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建立被辅导者个人资料表:资料收集
韦恩‧麦克(Wayne A. Mack)
当以利见到哈拿只动嘴唇、不出声音的模样,便认定她喝醉了。以利立即指责哈拿,甚至没有闻闻她身上是否带着酒味!事实上,哈拿的问题与以利的假定大不相同,她正在祷告求一个孩子。约伯也受过类似的误解之苦。他的几位辅导者打从一开始就断定他的问题所在,他们既没有询问约伯,也未搜集任何资料。尽管在约伯以相关的事实为凭,尝试修正他们的误解时,他们还是那样固执己见。这些人永远无法准确诠释约伯的问题,因为他们未曾搜集足够的相关资料。也因为如此,他们提供的辅导只会让约伯的处境更糟,受更多的痛苦。
我们必须谨慎避免在提供辅导时犯下同样的错误。没有获得充分资料,就试图诠释被辅导者的问题,这么做只会徒增对方的困扰,有害无益。《雅各书》1章19节说“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这条命令在辅导上最能显出其重要性。
在《箴言》18章15节我们读到:“聪明人的心得知识,智能人的耳求知识。”智慧人在寻求、获得知识,而非假设、揣测或想象。知识关乎事实。这节经文显示,要获得事实,我们必须动脑(计划)、动耳(聆听)。一个切中要害的圣经辅导,必须包含一个系统的数据搜集法,这意味着花相当的时间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在辅导初期鼓励被辅导者多谈一点,尤其会有帮助。
以下的辅导案例说明建立被辅导者个人资料表的重要性。
紫兰今年五十四岁。她是基督徒,与儿子及媳妇同住,多年来一直抱怨自己心情抑郁。她平日活动极少,不过仍然按时上教会。然而,她每次从教会回来都会愈发难过和沮丧。
在第一次辅导时,她承认对上教堂感到隐隐的苦毒及憎恶。她说自己孤单、做白日梦,她的“个人资料量表”中留着一个隐藏的问题:“有一个困难我只能对上帝说。”头几次被问及此事时,她有所保留、不愿多说、回避话题、并显得困窘。2
有时,被辅导者会很快告诉你很多所需要知道的事。事实上,面对这样的被辅导者,你最大的挑战是让他愿意听你说。然而,大多数被辅导者比较类似紫兰。她隐藏着某些事不说,而辅导者若不处理她这个“只能对上帝说”的困难,便无法帮助她。辅导要有效能,辅导者得先搜集足够资料,以充分了解被辅导者本身及其面对的问题。
就紫兰的例子而言,这可能说比做来得容易。这类被辅导者可能对自己的问题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愿意告诉别人。他们也可能担心辅导者会因此瞧不起自己、嘲笑自己或把秘密泄露出去。也许他们曾有过这类遭遇,使他们担心如果自己讲太多,悲剧将会重演。正如耶路撒冷城,这些人在自己身边筑了一道墙。但你还记得耶路撒冷的十二扇门吗?人们在自己生活中所竖起的高墙也会有门,而身为辅导者的我们,就是要透过这些门,去找到“进城”的路。如果我们来到一扇门前,发现它紧闭不开,那么试试另一扇门,直到找着一扇敞开的门,带我们进入被辅导者真正的想法、盼望与害怕当中。3
需要搜集的资料
要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哪些数据呢?我们至少需搜集以下六方面的资料:生理、资源、情绪、行动、观念及背景。
生理资料
生理问题可能是灵性问题的导因,也可能是后果。我们的辅导能否成功,有时取决于我们是否对被辅导者的特定健康问题有所了解。保罗在《哥林多后书》4章16节暗示,当我们的“外体毁坏”时,内心容易丧胆,反过来内心会影响外体,这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我们渴望解决被辅导者内心的问题,则同样必须了解他的生理问题。
以下将讨论五个可能影响灵性健康的生理层面的问题:
1. 睡眠。不规律的睡眠习惯可能源于灵性问题(如焦虑、懒惰、罪恶感),反过来说,它也可能导致灵性问题。以下是鲍伯‧史密斯(Bob Smith)博士针对失眠所写的一段话:
根据睡眠研究发现,一般人每天晚上需要约七至八个钟头睡眠。就多数情况而言,睡眠量经常超过这个时间的人,可能有抑郁的倾向,需要进一步加以了解……
科学家们至今还不知道人类为何需要睡眠,不过他们很清楚指出:睡眠是人类最根本的需要之一,牺牲睡眠将严重危及身心。
很少人会真正考虑长期禁食,然而饥饿没有长时间睡眠不足危害大。人能够三周不吃而存活下来,然而如果三周不睡,他将崩溃而精神失常……
停不下脚步的现代人,如同不顾后果的赌徒,输了衣服,借钱再赌。彻夜不眠的美国人,在疲惫感的反击下、健康日益受损,开始累欠“健康债”,但人们借着广告宣传的兴奋剂,支取那从未真正存在的精力,驱策着自己的身心。
尽管如此,算账的一天总会来到,“到了那一天,苦闷、倦怠、易怒、恍惚、退缩、判断力丧失、反复无常,甚至道德标准的退化,便再也隐藏不住”。
这说明为何我们需要知道被辅导者的睡眠量有多少。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被辅导者恢复规律的睡眠之后,他的一些问题会立即减轻。
2. 饮食。俗话说:“你的饮食造就今天的你。”这句话有它的道理。我们必须关心被辅导者都吃些什么食物,因为营养不均可能影响一个人行为。例如糖和咖啡因之类的刺激性成分会对人造成显著的影响。5如果你面对一个时常神经紧张而过于好动的人,你可能要知道他通常摄取多少刺激性食物。还有一些人对特定食物成分过敏。总之,我们不能忽视饮食这个因素。
3. 运动。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探讨被辅导者所从事的体能性活动有多少。《传道书》5章12节说:“劳碌的人……睡得香甜。”这节经文写于一个多数人靠汗水谋生的时代。在现代社会里,以劳力赚钱已相对减少,大多数的职业要求人劳心过于劳力。因此,对许多人而言,需要另外在休闲时间里运动,保持健康。然而这一点却时常受到忽略。
事实上,缺乏运动可能造成焦虑,甚至增加焦虑。我们每天面对的压力,会使身体产生提供能量甚至紧绷肌肉的化学物质(如肾上腺素)。体能活动是上帝所设计用来释放紧张的方式,缺乏这类活动,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情绪也随之受害。搜集被辅导者活动量的相关资料发现,了解一个人的运动量,可能对辅导焦虑(或有其他情绪问题)的人有相当的帮助。要求被辅导者回家有规律地运动,能十分有效帮助他放松下来。6
4. 疾病。疾病有时是个人的罪所引起(诗32:3-4,38:3;箴14:30;林前11:30)。7然而,那些并非因个人的罪所引起的疾病,也可能是导致被辅导者面临挣扎与试探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说,病毒感染、肝炎、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都会导致病人情绪抑郁。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基督徒而言,抑郁的表现,可能只是生病的不适感与疲累所带来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应假定抑郁症全然是罪的直接后果。我们也许只要对被辅导者的某个生理疾病对症下药,就可以立刻解除他的抑郁。
5. 药物。不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会有副作用,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持续性问题,特别是当服药者对药物的副作用不清楚的时候。例如,有些轻微抑郁的个案,可以透过检验当事人所服用的药物及其副作用,来找出造成抑郁的原因。辅导者必须学习搜集适切的数据,并寻找被辅导者的问题与服用药物之间的关联。8
《医师用药参考手册》(The 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是这方面很有帮助的工具书。这本书在书店及一些诊所都买得到,它介绍了所有上市药物,解释这些药物的生理作用机制、并列出使用说明、可能造成的不适感、副作用及伴随的症状。9虽然开处方或修改处方并不是辅导者的工作,我们必须学习了解被辅导者所服用的药物,借此更有效来处理某些问题。10
资源
第二类资料,是关于被辅导者所能运用的资源。被辅导者拥有什么资源,能在辅导过程中帮助他?什么样的资源匮乏,会阻碍辅导进程?
当然,最重要的资源,便是属灵资源。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被辅导者是否具备这些资源。换句话说,他是基督徒吗?如果不是,那么他便无法运用属灵资源。11因此,在辅导的早期,询问被辅导者个人灵性状况的相关资料十分重要。有时候,当被辅导者宣称自己是基督徒时,我们有必要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来加以证实。12如果我们十分确定被辅导者已经重生,接下来就要了解他的属灵成长到了什么程度;因为灵性成熟的基督徒比初信的基督徒更能够轻易运用在基督里的属灵资源。
辅导者同时还须搜集可能影响属灵层面的其他资源:如智能、教育、经验及社会资源。13这些或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是个人问题拼图中很重要的一块。
情绪
情绪就如消防警铃。有一天晚上当我在客厅放松休息时,我的孩子试着用地下室的炉子煮些东西。显然有些油洒出锅外,引起火苗,让整个锅子烧了起来。顿时消防警铃大响,我在这场火还未造成重大损伤前,及时拿毯子将它扑灭。
情绪就如同消防警铃,它不是主要的问题,却是问题的预警。想象一下,如果地下室的火着起来时,我拿个榔头把警铃敲掉,然后回到椅子上继续享受悠闲时光,情况会怎样?整个房子将会付之一炬!因此,警铃大作时,我必须处理问题来地下室的火。有些人(不幸的是,这包括一些辅导者)尝试以药物或行为治疗来消除忧郁、焦虑、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却没有扑灭这些人生活中正在蔓延的“那一场火”,这才是引起情绪困扰的真正问题所在。
消防警铃的例子,说明了另一个关于情绪的真理:它绝对不容忽视。如果我对消防警铃大响的反应,是拿一对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会有什么后果呢?我将不只失去房子!同样的道理,辅导者必须了解到情绪的重要。上帝赐给我们情绪,作为我们内心状态的外在显示器,而它通常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密切相关。
借着圣灵的力量,基督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遵行上帝的教导,不管自己的感觉如何(林前10:13)。另一方面,情绪的力量之大,能够让人觉得要做对的事,难上加难。举例来说,思想一下《创世记》4章1-8所记载的第一桩谋杀。如果该隐当时没有“大大地发怒”(5节),这起谋杀事件很可能可以避免。该隐的怒气,是骄傲罪性的结果,如果他当时悔改,愤怒便可平息,然而他没有,他的愤怒驱使他犯下了最可憎的罪。这正是为何我们需要问被辅导者的感觉如何,并对情绪可能造成的影响保持高度的敏锐。
行动
第四类资料是行动领域的。我们要考虑被辅导者所做的事以及不做的事。14圣经将我们所从事的活动与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作了十分密切的联结。行动对于我们的灵性、情绪及生理上的健康都有着极深的影响。让我们再来看看该隐,他不仅愤怒,同时还感到沮丧。上帝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创4:6-7)。该隐因为献给耶和华不恰当的供物而犯罪(创4:3),而《创世记》第4章接下来都在描述这个举动与该隐生活所有层面的直接关联。一个不顺服的举动影响了该隐与上帝的关系,造成了许多负面的情绪,并导致他进一步对弟兄犯罪。
圣经一再强调我们行动的重要性: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诗1:1-3)
有何人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诗34:12-14)
“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像什么人。他像一个人盖房子,深深地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那房子,房子总不能摇动,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惟有听见不去行的,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水一冲,随即倒塌了,并且那房子坏得很大。”(路6:46-49)
“是,却还不如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11:28)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5)
上帝的吩咐不仅仅是命令,它也是一个邀请,一个进入丰盛生命的邀请。它不只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机会。它不只是教诲,同时也是应许。上帝说:“看哪,我将生命的路和死亡的路摆在你们面前”(耶21:8;比较申30:15、19)。生命的路,要求我们遵行上帝的话语,而不遵行他的话语,便通向死亡的路。认真看待上帝吩咐的辅导者,必须明白顺服上帝与生活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以了解被辅导者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上帝的吩咐。
观念
我们还必须搜集相关资料,来了解被辅导者的观念。观念指的是《希伯来书》4章12节所说的“心中的思念和主意”。这包括个人的信念、态度、期待、渴望与价值观。它包含一个人信任什么、惧怕什么、听从什么、倚靠什么,他在生命中服侍什么(太6:24),他心里真正的神是哪些,是什么在控制他的行动和反应。尽管情绪与行动十分重要,与观念相比,它们显得次要,因为我们所想所求(我们的思念与主意),最终决定了我们的行动与感受。
以下有几段经文强调这个真理:
《马可福音》7章18-23节。在列举了许多罪的举动,如“茍和、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21-22节)之后,耶稣说:“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耶稣的目的是要教导犹太人,罪是内在的问题,它比表面的行为深得多。它是人心的问题。它指的是影响着我们行为的内在层面。如果要达到长久的改变,生命的这个层面就必须加以处理。
《罗马书》12章1-2节。在这段经文里,保罗训诫罗马教会的人,如何回应他在《罗马书》1至11章所分享的真理。这两节经文为整个基督徒生命灵性成长的过程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我们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如果要看到生命改变,我们必须先知道对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并在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专注于这个层面。
《加拉太书》5章16-21节。第19-21节列举一些关于“情欲的事”的常见行为与情绪。不圣洁的行为与反应,如不道德、争斗、敌对、争吵、纷争、醉酒、宴乐、嫉妒、恼怒等,都包含在保罗这一段详细但还不完整的行为与情绪的罪里。第16节讲到肉体的情欲,它带我们进入行为背后更深的层面,给了我们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来了解人和他的问题。要了解人,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他的行为,也要知道行为的动机,也就是他的欲望。根据保罗的说法,不圣洁的欲望是造成不圣洁行为的动力。人不圣洁的情绪与行为,乃是源于他不敬虔、拜偶像的意念及欲望。
《以弗所书》4章22-24节。这是另一段总结属灵成长的著名经文。保罗在第22节说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并在24节说要“穿上新人”,而这个转变的关键在第23节——“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除非我们的心志更新,我们将无法移除旧行为,培养新行为。15
很少真理比这个真理更适切用于圣经辅导。许多辅导者感到挫败,不明白为何被辅导者只出现了短暂的改变,便很快又回到罪中。这大多是因被辅导者的心思意念尚未更新。他表现出行为上的改变,是因有人用心理学的技巧来支配影响他,或者日复一日强迫他顺从。然而当外在的压力消失,他那尚未更新的心便很快显出老样子,盘算着各样的罪,而肉体也欣然跟随。
如果我们要提供真正的圣经辅导,就必须尽可能了解被辅导者的心思与意念,这样才能修正他错误的观念,帮助他以“基督的心”来面对问题(比较林前2:16)。
历史资料
搜集被辅导者个人及其问题的历史资料,是建立被辅导者个人资料表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历史资料指的是当事人目前以及过去的生活情境,其中包括他生活的外在环境,他所经历过或正面临的影响与压力,别人如何得罪过他,他的挫折与困难,他的失败、试探、今生的福分、成就、安慰、财富等。16
有些辅导者执迷于过去,相信被辅导者目前生活的一切,都与过去有着某种关联。结果他们倾向于将被辅导者应负的责任,归到很久以前亏待被辅导者的人头上。这是一种应该避免的危险倾向。17不过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忽略过去,因为过去所发生的事,的确会影响我们的被辅导者,尤其当它涉及罪或是给了被辅导者怪罪他人的借口的时候。18
我曾遇过一位年轻人,他与上司始终处不来,我却看不出有什么足以造成冲突的客观原因。后来,当我问及他先前的工作经验,以及他对过去上司的看法时,才看到了问题的端倪——他对先前每一个工作及上司的看法全部都是负面的。于是我问及他在成长过程中与父亲的关系,才发现他与父亲之间有着许多问题。这让我觉得,这位年轻人极可能从未学会如何面对权威。这一发现为我接下来的问题及辅导提供了方向。
在上述个案中,造成这位年轻人问题的主因,是他自己过去的罪。在其他案例中,他人过去所犯的罪,也可能造成被辅导者的问题。当人曾经受到虐待、苛求或忽略时,通常会将问题怪罪于亏待他的那个人,并且对任何让他想起那个罪魁祸首的人,都会产生十分负面的反应。面对这种情形,圣经辅导者不会忽略过去所发生的事,而是会专注地聆听被辅导者的经历,认同被辅导者所承受的痛苦,然后以爱心与耐心来处理他有罪的反应,并将他的注意力转向在基督里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基督处理过去问题的方式。19
除了了解人的过去,圣经辅导者也希望搜集当前的资料。人们目前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与过去的事同样重要。圣经辅导者绝不应拿过去或现在的环境因素,来作为自己或他人不圣洁行为的借口,这一点圣经讲得很清楚。20尽管如此,辅导者若要提供精准、适切而敏锐的辅导,还是要对人们所处的生活情境有所了解。我们必须知道人如何被他人得罪,以及他如何以罪的方式反应。21
在缺乏对当事人生活情境的了解下提供辅导,可能让辅导变得不切题、不恰当、形式化、没有效果甚至带来伤害。缺少过去及当前相关的事实资料,辅导者可能与约伯的辅导者犯下同样的错误,使得被辅导者的处境雪上加霜。套用约伯的话,这样的辅导者可能搅扰、羞辱、压碎、苦待那些他本要帮助的人(比较伯19:1-3)。当他尝试行善时,反倒行了恶(比较罗14:16)。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圣经辅导者必须观察被辅导者如何被对待、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他的所行、所感、所求为何。圣经辅导者还要了解被辅导者的婚姻及家庭状况、生活情形、人际关系、教会生活、工作及学校状况、经济情况,以及他的压力、问题,甚至包括那些给他带来欢乐或成就感的事情。
如何搜集资料
我们已经讨论了数据搜集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提供准确辅导的影响。现在,我们要来探讨搜集资料的方法。以下为本章所要讨论的几个主要方法:(1)使用个人资料表;(2)提出好的问题;(3)观察非语言数据(halo data)。
使用个人资料表
本书附录有一份个人资料表(personal data inventory form)样本。这份表格在辅导初始阶段是很有帮助的工具,原因如下:
1.要求被辅导者填写个人资料表,意味着辅导者重视全面了解一个人状况。
2.这份表格提供的基本数据,可让辅导者在辅导过程中反复查阅,补足辅导者遗忘或忽略的细节。
3.表格中的信息帮助辅导者为接下来的辅导做准备,为整个辅导提供方向。
4.填写此表,帮助被辅导者提前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
5.与被辅导者讨论表中的数据,是进入辅导十分自然而恰当的方式。
即使辅导者所辅导的是熟人,使用个人资料表仍是明智的选择。这量表总是会提供重要的新信息。
提出适当的问题
除了个人资料表之外,辅导者所搜集的资料,绝大部分将取决于他所提出问题的质与量。怜悯与关怀决定了问题的数量,而以下几个原则可以帮助确保问题的质量。
1.以体贴的方式提问。如果提出问题的方式不恰当,辅导者搜集资料的努力将功亏一篑。圣经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西4:6)。我们提出问题的方式,要能让被辅导者觉得自在,而非坐立不安。达到此效果的方式之一,是在开始的时候就向对方解释,你将会提出一些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来帮助他解决问题。
另一个确保询问有礼的方式,是使用一进一退法(advance-and-retreat method)。也就是说,当辅导者感觉被辅导者开始对一连串问题显出焦躁不安时,他就暂时搁下这个主题,先探讨其他方面,稍后或在以后的谈话中,再回到这个主题。
2.提问要切题。辅导者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与他所要处理的主题相关,而非出于满足他的好奇心。当辅导者好奇于他不需知道的事情时,可能会如《提摩太前书》5章13节的年轻寡妇们“好管闲事,说些不当说的话”。不相关的问题也可能让人落入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中,而脱离真正的主题。因此,要让被辅导者专注于问题所在并节省宝贵时间,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切中被辅导者的问题。22
3.提问要带出更多信息。以下的例子说明哪一类问题无法带出重要的信息:
布鲁斯与玛琪带着他们的女儿进来。牧师感到惊讶,因为他只期待父母的出现。
辅导者:凯伦,你怎么来了呢?(凯伦耸耸肩)
玛琪:是我要她来的。我跟她处不来,闹得家里鸡犬不宁。
辅导者:你觉得和妈妈之间有什么问题吗?
凯伦:嗯,有。
辅导者:你和妈妈之间有敌意吗?
凯伦:(迟疑了一下)很多!
辅导者:为什么会和妈妈有这样的问题呢?
凯伦:我不知道。
辅导者:你和其他人有这个问题吗?
凯伦:没有。
辅导者:凯伦,你知道吗,你要尊敬你的母亲,不这么做,就是一种罪。你觉得这是罪吗?
凯伦:是。
辅导者:你为什么没有尝试改变这个情况呢?
凯伦:我不知道怎么做。23
在这个例子里,辅导者在对话中得到的信息少得可怜,因为他没有提出能带出事实的问题。
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问了许多为什么,其实他应该尝试多问“是什么”。一般来说,“是什么”比“为什么”能带出更多的信息。从凯伦的两次回答我们可以看出,问“为什么”所得的答案通常是“我不知道。”若要搜集较有帮助的数据,辅导者可以问以下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意思是什么?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处理的?什么帮助了你改善问题?什么让事情更加恶化?你对这件事看法如何?
“如何”也是一个很有帮助的问题,例如:你感觉如何?你如何表现?你如何反应?你尝试如何解决问题?我如何能帮助你?你这个问题有多久了?你多久会发生这样的问题?24
上述案例中,辅导者问题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们多为封闭式的疑问句,也就是说,对于这些问题,只要回答“是”或“否”即可。25这位辅导者应多问一些开放式疑问句,如此可以引导被辅导者提供进一步信息。以下举例说明这两类问题:
封闭式 |
开放式 |
你想结婚吗? |
你对于结婚看法如何? |
你爱你的丈夫吗? |
你如何形容自己对丈夫的态度? |
你满意目前的工作吗? |
对于目前的工作,你喜欢或不喜欢的部分是什么? |
你和父母处得来吗? |
你和父母的关系如何? |
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在辅导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属于哪一类,我们必须仔细挑选适当的问题,让这些问题带出最丰富的信息。以下分别列举对于搜集六种资料有帮助的问题例句:
生理资料
‧大致来说,你会怎么形容自己过去及目前的健康状况?
‧说说你的睡眠习惯。
‧你的工作包括些什么?
‧如果你可以改变工作上的四件事,你会改变什么?
‧描述一下你平常一天的生活。
资源
‧谈一谈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并说说为何他们对你如此重要。
‧分享一下在你生命中带来最多喜乐及最多忧伤或心痛的关系。
‧当你遇到问题时通常会做什么?
‧谈一谈那些你可以舒服自在地分享内心想法及感觉的人。
‧说说你和上帝的关系:这个关系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对你有多重要?上帝在你整个生活中扮演什么地位?在目前所发生的事上扮演什么角色?你目前如何强化你和上帝的关系?
‧描述一下你的教会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
‧你过去遇到问题时,什么对于你在解决问题时能产生最大的帮助?
‧你最大的资源、力量在哪里?最欠缺、最软弱的是什么?
‧你的读经及祷告生活如何?
情绪
‧你经常有哪些情绪?
‧在别人眼中,你的情绪如何?
‧如果能够改变自己的情绪,你想要改变哪一方面?
‧举几个你感到极度痛苦(或生气、快乐、忧伤等)时的例子。
‧对于目前的生活情形,你的感觉如何?
‧如果我将你刚才所说的话录音,再放给你听,你会听到什么样的情绪?
行动
‧回顾过去,你曾经做过哪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你过去曾做过哪些过去做过的事,你希望将它抹掉?
‧如果检视一下目前的生活,有哪些你正在做的事你认为是对的?哪些事是错的?
‧说说你认为自己的基督徒生活在哪些方面有成长。
‧说说你认为在自己的基督徒生活与基督的关系以及见证基督上,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说说你如何帮助了别人、如何牵绊了别人。
‧想到十诫时,哪一个对你来说最难遵行?
观念
‧你认为自己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26
‧你知道问题为什么会变得这么严重吗?*
‧对于这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处理方式如何?*
‧这些事让你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看法?*
‧你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难以面对批评吗?*
‧如果我有一台机器可以把你这个时候的想法录下来,我会听到什么?*
‧当我提出一个处理问题的建议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你过去(现在)所想要的、渴望的、寻找的、追求的是什么?你过去(现在)的目标是什么?盼望是什么?*
‧什么是你的目标、期望及动向?*
‧你从哪里得到安全感、价值感、快乐、成就感、喜乐及安慰?*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你最想避免什么?*
‧什么会让你快乐?*
‧什么会让你表现出自己最好(最差劲)的一面?*
‧在你现实生活的困难中,谁(什么)控制着你?你会听从谁(什么)?*
‧你实际上信赖着谁(什么)?什么是你的动力?你将盼望放在谁(什么)上面?*
‧紧张、压力大时,你去哪里求助?去哪里放松?去哪里逃避?*
历史资料
‧你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问题?
‧当……时候,你的生活中发生了哪些事?
‧几年来你和上帝的关系如何,有哪些起伏?
‧回顾过去,你曾经历过最快乐和最忧伤的事是什么?
‧你生命中最正面的影响有哪些?最负面的影响有哪些?
‧谈一谈你的婚姻、家庭、教会、工作等。
‧如果你能改变任何生活中的环境遭遇,你想改变什么?
‧现在生活中,什么事带给你最大的压力?什么事带给你最大的痛苦、忧伤?
‧你目前承受着哪些外在压力?
观察非言语资料(halo data)
辅导者还可透过“非言语资料”(halo data)来了解被辅导者。非言语数据乃是透过非言语方式所传达出的讯息,这包括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及类言语沟通(para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1. 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创世记》3章8节说:“那人和他的妻子听见神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神的面。”在此之前,亚当与夏娃从未躲避过上帝,而这个举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透露出他们当时的感觉。他们不需说什么,我们便能知道他们正承受着罪所带来的罪疚感和恐惧。同样的道理,在辅导过程中,我们也能从被辅导者的行为举止来了解对方。
有时候被辅导者脸上会浮现生气、难过或其他表情。有些被辅导者在进入辅导室时,会先将椅子挪得近一点或远一点。有时夫妻会将自己的椅子挪得离彼此远一点。有时候,一个家庭坐的方式会透露出彼此间的亲疏,或者那个孩子最得父母宠爱。被辅导者可能在每一次辅导者提及某一件事时,就会紧握椅把,或看着地面。有些被辅导者每次会谈都会迟到,这些现象(还有更多)都可能传达了有用的讯息,可以帮助被辅导者改变。
2.类言语沟通(paralinguistic communication)。这一类非言语数据主要与被辅导者说话的方式有关,辅导者要观察的不是他说什么,而是如何说——他的声调透露出希望还是无望,焦虑还是平安,生气还是原谅,爱还是恨,关切还是漠然;他的声音是否表现出他的某些特点,如无礼、不体贴、操纵性格,或是其他可能造成人际问题的负面特性?类言语沟通包括被辅导者愿意谈什么、不愿意谈什么。有时候,被辅导者迟迟不说的话题,就正好是他问题的核心。
这两种非言语数据在被辅导者与辅导者的沟通互动中尤其重要,因为被辅导者与其他人的互动方式,很可能就是如此,而他人对被辅导者的观感,很可能与辅导者的观感无异。辅导者切勿忽略这种数据观察的重要性,它所提供的信息,可能与被辅导者谈话的内容一样丰富。27
总结
有效收集数据的方式还包括给辅导者专为此目的而设计的作业,28与被辅导者所熟识的人谈一谈,以及在晤谈过程中做精准的纪录。29
有技巧建立个人资料表的重要性,值得再三强调。一切辅导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在相当程度上都有赖于此。我们如何有效建立与被辅导者间的互动参与、如何帮助他建立希望,都是取决于我们对被辅导者本身及其问题的了解。
以符合圣经的方式来了解、辅导他人,是一个挑战,也是一项重任。然而,我们若在搜集资料上轻忽怠慢,则将会损害整个辅导过程。这正是为何辅导者需在这方面下功夫的原因。我们需要以谨慎、祷告的心,在数据搜集的技巧上不断求进,将其视为我们辅导效能的基石。从人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基石。
【注释】
1. 牧师们尤其可能发现倾听被辅导者很困难。他们拥有教导的恩赐,习惯于站在讲坛上说话,更倾向于单向辅导。因此,牧师需要了解讲道与辅导间的差异,并注意不要以讲道的方式来进行辅导。
2. Jay Adams, The Christian Counselor's Casebook(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4), 16. 经授权使用。
3. 这个过程通常与我们在第十章所谈,建立有帮助的关系相关。如果被辅导者是一个处处设防的人,就要先确定他可以信赖辅导者,然后他才会愿意分享问题的症结所在。
4. Robert Smith, M. D., “Sleep,” The Journal of Pastoral Practice 4, no. 2(1980): 36-43, citing Julius Segal, Ph.D., “Missing Sleep Dangerous,” Family Practice News 2, no. 17(1972).
5. 以下摘自Arnold Fox, M.D.所写“Caffeine-Unexpected Cause of Fatigue”一文的一段话:“简单地说,咖啡因是你给自己的一种恶作剧。你摄取咖啡因来‘振奋’自己。你在得到了振奋的同时,却陷入了疲惫、焦虑和忧郁的陷阱。我们作为医生,常常听到病人抱怨自己陷入了伴随着焦虑与忧郁的疲惫之中。虽然疲惫有许多种原因,但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受忽略的,就是咖啡因效应,即我们摄取了过多的咖啡因”(Let's Live〔April 1928〕: 19-20)。欲获得更多咖啡因效应的信息,参见Bob Smith, “Caffeine,” The Journal of Pastoral Practice I, no. 1(1977): 95-96。
6. 不过,当你建议被辅导者运动时,请建议他参加非竞争性的运动,因竞争性运动可能使被辅导者的压力不减反增。有些人好胜心极强,若参加竞争性运动,就一心想赢。了解对方在这方面的倾向十分重要,如此一来才能计划出有助于被辅导者的运动。
7. 若想阅读更多对此一真理的讨论,请参见S. I. McMillen, None of These Diseases(Old Tappan, N. J.: Revell, 1973); Smith, “Caffeine,” 79-92; 及亚当斯著,《圣灵的劝诫》第七章。
8. 当辅导者有这一方面的怀疑时,往往不能独自断定,而需建议被辅导者寻求医生的诊断。
9. 医生每年都会收到药厂出版的新书,若辅导者要求,医生通常会愿意把旧的一版送给辅导者。
10.若想阅读更多关于此议题的论述,参见Bob Smith, “The Use of Drugs in Counseling,” The Biblical Counselor(May 1992): 1, 4。
11. 《罗马书》8章7-8节说:“体贴肉体的〔尚未得救的人〕,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哥林多前书》2章14节说:“属血气的人〔同样指尚未得救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唯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12. 我们并没有资格论断那自称为认识基督的人的属灵状态(林前4:5;雅4:11-12),我们必须将他当作信徒看待,除非他归附异端、一再表现出邪恶、不圣洁的行为(约贰9-11)或是为教会所惩戒(太18:17)。如果他的行为反应使我们怀疑他所宣称的信仰真实度,我们当然可以也应该挑战他,以此来检视他的灵性状态(林后13:5)。在这方面能提供帮助的资料包括约翰‧麦克阿瑟的有声书系列Examine Yourself(Grace to You),以及他的著作Saved Without A Doubt(Wheaton: Victor Books, 1992)第五章。
13. 社会资源尤其重要,因为这包括被辅导者周围的人(如教会及家庭成员),而这些人可以被邀请来一起帮助被辅导者解决问题。许多辅导者错失这样的宝贵机会,只因他们没有搜集到适当的资料。
14. 圣经不仅谈积极的罪(做了错事),也谈消极的罪(不作对的事)。上帝要我们透过好行为,为周围的人带来正面影响(太5:13-16;弗4:22-32;雅4:17)。
15. 《哥林多后书》10章4-5节谈到另一个常被忽略的、与心有关的真理。此处保罗说到了我们所面对的属灵争战,他说要借着“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来打这场战。而在《雅各书》4章16节,当雅各描述为何人们做不圣洁的事时,他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1节),在于我们的贪恋(2节),在于我们拜偶像与属灵的淫乱(4节),也在于我们的骄傲(6节)。
16. 需要探讨的主题包括原生家庭、婚姻经历、重要的人际关系、家庭或学校的问题,以及可能遭受的身体或性虐待。我们必须关心被辅导者过去的经验,特别是被辅导者认为重要的经验。
17. 若想阅读更多有关对过去说法的谬误,请参见John Bettler, “Toward A Confession of Faith on the Past” 及 Steve Viars, “Handling the Past Biblically”,这两篇文章都刊登于The Biblical Counselor July 1993:1-4。
18. 一些提及过去对我们现在生活有影响的经文包括:创25:27-28,26:1-5;代下22:1-4;箴5:22-23,22:6;耶13:23;弗6:4;西3:21;提后1:5,3:15;及彼前1:18。
19. 我们应乐意倾听被辅导者的过去,就算只因为这对他而言十分重要。如果我们一开始便断定被辅导者的过去无关紧要,对之漠不关心,那么要与被辅导者建立良性关系将变得十分困难(见第十章)。
20. 比较民11-23;申24:16;箴6:30-31;路6:27-38;罗12:17-21,14:10-12;加6;雅1:2-5;彼前1-5。
21. 比较创3:1-4,4:1-14,12:10-20,14:14-23,22:1-14,26:1-7;王上19:1-28;诗3:1-2,73:1-28;箴1:10-19,13:20,22:24-25,30:7-9;林前15:33,16:10;林后1:8-9;加2:11-12;提前2:1-2;提后2:16-18;来10:24-25;启2:2、3、9、13、15、19-20、24,3:8-9、15-17。
22. 这个原则的例外,发生在辅导者感觉到对话太过沉重,而决定让被辅导者谈谈别的话题来轻松一下时。
23. Adams, Casebook, 90.
24. 研究一下福音书中耶稣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他问“是什么”远多于“为什么”。举例来说,在《马可福音》8-10章中耶稣问了20个问题,其中17个问题在问“是什么”。
25. 这一类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会有帮助,例如当你希望得到被辅导者委身的肯定时、当你需要澄清你对他(她)谈话内容的理解或当被辅导者感觉不自在时(因为与开放式问句相比,封闭式问句更不具压迫感)。
26. 标有星号的问题,都改写自大卫‧鲍力生(David Powlison)的授课讲章。
27. 非语言数据也可以成为问题的题材,例如:“我问你这个问题时,你显得不高兴。你可以告诉我这个问题的哪个部分困扰你吗?”“你今天好像在对我生气,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事惹你生气?”“你似乎有点心不在焉,你在想什么呢?”很多时候,非语言数据所带出的问题会引导出关键讯息来。
28. 欲查阅专为搜集资料所设计的回家功课实例,参见Wayne A. Mack, A Homework Manual for Biblical Living, 2 vols.(Phillipsburg, Penn.: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1979);Wayne A. Mack, Your Family God's Way(Phillipsburg, Penn.: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1991);及Wayne A. Mack, Preparing for Marriage God's Way(Tulsa, Ok.: Hensley, 1987)等书。
29. 我建议这个方法在辅导过程中以简洁的方式进行:记下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想法,供稍后回顾、思考及进一步探讨。在每次谈话结束后,辅导者也许会想花几分钟时间回想、评估并记录其他重要的信息。这也是为下一次会谈做出计划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