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旨在为牧者和研经者提供免费的中文研经资源,包括多种圣经版本、词典、汇编、地图以及注释系列等。
《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以弗所书》选自“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Chinese Christian Training Resources Center,简称“华训”)出版的《麦克阿瑟新约注释——以弗所书》(The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Ephesians)。
在此特别感谢张西平牧师提供繁体中文译文。
经研经工具团队修订后,这套注释制作成了简体中文版,并已在研经工具上线。
供用户免费使用。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选择以弗所书,并标签选择“讲道”,即可阅读该注释的大纲、导论和注释。
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
六、在基督里活过来(2:1-10)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几年前,我曾跟一些演员讲谈,向他们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之后,一位英俊的印度人走到我面前,说自己是一位穆斯林,想要接受耶稣基督。于是我们走到旁边一间屋子里,我向他更详细地讲解了福音,然后,他做了一个接受的祷告。他睁开眼睛说道:“太好了!现在我不但有穆罕默德,还有了耶稣!”我失望不已,不得不告诉他,我们不能把耶稣从某种神灵货架上拿下来添到自己已有的神灵中。他既是主,除他之外不能有其他的神。对救恩含意的误解有许多,这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以弗所书2:1-10,保罗阐明了接受救恩并成为基督的身体(教会)的一部分是什么意思。此处,使徒保罗从万古以先转移到当前。他描述了救恩之举及其过程,也就是那将人吸引到第1章所描绘的永恒计划中的神迹。从上下文看,这一段是建立在1:19的思想之上的。在1:19,保罗初步提到基督向我们这些已信之人所显的是何等浩大的能力,然后转而探讨这能力如何行在基督的生命中。现在,保罗续接第19节,说明基督在我们的救恩中所显的能力。
在头十节,保罗描述了基督徒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过去是什么光景(弗2:1-3),现在是什么情况(弗2:4-6、8-9),而将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弗2:7、10)。在这一框架中,保罗阐述了救恩的六个方面:救恩是脱离罪(弗2:1-3)、本于爱(弗2:4)、进入生命(弗2:5)、带有目的(弗2:6-7)、因着信(2:8-9)而归于善行的(弗2:10)。第一个方面关乎过去,接下来的四个方面(除了“目的”的第二方面,弗2:7)关乎现在,而最后一个方面(包括弗2:7)关乎将来。
(一)救恩是脱离罪(2:1-3)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
首先,救恩是脱离罪。罪是未信之前人生命光景的写照。这三节经文可能是圣经里对没有基督的人罪恶光景的所有宣告中最直白的。
罪的工价或报酬乃是死(罗6:23)。人生在罪中,故而人生来就是死路一条。人不是因为犯了罪才在灵性上死去,人在灵性上是死的,乃是因为他本性有罪。除耶稣基督以外,这乃是自人堕落以后每个人的光景,也是每个信徒在得救以前的光景。这是信徒过去的光景,也是所有不信之人现在的光景。
人的根本困境不在于他与传统或者外部环境失和,而在于他与他的创造主失和。人首要的问题不是他不能跟其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而是他跟神没有正确的关系——罪使他与神隔绝了(弗4:18)。人的光景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关系。他虽然生存着,却没有生命——这个事实导致了他的光景。人的肉身虽然活着,在灵性上却是死的。因为人向神是死的,所以他向属灵的生命、真理、公义、内心的平安喜乐乃至其他一切美好的事物也都是死的。
肉体死亡的最先迹象之一,就是身体不能对任何一种刺激做出回应。死人无法做出反应,他不再对光、声音、气味、味道、疼痛或任何其他刺激有反应,他完全没有感觉了。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跑来砸我办公室的门。当我打开门时,我看到他上气不接下气,哭着喊道:“你是牧师吗?你是牧师吗?”我回答说是。他喊道:“来啊,快跟我来!”我跟着他跑过一两个街区,跑进了一间房子。一位年轻的母亲站在里面正不住地哭泣,她喊道:“我的宝宝死了!我的宝宝死了!”她三个月大的婴儿松垮的身体躺在床上。母亲徒劳地想让孩子活过来,而我所做的一切也是无济于事。他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母亲抚摸着孩子,吻他,对他说话,她的眼泪滴在孩子的小脑袋上,可他没有任何回应。救护人员来了,他们竭尽所能想让孩子恢复呼吸,但一切都归于徒劳。孩子死了,任何人的任何举动都不会对他有所影响,也不会引起他的任何反应。孩子死了,他无法回应,即使对母亲强烈的爱也一样。
灵性上的死亡也是如此。一个灵性死亡的人没有生命,无法对属灵的事物有所反应,更不用说过属灵的生活了。再多来自神的爱、关怀和亲密的话语都不能引起任何回应。一个灵性死亡的人是与神隔绝的,因此也是与生命隔绝的,他没有能力回应。正如伟大的苏格兰评论家约翰·伊迪(John Eadie)所言:“那是行尸走肉。”没有神的人是灵性上的行尸走肉,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他们生存着,却没有生命。
耶稣曾呼召某人来跟随自己,那人请求先回去埋葬自己的父亲——言外之意就是回去等待自己的父亲过世,以继承遗产。耶稣的回答一语双关,他说道:“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太8:21-22)这人关心的并不是他很可能仍健在的父亲,而是物质世界的东西。他首先想要保障自己物质上的福利,而对属灵福气并不真正感兴趣。保罗就教会中的寡妇教导提摩太时说,那些好宴乐的寡妇“正活着的时候也是死的”(提前5:6)。“正活着的时候也是死的”,这是每个没有得救的人的可悲光景。
我们得救之前正像每一个没有神的人一样——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希腊语中此处是状态的位置格,显示出这是某个东西或某个人所处的状态或范围。我们死,并不是因为犯了罪,而是因为我们就在罪中。由此可见,过犯罪恶不仅指行为,而首先是指一个没有神的人所处的状态。一个人并不是说谎的时候才成为骗子,而是因他本是一个骗子,所以他才会说谎;一个人并不是偷东西的时候才成为贼,而是因他本是一个贼,所以他才会偷东西。凶杀、奸淫、贪婪等所有的罪都是如此。犯罪不会使我们成为罪人,而是因我们是罪人,所以我们才会犯罪。耶稣肯定了这一点,他说:“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太12:35)又说:“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太15:18-19)
Paraptōma(过犯)的意思是滑倒、跌倒、绊倒、偏离或走错方向。Hamartia(罪恶)原本的意思是用弓箭狩猎的时候没有射中目标,逐渐用指错失或达不到任何目标、标准或目的。在属灵领域里,罪指的是错失或达不到神的圣洁标准。在新约中,Hamartia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用指罪的词语(出现了173次)。保罗在这里使用这两个词,并非要指出两种不同的恶行,而只是为了强调因灵性死亡所导致的罪恶之广。
保罗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讲的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个方面。罪就是亏缺了神的荣耀,亏缺了神的荣耀就是罪。保罗在罗马书的前两章解释过,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罪就是不荣耀神。堕落的人类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罗1:21)。在所有可以题写给希律王的墓志铭中,使徒行传12:23所写的是最合适的:“希律不归荣耀给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
所有与神隔绝的人都是罪人。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是同等的败坏和邪恶。战场上的二十具尸体可能处于不同的腐烂状态,但它们都是死的。死亡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出来,但死亡本身并无程度之分。罪表现岀许多不同的形式和程度,但罪的状态本身并无程度之分。并非所有人都穷凶极恶,但所有人都未能达到神完全的标准。
作为一种本质,一种存在状态,罪不仅是指人所犯下的事,更与人所不能及之事有关。神的标准是要人像他自己一样完全(太5:48)。耶稣并没有设立新的标准,而是重申了一条古老的标准。神的命令“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4;参见彼前1:16)也不是对人类或他的选民设立的新标准。完全圣洁,一向是神对人类的唯一标准。
因着这一完全圣洁的标准,人离了神就一定是罪人;因着人与神的隔绝,人必定无法达到神的标准。无论一个人行了或试图去行多少善事,他永远达不到“不去行恶”或“从未行恶”的标准。
人皆有罪,这一状态常被比作一群形形色色的人站在一条约一里宽的河流岸边,他们每个人都试图跳到对岸。小孩子和老人只能跳几尺,大些的孩子和灵活的成年人能跳数倍远,有几名运动员能跳得更远数倍,但没有一个人能接近对岸。他们不同程度的成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他们都达不到目标,都是失败者。
有史以来,按照人类的善恶标准,人与人之间差别悬殊。但以神的圣洁为标准,他们一概是失败者。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善良的、乐于助人的、仁慈的、为人着想的、舍己为人的人与谋杀多人的杀人犯一样需要救恩。一位好家长,好配偶,工作诚实,与人为善的人跟那些贫民窟的酒鬼或铁石心肠的恐怖主义分子一样需要耶稣基督把他从地狱的沦丧中拯救出来。人们都同样身在罪中,同样与神和属灵的生命隔绝。
耶稣说:“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路6:33)在另一个场合,他说:“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路11:13)一个远离神的人能够做人看为善的事情。但正如主在这两处指出的,这人仍是罪人,本性仍是恶的,他做事的动机仍不是为了荣耀神。当保罗一行人因海难漂流到马耳他岛上的时候,路加记载“土人看待我们,有非常的情分”(徒28:2)。然而,那些土著人仍旧是迷信的异教徒(徒28:6)。罪人行善虽为善,但这不能改变他的本性或他根本的存在状态,也不能使他与神和好。
与人为善对他人有益,也更得神喜悦。这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即使这样走一千步,人也不可能更靠近神。因为使人与神隔绝的,是他身为罪人的景况,而不是他个别的罪行,所以,他个别的善行也不能使他与神和好。
在耶稣和门徒的第二番告别宝训中,他说:“他(圣灵)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6:8)圣灵要人自己责备自己的,是指人不信耶稣的罪(约16:9)。这就是隔绝的罪,它既是人与神疏离的原因,也是人与神疏离的写照。这罪是不接受神为神,不接受基督为救主的罪,是拒绝的罪。这罪并非指某些个别的拒绝行为或言语,而是指不信之人活在使他与神隔绝的拒绝的状态中。这就是人灵性死亡的状态,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身处灵性死亡的状态之中,一个“活人”只能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在这里,Kosmos(今世)不仅仅代表神创造的物质世界,而是指属世的秩序、属世的价值体系及规矩——属世的风俗。正如保罗所指明的,今世的风俗随从空中掌权者的首领(撒但)的带领和策划。
我们常称之为“时代精神”的东西反映了更广泛的今世的风俗,在这风俗之下,人们就是非观、价值观及主次之分达成基本共识。罪人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标准,但他们一致认同今世的经营比神的旨意更为重要。在这最根本的世界观上,他们意念相同。他们执着地努力,要实现他们体系的目标和价值,哪怕这体系是与神对抗,且往往玩火自焚。罪人对神的拒绝根深蒂固,他们的体系变得越糟,他们越竭力为之辩白,并谴责那些传讲神话语反对这一体系的人。
他们同心合意是因为他们有同一位首领和主人,就是空中掌权者的首领——撒但。撒但现在是“这世界的王”,在神把它赶出去之前(约12:31),它会一直掌权。空中掌权者可能是指存在于天界属撒但的众多鬼魔。有念于此,保罗在以弗所书6:12提醒我们小心“天空灵界的恶魔”。在现今的世代,撒但及其众多鬼魔支配、压迫并控制着每个尚未得救的人。撒但是灵性死亡的化身,因为它就是悖逆神的化身。它所设计的体系也是如此。
最能体现我们现今世界体系的三个要素是人本主义、物质主义和不正当性关系。人本主义将人置于一切之上,人成为一切事物的衡量标准和终极目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善恶标准,自己的权柄。简而言之,他就是自己的神。唯物主义竭力推崇物质财富,尤其是金钱,因为金钱是获得其他一切东西的手段。性变态充斥着现代西方社会,更甚于古希腊古罗马社会最败坏的阶段。正如人本主义者对自我利益和唯物主义者对自我吹捧的满足,不正当性关系被用于几乎所有的市场营销中,推销,游说,满足肉体的愉悦。这三大巨头代表了我们时代的精神,是今世的风俗。
撒但是archōn,这一世界体系的首领和掌权者。并非所有未信之人都一定全时间被撒但内住,或被鬼魔所附,但不论自知或不自知,他们都受着撒但的影响。因为他们与撒但有同样罪的属性,也同样生存在悖逆神的状态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回应撒但的带领,并受到属撒但的鬼魔的影响。他们在属灵上罪念相通。
和今世一样,空中也是撒但拥有控制权的地方,代表鬼魔运行的领域。空中可以用作比喻,如我们说的“期待的气氛”(air of expectancy)。在这种用法中,今世和空中几乎是同义词,它们都代表某一影响的领域或范围。如此,空中指的就是撒但现在作首领掌控的思想、信仰和信念。但这并非保罗在此处或在6:12中所指的。保罗的意思乃是,撒但掌控着那占据空中(围绕全地的空中领域)的权柄(鬼魔)。人既不自由,也不独立,他们完全受地狱之军的支配。
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按照罪和撒但所控制的大前提、意识形态和标准来思想和生活,并受邪恶的灵界力量的支配。撒但对人的最大目的不是引人去做恶事(加拉太书5:19-21指明,人的肉体自会行恶),而是思想并相信恶事,尤其是对神怀有恶念(参见林后11:13-15)。因为堕落的人和撒但的鬼魔处于相同的灵性状态之中,自然而然地,撒但的灵也正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悖逆的首领运行在(在〔en〕一词的使用强调了亲密的关系)心甘情愿的跟随者心中。这些跟随者无视神的话语和旨意,他们被称为悖逆之子(这是一个犹太词语,描述一个素来悖逆的人),而撒但是他们灵性上的父亲(约8:38-44)。保罗一针见血地指明了悖逆神的分辩特征,他断然说:“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吗?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罗6:16)接着,保罗形容信徒为顺服神的人,“(你)从心里顺服”(罗6:17)。
保罗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显明不信之人现在生活在何等光景之中——尽管以此为目的的教导也很有价值——而是要提醒信徒,他们自己以前是如何行事为人的。我们所有人都曾经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
Epithumia(私欲)指的是各种各样强烈的嗜好和欲望,不仅仅指性方面的欲望。Thelēma(喜好)强调强烈的意愿,竭尽全力渴望并且追求某种事物。如同过犯与罪恶一样,这里提到私欲和喜好不是比较它们的差异,而是强调它们的共性。它们是同义词,用指堕落的人彻底自行其是的趋向。按照本性,堕落的人利欲熏心地去满足自己罪恶的肉体和心中的喜好。肉体(sarx)指的是一个人随心所欲导致的放荡生活。此处的心(dianoia)则是指蓄意悖逆神旨意的选择。
每个信徒都曾完全失丧在今世,肉体和撒但——即空中掌权者(鬼魔的首领)的体系之中。这就是堕落之人已成败局的三大属灵战场。出于本性,堕落之人助纣为虐,与属灵的敌人结盟(参见约壹2:16)。大多数世人一厢情愿地以为所有人都是神的儿女,其实不然;相反,那些还没有借着耶稣基督接受救恩的人本为可怒之子(参见约3:18)。所有的人,若没有借着基督与神和好,按着本性就都是神愤怒、永远审判和刑罚的对象。对他们最准确的描述不仅是悖逆之子,故而也是可怒之子——他们是神审判的对象。
虽然我们也曾和别人一样,但因着信,在救主里面,我们已跟他们不再一样了。因着基督成就的救恩在我们里面,从现在直到永远,我们都在基督的慈爱里,得以从罪人的处境中被拯救出来,那处境就是死亡、罪恶、离弃、悖逆、受鬼魔控制、放纵私欲,以及神最终的审判。
(二)救恩是本于爱(2:4)
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
救恩是脱离罪,本于爱。神的怜悯是plousios,丰丰富富,满溢流淌,不可测度,没有限量。和好的问题不在神一方。然而神这两个词显明,是神主动提供救恩的大能。神的心愿就是与他按照自己的形象、为着自己的荣耀而造的人重新和好。人是悖逆拒绝的一方。由于神对我们有丰富的怜悯和大爱,他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归回他的路。在罗马书11:32,使徒保罗同样强调说:“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神这样做的目的在11:36给出:“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归于”一词由本书作者特作强调。)
彰显神荣耀的救恩,其动力和大能是本于神的大爱。神本就是恩慈、怜悯、慈爱的。神出于爱主动拯救可耻的、有罪的、悖逆的、堕落的、困乏的,被定罪的人,赐给他们救恩以及随救恩而来的一切永恒的福气。因此,人的悖逆不仅是在对抗神的主权和律法,也是在对抗神的爱。
倘若一个人在街上开着车,疏忽大意地撞倒并轧死了一个孩子,他很可能会被逮捕、受审判和罚款,并因过失杀人而入狱。在他缴纳完罚款,服了刑役以后,他会重获自由。从法律上讲,他已不再有罪。但这一切法律上的刑罚都不能使孩子重获生命,也不能减轻孩子父母的悲伤。他们所受伤害的程度之深是不可测度的。他们与杀死自己孩子的人之间要建立或恢复某种关系的唯一办法,就是孩子的父母给予宽恕。肇事者即使对此有多大的愿望,他都不可能达成和解。只有被冒犯的人才能给予宽恕,而只有宽恕才能带来和解。
尽管神被严重地冒犯(正如太18:23-35的比喻所描写的),但神因着丰富的怜悯和大爱,赦免了我们,与我们和好——正如他为每一个悔改的罪人所做的一样。尽管因着自己的罪和悖逆,所有人都参与了钉耶稣十字架的恶行,但神的怜悯和慈爱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因着耶稣钉十字架而得以称义的道路。神说:“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做过些什么事情,但因着我对你的大爱,你的罪罚已经付清。我的律法对你的审判已经借着我儿子为你所成就的工作得到了满足。因着他的缘故,我赦免你。你只需接受他就可以来到我面前。”神出于丰盛的爱不仅赦免得罪他的人,更为他们而死。“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15:13)救恩之所以成为可能,全因神对那些并不配得之人的怜悯之爱。
(三)救恩是进入生命(2:5)
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
说一千道一万,死去的需要活过来。这就是救恩所给予的——属灵的生命。为了鼓励那些怀疑基督在自己生命中的能力的信徒,保罗提醒他们,既然神满有能力和慈爱赐给他们与基督一同的属灵的生命,他就一定能够保守那生命。那将我们从罪与死亡当中救出来,并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不定完成时)的大能(参见罗6:1-7),也正是继续激发基督徒整个生命的大能(罗6:11-13)。我们在这里可能强调的是对于犹太人与外邦人(弗2:1中所提到的“你们”)的囊括:双方都身在罪中,都能蒙怜恤,在基督里活过来。
当我们成为基督徒的时候,我们不再与神的生命隔绝。借着与基督的死与复活的结合,我们在灵性上活过来,并因此第一次对神有感动。保罗称之为行在“新生”(罗6:4)里。我们第一次能够明白属灵的真理,渴望属灵之事。因为我们现在有了神的性情,我们能够追求敬虔的事,就是“上面的事”,而不是“地上的事”(西3:2),这是与基督一同活过来的结果。使徒保罗说:“我们……必与他同活”(罗6:8),我们的新生命与活在我们里面的基督的生命已经没有分别(加2:20)。在基督里,我们不可能不蒙神的喜悦。
(四)救恩带有目的(2:6-7)
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救恩有一个关乎我们也关乎神的目的。救恩最立竿见影的结果就是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借着基督的复活,我们一同复活,不仅向罪死,向义活,而且也享有他的尊贵,分享他至高的荣耀。
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后,他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解开,叫他走!”(约11:44)一个活人裹在裹尸布里是不能活动的。由于我们借着基督成为天上的国民(腓3:20),神就使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坐在天上。我们不再属于现今的世界,也不在它罪恶悖逆的权势之下了。我们已经从灵性的死亡中被拯救出来,被赋予属灵的生命,为的是能够在基督里,并且与他一同坐在天上。在这里,如同在1:3中,“天上”指的是神掌权的属灵领域,而在6:12那里,空中则指的是撒但掌权的属灵领域。
“坐”后面的希腊动词用的是不定过去时态,旨在强调这一应许的绝对性。在说到这一应许的时候,就好像事情已经完全发生了一样。尽管我们还没有继承神在基督里面为我们所预备的一切,但是,在天上就是在神的领地中而不是在撒但的领地中,就是在属灵的生命中而不是在属灵的死亡中。天上是我们所有的福气所在,也是我们与圣父、圣子、圣灵以及所有在我们之前或在我们之后去到那里的圣徒相交的地方。天上是我们一切诫命的来源地,也是我们一切赞美和祈求的归宿地。且有一日,我们会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我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前1:4)
要一词指出,我们被提升得享神超自然的保守和能力,目的乃是我们可以永远得到福气。但是,这不仅是为了我们的益处和荣耀,神在救恩之中更大的目的乃是为了他自己的缘故,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这一目的显然也是为了我们的益处,但它首先是为了神的荣耀,因为它永远地显明了他极丰富的恩典(参见3:10)。借着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无尽的)恩慈,天父在赐给我们福气的同时也荣耀了他自己。从救恩开始之时,直到后来的世代,我们不断地领受神的恩典和恩慈。后来的世代与1:21中所说的来世不同,而指的是永恒。神借着“在基督里”永永远远地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弗1:3),借着赐给我们他无穷无尽没有限量的恩典和恩慈,荣耀他自己。因着神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诸天都要归荣耀于他(启7:10-12)。
(五)救恩是因着信(2:8-9)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我们在救恩中的回应是信,但即使信也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信不是我们凭着自己的能力或靠着自己的办法能成就的。首先,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办法。不仅如此,即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办法,神也不希望我们依靠它们。否则,救恩就在某方面成了出于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就有一些资本可以自夸了。保罗要强调的是,就连信心也是神赐下的,而不是出于我们自己。
有人反对这样的解释,认为信(pistis)是阴性词,而这(touto)是中性词,(所以不能指代信。)但其实这不成问题,只要我们明白这不完全指名词信,而是指信的行为。此外,这种解释最能体现上下文的意思。如果“这”指的是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即整个句子),那么,再加上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就画蛇添足了,因为恩典的定义就是神白白的赐予。如果救恩是本乎恩,那么,它必然是人不配得的神之所賜。在彼得后书1:1,腓立比书1:29及使徒行传3:16,信都被看作是神所赐的。
有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急切地赶赴一场奋兴会,却到得太晚,只见工人正在拆卸已经举行过会议的帐篷。这人因错过了传道人而慌乱不已,他决定问一位工人自己能做些什么才能得救。这位工人是一位基督徒,他回答道:“你什么都做不了,太晚了。”这人大惊失色,问道:“你是什么意思?怎么会太晚了呢?”工人回答道:“工作已经成了,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相信。”
每个人都是靠信活着的。当我们开一听罐头或者喝一杯水的时候,我们相信它没有被污染。当我们走过一座桥的时候,我们相信它能支撑我们。当我们把钱存到银行里的时候,我们相信它是安全的。生活正是不断凭信心而行的一系列活动。没有一个人,哪怕他多么生性多疑,或我行我素,能够不运用信心度过一天。
教会成员的身份,洗礼和坚信礼,乐善好施,做好邻舍,都不能带来救恩。领圣餐,守十诫或按照登山宝训生活,也不能带来救恩。要在救恩中有份,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相信耶稣基督为他已成就的一切。
当我们接受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时,我们是靠着神出于恩典赐给我们的信。这是人极致的信心之举。它虽出于我们,但从根本上说,却是出于神,是他出于恩典赐给我们的。当一个人因窒息或溺水而停止呼吸以后,他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如果他竟然重又呼吸起来,那一定是因为别人使他开始呼吸。一个灵性死亡的人甚至无法做这信的决定,除非神先向他吹入属灵生命的气息。信正是呼吸神的恩典所供应的气息。然而,吊诡之处在于,我们必须运用信心,并为我们的不信负责(参见约5:40)。
显然,如果救恩真是完全出于神的恩典,那么,它就不是出于行为。人的努力与救恩毫无关系(参见罗3:20;加2:16)。因此,无人可以自夸,好像自己在救恩上有所贡献。在救恩里,一切自夸都被除去(参见罗3:27,4:5;林前1:31)。然而,正如保罗紧接着肯定的,善行有其重要地位。
(六)救恩要归于善行(2:10)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尽管行善在获得救恩上面没有任何贡献,却与活出救恩息息相关。任何善行都不能生出救恩,但救恩却生出众多善行。
耶稣说:“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15:8)行善不会使人成为门徒,但行善可以证明一个人是真门徒。当神的子民行善的时候,他们在为神的国结果子,并荣耀他的名。
圣经多有论及行为。圣经提到行律法,然而律法虽为善,却不能拯救人(加2:16)。圣经提到死行(来6:1),以及暗昧的和肉体的行为,这些行为本就是恶的(罗13:12;加5:19-21;弗5:11)。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人靠着自己的能力行出来的,与救恩毫无关系。
在我们为主行任何善以前,他必须先在我们里面行善工。靠着神的恩典,因着我们的信心,我们成为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神又预备我们靠着他的能力,为着他的荣耀,过行善的生活。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15:1-8)
那在基督耶稣里造成(我们)的能力,也会赐给我们行善的能力。这正是神救赎我们的目的。善行是真正得救的明证。义的态度和义的行为出自被更新的属天的生命。保罗对哥林多的信徒说,他们会“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林后9:8)。他指教提摩太,信徒要“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7)。基督死,是为了给自已兴起一群“热心为善”(多2:14)的子民。甚至这也是神的工作,正如保罗所说:你们“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2-13)。
在这里,保罗的主要信息仍是针对信徒的,他们中许多人多年前已经得着救恩。保罗不是要向信徒显明如何才能得救,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他们是如何得救的,其目的是要使他们相信,那拯救他们的能力正是如今保守他们的能力。正如信徒已经得着完备救恩,他们也得到了信实活岀得救生命所需的一切。基督徒身上有来自神的能动力,最大证据就是他自己的得救,以及随之而来的,神在他里面促成并透过他行出来的善行(参见约15)。这些善行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们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这就是为什么雅各说信心若没有行为就不是真信心(雅2:17-26)。
作为文学匠心之作,“诗歌”一词是从poiēma(工作)一词衍生而来。在时间开始之前,神就设计使我们效法他儿子耶稣基督的模样(罗8:29)。因此,保罗能够对腓立比信徒说:“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poiēma)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1:6)
人们常讲起关于主日学里那个调皮捣蛋,不断地惹恼老师的小男孩的故事。有一天早晨,老师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不像样?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是谁造出来的吗?”小男孩回答道:“我是神造的,但他还没有完工呢!”
我们都是那位至高的巧匠手中尚不完美,有待雕琢的钻石。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但在他将我们塑造成他儿子的完美样式之前,他不会停止工作(约壹3:2)。
一位著名演员曾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一次社交集会。在会上,许多人请求他背诵各种文学作品中脍炙人口的段落。一位恰好在场的老牧师请这位演员背诵诗篇二十三篇。这位演员答应了,但有一个条件,就是牧师也要背诵一遍。演员的背诵抑扬顿挫,精彩动听,获得了长时间的掌声。而那位牧师的声音则由于多年的布道,又干又哑,他的背诵也朴实无华。然而当他朗诵完毕,屋子里没有一双眼睛不是热泪盈眶。有人问那位演员何以有这种差别,他回答道:“我知道这首牧者之歌,而他认识那位大牧者。”
救恩并非岀自对有关耶稣基督的真理有所了解,而岀自对基督本身的亲身认知。这救恩的成就乃是借着神的大能,因着他的慈爱和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