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 耶稣诞生之后

 

 

有人一直怀疑马太福音接下来这部分的历史真实性,他们认为第2章的记载是“对传统的修饰”[1]。然而从语法、历史、语境和神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没有理由否认这些事件的历史真实性。也有人就试图强迫性地在马太福音中的事件与路加福音中的事件之间进行调和而发出指责。他们如此引证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的不相称性”:“哪怕最坚决的调和者也应当在这一点上受挫:一家人从伯利恒前往埃及,不可能与路加福音所记载的他们把孩子带到耶路撒冷一致。”[2]

 

每个福音书作者所记载的事件与他记载圣经故事的使命是一致的,这似乎是一些学者所无法理解和容许的。路加关注的是,耶稣在满了八天后被父母带到耶路撒冷的圣殿(路2:21),去那里只有十公里的行程。从圣殿的奉献礼到博士的拜访应该至少间隔一年。由于他没有记载从圣殿奉献礼到返回拿撒勒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有人认为马太肯定虚构了前往埃及一事。这种根据没有记载之事而想当然的争论,暗暗体现出对圣经真实性不信任的先入为主倾向。马太福音的记载应当与其他的历史记载一样被接受为真实可信的。

 

博士2:1-12

 

2:1 不论圣诞歌曲和传统是如何传达的,耶稣诞生时博士并不在场。马太慎重地提到,他们的到达发生在耶稣诞生“之后”。他更加确切地记述:“耶稣生在(gennēthentosgennaō的不定过去式被动分词)伯利恒。”不定过去式分词的使用表明,耶稣的诞生发生在博士到达之前。他们是在多久之后到达的,这必须根据第1116节中的评论来判断。这些经文表明,这件事是在诞生至少一年后才发生的,它与天使报信给牧羊人以及他们拜访耶稣诞生不属于同一时期。

 

博士在希律王统治时到达。希律建立了以土买(Idumaean)王朝,并享有罗马的保护和支持。他是一位既聪明又残暴的君王。从公元前40年(罗马议员投票选他作犹大君王时)至他去世的公元前4年,他在军事带领、对外交往(可以为此作证的是,他赢得屋大维〔Octavian〕和安东尼〔Antony〕的好感,并且使之持续,而这两人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建设城市及大型建筑(包括耶稣经常拜访的宏伟圣殿)上展现了巨大的才能,既给后人留下巨大的成就,也留下可怕的暴行。[3]

 

对博士身份的确认并不重要,但这为犹太人君王的诞生增添了另一个重要的层面。博士(magos)一词最可能是指波斯或巴比伦的哲士。这个词出现在但以理书2:2和第10章(七十士译本),哲士与其他官员一同为古代近东的强大君主出谋划策。值得记念的是,但以理是这些人的同伴,他甚至为挽救他们的性命而出面调解(但2:24),并且但以理书2:13表明,但以理被认为是他们群体中的一员。Magos可能是既精通科学又擅长天文的学者。但以理与他们的关系很可能也是犹太人弥赛亚的诞生与他们解释天象之间的关系。但以理可能对巴比伦的同事提及过如此的现象,并且由于他的尊高地位,他的话在哲士群体中口头流传了下来。神的道没有为此提供任何其他的关联。有人解释说,马太“现在把当地犹太牧羊人的拜访(路2:8-20)变成来自他乡的外邦博士的崇拜”[4],这种观点应当同时受到学术和圣经上的驳斥。

 

作者没有给出博士的人数,认为有三人的猜测一般是由礼物的数量推断而来的,对此的解释缺乏说服力并与博士的拜访关联甚微。同样薄弱的是他们与君王身份的关联——有关“王”敬拜弥赛亚的预言[5],不足以证明这种缺乏现实的身份。[6]

 

这个记载的重要之处在于这些外邦人前来寻找以色列的王。从他们的角度思考,唯一符合逻辑的是这位君王应当在耶路撒冷,也就是犹太人权柄和昔日荣耀的所在地。路加通过向野地里地位低下的牧羊人宣告基督的诞生(路2:8-20)来体现其诞生的谦卑,而马太却通过介绍知晓此事的这些外邦人来反映出弥赛亚工作的普世性。此处的重要性在于,神没有把弥赛亚——大卫的后裔、合法继承王位的以色列王——的诞生宣告给宗教领袖或政治世家。神是在表明,他没有意图使用已经建立的体制来成就他的救赎计划或实现他对大卫的应许。

 

2:2 博士问“犹太人之王”出生在哪里,他们显然已经去过王宫,因为他们以为会在那里找到新的君王。希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他因为自己的王位而极其嫉妒,并猜疑人人都在试图夺取他的统治。为了维护自己的王位,他处死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子们在内的很多人,这是令人悲哀的。[7]皇帝奥古斯都非常了解希律,他说了这样一个比喻:“作希律的猪,胜过作希律的儿子。”[8]“猪”一词在希腊文中是hys,而“儿子”的希腊词是hyios。这种双关语似乎成了奥古斯都展现幽默与机智的特征。

 

博士汇报说,他们看见了“他的星”(autou ton astera)。试图把此星与行星的交会或其他自然星象[9]联系起来,这样的尝试既没必要也无益处。我们不需要通过人类的推理来为马太的记载进行辩护,因为没有任何解释能够增加此记载的可信性。这种行星交会一般不被称作“星”,而且所假设的日期也不符合耶稣最可能诞生的日期。事实上,任何试图通过自然现象来解释此事件的尝试都是贬低神,而不是荣耀他。这颗星显然是移动的(9节),而且“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如果这是行星或彗星,如此的用词会是荒谬的。最乐观地说,这种自然现象至少指向一个国家,而肯定不是一户人家。基督徒群体的责任不是使神的道更容易为世人所接受,而是准确地阐明神的道。

 

卡森认为,马太是在暗指民数记24:17[10]尽管这是有可能的,但试图把有关星的预言放在旧约中似乎是没有必要的。这种努力不是必须的。马太没有表明这颗星应验了任何预言,而只是把它当作历史事件来记载。应当注意的是,这颗星是“他的”星。马太把代词放在前面(autou ton astera),这表明此星是他独有的。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对博士和星作出最恰当的结论:“然而,博士是如何并且为何把这颗星的出现与弥赛亚的诞生联系起来的,与此相关的所有观点显然都只是猜测。我们没有答案。作者没有告诉我们。”[11]

 

比这颗星的性质、起源或甚至博士的身份重要得多的是他们这趟旅行的目的:他们前来敬拜犹太人之王。与马太强调耶稣是大卫后裔及以色列的王一致的是,他提到博士前来是为了敬拜。这些尊贵的外邦人带着昂贵的礼物穿越艰难地域,这一切都是为了敬拜犹太人的王,其重要性指明了基督国度的普遍性。它也见证了以色列的信心是死的。

 

2:3 当希律听说有星宣告犹太人的王已经诞生,他开始惶恐。希律不是犹太人,而是以土买人[12],在被罗马议员赋予权力之后他用武力征服了耶路撒冷。他知道犹太人的历史以及他们想要拥有自己君王的决心。因此,这对他来说不是好消息。加尔文认为,希律熟悉有关弥赛亚的预言[13],但他的恐惧更可能单单来自于有人会挑战其王位的传言。

 

人们可以轻易地理解希律为何惶恐不安,但马太接下来说“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我们自然会问,耶路撒冷的人们为何会因为一个犹太人的王的消息而害怕或不安?最合理的回答可能是,罗马把恐惧灌输在其所统治的人们脑中。他们不容反叛势力夺取政权,而以色列的历史充满了反叛和宗教狂热的英雄。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在迦玛列对迫害彼得和众使徒的犹太人的警告(徒5:36-37),以及以弗所城书记因为城里扰乱而表达出的畏惧(徒19:35-40)。这种畏惧还体现在约翰福音19:12-15中,犹太人喊着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

 

“耶路撒冷合城的人”无疑是夸张的表达。这里的关键在于,博士的到达和提问引起城里人的注意。基督徒常常理解不到这些拜访者给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带来的重要影响。这不仅仅是三个人骑着牲口进入城里,而是一支庞大、可观的旅行队伍。这些已经习惯宫廷显赫的博士穿着异国服装,驮着贵重之物,携带大量的卫兵、侍从和供应,历经数周穿越沙漠,到达目的地。如此尊贵的人不会在简陋的条件下旅行,我们应当想象出一支庞大、壮观的随行队伍。因此,当寻找新生王的传言散开时,城里人只想到来自于希律(如16节)或罗马的麻烦。当代基督徒应该理解神道成肉身进入的这个真实世界的紧张气氛。

 

2:4 虽然希律从外表上假装遵循犹太人的宗教,他并不知道博士问题的答案。因此他召集了以色列宗教群体的领袖,并把这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要注意的是,他把“基督”(Christos,即弥赛亚)一词换成了“王”(basileōs)。这表明那个时代对于基督(弥赛亚)和以色列合法君王的看法非常相似。“基督”这一称呼的意思是“受膏者”,指的是所期待的从神而来的拯救者,即弥赛亚。[14]犹太人充满盼望地期待弥赛亚,这一点清楚地体现在把他当作解释旧约段落的焦点多次提及。艾得闪调查了《他尔根》(Targumim,译注:指旧约圣经的亚兰文译本)、两本《塔木德》(Talmud,译注:指犹太教法典)和最古老的一本《米大示》(Midrashim,译注:指犹太教的释经作品),他找到456个旧约段落应用于弥赛亚或弥赛亚时代。除此以外,他还在拉比著作中找到558处与弥赛亚相关的不同引文。[15]虽然在拉比文学中对于弥赛亚是谁或是什么、将要做什么存在着巨大混淆,人们一般承认他将作王,是大卫的后裔。

 

这种期待也体现在新约的几处段落中。比如,当施洗约翰出场时,人们开始激动并设法确定他的身份。路加福音记载:“百姓指望基督来的时候,人都心里猜疑,或者约翰是基督”(路3:15)。然而他的回答是:“我不是基督”(约1:20)。希律显然知道这种对弥赛亚的信仰,所以当听说“犹太人之王”已经诞生时,他惊惧不安。如前所述,“耶路撒冷合城的人”的反应体现出人们当时的复杂心情。拉比谈论着弥赛亚及其拯救,而与此同时,犹太人也感受到罗马的邪恶统治和希律的复仇之心。难怪城里的人们受到困扰,在那个暴力泛滥、武力似乎无限扩张的世界,每户人家都因为弥赛亚来临这一消息所带来的后果而恐惧。

 

2:5-6 宗教领袖表现出他们了解对弥赛亚出生地的预言。他们特别提到,他将出生在犹大的伯利恒,从而把它与西布伦的伯利恒(书19:15-16)区分开来。伯利恒(“粮房”[16])是一个位于耶路撒冷以南大概十公里的小村庄,它是大卫的出生地,并且被先知弥迦称作弥赛亚的出生地。

 

宗教领袖对弥迦书5:2(在希伯来原文是5:1)的解释很有意思。弥迦提到伯利恒“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希伯来文为ts ̀yr,其意思为“年轻的、不重要的”或“小的”。[17]与之类似,七十士译本使用了oligostos(动作形容词,oligoson),它在单数形式中意为“小的、细微的、短的”。[18]然而,祭司长和文士把它更换为“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冈德里认为,马太不过是更改了希伯来原文。他说:“对马太来说,耶稣的诞生已经使伯利恒这个在弥迦预言时无足轻重的村庄,变成具有至高重要性的大卫后裔、弥赛亚君王的出生地。”[19]但是,这些米大示式的假设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显然没有明白故事的要点。马太是在重复文士与祭司长所说的话。他们热情地想要荣耀大卫这位伟大的君王及其出生地,于是他们更改了原文,以此强调这个历史胜地的特征与重要性。人们也可能认为,他们所引用的原文我们没有。这里的要点在于,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马太犯了错误或更改了弥迦书的原文。他不过是在记载这些宗教领袖对希律所说的话。值得一提的事实是,希律挑选伯利恒成为希律王宫的殿址之一。更可能的是这些政治立场正确的宗教人士奉承希律以及他们自己的皇家历史,而不是神的灵促使马太任意更改原文。

 

他们还更改了预言的末尾,在那里添加了牧羊人的主题。也许他们是在借用撒母耳记下5:2。这还为这些被一位荒谬暴君召集的人们实现了他们的两个目的。首先,他们也许会向他传达此意,即这位弥赛亚是牧羊人般的统治者,是属灵的领袖,而不是会对他的王国带来威胁的政治或军事领袖。其次,这使他们想起与伯利恒这个城市相关的大卫的统治(成为伟大君王的牧羊人)。

 

2:7-8 希律获得所需的信息之后,他显然私下会见了博士。他最关注的是这颗星在何时被首先发现,这样他可以断定新王的年龄以及其他人是否已有足够的时间来承认此王。他提出的问题再次反映出这位缺乏安全感的暴君的多疑。他们私下的见面还体现出他对宗教领袖的不信任。既然希律已经得知新王的出生地,他显然打算在必要时杀死伯利恒所有的小孩子。他现在唯一需要的是年龄范围。加尔文指出,希律在思想上是混乱的——出于礼节,他完全可以派遣一个护送人,让他作为探子,从而找到新王的所在地。[20]

 

然而希律却差遣博士前行,他指示他们在找到这个孩子后回来向他报信,假称希望敬拜这位新王。显然,博士没有怀疑希律心中的阴谋,因为神在他们的梦中(12节)说话,并告诫(“指示”)他们警惕危险。

 

2:9 博士离开希律后,再次看见了这颗星。“看呀”(idou,译注:和合本没有直接译出,而是使用“忽然”一词来表达惊讶)是一个常见的祈使感叹词,它表达的是对某一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惊讶。它在这里的使用表明,曾经有一段时间这颗星是看不见的。显而易见,博士在他们居住的东方首次看见这颗星(或者可能“看见这颗星升起”)。它标志着犹太人的王已经诞生,这要么来自于但以理留下的某个口头预言,要么来自于神的特别启示(神给了他们特别的启示,12节)。因此,他们以为会在耶路撒冷找到他,于是去那里寻找他。然后,他们在那里被指示前往伯利恒。令他们惊讶的是,那颗星在那一段短暂的行程中又出现了。

 

我们需要再次注意,这颗星不是静止的发光体。不论这是什么,其目的是为了引领这些外邦人到犹太人之王那里。这颗星“在他们前头行”(动词proagō的过去不完成式,它在字面上应该读作“正在他们前头行”)。我们并不知道这颗星有多高或者他们是如何察觉其移动的,也不应该对此进行毫无根据的推断。神完全有能力使用任何他想要的现象来成就其旨意。很清楚的是,这颗星不同于任何其他的星。耶路撒冷上空的众星应当也在伯利恒的上空。这颗星确实在小孩子所在之地(“房子”,11节)的上空停住了(histēmi的不定过去式被动语态,“被停住,被置于”)。

 

2:10 第10节显然是附加的说明,它只是为了表达这些人的心情。他们的旅行已经成功结束。他们即将被期待已久的犹太人的王所接见。有意思的是,这些人本来对皇室人物和有权势的政客习以为常,他们此时却表现出巨大的欢喜,这说明他们认为这个小孩子极为重要。再次要问到的是,一位君王出生在一个王室以外的家庭中,在一个像以色列这样地小势弱的国家,为何外邦人会因此激动?他们刚刚被希律接见,而希律是一个与奥古斯都(屋大维)凯撒常有往来的君主,他还是克娄巴特拉(Cleopatra)和安东尼的朋友。然而,他们在他的面前却没有表现出如此的欣喜。他们肯定已经得知有关这个小孩子的激动人心的消息。即使在小城伯利恒的卑微木匠家中,他们的喜悦之情仍未减弱。

 

2:11 这节经文与人们熟悉的许多圣诞传统相悖。博士进入的不是马棚,而是一户人家(oikia[21]);然而牧羊人却发现耶稣躺在马槽里(phatēn,路2:71216)。当马利亚和约瑟来到伯利恒时,他们发现所有的客房都已经住满,于是他们在马棚里安身。牧羊人前往的就是那里。然而,博士是在房子里找到小孩子的,这个房子可能是约瑟租用的,或者可能是他们借住的亲戚家,他们在那里等候返回拿撒勒。

 

博士见了耶稣就“俯伏拜那小孩子”,这是一个在尊者面前屈己的典型表现。要注意的是,博士看见了小孩子和母亲两人,但他们只敬拜他(prosekunēsan autō)一人。马利亚没有被当作尊崇的对象。约瑟丝毫未被提及,这可能并不重要。他们揭开宝物(或者更贴切地说,“宝盒”)并把礼物献给他,这是古代近东的人们前来向某人致敬的常见作法。黄金、乳香和没药,[22]这三件礼物是当时典型的象征性礼物,它们表示这些礼物很重要和珍贵,并可能不包含任何预言或比喻的意义。巴克利认为这三件礼物预示了耶稣的王权、祭司职分和献祭。[23]这些礼物的货币价值没有说明,但它们肯定足以供应前往埃及和返回拿撒勒的行程。

 

2:12 当博士准备离开时,神通过一个梦警告他们不要回去见希律。这个警告不是为了保护耶稣——为了这个目的,神将带他前往埃及——这里的问题在于保护博士。像希律这样一个变幻无常的暴君,他肯定不会允许博士离开,给他们机会传扬他们所敬拜的新生王。在这节经文中,神把特殊的启示直接给了与他没有立约关系的人们,这只是新旧约中众多这类经文中的一处。这表明神也可能给了他们特殊启示,使他们能够识别这星及其重要意义。他们可能是沿海返回的,这条通道可以使他们避开耶路撒冷和耶利哥,从而避免碰见希律王。

 

逃亡埃及2:13-18

 

2:13 第13节的语言表明,使者在博士刚刚离开后就前来报信。当博士的大篷车驶离伯利恒时,约瑟听见了警告。这节经文似乎清楚地传达出消息的紧迫性。

 

有人试图表明马太破坏了路加福音的记载:“为了继续逃离迫害的主题,马太把神圣家庭前往耶路撒冷(路2:22)改成逃往埃及”[24]。然而,编造出如此猜测性的解释是毫无理由的。希律肯定做得出马太记载的恶行,而埃及会是最可能的逃难所。根据古代资料来源的记载,当时几乎有一百万犹太人住在那里。埃及虽然是罗马的领土,却不属于希律的管辖范围。埃及合乎常理地成为等候之地,直到神除去希律并指示约瑟返回。神清楚地表明什么对这个小孩子最有利,这要由他来决定。

 

2:14 约瑟跟以前一样,他听从了使者的吩咐。我们可以从“夜间”这一表达推断出,他是立刻起来执行吩咐的。但由于到达埃及边境大概有120公里的行程,最好的假设可能是他起来并立刻开始准备,然后在第二天夜里趁着黑暗的掩护离开了。无论是哪种情况,约瑟的行为再次反应出他是一个顺服的仆人。还有意思的是,他被吩咐要带着小孩子及其母亲离开,这里的词序可能强调了这个小孩子的重要性。除此以外,注意约瑟作为一家之主所承担的责任。马利亚不是注意力的焦点,她既不是消息的接受者,也不是保护的首要对象。

 

2:15 使者告诉约瑟住在埃及,直到他吩咐约瑟离开(13节)。根据第15节,那是在希律死后。神显然有理由使希律继续执政一段时期。与此同时,小孩子要待在埃及,以免受希律的伤害。我们可能会问,神为何让约瑟如此费经周折地保护小孩子。毫无疑问,即使小孩子在伯利恒,神也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神迹来保护他,而且神本可以不让博士前往希律的王宫。然而,猜测是徒劳的。清楚的事实是,神想要希律以及宗教领袖知道此事。神秘的博士使耶路撒冷合城的人惶恐不安,这也肯定激起了人们对弥赛亚的期盼。

 

马太福音中最受争议的陈述之一可能是“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15节)这一表达。有人认为,马太是在重写以色列人在埃及以及在摩西带领下出埃及的历史,以此把耶稣与摩西进行类比。[25]因此,逃往埃及是对有关耶稣诞生记载的想象性润饰,马太通过编造此事来吸引人们注意摩西与耶稣之间的相似之处。虽然这是最简单的作法,可以排除有关马太使用何西阿书的任何理解性问题,但这显然对马太福音的真实性以及圣经的无误与默示这整个主题提出了质疑。

 

亨德里克森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弥赛亚出自以色列,何西阿是在提醒不忠的以色列人,神要因着与他们的父子关系来拯救他们。当神把整个民族带出埃及时,他确实是在把自己的儿子弥赛亚与他们一同带出那地。如果以色列在埃及灭亡,弥赛亚的族系也会如此。亨德里克森指出了一个类似于耶稣与教会的关系,耶稣问逼迫教会的人(扫罗):“你为什么逼迫?”(徒9:4)。[26]

 

对应许给该民族后裔的认同,也清楚地体现在马太福音的其他部分。“应验”这一概念,不需要表明每个细节都必须相符,而是原始信息的意图在后来的事件中得以实现。神在何西阿书中所说的有关以色列民族的话,借着弥赛亚得以更完全地实现,弥赛亚在神面前典型地代表了整个民族。沿着相同的推理思路,耶稣称自己为“真葡萄树”(约15:1),而这个比喻在以赛亚书5:1-7中被用来指以色列,并且诗篇80:8把以色列描述为从埃及挪出并被栽在应许之地的葡萄树。我们似乎可以合理地接受,马太所指的是:何西阿书对出埃及的提醒将要更充分地通过弥赛亚来实现,因为他也将类似地被带出埃及。[27]

 

2:16 若忽略对希律一贯的恶行以及他的为人,人们可能会轻易地误解马太对这节经文的注释。希律杀死了伯利恒并四境的男孩,这是出自他无理性的嫉妒心和对权力的强烈渴望。为了保护自己的王位免受想象中的威胁,他竟杀死了自己的众子和(他显然深爱的)妻子。对这样一个人来说,杀死一个无名小村的一些犹太男孩,这并非反常。他因为自己被博士(事实上是指示博士的神)愚弄而发怒,这是反映他残暴、扭曲本性的诸多事例之一。博士没有按照他的命令回来报信(8节),此事被当作无礼,但我们可以几乎肯定地说,不论博士回到耶路撒冷与否,希律都会采用同样的极端措施来维护其王位。

 

有人曾经嘲笑马太福音中有关男婴被杀的故事,因为它没有历史记载。但如此的怀疑是毫无根据的。希律因暴戾和凶残著称。因此,这个记载肯定与他的行事为人相符。例如,有个村庄的人在一次叛乱中被俘,他杀死了村中降服的剩余两千人,然后放火烧毁了整个地方。[28]人们只需随意阅读这位暴君的历史记载,就能理解为何一些犹太男婴被杀一事没有被记载下来。一位非洲的牧师曾经质问美国教会,因为在他的村庄里每周都有成百上千的人被政府军队杀害,而美国教会却没有前来援助。他很难相信美国人没有听说那里发生的暴行,因为媒体根本没有报道此事。对他来说,重要的事基本上被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所忽略,因为世界上正发生着如此多的重大事件。

 

人们应当明白,伯利恒是个小村,那里两岁以内小孩的比例会比预想的小。不仅如此,当人数被进一步限制于男孩时,被杀的小孩数量极有可能不到二十人。尽管这仍然是可怕的罪行,然而比起希律其他的暴行来说,这却不是显著的。如果伯利恒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或者如果这些男孩是贵族或王室的后代,这场杀戮肯定会被记载下来。但由于这些人是小镇上的农民,这件事不足以被载入历史。我们还应当记住,马太福音以及圣经其他书卷中的很多其他事件也没有在别处被记载。那些在此论据基础上质疑马太福音史实性的人们,必须一视同仁地拒绝约瑟夫、希罗多德(Heroditus)和其他历史学家所记载的事件,把它们当作润饰,因为有些事件只被他们个人所提到。约瑟夫提供了很多有关犹太人历史的详述,而它们没有在别处被提到,但他的著作仍被当作史实来引用。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是约瑟夫记载了这件事,它就不会引起人们怀疑。这必然反映出对圣经可信性的不公正偏见。

 

希律下令杀死所有两岁以下的男孩。他的命令是“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计算出来的。这将小孩子的年龄确定在两岁以下。亨德里克森认为,既然希律“总是给自己留下充分的余地”,并且从路加福音3:23和约翰福音2:20来看,他所看到的证据是,婴孩可能只有两个月大。[29]这种计算的推测性太大,我们必须承认,神没有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具体细节来准确地发现主诞生的年份。与之相反,主受难的特定时辰都被记载下来,这一事实颇有意思。毋庸置疑,为了维护自己的王国,希律会毫不犹豫地杀死超出必要数量的孩子,耶稣在此杀戮时期的年龄可以被恰当地估计在几个月大至一岁半。或者人们可能按照卡森的计算,他认为耶稣的年龄在620个月之间。[30]

 

2:17-18 马太再次认为他所叙述的历史事件应验了旧约的预言。他提到耶利米书31:15,这节经文的语境是耶和华应许要召聚并牧养他之前赶散的百姓。耶利米书此处的语境旨在安慰以色列:虽然她失去了儿女,他们却将归回。“耶和华如此说:‘你禁止声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因你所作之工,必有赏赐,他们必从敌国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1:16)。

 

拉玛是一座位于便雅悯支派地区的城市,在伯利恒以北16公里左右,位于伯特利和基比亚之间。[31]它是旧约中的重要城市,因为它是哈拿的家乡,是撒母耳出生和埋藏的地方(撒上1:1925:1),也是扫罗王时期许多活动的发生地。传统认为,拉结产下便雅悯之后而死,被埋葬在拉玛附近“以法他的路旁;以法他就是伯利恒[32](创35:19)。撒母耳记上10:2记载,她的坟墓位于便雅悯境内的泄撒,它是一个位于便雅悯南部边界的小镇。

 

马太建立的关联是,拉结代表了这个民族的母亲,她们因为以色列儿女的遭遇而哭泣,而此遭遇由男孩被杀所象征。宾斯(Binns)把马太提及耶利米书理解为母亲因为孩子被杀而哭泣[33],然而这显然在马太福音的构思中过于有限。为之哭泣的是整个民族,而不是一个村庄的一些孩子。耶利米书31:15应当被理解为安慰人心的段落,虽然以色列被俘的悲剧使坟墓中的拉结哭泣(比喻手法),第16节却带来了安慰。神将再次召聚他所赶散的人们。马太可能是说,对孩子的屠杀让人们想起了耶利米书第31章对孩子的悲哀,但它预示了将要来临的医治,它来自因为神的干预而免于一死的那个孩子。卡森对此的讨论很有帮助:

 

 

 

考察耶利米书与马太福音中更宽泛的语境给我们带来帮助。耶利米书31:920把以色列(以法莲)称作神亲爱的儿子,并引入了神将与其百姓立下的新约(31:31-34)。所以,因被逐而流下的眼泪(31:15)将要停止。马太已经把被逐当作转折点(1:11-12),因为大卫家族在那时失去了王位。因被逐流下的眼泪现在正得到“应验”——从耶利米时期开始的眼泪在伯利恒母亲的眼泪中达到顶点并结束。继承大卫王位的后裔已,被逐已结束,真正的神子已来临,他将引入耶利米书中应许的新约(26:28)。[34]

 

 

 

返回以色列2:19-23

 

2:19-21 马太宣告了希律王的死,以此继续他所叙述的故事。希律在统治了37年后(自从他被罗马任命)可怕地死去,约瑟夫对他的死提供了全面的细节。[35]布鲁斯(Bruce)把他死去的时间定在公元前43月。[36]这位暴君的死亡为耶稣返回以色列开辟了道路。

 

“返回以色列”这一指示的传达方式是使者在约瑟梦中说话。这与第1章记载的方式相同,约瑟得到安慰并被指示娶过马利亚来(1:20-24)。使者在梦中传达消息,这在旧约和基督教时代的早期阶段是常见的。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对读者所说的,“……多次多方地晓谕……”。在当前时代,我们有“先知更确切的预言”,也就是被记载下来的神的道。

 

这个消息简单明了(20节):威胁已经过去,返回以色列的时候已经到来。那些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复数)不过是指希律和他所派的杀手。使者似乎没有提到以色列任何一座特定城市为目的地,因此人们可能猜想约瑟自然会返回伯利恒。约瑟再次听从使者的消息并重新进入立约之地(21节)。马太已经把此事与预言的应验联系起来(何11:1;太2:15)。

 

2:22-23 回到以色列后,约瑟得知希律险恶的儿子亚基老正统治着犹大。亚基老被确定为其父的继任者,在他父亲死后立即被公开宣告作王。[37]但是,犹太人对他的畏惧胜过对他的父亲,并怀疑他对这个民族所抱有的意图。他们派了一个代表团去罗马请求凯撒除去他的王位。挑战他统治的不仅有犹太人,还有他的众兄弟和惧怕他的一些罗马官员。[38]反过来,亚基老也去罗马请求凯撒确定他对王国的继承权。凯撒的裁定是:任命亚基老为犹大的统治者(统治希律的一半领土),并把剩下的一半领土分给希律的另外两个儿子腓力和安提帕(Philip and Antipas,分封王,各统治四分之一的领土)。[39]

 

亚基老成为犹大的统治者后回到犹大地区,他指控大祭司约亚撒(Joazar)煽动群众叛乱并罢免了其职位,然后任命以利亚撒(Eleazar)取代约亚撒的职位。亚基老继续通过如此野蛮、专制的行为苦待、激怒犹太人,以致十年后他被召回罗马,他的王国被夺去,他自己也被放逐到高卢的城市维也纳(Vienna),而且自己承担费用。[40]在亚基老统治早期发生的这件事,很可能是基督所教导的有关他自己王国之比喻的基础,这个比喻被记载在路加福音19:12-27。亚基老的故事肯定在耶稣时期的犹太人中广为流传,它将是一个有力的基础,来表明耶稣自己的王国所面临的敌对。跟所有的比喻一样,核心的真理要得以传达,而每个细节却没有必要完全相符。

 

23节是那些怀疑马太福音记载史实性的人们所质疑的众多经节之一。这里的问题在于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没有哪个先知宣告弥赛亚将被称为拿撒勒人。为了公平地对待马太,我们应当注意到他提出此应验的叙述方式不同于其他人。首先,他使用了复数的“先知”(tōn prophētōn),而不像2:17(“先知耶利米”)、2:15(“藉先知”)和2:5(“有先知”)那样提到某一位特定的先知。这可以表明,马太所得出的结论来自对先知书中一些评论的综合,而不是某一句话。其次,马太在2:5记载预言“记着”,然后开始直接的引用。在2:1517他用“说……”(legontos)来开始所引用的话,然而在第23节他只提到“他将被称为拿撒勒人”(译注:在希腊文中,此句前有hoti一词)。这两处观察的重要性在于,马太没有声明他是在引用旧约中的一段经文,而是从众先知的一些评论中综合塑造出弥赛亚的形象。

 

加尔文认为,马太评论的不是拿撒勒城,而是希伯来文的nzyr,也就是“拿细耳人”。[41]然后他把马太的评论与士师记13:5联系起来[42],这节经文是对参孙出生的预言。两者之间的联系似乎是,正如参孙要把以色列从非利士人的压迫中拯救出来,耶稣也要把以色列从她的罪恶中拯救出来。这看似有创意,但它仍可能在通过结合众多旧约经文来描绘耶稣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马太福音2:23的“拿撒勒人”不大可能是以希伯来文nzyr为基础的。

 

卡森的解释要合理得多。他的论证集中在拿撒勒城被人鄙视的名声与弥赛亚受到鄙视的关联上。卡森认为,马太所评论的是旧约先知把弥赛亚塑造成将受到鄙视的人,并且在对此的应验中耶稣将被称为“拿撒勒人”,因为他来自一个名声不好的城市。[43]在约翰福音1:46,拿但业的评论“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体现出那座城市的名声之坏。“他将称为拿撒勒人”从某种程度上是在说,他将属于遭人鄙视的那一类人。保罗在腓力斯面前被人指控为“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瘟疫一般”的人(徒24:5);犹太人对他品格的最后攻击,是称他为“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他们以为把他与拿撒勒人耶稣联系起来,就一定能使他被定罪。

 

讲道建议

 

神选择把他儿子(以色列的王)的降生显现给外邦人(博士),这是很重要的。这一事实强调,他的救赎计划是普世的。它也指出了神对他选民中的宗教群体的审判。那些回答希律有关弥赛亚出生地的人们显明,他们知道有关他来临的应许。然而,他们没有表现出与博士一同前往伯利恒的兴趣。与之相反,他们却与希律一同不安,因为这降生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麻烦。

 

应当提出,这一记载的一个要点是:以色列已经忘记了神的应许。人们忙于活在“现实世界”中,而先知所预言的盼望却不是其动力。基督徒是否可能同样如此?基督徒是否可能如此投入于现今生活中的政治、经济,以致忘记了将来的祝福?很大一部分称信的基督徒似乎已经用看得见的事物的价值取代了那看不见事物的价值。永恒已经被暂时所取代。

 

这章经文另一个宝贵的功课在于对小孩子杀戮的恐怖。神的计划常常允许人类无可想象的残忍成为他救赎工作的一部分。这个世界充满了残酷和贪婪。希律不过只是其中一例。有人因为认为人性基本是良善的而否认救主的必要性,这些人应当从历史中学到功课。神让他的儿子免遭杀戮,却没有让伯利恒其他婴孩免于一死。神主权下的计划为他的仆人提供了保护,并因此保证了将来对失丧之人的救赎,然而人类依然遭受堕落所带来的苦难,因为人们选择了悖逆。

 

神使用使者、去往埃及的漫长旅途,以及约瑟与马利亚的重新定居来安置应许的王。应当提到的是,神本可以单单把使者放在孩子周围,并禁止任何的伤害临到其身。然而神是在表明,他往往使用平凡的事情和计划来成就其旨意。约瑟和马利亚不得不历经艰辛地到达埃及。这趟旅行和逗留的经费可能由博士赠送的礼物供应。当神指示约瑟回到以色列时,他使用暴君亚基老来指引约瑟离开犹大并回到拿撒勒,因为那是神希望他所在的地方。神常常使用我们所处的环境来指引我们的生活。

 

对此章的最后一点观察是值得教导的。虽然有关博士找到“马槽里的婴孩”的故事可能是个令人感动的传统,博士却并非在马槽里,而是在家中找到他的。在神的话语上宣扬错误的东西,这是不荣耀神的。牧师和教师需要更加谨慎地诠释经文。为了荣耀神,人们必须准确地诠释和教导他的真理(提后2:15)。基督的生平被仔细地为我们记录下来,我们需要正确地查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这些信奉异教的外邦天文学家的故事被记载下来,这样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神的计划和心意。神是向这些人启示弥赛亚降生的。以色列的宗教群体没有荣幸得到这样的启示,因为他们已经变得漫不经心,并且他们把传统和个人喜好与神的道混淆。由于他们过于忙碌地活在现今世界里,他们已经对神永恒的事物变得麻木和冷漠。

 

 

[1] Gundry, Matthew, 37.

[2] Raymond Brown, The Birth of the Messiah (Garden City, N.J.: Doubleday, 1977), 189.

[3] 若想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令人好奇的历史人物,见Josephus, Wars of the Jews The Works of Flavius Josepbas (Grand Rapids: Baker, 1980)若想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见A. Η. M. Jones, Augustus

[4] Gundry, Matthew, 26.

[5] 有人会在诗篇72:10-11中找到如此的参考。

[6] Brown, The Birth of the Messiah详细地回顾了后来一些世纪的基督教传统中发展起来的神话传统。

[7] 约瑟夫Antiquities and Wars中详细地记载了希律残暴的(自我)保护手段。

[8] Jones, Augustus, 71.

[9] Carson, Matthew, 85-86; Brown, The Birth of Messiah, 171-74

[10] Carson, Matthew, 86.

[11] Hendriksen, Matthew, 155.

[12] 以土买是以东国的希腊名形式,它与以扫的后裔相关。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们拒绝以色列人从他们的领土经过(民20:14-21),这导致了两国之间的仇恨。扫罗(撒上14章)和大卫(撒下8章)都与以东人打过仗。

[13] Calvin, “Harmony of the Evangelists,” 16:131. Vol. 16 of Calvin’s Commentaries. William Pringle (Grand Rapids: Baker, 1981)翻译。

[14] BAGD, 886-87

[15] Alfred Edersheim, The Life and Times of Jesus the Messiah, appendix IX, 710.

[16] 这是一个带有比喻目的的有意思名字,因为耶稣称自己是生命的粮(约6:32-35)。

[17] BDB, ts ̀yr, 859.

[18] BAGD, oligos, 563.

[19] Gundry, Matthew, 29.

[20] Calvin, “Harmony,” 16:135.

[21] 有人认为oikia应当被译为“村庄”而不是“房子”但这种观点缺乏说服力,因为oikia一贯被用来指“房子”。

[22] 虽然黄金在当代文化中是众所周知的东西普通人不知道乳香和没药是什么。乳香是取自香脂树皮的树胶,因气味芳香而被用在香料、宗教礼仪和药材中。没药出自于阿拉伯的一种灌木,它被用来制作调料和药材,并被用在葬礼礼仪中(约19:39)。

[23] 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Matthew, 1:33.

[24] Gundry, Matthew, 32.

[25] 同上,33。亦见他在第2版序言中对他的理性释经的辩护。

[26] Hendriksen, Matthew, 179.

[27] 卡森在Matthew, 8:91-93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讨论。

[28] Josephus, Antiquities XIV.XV.12 (or 3:343).

[29] Hendriksen, Matthew, 183.

[30] Carson, Matthew, 8:94.

[31] 避免与拿弗他利境内的拉玛混淆,它位于加利利海的西北部。

[32] 这个有关伯利恒的附加说明被认为是抄写员的润色。参L. Elliott Binns, The Book of the Prophet Jeremiah (London: Methuen, 1919), 234.位于现今伯利恒附近的一座坟墓被认为是拉结的,但这不大可能是真的埋藏地。

[33] 同上。

[34] Carson, Matthew, 8:95.

[35] Josephus, Antiquities, 17:6, 5-17:8,1

[36] F. F. Bruce, “Matthew,” in Understanding the New Testament (Philadelphia: A. J. Holman, 1970), 10.有关公元前4年这个时间的推测是困难的,因为标准化的西方历法是在教皇约翰一世的要求下于公元525年开始的,并且西古提的修士狄尼修(the Scythian monk Dionysius)算错了罗马历法的日期,他把罗马城建立754年(anno urbis conditae)当作基督教历法的公元1年。见Harold Hoehner, Chronological Aspects of the Life of Christ,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7), 11-27

[37] Josephus, Antiquities 17:8; 2.

[38] 同上,17:8; 3-17:11; 1

[39] 同上,17:11; 4

[40] 同上,17:13; 1-2

[41] John Calvin, “Harmony,” 16:163.

[42] 同上,16:164

[43] Carson, “Matthew,” EBC, 8:97.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