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贵重的器皿(2:20-26

 

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诫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

 

茂奥珏(Audrey Mieir)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歌,正可以表达保罗在这段经文中所说的那种奉献委身的精神:

 

 

 

为主所用吟诵传讲祷告

 

为主所用指引他人道路

 

渴望他的火来触摸我

 

为主所用是我的渴求

 

 

 

每位信徒都应该有这种迫切的渴望,愿意随主的意思为主所用。提摩太后书2章的经文脉络,从呼召人“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提后2:1),进入到“作无愧的工人”(2:15),最后“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2:21)。

 

(一)例证(2:20

 

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

 

保罗在本书信及其他许多书信中,都曾使用器皿来形容基督徒。例如,保罗在为神的主权辩护,认为神按着自己神圣完美的心意,要拯救谁就拯救谁,要定谁的罪就定谁的罪时,反问:“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9:21)谈到我们侍奉完全倚靠神的恩典和能力时,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林后4:7)。

 

他用大户人家为例,说到那里的家主家境富裕,人口众多,房内家私无数,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

 

如本注释2:14-19那部分所述,上下文强烈暗示“神坚固的根基”(2:19)是指教会,是神的真理在地上的管理人(2:18)。神对教会的主权(或说“印记”),表现在两方面:从属天的角度看,神按主权拣选了“谁是他的人”;从属人的角度看,忠心的信徒“称呼主名,离开不义”。

 

因此,大户人家代表整个神的教会、基督的身体,包含所有的真信徒;器皿代表个别的信徒,是贵重的金器银器或是卑贱的木器瓦器

 

skeuos器皿)包含广泛的家庭用具、锅碗瓢盆和装饰用品,亦包括家具和工具。从这里提到的材质来看,保罗心里所想的可能是餐具或是厨房用具。但不管这里的器皿为何,他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金器银器比较贵重好看,木器瓦器比较卑贱。前者主要的功用是装饰或招待重要的贵宾以示尊重;而后者主要是实用,它们的外观朴实和普通,可以随时被取代,而且通常是肮脏和卑贱的,因为有些是用来装垃圾和家里人的排泄物,所以尽可能都放在看不到的地方。若在客人面前把它们摆出来,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下文看来,木器瓦器是主所不喜悦的。但保罗在哥林多后书4:7却情愿作一个“瓦器”,因为在该处经文中,他使用这比喻来表达对自我的认识和谦卑。

 

贵重和卑贱不是指真基督徒和假基督徒。在麦子与稗子的比喻(参 13:24-30)和以绵羊山羊审判万国的教导中(参 25:31-46),耶稣清楚说明在地上有形的教会里,信徒和非信徒都会存在,直等到主再来时才会将两者分别开来。但保罗在这里不是谈到这种分别。

 

保罗在这里也不是谈到神赐给信徒不同的恩赐。他在罗马书里说:“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12:3-6)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也强调同样的真理:“若全身是眼,从哪里听声呢?若全身是耳,从哪里闻味呢?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林前12:17-18

 

贵重的器皿代表忠心事主的信徒,包括提摩太后书2:3-6所提到的受苦的精兵、优秀的运动员、殷勤的农夫。相反地,卑贱的器皿是懦弱的士兵、差劲的运动员、懒惰的农夫,这些人只适合卑贱、不重要的工作。因此,贵贱的分别在于真信徒在成就神呼召他们的工作上是否尽其功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每一个信徒应该都是贵重的器皿,但事实却非如此。

 

以弗所教会部分的领袖,包括提摩太在内,当时却变得灰心冷淡。其中一个问题,在于他们非常惧怕类似许米乃、亚历山大、腓理徒那样的假教师,这些都是保罗特别加以谴责的人(参 提前1:20;提后2:17)。保罗多次对提摩太和其他以弗所的领袖提出强烈的劝告,可见这些严重的问题不断或反复发生,保罗才必须一再加以纠正。

 

因为这封书信是专门写给以弗所教会的监督、长老,及使徒在该教会的代表提摩太,因此提摩太后书2:20-26的劝诫似乎主要是针对该教会的领袖群体。“主的仆人”(2:24)更加强这种解释的可信度。根据上下文,“主的仆人”可能是一个正式的称呼,指监督们。此外,2:24-25所提到的素质,有好几项符合提摩太前书3:2-3、提多书1:5-9所列的监督资格。

 

保罗在2:21-26中提出贵重的器皿、即敬虔忠心的信徒之九项特质:清洁的生活(21上)、成圣的灵魂(21中上)、合乎神用(21中下)、预备行善(21下)、清洁的心(22)、分辨的头脑(23)、温和的态度(24)、温柔的心(25上)和怜悯的心(25-26)。

 

(二)特质2:21-26

 

1. 清洁的生活(2:21上)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

 

自洁的希腊文ekkathairō,是kathairō的加强型(英文catharsis即由此词衍生而来),意思是彻底清除干净,完全地净化。卑贱的事是指前一节经文所说的卑贱的器皿。忠心的人会自洁,脱离这样的事。前文提过,卑贱的器皿是指教会中败坏的人,因此保罗劝勉敬虔的信徒要分别为圣,不与不洁、悖逆、不顺服主、没有服侍心志的信徒相交。

 

罪具有传染性,和公开犯罪、不知羞耻的人来往,对道德和灵性都会造成威胁。“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13:20)主对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的劝告,同样适用于每一个努力忠心服侍主的信徒。以赛亚宣告:“你们离开吧!离开吧!从巴比伦出来,不要沾不洁净的物,要从其中出来……务要自洁。”(52:11

 

一个不道德的、败坏的信徒,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领袖,比异教徒或无神论者更危险,因为当教会领袖这样行或这样教导,那些软弱、轻率的弟兄姊妹就可能会以为某些做法和想法是可行的。

 

保罗向哥林多信徒解释说:

 

 

 

我先前写信给你们说: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此话不是指这世上一概行淫乱的,或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这样,你们除非离开世界方可。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因为审判教外的人与我何干?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至于外人,有神审判他们。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林前5:9-13

 

 

 

你不会期待未信者的思想、言谈、行为和基督徒一样,所以你会保护自己不受他们影响。但就如“世俗的虚谈必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如同毒疮,越烂越大”( 提后2:16-17),不管你知道或不知道,和不敬虔的信徒、卑贱的器皿来往的人,无可避免地一定会受到他们罪的玷污。因此,保罗警告说:“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林前15:33)。和败坏的会友来往,会让你对污秽愈来愈不敏锐。

 

忠心服侍主的人,需要和那些会污染你的人保持距离。神警告耶利米不要和不敬虔的以色列人来往,神说:“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你就可以当作我的口”(15:19)。换言之,影响只能是单向的。若不忠心的以色列人因着耶利米的讲道和榜样而悔改,主就喜悦;但先知绝不会反过来受败坏的影响。

 

希伯来书的作者提出严肃的警告:“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12:15)信徒身上若有隐藏的苦毒,绝非小事,也非纯粹是个人的罪恶,而是极具毁灭性的,可能严重打击整个教会,造成教会软弱。

 

拒绝和犯罪的信徒来往,也是为了他们的益处。如果他们没有受到管教,教会继续接受他们,他们就会习惯于犯罪。但如果教会排斥他们,可能会让他们自觉羞愧,因而悔改。保罗指示帖撒罗尼迦教会:“若有人不听从我们这信上的话,要记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觉羞愧。”(帖后3:14

 

基督徒不应该和那些自称基督徒却道德不检、属灵败坏的人来往,也不应该喜欢和那些言语行为不荣耀基督的人交往。我们不应喜欢和那些惯于批评别人、个人生活败坏也容忍他人生活败坏,或仅仅在表面上委身于主的人来往。贵重的器皿如果不断受到卑贱器皿的污染,就不能保持其贵重的品格,不能为主所用;如果脱离了纯洁的团契,就无法保持它的纯洁。

 

2. 成圣的灵魂(2:21中上)
 

成为圣洁,

 

贵重器皿的第二项特质,是圣洁的灵魂。圣洁的希腊文hagiazō,基本意思是分别出来。基督徒在两方面是圣洁、被分别出来的。从消极面来说,他从罪中被分别出来;从积极面来说,他被分别出来归给神和神的公义。会幕和圣殿中的器皿都从世俗用途中被分别出来,专门归给神,用于服侍神;教会中作为贵重的器皿的信徒也是如此。身为基督徒的主要目的是,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服侍神。因此,他们必须保持自己的纯洁。一个器皿不能同时用来盛装垃圾,又用来招待客人。贵重的器皿必须保持洁净。

 

成为圣洁是被动完成分词,表示已经存在的状态。当我们信靠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救主,基督马上“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1:30)。每一位信徒“从起初”就为神所拣选,“叫你们因信真道,又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能以得救”(帖后2:13;参 彼前1:2)。救赎本身就是分别为圣,将我们分别出来归给神,这也是终身的过程。成圣不但是既成的事实,也是渐进的经验。

 

基督徒不仅因与神有正确的关系而成为圣洁,且因成就神的心意,过一个公义的生活,而成为圣洁。这就是成为圣洁在这里的意思。保罗宣告:“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前4:37成为圣洁的生活是过清洁、圣洁、敬虔的生活;它是贵重的器皿,合乎主用。

 

从消极面来看,成圣是指信徒成为圣洁,或从不义中被分别出来。我们在基督里蒙救赎的新生命,和我们先前未得救的生命是迥然不同的。“你们从前怎样将肢体献给不洁、不法作奴仆,以至于不法;现今也要照样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6:19;参6:22)贵重的器皿必须从罪、世界、肉体、撒但、老我的自我意志里分别出来。

 

3. 合乎神用(2:21中下)
 

合乎主用,

 

贵重的器皿合乎主用的。保罗在本书信后面使用同一个希腊词euchrēstos谈到马可,说他“于我有益处”(提后4:11)。使徒希望提摩太合乎主耶稣基督所,如同马可在传道的事上于他有益。

 

保罗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就是合乎主用。他见证说:“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林前9:24-25)另一方面,使徒最大的恐惧是因犯罪而无法合乎主用。保罗接着说:“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9:26-27

 

译自希腊文despotēs,英文的despot(统治者)就是从这个词而来。基督徒不仅和神有正确的关系,更是全然属乎神。神是掌管我们的主,是爱我们、良善的主;神是我们真正的主宰。保罗反问:“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林前6:19-20

 

4. 预备行善(2:21下)
 

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合乎主用的贵重器皿,预备行各样的善事hetoimazō预备)有“愿意”、“渴望”和“预备妥当”的意思,与“成为圣洁”一样是被动完成式,表示一个已经存在的状态。我们得救时,主就将我们放在一种被神预备的状态里,在其中我们领受主自己的圣灵内住在我们里面,以致满有能力。我们也拥有他在圣经中的神圣话语,教导我们认识他的真理和心意。但是,不同于那些用金属、陶土和木头制成的器皿,人这个器皿是有意志的。因此,我们预备妥当,合乎主用,不仅需要我们里面神的灵,拥有特殊的才干和主所赐的恩赐,认识主所启示的真理,也需要我们真诚、毫无保留地乐意顺服主的圣灵,使用这些才干和恩赐,借着服侍主和他的能力遵从主启示的真理。如同茂奥珏(Audrey Mieir)所写的圣诗《为主所用》的歌词所言,真诚预备妥当的基督徒可以诚实地说:为主所用是我的渴求。

 

5. 清洁的心(2:22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本节经文呈现出清心的五项特质,而清心同时也是合乎主用的贵重器皿的第五项特质。本节经文和使徒在提摩太前书的警告几乎如出一辙:“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提前6:11)。

 

1)逃避私欲
 

清心的首项特质是从消极面来说的,在这里以命令的形式出现:要逃避少年的私欲。逃避的希腊文phuegō是英文fugitive(逃亡者)的词源。这里的希腊文动词是现在时命令式,表示逃避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持续不断去做的事情。“逃亡者”同样含有这个意思。逃亡者必须不断地四处逃亡,免得被逮捕。忠心的基督徒需要不断逃避我们从年少起就有的私欲。

 

提摩太大概比保罗年轻三十几岁,因此保罗写这封书信时,提摩太还相当年轻,仍旧受各种少年人私欲所引诱。这些私欲不只是罪恶的性欲,也包括骄傲、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过度的野心、忌妒、羡慕、好争辩、自以为是和许多其他罪恶的私欲

 

提摩太性情胆怯,有时难免因与保罗的密切关系和保罗所宣讲的不可妥协的福音感到困窘。提摩太可能害怕被迫害,没有勇气挑战其他妥协、错误解释神真理启示的人。他似乎特别畏惧教会中那些不喜欢他作领导人的长者(参 提前4:12)。屈服于少年的私欲并不能帮助他巩固领导权,也不能有效地纠正错误的教义和不道德的行为,只会使冲突更加严重。为了自己和教会的缘故,提摩太必须逃避这样的试探和倾向。

 

2追求公义
 

清心的另外四项特质是积极的,包含的范围广泛:公义、信德、仁爱、和平。追求这些特质和逃避少年的私欲是一体的两面。译作追求的希腊文动词和逃避一样是命令式,所以保罗在这里不是提出一个建议而已。

 

信徒若不逃避罪并追求公义,他就会被罪所胜。耶稣说:“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既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11:24-26)唯一不“为恶所胜”的方法就是追求“以善胜恶”(12:21)。诗人明白这个真理,因此写下“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119:9)。不管生活在哪一个世代,忠心之人追求公义唯一最有效、永不失败的方法,就是神圣洁的话语。活出圣洁生活不是遵循某种神秘的仪式,不是拥有奥秘的经验,不是达到某种程度的人类智慧,也不是定意追求的决心,而是忠心地追求、遵从圣经的真理,这样即使是最单纯的神的儿女都能成功地追求主的公义

 

3)追求信德
 

敬虔的信徒也会追求……信德。按上下文,pistis信德)更贴切的翻译是“信实、忠心”(faithfulness),如该词在罗马书3:3和加拉太书5:22中圣灵果子的意思。清心的信徒最崇高的目的是讨神喜悦,荣耀神,追求诚实、忠诚和可靠。耶稣严厉指责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说他们不去追求“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23:23)。真正信实的基督徒会忠于神、神的话语、神的工作和神的百姓。

 

4)追求仁爱
 

敬虔的信徒也会追求……仁爱。这是圣灵首先且最重要的果子(参 5:22)。在所有翻译为“爱”的希腊文中,agapē是最高尚的一种爱,因为这是一种选择,不是一种感觉或情绪,尽管爱的感觉和情绪有时候是好的。这是一种思想和意志之爱,是最升华的情感或感情都比不上的;这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决心,不是一种冲动。这种爱专注于所爱之人的福祉,而不寻求自我的满足或自我的实现。Agapē之爱不是基于被爱之人的可爱和价值,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即使在他们最不可爱、最没有价值的时候。这是一种无私、自我牺牲的爱。

 

agapē仁爱)这个词无数次被用于描述神自己,比如天父对他儿子耶稣基督的爱(参 17:26),天父对因信而归入基督之人的爱(参 14:21)。这也是恩慈的神对堕落、罪恶人类的爱(参 3:16;罗5:8)。Agapē之爱是神如此突出的性情,以致约翰两次告诉我们神是爱(参 约壹4:816)。

 

5)追求和平
 

敬虔的信徒也会追求……和平eirēnē和平)就是英文serene(安定)和serenity(宁静)的词源。按上下文来看,这个词的意思不是没有战争,而是人和神、人和人之间和睦的关系,特别是基督徒之间的和睦关系。保罗命令我们:“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12:18

 

虽然以弗所教会是新约中最成熟、最忠心的教会之一,但在保罗写这封信给提摩太时,该教会正经历严重的内部冲突。保罗在米利都岸边和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会面时,对他们所说的预言已经应验。他警告说:“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20:29-30)勇敢地正视那些事情和维持和睦,这两者之间需要有巧妙的平衡。

 

6)清心祷告
 

祷告主的人描述的是真基督徒,特别是指他们呼求祷告主,求赐下救恩,赐下恩典、怜悯和饶恕。祷告主等同于将得救的信心放在主身上。保罗对罗马的信徒说:“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然后他引用珥2:32说:“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10:12-13)使徒在写给哥林多信徒的第一封书信中,一开始就这么说:“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林前1:1-2

 

但并非每一个求告主名、得到救恩的人都会继续忠心地服侍主、顺服主。因此,清心更是使敬虔信徒成为贵重器皿的特质。“清洁”(pure)和21节的“自洁”(cleanses)有同一词根,这又带我们回到保罗思想的起点——清洁的器皿合乎主用的真理。他们持续祷告主,求主赐下引导、力量和智慧,为主而活。清心的基督徒殷勤追求本节经文所说的公义、信德、仁爱、和平,他是前一节经文所说的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6. 分辨的头脑(2:23
 

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

 

贵重的器皿必须培养一颗分辨的心。即使是信徒,若不保守自己的心,也容易陷入欺骗、误解和困惑,最后难免产生错误的教义和罪恶的生活。不懂得分辨的人“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4:14)。

 

那样的危机促使保罗命令我们要建立基本防卫的分辨力:“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帖前5:21-22)。

 

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也同样强调分辨力的重要性:

 

 

 

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有人偏离这些,反去讲虚浮的话。”(提前1:3-6;参4:7

 

 

 

后来也提出严厉的警告:“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纷争、毁谤、妄疑,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6:3-5)在书信的结尾,保罗又恳求:“提摩太啊,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已经有人自称有这学问,就偏离了真道。”(提前6:20-21

 

如同我们在提摩太后书2章中所看见的,保罗提醒这位年轻的牧者,要警告他所牧养的人“不可为言语争辩,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败坏听见的人。……但要远避世俗的虚谈,因为这等人必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提后2:1416-17)。

 

让真理和纯洁的思想进入心中,是最重要的事情。汽车需要过滤器,过滤汽油、机油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果没有将这些物质过滤掉,即使是最微小的灰尘也能损坏引擎,造成永久的伤害。同样地,即使是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道德和属灵污染,日积月累下来,也会败坏基督徒的心思意念,让他愈来愈没有影响力,不能合乎主用。我们容许进入我们心中的事物,会影响我们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动机和优先次序。我们愈愿意容许这些思想进来,这些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就愈大。箴言作者智慧地告诉我们:“愚昧人不喜爱明哲,只喜爱显露心意”;“愚昧人张嘴启争端,开口招鞭打”(18:26)。

 

人脑中的细胞数目大概是一百亿,就目前所知,大部分是用于记忆的。让人难以相信的事实是,虽然人类的记忆很容易流失,但科学研究发现,头脑所接收的资讯都会留在大脑里面。由于时间的流逝和不经常使用,大脑中的资讯难以、甚至无法恢复,但所有接收的资讯仍旧隐藏在意识的某一部分。记忆细胞和同样微小的纤维彼此交错连结,负责储藏事实、想法、视觉影像、感觉和经验,彼此交互关联,形成思想模式,在大脑中储存更长久的资讯。

 

保罗可能对这些生理事实并不了解,但他却非常了解观念对基督徒的心思影响极大,他知道抵挡错误和邪恶念头的唯一方法就是神的真理和公义。因此,他劝勉说:“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4:8)我们的心思必须是藏宝库,不是垃圾箱。

 

从教会初期开始,直到今日,许多信徒荒废了个人的读经,成为各种错误思想和做法的俘虏。他们没有仔细检验他们所读到的内容,未能以神的话语加以检验,不像庇哩亚那些敬畏神、尊贵的犹太人一样仔细查考圣经(徒17:11),以致被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所败坏,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跌倒、堕落了。

 

mōros愚拙)的意思是心里迟钝、愚蠢、糊涂,英文moron(白痴)就是从这个词衍化而来。apaideutos无学问)的意思是没有学识、未受教育,也附带含有没有节制的意思。zētēsis辩论)是指争辩、严重的争吵,没有以真理为基础。

 

保罗当然不是叫信徒避免所有关于信仰的辩论和讨论,而是要他们“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我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保罗花很多时间在各城各乡传福音,辩证真理。路加说:“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帖撒罗尼迦会堂的犹太人)辩论”(17:2),“每逢安息日,保罗在哥林多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18:4)。保罗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开始在以弗所侍奉(参 18:19)。当他在凯撒利亚站在罗马巡抚腓力斯面前为福音、为自己辩护时,他“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24:25)。在以上的经文中,“辩论、劝化、讲论”都译自dialegomai一词,即英文“对话”(dialogue)的词源。

 

提摩太后书2:23中,保罗清楚指出他不是指和未得救的人或信徒彼此讨论圣经和神学,而是禁止没有果效、毫无益处、会起争竞的辩论。这种辩论不仅没有价值,也不敬虔。他们质疑圣经,扭曲真理,制造疑惑,打击信心,败坏人对主的信心,通常会造成信念上的妥协,制造争端。本章稍早,使徒命令提摩太“在主面前嘱咐他们不可为言语争辩,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败坏听见的人”(2:14)。

 

保罗对提多提出同样的劝勉,警告他“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3:9)。任何一个坚持这种“虚妄无益”行为的教会会友都要受到严厉的惩戒。使徒接着说:“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作”(3:10-11)。

 

7. 温和的态度(2:24
 

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

 

保罗常常使用仆人doulos)来形容自己。他在好几封书信中都先以主的仆人自称,说自己是在众信徒中作仆人的,然后才宣告使徒的身份(参 1:1;腓1:1;多1:1)。这里他使用主的仆人来形容提摩太和其他传扬神圣真理的传道人。

 

每一位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在提摩太前书中,他同样指出牧者“必须无可指责,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自守、端正,乐意接待远人,善于教导,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温和,不争竞、不贪财”(提前3:2-3)。在提多书中,使徒更详细列出所有的资格:“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1:7-9)。

 

教会中的领袖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这些正是道成肉身的耶稣身上的特质。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11:29)马太在记载耶稣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时,引用撒迦利亚的话:“要对锡安的居民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21:5)。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提醒哥林多信徒“基督的温柔、和平”,也提到他自己身为使徒的谦卑,“我……与你们见面的时候是谦卑的”(林后10:1)。

 

虽然我们要毫无妥协、大胆地宣扬主,但我们的态度必须温柔、和平、谦卑。我们不可以严厉、辱骂、威吓、不仁慈、不体贴或好争斗。基督徒领袖的权柄必须带着温柔,就像保罗和主在地上的时候一样。保罗提醒帖撒罗尼迦信徒:我们“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帖前2:7

 

一位敬虔、负责的传道人也必须善于教导。“善于教导”译自希腊文形容词didaktikos,带有“卓越的教导技巧”之意。该词在新约中另一次出现的地方是提摩太前书,应用在长老身上(参 提前3:2)。善于教导不是指知识学问广博的意思,而是指出类拔萃的有效沟通能力,在这里是指对神话语的认识和领悟。

 

敬虔的领袖是贵重的器皿,必须存心忍耐。这可能是这里所有的资格中最困难的一个。如果不坚定地对付老我,那么我们受委屈时,会比看见主和主的真理受到攻击时更容易动怒。若我们忠心见证主,为主而活,受到不公平的批评时,的确也不容易温柔地接受,但耶稣是我们的榜样。彼得提醒我们:“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前2:21-23)耶稣除了是我们的榜样之外,他也是我们可以忍耐的源头。忍耐是基督自己的圣灵所结的果子(参 5:22),圣灵会供应我们结出这个果子所需的力量。

 

成功的主的仆人关心的不是为自己辩护,而是没有苦毒、报复、怒气,带着温柔、恩慈、忍耐服侍主。

 

8. 谦卑的心(2:25上)
 

用温柔。

 

prautēs温柔)也可以译为“温顺”(meekness)。古希腊世界中,这个词是指驯服幼马,供人驾驭。在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必须小心照顾幼马,让幼马愿意顺服骑士,同时不致挫伤它精力充沛的活泼斗志。与今天人们对“温顺”的理解不同,prautēs完全没有软弱的意思,而是代表一种愿意接受控制的能力。

 

耶稣再次成为我们的卓越榜样。前面两段谈到耶稣态度的经文中,用了praus这个形容词形容耶稣是柔和或谦卑的(参 11:2921:5)。虽然耶稣是道成肉身的神,有能力随时用一句话就消灭他的仇敌,有“十二营多天使”(26:53)随时供他使唤,但他却选择忍辱负重,因为那是天父对他道成肉身的旨意。

 

同样地,身为耶稣基督忠心的仆人,虽然不像耶稣那样毫不受限,却还是拥有极大信仰的能力,在教会中可能也拥有领导的权柄;他们也要同样愿意以温柔的心甘心情愿地表达并护卫信仰,温柔地运用权柄。一个真正柔和谦卑的人,顺服是他的选择,因为他要顺服他的主人,希望更像主。

 

拙作《国度今降临》(Kingdom Living Here and Now)中,我做了这样的注释:

 

 

 

“耶稣从不为自己辩护,但当他们玷污父神的殿之时,他了鞭绳打他们。柔和谦卑在此时的表现是:‘我不为自己辩护,但我愿意誓死为神辩护。’耶稣两洁净圣殿,他谴责假冒为善的人,责备以色列的假领袖。他毫无畏惧宣告神对人的审判,但圣经说他柔和谦卑。因此,对基督徒而言,柔和谦卑是为神辩护时所展现的能力。”

 

 

 

这种prautēs式的温柔反映出谦卑的灵,不是顾念自己,而是顾念主和一切属主的人。这样的温柔不是无能、害羞、软弱或胆怯,而是圣灵所赐的能力,愿意降服于圣灵的掌管,忠心顺服神的话语和心意。一个真正柔和谦卑的人谈论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主。

 

9. 怜悯的态度(2:25-26
 

劝诫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

 

最后,贵重的器皿、主的仆人有怜悯的态度。保罗在这里的重点是劝诫那抵挡的人时,要有怜悯、柔和、谦卑的心肠。

 

劝诫的希腊文paideuō,意思是指教、教育或引导。因为这里教导的对象是那些教导错误教义、生活不敬虔的人,所以这种特定的教导是以劝诫的形式进行的。

 

文士和法利赛人因仔细遵守古人的传统而感到自义;可是,这些传统完全缺乏圣经的基础,而且还经常与圣经教导相反。耶稣说他们“藉着遗传,废了神的诫命”(15:6)。但敬虔的基督徒即使谦卑顺从圣经的教导,也没有自义的理由,因为知道顺服是圣灵所结的果子,而不是出于自己。因此,在面对教导错误教义、生活在罪中的信徒时,绝对不可以带着自己比别人优越的态度。基督徒必须对犯罪的人心存怜悯,如同主怜悯他们一样。

 

保罗所谈到的并非个人意见的相左,而是不顺服的信徒的抵挡。抵挡可能是指“愚拙无学问的辩论”(2:23),或是指他们在教义或道德上更严重的事情。每位牧者在教会中都会遇到需要劝诫、甚至需要责备信徒的情况。保罗提醒提多:“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每一位信徒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2:11-13)基督忠心的仆人要成为神的器皿,劝诫其他信徒,不管他们在教会中的地位为何。凡是一直有“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的人,都要劝诫他们“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

 

劝诫的动机应该是真诚渴望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这是谦卑怜悯心肠的唯一动机。保罗对哥林多那些不成熟、属世的信徒说:“如今我欢喜,不是因你们忧愁,是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来。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凡事就不至于因我们受亏损了。”(林后7:9)即使我们劝诫的人怨恨我们,不愿悔改,如同部分哥林多人对保罗的态度,敬虔的劝诫也绝不能容忍任何个人的仇恨或自义的论断。

 

盼望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并不是一种万不得已的办法。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我们必须努力说服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借着自己的能力悔改,万一他们失败了,我们就期待或者神会赐给他们靠着自己无法获得的悔改的心metanoia悔改)的意思不只是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感到抱歉,而是心思意念上真诚的改变、方向的改变。因此之故,一切真诚的悔改一定是神主权和恩典的产物,如同救恩一样——“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2:7)。一个人,不管多真诚,多么有决心,都无法真正改变自己罪恶的思想和念头,纠正个人罪恶的生活。唯有神能在人心中施行这样的神迹。同样地,我们能够爱人,只“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4:19)、“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5:5)。一个人若真诚渴望圣洁,有一颗愿意的心,神就将悔改的心赐给他。

 

悔改能够将不顺服的信徒带离罪和错谬,让他们可以epignōsis明白真道)——不只是知道事实,而是深刻、彻底地认识属灵的真理。这样的认识和悔改一样,唯有神能够供应。

 

唯有透过神恩典的供应,靠他赐下悔改和明白真道的知识,我们(包括犯罪的信徒)在属灵上才ananēphō可以醒悟)。这个词的字面意义是“意识恢复清醒”,表示错谬和罪恶可能造成一种属灵的昏迷,使人丧失判断力,无法控制自己。错误教导和罪恶所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会麻痹人的良知,困惑人的思想,侵蚀人的信仰,瘫痪人的意志。

 

神赐下真诚的悔改,使人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脱离他的网罗。如保罗在前书中对提摩太所说的,即使是监督也有可能“被人毁谤,落在魔鬼的网罗里”(提前3:7)——这样的事情很可怕,因信徒的罪恶和不忠心,魔鬼真可以网罗信徒,将他任意掳去;贵重器皿成为撒但的爪牙,在基督的身体中执行撒但邪恶的意志——罪真的具有如此可怕的能力。

 

但保罗向我们保证,恩典的“神是信实的”,神“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主不仅知道如何“搭救敬虔的人脱离试探”(彼后2:9),主甚至应许不忠心、卑贱的器皿,“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