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者多马

 

第二组的四个使徒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他就是多马,他常被称为“怀疑的多马”。但这可能不是最合适他的标签,因为他实际上好过人们对他的评价。

 

然而,如果我们说他是个有点悲观的人,对他应该是公平的。他爱烦恼、好沉思,很容易焦虑、不安,总是预期会有最糟糕的事发生。所以,让他困扰的罪似乎是悲观,而不是怀疑。

 

根据《约翰福音》1116节的记载,多马也称为“低土马”,意思是“双胞胎中的一个”,可见他有一个双胞胎的兄弟或姊妹,只不过这一点圣经中从来没有提及。

 

多马和拿但业一样,在对观福音里只出现过一次,而且都是出现在使徒名单中。马太、马可和路加都没有详细谈到多马,所以我们只能从《约翰福音》中来了解他的特质

 

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我们清楚地知道多马很容易只去看生活中最黑暗的角落,他似乎总是预期最坏的状况会发生。但是,尽管他抱持着悲观的态度,我们却由《约翰福音》对他的描述中,一再看到他有相当可取的一些特质。

 

约翰第一次提到多马是在《约翰福音》1116节中,虽然只有一节经文,却充分表现出多马真正的特质。

 

约翰利用这一节经文来呈现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序曲。当时,耶稣因生命遭受威胁,已经离开耶路撒冷,“又往约旦河外去,到了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里”(约10:40)。有一大群人来听耶稣讲道,约翰说:“在那里,信耶稣的人就多了。”(42节)这可能是门徒跟随耶稣这么久以来,亲眼所见的一段最有果效的服事。众人对耶稣的信息做出回应并归向基督,耶稣也可以不受耶路撒冷宗教领袖的压制,自由地做工。

 

然而,他们在旷野时受到干扰,约翰写道:“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约11:1-2)伯大尼位于耶路撒冷的郊区,耶稣已经和住在那里的这个小家庭建立了亲密友爱的关系,他用特别的情感爱他们,和他们同住过,他们也供应他所需用的。

 

当时,他亲爱的朋友拉撒路病了,马大和马利亚就打发人告诉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3节)她们知道,如果耶稣来看拉撒路,一定能治好他的病

 

这个情况让耶稣陷人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他离耶路撒冷这么近,就等于入了虎口,《约翰福音》1039节中说犹太人的领袖想要捉拿他,定意要杀他,他已经从他们的手掌心逃脱过一次。如果他再回到伯大尼,一定会被他们找到,而他们会企图再次捉拿他。

 

耶稣回答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门徒听到这话,必定松了一口气。当然,耶稣的意思是,拉撒路的死不会是他生病的最终结果,神的儿子会借着让拉撒路复活来使自己得荣耀。耶稣当然知道拉撒路会死,实际上,耶稣知道他是在哪一刻死的。

 

约翰写道:“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5-6节)耶稣爱拉撒路和他的家人,所以在拉撒路快死的时候,他待在原地不动。乍看之下,这两句话并排放在一起似乎有点奇怪,他刻意待在原地,好让拉撒路有时间死。然而,这是一个爱的行动,因为他们从拉撒路死而复活所领受的祝福,会比他只是病得医治领受的祝福要大,耶稣所得的荣耀也更多,而他们对耶稣的信心更会大增。于是,耶稣多等了几天,如此一来,当他到达伯大尼时,拉撒路已经死了四天。

 

耶稣当然可以靠他超自然的消息得知拉撒路死去的确切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等,“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7节)

 

门徒认为这是疯狂之举,他们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8节)他们显然不想回到耶路撒冷,因为他们在旷野有绝佳的服事机会,而在耶路撒冷,他们都要冒着被石头打的危险。所以,现在不是去伯大尼的好时机。从伯大尼基本上可以看到圣殿,而圣殿又是耶稣最可怕的敌人的总部。

 

耶稣的回答很有趣,他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9-10节)这句话意思是说,他不需要像罪犯一样躲躲闪闪,他决定要在大白天的时候做工,因为一般人为了不至于跌倒而那样做;而那些在黑暗里行走的人就会有跌倒的危险,特别是那些在暗地里想办法要杀害耶稣的宗教领袖们。

 

耶稣对门徒说这些话来安抚他们,他们显然不想回耶路撒冷去送死,他就再次向他们保证,他们不需要害怕。当然,他知道自己死的时间是在神的手里,而不是在敌人的手里。当我们的主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时,他已经把他的目的说得很清楚了。

 

门徒却没了解他的意思,他们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12节),如果拉撒路只是睡了,为什么不让他休息呢?毕竟,耶稣已经说他的病不至于死。门徒看不见情况的紧迫性,他们以为拉撒路已经开始康复了。

 

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13-15节)

 

现在他们明白了,耶稣必须回去,他也定意要这么做,所以不需要再说服他不要去。对门徒而言,这看起来似乎是最大的灾难,他们在恐惧中慌乱起来。他们深信,如果耶稣回到伯大尼,一定会被杀,而耶稣已下定决心要去。

 

这个时候,多马说话了。在《约翰福音》的记载中,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他,“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16节)

 

这是悲观的想法,而多马一向如此,但这是英雄式的悲观。多马所看到的尽是摆在眼前的灾难,他相信耶稣正朝着被石头打死的危险走去,但如果主已经决定这么做,他也会坚定不屈地决定和主同去受死。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

 

要做个悲观的人并不容易,因为那是很悲惨的一种生活方式。乐观的人可能会说:“我们去吧,事情会解决的,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说我们不会跌倒,我们就会安然无恙。”悲观的人就会说:“他会死的,但我们愿意和他同死。”多马至少有勇气做一个忠心的人,即使在面对自己的悲观时也是如此。乐观的人要保持忠心容易多了,因为他总是预期最好的事会发生;而悲观的人总相信有最坏的事会发生,所以要保持忠心就比较难。悲观者的忠心是英雄式的悲观,却也是真正的勇气。

 

多马对基督很忠心,在这方面,他可能和约翰一样。当我们想到有某个人很爱耶稣,和他有很亲密的关系,我们通常都会想到约翰,因为他总是在耶稣身边。但是,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耶稣,多马就不想活了,如果耶稣将会死,他愿意和他同死。事实上,他是在说:“伙伴们,咬紧牙关,让我们同去死吧。我们宁愿死,以便和耶稣同在,也不要自己存活。”

 

在门徒当中,多马的性格特别坚强。此时,他们似乎全部都跟随他的带领,响应说“好,我们同去死吧”,因为他们真的都和耶稣到伯大尼去了。

 

多马对基督的忠心显然非常坚定,所以他的忠心不会因他的悲观而减少。他没有幻想说跟随耶稣会是件容易的事,他所能看到的,是死亡正大张其口要吞噬耶稣,但他带着无畏的勇气跟随他,在必要的时候,决定和他同死,不肯遗弃他。他宁愿死,也不愿存活下来,与基督隔绝。

 

在《约翰福音》第14章,我们再次看到多马对耶稣深厚的爱。记得在研究腓力时,我们看到耶稣把他即将离开的事告诉门徒,“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142),“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4节)。

 

在第5节,“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我们又看到多马的悲观了,他基本上是在说:“你要离开了,我们永远到不了你去的地方,我们甚至不知道怎么去。我们应该怎么到那里呢?跟你同死应该是个比较好的计划,因为这样我们就不用分开了。如果我们同死,我们一定会在一起,但如果你就这样走了,我们要怎么去找你呢?我们甚至不知道怎么到那里。”

 

这就是多马,他对耶稣怀有深厚的爱,他和基督的关系是这么的密切,所以他绝对不想与他分离。当耶稣谈到要离开他们时,他的心碎了,他感到极大的惊骇,一想到要失去基督,他的精神就瘫痪了。在那几年当中,他与耶稣紧密相连,所以他很乐于与他同死,他无法想象没有他的日子。你必须敬佩他对基督的这份忠心。

 

对多马而言,他很难面对耶稣死的景况。但这最大的恐惧他已经经历过了,因为耶稣死了之后,他还活着。

 

多马再次出现是在《约翰福音》第20章中。耶稣死后,所有的门徒都哀伤至极,但他们聚集在一处,彼此安慰,只有多马不在那里。《约翰福音》第2024节说:“有称为低土马的多马,耶稣来的时候,他没有和他们同在。”

 

他不在那里真是太可惜了,因为耶稣向门徒显现时,门徒正把他们自己锁在某个地方的一个房间里(很可能是耶路撒冷城内一个阁楼上)。约翰写道:“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19节)尽管门窗紧闭,突然间,“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门徒看见主,就喜乐了。”(19-20节)

 

多马错过了这一切,但是,他为什么不在那里呢?很可能是因为他很消极,很悲观,很忧郁,他完全被击倒了。他可能躲到某个地方,在自己的悲惨世界里挣扎,他只看到最坏的一面。如今,最可怕的事已经发生了,耶稣走了,他确信自己再也看不到他,他可能还在想,他绝对没有办法到耶稣所去的地方,他必然后悔没有照原先定意的去做,就是和耶稣同死。

 

多马一定觉得很孤单,觉得被出卖,被拒绝,被遗弃。一切都结束了,他所深爱的人已经走了,而这简直把他的心都撕裂了。这时他根本不想与人接触,他的心已经碎了,他被击倒、压碎,他只想独处,不想被戏弄。他不想置身在人群中,甚至不想和朋友在一起。

 

“那些门徒就对他说:‘我们已经看见主了。'”(25节)

 

他们神釆奕奕,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想把这好消息告诉他。

 

但是,任何一个有着和多马相同心情的人,都不会那么容易就振奋起来。多马仍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悲观者,他所看到的都是坏的一面,而其他门徒对他说的好消息简直好到不可能是真的,“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人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25节)

 

就是因为这句话,多马才得了“怀疑的多马”这个缚号。但是,我们不要对他太过严苛,请记得,其他的门徒也是看见耶稣后才相信了他的复活。《马可福音》1610-11节说,抹大拉的马利亚看见耶稣之后,“她去告诉那向来跟随耶稣的人,那时他们正哀恸哭泣。他们听见耶稣活了,被马利亚看见,却是不信”。在以马忤斯路上的那两个门徒,他们跟耶稣一起走了好长一段路之后才认出他来,然后“他们就去告诉其他的门徒,其余的门徒也是不信”(13节)。耶稣出现在门徒聚集的房间,“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约20:20),于是,他们就相信了。可见,他们全都信得很迟缓,因此,让多马和其他十个门徒分开的原因,不在于他的怀疑较多,而在于他的哀伤较深。

 

《约翰福音》2026节说,过了八日,耶稣再次向门徒显现。显然,多马极深的悲伤终于减轻了些,因为其他使徒回到耶稣第一次向他们显现的房间时,他和他们在一起。同样的情形再度发生,“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说:‘愿你们平安!”(26

 

当然,没有人需要告诉耶稣多马先前说了什么,他直接看着多马,对他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27节)主对多马格外地温柔,他犯了错,因为他天生就是个悲观者,但他所犯的错,乃是由于他对耶稣深沉的爱,也是因哀恸、心碎、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孤独的痛苦所引发的。没有人会和多马有一样的感受,除非他和多马一样爱耶稣,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对他那么温和。耶稣了解我们的软弱(来4:15),也就了解我们的疑惑。他同情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也就忍耐我们的悲观。当我们把这些视为自身的软弱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多马对耶稣有英雄式的忠心,因着这份忠心,他明白和耶稣同死比与他隔绝好。多马对耶稣的爱可以从他至深的绝望中得到证实。

 

多马随后在第28节说:“我的主,我的神!”这可能是从使徒口中所出的一个最伟大的声明,所有质疑基督神性的人都应该来见见多马。

 

耶稣基督的显现,使多马的悲哀、不安、消极、忧郁在一瞬间就永远消失了,而且就在那一刻,他蒙召成为一名传道人。不久之后,在五旬节那天,他和其他使徒一起被圣灵充满,得到能力,他和其他同伴一样,把福音传到地极。

 

有许多古老的见证指出,多马将福音远传到印度。一直到今天,在印度晨奈(马德拉斯)机场附近还有一个小山丘,据说多马就葬在那里。在印度南部有一些教会,他们的历史可追溯到初代教会创立之始,据说它们都是由多马设立的。最有力的传统提及,他为了信仰的缘故被人用矛刺死。对于一个因看见老师肋旁有枪扎的伤痕而信他的人,对于一个渴望与主再度连结的人,这种殉道方式是非常合适的。

 

下一篇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