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雅各和他的信息(1:1

 

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居外地的[1]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伪造”在今日社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伪钞、假信用卡、假珠宝、假艺术品等等,几乎每一件昂贵的物品都有被伪造的可能,稍不留意,我们就会受骗上当。因此贵重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鉴定,才能确定是否为正品。

 

“救赎的信心”,对这项全世界最贵重的物品而言,情况也是如此。能够和圣洁、永活的宇宙之主建立正确的关系,拥有永生的应许,这是一份无价之宝;那些自以为有永生的人,应该审慎检验自己的信心是否是真实的信心。不小心拿到伪钞或假艺术品,只会带来暂时的损失;但假信心却会带来永恒的悲剧。

 

撒但最擅长伪造救赎的信心,他是伪造的鼻祖,将自己伪装成“光明的天使”(林后11:14)。他和他的仆役假借错误的宗教体制,包括错误的基督教形式,欺骗那些不谨慎的人。那些掉入假宗教陷阱或只信靠自己“救赎观”的人,自以为走在通往天堂的窄路上,其实是走向永恒的咒诅。

 

伪造的骗局也延伸到基督教圈子里,他们对自己的救赎有错误的观念。

 

个人与神的关系受到欺骗是最危险、最可怕的一种错误观念。我们的主在登山宝训的结尾,活生生的描述了这一幅悲剧: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7:21-23

 

 

 

假信心将永远存在。因为这样的危机,所以神的话语不断呼吁我们,要检验得救信心的真实性。大卫在诗篇17:3中宣告神试验了他的信心,结果是:“你已经试验我的心,你在夜间鉴察我,你熬炼我,却找不着什么。我立志叫我口中没有过失。”在诗篇26:1-2中,他恳求:“耶和华啊,求你为我伸冤,因我向来行事纯全,我又倚靠耶和华并不摇动。耶和华啊,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在我们熟悉的诗篇第139篇中,他也发出类似的恳求:“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23-24)。耶路撒冷倾倒后,在满目疮痍中,耶利米对他的以色列同胞呼喊:“我们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3:40)。

 

主借着以西结的口,谈到真实悔改的人当有的态度:“因为他思量,回头离开所犯的一切罪过,必定存活不致死亡”(18:28;参 119:59);又借着先知哈该的口,劝诫他的百姓:“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1:57)!

 

新约也一再强调检验信心的必要性。施洗约翰挑战当时的宗教领袖,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3:8)。保罗在向亚基帕王说明自己的侍奉时,提到他如何“先在大马士革,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26:20)。他劝勉加拉太信徒:“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6:4);又劝勉哥林多人说:“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林后13:5)。

 

救赎的信心必然会结出行善的果子,基督救赎教会,主要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使徒保罗在宣告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之后,他提醒信徒:“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2:10)。保罗在写给提多的信中说:“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2:11-12;参14节)。希伯来书作者警告读者:“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4:1,参12:15)。害怕失去救恩的恐惧,叫我们谨慎检验自己。当希伯来书作者在描述救赎信心的本质时,他提到旧约信徒勇敢的顺服之心,一生忠心的活在神面前,以生命表现出他们的得救(参 11:1-39)。

 

约翰一书提到许多真实信心的记号。真实的信心不只是口头的承认(参 1:6-102:49),还必须包含对神的顺服(参 2:35-63:245:2-3)。蒙救赎之人的记号就是不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参 2:15),活出正直公义的人生(参 2:29),弃绝罪、不犯罪(参 3:69),并爱弟兄(参 3:144:711)。

 

但圣经中最能清楚表达试验真实活泼信心的经文,莫过于登山宝训。这段经文中,耶稣在自以为义的犹太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参5:20)当中,提出一长串的试验,让他们看见他们离真实得救的信心还很远,揭穿他们的假宗教、假冒伪善和虚假的得救。

 

登山宝训以八福开始(参 5:3-12),描绘出随着真实得救的信心而来的态度,包括温柔、怜恤、受逼迫时的喜乐、虚心、知罪和深切渴慕公义。

 

接下来的经文(参 5:13-16),显示出八福的美德在真实得救的人身上所彰显出来的生命,他们在这邪恶、黑暗、堕落的世界中,是“盐和光”;他们不被恶所胜,而是以神所赐的公义,在世界中发挥影响力。

 

真实得救的记号是真实委身于神的话语(参 5:17-20),因内在的公义而表现出外在公义的行为(参 5:21-48),正确的敬拜(参 6:1-18),正确的金钱和物质观(参 6:19-34),以及正确的人际关系(参 7:1-12)。

 

耶稣在登山宝训的结论中,谈到两条通往永恒命运的道路:引到灭亡的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引到永生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他勉励听众要进窄门(参 7:13)。他也警告他们要防备假先知,因假先知会引领他们走上灭亡的大路(参 15-20节);又说虚假的信仰将会受到可怕的审判(参 21-27节)。

 

雅各显然受登山宝训的影响极深。他一定是从耶稣口中亲耳听见这些真理,不管是在耶稣传讲登山宝训的那次聚会中,还是在其他场合。因此在雅各书中,他提到许多相同的主题。事实上,雅各书可以说是登山宝训的实用注释书。如同在他之前的主耶稣一样,雅各提出一连串测试救赎真实性的试验。

 

(一)作者的生平(1:1

 

……雅各

 

本书第1节向我们介绍作者: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如同我们在导论中的解释,本书作者雅各是主耶稣的亲兄弟。基督教认为约瑟和马利亚在耶稣出生之后,又生了其他孩子;这种看法迥异于罗马天主教的教义。马太福音说约瑟没有和马利亚同房,“”她生了耶稣(太1:25),这就暗指耶稣还有其他兄弟;路加福音明指耶稣是马利亚“头胎”的儿子(2:7)。马利亚所生的儿子就是耶稣的亲兄弟(参 12:46-47;可3:31-35;路8:19-21;约2:12)。马太福音13:55和马可福音6:3指出雅各、约西、西门、犹大是耶稣同母异父的兄弟;保罗明确称呼雅各是“主的兄弟”(1:19)。马可也提到耶稣同母异父的姊妹,只是没有写出她们的名字。马太和马可在提到耶稣的兄弟时,都把雅各放在第一个,可见他是耶稣同母异父的弟弟中最年长的一位。

 

令人诧异的是,他们虽然和耶稣一起长大,亲眼看见耶稣完全无罪的生命,却不相信他。约翰福音就记载了他们的不信,因为他们挑战耶稣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7:2-5

 

 

 

他们的不信刚好验证了耶稣所宣告的真理:“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6:4);这是个可悲的事实。耶稣手足的不信之心着实强烈,他们甚至以为耶稣癫狂了(参 3:21,值得注意的是,耶稣手足的不信,表示他们并不承认耶稣在年少时期所行的神迹有启示性的意义,就是约翰福音2:11所说的,在迦拿把水变成酒,“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耶稣在地上生活、侍奉的年日中,他们显然都不相信他。

 

但当耶稣复活后,相信耶稣的人聚集在耶路撒冷时,发生了很奇妙的事情。使徒行传1:13说使徒们都聚在那里,14节接着说:“(使徒们)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都同心合意的恒切祷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那些对耶稣心存怀疑、不信的手足们,转变成为敬虔的门徒呢?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7告诉我们答案:耶稣复活之后,他“显给雅各看”。可见雅各是在此时相信了主耶稣基督,领受了救恩。

 

教会在五旬节那一天诞生,雅各虽然不是使徒,却很快成为教会的主要领袖之一。保罗到耶路撒冷时,发现雅各、彼得和约翰已经成了当地教会的柱石(参 2:9-12)。因为使徒们经常到外地布道,雅各最后成为耶路撒冷教会最主要的领导人,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耶路撒冷教会的主任牧师。彼得从希律王的监狱中得到释放后,他要那群备感惊奇的信徒“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12:17),可见有重大事情发生时,他们第一个报告的对象就是雅各。

 

具有关键性意义的耶路撒冷会议(徒15章)中,雅各是主席。因此,“救恩是全然本乎恩、因着信,或需要遵守摩西律法”,这个重大的争议性问题出现的时候,雅各有权作最后的决定。经过一番冗长的辩论后,彼得、保罗和巴拿巴向大家报告,神如何借着他们在外邦人当中侍奉,救恩如何临到外邦人身上(6-12节);接着,雅各重述彼得的论点,敲定会议最后的决定(12-21节),而且很可能就是由他亲自执笔写信给外邦人(23-29节)。许多年后,当保罗结束他的第三次宣教行程,回到耶路撒冷之后,雅各再度担任主席的角色。路加报告说:“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的接待我们。第二天,保罗同我们去见雅各,长老们也都在那里”(21:17-18)。该经文中,“长老们”虽然以复数形式出现,却无损雅各的主要领导地位,如同使徒虽有十二位之多,并不会因此否定彼得在十二位使徒中的领导地位。

 

雅各也被称为“公义者雅各”,因为他一生正直。根据约瑟夫(Josephus)的记载,雅各于公元62年殉道。

 

(二)作者的身份(1:1

 

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

 

虽然雅各声名显赫,但雅各书首节经文所突显的却是他的谦卑。他一开始并未说自己是马利亚的儿子,耶稣的兄弟,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复活的基督亲自向他显现;反而只单单介绍自己是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doulos仆人)的意思就是奴隶,是一个人的自由完全被剥夺、完全在主人掌控下的人。每一个仆人都必须绝对服从主人、忠于主人(供应他饮食、衣着和住所的人)。与andrapodon一词对照,此词乃指后来被迫成为奴隶,而doulos则是一生下来就是奴隶。雅各因信耶稣基督而重生,成为doulos

 

在犹太文化中,作神的仆人(doulos)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旧约许多著名的人物,如亚伯拉罕(创26:24)、以撒(创24:14)、雅各(结28:25)、约伯(伯1:8)、摩西(出14:31)、约书亚(书24:29)、迦勒(民14:24)、大卫(撒下3:18)、以赛亚(赛20:3)和但以理(但6:20),都被称为神的仆人。雅各这样称呼自己,使他与先祖同列,他们得着尊荣并非因为个人的地位,而是因为他们所侍奉的乃是永生神。

 

(三)作者的侍奉(1:1

 

请散居外地的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雅各除了在耶路撒冷教会位居重要领导地位,他的侍奉范围也很广泛。十二个支派一词经常出现在新约中,代表以色列国(参 19:28;徒26:7;启21:12)。虽然十二个支派分裂为两个国家(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神的选民永远包括十二支派的所有犹太人。有一天,神会主动动工,将他们重新连结起来(参 37:15-22)。所罗门政权结束后,国家分裂,其中十个支派成为北国以色列,而便雅悯和犹大支派成为南国犹大。以色列国灭亡,被驱逐到亚述之后(公元前722年),十个支派的余民迁移到南方,因而在犹大的土地上,仍旧保有十二个支派。犹大被征服,耶路撒冷和圣殿的记录遭到巴比伦毁灭之后(公元前586年),虽然每个支派的辨别方式已经难以确认,但将来神要恢复这个国家,勾勒出每一个人所属的支派(参 11:12-13;耶3:1850:19;结37;启7:5-8)。

 

因此,雅各写信给散居外地的所有犹太人,不管他们原来属于哪一个支派。此处,外地是指巴勒斯坦以外的地方。在此之前的数百年间,许多征服者(包括罗马人在公元前63年入侵)相继将犹太人逐出他们的国土,使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犹太人因为做生意或其他因素,自动移居到其他国家(参 2:5-11)。到了新约时代,已有许多犹太人定居外地。希腊文的diaspora(“分散”)因此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专指居住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参 彼前1:1)。

 

从这书信本身的内容,以及雅各称读者为“弟兄们”的作法,我们清楚知道雅各这封信是写给犹太基督徒。这些信徒很可能是在耶路撒冷本地或邻近地区决志信主,而且可能曾经在某种程度上接受过雅各的牧养。雅各书的主要读者,就是那些遭到逼迫和因信仰而处在苦难和试炼中,逃离四散的犹太人(参1:2)。为了带给他们信心、盼望和力量,可以忍受试炼,雅各给他们一连串的试验(参“导论”),让他们可以藉此省察个人信心的真伪。

 

(四)作者的请安(1:1

 

请……安。

 

Chairein请安)是“欢喜”或“高兴”的意思,是一般常用的问候语。但对雅各而言,这不只是客套话,而是希望透过这封信可以让读者的心欢喜快乐,提供他们验证救恩真实性的方法。雅各知道,这样做会使他们在试炼中得到极大的安慰,因为撒但经常利用试炼,使基督徒怀疑自己是否真是神的儿女,是否真的与耶稣基督同为后嗣。

 

[1] “散居外地”是新美国标准圣经(NASB)直译。——译注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