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的生活经验
主耶稣如何选择天性这么粗劣的彼得,再把他塑造成一个领袖?他的一个做法是,让他拥有可以令他成为基督所要的那种领导人的生活经验。就这点来看,真正的领导人是培育出来的,而非天生。
经验是一个要求严格的老师,就彼得的例子来看,他起起落落的经验很富戏剧性,也很痛苦。他的生命充满了波折,但主牵引他经历三年的试炼和困难,给了他每一个真实领袖都必须忍受的生活经验。
耶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是否以折磨彼得为乐?当然不是。这些经验,即使是最困难的经验,也是把彼得塑造成他应有的样式不可或缺的因素。
最近,我读了一篇报道,是针对美国所有曾涉入校园枪击案的青年人所作的一份调查。其结果显示,那些枪击手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几乎都服用了百忧解(Ritalin)或其他抗抑郁的药物来控制其行为方面的问题。对他们的不当态度或不良行为,相关单位并未给予惩戒,而是用药物让他们神志不清。儿童心理学家也没有训练他们要有好行为,或教导他们要自我控制,而是让他们服用药物,暂时规范其叛逆行为,同时却会让他们头脑麻木。换句话说,这些青年人违抗规则与叛逆的态度是问题的根源,却从未受到正视或处理。从表面来看,这些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不用承受叛逆所带来的后果,他们错过了可能会培养他们不同性格的生命经验。
使徒彼得从他的生活经验中获得了很多学习机会,例如,他学到了一个功课,即令人极为难堪的失败或屈辱,往往紧跟着最大的胜利而来。在《马太福音》16章16节中,他因为作了伟大的信仰告白(“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而得到基督的称许,随即就受到整本新约圣经里记载的基督对他最严厉的责备。基督前一刻称他是蒙福的人,并应许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他(17-19节),下一刻却称他是撒但,并说“退我后边去吧”(23节),意思是“不要挡我的路”!
彼得做出得胜的信仰告白后,马上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当时,耶稣告诉门徒他要前往耶路撒冷,将被交在大祭司和文士手里,然后被处死。彼得一听到耶稣说这些事,“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太 16:22)。我们完全可以了解彼得的心情,但他只是从人的角度思考,却并不知道神的计划,故而不自觉地想劝基督不要去做他来到世间真正要做的事。如往常一样,彼得在该倾听的时候却发言,为此,耶稣对他说的话和对任何人说的话一样严厉:“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23节)
彼得学会了一件事,就是只要他思考真理,神就会向他显明真理,并指引他说话。他没有倚赖人的信息,他所讲的是他从神那里领受的(17节)。他也会得到天国的钥匙,这意思是说,他的生命和传讲的信息将为许多人开启神的国度,让他们因此得到救赎(19节)。
彼得透过被主责备的痛苦经验,还学到另一件事,就是他很容易受到撒但的攻击。主会稳当地将话语充满他的口,撒但也会这样做,如果彼得在乎的是人的事,而非神的事,或者他没有照神的旨意行,他就会成为敌人的工具。
后来,在耶稣被捕的那天晚上,彼得再次受到撒但的攻击,这一次,他很痛苦地了解到,就人的能力而言,他是软弱的。因此,他不可以信靠自己的决心。所有夸大的承诺和真诚的决心都无法使他免于失败,他当众宣告自己绝不会不认基督,甚至还为此发了重誓,后来,终究还是没有认他。撒但筛他就像筛麦子一样,他也因此发现在他里面有极多的糠,极少实在的麦子,他也了解到他需要多么警醒、小心地完全倚靠主的能力。
彼得也知道,尽管他有罪性,在灵里软弱,主还是要用他,而且无论如何会扶持、保守他。
这一切都是彼得透过亲身经验学到的。有些经验令人伤心、沮丧、羞愧、痛苦,有些则给人以鼓舞和激励,极其荣耀,彼得在变像山上看见基督神性的光彩就是一例。不论是什么样的经验,彼得都善加利用,从中汲取教训,借此帮助自己成为伟大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