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忠心传道者的记号(4:1-5)
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福音者的工作[1],尽你的职分。
提摩太后书的最后一个段落从这段经文开始,记载了保罗最后受默示所写下的话语。保罗知道自己离世的时候到了,他写道:“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4:6)。保罗心中苦乐参半(参 腓1:23),在最后的命令中,他恳求亲爱的提摩太要忠心地服侍主耶稣基督。
在当时堪称模范教会的以弗所教会中,一部分信徒(包括教会领袖)有变节的举动,正如保罗所预测的那样(参 徒20:28-31)。使徒将提摩太安置在那个教会为真道辩护,因为该教会已经不再看重健全的教义和敬虔的生活了。
当时,整个罗马帝国对教会的逼迫愈来愈严重,因此变节的事情也愈多。一些在平安的日子里忠心的人,遇到需要为信仰付出代价时,就放弃了信仰。
保罗在本书中已经劝勉提摩太要“使你将神藉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提后1:6)。和每一位真诚传福音的使者一样,提摩太并没有选择他的服侍,而是神选立他承担这样的服侍。主将他分别出来,承担传讲和教导神话语的职分;他是在神的权柄和托付之下服侍。正如神以其主权呼召提摩太得救,神也以其主权按立提摩太成为福音的传道人。提摩太可以像他的老师一样说:“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9:16)
保罗看重的不是提摩太的侍奉外表看起来是否成功,而是他的服侍是否卓越、有价值;不是专注提摩太能否掌握良机,而是他是否委身;不是强调提摩太个人的声望,而是他的品格。保罗也不在意这位年轻的牧者是否受欢迎,而是关心他的忠心和敬虔;保罗所强调的不是以弗所教会人数的多寡、财富或影响力,而是教会在提摩太牧养下属灵的生命和健康;保罗甚至不看重提摩太的属灵恩赐(尽管这也很重要),而是更看重提摩太属灵的生活和服侍。他对提摩太的劝勉,可以用他对哥林多信徒的命令作为总结:“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31)。
不论这世界或教会,甚至我们自己遭遇何事,神的话语都向我们保证,最美好的生命是属于那些认识基督为主和救主、并将自己献上服侍主和荣耀主的人。八福核心的真理可以浓缩为一句话:爱神和服侍神的人有福了,他们必定得着快乐和满足。
不幸的是,很多基督徒(包括一些牧者和领袖)寻求的是成功,而不是卓越。成功所看重的是外在的事物,不是内在的事物;在意的是短暂的事物,不是永恒的事物;衡量的标准是属人的标准,不是属神的标准。渴望成功是来自骄傲,而真诚渴望卓越则是来自谦卑。
约翰·约翰斯通(John Johnstone)在他的著作《基督徒的卓越》(Christian Excellence)中认为成功和卓越是彼此相斥的理想,信徒所做的每一件事,不管有意或无意,都是为了追求其一。这种看法非常正确。这不是说信徒的卓越必须排除任何形式的外在成功,而是说追求卓越而得到的成功,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所以如果真的成功了,成功不是个人求来的,更不是个人的荣耀。
约翰斯通认为:
“成功是达到文化目标,它能抬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其特征通常包括权力、名声、财富和特权。卓越则是在个人的工作和成果上追求最高品质的表现,无论是否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成功是根据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来衡量,卓越是根据神所赐给个人的潜能和呼召来衡量。成功是为了讨人的喜悦,卓越是为了讨神的喜悦。成功只有少数人能得着,卓越是每一位愿意付代价的信徒都能得到的。成功与财产和名声有关,卓越和品格有关。成功可能是廉价的,以走捷径、欺骗和偷窃的手段得着;卓越的代价绝不打折扣,除非付出所有的代价,否则一定得不到。”
虽然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1-5的命令是针对提摩太所提出的,但也适用于每一个世代、每一个地方和每一种环境下的福音传道者。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个命令也适用于每一位忠心的信徒,因为每一间教会都必须知道并明白这个命令。教会有责任在神的管理下,和神一起要求牧者对这些神的命令负责任。
基督教会的传道人角色非常重要,神命令他的百姓要在有圣灵恩赐、顺服圣灵带领、拥有圣灵能力的人之下接受教导和牧养。会众的属灵生命和忠心程度,一定和他们的牧者属灵的生命和忠心程度紧密相关。
圣经明确地列出了神对那些他呼召来传讲、教导、牧养他百姓之人的期待。新约记载了这些人所当具备的诸多资格和标准,保罗在这段经文里罗列了其中八点:命令的严肃性(1节)、命令的内容(2节上)、命令的范围(2节下)、命令的急迫性(3-4节)、命令的态度(5节上)、命令的代价(5节中上)、命令的程度(5节中下)和命令的目标(5节下)。
(一)命令的严肃性(4:1)
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
保罗首先指出提摩太所承受的神圣命令的重要性。嘱咐译自动词diamarturomai,带有强烈的命令或指示的意思。使徒先前曾两次使用这个动词劝勉提摩太(参 提前5:21,6:13;提后2:14)。这位护卫真道的年长勇士把自己的一生全然奉献于服侍基督,他再次希望提摩太加倍留心听他将要说的话。保罗的委身和约翰·诺克斯一样坚贞。诺克斯祷告“不得苏格兰毋宁死”,但后来受感动去传道时,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数日,因感受到那呼召令人畏惧的严肃性而不断哭泣。使徒对提摩太最深切的渴望,是希望他能够感受到那样的严肃性和委身。
保罗嘱咐的严肃性,在于该命令直接来自那位命令人委身服侍的神,而他是庄严可畏的。那些蒙召传扬和解释神道之人,承担了神所赐予人最重大的责任。雅各因此提出警告:“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1-2)除了耶稣之外,没有任何一人的言语是完全的,连先知和使徒也不完全,除非他们所说的是神所启示的道。雅各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纳入言语不完全之人的行列(“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人即在言语上不完全,因此必须特别谨慎,不让不完美的言辞模糊了他们的见证,污辱了主的名。
这么重大的责任令人格外戒慎恐惧,乃因它是在神面前,并在……基督耶稣面前必须执行的命令。根据这句经文的希腊文结构,也可译为“在神面前,甚至在基督耶稣面前”。这样的翻译在这里似乎可以表达得比较贴切,因为保罗接着说基督是审判者。耶稣说:“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约5:22;参5:26-27)信徒的生活或侍奉当然离不开天父和圣灵的同在,但保罗在这里所要强调的是信徒必须特别对神子负责;他不但是救主,也是审判者。这句话前半段的重点是,每一位蒙神子基督耶稣呼召的服侍者,都必须持续在基督耶稣面前侍奉,接受全知之神的检验。
在……面前这个短语,与罗马法庭和法律文件的常用语相同,是当时的人(包括提摩太)所熟悉的用语。一般法庭传票的范本是“本案将于凯撒利亚法庭上、在审判长尊贵的非斯都大人面前,对你提出起诉”。
我们不仅是不断在基督耶稣不断监察人的眼目前服侍神,将来更要在这位审判活人死人的大审判长面前接受审判(参 太25:34-41;徒10:42,17:30-31)。
新约中,krinō(审判)带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意义,从一般广泛的正面意义,如提出意见或解决问题(参 路7:43;徒4:19),到严肃的负面意义,如责备或定罪(参 约12:48;徒13:27;帖后2:12),含义不一而足。
新约指出,基督将对人类施行三种不同的审判:审判信徒的基督台(参 林前3:12-15;林后5:10),分别信徒和非信徒(绵羊和山羊)的审判(参 太25:31-33),审判非信徒的白色大宝座(参 启20:11-15)。
这段经文中,保罗的重点是基督对信徒的审判。所有的信徒有一天都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10;参 林前3:12-15)。这里强调的重点,并不在于传道人对别人宣讲神的真理(尽管此处也暗示了这一点),而在于传道人个人的服侍是否被神判断为卓越。
天上的审判法庭和人类的法庭不管在赏赐、分别或定罪方面,都截然不同。天上的审判庭中不会有答辩、没有新证据、不会交叉询问、传唤证人、没有辩解,也无陪审团和上诉,审判官的宣判绝对是最后的判决。
当我们站在全知的主面前时,主早已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忠心、生命有多敬虔,甚过我们对自己最诚实的了解。人生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每一分、每一妙,都逃不过主的审判。保罗固然可以完全诚实地说:“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但他接着也必须说,“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林前4:4-5)。
提摩太后书4:1的文法结构表达出一种急迫性,即基督耶稣不久就要施行审判。这也是保罗郑重嘱咐提摩太的第二个原因。
前面已经提到,这里的审判是指所有信徒在基督台前的审判——在基督耶稣将他们提到空中与他同在之后,活人死人都要接受审判(参 帖前4:13-18)。使徒在后面经文中欢欣快乐地说:“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4:8)因为这样的审判和赏赐,所以保罗在前书中劝勉提摩太“要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提前6:14)。使徒在提多书中也写道:“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多2:11-13)
传道人最后不是要向执事会、地方教会、宗派或任何人所建立的组织负责,不论这些机构的教义有多正确,信仰有多虔诚;他乃是要向那位呼召他、赐给他能力、有一天要审判他的主负责。保罗传讲这样的真理,也活出这样的真理,因此他可以反问加拉太信徒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1:10)。为了树立榜样,忠心的传道人也会在乎别人在他生命和服侍中所看到的,但他会更在乎只有主才看得到的事。而只有主才能看得到的那些事的品质,通常最后也会表现在人所能看得见的事情上。
当法国的雕塑家为法国雕刻巨大的自由女神像送给美国时,还没有飞机或直升机,但这位雕塑家执意不放过雕像的任何细节,甚至连雕像的头部都要求完美。这位艺术家当时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有成千上万的旅客搭乘飞机欣赏这座伟大壮观的作品。保罗所执着的就是这样的卓越,这个追求激励着他的侍奉,他希望他所爱的提摩太也能够坚持这样的执着。
epiphaneia(显现)的字面意思是“发出亮光”,古希腊人以此指异教之神向人的显现。巴克莱指它也特别用在罗马皇帝身上:“他的登基可以称为他的‘现身’(epiphaneia),这是保罗构思的背景。该词用于形容皇帝驾临一城或一省,皇帝出现在任何地方都是他的‘现身’(epiphaneia)。很明显地,当皇帝准备驾临一地之前,每一件事都必须整理得井然有序,准备就绪,务求配合皇帝的‘现身’(epiphaneia)。”[2]
新约中,名词显现只出现在保罗书信中,一次用在基督的道成肉身(参 提后1:10),一次用在大灾难时期结束时基督要再来毁灭敌基督(参 帖后2:8)。另外四处经文,保罗用这个词来表达圣徒被提时,基督将把他们接去与自己同在(此处;参 提前6:14;提后4:8;多2:13)。
这个审判也和基督在地上的国度——基督的千禧年统治有特殊的关系。这段时期从大灾难之后开始,然后是哈米吉多顿战争,最终进入永恒。在那时,复活、被提、得奖赏的主的圣徒,将与主一同回来建立他的千禧年国度。主应许:“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启3:21)当圣徒站在坐宝座的羔羊面前时,四活物和二十四个长老将要同声齐唱:“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启5:10)。
(二)命令的内容(4:2上)
务要传道。
耶稣基督的忠心传道人被命令务要传道。这里的重点在于其传讲的内容。保罗在本段经文中连续使用九个命令词,在第2节有五个动词(传道、专心、责备、警戒、劝勉),在第5节有四个动词(谨慎、忍受、作、尽)。
传道的希腊文kērussō,意思是宣布、公开宣告。新约时代,传令官的角色是皇家的信差,要走遍城市街道宣布特别的事件,例如皇帝莅临。传令官的职责,也包括公开宣布新法令或政府的政策和行动。
保罗不仅被按立为使徒,也和提摩太一样被选立作传道的(参 提前2:7;提后1:11)。因为提摩太个性胆怯,所以这份任务对他而言格外艰难。提摩太不像他的老师那样性格坚强,富有进取精神。从人的层面来说,他可能也没有足够的正规训练或智识能力驳倒教会内外老练的假教师。他一定常觉得自己承担不了这样的职份,所以心生胆怯,因为他还没有成长为一个成功的护教者和辩论者。而且有些以弗所信徒觉得他太年轻,不够老练,尽管保罗先前劝勉提摩太不要在意这样的批评(参 提前4:12)。除了教会内部的阻力之外,不信的犹太人和罗马政府的敌意也愈来愈深。保罗就是因这些敌人的逼迫而被监禁的。
还有其他许多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何提摩太不敢宣扬真理,尤其是保罗在第5节所说的福音真理。提摩太知道唯独本乎恩典的救恩和人的想法背道而驰,而且经常惹人愤怒或漠视。但是,提摩太在给不信之人传福音时应该效法挪亚——“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与神同行”(创6:9;参 来11:7)。提摩太也当效法挪亚做一个“传义道”的人(彼后2:5)。早在神和亚伯拉罕立约、在西奈山赐给以色列律法,甚至在借着他儿子耶稣基督立下那最终的、完美的约以前,挪亚就向洪水前那些极其邪恶的人类传讲神的公义。据我们所知,挪亚并没有受到逼迫,但他在建造方舟时传道一百多年,却没有人在乎他所传讲的道理,除了他自己的家人之外,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信靠神而得救。
就像其他向不信者传讲神真理的传道人一样,提摩太也必须效法约拿。约拿向邪恶的尼尼微宣告:“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拿3:4)然而,和挪亚不一样的是,约拿讲道带来很大的回应——尼尼微人悔改信靠真神。耶稣宣告:“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太12:41)
提摩太应当像“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1-2)然后宣告“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
保罗所说的道无疑是指整本圣经的话语,即神所启示的完整的真理;使徒也将此称为“神的旨意”(徒20:27),就是他前面所说的“圣经”(3:15-16)。
一个传道人除非严谨地保护圣经的真理,否则他无法持续忠心地传讲和教导神的圣经。保罗在前书中已经警告:“提摩太啊,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提前6:20)在后书起头,保罗也劝勉提摩太,“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范,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地守着”(提后1:13-14)。他又恳求提摩太要“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因为若不好好地保存、看守、分解真理,最后一定无法好好地教导真理。
保罗宣告了先知约珥最早宣告的奇妙真理——“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珥2:32),之后反问:“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然后,他又引用旧约赛52:7称颂道:“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10:14-15)
论到自己的传道工作,保罗说:
“我照神为你们所赐我的职分作了教会的执事,要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他的圣徒显明了。神愿意叫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诫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1:25-29)
有些人是天生的演说家,可以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颠倒众生;有些人是学问渊博的饱学之士,充满属世的智慧,有能力左右他人对事物的看法;有些人是说故事高手,能轻易掳获听众的心。从古至今的教会历史中,神选择赐给某些传道人这样的能力,也选择不将这样的能力赐给每一位忠心的传道人,却同样托付及命令他们传讲神的话语。因为讲道的属灵能力和果效,不是来自演说者的技巧,而是来自真理。
保罗是一个学养丰富、才智过人的人。他向哥林多信徒见证:“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1-5)他在哥林多后书中说:“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林后4:5)
至目前为止,传讲神话语最可靠和最有效的方法是释经讲道。19世纪苏格兰神学家威廉·泰勒(William Taylor)在《神话语的服侍》(The Ministry of the Word)一书中写道:
“所谓释经讲道,是指预备讲章的方式,在于逐节解释圣经正典的书卷,并强调实际应用……解经是以易于了解、强而有力的方式向人传讲圣经作者的原意……传道人在忠心研究圣经之后,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圣灵在这段经文的心意是什么?’‘这段经文和相关的基督教真理,或和基督徒自己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有何关系?’”
泰勒和他之前及之后无数的人一样,以释经讲道的方式讲道,因为他希望知道圣灵的心意,希望知道一个圣经真理如何支持另一个圣经真理。他必须彻底了解神对其百姓的心意。
忠心、全备地传讲神的道是唯一正确的讲道方式,原因有很多:
第一,这样的讲道方式是神在说话,不是人在说话,因为它宣告神的话语。能够为神发声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特权啊!
第二,这能让传道人直接触摸到圣经作者——圣灵的心意。因此,传道的人会发现研究和考查的过程甚至比讲道本身更有价值,令人感到非常满足。
可悲又令人不解的是,很多传道人虽然承认圣经是神自己的话语,却宁可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人有限、不完全的思想,而不去钻研神无限圣洁的心意。部分原因当然是很多听众根本不想去探索神的公义和真理,因为这只会显出他们自己的肤浅和罪恶。保罗已经警告过提摩太,要躲避那些“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的人(提后3:5)。在后文中,他再次警告:“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后4:3-4;参 徒20:29-30)。
第三,这迫使传道人宣讲神所有的启示,包括很多信徒觉得难以学习或接受的真理。
第四,传讲神的道能提升教会会众对圣经的认识。他们不仅可以借着讲道本身学习到很多东西,也会愈来愈渴望自己仔细、持续地研读圣经。忠心的牧者和所有忠心的信徒都喜爱学习神的话语,因为他们爱慕神的话语所启示的神。
第五,神的道带有至高的权威。这是神完整和完美的自我启示,这启示关乎他自己,也关乎他对按着他形像所造的人类的心意。
第六,这样的讲道方式是唯一可以改变传道人和会众的方式。
第七,最强有力的理由在于,这是神自己的话语,而且是他自己唯一的话语,是神呼召、命令传道人所宣讲的。
泰勒的书中也说:“所以我们永远不可忘记,那些在讲台上大有能力、表现卓越、以致能够‘赢得灵魂’的人,必须能够说,讲台的服侍是他‘唯一要做的事’。他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讲道,日日夜夜预备讲章,好让听的人能够接受审判、内心被感动,生命得提升。”(第7页)
(三)命令的范围(4:2下)
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一个人要成为有果效、忠心的传道人,他必须了解自己所承担的命令涵盖哪些范围。保罗在这里作了一个总结。
1. 专心
正如一切有效率的工人一样,他必须专心。这是保罗在第2节提出的第二个命令。专心的希腊文ephistēmi字义广泛,根据时态、语气和语态有不同的含义。该词通常带有“突然”的意思,如“忽然……站在旁边”(路2:9),“忽然出现”徒12:7〔新美国标准圣经〕;参 帖前5:3);或表示“强迫”,如“上前来”(路20:1)、“忽然来了”(徒4:1,6:12,23:27)。这里使用不定过去时主动命令语态,带有“急迫性、预备好”的意思,可以用来形容军人在接到命令后,马上预备上战场,或是哨兵随时提高警觉,谨防敌人的渗透或攻击。
对忠心的传道人而言,专心带有严肃和警觉之意。他应该像受灵感动说预言的耶利米一样,“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20:9;参5:14)。
保罗第三次宣教行程结束后,在回耶路撒冷的路上在凯撒利亚停留了几天,那时先知亚迦布“拿保罗的腰带捆上自己的手脚,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里。’”我们和那本地的人听见这话,都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但保罗当下的反应是“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徒21:11-13)。
这种随时愿意付代价服侍主的心志,不仅应该是忠心传道人的特质,也应该是每一位忠心基督徒的特质。彼得劝勉受逼迫的读者,“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写信给以弗所教会信徒时,保罗也恳求:“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弗5:15-16)。
司布真在经典之作《给我学生的讲义》(Lectures to My Students)中写道:“传道人成功为基督得人灵魂的重要特质是什么?……是认真。即使问我二、三次同样的问题,我也不会改变答案……传道人的认真和他的成功息息相关。”
唯有不断研读神的道,祷告与神相交,顺服圣灵,才能永保一个认真的传道的心志。离开了神的道和祷告,即使最有恩赐、最正统的讲道,对传道的人和听者来说,都会逐渐变成属灵的陈腔滥调。司布真又说:“一个人在同一群会众中服侍了二十年后,还能拥有比以前更大的热情,那定要归功于使人活泼的圣灵。”(参《给我学生的讲义》,第309页)
忠心传道的人无论得时不得时,方便不方便,或从人的角度来看是否合宜,是否立刻得到满意的结果,都必须专心。传讲神的道,不应该被流行文化或惯例传统、社区(甚至教会)的评价所支配,而应该单单按着主的命令传道。
2. 责备、警戒
接下来的三个命令是责备、警戒、劝勉,前二者属消极命令,后者属积极命令。
责备和警戒的意思非常相近,是这段经文的第三、第四个命令。保罗刚宣告过圣经“于……督责……都是有益的”(3:16)。如本注释3:15-17那部分所提,elegmos(责备)带有纠正错误行为或错误教义的意思。它可能和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有关,即帮助他了解他所相信或所做的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警戒可能和影响一个人的心灵有关,旨在让他知罪。责备是严谨地用圣经论证反驳错谬和错误,警戒是带领犯错的人悔改。前者对付的是罪的罪恶,后者对付的是人的罪恶。
福音的第一个呼召,是呼召人从罪中悔改,与这里责备的意思相等。施洗约翰在为弥赛亚预备道路时宣告:“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他不仅责备一般人的罪,也责备特定之人所犯的特定之罪:“只是分封的王希律因他兄弟之妻希罗底的缘故,并因他所行的一切恶事,受了约翰的责备;又另外添了一件,就是把约翰收在监里”(路3:19-20)。
耶稣和施洗约翰一样,开始公开服侍后也是先呼召罪人悔改。他受过约翰的洗礼,四十昼夜在旷野中受撒但的试探之后,“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耶稣虽然多次提到神的爱,但他从未针对这一主题讲道。他经常传讲的是神的定罪、神对罪人的审判、罪人需要悔改的信息。不悔改的罪人对神的爱没有盼望,因为神的爱不能离开神的圣洁和公义。一个拒绝借着神恩典洗净罪的人,不可能得着神的爱而进入天堂。
彼得在五旬节讲道之后,听见的人立刻“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7-38)。
传道人不可间断的责任就是揭露、责备和警戒罪。罪使未信的人与神完全隔绝,也使信徒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和神有亲密的相交。保罗因此劝勉以弗所信徒:“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弗5:11)
保罗警告提多要提防那些渗透入教会的罪人:“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多1:10-11、13)
在信徒中,也必须提及罪的问题。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命令说:“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提前5:20)
3. 劝勉
接下来,保罗给提摩太一个积极的命令——劝勉(parakaleō)。该希腊文是新约的常用词,从召唤到劝诫,意义广泛。在本段经文中,它明显是指后者。这个词也带有“鼓励”的意思。在责备和警戒自己所牧养的那些不顺服的信徒之后,忠心的传道人接着要带着爱心在旁边扶持,鼓励他们做出属灵的改变。
这正是保罗对自己所牧养之人的态度。他提醒帖撒罗尼迦信徒:“你们也晓得,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他国、得他荣耀的神。”(帖前2:11-12;参 西1:28)保罗又劝勉信徒要做他所做的事:“我们又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帖前5:14)
不仅传道人所说和所做的事很重要,他所说、所做的方法也很重要。传道人要用百般的忍耐,责备、警戒、劝勉人。makrothumē(忍耐)的字面意思是“忍受、容忍”,因此常译为“忍耐”(例如路21:19;林后6:4;雅1:3)或“忍受”(例如,雅1:12;林后12:12)。保罗在这里特别是指对人的忍耐,就是忍耐那些一直硬着颈项、不愿意接受牧人劝诫的羊群。牧者不应该恼恨或愤怒,要记得他坚决而慈爱、忍耐地对待群羊是对大牧人负责,那大牧人是我们最崇高的忍耐典范。保罗提醒罗马的信徒:“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罗2:3-4)既然神完美的儿子对罪人是如此恩慈、宽容、忍耐,神的百姓岂不更该有这样的态度吗?
4. 教训
这节经文最后提到教训(didachē)是传道、责备、警戒和劝勉的基础。唯有借着严谨教导神的道,牧者才能成功完成这些任务。若不用神的话来教训未信者,让他知道自己失落的光景以及他需要相信耶稣而得救,那么他不可能知罪,也不可能得救。若不是神的话在人心里动工,信徒也不可能认罪悔改,更不可能恢复与神的关系。
任何基督教事工或侍奉,若要得到属灵的果效,讨神喜悦,不能倚靠传道人个人的权柄或口才(无论他圣经的知识有多丰富、恩赐有多大),而是单单要倚靠圣经的权柄和能力、圣灵的光照和引导。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2主要是重申他之前说过的话,也就是:“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四)命令的急迫性(4:3-4)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
在要求提摩太讲道和教导上务必追求卓越之后,保罗接着提到提摩太一定会因这样讲道和教导遭致抵挡。使徒保罗在本书信中第二次提出末日的预言(参 提后3:1-5;提前4:1-3),他说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
人之前没有先行词,所以这里可能是指所有的未信者,因为他们天生就抵挡神的真理(参 林前2:14;林后4:4)。但保罗所说的时候要到含有改变心意的意思,即过去能忍耐的,现在变得不能忍耐了。在这种情况下,人是指教会中有名无实的基督徒,他们的信仰是肤浅的。人也是指心田坚硬的人,神话语的种子落在他们的心田里,却无法结出果子来。在耶稣的比喻中,土浅石头地上的种子发苗最快,但因他们的信仰没有深度,所以没有属灵的根基。因此,当他们受到这个不虔世界的考验时,“日头出来一晒”,这种肤浅的信仰很快就枯干了(参 太13:5-6)。这就表明提摩太所承担的命令是相当急迫的:以弗所教会中许多有名无实的信徒(人),最终会拒绝提摩太忠心所传讲的道。历世历代以来,这样的模式不断重复出现。
kairos(时候)不是指时间顺序上的“时候”,而是指时代性的“时候”,指“一段时期、一个时代”。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1中说,末世将要有危险的日子临到,也是用的同一个词,那无疑和这里所指是同一段时候。
耶稣在侍奉初期也提出类似的警告: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16-18、21-22)
耶稣在世的侍奉接近尾声时,和门徒共进最后晚餐,席上耶稣再次警告:
“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或作‘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约15:18-21)。
鉴于提摩太在未来所要面对的事情,他需要毫无妥协、毫不畏惧地传讲神的道,这事愈来愈显出其急迫性。时候将到,也许不久就会临到,提摩太传道的机会必然愈来愈少,人们对他所传讲真理的反应也会愈来愈冷淡。
anechō(厌烦)最基本的意思是“阻碍”,特别是在面对艰难的时候。以弗所教会中有许多人会愈来愈无法忍受提摩太的讲道,无法忍受纯正的道理。希腊文动词hugiainō(纯正)的意思是“健康”,英文的“卫生”(hygiene)就是从这个词来的。在浪子的故事中(参 路15:27),该词译为“无灾无病”。提摩太会看见人们愈来愈抵挡保持属灵健康和养分的道理,也就是神话语的真道——神所默示的“圣经”(3:16)。
保罗在前书提醒提摩太:“不法和不服的,不虔诚和犯罪的,不圣洁和恋世俗的,弒父母和杀人的,行淫和亲男色的,抢人口和说谎话的,并起假誓的人,(他们的生活)敌正道。”(参 提前1:9-10)因为纯正的道理会严严地责备不敬虔的生活,所以那些活在罪中的人,根本不能接受,也无法忍受。凡是生活违反纯正道理的人必然恨恶、抵挡纯正道理的教导。
同样,在提摩太前书的最后一章,保罗命令:“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纷争、毁谤、妄疑,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6:3-5)。面对当时那样危险的日子,保罗几乎在提摩太后书一开始就劝勉提摩太:“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范,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地守着”(提后1:13-14;参 多1:9、13,2:8)。
神问以赛亚:“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先知立刻回答:“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赛6:8)但神警告以赛亚说,神所拣选的百姓“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然后神“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赛6:8-10)。
提摩太很快将面对类似的光景。因为他愈发忠心传讲神的道,教会中愈发显出有人不忠心。
这也是今天教会的光景。即使在以圣经为最高信仰和生活标准的福音派教会里,神的道也被妥协了。有时候是把圣经清楚的意思剥夺了,有时候是以宣称从神而来“个人的启示”取代了圣经绝对的权威,使圣经沦于次要的地位。在过去传讲纯正的道理的教会中,神的道一再清楚责备的恶事,现在却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女人被按立为只有男人才能承担的职任,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甚至拒绝接受神是天父的观念。教会对同性恋者不仅不加以责备,不要求他们悔改,甚至还欢迎他们站讲台。
这些教会不仅没有领受纯正的道理,反而大大地拒绝。耳朵发痒,喜欢听不符合圣经的观念,让自己感到舒服,合理化或忽略他们的罪。对于那些敢要求他们遵守纯正信仰和道德标准的人,他们不但加以拒绝,还批评那些人没有爱心。他们认为那些东西已经过时,根本无关紧要。其实,他们最不喜欢听的信息正是他们最需要的信息。
因此,这种假基督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不敬虔的师傅,这种事情一点也不稀奇。著名圣经学者马文·文森特(Marvin R. Vincent)深具属灵洞见,他的看法是:“如果百姓想要敬拜金牛犊,教会中就有制作金牛犊的人”。
这个可悲的事实,在以色列历史中不断重复得到印证。主透过耶利米悲哀地说:“国中有可惊骇、可憎恶的事,就是先知说假预言,祭司藉他们把持权柄,我的百姓也喜爱这些事。”(耶5:30-31)没过几年,主对以西结说:“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仿佛是我的民;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因为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结33:31-32)。这里明显可见,先知优雅动人的演说,百姓只是喜欢听他演说,却完全拒绝他所说的话,定意要满足他们的“爱情”,追求他们的“财利”。他们对真理没有兴趣,正像保罗在雅典以福音辩驳的“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徒17:21)。
亚当和夏娃因自我意志,即自己的情欲,导致堕落。从此,这种天生遗传的自我意志就成了驱动他们子孙的动力。很多人今天追随的一些传道人,他们只讲神的祝福,不讲神的赦罪;只讲神的救恩,不讲人的悔改;只讲接受神为救主,却不讲让神做主。未得救的人“行不义阻挡真理”(罗1:18),因为他们喜欢“不虔不义”(而这显出他们自己的情欲),他们这样的行为就是耳朵发痒……掩耳不听真道。
希腊文复合动词掩耳不听译自apostrephō,意为“使……离开”,是主动型态。其相关词ektrepō(偏向),意思是“使……转向”,却是被动型态。因此,这节经文可直译作“并且会导致他们使自己的耳朵离开真道,因而被转向荒渺的言语”。ektrepō有时可用作医学术语,指脱臼的关节。拒绝神真理之人的心思意念在属灵上的位置不对,正如关节脱臼了。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使用同一个动词来形容那些“已经……转去随从撒但的人”(提前5:15)。
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解释:“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4:3-4)当人故意拒绝神的真道,无可避免地就会拥抱撒但的错谬,虽然其中有些人并不想跟从撒但。换言之,刻意拒绝神的真道,会让人容易陷入撒但荒渺的言语中。
今天,很多教会充斥着这样的人,他们喜欢让自己耳朵发痒,以听信“易信主义”(easy-believism)的荒渺的言语、各种自我主义和所谓的积极思想。他们来教会,是想得到自我满足,罪得到认可,而不是为了洁净他们的心,使他们的灵魂得救。他们要的只是有好的感觉,却不想成为好的人。可悲的是,这种荒渺的言语让那些对宗教绝缘的人得不到真实的福音,并且驱使他们与神愈来愈远。
(五)对待命令的态度(4:5上)
你却要凡事谨慎,
一个忠心的传道人要凡事谨慎。这段经文的第六个命令nephō(谨慎),字面意思是“不被麻醉”。这里是比喻的用法,表示“冷静、平衡、可以控制自己”的意思,其延伸意义包括“稳定、不摇动、坚定”。
一个谨慎的传道人像殷勤的运动员一样,“诸事都有节制”。就如同保罗所说:“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5-27)面对一个不断改变的世界,不断改变的教会,甚至不断改变的福音(这不是真福音,而是扭曲的“基督的福音”;加1:7,参 林后11:4),凡事谨慎的传道人依然委身持守神的道那永不改变的真理。
忠心的传道人拒绝妥协,不追赶流行,不愿只讲人爱听的话,不求讨人的喜悦,只求讨神的喜悦。他可以和保罗一起宣告:“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不是出于污秽,也不是用诡诈。但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的;也没有藏着贪心。”(帖前2:3-5)他也可以和使徒一起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加1:10-11),“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林后4:5)。
(六)命令的代价(4:5中上)
忍受苦难,
保罗给提摩太的第七个命令是忍受苦难。动词kakopatheō(忍受苦难)的字面意思是“遭受不幸”。保罗在本书信前面用这个词来形容“他自己为主所受的苦难”(参 提后2:9)。在前几节经文中,保罗用了一个相关动词请求提摩太“和我同受苦难,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2:3),当时,他已经即将“被浇奠”(提后4:6)。多年以来,他受过无数的苦楚:
“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后11:23-27)
不仅如此,“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他身上”(11:28)。
每一个忠心侍奉主的人都要付代价。不痛不养的服侍是肤浅和不结果子的服侍。
希伯来书作者不一定是保罗,但一定认识保罗,也爱提摩太。作者欢喜快乐地说:“我们的兄弟提摩太已经释放了。他若快来,我必同他去见你们。”(来13:23)因为希伯来书可能是写于提摩太后书之后不久,所以这位年轻牧者在以弗所服侍时一定曾遭到逮捕、监禁,应该是他接到提摩太后书之后不久后发生的事情。“时候要到”(第3节),提摩太为了服侍主很快就要忍受苦难了。
(七)命令的程度(4:5中下)
作福音者的工作,
poieō(作……的工作)是保罗在这里给提摩太的第八个命令。名词euangelistēs(传福音者)在新约中只出现过三次,都是指特定的侍奉职事。保罗在以弗所书中告诉我们,基督“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弗4:11)。圣经中唯一特别被称为传福音的人是腓利(参 徒21:8),他是教会选出的第一批执事之一(参 徒6:5),为主所用,在从耶路撒冷敬拜回来的路上把救恩带给埃塞俄比亚的太监(参 徒8:26-38)。
相关动词euangelizō(传福音)和它的复合词在新约中一共出现54次,名词euangelion(福音、好消息)则出现76次。这两个词不仅和传福音的人有关,也和所有基督徒蒙召为基督作见证、所有传道人和教师蒙召宣扬得救的福音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是,保罗并没有称呼提摩太是传福音者,而是呼召他作传福音的工作。换言之,宣扬救恩的福音是提摩太侍奉的一个重要部分,但非全部。他传道、教导、牧养那些已经属主的人,同时要面对失丧者——特别是教会里有名无实的基督徒,让他们知道他们需要一位救赎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必须省察传福音的目的。无论是一般的基督徒向邻居传福音,牧者向教会中未信的人传福音,还是布道家向大众传福音,都必须谨慎地帮助未信者认知到自己的罪恶和失丧,单纯传讲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主和唯一的主。任何人在传福音的过程中意图窜改,无论动机好坏,至终将成为真正信心的阻碍。
(八)命令的目标(4:5下)
尽你的职分。
最后,提摩太必须尽主给他的特殊职分。plērophoreō(尽)是第九个命令,也是最后一个,带有奉献所有或完全带来的意思。该词用在一个人的工作上时,也带有“热切、全心全意”的意思。
这就是保罗努力完成自己侍奉的态度。他向歌罗西教会保证:
“我照神为你们所赐我的职分作了教会的执事,要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他的圣徒显明了。神愿意叫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诫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1:25-29;参 林前9:24-27)
使徒希望提摩太有一天也能够和他一样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