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基督徒的重要心态(5:5-14

 

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愿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我略略地写了这信,托我所看为忠心的兄弟西拉转交你们,劝勉你们,又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你们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

 

西方社会现今是反智的,这个“放空头脑”的趋势主要源自新纪元(New Age)思想,在许多方面影响了宗教与哲学。新纪元承袭印度教神秘主义,既相信一切又不信一切,喜欢将自然界与超自然界混为一谈,强调神秘经验而非理性内涵。

 

历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这样的观点逐渐渗入基督教界。天主教素来与神秘主义牵涉很深,用仪式和典礼取代合乎圣经的敬拜与真实的宣扬福音。更正教的新正统思想则提倡另一种反智主义,即已故的弗朗西斯·薛华(Francis Schaeffer)所说的“信心的跳跃”、进入非理性范畴。灵恩运动或许是神秘反智主义和属灵主观主义最公然的大宗;此外还有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每个人可以根据直觉和经验发展自己对真理的看法。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看到这股反智主义在当今世界盛行到何种程度。

 

这些思想系统将神贬抑为一个抽离、超越的存在,只能借神秘经验或感觉来触及或认识,而非透过命题式真理的启示。圣经不被视为神所默示的唯一启示,也不被视为无误或权威的著作。结果神圣真理被轻忽,是非的道德绝对性消失了,四处盛行着关于人类真正灵命状况的谎言。

 

这种属灵的放空与认识神的正确方法完全相反。神从未希望他的子民与他建立关系时不用头脑认识他的启示。真正的相交和敬拜,必须本于对圣经真理有清楚、确实的了解。神借着诗人大卫宣告说:“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诫你。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它;不然,就不能驯服。”(诗32:8-9;参25:8)先知以赛亚曾写下这段众所熟知的经文:“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赛1:8)在耶利米书中,神责备百姓严重缺乏属灵认识:“我的百姓愚顽,不认识我;他们是愚昧无知的儿女,有智慧行恶,没有知识行善。”(耶4:22;参何4:6

 

神始终看重信徒运用蒙赎的心思来查考圣经,借此认识他(参太13:23;约17:17;徒17:11;林前14:15;弗4:14;西1:9;提后2:15;来5:12-14),变成像他儿子的样式。使徒保罗对腓立比的信徒说:“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1:9-10)彼得也呼吁信徒当用头脑心思了解神的真理,且应用在生活中:“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彼后1:5;参罗12:1-2;林前2:16;提后1:7

 

主也很在意尚未重生者的心思。保罗写信给在罗马的信徒说:“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他向哥林多的信徒解释道:“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林后4:4)他教导以弗所的信徒“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弗4:17),也提醒歌罗西的信徒:“你们从前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他为敌。”(西1:21)在罗马书8:5-8,保罗对比尚未重生的想法与重生后的心思,提出精湛的总结:

 

 

 

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参林前2:14;林后10:5;加5:19-25;弗2:1

 

 

 

选民若对圣经真理不用心或只采取肤浅的态度,心思就无法被神圣的思想充满,结果就不能用神圣的思想来塑造和掌控自己的行为(参申6:5;箴15:1418:1522:17;太22:37;弗4:235:15-17;来10:16)。信徒必须持续吸收真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23:7)。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危险,就是认为属灵思考就只是处理资讯、以理智了解教义。其实属灵思考远不只如此,还包括所有态度、信念、动机,这些都与教义真理的应用密切相关。

 

在这封书信最后,彼得提到敬虔的态度,这是产生属灵心态所必需的。全书末尾的清单包含劝勉及最后的话,引导读者思考基督徒不可缺少的心态:顺服、谦卑、信靠、谨守、警醒、坚忍、盼望、敬拜、忠心、爱心。

 

(一)顺服(5:5上)

 

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

 

彼得在此与前面(彼前3:17)一样,用homoiōs(也)当作转接词。这三节经文中的,都是将焦点从某个群体转换到另一个群体。在彼得前书5:1-4中,彼得谈论的是教会带领者;此处他将重点转到会众身上:正如牧者要顺服主,群羊也要顺服牧者。

 

圣徒生活中的根本态度就是顺服,这是这封书信已经出现过的主题。在彼得前书2:13-203:1-7,彼得吩咐信徒要顺服主人、顺服在上位者,在婚姻中也要顺服。牧者是神在世上最重要的团体——基督自己的教会——中所设立的职分,所以被牧者带领的会众也同样需要顺服。

 

彼得劝所有信徒都要顺服年长的,这个吩咐并未排除任何一个人,但主要针对年幼的。从经文脉络看不出他为何特别指出年幼者,或许是因为这些人通常是团体中最激进且最任性的成员。我们没有理由将之解释为教会中的特定派系或小团体。对于教会中的妇女或年长者而言,顺服可能不会成为大问题,因为他们较有经验,灵命比较成熟(参诗119:100;箴16:3120:29)。

 

彼得呼吁年幼者要顺服主内的年长者,他再次使用hupotassō这个军事用语,意思是“在……之下列队”。他叫教会中的每个人放下自我抬高的骄傲,以甘心和敬重的态度,让自己居于牧者的领导下(参提前5:17;来13:7)。从前面的脉络(1-4节)看来,年长的是指属灵领袖,也就是牧者和牧师,而不单指年纪较长的圣徒。整个教会都有义务顺服神所设立的权柄,这正是保罗书信的主题之一:

 

 

 

弟兄们,你们晓得司提反那一家,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并且他们专以服侍圣徒为念。我劝你们顺服这样的人,并一切同工同劳的人。(林前16:15-16

 

弟兄们,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诫你们的;又因他们所做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你们也要彼此和睦。(帖前5:12-13

 

 

 

从更宽广的背景来看,基督徒应顺服所有掌权者,在教会中更当如此。凡拥有顺服态度的人,灵命长进的过程就会更顺畅。相反的,不顺服的羊群使牧人的侍奉变得艰难,而且会丧失成圣过程中的重要特质:“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致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来13:17

 

(二)谦卑(5:5-6

 

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

 

一颗愿意谦卑的心,与顺服的态度密不可分,也是顺服的基础(参诗25:9;但10:12;弥6:8;太5:3-5;弗4:1-2;雅4:10)。真正谦卑的人必能顺服,而且唯有谦卑的人能做到,因此彼得的两个吩咐都是针对众人的。

 

束腰egkomboomai)的字面意思是“将某物系在身上”,例如仆人所穿的工作围裙。这个词在此处是比喻用谦卑的态度遮掩自己,如同顺服在上位者的权柄。谦卑的原文是tapeinophrosunēn,意思是“内心放低”或“屈尊自我”,描述一种愿意服侍人的态度,即使是最低下的工作(参林前4:1-5;林后4:7;腓2:5-7)。在1世纪的异教世界中,情形或许比现在更严重,谦卑并非受人景仰的特质,而被视为软弱或懦夫的表现,只有奴隶非自愿的顺服是可以接受的。

 

彼得写下这句话时,可能想起耶稣用手巾束腰、为门徒——包括彼得自己——洗脚的往事,如同约翰福音13:3-11所记,以及耶稣在12-17节的解说:

 

 

 

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参诗131:1-2;太25:37-40;路22:24-27;罗12:31016;腓2:3-11

 

 

 

彼得为了加强关于谦卑的劝勉,引用箴言3:34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参雅4:6)。彼得的字句与七十士译本稍有出入,他用代替七十士译本中的“主”,但显然这两个称呼是同义词。毫无疑问,主阻挡骄傲的人(参箴6:16-17上,8:13),这是圣徒采取谦卑态度最大的动机。骄傲使人与神敌对,也使神与人敌对。相反地,神赐福且赐恩给谦卑的人(参伯22:29;诗37:11;箴22:429:23;太11:29;路10:2118:13-14;林前1:28-29;林后4:7-18)。先知以赛亚将原则表明得很清楚:“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赛57:15;参66:2

 

使徒保罗深知谦卑可使人蒙恩: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7-10

 

 

 

根据所引用的箴言经文,这个吩咐力道十足:所以你们要自卑而顺服,这不单是为了避免被神阻挡、要领受神的恩典,更是因为在教会掌权的就是神大能的手。如雅各所说:“务要在主面前自卑。”(雅4:10上)

 

神大能的手描述神至高无上的权能,不但在教会长老身上工作,也透过他们来动工,更在他子民的生活经验中动工(参赛48:13;结20:33-34;亚1:42:13;路1:49-51)。无论是为了拯救(出3:19-2013:3-16)、试验(伯30:20-21)或磨练(结20:33-38),神的大能始终为属他的子民完成他永恒的目的(参诗57:2138:8;赛14:24-2746:1055:11;耶51:12;徒2:23;罗8:289:1117;弗3:11;腓2:13)。彼得的读者遭受逼迫、苦难、试验的时候,这份保证可鼓励他们坚忍不动摇(参诗37:24;箴4:18;太10:2224:13;罗8:30-39;来12:2-3;雅1:412;启3:5),因为知道他们所受的苦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到了时候他必叫他们升高(参5:10)。正如耶稣基督在时候满足时降生(加4:4;多1:3),也在神所预定的时候代替世人受死(提前2:6),神将在他以智慧所决定的时间,叫信徒升高hupsoō,意思是“抬高”或“高举”)而脱离所遭受的试验、患难、痛苦。有些人认为,这里所说的升高可能指主再来的时候,信徒将进入最后的荣耀中,就是彼得在彼得前书1:5所说的“末世”(参2:12)。但此处的希腊文en kairō字面意思是“到时候”(参徒19:23;罗9:9),并不是关于末世的用词,所以最好视此为主高举谦卑顺服的信徒脱离苦难的时候。

 

如果灵命成长的根本态度是顺服,那么谦卑就是这个根本得以支撑的立足点。若是狂傲悖逆、对抗主的旨意、论断他的安排不慈爱或不公平,就会丧失他在试验达到目的后所要赐下的甜美恩典(参雅1:2-4)。主耶稣自己曾这样应许:“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4:11

 

(三)信靠(5:7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信徒谦卑顺服忍受痛苦时,可借着信靠神完美的目的,在试炼中发现自己的力量。诗人大卫必然是彼得引用的根据,因为大卫表达过这种信靠,是彼得相当熟悉的词句:“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诗55:22)大卫的忧虑来自像犹大这种友人对他的攻击(参12-14节),这是最难忍受的试炼,因为痛苦来自所深爱和信任的人。彼得引用这段经文来教导所有信徒,在百般痛苦中都要跟随大卫的榜样,将自己交在主的看顾下(参2:234:19)。

 

(原文是epiriptō)的意思是把某物丢给另一物或人。在路加福音19:35,此词用来指将毯子丢到动物身上。彼得劝勉信徒将一切的忧虑丢给主,这里一切的忧虑可以包含所有不满、沮丧、绝望、质疑、痛苦、患难,以及所遭遇的一切试炼(参撒下22:3;诗9:1013:523:436:737:555:22;箴3:5-6;赛26:4;鸿1:7;太6:25-34;林后1:10;腓4:6-719;来13:6),因为他们可以信靠他的慈爱、信实、大能与智慧。

 

(四)谨守(5:8上)

 

务要谨守

 

这个吩咐提出敬虔思想的另一个基本元素,彼得在前面也曾提起(见本书关于1:134:7的讨论)。在有形方面,谨守nēphō)是指与饮酒有关的自制,但此处与新约中出现此词的其他经文一样,较偏重暗喻的含义(参提前2:153:211;多2:2),包括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安排顺序以求平衡,而这需要操练身心,避免被世界毒害蛊惑(参2:11;路21:34;罗12:1-213:14;腓4:8;西3:2;帖前5:6-8;多2:12;雅1:274:4;约壹2:15-6)。

 

(五)警醒(5:8下)

 

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

 

基督徒应培养前面提到的顺服、谦卑、信靠、谨守等态度,因为他们面对着撒但和他众鬼魔猛烈无情的属灵攻击。信徒不可对这个事实冷漠无感(参箴15:19;来6:12),也不可沉溺在罪中(林前5:6;来3:13),以免被这些敌人所害(林后2:11;弗6:11;参帖前3:5)。属灵争战的事实呼吁我们要保持警醒。彼得敦促信徒要警醒grēgorēsate),意思是“要保持警觉”、“要保持清醒”。基督徒所遭受的属灵攻击不单是直接的(参创3:1-7;可1:13;林后12:7;帖前2:18),而且往往很难捉摸(林后11:14),所以凡爱慕基督之人都必须保持警醒。主曾警告门徒:“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26:41

 

彼得说明撒但是你们的仇敌魔鬼,代名词你们的使这句话直接与个人相关。撒但不单是神的仇敌或天使的对头,更是属神子民恶毒、残酷无情的敌人(参伯1:6-82:1-6;亚3:1)。仇敌antidikos)在此是专门用语,意思是“法律上的对手”,以及任何一种带有严重攻击性敌意的敌人。魔鬼的原文(diabolos)将这个敌对定位在“发出诽谤或攻击的恶意仇敌”上。耶稣曾三次称呼撒但是世界的统治者(约12:3114:3016:11;参弗2:2),表示撒但从令人畏惧的平台上发出恶意的攻击。

 

魔鬼统领鬼魔界,也管理人类这个堕落的世界体系。他自己做工,也透过像他一样从不停歇或休息的众鬼魔来做工,孜孜不倦地想猎捕杀害人,如同在邪恶黑暗夜晚中的掠食者一样。他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参伯1:6-122:1-7)。彼得使用的意象吼叫的狮子来自旧约圣经(诗7:210:9-1017:1222:13-2135:1758:6104:21;结22:25),描绘出掠食者搜捕猎物时的凶恶。吞吃是大口吞食的意思,强调其最后目的并非伤害而是摧毁。彼得并不像今日大部分信徒,曾经在动物园中观看狮子,但他可能见过罗马人让狮子屠杀受害者来取乐的血腥画面,他一定知道有这类的事。

 

撒但敌对神、敌对信徒,这是世人敌对神和他话语背后的原因。启示录12章是个转折段落,刻画出与神国度的敌对者之间的长期战争(3-4节;参赛14:12-16;结28:1-19)。这些不受捆绑的鬼魔(见本书关于3:19-20的讨论),就是世界体系背后的邪恶残暴势力。神的儿女奋力对抗世界对他们的肉体发出的欺骗与引诱,这实际上就是奋力与鬼魔的诡计摔角和争战(弗6:11-2;参林后10:3-5)。

 

撒但和众鬼魔躲藏在人肉眼看不见的灵界中,但他们透过人类来工作(参提前4:1-2;彼后2:1-22;犹3-6节)。启示录12:4说:“他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龙就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妇人面前,等她生产之后,要吞吃她的孩子。”这龙就是撒但,妇人是以色列,孩子就是基督;这相当戏剧性的一幕,就是弥赛亚将从神的选民以色列出来,而撒但准备要吞吃他。仇敌试图借由大希律屠杀伯利恒一带所有两岁以下的男婴,来执行他的计划(太2:13-18)。他试图让基督不受痛苦就领受世上的王国,以此击败基督(太4:1-11;路4:1-12)。加略人犹大也是自愿作撒但党羽的人,他背叛了主,费了一番工夫想阻止神的计划却未能成功(路22:3;约13:27;参太26:47-56)。撒但也使用犹太众首领,要阻止基督的救赎使命(参太12:1421:4622:15-1626:1-527:20-23;路6:7;约5:167:1-13328:445911:847-485357)。仇敌持续不懈地想扭曲救恩福音来敌对基督(加1:6-9;约壹4:1-4),企图摧毁神的救赎计划(参太13:38-39;林后2:114:3-4)。

 

撒但除了直接敌对耶稣基督,历代以来也企图毁灭以色列民族(参斯3:1-4:3),因为弥赛亚要从这个民族出来。在异象中,约翰看见世界终结时将发生的患难,“妇人就逃到旷野,在那里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使她被养活一千二百六十天”(启12:6)。在七年大灾难时期的后半段(“一千二百六十天”),神要保全以色列(“妇人”),而撒但则借着敌基督,再次企图灭尽犹太人,但未能成功。神的选民要蒙保护与拯救(亚12:1013:1;罗11:11-1225-29),领受神所应许的国度(亚14:4-916-21;启20:1-6)。

 

第三,撒但的诡计向来是与圣洁的天使对抗:“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他的使者去争战,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他们的地方。”(启12:7-8)撒但起初从天上坠落时,与他一同叛乱的使者也同他一起,和天使长米迦勒(参但10:132112:1)及他的天使军团作战。

 

在这场对抗神的战争中,鬼魔的第四个目标就是信徒,这也是彼得这段劝诫中的主要焦点。使徒约翰描述这部分的异象如下:“龙向妇人发怒,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徒12:17)撒但(“”)被逐出天堂后,他和他的众鬼魔开始攻击“她其余的儿女”(信徒)——凡遵守神的命令、信靠基督以得救的人。撒但不但欺骗不信主的人(启12:9;林后4:3-4),还将他们奴役在他无知、不信神、错误的宗教信仰、充满罪恶的世界体系中;但他不以为满足,还致力于敌对圣徒。

 

撒但用许多方法想要吞吃信徒。第一,神可能容许他直接攻击信徒。约伯受苦、最后因信心而得胜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新约中,彼得自己也经历过撒但的猛烈攻击(路22:31-34),仇敌使他三次否认基督(54-62节);但主用这个事件让他的信心更坚定,且使他更有力量教导其他人(参约21:15-22)。使徒保罗也必须与鬼魔的攻击交战,就是透过哥林多教会的假教师攻击他(林后2:7-10)。示每拿教会里有些信徒因为撒但的逼迫而遭受苦难(启2:10),推雅推喇教会则因教会中有鬼魔教导渗入而尝到苦果(启2:18-24)。第五印揭示在大灾难时期,因信徒恳求神的公义速速临到邪恶的仇敌身上,撒但便借着敌基督杀害数千人。最后,神甚至使用撒但作为刑罚的工具,对付那些宣称传扬基督、实际上却用假教义带领人迷失的人(提前1:18-20),以及不愿意悔改认罪的人(林前5:1-5)。

 

更广泛来看,撒但和他的众鬼魔总是不断攻击每个信徒,他的工具就是充满罪恶和引诱的世界体系。信徒因为带有堕落的人性,很容易受到诱惑。约翰把这场属灵战争浓缩为三个重点: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壹2:15-17;参徒5:3

 

 

 

其次,保罗指出,撒但会从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婚姻与家庭——攻击信徒,因此他吩咐哥林多的信徒:

 

 

 

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以后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着你们情不自禁,引诱你们。(林前7:3-5

 

 

 

夫妻若有一方拒绝与另一方发生肉体关系,撒但就会引诱被剥夺权利的一方犯罪,导致婚姻与家庭的破碎。

 

第三点,信徒——包括带领者与会众成员——很容易在教会中受到撒但攻击。保罗教导提摩太要选出符合资格的人担任牧人(提前3:1-6),以免他们“落在魔鬼的网罗里”(7节)。撒但也企图破坏教会的合一,使教会的属灵能力失效,并混淆教会设立的目的(参林前1:10-136:1-611:17-3414:20-38;启2-3)。

 

彼得一开始就用简洁直接的话语,强调要防备魔鬼的诡计——要警醒。在伊甸园完美的环境中,撒但尚且如此轻易欺骗了夏娃(创3:1-13;提前2:14;参林后11:3),而蒙赎的罪人生活在罪恶堕落的世界中,岂不更容易落入撒但的诡计和欺骗中(林后11:3)?

 

圣经与某些人的教导不同,经文中完全没有吩咐信徒用祷告或程式化的方式来攻击恶者与鬼魔,或是“捆绑撒但”。有些人愚蠢地做出无用的努力,包括对撒但说话(撒但并非遍及全地)、命令撒但、叫撒但或其他鬼魔离开;他们完全弄错了身为基督徒的能力。圣徒并不是基督的使徒,并没有管辖鬼魔的权柄(参太10:1;路9:1;林后12:12),只有基督自己借着差遣有力的圣天使,可以捆绑撒但:

 

 

 

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他捆绑一千年,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他。(启20:1-3

 

 

 

撒但已被基督击败(参罗16:20),信徒借着相信真理和祷告,也可以在生活中胜过他。基督徒借着相信并遵守神的话语,就可以胜过撒但:

 

 

 

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父老啊,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胜了那恶者。小子们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父。(约壹2:12-13;参4:4-6

 

 

 

信徒要保持属灵的警醒,防备撒但借着他们周遭事物和人际关系造成影响;要正确评估潜在的试探并逃离开来,才能得到胜利(箴1:10-174:14-15;太18:8-926:41;林前6:1810:13-14;林后2:11;提前6:11;提后2:22;雅1:13-16)。

 

(六)坚忍(5:9

 

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

 

彼得告诉基督徒要有坚定的决心,用坚固的信心抵挡撒但。这样的抵挡会使撒但“离开你们逃跑了”(雅4:7)。抵挡的意思是“采取反对立场”,坚固的表示立场坚定(希腊文stereos,意思是“扎实、牢固”,或两端平衡)。要达到这个状态,必须固守在信心tē pistei)上,也就是严守圣经的启示、圣经中所有的真理(加1:23;弗4:513、腓1:27;提前4:1)。此处呼吁信徒要认识且相信坚实的教义,辨明真理与错谬,愿意护卫真理、揭露错谬。犹大的呼吁在这一点上最为适切:“亲爱的弟兄啊,我想尽心写信给你们,论我们同得救恩的时候,就不得不写信劝你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犹3节)这“一次交付”的信仰,就是圣经所记载、从神来的启示,是信徒坚定站立、持续不断抵挡撒但时赖以为本的信心。这个坚定的立场是教会牧者忠心带领的结果,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4:11-14指出:

 

 

 

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

 

 

 

撒但就是说谎者(约8:44;参创3:1;帖后2:9)、欺骗者(启20:7-8),若要抵挡他,唯一确实可靠的方法就是忠心顺服圣经真理。这是一场属灵争战,在超自然界中进行,正如保罗的提醒:

 

 

 

因为我们虽然在血气中行事,却不凭着血气争战。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3-5

 

 

 

计谋”是从撒但来的意识形态、想法、理论、宗教哲理、思想体系,是“拦阻人认识神的”,也就是敌对圣经的观点、叫人成为俘虏,好像被囚在巨大的堡垒中一般。基督徒无法用人的巧思来粉碎这些想法,只能用圣经真理:“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唯有本着基督对某件事情的旨意,人才有可能获救脱离这些想法。

 

彼得在这段经文的最后,为读者写下确实的保证。这些读者处于逼迫、苦难、试炼之际,借着谦卑、顺服、警醒、勇敢,做到坚定不移;而且,他们并不孤单。彼得提醒他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别处的信徒可以感同身受,因为每个基督徒团体都经历过敌人的攻击,或是以后会有此经历(参来13:3)。神允许这种苦难的考验发生,是为了成就他在选民生命中的完美工作(参1:6-74:195:10;太5:10-12;约15:18-21;林后1:6-7;雅5:11)。

 

(七)盼望(5:10

 

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

 

盼望使信徒得到坚定不移的信心:今生的痛苦与艰难过去之后,他们必能在天堂得到神的荣耀;而在今生也可信赖神借着他们的受苦,持续不断使他们成圣(参诗33:18;箴10:28;罗4:18-215:5;加5:5;多1:22:13;来3:66:19;亦见本书第256章,关于1:31321的讨论)。信徒若要完全体会将来的目的,就必须了解,在那之前,他们必须先暂受苦难(参罗8:18;亦见本书关于1:6的讨论)。基督徒不必害怕受苦,因为知道没有任何事可使他们与基督的爱隔绝(罗8:31-39)。

 

彼得称呼神是赐诸般恩典的神,使我们想起保罗称呼神是“赐各样安慰的神”(林后1:3)。神已应许要赐下永远的恩典,此处所说的恩典乃是为今生赐下的(参4:105:5;罗12:316:20;林前3:1015:10;林后1:129:812:9;弗3:74:7;腓1:7;提后2:1;来4:1612:1513:9;雅4:6;彼后3:18),为要坚固信徒,使他们具有基督徒应有的品格。

 

彼得进一步提到,神已信徒(此处是指神的呼召是有果效、能拯救人的;参1:152:9213:9)进入他在基督里永远的荣耀1:4-74:135:14)。圣徒蒙召要得的荣耀,保罗在腓立比书3:11-14有清楚的描述:

 

 

 

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使徒约翰在约翰一书3:2-3也说明: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

 

 

 

圣徒的荣耀就是要像耶稣基督一样(腓3:20-21)。基于这个目标,神要亲自(亲身)在圣徒仍处于今生时——甚至在撒但攻击他们时——使用信徒所受的苦,塑造他们成为基督的样式(参帖后3:3)。彼得精简地运用四个几乎意义相同的字眼,描述神所应许让信徒在今生迈向灵命成熟的成圣过程:成全(导入整全,参腓1:6;来2:1010:1;雅1:4)、坚固(固定住;参诗90:17119:106;罗15:8;林前1:8)、赐力量(使坚强;参路22:32;帖前3:2;帖后2:173:3;雅5:8);第四个字眼在中文圣经没有出现,英文是establish(奠立根基;参诗7:989:2;赛9:7;罗16:25;帖前3:13)。这些字词都带有坚定不移的意思,正是神希望所有信徒面对属灵争战时所具备的(林前15:5816:13;弗6:10;提后2:1)。神使信徒坚定地站在神启示的真理上,凭信心站立得稳,直到最后进入永远的荣耀中。

 

保罗为以弗所信徒的代祷,与彼得的应许吻合:

 

 

 

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弗3:17-19

 

 

 

(八)敬拜(5:11

 

愿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彼得思索上述各样神圣恩典,念及成圣与得荣耀之事而大受震撼,渴望说明敬拜的心态,因此发出这段简短的颂赞,因为神对万事万物的权能直到永永远远而欣喜无比(参4:11)。这节经文没有继续对读者发出命令,但依然为基督徒的思想和敬虔性情提出框架,这样的思想和性情会顺服属灵领袖、在神面前谦卑,以致将来被高举。这个态度也会将一切忧虑卸给神,会谨守、警醒、坚定不移,以他所赐的力量对抗仇敌;与此同时,彼得也盼望受苦的过程可使信徒在世上得以完全,为信徒带来天国的奖赏。信徒除了彼得提出的所有劝诫,以及回应这些劝诫的应许之外,在心中必须持续不断充满赞美神、敬拜神的态度(1:3-42:9;诗50:2396:2138:5148:13;赛24:1442:1243:21;来13:15;犹25节;启4:10-11)。

 

权能kratos)实际上是指力量,在此表示神治理的能力,他使宇宙万物都归在他至高无上、无懈可击的掌管中(参出15:11-12;伯38:1-41:34;诗8:366:789:13102:25103:19136:12;赛48:13;耶23:24;太19:26;罗9:21)。因为他拥有一切智慧、能力、权柄、至高主权,他配得圣徒所献上的一切赞美与敬拜。

 

(九)忠心(5:12

 

我略略地写了这信,托我所看为忠心的兄弟西拉转交你们,劝勉你们,又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你们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

 

这节经文成为本书最后的问安,且阐明基督徒心思应有的其他几种态度。彼得并未具体吩咐读者要有这些表现,但他提到其他信徒的名字,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彼得提到西拉的名字时,想到这名同工是基督忠心的仆人。西拉曾与保罗一同到各处宣教(徒15:4016:25),也曾出现在保罗书信中(林后1:19;帖前1:1;帖后1:1)。西拉是先知(徒15:3240),是罗马公民(16:37),在这封书信中他是彼得的文书助理或秘书,将彼得的话语记录下来,然后将这信拿给彼得写信的对象(见本书“导论”的讨论)。彼得称西拉是忠心的兄弟,是效忠真理和效忠教会的榜样,他也对彼得忠心,所以彼得说他是我所看为忠心的

 

彼得在此也加上一句话,总结他写这封书信的目的:略略地写了这信,……劝勉你们,又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这句话的意思显然是:这封书信将福音真理带给读者,以及凡爱慕神的真实、拯救、使人成圣及得荣耀之恩典的人。这句话所表明的默示,可谓预先说明他将在彼得后书1:20-21所说的话:“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得以这句话肯定旧约圣经的默示,而此处他告诉读者,这封书信是关于神救恩的真理,他是以受神感动、具有权柄的作者身份,写下“神活泼常存的道”(1:23;参彼后3:2)。因为这是千真万确的,他劝勉信徒要忠于信上所记的真理,且大声疾呼: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这个呼吁也重申了彼得前书5:9的要求,就是要持守坚定的信心(参罗5:1-2)。

 

(十)爱心(5:13-14

 

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

 

彼得在书信结尾并没有称许爱心的态度,而是亲自具体表明。他对于罗马当地信徒的爱,清楚可见于在巴比伦……的教会这句话。正如本书导言所说,巴比伦可能是彼得用来指罗马城的暗语或别名(参启14:8,约翰用巴比伦来代表敌基督所控制的整个世界体系;亦见16:1917:518:21021)。有些解经家认为巴比伦是指与罗马相关的假宗教;但最好的解释是:在逼迫加剧之际,彼得谨慎地避免罗马的基督徒落入危险。他从罗马写了这封信,不希望自己的亲笔信件被发现,导致教会受到更大的逼迫。因此他没有提到罗马,要让好奇又存着敌意的掌权者看不出这封信源自他们帝国的都城。

 

在罗马的信徒借着致上问安而展现真爱与情意,马可亦然。而彼得称他是我儿子,表示他是彼得属灵的儿子(正如提摩太是保罗属灵的儿子)。这个马可就是使徒行传12:12记载的约翰·马可,他是巴拿巴的表弟,曾与保罗、巴拿巴一同前往安提阿和塞浦路斯(12:2513:4-5),后来在别加弃他们而去(13:13),导致保罗第二次宣教之旅拒绝带他同行(15:36-41)。保罗后来认为约翰·马可对他有帮助(提后4:11),这位马可也是马可福音的作者。

 

彼此亲嘴问安同样表明信徒彼此之间应怀有情感。圣洁的亲吻——男人之间、妇女之间——是早期信徒彼此表达情感的记号(罗16:16;林前16:20;林后13:12;帖前5:26;参路7:4522:47-48)。

 

最后,彼得只写了一句简短的话: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参可9:50;路2:14;约14:2720:192126;罗1:75:1;林前14:33;林后13:11;弗4:3;腓4:7;西3:15;帖后3:16;来13:20;启1:4)。

 

基督徒要拥有彼得所说的敬虔态度和动机,绝对没有捷径可行。要达到完全,唯有时常忠心地让自己降服于神真理的传讲、教导、研读之下,让他的话语改变自己内心并塑造像主的性情(路11:28;雅1:22-25;参诗19:7119:105;箴6:23;可4:20;路6:46-48;约14:2117:17;罗15:4;西3:16;彼后1:2-8;亦见本书关于2:1-32的注释)。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