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研经工具首页电子图书馆的《麦克阿瑟研经指南》由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的部分讲道稿整理而成。

补充:《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又名:生命宝训讲道注释 [以弗所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已在研经工具上线,《麦克阿瑟注释圣经》预计今年底上线。请访问研经工具,使用更多资源。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经文:马太福音5:6

 

 

 

耶稣在马太福音5:3-12提供的祝福,惟有成为他国度的一员,才可能晓得。基督的话语表达了进入他国度的条件,以及那些居住在其中的人具有的持久特征:你务要心灵贫穷(3节),为你的罪哀恸(4节),还要温柔(5节)。若想进入国度,你还必须饥渴慕义——在每个天国公民身上都能寻见的永恒食欲(6节)。

 

马太福音5:6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这种福分讲说的是强烈的欲望和志向。人们竭力追求的有许多事情,志向这个词既可以从正面意义,也可以从负面意义进行使用。

 

1.负面的志向

 

1)路西弗

 

路西弗是上帝最荣耀的受造之物,然而,他却产生了高傲的野心。以赛亚书14:13-14论到他说:“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上帝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路西弗的志向是要与上帝同等——他渴慕得到权能。上帝对他的回应则是:“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15节)

 

2)尼布甲尼撒

 

尼布甲尼撒是巴比伦的国王,世上所有帝国当中,巴比伦是最伟大的一个。他统管着数目庞大的百姓,历来生存过的君王之中,他是最有权势的一个。但以理书4:30说:“他说:‘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吗?’”尼布甲尼撒渴慕得着称赞。因他称赞自己,所以上帝管教他:“这话在王口中尚未说完,有声音从天降下,说:‘尼布甲尼撒王啊,有话对你说:你的国位离开你了。你必被赶出离开世人,与野地的兽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经过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31-32节)

 

3)无知的财主

 

在路加福音12:17-19,那个无知的人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无知的财主并不愿意同别人分享丰盛的田产,他渴慕得着他的家产。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20节)

 

路西弗、尼布甲尼撒和路加福音记载的那个人全都渴慕得着错误的东西。他们的志向受到不正确的引导。

 

2.正面的志向

 

耶稣在马太福音5:6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正像食物和水是身体必需品一样,义则是属灵必需品。身体的饥饿或口渴并不是错事——这些是正常的欲望。在属灵范围内也是同样的道理。耶稣在马太福音5:6的意思是说:“凡来进入我国度的人,对义的胃口,要像他对食物和水的胃口一样强烈。”

 

喂养身体却饿死灵魂吗?

 

未得救的人也有志向。他们如饥似渴地追求快乐,但他们却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它。

 

彼得把未得救的人比作一条狗,舔吃它所吐的东西;又比作一头猪,在泥里打滚(彼后2:22)。当那个浪子需要食物的时候,吃的是猪食(路15:16)。人寻求“那不足为食物的”(赛55:2)——并不是寻求生命的粮。耶稣献上自己,作了生命的粮(约6:35)。他晓得男人和女人都有的那种饥饿和口渴。世上每个人的心灵——无论是信的人或是不信的人——被造的时候,全都赋予了对上帝的渴慕。

 

上帝在耶利米书2:13说:“因为我的百姓作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上帝造人的时候,赋予人对他的渴慕,但人却弃绝活水井。令人伤心的是,我们看见人试图以错误的东西来满足他们的饥渴。他们的生命需要成全和意义,却设法以世俗的欢乐、财物、权势和称赞来填满自己。

 

那个浪子以为欢乐、财物和受人喜爱必能满足他的需要,但他的灵魂仍然饥饿难耐,终于醒悟过来,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而死吗?”(路15:17)他从新回到父家,父亲为他大摆宴席(形容救恩)。世人放纵生活的“食物”想以罪中之乐满足灵魂的饥饿,却打发它饥肠辘辘地离去。那些对上帝的灵有回应的人,快跑到父那里去,父就为他摆设宴席,使他饥饿的灵魂得以饱足。约翰一书2:15-16说:“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

 

当我们学习马太福音5:6的时候,你需要问问自己:我拿什么来充饥呢?我是否寻求权势、称赞、财物或欢乐呢?我是否以猪所吃的糠秕使自己充饥呢(路15:16)?我是否像舔吃自己所吐之物的狗呢?或是像在泥里打滚的猪呢(彼后2:22)?或者,我是否是在真正的快乐源头取食呢?你所提供的答案就可说明,你是否是在基督的国里。

 

本课内容

 

一、这一福分如何与其他几项协调在一起?

 

1. 这一福分是思路进展的一个环节

 

第一福说:“心灵贫穷的人有福了”(太5:3),心灵贫穷的人认识到义的缺乏。在上帝眼中,人看似强势之处,实则一无是处。若是离开基督,每一个男人或女人皆是毫无盼望,罪大恶极。马太福音5:4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心灵贫穷的人因他的道德破产而哀恸。耶稣接着说:“温柔的人有福了”(5:5)。一个人若是明白他的罪恶本性,并为之哀恸,就会在上帝面前温柔。与上帝相比,有罪的人认识到自己一无是处。这种温柔就是承认,人的内在心灵饥饿,惟有在上帝的宴席上才能得着满足。

 

八福的思路进展很简单。释经家钟马田论到马太福音5:6说:“这一福又是前面几福的逻辑推论;是所有前面几福推导出的宣告。它是前面几福得出的结论,我们都当为这一福深深感谢上帝,充满感恩。在整个基督徒职分的事情上,人所能应用于自己的检验标准,我不晓得还有哪一个胜过这一节经文。如果这节经文对你而言,是整本圣经最蒙福的宣告之一,你就可相当确定自己是个基督徒。否则的话,你最好重新察验一下根基。”[1]

 

我们这个社会所追逐的全都是错误的东西:金钱、家产、名望和欢乐。美国的独立宣言说,追求幸福(快乐)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但大部分人却不可能找到快乐,因为他们找错了地方。

 

2. 这一福分是上帝应许的一部分

 

每一个福分都伴有一条应许:“天国是他们的”(3节),“他们必得安慰”(4节),“他们必承受地土”(5节),“他们必得饱足”(6节)。世人发疯地工作,为要捞取物质财富;然而,人若肯按照上帝的要求进入他的国,至终就必得着全部。

 

耶稣在地上侍奉的时候,犹太人辛苦作工,为要把天国带到地上。他们愿意承受地土,努力以意义填满他们虚空的生活。然而,他们寻找的却是错误的东西。主耶稣应许过的事,乃是作为恩赐提供给人。

 

3. 这一福分是温柔的逻辑推论

 

我认为,领受上帝应许的关键就在于温柔。那些温柔的人为罪而破碎,进而去寻求上帝所作的应许。圣经上每一个温柔的榜样,最根本的动机,就是那个人晓得上帝的应许。

 

1亚伯拉罕的榜样

 

当亚伯拉罕和罗得划分他们所居住的土地时,亚伯拉罕对罗得说:“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13:9)亚伯拉罕彰显出温柔,但这是因为他晓得,无论如何,上帝已经把整块土地应许给他(创12:7)。罗得暂时是否占有一些地方,他并不在意。温柔的人晓得,上帝至终必将一切全都赐给他。

 

2)大卫的榜样

 

大卫本来有机会杀掉他的仇敌国王扫罗,但他却没有这样做(撒上24:3-7),反倒剪掉扫罗袍子的一小块儿。大卫晓得上帝已膏抹自己担任以色列的君王。他可以等候主的时间,因为他晓得上帝必成就他的应许。

 

我们一旦相信上帝的应许,便不再努力倚靠自己成就它们。既然上帝说过我们必承受地土,就没有必要浪费我们的生命,去设法得到它。我们不应当介意别人暂时借用一段时间。

 

3)基督的榜样

 

耶稣在马太福音5:40-42说:“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我们不可紧紧抓住这世上的财物不放。既然有一天必定全都是我们的,就当与人分享。这种心灵就会生出那种正确的志向。一个人若是立志追求上帝的义,也必承受其余的一切。

 

4)保罗的榜样

 

使徒保罗说:“(万有)全是你们的。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上帝的。”(林前2:32-33

 

基督时代的犹太人想要在恶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间治理这地,得着安慰。他们狂热地作工,为要得着快乐。但我们的主却对他们说,惟有按照他的要求前来,才能将他们所寻求的赐给他们。他在马太福音6:33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心灵破碎、为罪哀恸、温柔地向着自我而死,是很痛苦的事。然而,马太福音5:6却提供了安慰的应许:当你饥渴慕义的时候,就可以伸手向上帝求助。那时,他就必赐给你惟有他才能赐予的东西。

 

二、饥渴的意思是什么?

 

1.正当的欲望

 

1饥饿是强烈的

 

饥饿和口渴都是很强烈的欲望。基督在马太福音5:6讲说的概念,在当时的文化当中,是比我们这个时代更有力度的概念。大体上说,我们并不晓得饥饿和口渴的含义。我们大部分人从未经历过旱灾。我们以为饥饿就是下午一点钟那种空腹的感觉,我们习惯了中午12:15吃饭。

 

陆军少校维维安•吉尔伯特(Vivian Gilbert)写过一本书,书名是《最后一次远征的浪漫》,[2]描写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解放巴勒斯坦的事情。布莱克洛克博士(E.M. Blaiklock)在一篇杂志文章当中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一支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组成的联军从别是巴挥师而上,沿着贫瘠的沙漠,在撤退的土耳其人后方穷追不舍。进攻的队伍把运水的骆驼队远远甩在后面。水瓶里的水喝干了。秃鹰充满期待地在空中盘旋飞过,太阳无情地炙烤着。”

 

吉尔伯特写道:“我们头疼得厉害,我们的双眼布满血丝,在刺眼的强光照射下,眼前阵阵昏暗……我们的舌头肿胀起来,嘴唇变成紫黑色,并且迸裂……”那些掉队的人再也没有看见他们的身影,但孤注一掷的部队坚持打到舍哩亚。舍哩亚有一些水井,假如他们未能赶在夜幕降临之前攻占这个地方,成千上万名士兵注定会渴死。吉尔伯特写道:“我们打了一天的仗,大家是在为了性命而战……撤退的土耳其人前脚刚走,我们便攻进了舍哩亚车站。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物品,就是那些以石头砌成的大水池,盛满了冰凉、清澈的饮用水。在寂静夜晚的空气当中,可以清晰地听见水流入池子的声音,使得近处的人为之疯狂。然而,命令传来,要各营的人面对水池集合,排成两列横队,这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低声抱怨。”

 

他叙述了到水池喝水的次序:先是受伤的人,接着是执行放哨任务的人,然后是一个连队又一个连队的人。最后一个人喝到水的时候,已经等候了四个钟头。自始至终,他们一直都在距离一堵矮石墙6米开外的地方站着,石墙的另一侧就是成千上万升的水。

 

吉尔伯特少校最后说:“我相信,从别是巴到舍哩亚水井的征途中,我们全都切实学习了第一个圣经功课。”布莱克洛克补充说:“假如我们对上帝、对义、对他在我们生命中旨意的渴慕,能达到这种程度,就是那种极其强烈、不顾一切、魂萦梦牵的愿望,圣灵所结的果子将会何等丰盛啊?”[3]

 

耶稣运用的希腊动词铿锵有力:peinao的意思是“深受饥饿之苦”,dipsao的意思是“受干渴之苦”。这是自然范围当中最强烈的两种欲望。

 

2)它是持续性的

 

从语法来看,耶稣把这两个希腊文动词表达为现在分词,这就暗指持续进行的行为。他讲说的是那些持续如饥似渴,追求基督之义的人。

 

蓝斯基(R.C.H. Lenski)说,一个人对义的那种饥渴“就因得着满足这一行动本身而越发增加”[4]。论到同一种饥饿,路加福音6:24说:“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你若自称与基督之间有关系,却并不饥渴慕义,你便需要诚实地问问自己,你是否认识他。

 

2.圣经上的典范

 

1摩西的愿望

 

摩西住在旷野的时候,上帝在燃烧的荆棘丛中呼召他(出3:2-4)。当摩西靠近荆棘丛中的时候,上帝说:“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5节)摩西在荆棘丛中看见的是上帝显出来(Shekinah)的荣耀。后来,上帝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摩西在瘟疫当中见到上帝的手。当红海为以色列人分开,埃及的军兵被消灭的时候,他看见上帝在作工。摩西晓得何为渴慕上帝,何为饱足。

 

摩西遵照上帝的命令建造会幕,上帝的荣光住在其中,在这之后,他仍想看见上帝更多的荣耀(出33:18)。有人肯定以为他已经看够了!但摩西渴慕更多看见和认识上帝以及他的义。这就是天国公民的样式:他们永远都得不够上帝的义。

 

2)大卫的愿望

 

大卫是一个合上帝自己心意的人(撒上13:14)。他行事为人当中,与上帝亲密交谈。他写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23:1-4)大卫亲身经历过上帝的保护、关怀和引导。他费尽心思为上帝的殿发热心(诗69:9)。落在上帝身上的痛苦,也落在他的身上。他在诗篇63篇说:“上帝啊!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1节)大卫对上帝的饥渴从未减少过。

 

3)保罗的愿望

 

保罗认识主——他在大马士革路上(徒9:3-9)、在耶路撒冷被囚的时候(徒22:17-21)、以及被提到三层天上,看见太过奇妙的事,是人不可说的(林后12:1-4),都曾亲眼见过基督的异象。他写下新约圣经许多的书卷,对上帝的真理进行了美妙的表达。就仿佛关乎上帝的事,只要是他想要知道的,就一概全都知道。然而,他却在腓立比书3:10呼求说:“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保罗尚未归信之前,就已晓得律法的义(腓3:6)。在他归信以后,与认识上帝的义相比,他就把那种义当作毫无价值。

 

彼得后书3:18劝勉我们“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达秘(J.N. Darby)是普利茅斯弟兄会(Plymouth Brethren)运动早期的一位领袖,他说:“饥饿是不够的;我务要存着快要饿死的态度,晓得上帝心里对我所存的意念。那个浪子饿的时候,就以糠秕充饥,但当他快要饿死的时候,便转向父亲。”惟有上帝才能满足这种绝境。人若不饥渴慕义,便不会寻求上帝所能赐与的满足。路加福音1:53说:“(上帝)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那些因自己拥有之物而满足的人,必不寻求上帝使他们得饱足。他们必持定心灵的虚空。

 

对义的切慕是一种无止境的极大渴慕。诗人说:“至于我,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像就心满意足了。”(诗17:15)惟有当我们见到耶稣基督的时候,我们饥渴慕义的心才会得着满足。

 

三、我们应当如饥似渴地追求什么?

 

1.刻意回避肤浅的快乐

 

阿摩司说,世上的人连灰也垂涎(2:7),人们渴慕快乐。有一件事我一直都很希奇,我们的社会竟以娱乐为导向。我并不是反对迪斯尼乐园、诺氏百乐坊(Knott's Berry Farm又译 诺氏果园)、魔术山游乐场,以及其他这类地方;但许多人认为欢乐就是他们寻找快乐的答案。这就仿佛他们得了一种很痛的疾病,只要他们感受不到疼痛,便乐于忍受。医生若有办法医治疾病,反倒被视为坏人,于是决定仅仅去缓解疼痛。然而,世上有太多的人竟然就是这样:他们不理会疾病和治疗,而是草率地、仓促地寻找麻醉剂。

 

今天教会里面有太多的人面对他们的问题,就在寻求同一种补救办法。许多基督徒借着欣喜若狂的经验追寻快乐,他们想要一种圣洁的亢奋。有些人去上神学院,或者拜访辅导人士,指望体验到属灵的欣喜若狂。但这并不是追寻快乐的基督徒所当寻找的对象。

 

2.寻求属灵的快乐

 

许多人说:“我极其痛苦,我怎样才能快乐呢?”马太福音5:6说:“真正饥渴慕义的人是(快乐的)。”快乐是义的附带产物,它并非源自神魂颠倒式的圣洁亢奋。从圣经上看,公义(希腊文,dikaiosune)或称义的意思是“使得与上帝的关系正常”。惟一有永恒价值的真正快乐,就是与上帝的关系正常。

 

1)救 

 

那些饥渴慕义的人会寻求救恩。当一个人相信基督的时候,这种义就会赐给他。在那个时刻,他必明白他是一个与上帝隔绝的罪人,就会心灵破碎,充满哀恸,并且温柔起来。他愿意被挽回到与上帝的正常关系当中,得着赦免,并且愿意脱离自我和罪的权势,得着自由。

 

在旧约圣经许多的章节当中,公义与救恩是同义词。先知以赛亚一次又一次把两者等同起来,并且指出公义是在得救的时刻领受的一种恩赐(赛45:846:12-1351:556:161:10)。所以,我们在马太福音5:6可以用救恩这个词来替代“义”。因而,这节经文就可以读为:“如饥似渴追求救恩的人是快乐的”。那些想要快乐的人渴慕救恩——借着基督的血得来的洗净,基督的义适用于一切相信他的人。

 

一个人惟有抛弃他的自以为义,并且渴慕惟有从上帝而来的救恩,才会晓得真正的快乐。基督时代的犹太人不愿意舍弃他们的自以为义,他们以为凭着行为就必得着救恩。所以,耶稣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义,许多人肯定难以置信地大吃一惊。

 

属灵的快乐单单属于圣洁的人。你若不快乐,可能就是因为你并不圣洁。对于基督的犹太听众来说,圣洁的意思就是遵循某些规条,完全是外在的事。但基督却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就连那些外表上最为公义的人,也未达到他的标准。八福剥除了外在的自以为义,逼着我们审视我们的内心。

 

2)成 

 

人一旦得了救,并不是停止饥渴慕义。真正的基督徒渴望越来越像基督。他羡慕更大程度的清洁,今生决不会走到一个地步,以为他已经抵达终点。听见没有重生的人说:“我们已经救了自己。”这与听见自称基督徒的人说:“我们已经抵达终点。”两者令人作呕的程度不相上下。保罗在腓立比书1:9说:“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多而又多。”无论你的爱有多少,都应当有更多的爱。无论你祷告多少,顺服多少,或者以为自己像基督多少,始终都应当愿意做得更好(参腓3:12-14)。

 

                                                                                     

 

不是一些,乃是全部

 

基督徒寻求的并不是星星点点的义,乃是寻求基督全部的义,因为愿意像他。马太福音5:6希腊文本的语法结构表明了这一点。

 

在希腊文里面,像饥饿和口渴这类的动词通常都在后面跟着所有格形式的名词。在英文当中,所有格通常的表达方式,是在名词前面加一个of。当希腊人肚子饿的时候,就会逐字地说:“I hunger for of food.”(我饿了,想吃食物中的一些)这是一个部分意义的所有格——一个所有格形式的名词,表明一个人想要现有之物的一部分。他并不说:“I hunger for food.”(我饿了,想吃食物),因为那样的意思就是说,他饿了,想吃全世界所有的食物。相反,他会把他的语句表述为,他想要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满足他的需要。

 

然而,马太福音5:6却摒弃了部分性所有格的正常用法。相反,却运用了宾格,就使得这节经文的意思成为:“那些如饥似渴追求一切义的人有福了。”基督徒永不会满足,因为无论他有了多少义,还是没有得着全部可用的义。他就像大卫那样呼求说:“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像就心满意足了。”(诗17:15

 

而且,在马太福音5:6的希腊文本当中,“义”字的前面带有定冠词。基督徒应当羡慕那种义——就是上帝的义。

 

                                                                                      

 

我们饥渴慕义的开端是救恩,并在成圣过程中延续下去。耶稣称赞的是那些渴慕义的人——却不是那些自称拥有义的人。那些听见基督传讲马太福音第5章的人等待着他说:“那些拥有义的人是有福的。”但他却说:“那些想要它的人是有福的。”向来都有一种很好的说法,这样一种渴望是一种地上的溪流满足不了的口渴,又是一种必须以基督来充饥的饥饿,否则就是一死!

 

四、对义渴慕的结果是什么?

 

1.祝福

 

2.饱足

 

耶稣说,那些饥渴慕义的人“必得饱足”。译作“饱足”的希腊单词用来指以饲料喂动物吃,这里指的是全然得到满足。上帝必使我们快乐和满足。

 

从我们已经说过的内容来看,可能看似存在一种反合性:上帝必满足我们,但我们却继续饥渴。我吃了我太太制作的柠檬奶油派,得了满足,但我总是还想再吃几个!一个派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也增加了我的欲望,想要再吃几个同样的东西。对于得救的人来说,这就是义的原则生动的说明——我们越是被基督丰富和甜美味道的义填满,就越想得到更多的义。

 

雅各书2:15-16——“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这有什么益处呢?”译作“饱”的希腊单词说的是真正的饱足或塞满。雅各指的是身体需用的食物,耶稣说的则是属灵的食物。

 

诗篇107:9——“因他使心里渴慕的人得以知足,使心里饥饿的人得饱美物。”

 

诗篇34:10——“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

 

诗篇23:1-5——“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的福杯满溢。”

 

耶利米书31:14——“我的百姓也要因我的恩惠知足。这是耶和华说的。”

 

约翰福音4:14——耶稣对一个撒玛利亚的女人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

 

约翰福音6:35——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

 

基督带来满足。然而,信的人还有一种蒙福的不满足,渴望更多得着他的义。一个属于上帝国度的人不顾一切羡慕的并不是权势、称赞或财物,乃是公义。

 

五、如何才能知道我是否饥渴慕义?

 

1.你是否对自己不满意呢?

 

汤姆·华森说:“最需要义的人,是最不愿意得着义的人。”[5]你是否发现自己在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24)还是自以为义,以为别人都是错的,只有你是对的呢?

 

无论你在哪种意义上满意自己,都需要问问自己是否真正渴慕义。常常因亏缺上帝的标准而痛苦,这是那些对义渴慕之人的特征。信的人对义的渴慕,应当像以扫打猎回来那种饥饿的程度(创25:32)。

 

2.有什么外在的事物令你满意吗?

 

外在的事物是否影响你的感受呢?当你买到一样新东西的时候,生活是否就似乎更加美好了呢?饥饿的人决不会满足于鲜花、音乐或鼓舞人心的演讲——他必定仍然想要食物。口渴的人若不叫他喝水,就决不会满足。除了基督的义,无论什么事都不可能满足对义的渴慕。

 

3.你是否对上帝的话语大有胃口呢?

 

耶利米说:“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耶15:16)。你若饥渴慕义,就必对上帝的道狼吞虎咽。饥饿的人无需嘱咐吃饭。信的人应当无需嘱咐他阅读和研习圣经。圣经怎样讲说在义上长进,你若无学习的愿望,便不是照着天国孩子应当的功用行事。要么你是在犯罪,要么你并不是天国的孩子。

 

4.上帝的事是否令你感觉甜蜜呢?

 

箴言书27:7说:“人饥饿了,一切苦物都觉甘甜。”当上帝把灾祸降到一个人生活当中的时候,你就可看出他究竟是不是寻求义的人。饥饿的灵魂尽管正在经受痛苦,仍然知足。有些人惟有当好事临到的时候才欢喜快乐,情况恶劣起来的时候就怨天尤人,这样的人并不是饥渴慕义——他们是在追求表面的快乐。汤姆·华森说,一个羡慕义的人“不但可以吃蜜,而且可以拿福音的没药充饥。”[6]

 

有些人知道受主责备或大大受苦的情形——他们经受过严酷的试炼、痛苦和焦虑。然而,我却可以根据亲身经历告诉你,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间,一切依然甜蜜。对于饥饿的灵魂来说,一切都觉甘甜,因为上帝正在使那个人得到越来越多的义。

 

5.你的饥渴是无条件的吗?

 

马太福音19:16-22记载了一个富有的少年官,他想知道怎样才能进基督的国。然而,他的饥饿显然是有条件的,他从未得着饱足,因为他不甘心舍弃他的家产。你若又要基督,又要你的罪;或者又要基督,又要别的东西,就不是在饥渴慕义。饥饿的人并不是又要食物,又要一套新衣服。口渴的人并不是又要水喝,又要一双新鞋。诗篇119:20说:“我时常切慕你的典章,甚至心碎。”

 

结论

 

你是否饥渴慕义呢?以赛亚说:“夜间,我心中羡慕你,我里面的灵切切寻求你。”(26:9)大卫说:“上帝啊,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寻求你。”(诗63:1)马太福音25:1-13说,聪明的童女在新郎到来以前,灯里面有油。她们预备好了,因为她们是渴慕的。

 

悲哀的是,必有些人等到渴慕义的时候,为时已晚。他们必像路加福音16:24那个财主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他们那时必口渴,但已没有救治办法。你若现在口渴,就必得饱足。

 

专心解答下列问题

 

1. 基督在八福当中的话语表达了进入他国度的        ,以及那些居住在其中的人具有的         

 

2. 路西弗的野心是什么?上帝是怎样回应他的呢(赛14:13-15)?

 

3. 尼布甲尼撒羡慕的是什么呢?上帝如何回应他所羡慕的事呢(但4:30-32)?

 

4. 路加福音12:17-19那个无知的财主想干什么呢?他所渴慕的是什么呢?

 

5. 基督在马太福音5:6是怎样说明义的必要性的呢?

 

6. 没有得救的人到哪里去寻找快乐呢?请作解释。

 

7. 当你学习马太福音5:6的时候,需要问问自己哪些问题呢?

 

8. 解释一下马太福音5:3-6的思路进展。

 

9.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过的八福内容,对信的人作出了哪些应许呢?

 

10. 亚伯拉罕和大卫为何有足够的信心做到温柔呢?

 

11. 马太福音6:33劝勉我们做什么事呢?我们若那样做,结果会是什么呢?

 

12. 耶稣运用现在分词来表达饥渴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13. 圣经当中有些人对上帝怀有持续性的渴慕,举出一些例子。解释一下他们是如何表明这种渴慕的。

 

14. 有人满足于他们所拥有的东西,他们会遭遇什么事呢(路1:53)?

 

15. 信的人对义的羡慕何时就必全然得到满足呢?

 

16. 许多人认为,他们寻找快乐的答案是什么?这种办法错在哪里?

 

17. 义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一个饥渴慕义的人第一次领受到义是什么时候?

 

18. 义的同义词是什么?请作解释。

 

19. 快乐属于什么人?若是你并不快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 马太福音5:6并未运用部分意义所有格,这件事对这节经文的意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 马太福音5:6译作“饱足”的希腊单词指的是什么(见第8页)?

 

22.解释一下马太福音5:6的明显反合性。

 

23.当上帝把灾难临到一个人生活当中的时候,对义渴慕的人会怎样回应呢?

 

仔细思想下述原则

 

1.人对义的需要迫切程度有多大呢?今天在许多教会里面,据说无论男女,所有的人都是好的——有些人比另一些人好的程度更大一些——只是需要有机会表明出来。这种观念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内心全都是基督徒。万斯•哈夫纳(Vance Havner)说:“我们有太多随随便便的基督徒,他们什么事情都涉足,却并不委身于一件事。他们了解和赞同一大堆的主题,却并不投身于一样事情。‘我当然对聚会有兴趣——但我还有俱乐部、度假屋、高尔夫、桥牌、集邮、陶瓷、非洲紫罗兰,我真的不可能对宗教太过热心。’在我们主的计划当中,并未给漫不经心的门徒留有位置。要么是全部,要么是无有。”[7]人类需要基督的义,并不是将他从轻微的盹睡中唤醒——乃是使他从死里复活。一个真正饥渴慕义的人就必晓得,他在对待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而不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把它挤进已经排得满满的日程。你是否就像这样的饥渴状况呢?

 

2.既然饥渴慕义是基督徒的本质,罪又在基督徒的生命当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呢?作家毕哲思(Jerry Bridges)在研习约翰一书第2章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件事:“我发现在圣洁方面,我个人生活的目标逊色于(使徒)约翰的目标。他的意思就等于是说:‘要把不犯罪当作你的目标。’我在思想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的真正目标竟然是不要犯太多的罪……一个士兵奔赴战场的时候,目标是‘打中的次数不要太多’,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事吗?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可笑的。他的目标应当是一点都不要被打中!然而,我们若未作出毫无保留的圣洁委身,就像一个士兵投入战场,目标却是打中的次数不要太多。假如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便可以肯定,我们一定会被打中——不是用子弹,乃是一次又一次的试探。”[8]你当用公义把自己武装起来,竭力躲避罪恶。

 

 

[1] 《登山宝训释义》,Studies in Sermon on the Mou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1], 1:72-74

[2] The Romance of the Last CrusadeN.Y.: D. Appleton & Co., 1927

[3] 《论圣经预表的新亮光:水》,"New Light on Bible Imagery: Water," Eternity [August, 1966], pp. 27-28

[4] 《圣马太福音释义》,The Interpretation of St. Matthew's Gospel [Minneapolis: Augsburg, 1964], p.189

[5] 《八福》,The Beatitudes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80], p. 124

[6] 《八福》,128

[7] 《胡椒粉和盐》,Pepper 'n' Salt [Grand Rapids: Baker, 1966], p. 29

[8] 《追求圣洁》,The Pursuit of Holiness [Colorado Springs: Navpress, 1978], p. 96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