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朋友和敌人(4:9-22

 

你要赶紧地到我这里来。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铜匠亚历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问百基拉、亚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安。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罗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你要赶紧在冬天以前到我这里来。有友布罗、布田、利奴、革老底亚和众弟兄都问你安。

 

愿主与你的灵同在!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

 

一个企业、政府或大型机构若没有好的人际关系网,就没有办法发挥适当的功能,甚至无法生存。这牵涉到供应商、顾客、员工、股东和很多其他相关人士彼此的关系。人体是说明这个原则的最好例证。人体的组成精细奇妙,各个部位相互合作。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用人体的比喻教导那些不成熟和不合一的信徒,告诉他们基督的身体该有怎样的合一与和谐(参 林前12:14-27)。

 

在最后这封书信的结尾,保罗提到很多人,有朋友、有敌人,他们都对他的服侍有某方面的影响。伟大的使徒知道这些人参与在他所做的一切事上,所以在结束的经文中,他记念每一位在关系网中的人。即使是保罗,也没有办法一个人成功地服侍。保罗完全知道他独特的呼召和权柄——他是主耶稣基督的使徒(例如,罗1:1;林前1:1;提前1:1;提后1:1),但他并不以为可以不要其他的信徒帮忙而独自为主作工,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所有的需要,完成所有的工作。保罗有一个团队,他们一起做工、一起服侍、一起传道和教导,他可以完全信赖这些人与他共同侍奉。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忠心的同工,是“有神感动的一群人”(撒上10:26)。

 

这些人中有些人是老朋友,有些是新朋友;有些人是一直忠心地服侍,有些却不是;有些人随时待命在侧,有些则不见踪影;有些人愿意为主牺牲奉献,有些则不愿意;也有些人不是基督徒,他们中间有些是在教会中的人,有些则是在教会外。所有这些人都是保罗生命的一部分,在保罗的服侍中都扮演某种角色。

 

在面对刽子手的快刀之前,保罗想起了这许多人。在将侍奉的接力棒交给提摩太的同时,他也将这些人的属灵光景、行动和去处告知这位年轻的传道人。其中有些人,包括提摩太,保罗希望在死前能够见个面;另外一些人,保罗只单纯地向他们问候,或代他向大家问候。有些人保罗指名道姓,有些人没有道出他们的姓名。有些人已被保罗差遣到关键性的地点去扶持软弱的教会;也有些被保罗提到的人,他们对保罗和基督的工作造成了特别的伤害。

 

这段经文并不是保罗后来想到才加上去的,也不是附带的经文,而是一段被圣灵默示的信息。主要教会知道保罗生命中的这些人物,从他们的忠心或失败中有所学习。

 

(一)提摩太:忠心的儿子4:9

 

你要赶紧地到我这里来。

 

提摩太前书起头,保罗称呼提摩太是“因信主作我真儿子”(1:2),本书信中又称他为“我亲爱的儿子”(1:2)。在世上,保罗最亲密的朋友就是提摩太。

 

提摩太同时也是保罗最可靠的同工。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说:“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林前4:16-17)使徒也对腓立比教会说:“我靠主耶稣指望快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着安慰。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2:19-20)提摩太不仅遵行保罗的教义,也效法他的榜样。

 

他们之间的爱是互相的。提摩太后书一开始,使徒对提摩太说:“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侍奉的神。祈祷的时候,不住地想念你,记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地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提后1:3-4)。

 

虽然保罗当时有忠心又亲爱的路加在罗马陪伴他,但就像父亲渴望见到儿子一样,使徒渴望见到提摩太,特别因为保罗知道这可能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见提摩太面的机会了。因此,保罗嘱咐提摩太要赶紧地到他这里来

 

许多伟大的基督徒领袖都有属灵的导师,有些特别教导他们神的话语,成为他们效法的好榜样。提摩太的属灵导师当然就是保罗。就像其他属灵导师一样,保罗最大的渴望莫过于看到自己所带领的学生成为基督有用的仆人。

 

希伯来书作者告诉他的读者:“你们该知道,我们的兄弟提摩太已经释放了。”(13:23)可见这位年轻传道人紧紧跟随保罗的脚踪,因为大胆宣扬福音和拒绝妥协,而遭受牢狱之灾。

 

(二)底马不忠叛徒(4:10上)

 

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

 

保罗提到最忠心的人之后,转而提到一个最不忠心的人。底马对保罗在罗马的服侍可能有过一些帮助,所以使徒希望提摩太赶快来,可以接替底马丢下来的工作。

 

保罗在歌罗西书第一次提到底马。那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监禁期间,大概在写完提摩太前书不久和写提摩太后书前五年。当时底马和路加、以巴弗都是保罗亲近的同工(参 西4:12-14)。腓利门书中(大概与歌罗西书写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保罗替他的“同工”底马问候大家(参 24节)。我们可以确定,保罗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细心地教导、辅导并鼓励底马,期待他能够协助担起侍奉的责任。

 

在当时,只要是保罗的朋友(特别是同工)都冒了极大的风险,可能会和保罗一样受到逼迫和监禁。随着情势愈来愈险恶,底马的决心日渐瓦解,因为他贪爱现今的世界甚于爱主、主的百姓和主的工作;或许他从来都不是真信徒。约翰说:“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2:15底马的心或许是土浅石头地,只盖了一层浅土,接受福音后发苗很快,却不够深入,没有带来完全的救恩。当世界的“患难或逼迫”过于猛烈,他立刻就跌倒了(参 13:5-620-21)。又或许他的心是荆棘地,“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13:722)。底马对物质生活受到损失的反应,最终将他属灵生活的堕落光景显露出来。

 

不管是哪种情况,由于怯懦大于委身,底马离弃了保罗。enkataleipo离弃)是一个强烈的动词,意思是“完全地抛弃”,把某人留在悲惨无助的光景中。对底马而言,牺牲那么多的舒适,甚至可能失去自由,这样的代价实在太高了。他是一个禁不起考验的门徒,从未思考过真正委身于基督。他可能因那崇高的目标受到感动,当要求不是太大时,他愿意服侍,但当代价变得太大时,他就跑得不见人影了。

 

这里没有提到底马往帖撒罗尼迦去的原因,但他一定认为那里比较安全。或许那里就是他的家乡(参 24节),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基督徒,或者那里的信徒还没有受到逼迫。他可能已离弃了基督,与世界同流合污。不管哪种情况,他都带给保罗极大的失望和痛苦。

 

(三)革勒士:不为人知的忠仆(4:10中)

 

革勒士往加拉太去,

 

除了此处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对革勒士可说一无所知。他被保罗差派到加拉太,不像底马一样逃走,所以显然是一个忠心可靠的主仆。在那个地区教会很多,大部分是使徒自己建立的,都很稳固。保罗三次宣教行程中都在加拉太服侍过,所以对那里的信徒特别有感情。他不可能差派一个他觉得不可靠的人去那里服侍。

 

革勒士是一位委身的领袖,被差派到委身的教会。他属于忠心人士之列,大部分初代教会的人都认识他,然而在教会历史和今天的教会中却不为人所知。革勒士的生命和服侍在主面前是一本敞开的书,我们可以确定,除了保罗对他深深的感谢之外,他一定会从神那里得到完全的奖赏。

 

(四)提多:众所皆知的忠仆(4:10下)

 

提多往挞马太去,

 

与革勒士相反,提多是众所皆知的忠心门徒。保罗写给提多的信是在完成提摩太前书及写提摩太后书前一年才写的。除了此处和提多书之外,使徒在哥林多后书一共提到提多九次,在加拉太书中提到两次。

 

保罗被捆绑往罗马的路上,在克里特停留期间,显然在那里讲过道(参 27:12)。那时,他把提多留在那里:“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1:5)。

 

提多是建造教会和装备圣徒的人。使徒完全信赖他,于是把教导和牧养这个软弱教会的责任托付他。保罗在罗马被软禁两年得到释放后(参 28:30),他可能去了马其顿,再从那里前往位于马其顿北边、亚得里亚海的东边的挞马太(也叫以利哩古,参 15:19)。然后,他又往南到了位于亚该亚省靠近马其顿边界的尼哥波立。保罗请提多到这里和他见面(参 3:12)。提多可能应保罗的要求,从尼哥波立出发前往挞马太,以便坚固那里的教会,建造他们的领袖。

 

(五)路加:忠心的同伴(4:11上)

 

独有路加在我这里。

 

有些解经家认为保罗在这里使用独有这个词,是表达对路加的失望,好像很遗憾地说:“我都没有真正的朋友和助手留下,只有路加。”但这种说法对路加并不公平,也不符合新约其他地方对路加的描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当使徒被监禁在罗马地牢中毫无释放的指望、极其衰弱时,这位忠实的朋友无法独自担起服侍的重担。因为尼禄无情的逼迫,很多信徒都逃离了首都。那些仍旧留在那里的人,随时都面临着危险,比以往更需要属灵的带领和鼓励。

 

路加的名字只在新约中出现三次,是新约唯一的外邦作者。他写了四福音书中篇幅最长的一卷,又写了长篇幅的使徒行传。保罗称呼他是“亲爱的医生路加”(西4:14),也是他的“同工”(24节)。因为路加文采好,或许有时会充当保罗的秘书。

 

路加的职业是医生,但我们没有任何他信主之后的行医记录,不过他一定医治过保罗和其他同伴,所以被称为“亲爱的医生”。从路加的福音书中,我们知道他是传福音的人;从使徒行传,我们知道他是杰出的历史学家。圣灵特别使用路加来记载基督的一生和基督教会初期的发展。只是作为谦卑的主仆和圣徒,路加刻意隐身幕后。

 

路加长期陪伴保罗,多年来随保罗走过千山万水。路加在使徒行传中经常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名词(“我们”、“我们的”),所以要追踪他和使徒保罗的关系并不困难。保罗第二次宣教行程中,路加在特罗亚和腓立比陪伴保罗;在保罗第三次宣教行程快要结束时,路加再加入保罗的行列,并且陪伴保罗到耶路撒冷一起面对逮捕和监禁。路加在陪伴保罗赴罗马的途中,也在马耳他一同遭遇船难。当保罗第一次被监禁时,路加都在保罗身边与他一同服侍;在保罗第二次和最后一次被监禁时,他则给保罗带去了安慰。使徒在写这封书信时心里并不悲伤反而高兴,高兴路加在他这里

 

(六)马可:原来不忠、如今忠心的人4:11下)

 

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

 

我们不知道这时马可置身何处,但他所在的地方可能是在提摩太从以弗所到罗马的途中。提摩太可能从陆地到特罗亚(参13节),再从那里搭船到马其顿。经过马其顿之后,可能又搭船前往意大利东岸的布林迪西(Brundisium),然后再前往罗马。

 

马可有时候被称为约翰,是耶路撒冷人,也是在他家中聚会的第一批新信徒之一(参 12:12)。因为马可具有基督徒领袖的潜质,所以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宣教布道时带着马可同行。但当他们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约翰(马可)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13:13)。马可离开的理由无论为何,显然不为保罗所接受。数年后,保罗和巴拿巴再次从安提阿出发,“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巴拿巴希望给马可第二次机会,“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15:36-39)。保罗不喜欢胆怯、懒惰或不委身的人,特别不希望不负责任的同工在情况变得不舒服或艰难时扬长而去。

 

我们无从知道马可的改变发生在与他表哥(参 西4:10)巴拿巴一起服侍之前或之后。新约记载,巴拿巴人如其名,一直是个“劝慰子”(4:36),可能这是教会因他的爱心而给他的外号。不论马可的改变是在何时、如何发生的,一定与巴拿巴有关。保罗第一次在罗马监禁期间(或许是两人分道扬镳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不仅向巴拿巴、也向保罗证明了自己的信仰。在那段监禁时期,使徒请求歌罗西教会在马可到他们那里时,要接待这位忠心的人,同时将他列入委身的“同工”之列(24节)。

 

马可也曾和彼得在一起(参 彼前5:13)。可能他就是从彼得那里深刻领悟到自己福音书所记之事的启示。对许多人而言,马可已经在多方面蜕变成为初期教会忠心而宝贵的领袖。所以保罗要提摩太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保罗有益处

 

看到一些有主恩赐的工人对主的事工愈来愈冷淡,并逃避艰辛痛苦的侍奉,这确实是很令人失望的事情。但是,看到这样的人脱离自己的恐惧和自私的追求,并且全心全意地回到神国服侍,也真是一件令人喜乐满足的事情。

 

(七)推基古:忠的信差(4:12

 

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

 

或许保罗先前曾差派推基古往以弗所去。以弗所是推基古的家乡,位于亚细亚省(参 20:4)。或许保罗是差他去那里,将这封后书交给提摩太,如同先前保罗叫他送信到以弗所(参 6:12)和歌罗西(参 西4:7)一样;或许他是将信送交给提多(参 3:12)。

 

我们不知道推基古有哪些才干,但看起来圣灵是给他服侍的恩赐(参 12:7)。没有任何证据指出他是教师或牧师,但他是保罗非常宝贵和可靠的朋友。

 

(八)加布:忠心的主人(4:13

 

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

 

保罗除了提出一些个人的请求之外,他也请提摩太将他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带来特罗亚可能是加布的故乡。从上下文来看,保罗在那里时可能曾住在加布家里,并且将几样贵重物品交他代为保管。也有可能特罗亚的教会就在加布家中聚会。

 

外衣是厚重的羊毛大衣,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不仅可以当外套用,也可以当作毯子。保罗很快就要过冬了(21节)。在当时的情况下,特别对那些受到罗马逼迫的基督徒而言,这种保暖的衣物非常珍贵。

 

皮卷也非常地珍贵。和外衣不同的是,它们不能带给保罗任何身体的舒适或保护,但是对他的侍奉却是无价之宝。可能是指写在纸莎草上的旧约圣经古卷,皮卷是以特殊动物皮革制成的上等皮纸,由于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只有最重要的文件才会用它书写。这些皮卷中可能有保罗的亲笔书信,或只是保罗打算用来写其他书信的空白皮卷。他一直都没有停止读书和写作。

 

有人质疑为何保罗不随身携带这么贵重的物品,很难相信他甘冒着遗失的风险留下那些东西。比起用着的时候身边没有,用不着的时候随身携带似乎更容易些。因此,有学者主张,保罗在特罗亚可能是忽然遭到逮捕,因此根本没有机会、也不容许带着这些东西一起走。

 

(九)亚历山大:不信的敌人(4:14-15

 

铜匠亚历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

 

保罗用来描述铜匠亚历山大的话语,几乎是前四节描述其他所有人的总和,但他很有理由这样做。

 

亚历山大不是在以弗所冒丧失自由和生命危险来护卫保罗的那个人(参 19:33)。他可能是早先和许米乃一起被使徒“交给撒但,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的那个人(提前1:20)。

 

但保罗特别指出他的职业是铜匠,所以他可能是另外一个人。亚历山大在当时是个很普通的名字,而且以弗所是一个大城市。这个亚历山大可能和“一个银匠,名叫底米丢,是制造亚底米神银龛的”一样(19:24),也是制作偶像的人,对使徒深恶痛绝,所以多多地害使徒。保罗说,因为他这样的行为和他错误的教导,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保罗忠心顺服神的话语(参 32:35)和他自己所教导的(参 12:19),把报复的权利交在神的手中。

 

因为使徒告诉提摩太你也要防备他,所以这个敌人或许就住在罗马,且在保罗监禁期间对他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保罗警告提摩太来看他的时候要特别防备那个人。

 

亚历山大不仅对保罗个人造成伤害,他更极力敌挡了保罗的话,从而对基督的事工造成严重的伤害。亚历山大不仅是保罗的敌人,他更是神的敌人。

 

不忠的无名氏(4:16

 

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

 

申诉的希腊文apologia,是英文辩护apology)和护教学(apologetics)的词源,意为“口头辩护”,通常作法律用语。在罗马法庭上,被告有两次听证会,第一次是prima actio,提出详细的控告;第二次是secunda actio,决定有罪或无罪。保罗的初次申诉prima actio

 

不管是哪一种审判,保罗的朋友和其他信徒都没有来帮助他。帮助的希腊文动词可能和名词申诉一样,是属于法律用语,指法庭中的作证。没有人支持保罗或帮他作证,他们竟都离弃他。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屡次使保罗畅快,不以他的锁链为耻”的阿尼色弗(1:16)和“忠心的路加”(4:11)当时都还没有到罗马。如果他们那时已经到了罗马,势必站在保罗旁边和他同甘共苦。

 

这样的帮助代价极高。因为保罗是位德高望重的基督徒领袖,尼禄又大肆逼迫基督徒,有些学者相信尼禄可能亲自主持听证会。尼禄几年前火烧罗马城,却把这场无名火算到基督徒头上。有些基督徒活生生被缝在刚宰杀的动物皮毛里面,放到竞技场上,被野狗血淋淋地撕成碎片。有些基督徒被涂抹树脂,在尼禄花园宴会上点燃成为活人火把。但对耶稣所呼召背起十字架来跟从耶稣的人,这些都不能成为不背起十字架的借口(参 10:3816:2427:40)。

 

不忠心令人难以接受,但或许当中有些人只是拒绝保罗,不是拒绝基督。有些人可能是胆怯软弱不是心存恶念。无论如何,保罗为那些离弃他的人祷告,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就像主耶稣(参 23:24)和司提反(参 7:60),使徒保罗同样拥有一个饶恕人的宽阔心胸。

 

十一主基督:信实的主(4:17-18

 

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当时,对教会所展开的全国性逼迫已经开始,保罗也为自己的生命接受审判。他站在可怕的罗马法庭前,也许就在尼禄面前。法庭里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就像今天名人受审的场面一样,只是在罗马没有一个人站在保罗这边(参 23:11)。

 

提摩太后书4:17-18是整段经文的高潮,见证了基督的信实:惟有主站在保罗旁边,加给他力量。主站在那里不仅为了保罗个人的缘故,更是使福音被使徒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保罗特别蒙神呼召做外邦人的使徒(参 11:13),他的服侍是为了使外邦人得救和使主得着荣耀(参 9:1522:2126:17)。

 

保罗经常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这是一个常见的比喻,指生死存亡的关头(参 22:2135:17)。主曾容许先知但以理被丢入狮子坑中,又行神迹将他从狮子坑中拯救出来(参 6:16-23)。对保罗和信徒而言,一场更大的威胁来自撒但。撒但是我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但即使是撒但,也没有能力完全胜过那些属基督的人。

 

保罗不害怕身体的危险。他曾多次与死亡擦身而过,几乎要死(参 14:19)。但他说,不管面对何等的景况,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保罗知道自己救恩的成就,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参 13:11),而且他“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林后5:8)。对保罗和每一位信徒而言,“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1:21)。虽然在主接他回天家之前,使徒都不会放弃争战,但他所经历的寂寞、痛苦、剥夺和离弃,让天堂看起来更加令人羡慕。

 

为了这个缘故,也因主过去、现在和将来所要成就的一切,保罗颂赞说: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十二的老友们(4:19-20

 

问百基拉、亚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安。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罗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

 

保罗没有忘记问候老朋友。第二次宣教旅程中,他在哥林多认识了百基拉和亚居拉。当时因为皇帝革老丢(Claudius)命令所有犹太人离开罗马,他们就离开意大利(徒18:2)。他们和保罗同样是以制造帐棚为业,所以“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时(18:4),就住在他们家中。当保罗和同行的人离开哥林多时,就带着这对敬虔的夫妻一起,并且留他们在以弗所服侍(参 18:18-19)。百基拉和亚居拉在以弗所时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他生在亚历山大,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18:24)。知道亚波罗对福音的认识不够完全之后,他们带着爱心将他带到一旁,“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徒18:26)。在罗马书中,使徒问候“百基拉和亚居拉安。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16:3),表示这两个特别的朋友当时已再次回到罗马生活和服侍。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1:16已表达过对阿尼色弗一家的人的感谢,说他“屡次使我畅快,不以我的锁链为耻”。因为在两处经文中都提到这一家人,可见他们一家人都是基督徒,或许是阿尼色弗带领了全家信主。这一家的人不只包括他们的家人,也包括与阿尼色弗同住的仆人和朋友。

 

在哥林多住下的这个以拉都可能是在哥林多“城内管银库的”,他曾请保罗代为向罗马的教会问候(参 16:24)。他也可能是保罗差派同提摩太去马其顿服侍的那个以拉都(参 19:22)。

 

特罗非摩是亚细亚省的以弗所人,陪伴保罗从希腊到特罗亚(参 20:1-6)。他可能曾经协助保罗将奉献款带到耶路撒冷教会。在那里,保罗被诬告带一个外邦人进殿而被捕,可能就是因他而起的(参 21:29)。在往罗马途中,保罗因他病了非常难过,就留他在米利都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并没有用神迹医治特罗非摩。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途中,在特罗亚的聚会中讲道至半夜,有一个名叫犹推古的少年人竟睡着跌到窗下死了,使徒施行神迹使他从死里复活(参 20:49-10),当时特罗非摩刚好也在那场聚会中。但如今,行神迹奇事的恩赐已快结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使徒们(包括保罗),在他们晚期服侍中施行任何神迹奇事。随着新约向教会愈来愈多的启示,神的话语不再需要用神迹和奇事来验证了。

 

十三的新朋友(4:21

 

你要赶紧在冬天以前到我这里来。有友布罗、布田、利奴、革老底亚,和众弟兄都问你安。

 

在代那些一同在罗马服侍的同工问安前,保罗再次提到先前的要求(提后4:9),请提摩太要赶紧在冬天以前到……这里来。他非常需要那件外衣御寒。至于书和皮卷,保罗知道现在可供读书和写信的光线,等到昼短夜长时会变得更少。

 

最后他代友布罗、布田和利奴向大家问候。这三个人名都是拉丁文,或许表示这几个人是从意大利来的,现在是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

 

革老底亚是一位忠心的信徒、保罗的密友。除此之外,我们对他毫无所知。一般的推测和传说认为她是利奴的妻子或母亲,但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支持这样的看法。

 

十四祝福(4:22

 

愿主与你的灵同在!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

 

保罗在这节经文所提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人际关系网中的人。这个关系网包括了男人和女人,密友和公开的敌人,忠心的人和离弃他的人,真信徒和不信的人。无论如何,他们都影响了初代教会的侍奉和福音工作,特别是这位伟大使徒的侍奉和福音工作。

 

保罗的焦点始终是,现在他祈求主与这些特别的朋友和同工在里同在。他们当中大部分的人,保罗再没有机会见他们的面或联络,因此他将他们交在主的手中、在他的恩惠里。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