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性的(Allegoric, Allegorical)
一种修辞性含义。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寓言通过故事、戏剧或形象化的形式描写性格、人物或事件,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原则。一个寓意故事指向某个隐藏的或者象征性的意思。(华人教会一般所言的“灵意解经法”,通常是寓意解经的方式—编者注)。
神秘解经的(Anagogic)
灵意的(寓意解经的四种之一),在解释圣经的过程中发掘涉及天堂、死后和预言的暗指。这种方法容易被滥用,且可能导致对某一经文的历史性或字面意思的否认。
反律主义者(Antinomian), 反律主义(Antinomianism)
源自两个希腊字:anti (反)和 nomos ( 法律 )。反律主义的一种用法是指相信基督徒凭着福音中教导的恩典不受旧约律法的约束。对于某些人来说,反律主义还认为道德律法对于信徒没有任何效力。
本体(Antitype)
某一预表所影射的实质,或者该预表预指之事的实现。参见预表(typical)。
原子论的(Atomical)
一种对圣经教条式的解释方法。它将圣经视为且用作教条式经文的凭据库,而不是一个全面、合一的教导体系。
自主性(Autonomy)
来自希腊词“自治”。自主性是指个人对某一段经文的解释或个人教义体系的建立。这种方法有必要加以制衡,要明白圣灵对教会的带领不是某个人能够自信地宣称的。
同质说(Consubstantiation)
这种对圣餐的看法是基督的身体和血与饼同在,但饼和杯并不真的变成基督的身体和血。大多数新教徒相信基督的身体和血是象征性或凭信心在灵里接受。
处境化(Contextualizing)
一种试图从某一经文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解读文意的释经方法。这一方法的目标是将圣经经文和它的原意与现代背景相联系。参见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
否认任何真理或道德的绝对标准。文化相对主义者认为,任何思想的价值或真实性取决于它所处的文化。如果完全在文化中解读,圣经审判所有人类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自主权柄就会被彻底推翻。
演绎(Deduction)
从一个普遍原则出发运用到一个或几个具体结论的理性分析过程。另见归纳(Induction)
教义的(Dogmatic)
希腊字 dogma 意味着法令,指强解一段圣经经文以迎合教义,而不是令教义符合圣经。教义神学通常被理解为意指对于某个宗派或神学系统形成的信条体系的学习。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一种圣经翻译方法。它旨在运用与原经文在圣经时代读者中所产生的回应相等的表达方式,在现代读者中复制经文信息。动态对等的目标是意译,而不是字字对应的直译。这种圣经翻译方法在 20 世纪下半叶很流行。近来,这一方法被有些人运用于建立一种新的圣经教导方式—动态对等神学。这一方法运用释经学原则确定作者的本意,然后运用人类学方法确定作者想要对读者产生的影响,最后一步是确定要在某些当代文化中造成类似影响的最佳用词。按照这种方法,圣经的词语就不具有最终的权柄。
教会的(Ecclesiastical)
在释经学上,这个词意指一种持某一教会信条立场,搜寻对这一立场有利或对另一立场不利的圣经经文的释经方法。虽然翻译者的信条可能是符合圣经的,但是这种方法容易被滥用,所以是不可接受的。
私意解经(Eisegesis)
指在解释经文的时候,将经文本身并没有的信息读入经文中,或只想从经文中找出他既定的思想。参见解经(Exegesis)。
解经(Exegesis)
这个词源于希腊文“取出”或“解释”,指的是根据经文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对经文加以解释和理解。这种解经原则回答了“作者的本意是什么?”。参见私意解经(Eisegesis)。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
在本书中,这个词指的是一种新正统立场。这一立场强调个人与神相遇的经历,强调个人体验或委身,而不是简单地相信事实或信条。结果,主观主义和个人选择往往被抬得高于概念性和道德性的绝对真理之上。
经外的(Extrabiblical)
圣经之外能够对理解某一段经文有额外启发的可靠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历史记录、地图和文化背景方面的研究。“经外的”还可指任何不具有圣经权威的言论或教导。
文法历史释经(Grammatical-Historical)
圣经释经方法之一,注重分析经文的语法和历史背景。本书就运用这一方法。但是这一方法若使用不当,就会撇弃经文原来的意思。
希腊化的(Hellenistic)
与亚历山大大帝以来希腊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有关。希腊文化对基督教影响的一个产物,是旧约的希腊文翻译,即七十士译本。
释经学(Hermeneutics)
解释经文的理论学科。它包括一套主导个人诠释圣经经文的原则或规则。其结果是,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往往围绕该圣经经文与现今的关联。近期某些神学把这个词延伸为探讨圣经的信息在不同文化的语言中传递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翻译为“诠释学”。
历史批判法(Historical-Critical)
这一方法拒绝历史性的基督教教义,素以“破坏性的高级批评法”为名。这一做法的结果是,摧毁对圣经可信性、权威性的信心。提倡者持一种自然主义的观点,认为神并没有超自然地启示作者准确地记录他们的属灵历程。
咒诅性的(Imprecatory)
咒诅性的祷告表达对敌人的憎恨和复仇之意。这种祷告力求神报应那些行恶之人。有几首诗篇被归类为诅咒性诗篇(如《诗篇》109 篇)。
归纳(Induction)
一种从具体、个别的例子出发,将它们综合形成一个基本原则或结论的理性分析的过程。参见演绎(Deduction)。
无误论(Inerrancy)
教导圣经原稿乃由神启示,其所有内容,包括教义性、历史性、地理性和其他领域的内容,都没有错误。无误论不排除圣经抄本在抄传过程中有谬误的可能性。参见默示(Inspiration)。
默示(Inspiration)
这个词来自意为“神吹入”的希腊词。这一教义教导圣经是由人类作者和编辑者在圣灵的监督下写成,因此所有经文都是可信的、具有权威性的。所以圣经没有错误,是神的真理准确而权威的代表。参见无误论(Inerrancy)。
JEPD理论(JEPD Theory)
这是针对圣经文献提出的假设,主要认为摩西五经并非一个历史性的记录,而是由后期的四个主要来源汇编而成,这种观点主要依据的假设是,摩西五经不同段落中使用上帝不同的名字,反映出不同的作者。JEPD 就是这四个来源的首字母:J 代表以耶和华代称神的佚名作者,E 代表以“以罗欣”代称神的佚名作者,P 代表祭司类文献,D 代表申命记文献。
语言学(Linguistics)
对语言的性质、结构和种类的研究,包括语音学、音韵学、构词学、句型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实用学。
文学批判学(Literary criticism)
圣经研究学科,通常力图回答“谁说的”这个问题。运用在圣经批判学上,这个词指的是对文献进行评估以确定经文的真实性。如果神不是圣经人类作者背后的最终作者,如果作者或发言人不是神授权的代言人,那圣经的话语就不具有神的权柄。
自然主义的(Naturalistic)
自然主义释经法往往存在于现代理性主义者当中。这种释经法将经文的意思和意义局限于与自然过程和人类见识相符的成分。所以,当圣经某一明确的教导与某些人类思想方式相冲突时,启示必须退居其次。
虚无主义(Nihilism)
来自拉丁词 nihil,意思是“虚无”,认为真理不可能成立,人生毫无意义或目的。虚无主义拒绝所有道德或宗教价值的区别,乐于推翻所有从前的道德理论或宗教信仰。
范式(Paradigm)
来自两个希腊字:para(从)和 deigma(榜样)。在神学中,范式指的是某个设定理解和解释圣经规范的模式。
摩西五经(Pentateuch)
旧约圣经的前五卷书,由于传统认为这五卷圣经由摩西所著,故此一般称为“摩西五经”,犹太人称之为“妥拉”,常被翻译为“律法书”。
法利赛式的(Pharisaic)
实践或提倡严格遵守宗教或行为的外在形式和仪式。一个被标为法利赛式的人往往被视为自义的或虚伪的。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近代文化发展方向,在哲学和神学上对主流哲学、教会实践以及对17 至 20 世纪西方世界状态的拒绝,通常被称为启蒙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反对名义上的现代主义,它跟现代主义一样,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方法。所以当它被圣经释经学所采纳时,往往削弱圣经的权威性。例如,这种圣经学者可能会将几乎所有的经文当作“叙事体”。我们在本书第四章对于这一圣经诠释方法有更详尽的定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
将人类理性抬高为全备、至高、所有知识的源头的哲学思想。神学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是认为圣经中的超自然成分为非理性的而加以拒绝(例如否认神迹的真实性)。
更丰富的意思(Sensus plenoir)
拉丁文圣经研究用语,指圣经(例如旧约经文)的意思可以超过字面的意义,由神在救赎历史的后来事件中彰显出来。在解经中,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人类作者无意表达,而神有意表达的更深层意思。
主观主义(Subjectivism)
这一哲学方法教导知识来自体验,且拒绝任何与理性冲突的基督教信仰教义。主观主义使个人变成以他自己的知识和体验为基础的所有诠释的最终权威。
文本批判学(Textual criticism)
圣经研究学科,专门校勘文献、抄本及经文语句,从不同的版本(包括原文抄本、译文与古代作者的引用语句)推断最接近原稿的文件,目的是要尽可能重建经过重复抄传的经文原貌。
比喻性(Tropologic)
与某一圣经经文的道德含义有关的诠释方法。在运用上,这种方法是 4 至 16 世纪所建立的四重解经法(Quadriga)的一部分。
预表性(Typical)
预表性语言涉及圣经中后来的陈述解释之前的陈述,从而确定某一看似字面性的陈述具有修辞性的含义。例如,我们可能在旧约中发现某一真理的痕迹在新约启示中全面体现出来。人物、礼仪、事件、物品、职能(如先知、祭司和王)在圣经中都被用作预表。参见本体(Anti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