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吏马太
马太极有可能是十二使徒中最声名狼藉的罪人。在《马可福音》2章14节中,他被称为“亚勒腓的儿子利未”,这是个犹太人的名字。在《路加福音》5章27-29节,路加则称他是“利未”,而《路加福音》6章15节和《使徒行传》1章13节提到十二使徒的名字时,他又被称为“马太”。
当然,马太是《马太福音》的作者,因此,我们可能会期望从中得到很多关于马太这个人及其特质的细节,但事实上,我们对马太所知甚少。唯一可以确知的是,他是个谦卑、不想引人注意的人。他用很长的篇幅记载耶稣的生平和事工,可是,几乎从头到尾,他都完全让自己居于幕后。在他的整本福音书里,他提到自已的名字只有两次(一次是记载耶稣对他的呼召,另一次则是在十二使徒的名单里)。
马太接受耶稣呼召时是个收税的人,也被称为“税吏”。对一个要成为基督的使徒、教会的最高领袖、福音的传扬者来说,他这样的经历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毕竟,税吏在以色列境内最被人轻看,处处招人厌恶和辱骂,比希律党人更被人瞧不起(犹太人忠于以土买人希律),也比罗马的占领军更遭人蔑视。当时的税吏向罗马皇帝购买收税权,然后向以色列人强取金钱来填饱罗马政府的金库和他们自己的口袋。他们常雇用暴徒,以强硬的手段向百姓勒索,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卑劣、可恨、无耻的恶棍。
《马太福音》9章9节记载马太蒙召的事,这段记载出现得很突然,让读者感到淀异:“耶稣从那里(迦百农)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这是我们从马太自己写的福音书里对他仅有的短暂一瞥。
马太在接下来的几节经文里说:“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10节)
根据路加的记载,其实这是马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举行的盛宴,他似乎邀请许多同为税吏的伙伴、行各样恶事的人以及遭社会弃绝的人来见耶稣。他和腓力、安得烈一样,自己跟随耶稣之后,马上就想带亲朋好友来见耶稣,让他们能认识救主。他因为找到弥赛亚而兴奋异常,所以也想把耶稣介绍给他所认识的人。于是,他为耶稣举办了一个盛宴,邀请所有的朋友来参加。
路加记载当时的情景:“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宴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29-32)
马太为什么要邀请税吏和其他卑劣的人来参加筵席?因为他只认识这种人,而他们也是唯一愿意和他来往的一群人。他和社会上的任何一个精英分子的关系都没有熟到可以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来。马太是个税吏,就社会阶层来看,税吏和娼妓是同等的(太21:32)。对于像马太这样的犹太人来说,做税吏更为糟糕,因为这个职业使他成为卖国贼,为社会所唾弃,是最卑下的人。在宗教方面,他也受到排挤,不得进入任何会堂。
因此,马太仅有的朋友都是社会上的贱民,包括微不足道的罪犯、恶棍、娼妓以及与他们同类的人。所以,他邀请到家里来见耶稣的也都是这些人。根据马太自己的记载,耶稣和他的使徒很高兴地来到马太的家,并和这些人一同坐席。
当然,这件事让宗教人士相当不悦,也深感愤慨,于是当场就对门徒发出怨言。但耶稣说只有生病的人才用得着医生,他来本不是要召自以为义的人悔改,乃是要召罪人悔改。换句话说,只要这些宗教中坚分子坚持要保留他们外表上的敬虔和假冒为善,耶稣就无法为他们做什么。但像马太这样的人,他们愿意认自己的罪,自然也就能得到他的赦免和救赎。
有趣的是,福音书里特别提到过三个税吏,而且这三个人都罪得赦免。他们就是《路加福音》18章10-14节的比喻里提到的税吏,19章10节里的撒该,以及税吏马太。此外,《路加福音》15章1节说:“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耶稣对施洗约翰的服事表示赞赏,之后,《路加福音》7章29节这样记载:“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神为义。”相反,耶稣这样训斥宗教领袖:“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太21:31-32)
《路加福音》18章10-14节所记载的税吏的比喻,很可能依据的是真实的故事。耶稣说:
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哪,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哪,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请注意,那税吏“远远”地站着,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必定不被允许越过圣殿中的外邦人院。事实上,税吏不得不和任何团体保持距离,因为他们极其被人厌恶。根据犹太法典的教导,对税吏说谎或欺骗是正当的,因为这是职业勒索者罪有应得。
当时的税吏显然可以合法地替罗马政府向百姓收取一定金额的税金(参太22:21;罗13:7),但他们和罗马政府之间有项不成文的协议,就是他们可以自己定向百姓收取其他的费用或额外的税款,并可以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钱归己。
当时的税吏有两种,就是税务官(Gabbai)和税关员(Mokhes)。税务官是一般的税吏,负责征收土地税、所得税和人头税,这些税额是由官方所定,所以没什么可贪污的。然而,税关员负责征收进出口税和国内货品买卖税,甚至对任何需要道路运输的物品也征税。他们还设定过路费或过桥费,对载货的牲畜和载货马(牛)车上的轮轴征税,对包裹、信件征收关税,甚至对任何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征税。他们可以任意定税额,还可以朝令夕改。
税关员又可分为两种,即税吏长和税吏。税吏长在幕后操控,雇用别人为自己收税(撒该显然是个税吏长,路19:2);马太则是个税吏,因为他自己坐在税关上,与百姓面对面(太9:9)。他是人们看得到的税吏,也是人们最讨厌的人,是人际关系糟糕透顶之人。一个有自尊的人在心智正常的情况下,绝不会选择做税吏。实际上,马太不仅断绝了跟人的关系,也断绝了跟上帝的关系,他被禁止进人会堂,禁止在圣殿献祭和敬拜。所以,从宗教方面来看,他基本上比外邦人还要糟糕。
因此,当耶稣拣选马太时,马太必定大感震惊,因为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根据马太自己的记载,耶稣看见他坐在税关上,很简单地对他说:“你跟从我来。”(太9:9)马太毫不迟疑,立刻“起来跟从了耶稣”。他舍弃了税关,离开了收税亭,与他那受咒诅的职业永别了。
马太一旦做出这个决定就无法再回头,因为绝对有很多为钱而不择手段的小人在那里等着,妄想从马太手上得到收税权。所以他一离开,必定马上就有人来替补。因此,他一旦离开,绝对无法复职,但他并没有后悔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马太这样的人心里,到底有什么会让他立刻舍弃一切跟从了耶稣?我们可能会猜想他是个物质主义者,而他必定曾是这样的人,否则,他根本就不会去做税吏。那他到底为什么会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就舍弃了一切来跟随耶稣?
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是,不论马太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带给他什么样的心灵折磨,在他内心深处,他是个认识并喜爱旧约圣经的犹太人,他有属灵的渴慕。在他生命的某一阶段,最有可能是当他选择了令人厌恶的职业之后,有一股极深的属灵饥渴吞睡着他,于是他开始认真地追求真理。当然,神也在寻找、吸引他,而这股吸引力使他无法抗拒。
我们知道马太对旧约圣经非常熟悉,因为他在福音书里引用旧约圣经达九十九次之多,超过马可、路加、约翰引用的总次数。马太显然对旧约圣经有广博的知识,事实上,他引用律法书、诗篇和先知书,也就是说旧约中的每一部分他都引用到了。
可见他拥有足够的圣经知识,这些知识可供他随时取用。因为他无法在会堂听人讲解上帝的话语,所以他必定自己努力地研读旧约。每当他想满足灵里的匮乏时,一定是回头去研读圣经。
他相信这位真实的神,又因为他知道有关神启示的记载,所以他了解有关弥赛亚的应许,也一定知道有关耶稣的事。他坐在十字路口的收税亭中,自然对这个行神迹的人时有耳闻,知道他消除巴勒斯坦境内的疾病,把鬼从人身上赶出来,行出各样的神迹。所以,当耶稣出现,又呼召他跟随自己时,他就有足够的信心,能舍弃一切来跟随他。他的信心显然不只表现在他立即的响应上,也表现在另一件事上,就是他跟随耶稣之后,马上在自己家里举办了这场福音餐会。
基本上,我们对马太仅有的认识便是:他熟悉旧约,相信神,并在寻找弥赛亚,遇见耶稣之后就立刻舍弃了一切来跟随他。他与耶稣建立新关系后喜乐不已,他接纳和他同被遗弃之人,让他们也认识耶稣。马太成为一个沉静、谦卑的人,他爱那些遭受遗弃的人,却不给宗教伪善者留地步。他是个大有信心的人,他接受基督做他的主,并对他完全地顺服。马太明确地提醒我们,叫我们记得主拣选世上最卑劣的人,给予他们救赎并赐给他们新心,透过神奇的方式使用他们。
继马太的归正故事之后,“赦免”这个主题就成为《马太福音》第9章的中心。当然,马太尽管是个税吏,他还是知道自己的过犯、贪心,以及对自己百姓的背叛。他知道自己有贪污、勒索、压制和欺骗的罪。但是,当耶稣对他说“来跟从我”时,他知道这个命令自然带有赦罪的应许,而他早已渴望这样的赦免。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起来,奉献他的后半生来跟随基督。
我们知道,马太的福音书是为犹太人而写的。传统告诉我们,他殉道以前,在以色列境内外服事犹太人好几年。没有任何可靠的记载可以告诉我们他殉道的方式,但最早的传统显示他是被绑在木粧上烧死的。他不假思索地舍弃了收入优渥的职业,到最后仍然愿意为基督献上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