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作者唯一的用意
通常情况下,作者不论是用口头还是书面表达,都只想传递一个意思。既然圣经是以人的语言写成,就表明任何一段经文都只有一个含义,除非经文的作者声明还有另一层意思。作者想要表达第二层意思,这无可厚非,因为这也是一种合理的文学表现手法。但是,只有圣经作者已经事先陈明,释经者才能坚信有第二层意思。
请注意,修辞性或诗歌体语言可能看起来不只一种意思,但是作者也许意在通过这种体裁表达某一个特定的意思。有关第二层含义的问题与作者在写作时同时想到两种意思有关。例如,作者可能在表达某一历史事件的同时,又在预言尚未发生的另外一个事件。圣经中是否真的存在这种情况,释经学者们并没有达成共识。这一指导方法仅对那些认为在某些经文,尤其是在预言性的经文中,偶然可能存在第二层或隐含意思的人有用。持这种观点的释经者必须极为谨慎,防止经文变成手中的胶泥,随意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重申,即使文中有隐含的意思,也必须由作者本人明确指出。就圣经而言,如果主耶稣本人或者圣灵通过后来的圣经作者指出这样一层意思,那么它与经文原本的平实意思具有同样的权威性。
明确经文的唯一意思是释经者的工作目标。否则,释经者本人的想象,或者他对经文的主观理解就变成了权威。关于处理圣经中例外情况的指导方法,我们将在第十八章学习解释预言时探讨。
所谓经文中只存在一种意思,并不是说所有的释经者都认同这个意思,或者说每一段经文的意思都容易明白。如果一段经文唯一的真正意思并不明显,就可能会有一种以上的解释。例如,针对《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中的创世描述就存在好几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寻求将经文当作神对于史实具有权威性的启示。释经者可能并不需要下定论到底哪种解释才是唯一正确的。他目前可能认为这几种解释都有道理,并等待日后得到更多启发后再下定论。
但是,承认几种解释都有可能性,并不意味着这些解释都是同样正确的。圣经作者的原意只有一个。当原来的意思并不清晰时,心存谦卑的研经者不会盲目拥护某一个不确定的解释,或者以该经文为基础,建立一个神学上的框架。我们在第十五、十六章探讨如何将相关经文互相比较以及如何建立系统神学,将学习有关的指导方法。
我们称经文只有一个意思,并不是说只存在一种应用方法。任何圣经教导都可能有多种合理的应用方法。例如,圣经上说“要爱人如己”(利 19:18),我们若要认真履行神的这条命令,就会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应用。还有,“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 6:7),这个教导的写作背景是给予,与如何使用钱财有关。这一点确定了该教导的唯一意思。但是这个原则可以合理地应用到生活中其他方面,如善行与恶行。我们之后将学习一系列帮助我们合理应用圣经的指导方法。但目前我们必须再次强调,我们所寻找的是圣经作者想要表达的唯一意思。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圣经完全由人手写成、是人可以理解的交流方式这一原则的意义。接下来,我们要更详细地考查这一原则的指导方法,以帮助研经者有信心地确定任何一段经文的意思。
推荐阅读书目
Alter, R. The Art of Biblical Narrative.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Bailey, J. L., and L. D. Vander Broek. Literary Forms in the New Testament.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 1992.
Broyles, C. C., ed. Interpreting the Old Testament. Grand Rapids: Baker, 2001.
Davis, Ellen F., and Richard B. Hays, eds. The Art of Reading Scripture.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3.
Erickson, Millard. Evangelical Interpretation. Grand Rapids; Baker, 1993.
Hirsch, E. D., Jr. The Aims of Interpretation.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 1976.
Hirsch, E. D., Jr. 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7.
Johnson, M. D. Making Sense of the Bible.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2.
Kaiser, Walter C., Jr.“The Single Intent of Scripture.” Evangelical Roots. Kenneth S. Kantzer, ed. Nashville: Nelson, 1978.
Kaiser, Walter C., Jr. The Uses of the Old Testament in the New. Chicago: Moody, 1985.(凯瑟著,《新约中之旧约引据》,中华福音神学院)
Longman, Tremper, and Leland Ryken, eds. A Complete Literary Guide to the Bibl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3.(朗文、来肯著,《新旧约文学读经法》,校园书房出版社)
Moo, D. J.,“The Problem of Sensus Plenior,” Hermeneutics. D. A. Carson and J. D. Woodbridge, ed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6.
Ryken, Leland. Words of Delight: A Literary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Grand Rapids: Baker, 1992.
Sandy, D. B., and R. L. Giese Jr. Cracking Old Testament Codes. Nashville: Broadman and Holman, 1995.
Thiselton, A. C., and C. Walhout, The Responsibility of Hermeneutic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