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将教义建立在清晰的、字面性的经文上
比喻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圣经教义,但教义应该建立在清晰的、字面性的经文上。如果圣经本身对比喻故事进行了解释,那么该解释就与任何其他清晰的、字面性的经文一样,可以合理地用于构建教义。但总体来说,修辞性的经文并非建立神学教义的最佳根据。
例如,在稗子的比喻中(太13:24-30),工人受吩咐暂且容麦子与稗子一同生长,直到收获时再将其分开。
24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
25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
26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27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
28主人说:‘这是仇敌做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
29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
30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若以此比喻得出结论,认为教会惩戒是不对的,那就是一个错误。教会惩戒的教义必须以圣经中其他教导为基础。基督本人确实对这个比喻进行了解释,指出在审判的时候,义人(麦子)和恶人(稗子)会被分开(40-43节)。
40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
41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
42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43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但在解释中,基督还指出田地是指世界,而非教会(38节)。无论如何,对于什么样的人该受洗或者教会中犯罪的人是否应受惩戒的问题,比喻故事本身和它的解释都没有给出任何直接教导。很多人用这个比喻故事教导说,任何人想要受洗或申请加入教会会籍,教会都当予以满足,不应当履行评审程序;不管教会成员犯了多严重的罪,都不可以惩戒。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基督实际上在这里教导说世间之人有善有恶,而在最后的审判中,所有的账都会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