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确实的预言(1:16-21)
因为[1]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他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历世历代以来,圣经一直受到很多可怕的批评和贬抑。到了启蒙运动时期,对圣经真实性的攻击到了关键时刻。海登·怀特(Hayden V. White)这样阐述了那个时代的风气:
启蒙运动的思潮甚为复杂,其中也存在着许多分歧。不过大体而言都有着高举人的理性、科学及教育等特点。人们认为这些才是在地球上建立稳定社会、保障人自由的最佳手段。这意味着启蒙运动从本质上怀疑宗教,敌视传统,并恨恶任何单纯建立在传统或信仰上的权威。归根究底,启蒙运动是唯世俗导向的。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单以自然物质来架构人类社会的方案。[2]
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年,唯物论)、斯宾诺莎(Benedict de Spinoza,1632-1677年,理性主义的泛神论和自然主义)、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怀疑主义和反超自然主义)、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哲学上的不可知论)、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年,浪漫主义和实证神学)与黑格尔(Georg W. F. Hegel,1770-1831年,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他们以写作推广世俗化思潮,极大地破坏和摧残人们对圣经无误的信心,以及对真理本质符合圣经的理解。这些启蒙哲学也为自由主义神学(阿尔布雷希特·立敕尔〔Albrecht Ritschl,1822-1899年〕;阿道夫·冯·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1851-1930年〕)铺平通道,也为现代存在主义和后现代相对主义(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克尔凯郭尔”又译“祁克果”;1813-1855年〕;尼采〔Friedrich W. Nietzshe,1844-1900年〕;鲁道夫·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1884-1976年〕;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年〕),和高等批评论(鲍尔〔F. C. Baur,1792-1860年〕;尤里乌斯·威尔豪森〔Julius Wellhausen,1844-1918年〕)等开辟路径。
然而,保守正统的福音派学者,如弗朗西斯·涂尔廷(Francis Turretin,1623-1687年)、乔纳森·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1703-1758年)、查尔斯·贺智(Charles Hodge,1797-1878年)、本杰明·华菲德(Benjamin B. Warfield,1851-1921年)和梅钦(J. Gresham Machen,1881-1937年)等,始终孜孜不倦地捍卫圣经的充分性和可信性。他们与其他敬畏神的教师们坚定支持改教运动的观点,认为神的话语至高无上。布什(Bush)和内特尔斯(Nettles)作了以下的小结:
改教家们相信圣经是写下来的神的话语,值得被信赖,而不是被质疑。它应当被研究,而不是被忽略。它在所谈论或者所确定的事情上,拥有终极权柄。神并没有对每件事都提供启示,圣经并没有明确包含一切可被认识的真理。但我们确信圣经所教导的,完全值得信赖。任何其他领域的真理,绝不会与圣经真理矛盾。从圣经出发,就可以找到与现实世界相关的真知识。[3]
使徒彼得在彼得后书1:16-21中所写的,是改教家们理解圣经的根据。他明确宣布,信徒能借圣经拥有所写下来的、关于神真理的准确启示。正如诗篇所说:“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诗19:7下;参诗93:5,111:7)。神借先知以赛亚告诉我们,他的话语既可靠又有影响力:
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赛55:10-11,40:8;诗119:89;太5:18,24:35;约10:35下;提后2:19上)。
在后书中,彼得写给那些受到虚假教导狂轰滥炸的信徒。这些假教导要破坏他们对圣经的信任,进而毁掉他们的信仰。他在第2章里生动地描述了那些鼓吹错误之人的嘴脸,使读者对他们的危险一目了然。但光是警惕假教师是不够的,信徒需要知道怎样防备他们的错误。防御武器是神更确的预言(参林前10:3-5)。在这段彼得写下来的启示中,他同时提到自己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和神的超自然启示。
(一)彼得的亲身经历(1:16-18)
因为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他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
因为将这段经文与上一段连接起来,解释彼得为何以这些真理提醒听众。他绝对相信他所教导的真理,因为他有过亲身经历。他也代表其他使徒和新约作者断言说:我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他们都领受了神超自然的启示(约1:51;约壹1:1-3),证明他们宣讲的,就是他们所受教的是真理(太13:11、16-17;参太11:25-26;林前2:10)。
批评彼得的人指责他教导精心打造的谎言,只是为了吸引轻信的追随者,从他们身上赚钱。假教师一般都追求权力、名声,因为这可以使他们财(参弥3:11)色(参耶23:14)兼收。彼得从一开始就对此作出回应,他反驳指控他的人,指出他和使徒们都不是随从假教师的欺骗手段。
乖巧捏造的词根是sophizō(使……有智慧),带有复杂而微妙的想法之意。这个词也可指任何隐秘或具欺骗性的事物。假教师为了吞吃羊群,常会掩饰谎言(参彼后2:1),使它们看起来像是神的真理(耶6:14,14:14,23:16、21、26;参太7:15)。
虚言(muthos,英语myths〔神话〕由此衍生)则指传说中的诸神和英雄人物的奇行异事,常以异教神话及其世界观为特征。在新约里,muthos这个词总是带有负面意味,保罗与彼得用它来表示假教师的谎言、捏造和欺骗的话语(提前1:4,4:7;提后4:4;多1:14)。彼得断然否认他所告诉你们(他们)的,绝不是这类虚构故事。毫无疑问,假教师曾告诉他的读者,基督教信仰与教义只不过是另一套神话和寓言而已。
告诉(gnōrizō)在新约圣经中通常用来表示传达新的启示(约17:26;罗16:26;弗1:9,3:3、5、10;参路2:15;约15:15;徒2:28;罗9:22-23;林后8:1;西1:27,4:7、9)。在这里,启示是关乎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他荣耀的再来与掌权(太25:31;路12:40;徒1:10-11;多2:13;彼前1:13;启1:7)。显然,假教师不仅在破坏彼得的教导,而且也明明否认主再来。在这封信的稍后部分(3:3-4),彼得证实了这一事实。
因为彼得将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联系起来,可见他指的是主的再来(参太24:30,25:31;启19:11-16)。因为如果以此来形容他第一次温柔谦卑的到来(参路2:11-12;罗1:3;林后8:9;腓2:6-7),那就显得不恰当了。
降临是我们在新约中所熟悉的parousia这个词,它还有“出现”或“到来”的意思。每当新约中把这个词用在耶稣基督身上,总是指他的再来。W. E.瓦因(W. E. Vine)对这含义作了如下剖析:
每当这个词用在基督再来的时候……不单指他在圣徒前的瞬间出现,也包括从那一刻起,他与他们同在,直到他显现于世人面前。在有些经文中,这个词特别强调开始的那一刻,隐含了时间的推进,例如林前15:23;帖前4:15,5:23;帖后2:1;雅5:7、8;彼后3:4。而有些地方,则强调时间的推进部分,例如太24:3、37;帖前3:13;约壹2:28。至于其他经文,则指这时间的末了,如太24:27;帖后2:8。[4]
彼得在前书中宣告了基督再来的真理(彼前1:7、13,4:13,5:4),但在此,他却强调他和其他使徒都亲眼目睹了基督再来时会彰显的威荣。当然,所有使徒都在基督的生活和事工(约2:11,17:6-8)、受死(约19:25-30)、复活(路24:33-43),还有升天之时(徒1:9-11)见过他的威荣。新约的作者(如马太、约翰、彼得)都是他们所写一切的目击证人。彼得要说的是,否认他所宣告有关耶稣一切的假教师并不像他那样,是他生活侍奉的目击者。
亲眼见过(epoptai)原意是“普通观察者”或者“观众”,但这个词的意义随着时间而有所改变。巴克莱解释道:
在彼得的时代,这个希腊词是专有名词。我们曾谈过神秘宗教,这类宗教的特质是不断重演神祇的出生、受苦、死亡、复活、永不再死的戏剧化故事。这些宗教的信徒们要经过长期的教导和准备,才可以有所参与。借着这些戏剧化的仪式,信徒经历到与这死而复活的神合而为一。当达到被允许参与这些戏剧化仪式的阶段,他才成为当中的一份子。Epoptēs就是用来形容这个教徒身份的专有名词,是神祇经历的目击证人。(The Letters of James and Peter, 1976, 367)
想到这个词的用法,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到,彼得视自己和使徒们是有特别权利的观众,在与基督的属灵经历中达到最高、最真实的层次。彼得心中特别记挂一件事,就是戏剧性地预先目睹了基督再来的威荣。
威荣(megaleiotēs)也可译为“辉煌”、“庄严”或“壮丽”。新约的其他地方也用这个词形容“神的伟大”(路9:43)。耶稣曾预言,有些使徒会目睹他伟大的彰显:“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太16:28;参路9:27)。基督从神那里领受尊贵(timē,“崇高的地位”)荣耀(doxa,“光芒四射”)之时,父神也在场。前一个词赋予耶稣最高的敬意和认可(约5:23;提前1:17;来2:9;启4:9、11,5:12-13);后一个词则将属神的、无与伦比的光辉归于他(太24:30;路9:32;参约1:14,17:22;帖后1:9)。
父神又被称为极大荣光(神另一个美妙的名称;参申33:26,七十士译本〔LXX〕)。在那个极不寻常的时刻,他有声音出来向基督说了一句极其重要的话(声音的宣告)。父神所说的是: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可能指两个场合中的一个——主的受洗,或他的登山变像(太3:17,17:5)。但从使徒进一步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确定是登山变像,因为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这山很可能就是凯撒利亚腓立比附近最高的黑门山(参可8:27),彼得、雅各和约翰在那里看见神荣耀的云彩围绕着他们和耶稣,并且听见了神的声音(太17:5;可9:7;路9:35)。
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宣告表明父神肯定子与他有相同的本性和本质(参约5:17-20;罗1:1-4;加1:3;西1:3,2:9),而且子完全公义(参林后5:21;来7:26)。神以简洁的语句宣告了他与基督在本性与圣爱中的关系——三一神里爱与圣洁的完美联结。他也表明了对耶稣一切所说、所做的完全满意。父神这样的宣告也表明,基督确实会在所预定的时间再来,并且接收本属于他的国度。正如启示录5:9-13所说:
他们唱新歌,说: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我又看见且听见,宝座与活物并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
(关于登山变像和马太福音17:1-13的完整注释,见John MacArthur, Matthew 16-23,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Chicago: Moody, 1988],61-72。)
不管是彼得当时还是现在的听众,都没有理由去相信那些否认耶稣基督将要荣耀再来的假教师。与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登山变像的异端相比,彼得亲眼目睹了再来者的威荣。他与雅各、约翰,都看见摩西和以利亚对基督的肯定(路9:30-32)。最重要的,是使徒们听见神自己荣耀他的圣子。
(二)神的超自然启示(1:19-21)
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尽管使徒们准确地宣讲真理,神也不会仅仅倚靠他们的口传和目击证词。在神启示的圣经中,他透过圣灵的工作来监察这些经历和思想的记录(提后3:16)。面对那些质疑他经历是否真实的人,彼得的回答是:信徒有更好的根据——先知更确的预言,即从神而来的话。某些评论家坚称,这短语表明:使徒的经历证实了圣经的真确。例如在变像山上瞥见耶稣国度的荣耀,就能确认先知有关主再来的预言。这是可能的解释之一。但这句话从文字上可直接翻译为:“我们更加确定先知的话语”。因此,更好的解释可能是:尽管彼得的经验既可靠又有帮助,圣经中先知的预言却更确(定)。在整个救赎历史中,神反复强调了他所默示的圣经无误,绝不出错,且是真理充足的源头,不需要人的确认(诗19:7,119:160;约17:17;林前2:10-14;帖前2:13;参箴6:23;但10:21)。
第18节的我们是强调性代词,单指彼得、雅各和约翰,而19节的我们则指所有信徒。他们拥有神的话语,就是真理的根源,就比众人(即使是使徒们)的经历更可靠。哥林多后书12:1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帮助我们看到人的经历不足以成为真理的源头:“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说到主的显现和启示。”使徒保罗想要捍卫他使徒的职分,但他显然承认个人的异象和经历(即使是属天的经历),也不如捍卫神真理那么有帮助和重要。因为经历本身无法证实、不可重复,甚至难以理解(林后12:2-4)。事实上,保罗宁可以他的受苦而不是他所见的异象来捍卫他使徒的身份(林后2:5-10)。当新约作者们写到基督和他所应许的再来时,他们是在确认旧约圣经的真理(参太4:12-16,12:19-20,21:1-5;路4:16-21;罗15:3;来5:5-6;彼前2:6-7、22;启19:10)。因此,证实旧约圣经的,不是使徒们的经历,而是默示并成为文字的基督生平和话语,那是作者们在圣灵的引导下写下、并被纳入新约圣经之中的。这种印证方式正符合犹太人所认定的信念,即写成文字的启示具有超越性。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对此有这样的说法:
犹太人一直偏爱预言多于天上的声音。事实上,他们认为天上的声音(bath qōl)是启示的次等替代品,因为预言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使徒们来说,强调他们对“旧约”的尊崇一点都不为过。护卫基督教真理最有力的论据之一,就是来自预言的论证(见使徒行传中的演讲;罗15章;彼前2章;整卷希伯来书或启示录)。他们从神话语的记录中找到绝对的确据,如同他们的主一样。对他们来说,“经上记着说”就足以胜过一切反对意见……(彼得)表达的是:“如果你不相信我,去看圣经”。加尔文说:“问题不是先知是否比福音更值得信任,”而是“因为犹太人完全相信先知所教导的都来自神,所以难怪彼得说他们有更确的预言”。[5]
在彼得的时代,先知的预言包含了整本旧约圣经,远远超出预言性话语的范畴,包括了所有默示的圣言,直指向弥赛亚的到来。正如保罗明明白白地说:
惟有神能照我所传的福音和所讲的耶稣基督,并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坚固你们的心。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藉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愿荣耀因耶稣基督归与独一全智的神,直到永远。阿们!(罗16:25-27)
耶稣自己也肯定这事实。他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5:39;参路24:27、44-45)虽然主所指的主要是旧约圣经,但神的话语并不仅此而已。圣经就是圣经,旧约是圣经,新约也是圣经(见彼后3:15-16,彼得在那里称保罗的著作为圣经)。
彼得肯定地说,他的读者在这预言上留意,……才是好的。如果他们接触到假教师不易觉察的错误,就必须知道并认真听取圣经,这样才能抵挡错误的教导(诗17:4;徒18:28;弗6:11、17;参太4:4,22:29;林前10:11;启22:19)。为了更直接表达他的观点,彼得作了一个简单的比喻。他将神的话语比作灯照在暗处,这比喻使人回想起诗人熟悉的话语,“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参119:130,43:3;箴6:23)。暗处(auchmēros)最初的意思是“干涸”或“干燥”,后来延伸至“肮脏”或“污黑”。暗处包括了堕落世界中幽暗污黑之处,使人无法看见真理。直到神的启示如明灯照亮,才有所改变。
因此,彼得形容圣经如同明灯,照亮黑暗与罪恶的世界。救赎的历史是一直朝向神所预定的那日推进,那时耶稣基督将带着荣耀、尊贵再来(太24:30,25:31;多2:13;启1:7;参西3:4)。当那日天发亮时,基督要终结地上暂存的罪恶和属灵的幽暗,荣耀地降临并建立他的国度。使徒约翰在启示录中这样描述:
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他的眼睛如火焰,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穿着溅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称为神之道。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他。有利剑从他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并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19:11-16)
这苦乐参半的时刻,标志着神救赎和审判的高潮(赛2:12,13:6;番1:14;林前1:8,3:13,4:5;弗4:30;帖前3:13;帖后1:7;提后4:1;彼前2:12)。
晨星(phōsphoros)的字面意思是“光明使者”,也就是清晨日出之前出现在天空中的金星。这里指的是基督。他的到来,开创并建立起所应许的千禧年国度。圣经在好几个地方都用“星”来表示基督(民24:17;启2:28,22:16;参太2:2)。彼得进一步指出这颗星会在信徒的心里出现。基督将在肉眼可见、普照万物的大光中归回。他赐福或审判所有人,改变千禧年地球(3:10-13),最终要摧毁世界,以新天新地取而代之(启20:11,21:1)。彼得提到心里,表示基督的归回也将改变信徒,使他们拥有他荣耀的形象,成为基督真理和公义的完美反映(罗8:29;腓3:20-21;约3:1-2)。当基督再来时,他将以关于他自己的、完美的永恒启示代替那完全但有时间限制的圣经。他将应验圣经,并把它永刻在那些得荣耀的圣徒心中。
在思想过圣经的结局——它彻底掌管完全的心灵之后,彼得又回到圣经的起源——神的启示。正如保罗所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因此,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可……的(ginetai),这个词更准确的意思是“应时而生”、“起始”或“兴起”。不论旧约还是新约,都与假预言产生的方式不同(参耶14:14,23:32;结13:2)。例如,先知耶利米解释神怎样看那些同时代的假先知们: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些先知向你们说预言,你们不要听他们的话。他们以虚空教训你们,所说的异象是出于自己的心,不是出于耶和华的口。他们常对藐视我的人说:‘耶和华说:你们必享平安’;又对一切按自己顽梗之心而行的人说:‘必没有灾祸临到你们。’”有谁站在耶和华的会中得以听见并会悟他的话呢?有谁留心听他的话呢?看哪!耶和华的忿怒好像暴风,已经发出;是暴烈的旋风,必转到恶人的头上。耶和华的怒气必不转消,直到他心中所拟定的成就了。末后的日子你们要全然明白。我没有打发那些先知,他们竟自奔跑;我没有对他们说话,他们竟自预言。他们若是站在我的会中,就必使我的百姓听我的话,又使他们回头离开恶道和他们所行的恶。耶和华说:“我岂为近处的神呢?不也为远处的神吗?”耶和华说:“人岂能在隐密处藏身,使我看不见他呢?”耶和华说:“我岂不充满天地吗?我已听见那些先知所说的,就是托我名说的假预言,他们说:‘我做了梦!我做了梦!’”(耶23:16-25,参结13:3)
假先知以自己的想法说自己想说的事;但真正从神而来的信息,从不出于人的解说。解说(epiluseōs)翻译得不太恰当,因为在英语中,这个词是表示如何解释圣经,而希腊文中,这是一个所有格名词,指源头。因此,彼得不是指圣经的解说,而是指圣经的源头。第21节的下半句进一步支持“源头”这观点: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亦即“刚刚相反”、“恰恰相反”)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人的想法或需要,绝对与神的预言没有任何关系。[6]
感动(pheromenoi)是被动式现在分词,意思是“不断被带动”或“被携带”。路加两次用这个动词(徒27:15、17)来形容风怎样推动帆船在水域上航行。对彼得来说,这就好比圣经作者扬起他们灵性之帆,让圣灵呼出强有力的气息启示他们,从而奋笔疾书写出神的话语(参路1:70)。当耶利米说“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耶1:4)的时候,他代表着所有旧约的作者;推而广之,也包括所有之后的新约作者。唯有神的灵知道神的心意(林前2:10-13;参约15:26;罗8:27,11:34;参约壹3:8),因此只有他能默示圣经。
如果信徒要挺身抵挡假教师的错误,他们必须追求认识、接受并遵守全部圣经。正如使徒保罗在罗马巡抚腓力斯面前所作的见证:“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认,就是他们(犹太人)所称为异端的道,我正按着那道侍奉我祖宗的神,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徒24:14)
[1] “因为”是新美国标准圣经(NASB)直译。——译注
[2] “Editor’s Introduction,” in Robert Anchor,The Enlightenment Tradi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7), ix; 转引自Norman L. Geisler and William E.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revised and expanded (Chicago: Moody, 1968, 1986), 139。
[3] L. Russ Bush and Tom J. Nettles, Baptists and the Bible, (Chicago: Moody,1980), p. 175.
[4] An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 4 vols., (London: Oliphants, 1940; reprint, Chicago: Moody:1985), 1:209.
[5] The Second General Epistle of Peter and the Epistle of Jude,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8), 87.
[6] 参本“研经工具”中“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之“彼得前书注释”(John MacArthur, 1 Peter,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Chicago: Moody, 2004,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