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确定相关细节

 

比喻故事的相关细节是那些旨在教导某些真理的细节,因此,应当被解释并加以应用。但我们怎么能辨认哪些细节是相关的,哪些是不相关的呢?一般来说,相关细节总是强调中心主题。

 

在浪子的故事中,父亲留在家里而没有出门寻找儿子是一个不相关细节。耶稣并不是在教导天父不寻找罪人,因为他在之前寡妇寻找钱币和牧人寻找失羊这两个比喻故事中,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父亲跑着去迎接小儿子却是一个相关细节,因此有属灵意义。我们怎么知道呢?因为这一细节强调了故事的中心主题—显明慈父的心肠。他翘首以盼并欢喜热切地接受小儿子是一个重要细节。

 

因此,我们将比喻故事与历史事件以及寓言分别进行比较,对于我们理解这条指导方法或许有所帮助。

 

比喻故事和历史事件

 

财主与拉撒路的故事(路 16:19-31)到底是比喻故事,还是历史事件?人们对此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必须坚持本故事的真实性,以免有关地狱和永恒审判的真理被削弱。但这种观点误解了修辞性语言,尤其是比喻故事。通过比喻故事表达的真理与通过其他文学体裁所表达的真理,同样真实和重要。

 

然而,将比喻故事和历史事件加以区分很重要,因为解释这两种文体的指导方法不同。历史事件的应用有所不同,因为它的每一个字面陈述都是事实,也必须被当作事实来理解。历史事件中的每个事实都具有独立的意义和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都具有属灵含义或者能够运用于当前的处境。圣经作者或耶稣本人可以用历史事件作为例子来定义该如何运用。

 

如果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是真实事件,那么它的每一个细节就都有意义。其中,天堂之人了解身陷地狱之人的处境,并能够和他们交流,这显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神学意义。另一方面,有一个财主和一个乞丐这一事实可能没有神学或属灵意义,而且财主最后进了地狱,乞丐则上了天堂,这仅仅是一个历史事实。当然,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样,相信所有富人都上天堂,那么,即便一个有钱人下地狱,这一事实也会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如果这个故事是比喻,那么有一个财主和一个乞丐这一事实显然是一个重要细节。耶稣谴责法利赛人的贪财和挥霍现有财富而不思量永恒的不智之举,然后马上讲述了这个故事。在这个背景下,基督是在继续谈及钱财和为永恒做准备。因此,作为比喻故事来说,富有和贫穷的细节就具有明确的意义。

 

历史事件和比喻故事都可能包含修辞性语言和字面语言。举例来说,无论以上的故事被当作历史事件还是比喻故事,我们都不必按字面意思来理解亚伯拉罕隔着深渊向财主喊话时,拉撒路真的是躺在他的怀里,而应将它理解为一种修辞性的表达方式,形容“蒙福人之地”。但是,某一细节是否具有属灵或神学意义,则取决于该故事是用于印证历史事实,还是用于教导某一具体真理。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练习来分辨:分别按历史事件和比喻故事将你能从这段经文中了解到的有关地狱的教导列出来。如果这个故事是历史事件,你肯定会从中找到多得多的有关地狱光景的细节。

 

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到底是比喻,还是历史事实?它似乎带有比喻故事的特征。《路加福音》16 1 节这样写道:“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接着,耶稣便讲了不义管家的故事。在 19 节中,他又说“有一个财主”,后面紧跟着在地狱中受苦的财主和在“亚伯拉罕的怀里”的乞丐的故事。有些人争辩说,拉撒路有真名实姓,这不是比喻故事的典型做法。但是,如果认为比喻故事不能包含人物的名字,那真是太想当然了。比喻故事毕竟是人们刻意编造的故事,忠于生活,讲故事的人有自由运用任何他认为有助于表达自己意思的内容。在这个故事中,拉撒路(意为“神帮助的人”)可能就是强调主题的一个细节。(我们将在第二十章中学习把历史事件应用于当代背景的指导方法。)

 

不管怎样,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留意,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故事解释时,不应该削弱它的含义。比喻故事不是神话或童话故事,它忠于生活,旨在教导完整的真理。在这个故事中,教导的真理很可能是对本章前一个故事所教导真理的跟进,即人们应该用今生的资源为将来做准备,如果他不这样做,就要承受永恒的损失。

 

 

比喻故事和寓言

 

比喻故事和寓言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通过将某物与属灵现实相比较以教导属灵真理。尽管如此,它们仍然在以下两方面有所不同:

 

第一,比喻故事是忠于现实生活的,寓言则不一定。在寓言中,基督可能是门或葡萄树,信徒可能是羊或葡萄枝子。

 

第二,虽然二者都可能有一个中心主题,但比喻故事旨在突出一个要点,而寓言通常教导许多相关甚至不相关的真理。

 

当我们明白比喻故事和寓言的区别后,重要的是要按不同的指导方法来解释它们。在《马太福音》13 123 节和《马可福音》4 120 节中,我们读到耶稣关于四种土地的比喻故事。它虽然被称为比喻故事,用法却和比喻故事的定义有所区别,它可以说是一个寓言。事实上在耶稣对四种土的解释中,他对故事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赋予了属灵的含义。种子就是神的话、鸟就是魔鬼、硬土就是顽梗的心。我们怎么能肯定呢?因为耶稣本人就是这样解释的。然而,故事的下文清楚地指明了一个主题:一个人生命的结局取决于他对神话语的回应。故事中的许多细节是有意安排为要强调这一中心信息的。

 

虽然这个故事的许多细节都有属灵意义,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细节都是如此。如果给寓言或比喻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赋予属灵的含义,就是在滥用。

 

例如,一位解释撒种比喻的人这样说:你知道只有 25%的人最终能上去吗?上哪儿?当然是上天堂……哪些人中的 25%呢?当然是那些听到福音的人,也就是那些听到耶稣基督为罪人而死、被埋葬、又从坟墓中复活这个好消息的人。但在所有听到的人中,只有 25%能上天堂。是的,撒种的比喻中就是这么说的。不信,你翻开圣经自己看看吧。[1]

 

这个比喻故事和解释只说到了人们对福音的不同回应方式,并没有暗示对回应比例的预测。释经者在解释的时候必须参照上下文,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异想天开的解释。

 

对于比较明确清晰的寓言,从故事中的各点得出相对应的结论是合理的。例如,在好牧人的寓言中(约 10),就呈现出多个可对应之处: 牧人、贼、雇工和狼,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对象。羊与牧羊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被充分运用在当今信徒及非信徒对神呼召的不同回应上。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有意义。这就是我们理解寓言的方式。

 

[1] Arnie Maves, “Only 25% Will Make It,” Come, November-December 1975, p. 5.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