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的“科学性”

 

我们先前已经提过,心理学并不像热力学或是有机化学那样,属于统一的科学。当我们说心理学,我们所指的其实是许多纷杂甚至互相冲突理论的总和。至今甚至尚未有证据证明,心理学能有效地处理人类的心智问题及心理情绪运作过程。因此严格说来,它还算不上是一种科学。维也纳记者卡尔·克洛斯(Karl Kraus)一针见血地说道:“在术语的欺瞒矫饰之下,精神分析的实质是一种宗教而非科学,残存给这无法信仰其他宗教的一代。”[1]

 

多数心理学倡导者直接假设心理学是一种真科学[2],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一种伪科学,是人类发明中最新的一种,为要避开道德灵性议题来讨论行为问题。一个世纪以前,一种叫骨相学(phrenology)的行为科学引起轩然大波。骨相学认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由其头盖骨的形状决定。你也许看过骨相学解说图,将人的头部分区标示,并指明哪一个部位决定哪一种情绪或人格特质。骨相学家借着触摸人的头骨并找出肿胀的部位来诊断人们的问题。

 

如果你以为自骨相学之后,行为科学已大为改进,那么请想一想,让一个成年人在枕头堆中蜷缩成胚胎的形状,以使他回到胎儿期焦虑的这种方法有多科学。或者你可以看一看原始吼叫治疗法(primal scream therapy),即一种教人不顾一切放声吼叫以疏解挫折感的方法[3]。想象一下在团体治疗中使用这种方法的情景!团体成员手牵手、面对面高声吼叫,要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信不信由你,已经有一些心理学家在使用这种治疗方法,而且他们认为这是截至目前所发现的最具惊人效果的治疗![4]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让骨相学家来摸我的头颅!

 

杰·亚当斯曾在其著作中引用了25年前一次哈佛研讨会里的文章,其中作者问道:“25年后精神分析学会发展至何种地位呢?”他大胆地预测说:“它的地位将与现今的骨相学(phrenology)及催眠术(mesmerism)无异。”[5]不幸的是,事实证明他的预测过于乐观。更奇怪的是,心理学之所以存留至今,似乎还要感谢教会与世俗流行文化不圣洁的联结。

 

就在教会开始醉心于行为科学的当头,那些对心理学看得透彻的人已经开始质疑心理学的科学性。11年前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一则封面故事,标题为“躺椅上的精神治疗”(Psychiatry on the Couch),其中写道:

 

精神治疗似乎必须在各方面自圆其说……许多精神科医生倾向于将一般常见的精神官能症(神经质、过度焦虑等)的治疗推给心理学家及非专业治疗人员。毕竟,杀鸡焉用牛刀,语带同情地陪病人聊天,然后告诉他别太苛待自己,这样的工作真的需要由一个苦读多年才能完成学业的医生来担任吗?如果精神治疗真的是一种医学,为何精神科医师不能如其他医师提供科学化、可考量的治疗结果?

 

精神科医师自己也承认,他们这一行常带着现代炼金术色彩——它充满着术语、晦涩模糊的意涵,却少有真正的知识……

 

精神科医师一直是他们自己最严峻的批评者。在精神治疗行业中最直言不讳、不受欢迎的人物托马斯·萨兹(Thomas Szasz)坚称:没有所谓精神疾病的存在,人们遇到的只是生活中的正常问题。另一位反精神医学的精神科医师富乐·多利(E. Fuller Torrey)承认,确实有一些脑部病变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但他同时指出,这些病变只需要家庭医师或内科医师开一些处方即可治疗……相反的,苏格兰精神科医师莱因(R. D. Laing)则说精神分裂症确实存在,而且它是有益的。他解释道:它是一种迷幻中的顿悟,远优于一般人类平凡无奇的经验。

 

即使是精神医界的主流,亦无法信心满满地说,精神医学能叫人辨别何为失常、何为健康。[6]

 

这篇文章接着记载精神医学失败史,指出“所有病患中有三分之一最终‘治愈’、三分之一获得某些改善、另外三分之一则毫无改善”。[7]但它进一步阐述:

 

问题是大部分治疗者(包括一些较偏狭的治疗者)宣称,有三分之二的病患因他们的帮助而改善了症状。有批评指出,许多人在遇到创伤(如离婚或至亲死亡)后寻求治疗,但伤痛总会随着时间缓解,使他们恢复到较好的状况。一项研究显示,即使尚在等待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人,其状况也已经在等待中获得改善。这似乎是说,仅仅做出寻求帮助的决定,就已经对人有所帮助了。[8]

 

这篇文章以梅尔曼研究中心(Mailman Research Center)精神科医师及生化学家罗斯·波迪萨里尼(Ross Baldessarini)悲观的预测结束。他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无法找到精神疾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9]

 

几年之后,全世界顶尖心理治疗专家聚集在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共同参与一个号称规模空前的心理治疗研讨会。这个名为“心理治疗之演化”的研讨会吸引了全世界共七千名心理卫生专家,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心理治疗研讨会,主办者称它为心理治疗的主干。此次研讨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例如,《洛杉矶时报》引述莱因的言论说,“他想不出这发展了一个世纪的心理治疗为人类关系带来了什么根本而深入的洞见。‘我不认为我们自苏格拉底、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甚至是15世纪的福楼拜之后有任何新的斩获。’”[10]他进一步说道:

 

我根本不认为精神医学是一种科学。它不像化学或物理学是一种可以累积、建立并不断发展进步的知识。

 

他说在他自己目前与抑郁症的搏斗中,哼一首最爱的歌(歌名为《走下去,直到路的尽头》)有时候比任何一种心理治疗的帮助都要大。[11]

 

《时代周刊》针对此次研讨会的报道中提到,在一个精神分裂症讨论会里,四位专家中有三位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精神分裂症。[12]

 

莱因执着于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浪漫情怀,认为他们是勇敢抗拒残忍文明的受害者。他指出,许多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只因他们的生活日夜颠倒,并说在“精神分裂症”一词被发明前是没有这种东西存在的。在稍后一次讨论会里,观众席中一位女士问及他将如何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在做了27分钟的迂回论述之后,终于提出他对待自己定义为非病人的唯一方式:“我待他们与待其他人无异,依照一般礼貌合宜的原则行事。”[13]

 

这个研讨会揭露一个事实:治疗师彼此几乎没有达成共识。一个和谐的心理治疗科学并不存在,我们只听见各种理论与治疗之间刺耳的冲突。行为治疗先驱约瑟·沃尔普博士(Dr. Joseph Wolpe)将这次凤凰城研讨会形容为 “一场众说纷纭的喧闹”[14]

 

而事实的确如此。下面是专科医师杰·哈利(Jay Haley)对他所谓“长毛狗”技巧的描述。显然他想说的是,通常人们以为毛茸茸的动物总是胖乎乎的,直到把它弄湿后才发现它其实没那么胖,一般对治疗的看法亦是如此。这是他对治疗的观点:

 

先让病人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然后对他做治愈的保证,但在数星期内先不说明治疗方案。他说:“你只要迟迟不告诉他们治疗方案,就不会失去这些病人,因为他们在等待答案。”一位每天在暴饮暴食后呕吐五至二十五次的暴食症患者被告知他能获得痊愈,但条件是每天第一次呕吐时必须给治疗者一分钱,之后每吐一次要加倍给钱。哈利说:“他们很快会发现必须付出的金额急速倍增,在几天之内就可能负债上千甚至上万元,于是他们停止了暴食呕吐。”[15]

 

这次研讨会的策划者杰弗瑞·杰格(Jeffrey Zeig)指出,单单在美国就有一百个不同的理论,而其中的大多数据他所言“注定要失败”[16]

 

心理学家不只以高价贩卖假想的治疗,还发明一些需要治疗的疾病。他们的营销技巧的确奏效:发明一些问题与困难,并且不断提醒大众,直到他们以为自己有了几乎无可救药的问题,而后即开始推销解决之道。其中一些存在于我们文化中的假想问题实在乏善可陈:自我形象、外表、共依附、情绪虐待、中年危机、期望落差……今日这些所谓的“脆弱地带”曾被更准确地定义为“自私所带来的痛苦”。自我中心主义成为心理治疗家们的主要营销策略。心理学借着催化人们自我沉溺的天性,找到一群热烈支持的顾客,而教会则不明智地随波逐流。

 

现代心理学与圣经不可能在不妥协,甚至不丢弃圣经充足性原则的情况下融合在一起。

 

心理治疗虽已俨然成为一种高收入行业,却无法解决任何人的灵性问题。它最多只能运用一些人的洞察力来修正某些表面行为,它用在基督徒与非基督徒身上有相同的成功率(或失败率),因为它只是一种暂时的调适舒缓或心理按摩。心理治疗无法改变人心,就连专家自己都这么承认。

 


 

[1]摘录自 Bobgan, PsychoHeresy 一书23页。

[2]参照 Gary R. Collins, Christian Counseling: A Comprehensive GuideDallas: Word,1980)一书19页。

[3] Authru Janov, The Primal ScreamNew York: Dell,1970

[4] Daniel Casriel, A Scream Away from HappinessNew York: Grosset and Dunlap,1972.

[5] Leo Steiner, Are Psychoanalysis and Religious Counseling Compatible?”此为195811月发表在《宗教科学研究社群》(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上的论文,为亚当斯所著《成功的辅导》(Competent to Counsel)一书18-19页所引用。

[6] "Psychiatry on the Couch," Time2 April 1 979:74.

[7]同上,79页。

[8]同上。

[9]同上,82页。

[10] Anne Japenga, "Great Minds on the Mind Assemble for Conference," The Los Angeles Times18 December 1 985.

[11]同上,17页。

[12] "A Therapist in Every Corner," Time23 December 1 985:59.

[13]同上。

[14] Japenga, "Great Minds."

[15] "Therapist,"59.

[16] Japenga, "Great Minds."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