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4:1
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
如果一个人在谈话中不断提起某一个话题,通常是因为他对那个话题深感兴趣,并且认为那很重要。显然保罗对基督徒如何彼此相待的话题兴趣浓厚,因为他花了很长的篇幅讨论它。
罗马书第14章开始了一个新段落(罗14:1-15:13),这也是本卷书信最长的段落之一,特别是罗马书结尾部分(罗12:1-16:37)最长的一段。为什么保罗要花这么多篇幅,来解释基督徒必须接受那些在次要的事上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我们又当如何对待那些在重要的议题(例如基督徒的经济、政治、生态学,或解救受压迫人民等)上,与我们持相反意见的人?像接纳其他基督徒这类“微不足道”的事,真的这么重要吗?
显然保罗认为很重要。
他用两节经文指示我们如何发展基督徒的心思,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他另外花了六节的篇幅讨论如何正确地评估自己和别人,以及我们需要彼此激励。另外他以整整十三节来讲述爱人如己,七节讲述教会与政府的关系,另外七节从耶稣基督再来的角度看基督徒当有的行为。但现在他用第14章整章和第15章前半章,一共三十五节的篇幅,来谈基督徒当如何接纳、支持那些我们并不认同的基督徒。此外,这是保罗最后讨论的一个主题,在这之后他就开始谈到他个人未来的计划,接着就是信末的问候语。很明显的,这是他结束罗马书时,盼望他的读者铭记于心的事。
这一段有两个主要部分:(1)如何对待软弱的人(14:1-12);(2)“坚固”的人当如何使用他们的自由(14:13-15:13)。这部分是写给“坚固”人的。所以你若认为自己是一个信心坚固的基督徒,这两部分都是为你写的。
问题何在?
第14章第1节是主题经文。新国际译本的翻译是:“要接纳信心软弱的人;不要论断那些引起争议的事。”有些人比较熟悉英王钦定译本的译法:“信心软弱的人,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菲利普斯译本将其意译如下:“要接纳信心软弱的人,但不要争论他所怀疑的事。”
究竟保罗在这一节和接下去几节里关切的是什么?历来学者对此莫衷一是。他这里将“软弱”的人与“坚固”的人做对比。但谁是软弱的?谁是坚固的?保罗没有直接指名,也未说出为什么一方的观点比另一方软弱。
保罗在这一段稍后的部分提到两件具体的事:(1)基督徒百物都可吃的观念,与基督徒只能吃蔬菜的观念相对立;(2)守特别的“圣”日。这使我们想到保罗作品中其他相关的章节,但它们各有不同,所以很难用它们来解释此处保罗所关切的是什么。
例如哥林多前书8:1-13,和10:23-33,保罗也用了“软弱”一词论及那些对于吃祭过偶像的食物持保留态度的人。但罗马书在这里并未提到偶像,而此处吃蔬菜的问题则未出现于哥林多前书。两处经文确实有类同性,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两者情况相同。
保罗在加拉太书和歌罗西书里也关心到守圣日的问题。加拉太书4:10-11说:“你们谨守日子、月份、节期、年份,我为你们害怕,惟恐我在你们身上是枉费了工夫。”他又在歌罗西书2:16-17警告他的读者,要防范那些强制他们守各种节期的人:“所以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显然这些经文都很类似,但最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加拉太书和歌罗西书中所用的方式,与他在罗马书里的方式大异其趣。他在那两卷较短的书信中告诉读者,不要被这一类事情所羁绊,而在罗马书这里则说这一类事情根本无足轻重。
难道保罗说话前后矛盾吗?他是否改变了心意?不!他只是在论及不同的事。约翰·慕理这样解释:
保罗在加拉太书讨论到信犹太教的人,他们基本上误解了福音。他们大力鼓吹律法主义,主张人若要称义、被神接纳,就必须谨守日子、节期。这实在是……一种“另类福音”……罗马书第14章并没有证据显示:“看这日比那日强”的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并未鼓吹以仪式为福音的中心目标。所以保罗可以容忍他们,只对他们设下限制。
再往下看,保罗在第15章也说到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差异,但他在那里并未具体指明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他并未把吃肉,或守节期,或相反的举动,归属于某一团体。因此保罗心中想到的,并不是犹太人在食物上的禁忌与外邦人饮食上的放纵所形成的对比。
我们把这些并在一起看,就能下结论说,保罗并不是想到某一个具体行动或信念,虽然他提出了几个建议,但他是指一般的情形。套用我们现今的话说,基督徒的问题是出于他们总是互相扯后腿。他们不但没有尽量在生活上荣耀神,好叫不信的人能因他们而归向基督,反而浪费时间在彼此吹毛求疵。他们不信任神在其他基督徒身上所做的工。
保罗说,我们必须停止这种恶行。我们若听从并顺服保罗在罗马书最后这一大段所讲的话,就必须彼此接纳,互相激励。
今天的问题,而非过去的问题
我们开始讨论这一段经文时,需要思想另一件事,就是谈到基督徒彼此接纳,我们必须先对付导致今天信徒分裂的问题,而不是讨论过去困扰着基督徒的问题。
我想到一些在过去引起基督徒轻视、论断其他基督徒的行为,例如醉酒、抽烟、跳舞、看电影。在我长大的过程中,并未花太多时间待在极端狭窄和律法主义的教会里,如果我确实在那种环境中长大,恐怕这份清单还会更长,包括了男孩子头发的长度,和女孩子裙子的长度等。
在我年轻时,这些问题或许可以纳入保罗在罗马书第14章至15章所提到的类别中。当时令人可悲的现象之一是,保罗在经文中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反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老一代的人把这类与福音本质毫不相干的事当作划分真假基督徒的分水岭,结果导致许多年轻人对宗教反感,至少对福音派或基要派的宗教退避三舍。
许多非信徒也可能因这种现象大感困惑,甚至掉头而去。毫无疑问的,他们多少得到一种印象:做基督徒就得放弃所谓的世俗享乐;他们却未将重点放在信靠耶稣基督做个人救主这件事上。
但此处有一个问题。如果这就是保罗在罗马书第14章和第15章所说的,那么他对我们这个世代就无话可说了。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主张废弃道德、无拘无束、包容并蓄的世代,除了少数我们很少接触,甚至从未接触过的狭窄团体之外,大多数基督徒都能接受从前被称作世俗化的行为。我们不在乎别人是否抽烟、喝酒或打牌。这样固然有其好处,但我必须说,这也有弊端。当然,这不是我此处要强调的重点,我的问题是,难道这就是保罗在这几章主要谈论的内容吗?若是这样,我们大可一下跳到罗马书15:14,并且恭喜自己已经把这个教训用的得心应手了。
但愿我们都知道这是不正确的。环境或许有改变,但问题总是存在,很可能我们里面的问题比别人还严重,特别是如果我们不肯承认自己有问题。我们今日当如何将这教训运用出来?请容我提出几个建议。
1. 当其他基督徒遭遇难处时。我相信在这个领域中,我们最常看见“坚固的”基督徒未尽到帮助“软弱的”弟兄姐妹之责任。基督徒也会遇见患难。有时发生在家庭中。或许一个丈夫遭到妻子离弃,或一个妻子被丈夫抛弃。基督徒也会失业,如果失业的是丈夫,很可能全家生计就立刻成了问题。有时一场大病或一次意外,会顿时使个人或家庭岌岌可危。
当基督徒经历这种艰难时,其他基督徒就当围绕着他,支持他,鼓励他,在经济上伸出援手。可惜我们经常看见的现象是,那些本当出手相助的人反而袖手旁观,甚至加以批评论断。他们说(至少心中这样想):“这个人一定是违背了神的旨意,不然他怎么会碰到这种事?”或者有人失去工作,其他基督徒就责怪他未尽养家的职责,他们甚至振振有词地引用圣经的话:“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若有人遭遇严重车祸,或受伤,或患了重病,就有人语带讥讽地说:“神一定是用这个机会来教导你多多亲近他。”
这种情景多么可怕啊!这一类“朋友”的语气多么像约伯三个朋友的语气!但他们更糟糕,他们甚至未像约伯的朋友那样先坐下来,好好安慰在患难中苦苦挣扎的信徒。不幸的是,今天这种缺乏同情心的基督徒比比皆是。
2. 个人过虔敬生活的方式不同。基督徒彼此论断的第二个领域是个人的虔敬。你是否每天早上有一段“安静时刻”?你每天花多少时间祷告?你有没有阅读优良的基督徒书刊?你多久做见证一次?
请别误会我的意思。我相信每天(或固定时间)灵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需要祷告,我们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我经常呼吁“关掉电视,打开属灵书籍”。我们也受到嘱咐,当为主做见证。问题是我们往往因别的基督徒达不到我们的标准,而论断他们,却忘记了我们在这方面也并非最佳楷模,至少我们与先圣先贤比较,也只有望其项背的分儿。此外,其他基督徒也可能在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中出类拔萃。
最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一个“属灵”的妻子论断她的丈夫,因为他不像她那样广泛地阅读属灵书籍。这个丈夫没有整天思想属灵的事,他有工作上的问题需动脑筋。每天下班以后他已筋疲力尽,只想观赏电视上的球赛。这个妻子或许不必出外工作,也没有幼小的孩子待照顾,她有不少闲暇可以阅读和思想。当她的丈夫下班回来时,她想要谈论当天她思想的一些事。如果他缺乏兴趣,她就认为这是因为他不够属灵,或者“与神的关系不正常”。
当然,那个丈夫可能确实不够属灵。但不论他是否如此,这种论断他、对他所做的不存任何感激的态度是不对的。同样的,一个丈夫若轻看妻子,漠视她的需要,也是错误的。因此,究竟谁是“软弱的”,谁是“坚固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接纳其他基督徒,相信神在每一个生命中都有他的作为。
唐纳德·格雷·巴恩豪斯说过,有一次他和一群传道人共进午餐,其中有人以贬抑的口吻提到另一个宗派的牧师,说那个宗派的传道人似乎乏善可陈。这时巴恩豪斯加入谈话,他提起他所认识的一位传道人。那人完成了神学院的学业,并且被按立为牧师。但他很少讲道,也从不参加祷告会,偶尔还会有数星期不去教会。更糟的是,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他个人的图书馆里,他所热衷的习惯在其他人眼中却被视为过分,完全不合乎基督徒体统。这种生活他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在座的牧师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人对基督教事工简直一无贡献,说不定他还未真正得救呢!
午餐快结束时,巴恩豪斯将话题转到辅助读经的材料上,他问在座的人,他们认为当今最佳的经文汇编是那一本。他们异口同声地认为詹姆斯·史特朗(James Strong)的经文汇编是个中翘楚。这本汇编包含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字汇,以及相当多的辅助材料。这时巴恩豪斯才指出,他稍早所描述的那人,也是他们难以赞同的那个传道人,就是史特朗。他是这本传世巨着的作者。
这里的重点很明显。神给他每一个仆人不同的恩赐,他按照自己的意思来使用个人的恩赐。我们对这些恩赐感觉如何,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恩赐是回应神,而非回应我们。我们的责任乃是接纳其他信徒,支持他们,为他们的事工代祷。
3. 宗派的联合。教会联盟也经常会引起信徒的纷争,产生论断的态度。我不是说我们必须认定其他宗派的差异一定正确,就像说我们一定得认为和我们不同的基督徒总是对的一样。但正如我们接纳别的基督徒,我们也应当接纳别的宗派——只要他们认耶稣为主,承认福音是唯一的救法,他们就是基督身子的一部分。
4. 个性的差异。至于个性上的差异又如何呢?难道每一个基督徒都得像丧家之犬一样愁眉苦脸吗?或者都得像喜剧演员一样笑口常开?当代最伟大的传道人司布真就常常因诙谐风趣而受批评。有一位妇女对司布真在讲道中穿插的幽默大不以为然,司布真回答她说:“夫人,如果你知道我省略了多少笑话,你一定会对我肃然起敬。”
司布真确实别具风格。一个年轻人问他,该怎么处置别人刚送给他的一盒雪茄。司布真解决了他的问题:“你转送给我好了。我会为了神的荣耀而吸掉这些雪茄。”
另外有一次,司布真因乘搭火车的头等舱去领聚会,而饱受别人批评。反对他的人说:“司布真先生,你在头等舱做什么?像我就为了要好好管理主的金钱,而只乘搭三等舱。”司布真回答说:“我是为了好好照顾主的仆人而乘搭头等舱。”
让我们停止互相倾轧,让神用他自己的方式、时间,温和地对付他的仆人。我们作为他的仆人,也当感谢他以温柔待我们。他若不这样,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保罗的劝勉
我们只讨论了罗马书这重要段落开头的部分,接下去还有很多待探讨。但我们必须留意到,即使在这里,保罗也率先提出了两个劝勉。事实上,他的语气比劝告还强烈——那是一种嘱咐,整个句子都是命令的语气:“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
1. 接纳信心软弱的人。这表示我们应该接纳其他基督徒,正如约翰·慕理说的:“在信心、自尊和情感等领域里,不可有任何歧视。”
“接纳”是一个强烈的词,因为第三节用它来描述神对我们的接纳,罗马书15:7则用它描述基督对我们的接纳。第3节说:“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另一节说:“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如果神已经接纳其他人,你又是谁,能不接纳他们呢?
2. 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要知道有些行为标准是很模糊的,有些事是无关紧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论其他弟兄姐妹对基督整个身子有多少贡献,都要接纳他们。此外,你也当尽自己的本分,将耶稣介绍给别人。当然,除了挑剔别人眼中的刺,却未看见自己眼中的梁木,你还有更重要的事待做。
薛华曾经谈到“鸿沟”,他说我们往往把它放在错误的地方,将我们与其他基督徒区分开来。这是不应该的。当然,在认识基督的人和不认识的人之间,在基督徒和世界之间,确有鸿沟存在,而且深不可测。这才是鸿沟所应当出现的地方。它不应该存在于基督徒和基督徒之间。凡与耶稣基督站在同一边的人,我们都应该为基督国度的缘故,与他们并肩而立。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