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4:2-4
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地表上有一个巨大的裂口,被称为“大峡谷”。在地图上,它不过是一小块阴影,毫无起眼之处。但你若在大峡谷北缘的旅馆过夜,第二天想要跨过峡谷到南缘去,你就会发现唯一的方式就是开车穿越好几百里的酷热沙漠。
我不知道薛华讲到“鸿沟”时,心中是否想到大峡谷。他是一个美国人,但住在瑞士,他可能想到阿尔卑斯山上的深壑。但他究竟想到哪一处裂口并不重要。这位当代杰出的护教家心中真正想到的,是基督徒放在自己和其他人当中的鸿沟,他关切的是,我们是否把这鸿沟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我在上一讲的结尾指出,基督徒企图在自己和别的基督徒中间置放鸿沟,或因他们行为上的细节而批评他们不是基督徒,或者虽然承认他们是基督徒,却拒绝与其来往,这是不对的。保罗在罗马书第14章谴责这种行径,他说:“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1节)。
当然,有一种真正的鸿沟存在,而且很可怕。它界于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中间,界于属灵上已经活过来的人和属灵上的死人中间。只有神能透过超自然和属灵的更新力量,将这鸿沟弥补起来。而真正相信耶稣基督的人,他们彼此中间不应该有这鸿沟出现。
基督徒不是复制人
基督徒在许多事上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世界有不同的主人,追求不同的目标,依据不同的规则生活。我们却与世界无份。但我们最大的难处出在鸿沟的这一边,就是承认耶稣做救主的基督徒彼此之间,反而存着分歧的看法。
基督徒不是复制人。神大可以把我们造得一模一样,但这样未免太无趣了。神造我们各不相同,结果无可避免的,我们不但行动相去悬殊,对事物的想法也截然不同。这种多样性会对我们形成压力,使我们难以和平共处。当然,世界的人也有他们的问题,不要以为他们那边情况较佳。不!但非基督徒相处困难的事实,并不表示基督徒就可以对我们自己的问题视若无睹。
我们面对行动迥异的基督徒时,该怎么办?保罗此处提到我们可能有的两个错误反应。
第一,那些自以为信心坚固的人常常轻看信心软弱的人——对其不屑一顾。另一方面,那些软弱的人则谴责信心坚固的人——怎么整天愁眉苦脸?
保罗用一件事为例:他们对基督徒是否可以吃某种食物,有歧异的见解,他说:“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3节)。
保罗的第一个例子:食物
我在介绍罗马书14:1-15:13这一大段时曾指出,保罗是用很广泛的方式来触及这话题,因为这在教会中是一个广泛而普遍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本身是以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所以他提出心中想到的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吃和不吃某种食物。第二个是该不该守某些节日。
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例子,论到食物,保罗一开始就说:“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2节)。他此处想到了什么?有几个可能性。
1. 遵守犹太人的饮食禁忌(kosher)。我们已经看过,我们对第1世纪犹太人的社区和风俗之认识,无一与保罗在这里提到的相符合,我们对外邦人的情况和宗教仪式之认识,也无一与此相符。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两者都是合理的例子。
先来看犹太人的社区。旧约没有一个律法要求犹太人只吃蔬菜,保罗的例子中,吃素食的也只是“软弱”的弟兄。但犹太人确实对食物有所限定。利未记第11章详细地区别“洁净”和“不洁”的牲畜,犹太人只能吃洁净的畜类,不可吃不洁的畜类。利未记第17章告诉百姓不可吃血,在食用牲畜时,必须先放出它的血来。今天犹太人的“守洁”意思是指定一个拉比,监督宰杀牲畜的过程,然后把“洁净”的标签贴在肉类上。犹太人又用出埃及记23:19(以及出34:26),作为预备两种食物的根据,一种是掺有奶品的食物,另一种是没有用奶品烹调的食物。其实那一节不过说:“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虽然我们无法从罗马书第14章看出,保罗心中想到的是犹太人的这种习惯,但正如格哈德·基特尔(Gerhard Kittel)所编《新约神学辞典》中所指出的,保罗用来描述“软弱”弟兄的那个字astheneo,在翻译成希腊文的旧约中,经常被用来代替kosher(饮食禁忌)一字。因此,使徒在写罗马书第14章时,很可能心中也想到了犹太人的饮食禁忌。
2. 外邦人的苦修主义。保罗既然提到只吃蔬菜,而这并非犹太人的习俗,可能他想到的是外邦人的苦修,这是我们经常在希腊和罗马哲学家的作品中见到的。古代历史上有一段时期,人类生活变得太过放纵,于是许多异教徒决定采用一种严格、刻苦的生活方式,他们身穿简单的衣服,只吃蔬菜,只喝水。
那个时代中,有一些持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后来成了基督徒,他们很可能也把这种方式带进基督徒的信仰中,认为这对他们意义非凡。或许他们说:“如果我在成为基督徒以前过着简单的生活,当然现今我不可能再去过不洁的生活。”他们未明白一点:他们吃什么,或不吃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对于那些采取他们从前所反对的生活方式之弟兄姐妹,他们很容易出口论断。
3. 哥林多人的问题。最后,我们无法忽视一个事实:罗马书是保罗在哥林多写的,他在哥林多也面临过选择食物的问题(参 林前8:1-13,10:23-33)。
在保罗所处的异教世界中,宗教仪式主要就是在异教庙宇中献祭。当然,献完祭以后,并不把祭牲的肉烧毁或扔掉。通常是由祭司拿到市场上贩卖,结果上市场买菜的人可能买到祭过偶像的肉。如果一个基督徒到朋友家做客,发现端上来的正是这一类的肉,该怎么办?如果照吃不误,是否会贬损他做基督徒的身份?这样做是否等于认同异教徒的仪式?
保罗的回答是:“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基督徒可以自由食用那些肉。然而若为了其他人的良心,他就当避免不吃,因为基督徒应该在这种事上敏锐,不可将自己的自由强加在软弱的弟兄姐妹身上。保罗在那里说了一句与此处很类似的话:“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林前8:13)。
我们对吃、喝,或不吃、不喝,当抱着怎样的态度?罗马书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保罗甚至未将这事当作一个待解决的难题,他关切的乃是基督徒那种不是讥笑就是责难的态度。那才是问题所在!吃喝什么,或不吃不喝什么,都没关系,不要再为此争论不休!不可根据这些来决定你要跟谁来往,与谁一起做主的工。
耶稣革命性的教训
我们在讨论保罗具体的指示或劝告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思考,那就是耶稣基督对这件事的教导,保罗当然对此知之甚详。
耶稣的事工几乎都是在以色列境内,在犹太人圈子中展开的;对信仰犹太教的人而言,遵守洁净食物的规则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但耶稣对这个题目的教导却颇具革命性。他谈到法利赛人,他们抗议耶稣的门徒未遵照律法在吃饭前洗手,耶稣回答时对他们的律法主义大加挞伐,他说他们只会墨守成规,内心却未真正顺服神的命令。其中一个例子是,他们对不照顾年老父母所持的借口是,他们把当用来奉养父母的钱捐给神了。“这就是你们承接遗传,废了神的道。你们还作许多这样的事”(可7:13;参 可7:1-13)。
“许多?”他们或许抗议:“例如……”
耶稣说,看看你们洁净食物的条例:“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可7:15)。
门徒对此大惑不解,稍后他们问耶稣这番话是什么意思。耶稣解释说:“岂不晓得凡从外面进入的,不能污秽人;因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厕里。这是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可7:18-19)。
耶稣继续说:“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能污秽人,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渎、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可7:20-23)。耶稣在马太福音又补充说:“这都是污秽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太15:20;参考16-20)。
显然耶稣并不在乎外表,他只看人的内心。如果耶稣不看重外表,神也不看重,那么我们也不应该看重。正如我前面说的,犹太人一向以严守洁净的律法著称,耶稣这番教训对他们无啻是当头棒喝。
神并不在乎你吃什么。
但神确实在乎一些事。他在乎从我们内心出来的东西。耶稣说,从里面出来的才会“污秽人”。如果那污秽人的不是从口里进去的,而是由里面出来的,我们岂不更当比古代的犹太人还谨慎,以获得、拥有、保持一颗洁净的心?人的心不会自动保持洁净。耶利米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但由于“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我们的心能够改变,是靠着耶稣和圣灵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关心的。我们若真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污秽,就不会再轻易瞧不起或论断别人了。
对“坚固”信徒的几点建议
我们如何克服自己天性中的倾向——轻看或论断那与我们举止不一样的人?保罗在这几节里提出了几个真理。
1. 其他基督徒不必对你负责,他们只需对神负责。保罗问那些“坚固”的基督徒:“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的仆人呢?”(4节)。
为什么我们很难明白这一点呢?如果运用在日常生活上,我们就容易明白。譬如你做老板,雇用了几个员工,你有权决定他们的工作目标、时数、福利和稽核标准。你的员工必须向你负责。但与你竞争的其他公司,例如街角的那家商店,他们的员工就不必向你负责。你也许不欣赏他们的做事方法,不同意他们的目标或工作表现,但你根本管不着他们的行为。
基督徒生活也是如此。我不是说我们应对其他人漠不关心。耶稣教导我们当照顾自己的弟兄(参考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如果对一般世上的人都如此,更何况对我们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呢?我们必须为他们祷告,协助他们,鼓励他们,尽可能帮他们成为成功而优秀的基督徒。但这并不包括责备和论断那些与你见解相左的人。他们是向耶稣负责。因此你应该让耶稣去判断他们。请记住,耶稣比你更关心他们,更盼望他们在属灵上过着正直、坚固而蒙福的生活。
2. 神已经按其他基督徒的本相接纳了他们。我们由定义得知这一点,因为基督徒站在神面前,不是凭着他的义,乃是靠耶稣基督的工作。由于别的基督徒已经被神接纳,他们没有被耶稣拒绝,所以你也应当接纳他们。
这并不表示其他基督徒所做的都是对的,就像你所做的也不一定都对。这里的意思是,基督徒被接纳,纯粹是因为基督已经为他死了,神将这恩典赐给了他。换句话说,他被神接纳,所依据的基础不是行为。如果你认为一个人得救是根据他的所作所为,你就是将救恩建立在行为上,这就抵触了福音。
你当然不必同意别人的一切作为,就像别人也不一定同意你做的每一件事。但你必须接纳其他信徒,与他们交通,因为神已经接纳他,也接纳了你。我在上一讲指出,第1节说到我们要“接纳”软弱的弟兄,所用的“接纳”一词,与第3节所说神“接纳”我们,和第15章第7节提到基督对我们的“接纳”,都是同一个词。由于神接纳了我们,所以我们也当彼此接纳。此外,由于我们被接纳不是靠行为,而是靠恩典,显然我们也需要根据同样的基础来接纳别人。
我们必须记住:“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3. 其他基督徒也和你一样,是靠着神的恩典站立得住。我们当记住,我们也是靠着恩典,得以在基督徒生活中站立不摇动,并发挥基督徒的功用。保罗说:“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4节)。
有些解经家认为这里的站住和跌倒是指最后的审判,因为它们常常出现在与审判有关的经文中,但此处保罗并非此意。“接纳”确实是指我们站在神面前,被称为义。我们被接纳是因为基督的死;在最后审判之日,我们也是凭同样的理由被接纳。至于站住或跌倒,从上下文看,这是指奴仆与主人的关系,以及主人有能力将他扶起来。这是耶稣的应许,他说他必与属他的人同在,他有重要而有意义的事工给他们做,他必保守他们完成任务。
如果耶稣觉得别的信徒需要在生活上有所调整,以完成他交代的使命,他自己会去改变他们。你帮不上什么忙。如果耶稣不打算改变那种行为,显然那就无关紧要,不会妨碍那人去克尽其职。事实上,你的关切和忧虑可能一无用处——因为你我若忽略真正重要的事,就会发现我们所耿耿于怀的那些琐碎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记得耶稣告诉法利赛人:“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23:23)。法利赛人看不起寻常百姓,或许因为百姓没有按规矩献出所得的十分之一。但他们自己为了逮捕、审判、处死耶稣,也不知破坏了多少律法。
4. 你也必须对神负责。最后,我们务必记住:不仅其他基督徒必须向神负责,你也得向神负责。耶稣有一次提到,即使你说过的闲话,有一天也要句句供出来(参 太12:36)。
确实,难道你除了纠正别的基督徒,没有别的事值得操心吗?当然,没有一个人能事事做得完美,但让耶稣去纠正其他基督徒的过错吧!特别是那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在此同时,你不妨挂虑自己是否尽职,别管其他人如何,想想当你站在耶稣基督审判台前时,你是否能听到他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25:21、23)?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