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安德烈,看重小事的使徒

 

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于是领他去见耶稣。

 

《约翰福音》140-42

 

 

彼得的弟弟安得烈是第一组四个使徒中最鲜为人知的一位,虽然这个小组居于领导地位,但他常处在幕后。在好几个重要的场合,彼得、雅各和约翰都和基督在一起,唯独他缺席(太17:1;可5:3714:33)。不过,在另外几个关键时刻,他又是核心门徒之一(参可1:2913:3)。毋庸置疑的是,他和基督有特别亲密的关系,因为他常常是把夫子介绍给人的媒介。

 

所有门徒当中,安得烈是最先蒙召的一个(约1:35-40)。正如我们马上就会看到的,是他把耶稣介绍给他那个支配力较强的哥哥彼得(41-42节),他热切地跟随基督,又极热心将基督介绍给人,由这两点,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他的特质。

 

彼得和安得烈出生在伯赛大(约1:44),考古学家还无法确定这个村庄的确切位置,但根据新约圣经的描述,它显然是位于加利利地区的北部。后来,这对兄弟迁居到伯赛大附近一个较大的乡镇迦百农。事实上,他们同住在镇上的一所房子里(可1:29),也共同从事捕鱼的工作。迦百农坐落在加利利海的北岸,是一个很好的捕鱼区,又是贸易要道的交会点,占有十分有利的地理位置。

 

彼得和安得烈可能早已经与迦百农另一对捕鱼兄弟是一起共事的伙伴,这对兄弟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他们四人显然早在与基督相遇之前就已经对属灵的事情很感兴趣,也都暂时搁下捕鱼的工作,到施洗约翰传讲福音的旷野,成为施洗约翰的门徒,而他们第一次遇见基督也就是在那里。之后,他们回去捕鱼(耶稣呼召他们做全职的门徒之前),仍然是常在一起的伙伴。因此,在十二个门徒中,这四个人很自然就形成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小组,就许多方面来看,他们似乎是分不开的。

 

他们四人显然都想当领导人,而他们这一小组在十二个门徒中,也展现出集体性的领导地位。我们已经看到,彼得毫无疑问是这个小组的主导者,而且,不管其他十一个门徒喜欢与否,他常代表他们发言。但是,这四个核心门徒显然都渴望做领袖,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有时会无所顾忌地争论谁为大。

 

既然他们四人都渴望做领袖,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自然会发生很多冲突。初代教会时期,他们各自到不同的地方做使徒,他们先前对领导地位的渴望终究变得非常有价值。耶稣为了他们的领导职分而训练他们,到最后,他们都在初代教会扮演相当重要的领袖角色,这就是为什么圣经把他们比喻成教会的根基,并“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

 

不过,这四个核心使徒中,安得烈最不引人注目。圣经并没有提到很多有关他的事,你可以数一数,四福音书到底有几次特别提到他(事实上,除了被列在十二个门徒的名单中,安得烈的名字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九次,且这几次提到他,都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安得烈活在他那广为人知的哥哥的影子下,许多提到他名字的经文都会补充说他是彼得的弟弟,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使他显得重要些。

 

一般来说,如果哥哥使弟弟黯然失色到如此地步,兄弟之间通常会产生不满情绪和强烈的竞争,甚至可能彼此疏离。然而,在安得烈身上,我们看不到他对彼得的主导有什么怨恨。请不要忘记,把彼得带来见耶稣的毕竟是安得烈,而且他毫不犹豫地立即就做了这件事。当然,安得烈可能早就知道彼得很专横,也一定十分清楚彼得一旦加入门徒的行列,就会主导一切,而他自己就会退居次位,但他终究还是把哥哥带来。单单这件事就可以让我们对他的个性有很多的了解。

 

圣经谈到安得烈的地方,几乎都显示他乐意在幕后服事,他不求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也不恨恶那些在众人注目下服事的人。他显然乐于按着神给他的恩赐和呼召来做他能做的事,也让其他人按着神给他们的恩赐和呼召去做他们能做的事。

 

在所有的核心门徒中,安得烈似乎最不好辩论,又最善解人意。我们都知道彼得常常很鲁莽,会莽撞地向前冲,会在不当的时机说出不得体的话,而且常常显得无礼、笨拙、急躁和冲动。

 

雅各和约翰也因为轻率、鲁莽而被称为“雷子”,他们显然就是好几次争论谁为大的始作俑者。至于安得烈,他没有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在圣经里很少看到他说话,但只要他开口,总是言语得体,不会说错话;他单独做事时,也总是行事合宜。因此,圣经提到他的名字时,从未对他的行事有任何不好的评论。

 

当然,安得烈在彼得的领导下,或与所有的门徒一起行动的时候,偶尔也会犯他们所犯的错误。但是,圣经每次明显提及他的名字时,每次他在门徒中脱颖而出,或是有什么个人行动和言语时,圣经都是称赞他所做的事。虽然他不曾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却是个很有影响力的领导者。

 

安得烈和彼得虽然是兄弟,两人的领导风格却截然不同。但是,正如彼得完全与自己的蒙召相称,安得烈也是如此。事实上,对大部分教会领袖来说,安得烈可能是比彼得更好的榜样。因为投入服事的人,大多数像安得烈一样默默地辛勤做工,而不像彼得那么有名气、那么杰出。

 

安得烈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有男人气概的”,这对他似乎很合适,当然,他和其他人所做的撒网捕鱼的工作,都需要相当的体力和男子气概。但安得烈还具备其他一些男子气概,他勇敢、果断、深思熟虑,绝不软弱,对真理的挚爱是他信仰的推动力,这让他在追求真理时,愿意承受极大的艰难和困苦。

 

请记住,耶稣第一次遇见安得烈时,他已经是个敬虔人,他是施洗约翰的门徒。这位施洗约翰以粗犷的外表和极为简朴的生活闻名,他“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太3:4)。他在旷野生活、服事,完全远离城市生活的舒适和方便,因此,要跟随他、做他学生的人不大可能是脆弱无力的。

 

《约翰福音》记载了安得烈与耶稣第一次相遇的情形,这件事发生在旷野,是施洗约翰传讲悔改信息并为归正者施洗的地方。使徒约翰以见证人的身份讲述这件事,因为当时他和安得烈在一起,都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使徒约翰并未说出自己的名字以表明身份,一直到福音书的结尾,他都保持匿名。但是,他对安得烈与耶稣的相遇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甚至这件事发生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都写了下来,由此可见他有第一手的资料,也表明他就是故事中的两个门徒之一)。

 

安得烈个人和耶稣相遇是在耶稣受洗的第二天(约1:29-34)。当时,他和使徒约翰站在施洗约翰旁边,耶稣从他们面前走过,施洗约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35-36节)

 

听到这句话,他们立刻离开施洗约翰去跟随耶稣(37节)。我们不要以为这两个人心意摇摆不定,或是对老师不够真诚,其实正好相反,施洗约翰已经很明确地表示他不是弥赛亚。“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那里,问他说:‘你是谁?’他就明说,并不隐瞒,明说:‘我不是基督。’”(19-20节)当人们再度催促施洗约翰说明他是谁时,他说:“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23节)

 

所以,施洗约翰已经非常清楚、坦白地说他只是弥赛亚的先锋,他来是要预备道路,并向人们指出正确的方向。事实上,施洗约翰最中心的信息就是为即将来临的弥赛亚作准备。安得烈和约翰已经沉浸在期盼弥赛亚的兴奋之情里,只等着认出他来,这就是为什么施洗约翰一说基督是神的羔羊,他们就立刻离开他而跟随基督。他们做了正确的事,施洗约翰也必定赞同他们所做的决定。

 

圣经中继续记载:“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在哪里住?’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38-39节)

 

他们与耶稣相遇的时间大约是下午四点(第39节说是“申正”),他们跟着他到他住的地方,并与他同住。因为他们离施洗约翰所在的旷野不远,所以,耶稣住的地方可能是一个租来的房子,或是乡村客栈里的一个房间。但这两个门徒有很难得的机会,可以单独和耶稣共度一个下午和夜晚。第二天要离开的时候,他们深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弥赛亚。他们与耶稣相遇、相识,并在同一天接受他的教导。因此,安得烈和约翰成为最早蒙耶稣呼召的门徒。

 

请注意安得烈接下来做的第一件事:“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于是领他去见耶稣。”(41-42节)这个消息太好了,不能保留在自己这里,所以他去找这世界上他最爱的人,他最希望这个人能认识耶稣,找着了,就领他去见基督。

 

诚如我们在前一章所看到的,彼得和安得烈与耶稣第一次相遇以后,就回到迦百农,继续他们捕鱼的事业。耶稣来到加利利服事是之后发生的事,或许是好几个月以后。他先前已经在耶路撒冷城内及附近开始他的服事,也在那里洁净圣殿,因此激起了宗教领袖对他的敌意。后来,他回到加利利传讲福音、医治病患,最后就来到迦百农。在那里,他再次见到那两对兄弟,当时他们正在捕鱼。

 

《马太福音》418-22节记载了这次的相遇: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随了耶稣。

 

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中放下捕鱼的工作,成为全职的、永久服事的门徒。

 

这个故事在《路加福音》51-11节也有相关的记载,但在路加的故事里没有提到安得烈,不过我们知道他是那四人中的一个,因为马太的记载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安得烈一直退居幕后,以致路加没有提到他。由此,我们再次看到他就是那种很少站在台前,总是将自己隐藏起来的人。他当然是那两对兄弟中的一个,而且跟其他三人一样,很迫切地跟随了基督,只是他默默地扮演着安静的、幕后的角色。

 

安得烈一辈子都活在彼得的影子下,但他显然接受这样的角色,这也正是他能有重要贡献的原因。他很乐意做配角,这往往使他有特别的洞察力,能了解到其他门徒难以理解的事物。因此,一旦他真的站到台前,就有令人意料不到的能力,可以让人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看见莫大的价值,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他重视个人的价值

 

安得烈在跟人互动时,能全然欣赏每个人的价值。人人都知道他关注个人而非群体,他会将个人带到耶稣面前。几乎每一次我们在福音书里读到他的时候,他都是带领个人来见耶稣。

 

请记住,他找到基督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彼得。这件事显示出他服事的风格。在喂饱五千人的故事里,是他把带着五饼二鱼的小孩领到耶稣跟前。当其他门徒根本不知道如何为这一大群人取得食物时,他把这个小孩领到耶稣面前,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约6:9

 

另外,《约翰福音》1220-22节说到有几个希腊人来见腓力,要求见耶稣,这些外邦人可能已经听闻耶稣的名声,于是想来见他。《约翰福音》1221-22节说,这些人“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来见腓力,但腓力把他们带到安得烈那儿,再由安得烈把耶稣介绍给他们。为什么腓力不直接带他们去见耶稣?或许他天生很害羞,或许他对自己跟基督的关系没有足够的信心,或许他自己变得很紧张,而搞不清楚正式的礼节,或许他不确定耶稣会不会见他们。无论如何,腓力知道安得烈会把耶稣介绍给个人。

 

有人想见耶稣的时候,安得烈并没有感到困惑,他只是把他们带到耶稣面前,他知道耶稣愿意见任何一个想见他的人(参约6:37)。

 

安得烈把基督介绍给人的时候显得镇定、自在,因为他经常做这样的事。他显然很了解耶稣,所以,当他带领人去见耶稣时,他不会觉得不安。在《约翰福音》第1章,他领彼得来见基督,这件事让他成为第一位“国内宣教士”。如今,他又领希腊人来见耶稣,这又让他成为第一位“国外宣教士”。

 

在多年的服事中,我观察到一件事:最有果效、最重要的福音工作通常发生在个人的层面。人们来到基督面前,大多不是在众人中听道后做出的回应,而是因为某个人的影响。

 

我所牧养的教会很热衷于传福音,所以常常有慕道友接受基督,几乎每个主日晚上的礼拜都有好几个刚信主的人受洗。绝大多数受洗的人都会作见证说,他们接受福音,基本上是因为同事、邻居、亲人、朋友的见证。偶尔,我们会听到有人说,他们归正是因为在教会或是从收音机中听到一个信息,然后就直接做出了回应。即便如此,也是先有某个人鼓励他们去听收音机中的信息,或是带他们来到教会。所以,毫无疑问,带领人认识基督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个别地带领,一次带一个人。

 

安得烈和彼得两兄弟都有传福音的热心,但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极为不同。彼得在五旬节传讲福音,有三千人加人教会,圣经却没有提到安得烈曾向众人传福音,或是感动过许多人。不过,请记住,领彼得去见基督的是安得烈,在上帝主权的旨意下,安得烈带领自己的哥哥来见基督。这个忠实的行动是个人的行动,而这一行动使得那个在五旬节传讲伟大信息的人归正。因此,彼得服事所结的果子,终究也是安得烈忠实的个人见证所结的果子。

 

神常常使用这种方式做工。很少人听过金布尔(Edward Kimball)这个人,他的名字只出现在教会历史年鉴中的一个脚注中,但他是带领慕迪(D. L. Moody)认识基督的主日学老师。有一天下午,他去波士顿的某家鞋店,十九岁的慕迪正好在那里工作,他就把他带到储藏室的一角,把基督介绍给他。

 

金布尔不是个勇敢的传道者,而是个胆小羞怯、说话温和的人。他到鞋店时,心惊胆战,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来向这个年轻人传福音。当时,慕迪举止粗鲁,显然也不识字,金布尔一想到要向他传福音,就双脚发抖。几年后,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慕迪已经开始来上他的主日学,显然在这之前,没有人教过他圣经,他对圣经也一无所知。金布尔这样回忆道:

 

我决定和慕迪谈谈基督以及灵魂得救的问题,于是就走向镇上的何顿(Holton)鞋店。当我快到那里时,便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在他上班时间去。我又想,或许我会让这男孩很难堪,因为当我离开之后,其他的店员可能会问他我是谁,等他们知道之后,可能会嘲讽他并提出一些可笑的问题。思索这一切时,我不知不觉走过了鞋店,当我发现自己走过头时,我决定很快地跑进去,并马上把要做的事情做完。[1]

 

金布尔找到了慕迪,他正在储藏室包装鞋子,并把包装好的鞋子放在架子上。根据金布尔自己的说法,那天他“语无伦次”。后来,他回忆说:“我根本不记得那天到底说了什么,我只知道是有关基督和他的爱,仅此而已。”他承认那次传福音“很无力”[2],但慕迪竟当场相信了基督。

 

当然,慕迪后来被主大大地使用,成为美国和英国的布道家,他的服事在大西洋两岸有很大的影响。整个19世纪下半叶他的影响一直持续着,成千上万的人作见证说,他们是因为慕迪的布道而相信基督的。慕迪所带领的归正者包括施达德(C. T. Studd[3],还有著名的布道家查普曼(Wilbur Chapman)。慕迪随后还创立慕迪圣经学院,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好几千个宣教士、布道家和其他传道者都在那里受训,然后受派到世界各地去。这一切都始于一个人忠实地把基督介绍给另一个人。

 

安得烈的服事似乎都是用这种一对一的方式。大多数牧师都希望教会里有很多像安得烈这种类型的人。有太多人认为他们无法在众人面前说话,或是没有领导恩赐,所以就不需要分担传福音的责任,而只有极少数人像安得烈一样,能了解一个人,和他做朋友,再把他带到基督面前。

 

他在不重要的恩赐中看到价值

 

有些人因为能欣赏小事上的价值,而能清楚地看到整个画面。安得烈就是这种人,约翰记载的喂饱五千人的故事,清楚地显露出他有这样的特质。

 

耶稣到山上去,想在那里和门徒独处,但像往常一样,每当他想暂时放下对众人的服事,休息片刻时,喧闹的群众总是尾随而至。这一次是在逾越节(犹太历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期)前不久,也就是说,这时距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日子正好一年。

 

突然间,一大群人来了,这些人就是有办法知道耶稣的去向。当时差不多是吃饭的时间,他要用饼(食物)做“实物教学”向群众传讲信息,所以他很清楚地表示要供应食物给众人。他问腓力哪里可以买到饼,约翰在此特别加了一句评语,来强调基督有主权来掌管这些情况:“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约6:6

 

腓力很快地数点了一下,确定他们只有二十两银子,一般工人一天的工资是一钱银子,二十两银子则相当于八个月的工资,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但因当时人数众多,就是用这些钱也无法买到足够的食物》腓力的眼光被如此庞大的需求遮蔽,他和其他门徒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马太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在他的叙述里,门徒说:“这是野地,时候已经过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太14:15

 

但耶稣回答说:“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吧!”(16节)门徒那时必定感到困惑,因为耶稣的要求似乎并不合理。

 

这个时候,安得烈说话了:“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约6:9)当然,安得烈也知道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绝对不够五千人吃。但是,正如他一贯的做法,他还是把这个孩童带到耶稣面前。耶稣已经叫门徒给众人找吃的,而安得烈知道耶稣发出这样的命令,必定是他们可以顺从的,于是就尽力而为,找到食物的来源,并让耶稣知道有这些食物。他似乎了解在耶稣手中,任何恩赐都很重要。约翰继续讲这个故事,他写道:

 

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约6:10-13

 

多么神奇的功课啊!这么少的东西可以成就这么大的事,这是基督的大能,在他手里,恩赐再小,也不会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的主自己在《路加福音》211-4节教导门徒同样的功课:“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换句话说,穷人是把所有的一切都投上,富人则是从自己的有余中捐出许多,因此,穷人所捐的要比富人所捐的多。神使用礼物的能力,绝不会随礼物的大小增减,而礼物的贵重程度,取决于捐献者自我牺牲所显示出的忠心,而不在于礼物的大小。

 

这样的观念是人的智慧很难理解的,但安得烈似乎就是凭着直觉,知道他把这么微不足道的礼物带到耶稣面前,并不会浪费耶稣的时间。真正重要的不在于礼物的伟大,而在于收到礼物的神的伟大,安得烈促成了这个神迹。

 

当然,耶稣甚至不需要孩童的那些午餐就可以喂饱众人,他大可轻松地变出食物来,但是,他喂饱五千人的方法,清楚地显示出神一向做事的方法。他接受忠心献上的人所摆上的礼物,这些礼物是他们自我牺牲所献上的,虽然它们微不足道,但他使之加倍增多,来完成重要的事。

 

他看到默默服事的价值

 

有些人若未被赋予重要角色,就不会参与服事,雅各和约翰就是这种人,彼得也是。但安得烈就不一样,他从来不加人激烈的辩论,他比较关心的是把人带到耶稣面前,而不在乎谁得功劳或谁在主导。他不渴望得荣耀,因此,除了与带人来见耶稣有关的事之外,我们不曾听到他说什么。

 

安得烈正代表那些默默地、谦卑地服事的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弗6:6)。他不像彼得、雅各和约翰,他们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柱石,而他是比较卑微的石头,是极少数愿意退居次位做配角的人。他只求把工作做好,不在乎自己被隐藏起来。

 

这种态度是今日许多基督徒应该好好学习的,圣经提醒我们不要追求显著的角色,也特别警告做教师的以后要面对比较高标准的审判,“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3:1)。

 

耶稣教导门徒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可9:35)安得烈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愿意做仆人的领导人。

 

就我们所知,安得烈不曾在群众面前讲道,他没有设立任何教会,没有写过书信,使徒行传或其他任何的书信中也没有提到他。因此,与其说他是圣经里的人物,不如说他只是个剪影而已。

 

事实上,圣经并没有记载安得烈在五旬节后的情况,不论他在初代教会扮演什么角色,他一直都居于幕后。有传统说他把福音带到北方,最早的教会历史学家优西比乌说安得烈远抵辛西亚城邦(Scythia,这就是为什么安得烈成为俄罗斯和苏格兰的守护神)。他最后在希腊南部离雅典不远的亚该亚被钉十字架。根据史料记载,他带领一个罗马省长的妻子信主,这件事让省长恼怒异常,他要求妻子放弃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但遭到拒绝,于是下令将安得烈钉在十字架上。

 

那些行刑的人按照省长的命令,将安得烈紧紧地绑在十字架上,而不是把他钉在上面,目的是要延长他的痛苦(据说那十字架是X形)。根据大部分记载显示,他被挂在十字架上的那两天,仍鼓励路过的人要转向基督以得到救赎。安得烈一生活在比较有名气的哥哥的影子下,一辈子服事他的主,最后面临与主相同的命运,但他仍忠贞不渝,竭力领人归主,直到生命的尽头。

 

他遭藐视吗?不,他是特别蒙福的人。他是第一个听到“耶稣是神的羔羊”的人,是第一个跟随基督的人,是核心门徒中的一个,与基督非常亲近,他的名字会和其他门徒的名字一起刻在永恒之城新耶路撒冷的基石上。最重要的是,他享受终身的特权,一辈子做自己喜爱的事,就是带领个人归主。

 

感谢神,我们有像安得烈一样的人,他们沉默寡言,但忠心耿耿地服事。他们用不起眼的却需要自我牺牲的恩赐来为主成就最多的工。虽然没有得到很多赞赏,但他们无所求,只想听到主对他们说:“做得很好。”

 

借着安得烈留下的榜样,我们看到在有果效的服事中,小人物的价值。神喜欢使用这种人,因为他“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7-29)。

 

[1] John C. PollockMoodyA Biographical Portrait of the Pacesetter in Modem EvangelismNew YorkMacmillan1963),13.

[2] Richard Ellsworth DayBush AglowThe Life Story of Dwight Lyman MoodyPhiladelphiaJudson1936),65.

[3] 剑桥七杰之一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