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忠于真理的人展现牺牲的爱(1-8节)
那作长老的写信给亲爱的该犹[1],就是我在真理中所爱的[2]。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有弟兄来证明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乐。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亲爱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了你的爱。你若配得过神,帮助他们往前行,这就好了;因他们是为主的名出外,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作工。
“真理”是这封书信的主题,尤其是在一开头的段落就出现了五次。这个段落呼吁读者要接待客旅,尤其是要接待效忠福音真理的教师(参 约贰10-11节)。
保罗曾经详述自己为基督的缘故受苦(参 林后11:22-33),这当中有一部分与旅行各地有关。当时的旅行与现今旅行的舒适安全截然不同,而保罗所描述的经验正反映出古代世界共通的生活情景。他说:“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林后11:26);“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林后11:25)。这段描述指出,旅行在当时是艰难、不舒服,甚至危险的事。当时的旅店寥寥无几(参 路2:7,10:34),而且几乎都是恶人出没的妓院,店主既不公道诚实、又恶名昭彰。因此旅人若希望出入平安,多半要仰赖一般百姓开放家庭接待他们。
因此,接待客旅既是必要,也是责任。即使在异教文化中,接待客旅的必要性也使它成为最高尚的美德之一。事实上,在迦南人所发明的神祇当中,有一些被用来当作陌生人和客旅的守护者。希腊人也视客旅为受到神明保护的对象,应该得到当地居民的接待。正如威廉·巴克莱(William Barclay)所言:
“在古代世界,接待客旅是个神圣的责任。陌生人都受到色尼诺斯·宙斯(Zeus Xenios,意为‘陌生人的守护神宙斯’,希腊文Xenos意为“陌生人”)的保护……古代世界有一种宾客/友谊的体系,让全国各地的家庭在有需要的时候,接待彼此的成员。这个不同家庭之间的联系可持续数代之久。旅客需要这项权利时,只要随身携带一个sumbolon(信物),以此向家主人表明自己的身份。在较大的城市里会特别设置一名称为Proxenos的官员,市民前往旅行时,可请这位官员提供住处和协助。”[3]
圣经当然强调接待客旅的重要性。人们以为假神色尼诺斯·宙斯会守护陌生人,其实真神才会这样做。诗篇146:9说:“耶和华保护寄居的”(参 申10:18),神曾经指责以色列人:“不可欺压寄居的,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作过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出23:9;参22:21;利19:33-34;25:35;申10:19)在玛拉基书3:5,神所警诫的人就包括赶走寄居者的人。
旧约记载了许多接待客旅的实例。亚伯拉罕营救罗得后,在归程中麦基洗德为他预备饼和酒(参 创14:18);亚伯拉罕为耶和华和两个天使预备食物(参 创18:1-8),不久之后,罗得将两位天使接到自己家中(参 创19:1-3);拉班款待亚伯拉罕的仆人(参 创24:31-33);叶忒罗接待摩西(参 出2:20);参孙的父母接待耶和华的天使(参 士13:15);基比亚的老年人接待一个利未人(参 士19:15、20-21);书念的妇人接待以利沙(参 王下4:8);约伯澄清友人针对他的不实指控时这样说:“从来我没有容客旅在街上住宿,却开门迎接行路的人。”(伯31:32)
新约圣经同样强调要接待客旅。接待客旅是犹太文化中的普遍观念,耶稣在路加福音10:4-7中对门徒的吩咐,即以此观念为基础:
“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无论进哪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那里若有当得平安的人(‘当得平安的人’原文作‘平安之子’),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不然,就归与你们了。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
撒该接待耶稣(参 路19:5-7),撒玛利亚人村庄叙加城的人也如此行(参 约4:40),此外还有法利赛人西门(参 路7:36),另一个不知名的法利赛人(参 路14:1),马利亚和马大及拉撒路(参 路10:38),长大痲疯的西门(参 太26:6),以及往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参 路24:29-30)。
使徒们也受到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接待。彼得先后在硝皮匠西门(参 徒9:43,10:5-6)以及哥尼流(参 徒10:24-33、48)的家里住了多日;保罗和同工先得到吕底亚的接待(参 徒16:14-15),后来又有腓立比的禁卒(参 徒16:34)、耶孙(参 徒17:5-7)、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参 徒18:1-3)、提多犹士都(参 徒18:7)、传福音的腓利(参 徒21:8)、拿孙(参 徒21:16)、部百流(参 徒28:7)接待他。
接待客旅不仅是文化中应尽的义务,更是基督徒的责任。接待是一种非常必要又实际的表达,呈现出基督徒团契应该显明的爱心(参 约13:34-35)。罗马书12:13记载,保罗强调信徒应做到“客要一味地款待”;彼得则劝勉信徒:“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彼前4:9)希伯来书的作者也吩咐读者:“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在提摩太前书5:10,保罗将接待客旅列入敬虔妇女应有的美德中;作长老的更需要乐于接待,这是长老职分的必要特质之一(参 提前3:2;多1:8)。
家庭是早期教会生活的中心,因此接待成为一种重要的职责(参 徒2:46,5:42,12:12,16:40,18:7,20:20;罗16:5;林前16:19;西4:15;门2节)。信徒都聚在家中敬拜神(目前所知最早的教堂建筑出现于第3世纪初),祈祷、团契、教导、传道、门徒训练,因此基督徒通常会敞开家门欢迎旅人拜访教会,尤其是欢迎忠心教导真理的教师(参 约叁6-8节)。
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都清楚吩咐读者,要在接待中显出爱心,但这项职责是以爱真理并遵行真理为基础。约翰在第二封信中,特别为接待的职责设定了一个严格的界线:唯有奉行真理的人,才应该受到接待。在第三封信中,他更广泛地确认这项作法:凡行在真理中的人,都应该受到关爱。这个重点在约翰的问安中也表露无疑:那作长老的写信给亲爱的该犹。
古时的信件与现代的信件颇为不同,写信的人按惯例会在开头写下自己的名字。本作者在其约翰二书注释中(收集在本“研经工具”中“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中)讨论约翰二书第1节时提到,长老不仅指出约翰的年岁(他写此信时年事相当高),更重要的是指出他具有属灵监督的身份。约翰是耶稣使徒当中最后离世的,他不单是“一位”长老,而是那长老,是教会中最受尊崇和敬重的人。
我们并不知道该犹的详细情形。在罗马社会中,“该犹”是相当常见的人名,新约圣经中还有几个同样叫该犹的人(参 徒19:29,20:4;罗16:23;林前1:14),我们无法指认这位该犹就是圣经中的哪个人。他显然是当地教会的重要成员,这间教会可能位于小亚细亚某处,是约翰亲身接触过的。
虽然我们不清楚该犹的生平,但约翰这位崇高的使徒却向他致上极高敬意,由此可见该犹的杰出人品。希腊文的agapētos(亲爱的)可以指这位该犹受到基督徒社群所喜爱(参此词于下列经文中的用法:徒15:25;弗6:21;西1:7;彼后3:15),并且也蒙神喜爱(参 罗1:7;弗5:1)。约翰的第二封信是写给“蒙拣选”的太太(约贰1节),而第三封信则是写给“在真理中所爱的”该犹。凡爱慕主耶稣基督的人,不但是蒙神拣选也是蒙神所爱。歌罗西书3:12中,保罗说基督徒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圣经上也多次说到神对他选民的爱(参 番3:17;约13:1、34,14:21、23,15:9、12-13,16:27,17:23、26;罗5:5、8,8:35-39;林后13:14;加2:20;弗1:4-5,2:4,5:2、25;帖后2:16;来12:6;约壹3:1,4:9-11、16、19;启1:5,3:9、19)。
约翰喜爱该犹(参2、5、11节),且明言这个人是他在真理中所爱的(参 约贰1节)。在圣经中,真理向来是指一个共同的范畴,信徒在此范畴中共享合乎圣经的真爱;可见,爱和真理总是密不可分的(参3、4、8、12节)。基督徒应该爱众人(参 加6:10),正如神爱世人(太5:44-45;参 约3:16;可10:21)。但约翰在此处所指出的爱,是信徒对在基督里且效忠真理之人所独有的相爱之心(参 约13:34-35,15:12、17;罗12:10,13:8;帖前3:12,4:9;帖后1:3;彼前1:22,4:8;约壹3:11、23,4:7、11、12;约贰5节)。
这封书信的内容围绕着三个人,以及他们与真理、爱心的关系:一是该犹,他按真理而行,且做到牺牲的爱(1-8节);一是丢特腓,他拒绝真理,又阻挠牺牲之爱(9-11节);一是低米丢,他要领受牺牲之爱,因为他对真理完全忠心(12节)。约翰在书信的开头就向该犹表达他的关心、称赞和忠告。
(一)约翰关心该犹(2节)
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
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是古代写信时的标准问安语,所以并不表示该犹身体欠安。兴盛译自希腊文动词euodoō,这个词还出现在罗马书1:10和哥林多前书16:2,意思是“成功”、“诸事顺利”,或是“享有优惠的境遇”。第2节中的第一个兴盛是指该犹的身体健壮,这显然与本节最后的“兴盛”互相对比。使徒约翰希望该犹的身体和灵性都一样健康。
约翰以牧者之心关切该犹,祈愿该犹能免于疾病带来的动荡、痛苦和无力,如此他在侍奉主和服侍教会时才不会受到局限。这个态度也反映出神对他子民身体健康的关切。旧约的饮食律和卫生律(参 申23:13),甚至割礼,都是为了保护以色列人的健康而设立的,让他们得以为神所用,并且维持存活。在新约中,保罗建议提摩太:“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提前5:23)圣经时代的人经常将酒搀合在水中,用其中的酒精成分来消毒杀菌,提摩太若饮用这种较为净化的水,有助于防止疾病。保罗关切提摩太的身体健康,表现出所有使徒对他信仰上的儿女所怀的情感(参 多1:4),而约翰对该犹的爱正是如此。
而该犹健壮的灵魂带给约翰的欣喜远不只于此。约翰知道该犹拥有生气蓬勃的灵命;我们可以借用其他使徒的字句来描述该犹:他是“在真道上纯全无疵”(多1:13),持续地“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神”(西1:10)。约翰在后一节经文就提到,他透过亲身认识该犹的人所作的见证,得知事实的确如此。
(二)约翰称赞该犹(3-6上)
有弟兄来证明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乐。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亲爱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了你的爱。
约翰甚喜乐是因为有弟兄来,向约翰证明该犹的生活显然有按真理而行,这些弟兄很可能就是该犹曾接待过的旅行传道者。行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多用来譬喻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例如可7:5;路1:6;约8:12,11:9-10,12:35;徒21:21、24;罗6:4,8:4,14:15;林前3:3,7:17;林后4:2,5:7,10:2-3;加5:16、25,6:16;弗2:2、10,4:1、17,5:2、8、15;腓3:17-18;西1:10,2:6,3:7;帖前2:12,4:1;约壹1:6-7,2:6、11;约贰4、6节)。
实际做到接待客旅是一种爱的表现——与丢特腓可憎的拒绝(10节)相形之下,这个表现更显可贵。然而,约翰并非因为该犹的爱心而称赞他,而是因为该犹委身于真理而称赞他。该犹的情形与所有信徒一样,乃是因为顺服真理而涌出真实的爱心。约翰正是因为该犹不仅认识真理,而且行出真理,所以称赞他。
这类的称赞在新约圣经中并不罕见。非比因为在教会中身为忠心的仆人和帮助者而受到称赞(参 罗16:1)。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是保罗亲爱的同工,他们因为保罗的缘故作了重大的牺牲,所以受到称赞(参 罗16:3)。司提反和福徒拿都并亚该古,因为服侍圣徒而受称赞(参 林前16:15-18)。以巴弗提服侍保罗,供给保罗的需要,甚至几乎为此丧命,所以也受了称赞(参 腓2:25-30)。以巴弗两次被称赞,因为他为基督的服侍相当有果效,尤其是他在祷告之间常为圣徒竭力祈求(参 西1:7,4:12)。马可虽然早年曾在事工上半途而废(参 徒13:13,15:37-39),保罗后来却称赞他的服侍对保罗有益(参 提后4:11)。彼得称赞西拉是“忠心的兄弟”(彼前5:12)。不过,约翰对该犹的称赞甚至高过其他基督徒所受的称赞——他不仅认识神所启示的真理,更能按照真理而行(参 路6:46-49,11:28;约13:17;雅1:22-23)。
约翰说: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约叁4节)。这是一种概括性的评语,表达出每位真传道人至终的目标:不只是教导真理,甚至不只要知道他的儿女们明白真理,而是要知道这些儿女们相信、爱慕、遵行真理(参 林前4:14-16;帖前2:11、19-20,3:1-10)。希伯来书作者也训勉读者说:“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致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来13:17)牧者最哀伤的事就是看到信徒对神的话语无动于衷,或背逆神的道。
在该犹身上,绝对没有信条与行为、宣称与实行的二分对立。希腊原文“我的”是强调用语,可能是指该犹是在约翰的牧养之下归信耶稣的。
约翰说明该犹按真理而行的表现,就是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毫无疑问,该犹为福音传道者提供住处、饮食,或许还提供经费,满足这些人的需要,即使他们对他而言只是作客旅的出外人。真正使人得救的信心就像该犹的信心一样,一定会带来善行(参 弗2:8-10;提前2:10,5:10,6:18;雅2:14-26)。这些传道工人将该犹谦卑的服侍铭记在心,他们回到以弗所之后,便在教会面前证明了该犹的爱。该犹不仅执意行出真理,他也成为一个楷模,让我们学习“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罗12:13)。
(三)约翰忠告该犹(6下-8节)
你若配得过神,帮助他们往前行,这就好了;因他们是为主的名出外,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作工。
约翰鼓励这位敬虔的信徒:日后若有传讲真理的其他传道人来到,也要继续慷慨实行爱心。约翰建议该犹:你若配得过神,帮助他们往前行,这就好了。句尾的这就好了是希腊文的俗语,意思等于“请你……”。约翰请求该犹帮助来到当地的传道人往前行,让这些传道人得到休憩与充足的补给,以便继续下一段行程。约翰的劝勉,使我们想到保罗对提多的吩咐:“你要赶紧给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叫他们没有缺乏。”(多3:13)
这里提出的是高标准:该犹对待这些传道人的方式要配得过神,他应按照神乐意赐恩的本性,对这些传道人慷慨付出。关于支持所有效忠基督的仆人,经文中提出三个理由:
第一,他们是为主的名出外。神的名代表神的属性,这些传道人的工作就是神为了他自己的荣耀而做的工(参 林前10:31;西3:17),这个动机促使教会在福音工作上付出努力(参 太6:9;路24:47;徒5:41,9:15-16,15:26,21:13;罗1:5)。神的儿子配得世人把他当作主来爱他、称颂他、尊崇他、承认他,但世人却不相信他儿子的名,这对神是一大冒犯。信徒宣告耶稣基督福音的大好消息时,世人便可得救,因而可以“叫恩惠因人多越发加增,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神”(林后4:15)。
其次,真理的传道者自然会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不消说,不信的人不会支持传讲真福音的工人;因此,如果基督徒也不支持他们,就没有任何人会给予支持了。此外正如保罗向提摩太所解说的,忠心传讲神真道的人,就配得金钱上的薪酬(参 提前5:17-20)。
当然,真正的福音使者虽然理当因辛劳工作而得薪酬,却绝对不会为了金钱而投入传道工作。事实上,金钱问题正是真假传道人的区别所在。圣经说得很清楚,假传道人总是为了金钱而传道,并非诚实委身于真理;他们是属灵骗子,“为利混乱神的道”(林后2:17),“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多1:11)。犹大书作者大声说道:“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又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并在可拉的背叛中灭亡了。”(犹11节)初代基督徒的著作《十二使徒遗训》(Didache)中,针对如何识别假先知的问题,提供下列睿智的建言:
“欢迎每位使徒〔教师、传福音者〕抵达,将他当作是主。但他不可停留超过一天。不过万一有必要,可以再停留一天。如果他停留三天,就是假先知。在离开之时,除了足够让他支撑到下一个住处的食物以外,他绝对不可接受任何馈赠。如果他要求金钱,就是假先知。”[4]
保罗为了避免被怀疑是江湖郎中,便亲手工作维生(参 徒20:34;林前4:12,9:18;帖前2:9;帖后3:7-9;彼前5:1-2)。
最后,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作工。约翰二书10-11节中,约翰警告不可因支持假教师而在他们的恶行上有份,连谈话也要禁止。而基督徒若支持传讲真理的人,就是与他们同工。马太福音10:41中,耶稣曾说:“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由此可见,耶稣应许永恒的奖赏,仿佛照顾先知的人本身就是先知一般。神有无限的恩典,他不仅要报偿真先知、传道人与宣教士的忠心侍奉,也要报偿接待他们的人。接待先知,就是指认同这位先知的事工,即肯定他的呼召,支持他的工作。接待义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延伸到每个为基督的缘故被接纳的信徒。人若因神子民的缘故而接待这些人,神就会将奖赏浇灌在他身上,赐下超乎所求所想的福气。
每当我们成为其他人蒙福的来源,我们自己就蒙福;每当其他信徒成为我们蒙福的来源,他们就蒙福。在神恢宏壮丽的恩典计划中,最小的信徒也可以分享最大的信徒所得的福气,每个人的善行都会得到回报。
[1] “那……长老”是新美国标准译本直译。——译注
[2] “在真理中所爱的”是新美国标准译本直译。——译注
[3] The Letters of John and Jude (rev.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76), 149.
[4] 11:4-6;转引自Cyril C. Richardson, ed., Early Christian Fathers (New York: Macmillan, 1978),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