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牧师的资格(下)(1:7-9)
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
(一)一般品格(1:7-8)
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作长老的第三个具体资格,是他的一般品格。在这两节经文中,保罗从反面列出五个特质,从正面列出六个特质,用来界定牧师的资格。
1. 牧师不可有的恶习(1:7)
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
如前一章所讲,监督是长老的代名词,保罗刚刚在第5节用这个词形容长老。Episkopos(监督)字面意思是指察看或守望别人的人。在古希腊的文化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异教的神明,这些神明看护他们的崇拜者及其国家。该词也用来形容那些作祭司代表神明的人。保罗使用这个词,是要强调牧师作为领袖,所当履行的职责。
身为监督,长老们是教会的属灵与道德领袖,也是监护者。他们要“牧养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徒20:28)。正如这段经文所写,他们当“无可指责,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自守、端正,乐意接待远人,善于教导”(提前3:2)。
希伯来书的作者,虽然没有使用episkopos(监督)一词,但他在给信徒的命令中所提到的,正是同样的牧养责任:“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来13:17;参来13:7)。彼得使用相关的动词episkopeō来鼓励与他同作长老的人,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彼前5:2)。彼得也称主为“(我们)灵魂的牧人(episkopos)”(彼前2:25)。
保罗这次采用了祈使语气词,重申他在第6节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必须无可指责。这个资格绝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绝对必须。因为前一章有几次提到,牧师不单要教导真理,也要为他们的会众活出圣洁生活的榜样。
监督以神的管家的角色,来履行他的领袖职责。他是神借着圣灵所按立的(徒20:28),被教会特别印证(参徒13:2)。管家(oikonomos)是一个复合词,由“家”(oikos)与“法律”(nomos),或“安排、排序”(nemō)组成。古希腊与罗马社会中,管家代表主人管理整个家族。虽然管家通常是奴隶或自由人(曾经是奴隶),他们当中还是有许多人握有相当大的责任与权柄。除了照顾家中成员的一切所需,他们还要负责并核对家中的财政,确保庄稼的栽种、耕耘及收获等;也需要监管家中其他的奴仆,供给他们,分配并监督他们的工作;他们也要保证生病或受伤的人得到看护;必要时,他们还需施行惩戒。
保罗告诉作长老的提摩太,“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教会是神的家,长老、监督、牧师们是这家中神的管家。教会属于神,可是神将监督人的责任托付给长老们,让他们代表神,用他们特有的恩赐,负责在灵性上提供喂养、带领、训练、辅导、惩戒,并勉励教会的会众。保罗在前几节经文中提醒提摩太,长老应当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以此证明自己,这是极其重要的:“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3:5)
作为神的管家,长老们管理与服侍“(基督)用自己血所买来的”神的教会(徒20:28),他们要为自己所成就与未能成就的向神交账。彼得警告说,“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4:10)。长老同所有其他平信徒一样,不属于自己,而是“重价所买来的”(林前6:20),又特作“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林前4:1)。保罗接着说到,“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
忠心长老应具备的第一个反面特质是不任性。不任性译自authadē,是一个程度异常强烈的形容词,用来形容一种傲慢的利己主义,就是坚持自己的意愿,完全不顾其他人可能受到的影响。不论其形式如何,骄傲的利己主义是所有罪恶的根源。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它无视其他人的利益与福祉;而更严重的是,它无视神的旨意,用人的意愿取代神的旨意与荣耀。
对这种放纵、任性之人的极端邪恶,以及他们必然走向的危险结局,彼得是这样描述的:主不但——
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脱离试探,(而且也知道)把不义的人留在刑罚之下,等候审判的日子。那些随肉身纵污秽的情欲,轻慢主治之人的,更是如此。他们胆大任性(authadē),毁谤在尊位的也不知惧怕。……这些人好像没有灵性,生来就是畜类,以备捉拿宰杀的。他们毁谤所不晓得的事,正在败坏人的时候,自己必遭遇败坏……他们满眼是淫色,止不住犯罪,引诱那心不坚固的人,心中习惯了贪婪,正是被咒诅的种类。……这些人是无水的井,是狂风催逼的雾气,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存留。他们说虚妄矜夸的大话,用肉身的情欲和邪淫的事引诱那些刚才脱离妄行的人。(彼后2:9-10,12、14、17-18)
这个世界要寻找的领袖,通常是那些态度强硬、固执己见的人。但在教会中,这样的人却不能成为领袖,因为任性的人在教会中是无处容身的。每一个基督徒,特别是教会领袖,必须持续抵挡肉体中的自我任性、自我满足,以及寻求自己的荣耀。
雅各、约翰和他们的母亲,向耶稣寻求神国度里最尊荣的地位——两人分别坐在耶稣的左右。主责备了他们之后,对门徒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5-28)
第二,合格的长老必须不暴躁。Orgilos(暴躁)指的不是偶尔发脾气(当然这也不好),而是指易怒的个性。暴躁的人容易急躁,他脾气火爆(导火线短),一点就着。
另外,“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提后2:24)。他必须“不打人,只要温和,不争竞”(提前3:3)。正如雅各指出的,“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20)。合格的牧师必须谨慎自守,抵挡敌视、怨恨或忿怒的灵——甚至当教会中所有的事都好像乱了套,大家都在批评或漠不关心之时,也是如此;他必须能够将责任托付他人,即使他们可能无法完全按照他的方式来完成责任;他能用温柔、耐心与感恩的心与别人同工;他能宽容身边那些认真、但经验不足的人失败,直到他们学会并成功。他不需要将自己束缚于教会中的每一件事。他不单能分享其他人的成功,也能及时分担他们的失败。他充满喜乐地顺服神、服侍众人。
第三,合格的长老必须不因酒滋事。Paroinos(因酒滋事)是一个复合词,由para(“在……旁”)与oinos(“酒”)组成,意思是“一直守在酒旁(前面)”。他不应当以酒为伴。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第一封信中,使用了同样的词,指出监督必须“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温和,不争竞、不贪财”(提前3:3,参8节;多2:3)。
保罗时代最常饮用的酒,同旧约时期一样,不是不含酒精,就是含量很低。那时的酒是发酵的果汁掺水调和(水酒比例为8:1或10:1),为要降低使人沉醉的力度,适合在天气炎热,需要多喝水的时候饮用。像今天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当时的水常常受到污染,因此酒中的微量酒精既有杀菌作用,也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保罗在给提摩太的第一封信稍后部分,就建议这位年轻的长老:“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提前5:23)。[1]
在这节经文中,保罗所说的显然是因酒滋事,即饮用酒精含量过高的酒,或饮酒过度,以致妨害判断力,甚至酒精中毒。饮酒过量常使人醉酒,且有不合宜的行为,因此,paroinos一词有时被译为“嚷闹者”(参提前3:3,英王钦定本〔KJV〕)。
保罗这里禁止长老酗酒,无疑是因为这会让长老神志不清,失去敏锐的思维或良好的判断力。属灵的领袖必须头脑清醒,时刻控制自己的理智与判断力。
身为监督或长老,不应在一个容易得到酒或其他酒类饮料的地方逗留,也要离开可能会过度饮酒、以致失去自制的地方。即使是在婚宴这样正当、喜庆的场合,他都应当小心,不要在酒桌旁流连忘返。
现今几乎没有不含酒精的葡萄酒,可是纯净水及其他不含酒精的果汁、饮料都一应俱全。所以,大多数长老没有合理的理由去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将自己置于试探之中。身为长老,他们比其他信徒更不应该滥用基督徒的自由,以免成为“那软弱人的绊脚石”,使那些“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因……(此)沉沦”(参林前8:9、11)。“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罗14:21)。
神对他子民的领袖,从来都比对其他平信徒有更高的要求。神指示亚伦与其他的大祭司,“你和你儿子进会幕的时候,清酒、浓酒都不可喝,免得你们死亡。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利10:9)。主对他百姓的政治领袖也有相似的高标准:“君王喝酒不相宜;王子说,浓酒在那里也不相宜。恐怕喝了就忘记律例,颠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箴31:4-5)。
拿细耳人之愿(与其相关的著名人物有参孙、撒母耳、施洗约翰)是自愿委身在某方面服侍神,这需要极大的舍己。神命令摩西,“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要离俗归耶和华。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作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都不可吃”(民6:2-4)。实际上,一个拿细耳人等于向自己与世界表明,“我甘愿舍弃舒适、个人声望、财富、名声,及其他一切拦阻我尽力服侍神的事物。”在施洗约翰出生之前,天使向他的父亲撒迦利亚这样说:“他在主面前将要为大,淡酒浓酒都不喝,从母腹里就被圣灵充满了。他要使许多以色列人回转,归于主他们的神。他必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为父的心转向儿女,叫悖逆的人转从义人的智慧,又为主预备合用的百姓。”(路1:15-17)
保罗给提摩太的养生建议是:“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提前5:23),这向我们暗示一件事,就是这位年轻的长老平时不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虽然饮用未经净化的水使他产生一些疾病,但提摩太仍不愿因健康原因而破禁饮酒。他可能担心,即使是适量饮酒,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他的思考与判断,降低他在主事工上的忠心和果效。
第四,合格的长老不好斗,不用拳头说话。表面看来,这个禁令似乎没有必要,可是在新约时代,成年人常用他们的拳头、棍棒或石头来解决彼此之间的争执。反观基督徒,却截然不同,特别是身为领袖的,“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后2:24-25)。
引申来说,不好斗除了针对肢体上的冲突,也可以指言语上的争吵。粗暴的言语所带来的伤害,可能比拳头、棍棒更深更久。无论遇到多么严重的挑衅,长老都不应刻薄、辱骂或给予报复。当冲突产生时,他必须确保冲突能得到和平、理智的解决,双方都不再心存怨恨。使徒保罗这样告诫罗马的信徒,“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8)。
第五,合格的长老必须不贪无义之财,这个短语译自aischrokerdē这个复合词,由aischros(“骯脏、蒙羞、低劣”)与kerdos(“好处、利润、贪婪”)组成。保罗这里指的是一个不诚实、不正直的人,一个不惜代价去追求财富与金钱满足的人。
所有的基督徒,包括牧师,都有权利供养自己及家人。耶稣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路10:7)。保罗写信给哥林多的信徒,“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林前9:11、14)。牧师不仅有权谋生,也有权从他牧养的对象那里获取报酬。使徒说,“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这里的timē(荣誉、敬奉)一词,可以指实值的钱财,也可指所得到的尊敬;根据上下文,这里无疑包括金钱上的报酬。
早在教会初期,假教师就已经混入牧师的行列,只为轻松地谋生。他们是“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6:5)。他们作牧养的工作是为了钱财,不是为了服侍主和主的百姓。保罗接着写道: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提前6:6-11)
在这里,保罗用“属神的人”一词,是对牧师与长老的专称(参提后3:17),这也是旧约对先知的称呼(参王下1:9、11)。同早期教会中的假教师与假先知一样,旧约时代的假先知与假教师,都是“不能明白(的牧人),(他们)各人偏行己路,各从各方求自己的利益”(赛56:11)。彼得劝勉牧者们说,“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彼前5:2)。
2. 牧师必须有的特质(1:8)
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谈到一般正面的品质,牧师必须乐意接待远人。Philoxenos(乐意接待远人)一词由philos(关爱)与xenos(陌生人)组成。不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信徒或非信徒,只要是需要实际帮助的人,乐意接待远人的人都会无偿地付出自己的时间、资源和鼓励去满足他人的需要。
耶稣推崇好客的美德,他说:“你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请你,你就得了报答。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路14:12-14)。主当然不是说我们绝不可以请朋友或亲戚来吃饭,主的意思是,考验我们是否敬虔、无私地接待远人的真正标准,不在于我们是因为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或他们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回报我们才接待他们,乃在于我们纯粹是因为真心关心他们的益处。
保罗告诫加拉太的基督徒,“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10),因为“有些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每一个基督徒都应当操练接待客旅(罗12:13),特别要“互相款待”(彼前4:9)。在这方面,教会领袖也应当像其他方面的操练一样,为其他基督徒树立可效法的榜样(参提前3:2)。
第二,忠心的牧师应当具有好善的品格。“好善”译自希腊语philagathos,含有强烈爱慕那些本质上良善事物的意思。一个牧师应当热爱那些真实良善的人与事物。保罗对腓立比的信徒说,“弟兄们……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4:8)。众人眼中的教会领袖,应当是敬虔之人与贤德之人的朋友。
第三,牧师应当庄重。Sōphrōn(庄重)也是一个复合词,由sōzō(保全)与phrēn(思想)组成,形容一个头脑清醒、思维冷静的人。在保罗所列的牧师资格清单中,这个词被译成“自守”(提前3:2)。
一个庄重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他对自己的所思、所行都能掌控。他不允许环境、不道德的人,或其他人的愚昧使他分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他不单不会涉足那些明显不道德、不属灵的事物,并且对那些琐碎、愚蠢且没有益处的事物也避而远之。他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先次序,并且专心致志。
第四,牧师要公平。公平(dikaios)是新约圣经中经常出现的词,意思是正当、正确或适当,也常被译作“公义”。这个词可能更具有“公平”的含义,因为与清单中的其他特质相比,译作“公义”好像不大协调;“公平”指的是对公正、正当事物的实际认同与了解。对领袖的信誉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品质。神也用该词来形容他自己。耶稣在他大祭司的祷告中,称他的天父为“公义的父”(dikaios,约17:25)。保罗形容神为“义”(dikaios),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3:26)。约翰也告诉我们上帝的应许:“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参约壹2:29,3:7)。公平或公义的牧师,能彰显出神公义与公平的品格。
牧师还必须圣洁自持。Hosios(圣洁)这词虽不是新约常用的,却与含有“圣洁”意义的另一个希腊词hagios词义关系密切。Hosios指的是合乎神的带领与指引,真实顺服在神的旨意之下。牧师应当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到无可指责。
Hosios(圣洁)一词同dikaios(公平)和hagios(圣洁)两个词一样,在新约圣经中常用来形容神。在七碗“审判”被倾覆之际,“那些胜了兽和兽的像并他名字数目的人”将要歌唱:“主啊,谁敢不敬畏你,不将荣耀归与你的名呢?因为独有你是圣的”,“掌管众水的天使说:‘昔在、今在的圣者啊,你这样判断是公义的’”(启15:2、4,16:5)。当彼得在五旬节讲道时,他引用诗篇16:10,指出基督是神的“圣者”(徒2:27;参13:35)。希伯来书的作者称耶稣是我们那位“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来7:26)。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中,再次将公平与圣洁联系在一起。他使用副词的形式,见证自己的生命所表现出的这些美德:“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hosiōs,“圣洁的”)、公义(dikaiōs,“公平的、公允的”)、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帖前2:10)。
基督徒无法在今生达到完全的无罪生活,可是,他需要认每一个罪。约翰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可是,“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8-9)靠着神的恩典、慈爱与大能,不单是牧师,所有信徒都可以被“洗净一切的不义”。正如保罗一样,他们可以活出“圣洁、公义”,从而讨主的喜悦,成为别人的榜样,并除去教会中丑闻的诱因。
第六个牧师的资格、也是最后一个正面的资格是:自持。他能在生活上成为众人的典范,是因为他的内在顺服于圣灵的掌管。
教会中,对其他信徒负责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这也包括牧师对会众所负的责任。虽然保罗警告教会说:“控告长老的呈子,非有两三个见证就不要收”,但是,任何被查明犯了罪、并持续“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提前5:19-20)。
只是,保罗这里的要点不是牧师对教会的责任。其他信徒当然不知道牧师隐而未现的罪,但是在个人品格及有效侍奉上,这些罪可能比许多外在的罪更具毁灭性。一个不自持的牧师,若不能持续省察自己的生活,并将自己的罪交给神来洁净,同时一直保持一颗清洁的良心,无论他外在的生命看起来如何公义,他都不适合带领神的百姓。如果他只在别人看到的时候行为公正,那只是逢场作戏,表演作假。
一个能自持的牧师,会心怀正直地与神同行。神的恩典持续在他生命中动工,直到他在灵性上达到成熟,在道德上纯洁。他应当可以与保罗一同说:“我们所夸的是自己的良心,见证我们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在世为人不靠人的聪明,乃靠神的恩惠,向你们更是这样”(林后1:12)。
这并不是说,神给牧师与长老的基本标准,比其他信徒要高。每一位信徒都应当“完全,像(他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一个生活散漫、不洁的基督徒,不会失去救恩,但保罗的要点是:一个这样生活的基督徒弟兄,实在失去了带领神百姓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神对牧师的标准的确更高。
司布真在《给我学生的讲义》(Lectures to My Students)一书中,这样写道:
(假若一位牧师)蒙召去做一份普通工作或平凡职业,那么普遍恩典就可能让他感到满足,尽管这种满足的过程极为缓慢;但假若他蒙拣选去做非凡的服侍,并且被选召到极其危险的地方,他应当会急切向往拥有超凡的力量,让他可以胜任那个职位。他敬虔的脉搏必须强而有力、有规律地跳动;他信心的眼睛必须明亮;他决策的步伐必须稳定;他行动的双手必须灵活;他整个的心智必须保持最高度的清醒。据说,埃及人从他们最渊博的哲学家中推选他们的祭司,然后给予这些祭司极大的尊荣,甚至君王也是由祭司选定。我们需要从基督的精兵中选出顶尖之人来作神的传道人;甚至于,假如一个国家需要设立君王,他们能作的最好决定就是推举这些人到宝座上。
在有些工作上,我们只需要强壮的人;当神呼召我们去做牧养工作,我们应当竭力汲取恩典,好得到力量,使我们能胜任所在的岗位,而不是像学徒一样,遭撒但试探,被他随意掳去,致使教会受到损害,自己也被毁坏。我们当披戴神的全副军装,站立得稳,时刻准备成就出人意外的壮举:我们必须舍己、忘我、忍耐、坚忍、恒切,让这些成为日常的美德。这些事谁能当得起呢?若我们想要证明自己称职,就必须多与神亲近。[2]
(二)教导的技巧(1:9)
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
到目前为止,保罗提到的所有资格(6-8节)都与属灵的品格与态度有关,亦即与蒙召的忠心长老的所是有关。在第9节,他针对的是忠心长老的主要服侍——教导;这也是一个忠心长老蒙召所当履行的职分。在所有的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中,保罗反复强调长老或监督的关键作用,就是仔细谨慎、持之以恒地传讲、教导并捍卫神的真理。
讲道与教导在内容上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在传递的形式上。讲道是公开地宣讲真理,目的是要感动听众有所回应;教导则更侧重在使人明白真理。讲道包括告诫与劝勉,而教导则包括举例与讲解。通常,这两种功用彼此重迭,甚至无法分辨;保罗书信中的许多段落,以及新约中的其他经文都是如此。所有好的讲道都有解说的部分,而所有好的教导也都有一些劝勉。有些长老很明显只有一种恩赐,而另外一些则两种恩赐都有。虽然这两种恩赐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对教会来说都非常重要,且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传扬神的道。
讲道与教导圣经都是属灵的恩赐,是神借着圣灵随己意赐给他仆人的(罗12:7;林前12:28),并且牧师必须“擅于教导”(提前3:2;提后2:24)。由这两点可以清楚推断,每位长老都当在某方面具有圣灵的恩赐,并受到圣灵的委托。讲道与教导是服侍的必要条件。当然,在这方面的资质有所不同,正如信徒与信徒之间的其他属灵恩赐也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是圣经清楚地指出,每一位真正的长老都蒙神装备,有传讲及教导神真道的恩赐。
前面提过,“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那……更当如此”保罗这句话说明:虽然每位长老都应当“劳苦传道与教导”,但有些人却没有做到。结合上下文来看,初期教会的某些长老显然在这点上有所亏欠。“劳苦”(kopiaō)带有勤奋努力的意思,就是为完成任务,而作出最大程度的自我牺牲;如有必要,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它指的不只是工作的量,也包括工作的质。然而,需要重视的是,这里提到的工作质量,与教会的规模或影响力无关,也不取决于牧师天赋的能力或属灵的恩赐。一位能力有限的牧师,若毫无保留地专心服侍,便与那些天赋异秉但同样勤奋作工的牧师一样,都配受加倍的敬奉。
1. 必要的根基(1:9上)
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
牧师要有效地教导真道,其根基是自己对神启示的了解与顺服;他必须毫不动摇地忠于圣经。
Antechō(坚守)的意思是“有力抓住或紧抓住某些事物或人”。提起属灵盟友,耶稣说:“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antech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路16:13;参太6:24)。神的传道人与教师应当以满腔热忱、专注与不懈的努力,坚守真实的道理。
道(logos)的意思是对一个概念、想法或真理的表述,常用来形容蒙神启示的真理与神的旨意。提到神的敌人,耶稣说:“他们无故地恨我”(约15:25)。保罗说到神对亚伯拉罕“所应许的话”:“到明年这时候我要来,撒拉必生一个儿子”(罗9:9),他又提到神的审判:“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罗9:28)。
道(Logos)常被用作圣经的同义词,指被记载下来的神话语。耶稣责备法利赛人说:“你们承接遗传,废了神的道”(可7:13)。面对耶路撒冷中不信的犹太人,我们的主明确将神的道与圣经等同,他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吗?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他自称是神的儿子,你们还向他说‘你说僭妄的话’吗?”(约10:34-36)
在启示录的前言中,约翰说自己“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启1:2,参9节;帖前1:9;帖后3:1)。在他所著福音书的前言中,约翰也提到耶稣是神永活的道:“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14;参约壹1:1;启19:13)。
保罗称圣经是“从前所交托你(提摩太)的善道”(提后1:14),并且“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保罗接着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5-17)。保罗把以弗所众长老托付给“神和他恩惠的道。这道能建立(他们),叫(他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20:32)。彼得称圣经为“纯净的灵奶”,能叫信徒们“渐(渐成)长,以致得救”(彼前2:2)。
因此,牧师们应当爱慕神真实的道理,尊敬它、研读它、相信它,并且顺服它。它是牧者们的属灵食物。牧师们应当“不断在真道的话语及所服从的善道上得了教育”(参提前4:6),这不单包括牧师要坚信圣经是神默示的,是无误的(这两点必不可少),还包括他对神真道的权威和完备性的委身,因为这是道德与属灵真理的唯一泉源。
长老在教会中的属灵带领,不是建立在他的天赋才能、学识、常识,或他个人的智慧上,而是建立在他对圣经的认识与领悟上,在乎他坚守真实的道理,也在乎他顺服圣灵的引导,将神道中的真理活用在他心中及生命之中。若一个人无法坚守神的真道,并委身活出这真道,就无法去传扬或教导真道。圣经真理必须在他的思想与生活的各个层面中交织融汇。正如初期教会的使徒,有属灵能力的牧师也必须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
正是借着圣经之道,长老才能在知识与领悟上更多了解神的性情与旨意、神的权能与荣耀、神的慈爱与怜悯,以及神的原则与应许。正是通过这道,他才能了解称义、成圣及得荣耀的教义。正是借着道,他才能认识仇敌及其黑暗权势;也才领悟到,即使身为牧师,一旦离开神,也无力抵挡、胜过罪恶。也正是借着道,他才能明白教会的本质与目的,明白自己在教会中服侍的角色。他又将这一切所领受的教导给自己的会众。
现今有很多福音派教会,因为在坚守真实道理上失败,导致教会中的讲道与教导不是肤浅末学,就是自我抬高。这也是今日所谓“为年幼基督徒量身定做的简短讲道”的罪魁祸首,使得教会随处可见这种无力、浅陋、平淡的讲道。这也误导许多人转而采取所谓“更加符合会众需要”的讲道方式,比如采用以人为本的心理学,或让自己变成脱口秀主持人、说书人、灵巧的演说家,甚至是艺人。约翰·派博(John Piper)在《神在讲道中居首位》(The Supremacy of God in Preaching)一书中,形容这样的教会是在上演“福音敬拜的低俗闹剧”(第21页)。
提摩太一直“在真道的话语上受教”,并顺从他从圣经中所学的“善道”(提前4:6)。在这样的预备基础上,他需要“吩咐人,也要教导人”(提前4:11),要“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以宣读、劝勉、教导圣经为念”(提前4:13),“不要轻忽(他)所得的属灵恩赐,就是从前藉着预言、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赐给他的”(提前4:14),“要殷勤去做(这些事),并要在此专心,使众人看出(他)的长进来”(提前4:15),“(他)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并且“要在这些事上恒心”(提前4:16)。从11至16节所强调的九个动词,都译自希腊文的祈使句(根据新美国标准圣经〔NASB〕,希腊文中虽没有15节的谓语形容词“专心”,却隐含着这个词)。保罗不是在向提摩太建议,或转述他个人的忠告,他是在传达从神而来的启示。
保罗稍后在信中说:“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讲道与教导是长老的主要责任,提摩太应当将保罗所列的原则“教训人、劝勉人”(提前6:2),并“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且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提前6:17-18)。
使徒保罗说自己是“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师傅”(提后1:11,参提后1:8)。他命令提摩太:“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的守着……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1:13-14,2:2)。提摩太需要仔细捍卫并坚守他所受的教导,也要将这些教导传给其他长老,好让他们可以教导更多长老,这样依次地代代传递下去。这就是主在自己教会中关于教导与讲道的计划。
保罗继续提醒提摩太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这是神的道,在圣灵的引导与光照下,使“属神的人”——属灵领袖,特别是牧师、教师——“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7)。他受神的托付去“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他“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多2:1)。
这项对圣经的责任与教导(didaskalia)相符合,因为它针对的是教导的内容和教义,以及神启示的真理。初期教会的信徒们,“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徒2:42),神的启示借着他们的教导被完备地记录下来,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新约圣经。这其中的真理绝对可信并且全备,不能再有任何的节录、编辑、更新或修改。
2. 必要的职责(1:9下)
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
由于牧师自己深知神的道,也完全忠于神的道,因此在圣灵的引导下得到能力,有资格在教会中运用他的恩赐进行讲道和教导。
毫无疑问,牧师应当用纯正的教训来劝化信徒。他要坚固神的百姓,使他们认识并顺服真道。Parakaleō(劝化)的意思是“敦促、恳求与鼓励”,字面意思是“与……一同诉求”来获取力量与帮助。在法庭上,这个词用来形容被告的辩护律师,因为他的职责是为被告答辩。
在“楼房讲论”(又称“临别讲论”)中,耶稣称圣灵是“另一位保惠师(paraklētos)”或中保(训慰师),当耶稣升天回到天父那里之后,这位保惠师将与十二门徒同在。主应许说,这“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14:16、26;参约15:26,16:7;约壹2:1)。这个应许在使徒身上得到独特的成全,他们满有权柄地教导神的道,确立了新约圣经。每一位真正蒙主呼召的牧师,都应当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
纯正译自hugiainō,是英文hygienic(卫生)的词根,基本意思是健康、健全,指能够保护或保存生命的事物。牧师的讲道与教导,唯一的目标应当是:借着能保护并维持他们灵性健康的教义,来启发他的会众。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所以雅各告诫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3:1)。对那些被牧养的群羊,希伯来书的作者说:“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致忧愁,若忧愁就于你们无益了”(来13:17)。没有一个有理性、有判断力的基督徒,会在没有蒙主呼召的情况下,擅自担当牧师与教师的职责。而他一旦蒙召,也绝不应当试图随着自己的意思教导或讲道,所传讲的内容应当单单是纯正的教训(教义)。
正因如此,讲道与教导必须采用解经的方式,就是尽可能清楚、有系统并全面地分解神话语中的真理,并且不超出这些真理的范畴。忠心的牧师应当做到像以斯拉一样,“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拉7:10);也要像亚波罗一样,“最能讲解圣经”(徒18:24)。当牧师认识到唯有圣经是准确无误、是我们唯一且全备的权威时,他就能确切地体会到自己蒙召所当传讲与教导的内容。他会“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他会“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西1:25)。这正是每一位传道人与教师的使命。
与今天许多受欢迎的讲道相反,圣经不是真理的一个泉源,而是神启示真理的终极源头。它不是辅助性的文本,而是唯一的文本。圣经的真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绝对必须的。牧师的目标不是用圣经去迎合他的会众,而是让他们能够了解教义,使这些教义成为他们属灵生活的根基。对那些谦卑顺服圣经深邃真理的人来说,圣经是“便于使用”的。
罪人无法容忍那些让人不舒服的真理,但他们却乐意聆听悦耳的谎言,宁可寻求那些煽情、娱乐性十足、标榜自我、没有威胁性,并且受欢迎的论调。可是,我们所传讲的是神所命定的,不被面对的人群所左右。心理医生兼基督徒作家约翰·怀特(John White)写下这一段话,发人深省:
大约15年前,多数基督徒还认为心理学是福音的敌人。
(但如今)若有人自称承认耶稣,将世俗的心理学包装起来,纳入信仰,当作与圣经真理兼容并蓄的东西呈现出来,多数基督徒都会甘心乐意地吞服这种包装着心理学见解的神学毒药。
过去15年来,教会中有一种趋势,就是越来越多依赖那些受过训练的牧师辅导员……在我看来,这似乎表明福音派教会在释经讲道上的软弱无力或漠不关心……我们为何必须借助人的科学?原因在于很久以来,我们没有详尽诠释整本圣经;因为我们的释经讲道越来越弱,因为肤浅的主题式演讲已经产生一代没有牧人的基督徒羊群。当我们依赖这个世界的智慧之时,就给现在的我们带来更深的咒诅。
身为心理医师,对那些有极大心理困扰的基督徒来说,我所做的,以及我的同行在他们的研究与辅导中所做的,远不及神在圣经中所说的真理。可是,牧者们却同他们所带领的羊群,正在跟随(让我暂用一个比方)一个新版的花衣魔笛手,将他们引进人本享乐主义的黑暗洞穴中。
我们中间一些深入人文科学的人,感到自己就好像旷野中的声音,在不敬虔的人本主义荒原中发出呼喊。但教会却转向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并以此取代神恩典的福音。[3]
针对同样的问题,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写道:
释经讲道是一种极其严格的操练,或许这也是它如此少见的原因。只有那些实行释经讲道的人,才预备好去效法使徒的榜样,并且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2、4)若不系统化地学习神的道,就无法系统地传讲。只是在每天的读经中浏览几节经文是不够的;同样,只是因为要讲道而读一段经文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每天沉浸于圣经中。我们不能只是通过显微镜,去研读几节经文中语言上的细节,也要拿起我们的望远镜,来瞭望神真道的广袤,从人类所蒙的救赎中,汲取关于神权能的伟大主题。司布真(C. H. Spurgeon)写道:“蒙福之路就是,你深入圣经的精髓,直到最终能使用圣经的语言来交谈,你的灵魂被主的话语调和,以致你血脉之中,流动着圣经的血液,散发出圣经的馨香之气”。[4]
作为忠心教导的牧师,他的第二个责任是从反面来讲的。他不但要用纯正的教义来劝勉信徒,也要驳倒那些(特别是教会内部)反对“健康、能保护并维系生命的教义”之人。
牧师们要对神负责,帮助他们的会众在真理上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对那些普遍且持续攻击圣徒的错谬,产生必要的分辨能力。Antilegō(驳倒)的字面意思是“出言反驳”。神的传道人与牧师应当是辩论家,能够批评那些打着圣经真理幌子的不健全教义。保罗在克里特岛服侍不久后,就有人给那里的教会带来许多的麻烦与混乱:“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多1:10)。对待这些人,不但不应该置之不理,更不可宽容接纳;保罗说:“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多1:11)。他们混在教会里面,尤其危险。保罗说:“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多1:16)。
即便像以弗所教会这样灵性成熟的教会,都不免遭错误教导的影响。保罗这样警告那间教会的长老们:“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徒20:29-30)。
虽然教会中的假教师有许多面具,但他们都以某种方式违背圣经的真理。他们是纯正教义的敌人,也是神与其百姓的仇敌。单单接受圣经是神无误的话语,并不能避免误解或滥用圣经。将某个人的见解或教会公会的决议,提高到与圣经相同的权威,就是在违背神的道——正如否认基督的神性或他复活的历史真实性,肯定是违背圣经的。圣经最后的警告是:“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启22:18-19)
敬虔的传道者与教师肩负着双重责任,就是传讲并捍卫神的道。可悲的是,在世人眼中(甚至在许多未受教的真信徒眼中),抨击假教义(特别是那些打着福音旗号的假教义)就显得没有爱心、论断人,并带来分裂。但是,若为了迎合人的口味,或让人更容易接受,就妥协圣经的真理,那么不论是对信徒或非信徒来说,都不是在“用爱心说诚实话(真理)”(弗4:15);反而是在说谎,与来自神的爱背道而驰。这种抵挡神道的方式非常狡猾,且极其危险。忠心的牧师必须与之划清界线。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教导的会众,都只能接受纯正的教义。
[1] 有关圣经中提到的酒精饮料的详细讨论,请参另看本“研经工具”中“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之约翰·麦克阿瑟著《以弗所书注释》(John MacArthur, The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Ephesians),5:18上,(三),1.。
[2]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55], pp.8-9.
[3] Flirting with the Word, pp.114-117。
[4]《传道人的楷模》(John Stott,The Preacher's Portrait),第3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