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饶恕和蒙福
基督徒品格有一项最基本的柱石,可能很容易被人忽视,从而对教会造成巨大伤害,这就是饶恕的态度。我们的合一和追求圣洁(属灵长进)必须有它相伴;否则的话,基督的身体可能就会变得非常冷酷、死板和苦毒,致使人心存怨恨,助长骄傲。
饶恕是绝对必不可少的,因为不论我们何等愿意天上的完美降临下来,融入教会的运作当中,这种状况在今生都实现不了。相反,必定会有罪恶、不完美、错谬、误判和错误的态度。它们不但会出现在会众身上,而且也会出现在带领人身上。
就连使徒保罗,虽为忠实的基督徒领袖和教会建立者,但在他生命的顶点,在他侍奉生涯的最后,竟也确认自己是一切罪人中的罪魁(提前1:15)。罪势必一如既往地困扰我们,我们必定常常认同保罗说的话:“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24)事实上,我们越长时间遵循上一章 列出的属灵长进模式,就会变得越成熟,对罪的察觉也就越发敏锐,也就能越多察觉到我们的失败。
这样说来,最成熟的信徒就应当常常感觉到,在教会生活范围以内,需要有一种饶恕的态度。不饶恕的态度,若不悔改,势必无一例外地导致信徒中间缺乏合一和交接,侍奉的功用受到局限,还会失去所有的基督徒藉着圣灵都应当经历到的那份喜乐和平安。
当然了,当今的世俗文化,受到心理学的诱导,执意操练和荣耀自我尊严的罪,所以对饶恕大加嘲讽。人们都极力坚持个人“权利”,对他们经历的每一种所谓的不公正都感到受冒犯。同时,他们对他人施行报复,从中获取到很大的满足。这一切都与圣经教导我们的背道而驰,正因如此,基督徒务要越发显出饶恕的品格。
最有神样式的行为
撒母耳·戴维斯(Samuel Davies)是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一位布道家,又是长老会的组建人,他在一首圣诗Great God of Wonders里面,运用下面几节词句,优美地表达了神的赦免态度,以及我们应当持有怎样的回应:
神本受冒犯竟施赦免!颜色至深之罪亦得赦免!
经由耶稣之血赐下的赦免!悖逆者亦可亲近的赦免!
赦免的神啊,有谁能像你?有谁能有这般丰富和白白恩典?
愿这举世无双荣耀之爱,愿这效法神恩典之神迹,
教导必死的舌头,效法天上诸君,扬声高唱这大大赞美之歌,
赦免的神啊,有谁能像你?有谁能有这般丰富和白白恩典?
就如这些诗句的提示,神的赦免令人惊叹。人不配得他的爱,也赚不回他的爱,但这份爱却不追讨罪人的罪行,而是全然放过人的过犯。当我们把饶恕表明出来的时候,实质就是宣告说,无论别人做过什么事,我们都不会心怀恼恨,也不寻求报复。我们不会因为受到冒犯而去责怪别人,也不会自哀自怜。相反,我们准备放过这宗罪,完全把爱施予那个人。
这就是饶恕,它是效法神样式的品格特征。我深信,我们所能施予别人,最效法神样式的恩惠就是饶恕。我们若是诚心愿意效法基督的样式,就必须拥有并且显明饶恕的态度。我们最为效法天父的样式,莫过于饶恕一个人的时候。
神饶恕人乃是因他的性情
圣经到处都有证据表明,神是一位饶恕人的神。出埃及记34:6-7说:“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摩西请求看见神的荣耀,因此主经过的时候,显出一小部分荣耀给他看,并且显明了神的一些基本性情。
诗篇也确认神本有饶恕性情的真理,接下来就是三处有代表性的经文: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诗32:1-2)
你赦免了你百姓的罪孽,遮盖了他们一切的过犯。你收转了所发的忿怒和你猛烈的怒气。(诗85:2-3)
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诗130:3-4)
旧约众先知也宣扬神的饶恕性情这一真理。神藉着以赛亚说话,他说:“惟有我为自己的缘故涂抹你的过犯,我也不记念你的罪恶。”(赛43:25)神的意思很简单,他是一位饶恕人的神,他要把这一品格展现出来;那些因他的赦免而感恩的人,神必定从他们身上得着敬拜。
在以赛亚书55:6-7,先知用劝勉的话重申了饶恕的原则:“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神,因为神必广行赦免。”
在耶利米书33:8,神三次陈明百姓罪行的严重性,两次宣告他的赦免态度:“我要除净他们的一切罪,就是向我所犯的罪;又要赦免他们的一切罪,就是干犯我、违背我的罪。”
新约圣经赦免的例证
神饶恕人的根本性情,最好的刻画也许莫过于耶稣讲的一个著名比喻,就是浪子的比喻(把这个比喻的题目定为“饶恕人的父亲”可能更为恰当)。路加福音15:11-24记载了这位满有怜悯的父亲如何对待任性的儿子: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
这个比喻当中的儿子就像现今许多儿子一样——愚拙、贪婪、自我中心、过分放纵,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向他尚未赚到的财富,与不负责任、毫无爱心的人结伴同行,大肆挥霍浪费钱财,当这些资源耗尽的时候,他们就撇下他而去,让他一个人穷困潦倒。当他在猪圈里醒悟过来的时候,他的光景就把他的生命返照出来。他想起来,父亲的仆人也比他要好过得多,于是决心返回家里。
儿子最不曾指望的事,就是得到饶恕。他仅仅是想有机会回到家里,承认一直以来他是何等糟糕,何等败家的儿子,然后做一个奴仆。至少那时候他能有一个住的地方,可以吃到像样的饭菜。
在描述儿子到达父亲的家时,耶稣基于神如何饶恕人,来教导我们什么是饶恕。父亲从远处一看到儿子,就跑着来迎接他,充满慈爱地、全心全意地抱住儿子,吩咐人摆设丰盛的宴席,庆贺他的归来。这展现出神饶恕人的慷慨性情。当他看见罪人带着悔改的心和认罪的诚意,奔着他的方向走来的时候,就欣然拥抱他,立即将赦免的爱倾倒在那个罪人身上。
这个比喻当中的父亲,一点都不像教会当中的一些人,他们心怀不敬虔、不合圣经的苦毒态度。这等人自以为,凡是冒犯他们的一切过犯,都一定要报仇雪恨;他们要有所回应,来维护尊严,一点都不像耶稣基督的品格。
苦毒的人并不甘心饶恕,他们充满怨恨的行为破坏了教会的工作,也破坏了忠心仆人和领袖的生命和侍奉。这与那位父亲是何等的反差啊!他因儿子悔改欢喜快乐,不惜一切花销表达他的饶恕。父亲的这些做法,没有一样是为了捞取个人好处,而只是为了那份和好带来的单纯喜乐。这一比喻描绘了神的饶恕之道,正因如此,我们才可重申,在人所能行出来的事情当中,最像神样式的行动就是饶恕(参太5:43-45)。
饶恕也是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4:32的突出要点:“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饶恕的态度是以恩慈和温柔待人的关键要素。我们已经看到,神爱我们,饶恕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实在配得,反而纯粹是因为他的恩惠实在浩大。因此,信的人照样也应当——在一个极其恼怒、无怜悯、不友善的世界中间——向其他信徒施予纯朴的恩慈和温柔,饶恕罪恶、失败和软弱,不顾自己的私心杂欲和个人期望。
在歌罗西书3:13,保罗揭示出基督徒饶恕方面的另一条显著真理:“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神怎样饶恕我们,我们也要以同样一种宽宏大量和慷慨大度去饶恕人。
饶恕是一条必须遵行的命令
耶稣还讲过另外一个比喻,栩栩如生地清楚说明基督徒生活当中饶恕的重要性,就是不饶恕的仆人那个比喻。在这段经文当中,耶稣不但强调了饶恕的必要性,而且还强调了这是必须遵行的事:既然神受到更大的冒犯,尚且还能饶恕我们,这样说来,信徒所受的冒犯要逊色得多,就务要饶恕其他信徒。
彼得问到,信的人应当多少次饶恕弟兄的罪。我们的主回答的时候,向所有的门徒讲述了下面这个比喻: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太18:23-35)
在古代王国,从广义上说,所有的公民都是奴仆,因为他们都是君王的臣民。意思就是说,贵族和低等的仆人一样,都是统治者的奴仆。这个比喻暗示了这样的极端情况,这表明它的真理适用于神国中的每一个信徒。比喻当中的第一个奴仆拥有许多个人财富,但第二个奴仆很可能相比之下比较贫穷。第一个人有可能是王国中的巡抚,他的首要责任就是为国王征收赋税。
这个比喻与钱财相关的要点,就是仆人欠下国王数额极其庞大,偿还不起的债务。这笔巨额债务象征着每一个人欠下神的巨大罪债。当神的灵促使一个人为他(或她)的罪责备自己时(约16:8),他(或她)意识到这笔罪债大得超乎想象,是人偿还不起的(参伯42:6;拉9:6;罗7:13)。
神要我们以管家的态度看待生命,要为了他的荣耀而活。但不信的人却把神赐给他们的生命取来,挥霍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把它投资在神身上。他们就像那个浪子,或者像那个埋银于地的仆人,主所赐给他们的一切福音特权,他们一概挥霍净尽。
比喻当中第一个仆人代表的是蒙神赐生命的不信之人(徒17:25),他本来有机会把欠神的物偿还给神(罗11:36),然而却把神的资源浪费在罪中。这个人代表每一个资不抵债的罪人,他很可能挪用了属于国王的合法财产,全部浪费在自己的私欲上面。这导致了这名奴仆受罚,因为“主人吩咐把他和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太18:25)
王当面质问他所犯的罪及其后果,仆人俯伏在王面前,表示他完全顺服,指望统治者的怜悯。这个人为他的罪彻底自责,真诚懊悔。每一个人都应当不堪罪的重负,就如这名奴仆因他的债不堪重负一样(见太5:3-12;路18:13)。
尽管挽回现状的可能性几乎并不存在,但这个人却孤注一掷地恳求赐给他一个这样做的机会。“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太18:26)国王接下来宽容的仁慈举动,展现出真正悔改的罪人若是晓得必须倚靠主的怜悯,神向他表明的赦免之爱是何等浩大。他把罪人释放,使他脱离不可能还清的罪债,并宣告说,他在基督里是一个新造的人。(显然,在这个比喻当中,福音信息是暗示出来的,而不是完全简述出来的;因为耶稣想要说明的要点,乃是信徒之间的饶恕这一主题。)
在这个比喻的第二部分,在国王宽宏大量的举动之后,被免了债的奴仆向一个同作奴仆的同伴显出的态度和行为,着实令人难以置信,难以接受。尽管比起第一个仆人,第二个仆人欠的债数额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位刚刚得到赦免的仆人,却全然不肯仿效国王,赦免另一个仆人。并不是说第二个仆人欠第一个仆人的债不合法。那是真实的债务,确实需要赦免,但第一个人却拒不赦免他。相反,他以一种自高自大、任意妄为、忘恩负义、毫无怜悯的方式对待那个等级较低的奴仆。
那个得了赦免的奴仆,竟然逼着另一个奴仆偿还,而且是以大发脾气、恶言谩骂的态度讨债,真是麻木不仁、毫无理性到了顶点,用一位释经家的话说,是一种“道德怪物”。其他奴仆(代表其他信徒)忧愁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向国王禀告了这件事,不赦免人的奴仆就因这宗罪得了惩罚。
国王听说这个人匪夷所思的罪行,“就大怒”(34节),我们圣洁公义的神必定也会如此。这宗罪最为恶劣的方面并不是逼着人偿还相对较小的一笔债,乃是顽固不化地不肯仿照第一个仆人蒙了怜恤的那种精神,去赦免同为仆人的另一个人。得到赦免的仆人绝对没有遵行保罗后来在以弗所书4:23表达出来的原则。
无论是哪一宗严重的罪行,若是神确实需要为此管教信的人,施予的管教是完全公平的,甚至比任何一位国王的处罚都更加公平。主既然一贯因罪而动怒,就必管教自己的儿女,因为他爱他们(来12:6、10-11)。若是他们忘记自己得到的赦免(就如第一个仆人所行的那样),不肯赦免其他的信徒,神就使他们忍受精神压力、各种艰难、良心不安和其他试炼之类的“折磨”,直到他们对付这宗罪为止。雅各说:“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雅2:13)
我相信,这个比喻的教训是很清晰的:无论哪个信徒,倘若冒犯了其他信徒,他就在更大程度上冒犯了神,而神已经赦免了他;因此,受到冒犯的信徒,若有得罪他(或她)的弟兄或姐妹恳求饶恕,他便始终都应当饶恕对方。基督徒一定要始终返照出神的饶恕,因为他们曾得到相同的饶恕。
然而,真正的饶恕并不是为别人的过错巧言狡辩。怜悯和怜恤并不是为一宗罪行辩解,将它合理化,而是始终明辨是非。但在对付罪的时候,饶恕人的信徒务要除掉苦毒和其他一切负面感受,因为这些东西只能叫罪恶增长,而不是将它清除。那时候,他(或她)才能信心十足、真心诚意地祷告那句熟悉的话:“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6:12)
饶恕的祝福
我们的主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倘若我们愿意享受神饶恕我们的益处,就必须甘心饶恕其他信徒,甚至是那些一次又一次得罪我们的人。或者我们也可以更为直接地表达这一条终极原则,就是说,那些不饶恕别人的人,神也不饶恕他们。(太6:15)
这并不是说,不饶恕的态度会废掉信徒的救恩。神在事物的永恒范围当中,赦免了那些在耶稣基督里的人一切的罪行。但不肯饶恕其他信徒的态度,必会剥夺掉基督徒的喜乐、和平、交接,以及他在教会当中的功用。这就是约翰福音13:9-10提到的原则:“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这并不是一个关乎洁净或得救的问题,乃是关乎除掉持续罪行的污迹,好叫我们保持合宜的交接。
我们若是称义,就得到永恒的赦免,从而解决了将来祝福的问题。但暂时性的赦免,无论是施予和接受,都是我们成圣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得到现在的祝福。我们若不经常性地、始终如一地饶恕其他信徒,神也必不将现时的赦免施予我们。结果我们就必丧失现时的祝福,遭受神的管教。我们在马太福音18章不饶恕的仆人这个比喻当中看到,若有信徒不饶恕其他信徒,神就会管教他们,有时候甚至到死的地步。
我在许多年的牧养经历当中发现,行事缺乏喜乐、能力和功用的基督徒,常常表达出一种不饶恕的态度。因为他们的心装满苦毒、怨恨,顽固不化,所以神就不把祝福赐给他们。
曾有不饶恕别人的人前来征求我的意见,他们因为经历各种困境,向我倾诉他们的恼怒、沮丧和困惑。遇到这些事情,我通常都问他们这样几个问题:你觉得主想在你的生命当中做些什么事呢?你经历这一切的困难,是否可能有某种原因呢?我提问的要点在于,这些人需要省察他们的内心,因为那是他们恼怒和苦毒的源头。我挑战他们去察看一下,是不是不饶恕的态度造成他们受管教。我提醒他们说,信的人务要饶恕人,因为他们在这时候,最能反映出天父的心肠。
在马太福音5:23-24,耶稣教导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我们的主教导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若有怨恨尚未化解,就需要先去解决,务要首先实现和好,然后我们才能向神献上真正的敬拜。我们向基督里的弟兄或姐妹怀有的,或者是他们向我们怀有的一切恼怒、苦毒,和不饶恕,务必尽自己一切所能去和解。否则的话,我们就不适合来到神面前,也不适合来领圣餐。正因如此,在教会生活当中,饶恕的态度实在是极其重要。
为了帮助你保守你的心,防范不饶恕其他信徒的态度,你当记住这样一个祷告:
神啊,求你赐给我一颗饶恕人的心,好叫我在充足的交接和喜乐当中与你倾心吐意,免得因我不饶恕基督里的某个弟兄或姐妹,你也不饶恕我,免得经历临到我身上的管教。愿我记住,无论是谁得罪我,我得罪过你的次数何其多,但你向来都饶恕了我。无论我犯过什么罪,没有一次致使我丧失永生;既然如此,别人的任何罪过,也决不应当使他们失去我对他们的爱和怜恤。阿们。
《基督徒品格的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