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火炼的试验(4:12-19)
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公元64年夏,一连九天,大火肆虐罗马城,烈焰快速波及城里狭窄的街道和紧邻的木制房屋,屋里大多住满居民。当地人民相信尼禄皇帝应该为纵火之事负责,因为他想重建罗马城的渴望早已人尽皆知。大火摧毁了罗马大部分地区,此时尼禄皇帝欣喜地从米珊拿斯塔(Tower of Maecenas)俯瞰整片火海。罗马军队阻止人民灭火,甚至点燃新的火光。这场灾变使罗马人的道德彻底败坏,因为许多人丧尽一切财物,身为罗马公民的骄傲光荣也随之灰飞烟灭。当百姓对尼禄的憎恶升到新高点之际,他狡猾地将焦点从自己身上移开,叫基督徒群体成为这场大火的代罪羔羊。
尼禄手法高明,因为罗马帝国中的基督徒原本就是众人无端恨恶和诽谤的目标。不信神的人诬告基督徒在圣餐吃人肉、喝人血(参可14:22-25;林前11:23-26),又说亲嘴问安(参5:14;罗16:16;林前16:20;林后13:12;帖前5:26)实际上是放纵私欲的记号。此外,罗马人将基督教视为犹太教的一个旁枝,由于当日众人的反闪族情结日趋严重,很容易同时产生敌对基督徒的态度。在家中若夫妻有一方(特别是妻子)信主、另一方却不信,基督教也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这些事更加深众人对于圣徒的憎恶。
罗马城大火之后,尼禄皇帝利用这股反基督教情绪,开始惩罚基督徒:以基督徒为人肉蜡烛来照亮他的庭园晚宴、将基督徒缝在兽皮里丢给猛兽吃掉、将基督徒钉十字架、让基督徒饱受其他各种凶恶不公的苦刑。
使徒彼得写这封信的时间,可能是在尼禄展开逼迫之前。因此正如本书前面的讨论(1:6-7,2:11-12、19-20,3:8-9、14、17,4:1),彼得一再提到的重要主题,就是读者应如何面对冤屈的苦难。现今的基督徒若开口批评文化的罪恶、维护福音的独一性,所要承受的敌对也愈来愈大。为了忍受现在的敌对及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形,信徒需要留意这段经文针对忍受严苛试炼的教导。这些经文指导信徒苦难必临、在受苦中喜乐、看重受苦的价值、将苦难交托给神。[1]
(一)了解苦难必临(4:12)
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
彼得的读者并未想到会遭人憎恨逼迫,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相当惊奇、苦恼,不知为何受苦。或许他们原以为人生会充满福气、好处、神的保护。不过,信徒遭遇苦难,早在耶稣所说的话中显明,他曾告诉使徒:“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约15:18)保罗也劝提摩太说:“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3:12)使徒约翰也曾警告:“弟兄们,世人若恨你们,不要以为稀奇。”(约壹3:13)对基督徒而言,与罪恶和世界交锋,结果往往就是受苦,这是作主门徒所要付出的一部分代价(参太10:38-39,16:24-26;约12:24-26)。耶稣曾说,建造高楼或步上战场的人,不可能不先计算代价,他这句话已说明计算代价的必要(路14:28-32)。
亲爱的(agapētos,参2:11)是很常见的教牧用语,表达温柔、怜悯、爱心和关切(参林前4:14;帖前2:8)。这份爱为信徒疲惫的心灵提供甜美的枕首处,让他们在试炼逼迫中有安歇之地。剧烈的苦难可能诱使信徒怀疑神的爱,让他们的心思产生一种想法,就像促使约伯的妻子说出可鄙话语的意念:“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伯2:9)因此,彼得试图让读者确信他和神的爱都是永不止息的。
不要以为奇怪这句话告诉信徒要做好心理准备:基督的福音会使许多人不悦,导致逼迫临到。这个词的希腊原文是zenizō,意思是因为某件新鲜事而“惊奇或震惊”。信徒不应该因为逼迫而震惊。后面经文则使用相关名词zenos,意思是非常的事,也可译为“惊人的事”,双重强调逼迫的必然性。圣徒顺服神的话语、有果效地传讲福音时,不信的人必然产生敌意。“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林后2:15-16;参4:3;林前1:18)正如历经时间考验的属灵格言所说:“日头使蜡融化,也使粘土坚硬。”“福音能救人,也能杀人。”(参罗9:15-24)这份敌意无论是针对信徒的排他性信息,还是他们传福音的努力,或是他们敬虔的生活形态,信徒都需要记得:苦难是合乎圣经的信仰之必然结果(可10:30;约16:33;帖前3:4;提后2:3-4,3:12;参太7:13-14)。
火炼的试验这个词的原文(purōsis)是比喻受逼迫的痛苦经验,也用来指火炉中熔化金属、炼净杂质(参诗66:10;箴17:3;亦见本书针对1:6-7的讨论)。彼得可能是引用他所熟悉的玛拉基先知预言:
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他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他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他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因为他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碱。他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玛3:1-3)
经文提到炼净的火,与4:1所提到的“灭尽的火”相对:“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彼得想到的是玛拉基的话语,这一点更可由他提到“神的家”(17节)得到证明,因为炼净的审判必临到神的家。彼得告诉读者,逼迫就是主在炼净他的殿——他的子民。
信徒遭遇这样的虐待,也是为了接受试验,证明他们的信心是真实的(参伯23:10;罗5:3;林后1:10;提后3:11;雅1:3-12)。为义受苦不仅炼净信徒,更会先揭露他们信仰的真伪。耶稣在撒种的比喻中说明了这个真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太13:5-6)主指出有些人以浅薄的回应来面对所听见的福音,有些人不容许神道的种子穿透心中的硬土,而逼迫很快会揭露他们对福音的反应只不过是表面、虚假的认信(20-21节)。
遭遇的原文(sumbainontos)可以表达出“刚好临到”的意思,提醒基督徒要了解,为基督遭受不公平的苦难,这是无可避免而非偶然发生的事,因为关于罪、拯救、审判的信息必然触怒世人。此外,这些事的发生是按照神的计划,要显明自称是信徒的人是否已真正重生(参伯5:17;箴3:11-12;来12:5-11;启3:19)。
(二)在受苦中欢欣(4:13-14)
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
这句经文一开始的希腊文(katho)有“按照”的意思,表示基督徒将按照在世上所受的苦难而得到永远的奖赏(参罗8:18;林后4:16-18;来11:26;约贰8节;启2:10)。这个关系相当合理,因为受苦表现出对主耶稣基督的忠心,耶稣自己也强调过受苦和奖赏的关系:
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他们的祖宗待先知也是这样。(路6:22-23)
彼得进一步详述被逼迫者的忍耐,他说,他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这并不牵涉救赎的意义,也不单指与主有属灵的联合,像保罗在罗马书6章所说的那样。此处是指信徒经历的苦难就像主所承受的一样——为义受苦。伦斯基(R. C. H. Lenski)很正确地阐明彼得这句话的意思:
(彼得前书的)读者只是与基督的苦难相交。这个想法很重要,在罗马书8:17、哥林多后书1:7、4:10和腓立比书1:29、3:10、歌罗西书1:24,保罗都有充分的说明。这个概念可上溯至基督说的话(约15:20、21)。
当我们为基督的名受苦、为他的缘故而被恨他的人攻击时,我们就是与基督同受苦难。这里完全不是说,基督受苦完成救赎,所以我们的受苦也同样有救赎的功效。马太福音5:12说,逼迫使我们与曾被逼迫的众先知为伍(的确大大高举我们);此处经文则让我们与基督自己为伍,进入更伟大的联合或团契(koinōnia)。这是“奇怪”或“非常的事”吗?不,这是我们应该视为正常、自然、可以预见的事,正如彼得所说(按照太5:12),是我们喜乐的原因。[2]
完全无罪,却在恶人手中受苦的基督(赛53:9;太26:67,27:12、26、29-31、39-44;约10:31、33,11:8;徒2:23)应许信徒:与他一样受苦,是信徒的特权。他曾说:“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约15:20)
信徒受到冤屈苦待时,也应该像他们的主一样,因此而欢喜。这种情感是没有天国奖赏盼望的人完全不能接受的,然而却是主所强调的。他曾这样说: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5:10-12)
他荣耀显现的时候将发生于“人子显现的日子”(路17:30),就是基督再来的时候。主升天后已完全恢复他的荣耀,但尚未显明给地上的每个人看见(参太24:30;腓2:9-11;启19:11-16;彼得、雅各、约翰目睹基督改变相貌时,曾预先瞥见那荣耀,可9:2-3;参彼后1:16-18)。
彼得在第13节再次提到快乐(chairō)且加上欢喜(agalliaō)的描述,意思是欣喜若狂的快乐。基督再来时,信徒将要欢喜快乐(参本书1:6-9那部分关于喜乐的探讨),而且欣喜的程度就是按照他们今生与主同受苦难的程度。与主同受苦难者,也会与他同享荣耀(5:1;参太20:20-23)。圣徒为义受苦,可以考验他们、炼净他们、让他们获得“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因此,所受的苦难愈大,盼望就愈坚定,喜乐也愈大(参林后4:16-18;雅1:2)。
基督的名正是基督徒被邪恶憎恶的原因(太10:22,24:9)。在教会历史初期,基督的名开始成为救主的同义词,也指救主所代表的所有意义(参路24:47;约1:12;徒2:38,4:17、30,9:15,19:17)。彼得在公会前讲道时曾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后来,使徒“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5:41)。大马士革的亚拿尼亚在异象中看见大数人扫罗信主、日后成为为主传道的使徒保罗,基督也对亚拿尼亚说:“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9:16)不敬畏神的人并非被“基督”这个名触怒,而是因为他的身份、他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导致这些人产生敌意。
这股憎恨可以总归为辱骂(oneidizō),意思是“指责”或“侮辱”,在七十士译本中,此词是指不信神的人对神和他百姓所积蓄的敌意(诗42:10,44:16,74:10、18;参赛51:7;番2:8)。在新约圣经中,此词是指基督所忍受从罪人而来的侮辱和虐待(太27:44;可15:32;罗15:3)。在1世纪,不信主的人往往因为信徒经常提到基督而愤恨不已,因为他们鄙视基督对罪人的指控(参徒4:17-18,17:1-7)。
尽管世人对基督徒满怀恨意、施予暴力攻击,却不会减损基督徒的蒙福,事实上基督徒更会因为这些苦难而蒙福:不仅有将来要领受的永远赏赐,现在也会蒙福,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他们身上。圣灵住在信徒身上,不单是因为信徒受到苦难;在旧约时代,圣灵降在先知身上然后又离开,但如今圣灵却长住在信徒里面(罗8:9;林前6:19-20,12:13),在信徒受苦时给予超越自然的抚慰。圣灵就是神,他的本性就是神圣的荣耀(参诗93:1,104:1,138:5)。荣耀源自Shekinah一词,在旧约里是象征神在地上的临在(出24:16-17,34:5-8,40:34-38;哈3:3-4)。会幕和约柜被带到所罗门刚奉献给神的圣殿时,“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王上8:11)。正如Shekinah光亮的云彩停驻在约柜和圣殿上方,圣灵也住在现今的信徒心里动工。住(来自anapauō的现在式)意即“给予抚慰、更新、暂停劳碌”(参太11:28-29;可6:31),描述圣灵的工作之一。“更新”要临到为救主和福音的缘故受苦的信徒,圣灵会赐下恩典,给予忍耐、了解和神一切美善所结的果子:“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加5:22-23)
这种更新和神能也临到司提反身上,他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也是首位殉道者。他在犹太首领面前开始辩护信仰时,众人“见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徒6:15)。他的举止展现出沉着、平静与喜乐——这都是圣灵的果子——没有丝毫减损,反而因为受苦以及神圣安慰者的施恩而加增。司提反引用旧约,向公会讲论整个救赎史,说明这整段经过的最高潮就是弥赛亚耶稣的救赎工作,这番话令公会成员怒不可遏。在圣灵掌权之下,司提反明显享有安息,因为“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定睛望天,看见神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神的右边,就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神的右边。’”(徒7:55-56)他的仇敌用石头将他打死时,他“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59-60节)荣耀的圣灵使他升高超越苦难,进入甜美的慰藉。圣灵大能的工作正是保罗后来在哥林多后书12:9-10作见证的因由:“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三)评估受苦的价值(4:15-18)
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
并非所有受苦都会带来圣灵的安慰。如果问题源自不法的举动,显然不能构成为义受苦。如果信徒杀人或偷窃(古时的重罪),就无权抱怨受刑罚,也无权期待圣灵施恩;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作恶(kakopoios)而受苦的人,这个概括用语包含所有罪行(参2:14;约叁11节)。
好管闲事(allotriepiskopos)也被纳入其中,令人意想不到。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与前面几个问题相较之下看似不甚严重,不过却说明一件事:所有的罪都会丧失圣灵的安慰与安息,不单是刑事重罪。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干涉与自己召命无关的事”、“鼓动者”、“闹事者”。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劝勉,说明了这个词的意义:
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帖前4:11)
因我们听说,在你们中间有人不按规矩而行,什么工都不做,反倒专管闲事。我们靠主耶稣基督吩咐、劝诫这样的人,要安静做工,吃自己的饭。(帖后3:11-12)
基督徒不可成为社会上或职场中的闹事者或鼓动者(参提前2:1-3;多3:1-5)。基督徒可能面对其他信徒生活中的罪、协助处理教会纪律、用福音挑战未信主的人、规劝其他圣徒努力达到更敬虔的程度;但若是与自身无关的他人私事,就不当用不妥的方式介入。彼得尤其是指政治运动和民权运动——带来分裂或于法不符的活动,干扰社会和政府的顺畅运作。这些活动可能迫使政府施予处罚(罗13:2-4;关于这些问题的更广泛讨论,请见本书2:13-17那部分内容),信徒不应将这样的处罚视为逼迫信仰。如果信徒跨出信仰而招来困境、敌视、憎恨或逼迫,就无权期待圣灵给予安慰,这个情形与杀人犯的情形一样。彼得在此将allotriepiskopos包括在罪恶事项中,可能表示有些信徒因为热衷真理且恨恶异教而导致社会问题,但他们的出发点却逾越了对福音的合理关注。
若为作基督徒受苦,所受的苦就配得圣灵的祝福。这样的人不应感觉羞耻(aischunō,“不光彩”),反而因为超自然安慰的祝福,倒要因这名(基督徒)归荣耀给神。1世纪的信徒彼此称呼“弟兄”(徒1:15-16,6:3,9:30,12:17;15:13)或“圣徒”(徒9:13;罗8:27,15:25;林前16:1),或信奉“这道”的人(徒9:2,19:9、23,22:4,24:14、22)。很讽刺的是,基督徒这个词起初并非自称,而是世人对他们的嘲讽,与憎恨和逼迫相关(参徒11:26,26:28);后来却变成——而且竟然一直维持下去——信徒为世人所知的最主要称呼,也是最受喜爱的称呼,表明他们是属基督的。
归荣耀给神在此的意思,是指基于他过去、现在、将来(直到永远)为圣徒所做的事,为了这名带来受苦的特权和荣耀而颂赞神。这种苦难不仅导致为天国的赏赐和神的赐福而喜乐,也会炼净教会。在此彼得想到玛拉基书3:1-3的画面(见本书关于第12节的评注):主要洗净他的圣殿和百姓;此时就是审判要起首的时候(kairos)——指出一个决定性的关键时刻,在此是指某个时期。审判的希腊文krima,指针对某个人的罪作出决定的司法程序。此词意指关于判决的工作(参林前6:7),尤其用于神的审判(参罗2:5,5:16,11:33)。神对信徒的审判,就是神针对信徒的罪所作的判定,其中包括惩罚、洗净神的家(参5:9-10),而不是永远的定罪: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罗8:1)
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林前11:32)
彼得用家来指教会,新约有一些经文也清楚说明这个意思(参2:5;加6:10;弗2:19;提前3:15;来3:6,10:21)。
彼得提出一个比较式的问题:若(审判)从(信徒)起首,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答案很明显:审判的结尾就是基督在最后的白色大宝座上,将不敬畏神的人都定罪(启20:11-15;参太7:21-23,25:44-46)。虽然神现在惩处属他的子民,他将来对于失丧者的审判却更具毁灭性(参但12:2;太13:41-42、49-50,22:11-14,25:41;可9:44-49;路13:23-28,16:23-24;启14:10-11)。
信徒现在喜乐地承受苦难,因为可以蒙主洁净而作有果效的见证、领受永远的荣耀,这比起不信主的人将来所要承受的永远苦刑实在轻省多了(参路16:19-31)。为了加强这一点,彼得引用箴言11:31七十士译本的译文: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仅仅译自副词molis(此词的相关词是molos,“辛劳”),意思是“几乎不”、“几乎没有”(参徒14:18,27:7、8、16),呈现出信徒历经冤屈受苦、神的洗净和神所定意的管教,被带进最终的得救,过程中的许多困难:
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来12:7-8)
保罗在路司得被心怀恶毒的犹太人用石头打,经历深重的苦难,他后来回应此事时就强调受苦的必要。路加在使徒行传14:19-22记录了保罗这次受苦的经过及回应:
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门徒正围着他,他就起来,走进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门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保罗忍受许多冤屈之苦,上述只是其中一例。他把所受的苦一一条列,记在哥林多后书1:3-11,4:7-18,6:4-11,7:5,11:23-33,更以12:7-10为最高潮,他在此说明自己的受苦是为了让自己谦卑、借此令自己刚强: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耶稣曾说,信徒在今生有苦难,包括被逼迫甚至到受死的地步(约16:2-3、33),这些苦难临到他们是因为已先临到他(太10:24-25),为要“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来2:10;参彼前1:11)。耶稣成为救主,有其艰难之处,因为他要忍受极大的痛苦、生活在这罪恶的世界,且必须为所有愿意相信他的人承受神的咒诅。如果神为了拯救罪人要历经那么大的困难;蒙赎之人要得到最后的荣耀,必须忍受极度的艰难;那么,谁会以为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可以因着神的慈爱和怜悯,毕生不必为义受苦(因为他是不义的),死后却能随即消失或在天堂享有一席之地?这种想法太愚蠢了。彼得说,比起敬畏神的人所受的短暂苦难,不信神的人要受更大的永远苦刑。保罗也提到,圣徒在今生所受的苦,与失丧者以后永不停止的刑罚,二者并不一样:
这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神既是公义的,就必将患难报应那加患难给你们的人,也必使你们这受患难的人与我们同得平安。那时,主耶稣同他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帖后1:5-9)
(四)交托苦难给主(4:19)
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所以是让读者注意到自己在受苦时有清楚的本分。照神旨意受苦的人,此时领受到针对为义受苦所发出的激励——这是照神旨意的(参3:7,5:10)。既然知道这个事实,信徒就要让自己灵魂安歇在神的照料和旨意中。交与(paratithemi)是银行家的用语,指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而存款者会适度关注信托者的人格和能力。耶稣被钉十字架、将灵魂交给天父时,也使用过这个词(路23:46;参本书针对2:23的讨论)。此处更进一步鼓励信徒,要回想自己是将灵魂交付给那信实的造化之主。新约圣经只有此处称神为造化之主,因为大家都了解,这位创作、设计万物、维持物质受造界、且成就他对万物旨意的神,必使他的旨意成全——唯有他完全有能力且值得信赖,必做到一心为善。这位值得信赖的创造之主始终行事公义,有谁比他更好?神是信实的,他必忠于自己的应许,因此信徒的灵魂要安歇在他的大能和计划中(参1:3-5;约10:27-30,17:11-12、15;罗8:35-39;弗1:13-14;腓1:6;帖前5:23-24;提后1:12;犹24-25节)。
诗人大卫所行的道路,带他脱离因逼迫所造成的焦虑苦楚,得以在信实的创造主里面得到安稳。诗篇31篇就是一个丰富的实例,刻画出信徒将自己交托给神的景况:
耶和华啊,我投靠你;求你使我永不羞愧;凭你的公义搭救我!求你侧耳而听,快快救我!作我坚固的磐石,拯救我的保障!因为你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所以,求你为你名的缘故引导我,指点我。求你救我脱离人为我暗设的网罗,因为你是我的保障。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和华诚实的神啊,你救赎了我。我恨恶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我却倚靠耶和华。我要为你的慈爱高兴欢喜;因为你见过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艰难。你未曾把我交在仇敌手里;你使我的脚站在宽阔之处。耶和华啊,求你怜恤我,因为我在急难之中;我的眼睛因忧愁而干瘪,连我的身心也不安舒。我的生命为愁苦所消耗;我的年岁为叹息所旷废。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败;我的骨头也枯干。我因一切敌人成了羞辱,在我的邻舍跟前更甚;那认识我的都惧怕我,在外头看见我的都躲避我。我被人忘记,如同死人,无人记念;我好像破碎的器皿。我听见了许多人的谗谤,四围都是惊吓;他们一同商议攻击我的时候,就图谋要害我的性命。耶和华啊,我仍旧倚靠你;我说:你是我的神。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求你救我脱离仇敌的手和那些逼迫我的人。求你使你的脸光照仆人,凭你的慈爱拯救我。耶和华啊,求你叫我不致羞愧,因为我曾呼吁你;求你使恶人羞愧,使他们在阴间缄默无声。那撒谎的人逞骄傲轻慢,出狂妄的话攻击义人;愿他的嘴哑而无言。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你必把他们藏在你面前的隐密处,免得遇见人的计谋;你必暗暗地保守他们在亭子里,免受口舌的争闹。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在坚固城里向我施展奇妙的慈爱。至于我,我曾急促地说:我从你眼前被隔绝。然而,我呼求你的时候,你仍听我恳求的声音。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都要爱他!耶和华保护诚实人,足足报应行事骄傲的人。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坚固你们的心!
[1] 关于“苦难”更完整探讨,参作者另著The Power of Suffering (Wheaton, Ill.: Victor, 1995)。
[2]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pistles of St. Peter, St. John and St. Jude (reprint; Minneapolis: Augsburg, 1966),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