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研经工具首页电子图书馆的《麦克阿瑟研经指南》由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的部分讲道稿整理而成。

补充:《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又名:生命宝训讲道注释 [以弗所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已在研经工具上线,《麦克阿瑟注释圣经》预计今年底上线。请访问研经工具,使用更多资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二)

经文:马太福音5:10-13

 

我们已经学过,八福当中译作“有福”的希腊单词意思是“快乐”。在基督第一篇记载下来的讲章当中,他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想叫人快乐。他来到世上并不是为了使人痛苦。

1.世人对快乐的定义

19782月,《大都会杂志》(Cosmopolitan magazine)刊登了一个小测验,旨在确定人有多么快乐。[1]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快乐的人以别人为乐,却不牺牲自我;他们坚决不参与消极的感受或情感;他们本着自身的自我满足而有一种成就感。但这听起来就像是法利赛人的完美写照!

2.主对快乐的定义

1)与世界对立

这种对快乐的定义与耶稣的定义并不相符。他说,一个真正快乐的人并不是自我满足,乃是在心灵上仿佛一个蜷缩成一团的乞丐,他晓得自身并没有资源。一个快乐的人是温柔(谦卑)的,而不是骄傲的。他对自己并不持有积极评价——乃是为着罪,以及与圣洁的上帝隔绝而哀恸。与世界的说法完全相反,我们的主肯定说,一个快乐的人会牺牲自我。他怜恤人,并且甘心忍受逼迫,为要在上帝和人之间成就和平。

今天的人按照自己的标准追求快乐,所以当他们撞见基督徒的时候,必然就会引起纷争。他们为罪受到责备,这就会招致怨恨和逼迫。

2)受世界的抗拒

马太福音5:10-12节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那些想得着真快乐的人,必须按照耶稣在登山宝训阐明的要求寻求它:他们必须穿过窄门,踏上小路(太7:13-14),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7:24-27),渴望在审判的日子被主认识(太7:21-23)。这样的人以基督的义对抗一个敌对和不敬虔的世界,收到的回报就是世界的敌意。

萨伏那洛拉:改教运动燃烧的灯塔

15世纪期间,佛罗伦萨城生活着一个名叫萨伏那洛拉Fra' Girolamo Savonarola的人。他是历代以来世人所知的,最伟大的改教家和传道人之一。他抨击罪恶,以及他那个时代罗马大公教会的败坏,为改教运动预备道路贡献了一份力量。据说听他讲道的人出到大街上,几乎精神恍惚、晕头转向、惊得目瞪口呆。他的会众常常泪如雨下,甚至整座建筑全都回荡着他们的啜泣声。许多人不喜欢萨伏那洛拉讲道的方式,最后他被烧死在火刑柱上。我相信,今天的基督徒若是更加直言不讳地宣扬真理,在最大程度上真正活出八福的生活,他们肯定就会发现,世界对他们的敌意大大加增。

 

一、从世界而来的逼迫

1.哪些人要受逼迫?

敬虔会招致敌意。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努力树敌,而是说,当我们树起敌来的时候,不应当感到惊奇。腓立比书1:29说:“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人说:“免得有人被诸般患难摇动;因为你们自己知道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帖前3:3)逼迫不应该在基督徒心里造成震惊或怀疑。

提摩太后书3:12说:“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我们蒙召就是受逼迫。一个不敬虔、恼怒和有罪的世界,直面公义的时候,必有回应。

2.他们要如何受苦?

1)逼迫的种类
1)必有人搅扰他们

我相信美国处于一个时代的门槛上,这个时代将与它过去所经历的大不一样。我们一直都在逍遥自在地安享以往历次大复兴的成果。这些益处正在急速地归于终结。政府正在采取行动反对宗教,宗教也因着別异教派的泛滥自我毁灭。美国国税局和其他机构正在制定政策,会对基督教事工产生不利的影响。曾经不受挑战的权利,现在公然受到攻击。

2)必有人羞辱他们
3)必有人说坏话议论他们

马太福音5:11说,人要“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信的人要遭人毁谤,既有背后中伤的,也有公然毁谤的。

本课内容

2)逼迫的程度
1)死亡

保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逼迫所能达到的程度,他说:“我想上帝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林前4:9)上帝命定了使徒的死亡。

当一个罗马将军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皇帝便赐给他特权,率领凯旋的军队游行穿过罗马的街道。士兵随身携带着战利品,将军就得以向每个人展示他所取得的极大胜利。在长长的队伍末端,跟来一小队俘虏。他们代表着被征服的民族,注定要死在竞技场上。

在詹姆斯•莫法特的《英文新译本圣经》(James Moffatt's A New Translation)当中,哥林多前书4:9是这样翻译的:“上帝有意把我们使徒列在末后,就像竞技场内注定送命的角斗士。”译作“定死罪”的希腊文是一个罕见的用语,指的是把判过刑的罪犯押送到刑场上处决的时候,当作讥笑的对象游街展示。因而,保罗把使徒比作一群命定处决的俘虏,叫人观看和戏弄。

2)剥夺

保罗在第10节说:“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保罗以讽刺的口吻谈到哥林多人的骄傲。保罗对照他们在基督徒生活上的错误观念,对使徒作了这样一番描写:“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11-12节)保罗晓得基督徒所蒙的呼召是什么。我们蒙召,不是充当分别为圣的名人,骑着白色的宝马进城。相反,我们要忍受逼迫。

保罗在13节说:“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译作“污秽”的希腊单词指的是需要加以清除的一切污物。译作“渣滓”的希腊单词则指的是需要从其他物品上擦除下来的废品。保罗说,这就是众使徒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对他们的评价。他们已经计算过跟随基督的代价,并甘心作出这种牺牲。

 

                                                                                    

你以哪些证书夸口呢?

1.世界颁发的那些证书吗?

教会有许多人对于基督教的看法与保罗并不相同。在美国几乎没有人会说,基督徒是社会的污秽和渣滓。太多的时候,我们反倒以为我们是明星!自称为基督徒的人在拉斯维加斯得到的追光灯是最大号的,他们还有自己的电视节目。太多的时候,那些认同基督之名的人活在两个世界里面:他们在拉斯维加斯跳舞,然后更换好衣服,再到教会去作见证。今天有许多名人自称是基督徒——包括国会议员、运动员、演员和歌星。我为那些真正相信的人而感恩,但有时候我很好奇,许多人自称他们是基督徒,但他们是否晓得作一个基督徒的真正含义。他们与世界共跳华尔兹,而不是对抗世界。基督教已成为精英人士、社会认同的人、以及有钱人的宗教。但保罗可不是如此!

我常常接到一些来信,询问我是否愿意接待某位特定的名人到访恩典社区教会。信件开出了费用,还附有一长排的证书,连同那个人与各种各样的人握手的照片。

保罗并没有说:“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迦玛列大学,我会说许多种语言(哥林多前书14:18),又与好几位国王和名人是私下的朋友。我死过一次,还曾升到第三层天上(哥林多后书12:1-4)。”他有一份不可思议的见证,可以叫大家连着听上几个钟头。但他并不以这种方式行事。

2.基督颁发的那些证书吗?

我们在哥林多后书11:23-27看见保罗列出来的凭证:“他们是基督的仆人吗?……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他接着又说:“但是为我自己,除了我的软弱以外,我并不夸口。我就是愿意夸口,也不算狂,因为我必说实话;只是我禁止不说,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过于他在我身上所看见所听见的。”(林后12:5-6)保罗不愿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仿佛他在为自己夸口。他继续说:“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7-8节)保罗或许眼睛有毛病,给他的侍奉造成了困难。无论这根“刺”究竟是什么,都不是可羡慕的东西。但上帝非但没有把它取走,反倒对保罗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9节)保罗回应说:“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9-10节)

那些仰仗自身资历的能力而行事的人,就不是在靠着上帝的能力行事。当一个人想要靠着自己的能力——以剪报和良好的公关——做上帝的工作时,他就是在错误原则的根基上行事。保罗所夸口的事,是世界当作羞耻的——逼迫、辱骂、软弱、缺乏。凡是能使他谦卑的事,都是他所夸口的,因为他晓得这样会促使他倚靠上帝,所有的功劳就都能归到上帝身上。他晓得,当他最能察觉到自身资源匮乏的时候,上帝就会在那时候使用他去对抗世界。

                                                                                     

 

我们处在一个基督教绝无仅有地标榜自我的时代,这是上帝所憎恶的。我们制造名人的速度比世界更快。本来不应该是这种状况。我们的主说,你们要“作我的见证(希腊文,marturas,“殉道者”)”(徒1:8)我们需要付出某种代价。

3.他们为什么会受逼迫?

世界为什么会逼迫基督徒呢?我们其实是世上最好的人——上帝亲自住在我们里面!他将他的义赐给我们,又除去了我们行恶的喜好。马太福音5:10说,那些跟随基督的人要“为义”而受苦,11节说他们要为基督受苦。

1)世人弃绝基督

 

2)世人弃绝基督的标准

 

3)世人爱黑暗

当我们对抗一个宁可爱黑暗也不爱光的有罪世界时,世界必要回应。我们这个世界要基督去死,要埋葬他——这种状况一直以来都未改变。耶稣说:“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约15:18-20)那些爱基督的人就会爱基督徒;那些恨他的人就会恨那些跟随他的人。

耶稣接着又说:“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恨我的,也恨我的父。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21-24节)

当耶稣来到世界的时候,他当面指明世人有罪的真实状况。假如基督未曾来过,他们就可以继续掩饰下去。耶稣时代的犹太教容许人以出色的表演宽慰他们的良心,却对真理置若罔闻。他们充满福乐地行进在地狱途中。基督撕掉了他们的眼罩,迫使人看清自己的真实面目。他们开始觉悟到自己的罪,许多人便因此而恨恶他。

诗篇35:19说,必有人无缘无故地恨基督。基督徒也是同样的遭遇。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世人并不是恨恶我们这个人,乃是憎恨在我们里面的基督之义。我们在被罪伤害的世界上发挥盐的功用(太5:13),就必激起一种反应:在伤口上撒盐会蛰得很痛!

 

                                                                                     

回应在所难免的事

既然社会一定会弃绝我们,我们就应当盖一座修道院,安安静静地学习圣经,这是很诱人的想法,但并不是正确的回应。基督说:“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你们也要作见证。”(约15:26-27)我们需要放胆对抗世界——而不是悄悄地消失在夜幕当中去学习圣经,直等到被提的时候。

基督对他的门徒说:“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侍奉上帝。他们这样行,是因未曾认识父,也未曾认识我。”(约16:2-3)世界不甘心接受基督义的标准,所以就不会宽容那些对抗罪的人。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不理会这个世界。尽管我们要受逼迫(5:10-12),13-14节清楚说明,我们当留下来,直面这个社会:“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我们要让我们的光照在人前(15-16节),尽管这样做要付上代价。

保罗说:“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他晓得,每当有人打他的时候,那个人其实是在追赶基督。世界仍然想杀掉基督,但因为到不了他那里,所以便追赶凡是站在他地位上的人。世人因为恨恶基督的信息,他们怎样把钉子用力钉进他的双手,也照样继续把钉子钉进那些以他的信息对抗世界的信徒生活当中。

我并不认为,我们要处处发动战争,处处树敌。但我确实相信,要说诚实话——无论何时、何地与何人,都应当说真话——不要顾虑后果。使徒保罗说,认识基督,晓得和他一同受苦,这是他的极大心愿(腓3:10)。马太福音10:2224:9肯定说,基督徒必为基督的缘故而被人恨恶。

                                                                                     

 

4.他们什么时候会受逼迫?

马太福音5:11说:“人若……你们就有福了”。译作“若”的希腊单词(hotan)意思是“每当”。耶稣的意思并不是说,基督徒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必持续不断地受逼迫。他的意思是说,每当基督徒受逼迫的时候,就有福了。无论是在保罗或是耶稣的时代,信的人都没有一刻不停地遭受逼迫。有一些时候,基督自己也有喘息的时间,享受与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的交接;退到橄榄山上;或者与十二个人在加利利放松放松。

逼迫并不会接连不断,但当它确实临到的时候,上帝便将他的福分赐给那甘心的灵魂。为他的缘故而受的痛苦,他总会使人承受得住。我们不是要主动寻求逼迫,然而我们也不应当逃避逼迫。当我们在逼迫中间的时候,决不可妥协。

二、对信徒的应许

马太福音5:10-11包含了向受逼迫的人所作的一条应许:“天国是他们的”。我们在这世界上为了义的缘故,无论舍弃了什么,都必在上帝的国中得到许多倍的补偿(太19:29)。上帝应许说,我们现在所舍弃的物质奖赏,他必以永恒的奖赏无限补偿我们。

“有福了”在马太福音5:10-11出现了两次。现在那些甘心捍卫耶稣基督的人,必晓得何为顺服的福乐,也必晓得,成为上帝永恒国度当中的一员是何等有福。

1.约瑟的榜样

约瑟遭受哥哥们的逼迫,是因为他们忍受不了他正直的品格。他们恨恶他,就把他囚禁在沙漠当中一个枯井里面(创37:24)。借着上帝的命定,他最终作了埃及的宰相(创41:39-44)。约瑟得到那个位分,所付出的只是一点忍耐。

2.耶利米的榜样

耶利米因为行事公义,被人丢进水池的淤泥中(耶38:6)。但上帝将他拉上来,并且敬重他。

你若现在甘心付上代价,将来所受的赏赐就必有无与伦比的荣耀。那些受逼迫的人必得着双倍的祝福——天国是他们的,国中的一切也都是他们的。

当基督把天国应许给信徒的时候,我认为他说的是天国的所有方面:现在君王住在我们里面,在属灵方面赐给我们完备的国度生活;将来的千禧年当中,天国的真正应验就必发生在得到更新的大地上;还有永恒本身,那时我们会永远在荣耀当中面对面得见上帝的儿子。这些真实的状况属于信的人,是为补偿我们现在所忍受的挣扎。与其现在极其目光短浅地保护自己,不如将现在当作祭物献给上帝,永远确保那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

 

                                                                                     

八福背后的应许

天国就是八福带来的恩赐。第一项祝福就以这个应许开始:“天国是他们的”。最后还以同一个应许结束。因而八福的应许就是,基督徒从现在到永远,一直都是天国的公民。第一项和最后一项祝福之间的那些特征则是国度生活的要素。无论世界怎样行事,都决不会影响到基督徒对基督国度的拥有权。

                                                                                     

 

三、信徒的态度

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5:12说:“你们欢喜踊跃罢!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汉语思高译本)译作“欢喜”的希腊单词(chairo)意思是“实在是快乐”。不但如此,我们还要“踊跃”。译作“踊跃”的希腊单词(agalliasthe)意思是“跳跃、蹦跳、因喜乐而欢呼”。当我们面对逼迫的时候,要快乐。

1.领受将来赏赐的喜乐

天堂将会持续到永远,但我们现在的环境仅仅持续非常短暂的时间。雅各书4:14说,生命本身“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我们在地上剩余的年日变得越来越短暂。这是否影响到你如何花费时间、精力和钱财了呢?应该有影响。耶稣说:“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太7:20)现在人在地上得到的财宝很快就将全部消失殆尽。

马太福音5:12译作“大”的希腊单词意思是“丰盛”。以弗所书2:4就是这样的用法。有人认为期待将来的赏赐是愚笨的,他们说,我们服侍主应当是出于爱,而不是为赏赐。但应许赏赐的却是上帝——并且这赏赐还是“大”的!我们服侍上帝若是出于爱,他又情愿赏赐我们,这便是他的特权,我们就应当期待他应许的应验。当我们到了天上,并不会以骄傲的态度接受上帝的赏赐;那时我们要以谦卑的态度把赏赐交还给他。天上必没有一个骄傲的人。主现在不把赏赐施予我们,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把它们处置妥当,但在天上我们就必能做到了。

保罗说:“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4:8)保罗期盼见到赏赐的那日,好领受他的冠冕。

2.与先知共享同一种命运的喜乐

耶稣说,面对逼迫的时候要欢喜快乐,因为上帝的先知也遭受了逼迫(太5:12)。我们当快乐,并不是因为先知受了苦,乃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人作伴!与上帝的先知接受同样的待遇,这就证明我们属于上帝。

马太福音21:33-39——基督在这段经文教导了一个比喻,说的是:“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园户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这个比喻就是说明上帝的先知遭受的逼迫。

马太福音23:31-33——耶稣对法利赛人说:“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耶稣的意思是说,他们若是杀他,便是行同样的事。

希伯来书11:32-40——这段经文列举出以各种不同方式为义受苦的人。38节说他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基督在八福当中不但提供了救恩,而且告诉人们如何才能确定他们领受了救恩。你在基督里的稳固,并不在于你晓得过去某个时刻你作了一个接受基督的决定;而在于在一个不敬虔的世界中间为义而活。当你为了活出这种生活而受逼迫的时候,你便晓得你在天上必得到赏赐,而且要与上帝的先知一同站立。在路加福音21:12-13,基督说不信的人“要下手拿住你们,逼迫你们,把你们交给会堂,并且收在监里,又为我的名拉你们到君王诸侯面前。但这些事终必为你们的见证。”当你为基督的缘故遭受逼迫时,就成为一份见证,证明你属于上帝。

 

不信的人领会不了八福。心灵的贫穷就是不信之人内心骄傲的反面。一个对罪无动于衷的世界不可能欣赏为罪哀恸、忧伤痛悔的人。世人骄傲自大、内心充满怨恨,看见温柔的人忍受冤屈,并不报复,就把他们看为可鄙视的人。对义的渴慕就是对肉体情欲的责备,正像满有怜悯的心就是在责备我们这个世界的冷漠。内心的清洁与假善和败坏形成了尖锐的对比。那些按照圣经使人和睦的人,我们这个充满敌意的社会几乎不给他们留有余地。难怪对于真正的基督徒来说,逼迫就是在所难免的事。

这里有一句当之无愧的颂词,赞扬的是16世纪苏格兰改教家约翰•诺克斯:“这里躺着一个在人的面前从不畏惧的人。”[2]你又怎样呢?你有哪些优先事项呢?在你的思想意念当中,又是怎样的真实状况呢?八福在你的生命当中兑现了吗?

专心解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世界给快乐所下的定义与主的定义。

2.保罗在哥林多前书把使徒比作什么?请作解释(林前4:9)。

3.根据哥林多前书4:10-12,世界(和哥林多人)把保罗和帮助他的人看作什么呢?保罗对使徒所受苦难的描写适用于今天的基督徒吗?为什么适用或不适用?

4.保罗认为对于基督徒来说,哪一种证书才是重要的呢(林后11:23-27)?

5.保罗非常想脱离肉体上的那根刺时(林后12:7-9),上帝说了什么呢?保罗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6.那些仰仗自身        的能力而行事的人,就不是在靠着上帝的          行事。

7.基督徒为什么会受苦呢?

8.基督以人有罪的事实来对抗人的时候,他们是怎样回应的呢?

9.保罗在歌罗西书1:24说了什么?那些站在基督地位上的人,世界仍在憎恨他们吗?

10.马太福音5:11的意思是不是说,基督徒要不间断地遭受逼迫呢?请作解释。

11.那些为义的缘故受逼迫的人,向他们作了什么应许呢?

12.基督国度的哪些方面赐给了信的人?将它们一一列出出来。

13.信的人面对逼迫时,应当持有怎样的态度呢?为什么?

仔细思考下述原则

1.有许多基督徒说:“我为信仰受过逼迫”,但他们却并不是真正明白为基督受逼迫是什么意思。根据马太福音5:10,信的人应当为了什么原因而受逼迫呢?在彼得前书4:14,彼得说受逼迫的正当原因是什么呢?15节说我们不可为了什么事受逼迫呢?假设有个基督徒为基督作见证的时候狂傲无礼,招人厌恶,大家以消极的态度回应他。这样的回应是否可以看作逼迫呢?当我们从不信的人那里得到负面回应的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招致这种回应,是因为正直的生活吗?还是因为我不必要地冒犯别人了呢?现在就用一点时间省察一下,无论你过去遭受过怎样的逼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默想彼得前书3:15-17。你当自己委身,确保将来遭受的一切逼迫,都是因为效法基督那样生活而造成的结果。

2.莱尔(J.C. Ryle)写道:“真正的基督徒费尽心思讨(基督的)喜悦,在身体和灵魂上都求圣洁。只要向他指明,在日常行为上有哪一件事是基督所恨恶的,他就必抛弃它。只要向他指明,哪一件事是基督所喜悦的,他就必追求它。他并不像世界的儿女所行的那样,哼哼唧唧抱怨说,基督的要求过于严格,太过严厉。在他看来,基督的诫命并不沉重,基督的担子却是轻省。这一切原因何在呢?皆是因为他爱基督。”[3]基督在两千年前问过一个问题:“你爱我吗?”(约21:17)八福当中的每一项都是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结合八福省察自己,你是否爱他呢?


[1]罗伯特•哈林顿《你有多快乐?》,Robert Harrington, "How Happy Are You?": 124-26

[2]以撒•克鲁克《改教家约翰•诺克斯》,Isaac Crook, John Knox: The Reformer [Cincinnati: Jennings and Graham, 1906], p. 150

[3] 《圣洁:它的本质、拦阻、困难和根源》,Holiness: Its Nature, Hindrances, Difficulties, and Roots [Welwyn, England: Evangelical Press, 1979], p. 241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