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修辞性语言

 

有两条指导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段经文到底是不是修辞性语言。

 

第一个指导方法:圣经经文与报纸或任何其他普通人类交流方式一样,都应该按照其字面意思理解,除非它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

 

1. 如果经文按字面意思理解显然是不合逻辑、没有道理或荒诞的,那么就可认定它是修辞性的。我们如果按字面意思解释“我是门”、“你们是世上的盐”,显然是不合道理的。

 

2. 上下文可能提示该用语是修辞性的。如果单独来看,某种表达或陈述可能是修辞性的,也可能不是,但作者会在上下文中点明他的用意。当保罗说“我虽然从前写信给你们,却不是为那亏负人的”(林后 7:12),其直接的上下文和整个事件所涵盖的前后几章的背景显明,保罗 在此采取了夸张的手法。他多次清楚地强调他写信正是为了那些犯错之人。那么,他在此处的意思又是什么呢?他是说,“我写这封信并不仅仅是为了要挽救那些做错的人。”

 

3. 如果某段经文与圣经中更明确、更久远的教导相悖,那就要考虑它是否应该按修辞意思来理解。例如,“要恨你的父母”(路 14:26)与旧约和新约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清楚、有力、不变的教导相矛盾。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其修辞的意思。 

 

这一指导方法其实并不取决于人类语言的普通用法,而取决于圣经还是一部超自然的书这一事实。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学习圣经各种教导之间的关系时再深入讨论。

 

虽然探求经文非字面的、真正的含义合情合理,但研经者千万不能给经文强加一个修辞的意思。有些人相信圣经,试图使其中所有的教导相互和谐,就会主观地认为某些段落是修辞性的。他们可能会努力使某一段难解的经文与其他直白的经文以及圣经主导、明确的教导相和谐,就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但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不相信圣经,他们把经文字面的意思当作修辞来理解。对于那些持理性主义前设的人来说,创造、邪灵、复活和耶稣的再来等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们将这些经文视为修辞或神话,以避免承认超自然之事。因此,一个人对圣经所持的前设会影响他对一段经文是否是修辞的判断。

 

除了谨记这些特例之外,我们还必须要记得的一点是,解经的基本法则是按字面意思解读每一段经文。我们若要确定某段经文是修辞性的,必须要有极为充分的理由。

 

第二个指导方法:我们必须根据作者和原始受众的观点,而不是自己的感受,来决定是按照修辞意思还是字面意思理解经文更为恰当。我们可能认为用羔羊或狮子来形容耶稣基督是恰当的,却无法接受用贼或尸体来形容他。然而,某个修辞是否恰当不由我们衡量,我们必须根据作者的原意来衡量该用语。

 

例如,当人被比作羊时,靠研究牧羊人和羊的行为来确定作者的本意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一位作者可能在同一段经文中改变比喻点。“我们都如羊走迷”(赛 53:6)中的比喻与同一段的“他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7 ) 不同。显然,作者使用这两种比喻的用意不同。当今的羊或许对于经文的含义有所启发,但是,这个比喻的喻点应当由作者和他同时代人对羊的看法来决定。

 

当基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时,我们不能随意凭自己的喜好选择、 这个比喻的用意,而必须认真查考经文以确定基督所比喻的是什么。我曾经听过一篇极有意思的讲道,传道人以盐的种种特点作比,勉励基督徒要有更合身分、更符合圣经教导的行为。传道人认为,盐被用来保存运往耶路撒冷的加利利鱼,以防变质,因此用盐调和的话语可以让这无味的社会多些味道。旧约中还有一种盐祭,显明耶和华是与以色列立约的神,是信实的。因此,传道人得出结论说:一个充满神迹、被完全改变的生命见证是神存在的最大凭据;不但如此,盐不是成块单独放置,而是被碾碎撒放,失去自己的独特性;最后,盐的影响力超出它的自身。 

 

释经者以所有这些作比,确信它们是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的本意,是否合理?当然不合理。因为释经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圣经作者在进行比喻时的本意,而不是我们在另一种文化中的生活体验或想象力所得。我们要谨记这条指导方法:对经文含义的理解必须由作者的本意决定。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