各有不同的见解。新旧约圣经中都没有“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这句话。雅各所说的是一般性的教导,不是特定的经文。如果他是对未信者说话(在这里似乎如此),那么“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这句话不能应用在他们身上,因为圣灵不可能内住在他们里面。

 

虽然我们不能太武断,但就上下文来说,这里的意思比较像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因此,雅各实际是说:“难道你不知道你自己就是一个证实圣经真实性的活见证吗?圣经清楚地教导人天性有一个嫉妒的灵。”这样的解释和雅各在整段经文的强调非常一致。

 

这和旧约的教导也完全一致。从创世记一开始,我们就读到神对该隐说:“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4:7)。几章之后,我们读到“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6:5),“耶和华……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8:21)。因为以撒“有羊群牛群,又有许多仆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26:14)。“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30:1)。箴言作者宣告“恶人的心乐人受祸;他眼并不怜恤邻舍”(21:10)。主耶和华借着耶利米明确的告诉我们:“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17:9

 

不管这节经文怎么解释,雅各似乎是说,未信者在属灵上永远与神冲突,不仅是神的敌人,而且不信靠、也不顺服神的话语,正表明他们心中对神的敌意。但他们不愿意承认他们天性与神为敌,与万物的主宰隔绝。不管这样的人口里怎么说,一个人绝不可能看重圣经,把圣经当作神自己的话,却又不信靠耶稣基督以致得救。主自己说到这样的人:“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5:39-40)。

 

3. 骄傲自大(4:6
 

但他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虽然人心天生不信,贪爱世俗,神还是赐更多的恩典;但不会将恩典赐给骄傲不敬虔的敌人。

 

雅各在这里明显引用旧约,特别是七十士译本(LXX,希伯来文旧约的希腊文译本)箴言3:34,如彼得在彼得前书5:5所引用的经文,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换言之,如果一个人满心是世俗的私欲、欲望、野心、骄傲和爱恋,他就无法得到这更多的恩典

 

Antitossomai阻挡)是一个军事用语,形容一支预备争战的军队。神已整军备战,要对抗骄傲的人,因为骄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骄傲不见得会以人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但绝逃不过神的眼目。

 

骄傲的原文huperēphanos是一个复合名词,是huper(在……之上)和phainomai(出现,显现)两个词的结合,意思是轻蔑、自大的自以为高高在上。该词在罗马书1:30和提摩太后书3:2译作“狂傲”,两处经文都与“自夸”一起出现。

 

巴克莱对huperēphanos的解释是:

 

 

 

这个希腊文直译的意思是“自视高人一等”。连希腊人也憎厌骄傲狂徒。狄奥弗拉斯图(Theophrastus)对骄傲作了如下的形容:“骄傲是蔑视所有的人。”狄奥非拉特(Theophylact)称骄傲为:“万恶的渊源。”最可怕的,骄傲是源于内心。某人可以外表谦虚,温文有礼,但内心却满了傲慢,自视比别人强。这是断绝与神关系的致命伤。理由有三:

 

1.对自己的需要懵然不知,认为自己什么都不缺。

 

2.认为自己可以独立生存,可以万事不求人,连神也可以拒诸门外。

 

3.对自己满身罪孽懵然不觉。因他只想到自己的优良品格,从没有想到自己也有罪,需要神的救恩。如此的骄傲简直无可救药,他也不会求帮助,因为他认为自己万事皆足。[1]

 

 

 

箴言作者说:“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6:16-17)。神将骄傲的人和杀人犯放在同等的地位,都“为耶和华所憎恶”(16:5;参18节)。

 

雅各在这里所描绘的图画是一个骄傲、胆大包天的罪人,把自己当作神,不仅自我中心,还自我崇拜。他是敌挡真神的人,在神的恩典中无份。因此,最后一项,世俗人与神的冲突牵涉到丧失属天的饶恕。神不用骄傲的人,因为他们让自己无法得到神的恩典

 

神赐恩给谦卑的人,这是神一贯的作为。神透过以赛亚向古代的以色列百姓保证:“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66:2)。八福的第一福、也是基本之福,就是:“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5:3)。骄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同样地,谦卑是一切公义的根源。唯有当一个人不再追求或羡慕属世的事物,把专顾自己改变成专顾神的荣耀,神的灵才能在人心中工作,成就神的主权和神圣的意志,将这个人从与神为敌变成与神为友。

 

耶稣也强调雅各在本节经文所强调的重点,耶稣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23:12)。在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故事中,主耶稣赞美税吏,因他“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18:13),接着又重复同样的真理:“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14)。

 

真基督徒不属乎邪恶的世俗体系(参 17:1416),他们是从世界中被拣选出来的(参 15:19)。他们不但不会效法这个世界(参 12:2),而且是被耶稣差遣进入这个世界(参 17:18),为道德和属灵的黑暗带来光明(参 5:14)。就世界而言,他们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参 6:14),胜过世界(参 约壹5:4-5),不沾染世俗(参 1:27)。一个人若与世俗为友,却又宣称自己是基督徒,这是最大的自我欺骗和愚妄。

 

 

[1] The Letters of James and Peter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60), 124.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