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分析
以上,我试图概括一套简易方法,以帮助用英文学习圣经的人通过给自己提问的方式,正确分析语法结构中的作者思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试图概括一套简易方法,以帮助用英文学习圣经的人通过给自己提问的方式,正确分析语法结构中的作者思路。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法。一些英文水平扎实的人更愿意从分析句子成分着手。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要想确定作者的本意,研经者必须查考每一个短语是如何契合整段经文的整体意思的。每一个思想必须被视为联系整段经文的一部分。有两个方法对于分析思路来说很有帮助:(1)图解经文;(2)将经文做结构分析。
语法图解
语法图解(grammatical diagram)帮助研经者重组一段经文中的词语,使他能够一眼看到经文的主题及实际语法和思维结构。语法图解应当能显示出词语、从句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仅使用经文本身的词语重组,而不加杂任何外来评论。这种图解必然会改变词语的排列组合。那些擅长这个方法的人也许更喜欢用它分析思维结构。
结构分析
一种简单的图解是经文的结构分析(mechanical layout)。与语法图解不同,结构分析不改变经文中词语的位置,更强调短语和从句之间的关系, 而非单个词语的语法功能。
释经者构建结构分析有两个目的:第一,清楚地看到经文中的主要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马上看出主要从句、修饰短语或从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进行结构分析的过程迫使释经者就经文的结构提出各种问题,并仔细观察。如果思路中有模棱两可的地方,他必须面对此问题,且要决定应将某个思想放在图中什么地方。对于句子的每个部分,释经者都要做出判断。这样可以防止释经者在对句子的各个部分进行实际考查之前自以为已经明白了作者的思路。这种方式让我们看到,关注细节是圣经学习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圣经中的每个字都是神所默示的。
结构分析有两个实际的好处:第一,它可以用于记录应用所有释经学指导方法的心得体会;第二,它还是介于研究经文和根据经文撰写教学大纲之间的一个有益步骤。我们可以通过由连词所连接的主要从句及其修饰语思考作者的主要和次要观点。
虽然严谨且经验丰富的研经者会就大部分从句和短语之间的关系达成共识,但圣经每段经文的结构分析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然而,每个人必须在分析的过程中前后一致,以保存研究成果供将来使用。
结构分析的详尽程度取决于经文本身和研经目的。某些经文(例如大部分历史叙事)几乎不需要图解,有些经文可能通过简单的图解就变得清晰,但很多经文(例如使徒书信)就非常复杂,其中的论证缜密深入,而且篇幅很长。只有通过周详细致的结构分析,这样的段落才会变得清晰,作者的思路才会变得明确。
虽然这种分析的步骤颇为简单,但它们要求一定程度的语法知识。 我们看看以下三种语法结构。
独立从句。将独立从句(即完整的思想,也称为主句)靠最左边写,在同一行写下主语、动词以及代表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的单词或短语。这一行就代表句子的中心意思。
附属从句。附属从句(即不完整的思想)或修饰性短语位于下一行,写在它们所修饰的词下面。修饰语包括介词短语、副词短语、从句以及关系从句。这些短语或从句可能还包含其他修饰语,放在它们下面。最后整个结构图会呈阶梯型。
连接词。连词可以放在所连接的句子之上,也可以用括号将其与所连接的从句或短语连起来。
除此以外,研经者还应该在每行之间留出足够空间,用来记录心得体会和评论。评论最好用不同颜色书写,以便将来用到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将经文与评论区分开。
《马太福音》6章1—4节
仔细研究以下图表是学习分析句子结构的最佳途径:
你们既然已经查考了结构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下一个较为复杂的例子之前,找一段你特别感兴趣的简单经文练习一下,会大有裨益。
《腓立比书》1章9—11节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既优美又难懂的《腓立比书》1 章 9—11 节。这段经文有一些基本问题,虽然第一眼看上去似乎清楚,但作者的思路并不是完全清晰。
《腓立比书》1章9—11节的注释
以上结构图反映了一位释经者对作者思路的理解,但是还可能有其他解释。下面来分析一下这段经文在结构上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
1.“就是”( 9 节)。保罗说“我所祷告的,就是……”,他有可能指:
(1) “我祷告的是下列事情。”
(2) “我祷告是为了让下列事情能够发生。”
结构图中的梯形缩排结构与句子本身的结构都没有显示出哪种意思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很可能会根据其他因素来做判断,比如个人有关祷告的神学思想。深信神主权旨意的释经者很可能会选择第一个答案。
2.“使”(10 节)。这是指分别是非的能力来自“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的爱心吗?
从结构图来看是这个意思。但如果保罗的原意是要以这句话来作为他的第二个祷告事项,那就应该将这两个祷告事项齐头排列:
3.“(使你们能)作”(10 节)。结构图显示“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是“能分别是非”的结果。但如果保罗的意思是“直到基督的日子”的这种良好状态是爱心多而又多的结果,那么,这个短语就应该与上一短语“能分别是非”并排:
4.“结满了”(11 节)。“结满了”是一个被动语态,其主语应该是“你们”,指腓立比教会的众信徒。注意:第一,基督徒们不会自己结满果子;第二,“结满了”表示一个已经完成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要在保罗为他们的祷告得应允之后,直到基督的日子才完成。
在原文结构图中,“结满了”和“作诚实无过的人”并排,且位居“能分别是非”以下,意思是指结满了仁义的果子是能够分别是非的先决条件。这句话可能解读为:“在结满了仁义的果子之后,你们就能分别是非”。但经文的意思还可能是:“他们会诚实无过,因为他们被结满了仁义的果子”。
如果第二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结构图应该是这样的:
5.“靠着耶稣基督”(11 节)。果子靠着耶稣基督而来,还是仁义靠着耶稣基督而来?原有的结构图显示是果子靠着基督而来。选择这个解释是根据希腊原文的语法结构,而另一个不正确的观点是,保罗在这里是指靠耶稣的义,那么结构图应该是这样的:
根据我们以上的结构分析,作者的思路可以这样表述: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这又可使你们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一个人怎能过这样的生活呢?皆因你们已经被结满了仁义的果子。这又是如何发生的呢?它来自于耶稣基督。基督使你们结满果子是要把荣耀和称赞归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