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自私
最近我惊愕地了解到,我心目中的一位古代神学英雄有一双“泥足”,也就是显著的性格缺点。他的朋友兼仰慕者这样写道:“纵有明显的缺点,他依然是我所认识的最伟大的人。”这些明显的缺点是什么呢?在另一处,这位朋友说他无情、自私、专横。
这对我们是何等的警告!我们可以精通神学、道德正直,却没有结出保罗所言的圣灵果子,没有彰显信徒品格的华美特质(加5:22-23)。或者从本书的主题来说,我们可能神学正统、道德规矩,却在生活上纵容了这些章节所讨论的微妙的罪、可接纳的罪。我相信,我们都有意识不到的盲点、性格缺陷或微妙的罪。我不信我的英雄会故意无情、自私、专横,这些是他从未对付的盲点。愿神帮助我们对付自己的盲点,包括自私,因为盲点就在我们里面。
既是学习自私这罪,我们就以不言自明的真理开头:人生而自私。观察学龄前儿童一同玩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母亲会说多少次“比利,让波比玩一下你的玩具”,或者“波比,不许这样抢比利的玩具”?比利和波比长大后学到,社会拒绝这样直白的自私,他们自私的行为就变得微妙了,但问题依旧存在。即使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后,肉体依然对抗着圣灵,一种表现就是自私。
自私很难现形,因为我们很容易看穿他人的自私,但难于觉察自己的自私。而且,自私的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微妙程度也不一样。有人的自私也许很粗鲁和明显,这样的人通常不关心别人的看法。但我们多数人确实关心他人的想法,我们的自私可能会更精致和优雅。
自私有多种表达方式,但出于考察可接纳的罪的目的,我将谈论信徒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自私。第一是事情的自私。保罗在腓立比书2:4中说:“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使用“事”一词,毫无疑问,保罗指的是他人的需要或关切,但我在这里要使用“事”这个词的狭义用法——我们感兴趣的事。
我们的兴趣是什么呢?在生命的这个阶段,我和妻子的兴趣在于孙子。我们喜欢谈论他们,喜欢给朋友展示他们的照片。但问题是,朋友也有同样的兴趣。那么,跟朋友在一起时,该谈谁的孙子呢?答案是:都谈。当然,前提是我们和朋友都对彼此的兴趣敏感。但如果一方或双方不在意彼此的兴趣,对话就容易一边倒,或是单单等待分享的时机,而不会对另一对夫妇的孙子有真正的兴趣。
我用谈孙子这例子,仅仅是阐述我们对自己的兴趣常过于兴奋,因而对他人的兴趣没有兴趣或漠然待之。我们的兴趣也许包括我们的工作、爱好或任何东西。我妻子爱做拼布,所以她和其他也爱做拼布的女士谈论最近的裁缝项目就最自然不过。同样,她需要真心地对他人的作品感兴趣,而不是只在乎自己的(幸好,她真的在乎别人的作品)。
此刻,我正在写这本书,对此书兴趣甚浓,所以当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你最近在写什么?”我的话就如潮涌流,花过多的时间谈论我的书。但问我问题的人有自己的兴趣,我需要敏感地问他所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工作、爱好、孩子,也给他谈自己兴趣的机会。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测验,可以用来检测我们在兴趣上的自私度:在和别人谈话之后,回顾你们的交流,问问自己,你花了多少时间谈你的兴趣?又花了多少时间倾听?
这类自私似乎如此无害,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把它列入本章?这种自私最差也只不过是粗鲁,是不体贴,但肯定不是罪。然而,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症状。这暗示了我们关注的大多是自己。在提摩太后书3:1-5中保罗列举了一些真正丑陋的罪,它们成为“末世”(现今时代)的征兆。在这个列表中,有一个是“专顾自己”。专顾自己贴切地描述了自私的人。首先,这种人非常自我。极端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毫不关心他人的兴趣、需要、愿望。他的兴趣只是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对话反映了这一点。
自私的第二个领域在于“时间”。时间很珍贵,我们每天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有人可能富有到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但没有人能随意支取时间。我们都很忙,所以对于时间我们很容易变得自私。有人听到丈夫对妻子说:“我的时间比你的时间更重要。”这是明显的自私,所有人都可以用更礼貌的方式表达类似的态度。
不论男女老少,都愿为自己的目的保护自己的时间。学生请求舍友帮助解决作业上的问题,但舍友正忙于应考,他会舍出宝贵的时间帮助舍友,还是为自己节省时间?或者是他抽出了时间提供帮助,却心有不甘?
求助的学生又怎么样呢?她明知道舍友忙于应考还寻求帮助,这种表现是不是自私呢?无论是过度保护时间,还是不当地占用他人的时间,都是自私,我们想到的主要是自己和自己的需要。
在对待时间上自私经常发生在家里。丈夫和妻子通常有一定的责任和事务,孩子有时也有。若超出正常的责任,就觉得勉强了。孩子被要求做分外的事时,会以“这不是我的分内事”来回答。成年人经常不会这么直接,但自私的人很难看到家人的需要,家里有人忙不过来,他也不会动恻隐之心,“让我帮你处理这件事吧”这样的话,很少在自私的人口中出现。但圣经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我们互相担当重担的一种方式,就是走出日常的职分,帮助别人。
自私的第三个领域和“金钱”有关。调查表明,美国人生活在历史上最富裕的国家,给予慈善和宗教事业的却不到收入的百分之二。我们对慷慨捐款救济受灾地区自感骄傲,但事实证明,美国人整体来说在金钱上是自私的,对于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在身体上和物质上的需要相当冷漠。而且救助奉献大多是对引人注目的事件的回应。2004年印尼海啸的时候,我们的捐赠如大水倾泻,但2005年巴基斯坦发生了几乎同样毁灭性的地震,却几无反响。
这问题对于信徒来说尤为严峻。使徒写道,我们“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使徒约翰说“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约壹3:17)?这些放在一起的经文告诉我们,要培养对那些缺乏之人的怜悯之心,通过给予把它活出来。
正如前面的章节已经说过的,我们收到的每一分钱,即使是我们工作挣的,都是神赐予的礼物。我们是金钱的管家,不应该把全部的或大多数金钱花在自己身上。若这样做,我们在金钱上就是自私,忽略了他人的需要(在本书第二十章里有更多的论述)。
我们要考察自私的第四个领域,那就是“轻率”。轻率有各样的表达方式,轻率的人根本不思考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总是迟到,使他人等待就是轻率、不体贴。大声打电话,影响附近的人,也是自私轻率。年轻人把家里橱房柜台弄得一团糟,要别人来清理,也是自私轻率。任何时候,只要没有考虑一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想的都是自己,就是自私轻率。
我们也可能对他人的情感轻率。信徒粗鲁地对待服务员和售货员,这已经司空见惯,就算不粗鲁,也并不在乎他们的感受。请不要粗鲁、不要冷漠,简单的一句“谢谢”,不用费额外的精力就可点亮他人的一天。就像我们需要培养感谢神的习惯,我们彼此之间也要形成感谢的习惯。在家里对家人说一句简单的“谢谢”也大有益处。
“想说就说,管他后果如何”,怀着这样心态的人就是自私轻率。这种人完全漠然于他人可能遭受的尴尬、耻辱、降卑,他所关心的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不仅要顾及自己的利益,还要看顾他人的利益。若拓宽利益的含义(我相信保罗就是这样做),把他人的需要和关切包括进来,我们会看到:“无私”的人总是在平衡自己的需要,关切他人的需要。相反,自私的人不仅漠视他人的需要,更期待他人满足他的需要和欲望。婚姻里常常有这样的自私,双方都期待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去思考自己如何服侍对方。
主耶稣基督是无私的最伟大例子,祂本富有,为我们的缘故变得贫穷,因着祂的贫穷我们才可能富有(腓2:5)。保罗敦促我们培养同样的心境(林后8:9)。除了基督,自私和无私都得到彰显的著名例子发生在1348年。当时黑死病蔓延至欧洲,导致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人死亡。瘟疫传播得如此之快,一人感染,往往全家死去。因此有时家中一人得病,家人会马上离开,扔下病人孤独地面对死亡。很多牧师照顾苟延残喘的人,结果他们也死了,其他牧师拒绝帮助。那时的说法是,最好的牧师死了,最差的牧师活着。
无私地活不一定要付出我们的生命,但会有所牺牲——会用去时间、金钱,会令我们对他人的利益、关切、需要感兴趣,会叫我们学会体贴他人的情绪和感受。
很多自私的情况发生在家里,在家人之间上演。出了家门,我们就会披上最好的行为,做我们所知道的应当做的事(也有很多人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得自私);但在家里,我们容易脱掉并非真性情的虚假限制。由于自私很难自觉,所以最好问问家人,请他们指出在我们身上看到的自私倾向。这样做的时候请不要心存戒备,或使对方自私地进行反击。最后,我们应当真诚地为各样自私的罪悔改,祈求圣灵使我们能够对付自私。
我之前就说过,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自私,但难于发现自己的自私。我想,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自私倾向,因为有罪的肉体仍然与我们的灵魂争战。所以,不要无视这一章的内容,当作与你无关。我鼓励你再读一遍,把自己置于我所描述的类似情境,祈求圣灵使用你的家人作代言人,向你显示生命里自私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