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旨在为牧者和研经者提供免费的中文研经资源,包括多种圣经版本、词典、汇编、地图以及注释系列等。


 

《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以弗所书》选自“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Chinese Christian Training Resources Center,简称“华训”)出版的《麦克阿瑟新约注释——以弗所书》(The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Ephesians)。

在此特别感谢张西平牧师提供繁体中文译文。


经研经工具团队修订后,这套注释制作成了简体中文版,并已在研经工具上线。

供用户免费使用。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选择以弗所书,并标签选择“讲道”,即可阅读该注释的大纲、导论和注释。

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

  

二十七、信徒的军装——第二部分6:16-17

 

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

 

此外一词引入了后三件军装。前面三件——带子、护心镜和鞋(弗6:14-15是为着长期的预备和保护之用,在战场上是从不脱下的,而藤牌头盔宝剑则是预备好到真正的战斗开始时才“拿着”和“戴上”。

 

(一)信德的藤牌6:16

 

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

 

罗马士兵使用几种盾牌,但其中两种最为常用。第一种是较小的圆盾,直径大概两英尺,用两根皮带绑在手臂上。这种盾牌分量相对较轻,用于近身肉搏时抵御对手的剑击。

 

第二种盾牌就是保罗此处所说的藤牌thureos)。这种藤牌大概两英尺半宽、四英尺半高,用于保护士兵的整个身体——那时的人比现代人的平均身量矮小很多。藤牌是由一块结实的木头制成的,上面覆着金属或厚重的涂油革。

 

手持这些藤牌的士兵通常会肩并肩地站在阵前,并将各自的藤牌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矩阵,长达一英里以上。弓箭手们站在这藤牌组成的保护墙之后,一边向敌阵进攻,一边射箭。任何站或半蹲在这种藤牌后面的人都会受到保护,不被敌人的弓箭和长矛所伤。

 

保罗此处所说的信德不是指基督教信仰本身(这种用法见弗4:13),而是指对神基本的信靠,就是对基督的信心。这信心使我们得救恩,又靠着神每日的供应和帮助不断得福气和力量。基督教的实质就是:相信有神,且相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完全地相信神的儿子是那受难、被埋葬、复活、升天的救主;信服圣经是神准确无误的、有权柄的话语;盼望主的再来。哈巴谷的伟大宣告——义人因信得生(哈2:4)——被保罗两次重申引用(罗1:17;加3:11),希伯来书的作者也引用了一次(来10:38)。

 

每个人都是凭着某种信心生活的。过桥时,我们相信桥能够支撑我们;吃东西时,我们相信食物没有被下毒;坐飞机、火车、轮船、公车和汽车时,我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自己的性命是有保障的。通常情况下,对这些事物的信心都是有根据的,我们所知的生活和社会因此才有可能正常运转。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的名言将这一事实以更为哲学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人总要信点什么,才活得下去。”

 

然而,比起支撑我们日常实际生活的信心,我们对神的信心更是无可比拟的重要和可靠。这一信心远不是简单的“信点什么”。信心的可靠程度和益处取决于相信的对象。基督徒的信德之所以有能力、有效力,是因为他信心的对象——耶稣基督有无穷的能力,全然可靠。基督徒的信心从不会落空,因为他所信靠的那一位从不失信。

 

当约翰·佩顿(John Paton)在为南太平洋岛的一个部落翻译圣经时,他发现这个部落的语言中没有一个表示信靠或信心的词。有一天,一个跑累了的土著人来到了宣教士的家,他砰的一下坐到一张大椅子上,说:“将我全身的重量都卸在这椅子上,真是舒服!”佩顿恍然大悟道:“对了,我就把信心这个词译作‘将全身的重量安放在神身上’。”

 

在新约时代,箭头上通常包着在沥青中浸过的布条。在射箭之前,士兵会先把箭头点着,然后将火箭射向敌人的军队。沥青猛烈地燃烧,触物时会火星四溅,可达数英尺远,将一切可燃之物点着。火箭除了能射穿敌人的身体,还能将他们严重烧伤,并毁掉他们的衣物和兵器。抵御这种火箭的最可靠兵器就是藤牌(thureos,它上面包覆的金属或浸过水的皮革能将火箭挡开或者灭尽

 

信徒需要抵御的属灵上的火箭似乎主要就是各种试探。撒但不断地以各种试探来轰炸神的儿女,就如淫乱、仇恨、忌妒、愤怒、贪婪、骄傲、怀疑、恐惧、绝望、不信及其他各种罪。

 

撒但对亚当和夏娃最初的试探就是引诱他们怀疑神,让他们转而相信他的谎言。这是撒但的第一支火箭,其他所有火箭都是从这支火箭点着的。所有的试探,直接或间接地,都是引诱人怀疑和不信神,因此,撒但一切火箭的目的就是要使信徒离弃对神的信靠,在救主和得救之人中间横插一刀。撒但甚至在旷野中引诱神的儿子不信神——首先是不信天父的供应,然后是不信天父的保护和他的计划(太4:3-9)。

 

试图以神恩典的名义开脱通奸和淫乱,如有些人那样争辩说,“性是由神创造的,而神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就是歪曲逻辑、与神的话语相悖、诋毁神的纯全。试图开脱与不信之人的婚姻,争辩说,“这关系是如此美好,那一定是神的心意。”就是遵行撒但的旨意而不是神的旨意。怀疑神就是不信神,正如使徒约翰所说的,就是将不说谎的神当作说谎的(约壹5:10;参见多1:2)。不管我们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试图开脱任何罪,我们都是在贬低神的品性、抬高撒但的品性。犯罪就是相信撒但,遵行公义就是相信神。因此,所有的罪都是源于未能按照神的所是和品性来信靠他。所以,信德是藤牌

 

罪违背和弃绝了神的应许,如听从神的人是有福的(箴8:34);他的儿女若向他求鱼,他绝不会给他们石头(太7:9);他会为忠心的儿女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将不可测度的福气倾倒给他们(玛3:10);他已赐下“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雅1:17);他会“照他荣耀的丰富……使(我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19);他已经“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弗1:3)等等。

 

灭尽撒但这些让我们怀疑神的火箭的唯一方法就是相信神,拿着信德当作藤牌。箴言的作者告诉我们:“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他的言语,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责备你,你就显为说谎言的。”(箴30:5-6)。大卫提醒我们:“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诗18:30)。“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壹5:4

 

恶者ponēros,或译“那邪恶卑鄙的”)指的是魔鬼,正是针对他的那些属灵的诡计我们要穿着神所赐的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进行抵挡、并且站立得住(弗6:11-13)。保罗此处再次强调说,我们争战的对象,是各种有位格的邪恶势力,而不仅仅是败坏的哲学或错误思想,正如自由主义神学家和传道人长久以来所认为的。我们的争战并不是针对抽象的邪恶影响,而是那有位格的恶者以及他那一大群有位格的鬼魔们。

 

(二)救恩的头盔6:17上)

 

并戴上救恩的头盔,

 

神的第五件军装以罗马士兵的头盔来代表。没有这一件装备,士兵绝对不会进入战斗。有些头盔是由镶嵌着金属片的厚厚皮革制成的,另一些则是由沉重的金属铸造或打制而成的。通常,头盔包括护颊部分,以保护面部。

 

头盔的目的当然就是保护头部不至受伤,尤其是不被那时候战场上常用的危险的宽剑所伤。这种剑并不是该节经文后半部分所提到的那种尺寸小得多的剑,而是一种三到四英尺长,不分左右手的双刃宽剑(rhomphaia,参见启1:162:126:8)。骑兵通常佩带这种剑,砍向敌兵的头部,劈开他们的脑壳或是将他们斩首。

 

头盔救恩有关,这一事实显明,撒但攻击的是信徒在基督里的安稳和确据。撒但灵剑危险的双刃,就是沮丧和怀疑。为了使我们灰心丧气,撒但会指出我们的各种失败、罪恶、悬而未决的问题、糟糕的健康状况或是生命中任何其他看似消极的事情,目的是要使我们对天父的爱和眷顾失去信心。

 

正如以利亚所发现的,有时候,我们最容易沮丧的时刻是在刚刚经历成功之后。先知以利亚求得神降下火来,烧尽迦密山浇透水的祭坛上的祭物,显明以色列的神才是真神。随后,以利亚杀死了四百五十名巴力的假先知,并告诉亚哈王以色列将重得雨水。但是,王后耶洗别,就是将这些假先知引入以色列的人,在听到假先知的死讯后,差遣人对以利亚说:“明日约在这时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样,愿神明重重地降罚与我。”结果,这位在几百名假先知面前大无畏的先知,却因这一个女人的恐吓而为自己的性命害怕起来。那时以利亚也许已经有八十多岁,但他“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到了别是巴,接着进入了旷野。在那里,他“来到一棵罗腾树下,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但是,神没有让他的先知死去,反而两次差遣天使给他送去食物和水。仗着这饮食的力,以利亚又走了四十昼夜,到了何烈山,在那里,神两次问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做什么?”以利亚两次回答,大概意思是事情已经全无指望了,自己是唯一幸存的忠心的以色列人。之后,神以微小的声音告诉以利亚,他仍然掌权。随后,神给先知布置新任务,并向他保证说,在以利亚的同胞中,有七千人还未曾向巴力屈膝(王上18:27-19:18)。

 

从以利亚的经历中我们学习到,我们不仅在战斗中需要神的力量和供应,在得胜之后也是如此。对撒但来说,这场战斗永远不会结束,撒但乐于在我们自以为安全的时刻以挫折攻击我们。主告诉门徒们那个纠缠不休的寡妇的比喻,要他们“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18:1)。

 

一辆运煤车将一吨煤运到伦敦一个小女孩家门前的人行道上,这个小女孩拿起她的小铲子,开始将煤铲到地下室去。一个旁观的邻居对她说:“你永远不可能把这些煤全搬进去。”小女孩回答道:“哦,我可以的,先生,只要我干足够长时间。”

 

对一个人品格的考验乃要看他多有恒心。有些人听到第一声枪响就会撤退,而另一些人则一战再战,永不言弃。撒但会想尽办法阻挠我们,使我们灰心丧气。他让我们想起种种失败和危险,在我们的路上设置种种可能的障碍来消灭我们在基督里信心的确据。神允许撒但夺去约伯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只留下他的性命,然而,这位属神的人却说:“他虽杀我,我仍要指望他。”(伯13:15,新美国标准圣经)约伯记揭示了信心与一个人所拥有或失去的利益和福气无关,这正是使人得救的真信心的特质。约伯所戴的头盔挡住了对他的所有攻击、持守住了他对神慈爱和眷顾的信心。当神首次呼召耶利米时,他告诉这位先知,没有人会听他的话,他会被人拒绝,遭受痛苦。而耶利米表白说:“耶和华万军之神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耶15:16

 

撒但也会在我们看到其他信徒经受试炼的时候诱使我们灰心丧气。当保罗意识到以弗所信徒为他的被囚深感忧虑时,他对他们说:“我求你们不要因我为你们所受的患难丧胆,这原是你们的荣耀。”(弗3:13)。撒但会在我们看不到自己侍奉主的果效时引诱我们放弃。当加拉太信徒遇到这个问题时,保罗对他们说:“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6:9

 

只要我们还在世上,仇敌就不会收起他的利剑,故此,在我们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以前,神的军装是我们随时随地不可或缺的。只有当我们在世的工作完成时,我们才能与保罗一同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4:7)启示录中记载了主给以弗所教会所写的一封短信,信中,主写下了这些鼓励的话:“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启2:3

 

人们常常会在为一位不断拒绝福音的未得救的丈夫祷告,或是为一个拒绝按照他所受的教导遵行主的道路的孩子祷告时产生挫败感。当我们像保罗一样不断为身体得医治而祷告却总看不见效果时,就会受到沮丧的试探。神对使徒的回答适用于处在各样景况之中的每一位信徒:“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我们需要像保罗一样回应神:“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我们也应该与保罗一同记得,“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罗13:11)。

 

我的祖父非常敬虔,毕生致力于忠心传讲福音。在他患癌症弥留之际,他对我父亲说:“我多希望能讲自己准备的这最后一篇道啊!”虽然他没能亲自站在讲台上讲那篇道,但是,我父亲将讲章打印出来,并在祖父的葬礼上分发给会众。即使是在临终之际,我的祖父仍然渴望服侍,从未灰心,从不放弃。以赛亚告诉我们:“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29-31

 

有些基督徒以恩典为名,主张说,信徒唯一的责任就是要“放手,让神做工”。神对约沙法王的宣告——“胜败不在乎你们,乃在乎神”——被解释成信徒只需要坐观神做工。这一屡见不鲜的哲学在过去几个世纪中为贵格派信徒(Quakers)和安静主义者(Quietists)所持。他们强调降服和被动,甚于强调委身和自律。住在耶稣里并非意味着我们自己什么都不要做。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教导我们要住在他里面,他也同时解释说,住在他里面涉及遵守他的命令(约15:4-10;参见约壹3:24)。真正降服的生命,会积极进取,勇敢无畏、毫无保留地委身于顺服神的一切命令。

 

有些鼓吹这种断章取义的降服生命观的人教导说,一个完全降服的人不会经历任何试探,因为基督会阻挡撒但试探我们的所有努力。汉纳·惠特尔·史密斯(Hannah Whithall Smith)的《基督徒快乐生活的秘诀》(The Christian’s Secret of a Happy Life)一书或许最清楚、最为人所知地表达了这种哲学。书中,汉纳这样写道:

 

 

 

论及人在这一伟大的工作中所能做的,除了不断降服、不断信靠以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然而,当我们从神的角度看这一问题,要论及他成就人所托付之工的百般奇妙的方式,则可谓滔滔不绝。成长的奥秘正在于此。泥土即便在泥坑里呆上几千年,也绝不可能变成一件美丽的器皿。但是,当它被放到一位技艺高超的陶匠手中,在他的塑造之下,它会很快就变成一件合乎陶匠设计的器皿。同样,人若放手任由天上的陶匠来做工,他就会成为一件荣耀的、圣洁的、合乎主用的器皿。(Westwood, N.J.: Revell, 1952, p. 32

 

 

 

这种观点的问题之一就是它将罪排除在外。约翰曾毫不含糊地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1:8)降服的信徒会不会偶尔跳出神这位陶匠的手而陷入罪中呢?如果会的话,按照上面这种观点,人们会如何看那位完全掌握泥土的陶匠?

 

更重要的是,圣经并不支持这种观点。降服主和顺服主是新约圣经中至关重要而且一再重申的真理,但是,这些真理并不脱离新约中其他许多关于基督徒应积极参与主的工作的命令,更不会互相矛盾。“凡事依靠神”,却不运用神的供应来做他所吩咐的事情,这并不是信靠,而是自欺。

 

保罗给以弗所信徒的信中充满着基督徒应当有所作为的命令,而不是单单顺服神。保罗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他马上接着说:“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8-10)随后,他劝我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弗4:17);要“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弗5:1-2);“要被圣灵充满”及“彼此顺服”(弗5:1821)。他吩咐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丈夫要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要听从自己的父母,仆人要听从自己的主人(弗5:22256:15)。在关于基督徒军装的这段经文中(弗6:10-17),保罗吩咐信徒要“作刚强的人”、“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抵挡仇敌”(译注:新美国标准圣经作stand firm,一共出现三次,中文分别译为“抵挡仇敌”、“站立得住”和“站稳”)。当信徒与魔鬼及他的军队争战时,他们应当“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拿着信德当作藤牌”、“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保罗此处对降服只字未提,却大量论及争战、委身和自律的生活。忠心的信徒必须永远顺服主,但是,顺服主与消极被动有天壤之别。

 

基督徒不是神工作的旁观者。他们被称作赛跑的人(林前9:24;来12:1)、斗拳者(林前9:26)、士兵(提后2:3)、做正经事业的人(多3:8)、抵挡撒但的人(彼前5:8-9)、追求圣洁的人(林后7:1),此外,基督徒还有无数其他的名字,意味着积极的顺服。

 

神所赐的各种属灵资源是给他的儿女们使用的,不是让他们只存不用。彼得宣告说:“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但是随后,他劝勉道:“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彼后1:35-810)主赐给我们当顺服的命令,也赐给我们当使用的装备。

 

在腓立比书第2章,保罗表述了神的供应和人的顺服这两个方面:“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2-13)在歌罗西书中,保罗再次毫不偏颇地说:“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1:29

 

耶稣基督忠心的仆人不会在主人做工的时候自己却袖手旁观,而会不断靠着主人的能力在主人的工作上劳苦。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不仅得着神的力量和祝福,而且会像保罗一样,经历患难、穷乏、困苦、鞭打、监禁、勤劳、警醒、不食、荣耀和羞辱、恶名和美名、责罚、忧愁和贫穷(林后6:4-10;参见4:8-1811:23-28)。这些是保罗殷勤服侍主所带来的直接结果,他欣然佩戴它们,如同佩戴象征忠心的徽章。基督徒成长和赢得奖赏不能靠最少的努力,更不可能不努力,而要靠竭尽全力。那些积极进取、努力做工的信徒才最容易受撒但沮丧之剑的攻击,而那些从不努力的人少有什么可沮丧的。

 

撒但双刃剑的另一刃是怀疑,它与使人沮丧这一刃密切相关。怀疑常常导致人灰心丧气。怀疑神的真理,包括怀疑自己得救与否,最能够令信徒沮丧。如果一名信徒怀疑神的良善或可信,或者对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感到不确定,那么,他就没有盼望的根基,所以无从抵挡沮丧的攻击。一个人若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值得盼望,就没有动力去尽责地争战、工作或生活。如果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只是地上那往往令人不快和失望的生活,那么,基督徒就真的“比众人更可怜”(林前15:19)。

 

撒但最能够扰乱信徒的攻击就是诱使信徒相信他们已经或者可能失去救恩。很少有什么事情能比不安全感更令人感到束手无力、懈怠和痛苦。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14:27)他还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约16:33)但是,一颗疑惑的心怎么可能有平安呢?一个人若总是活在对自己救恩的怀疑中,不能确信这些应许是否能应用在自己身上,也不能确信它们是否永远都对自己适用,他怎么可能从这些应许中得安慰呢?倘若他失去了他的救恩,显然,这些应许也就随之失去了。对这样一个人而言,他的心里怎能不忧愁、不胆怯?这些应许对他来说无异于讥讽。

 

约翰一书的核心真理之一就是信徒属灵认识的确切性:“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约壹2:3);“父老啊,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胜了那恶者。小子们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父”(约壹2:13);“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3:2);“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约壹3:19),等等。约翰写这封信的明确目的就是要“使你们的喜乐充足”(约壹1:4),并“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5:13)。

 

但是撒但的意图则截然相反。他的计划是要使信徒怀疑神的应许、能力、良善和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信徒怀疑神是否愿意或是否能够使自己得救到底。如果撒但在这些计谋上得逞,他同时也就成功地夺走了信徒的喜乐。耶稣知道撒但的计谋,所以他向我们保证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约6:37-39)。绝对没有什么景况——不论是多么严重的失败、缺点或罪——会使耶稣或天父不认一个得救的人。也没有任何其他的人或事能够从子或天父的手中将信徒夺走。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可以如此充满信心地宣告说,“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8:38-39),“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1:6)。

 

既然保罗是在对信徒说话,因此,戴上救恩的头盔不可能指接受基督为救主。唯有已经得救的人,才能穿上神所赐的军装中的任意一件,才能参与这场针对撒但及其鬼魔势力的属灵争战。

 

人若相信耶稣基督,就能立刻从罪的惩罚中得救。对信徒而言,这一救恩的第一层面——称义——已经过去了。我们一相信基督,称义就已完成,这一特别的信心之举无需重复,因为我们在父的手里是安稳的。正如我们在上文已经看到的,我们永远不会从父的手中被夺走(约10:28-29)。我们已经得救,永远不会被定罪了(罗8:1)。

 

救恩的第二层面——成圣,则涉及我们在世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会经历到一定程度的、脱离罪之掌控的自由。得救之后,我们就处在神的恩典之下,罪不再作我们的主,不能再支配我们;我们不再是罪的奴仆,而是神的奴仆(罗6:1418-22)。在罗马书第5章,保罗将救恩的这两个层面并列出来:“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罗5:10)基督的死一次性地永远将我们从罪的刑罚中拯救出来,而他如今在我们里面的生命每天仍在拯救我们脱离罪的权势和辖制。

 

救恩的第三个层面——得荣耀——发生在将来。有一天,我们将会完全得救,永远地脱离罪。约翰期待那个荣耀的时刻,他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3:2)“像神”意味着没有罪。我们要喜乐,因为救恩的这一层面“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罗13:11)。

 

正是这一救恩的最后层面才是信徒头盔的真正力量。我们若失去对将来得救这一应许的盼望,就无法对现在存有安全感。无疑地,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又将这一件装备称为“得救的盼望”的头盔(帖前5:8)。在罗马书中,保罗解释道:“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罗8:23-24救恩的头盔就是最终得救的大盼望,这一盼望使我们确信,我们现在与撒但的争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而且最终我们会取得胜利。我们知道,这场战斗仅限于今生。与将来在天堂永远与主同在相比,属地的生命再长也不过是一瞬间。我们不会输掉这场赛跑。我们不会面对炼狱,也不会忐忑不安地盼望自己不间断的努力,或我们所爱之人和朋友们的努力,也许有一天会使我们被神接纳。我们知道,神“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罗8:30)。从预定、称义、成圣直到得荣耀,神不会丢失一个灵魂。这就是神完整无缺、牢不可破的救恩链(参见约6:39-4010:27-30

 

我们有一个确定的盼望,彼得称之为“活泼的盼望”。在彼得前书中,彼得欢欢喜喜地说道:“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1:3-5)戴着这一盼望的头盔,我们就可以“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我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并且得着(我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彼前1:6-9)。这救恩就是我们的头盔。我们的头盔乃是对天堂确定的指望,就是我们最终的得救。“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来6:19

 

很多时候,当一名赛手最后冲刺时,他会突然感到精疲力竭。他的腿会摇摇晃晃,不想再前进一步。他得胜的唯一希望,就是要专注于目标,专注于要为自己和队伍赢取的胜利。就是这一希望使他在全身都想放弃的时候坚持跑下去。

 

对受到逼迫、灰心丧气的帖撒罗尼迦信徒们,保罗用与以弗所书此处思想相似的话语激励他们:“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他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他同活。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帖前5:8-11

 

对那些以自我为中心、闹分裂、对复活的真理含糊不清的属世、属肉体的哥林多信徒们,保罗说:“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林前15:32)倘若基督徒没有将来得救的盼望,倘若我们正如保罗在前面经文中所讲的一样“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那“我们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15:19)。保罗自己的属灵头盔就是他对自己的救恩得以完全的坚定盼望。“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4:17-18)忠心的信徒“行善”不“丧志”,因为他知道自己“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6:9)。

 

犹大写信给那些受逼迫、被围攻的基督徒们,严肃地警告他们要提防假教师:“有些人……是不虔诚的,将我们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并且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犹4节)。但是,在信的开头,犹大称信徒们为“那被召、在父神里蒙爱、为耶稣基督保守的人”(犹1节)。Tērēo(“保守”)的意思是守卫、守护和保护。神亲自守卫、守护、保护一切属他的人。在信的结尾处,犹大向信徒们保证,神“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他荣耀之前”(犹24节;参见帖前5:23)。这节经文中的“保守”一词不是第1节中的Tērēo,而是phulassō,它的基本意思是在一场攻击之中进行保护。无论我们属灵上的敌人向我们掷来什么,神自己的能力都会保守我们万无一失。

 

在塞缪尔·斯通(Samuel Stone)那首备受喜爱的赞美诗《教会根基歌》(The Church’s One Foundation)中,我们歌唱这一确据:

 

 

 

虽经艰难劳苦,经历争战动乱,

 

她望救恩成全,等待永得平安,

 

直到荣耀异象,终于亲眼得见,

 

凯旋得胜教会,永享恩主平安。

 

 

 

(三)圣灵的宝剑6:17下)

 

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

 

保罗此处所说的宝剑machaira,这种剑的长度从六英寸到十八英寸不等。这是罗马步兵携带的普通宝剑,是肉搏战中的主要兵器。这种剑插在剑鞘中,别在士兵的腰带上,举手可得,士兵可以随时拔剑使用。在客西马尼园中,前来逮捕耶稣的士兵所携带的就是这种剑(太26:47),彼得拔出来砍下大祭司仆人耳朵的也是这种剑(太26:51),希律也是用这种剑处死雅各(徒12:2)。

 

圣灵的也可以翻译为“从圣灵的”或“属灵的”——用指剑的属灵特性,而非剑的来源。从上下文中,我们知道这剑是一种属灵的兵器,用于我们与灵界仇敌的争战。同样的希腊语词组(tou pneumatos)在以弗所书1:35:19就被译作“属灵的”。尽管这一意思与6:10-17的上下文完全一致,但是,此处首选的译法还是将其作为表示来源的属格,就是圣灵的,显明圣灵是宝剑的来源。作为真理的灵(约14:17),圣灵是内驻在信徒里面的真理的教师,他将一切的事指教我们,并且叫我们想起神对我们所说的一切话(约14:26)。

 

这段经文的重点在于信徒该如何使用圣灵的宝剑。这宝剑不是人脑设计的、人手铸造的有形的兵器(如林后10:3-5所言),而是从神而来的、带有神能力的完全的属灵兵器。就像信德的藤牌和救恩的头盔一样,我们也需要将圣灵的宝剑放在手边,准备好在战斗开始的时候随时拿起(弗6:16上、17上)使用。

 

保罗明确地说明圣灵的宝剑就是圣经,神的道。苏格兰牧师和作家托马斯·格思里曾经说过:“圣经是一个装满属天兵器的军械库,一个灵丹妙药的制药间,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圣经是每一条道路的指南、每一个海洋的航海图、每一个疾病的良药、每一个伤口的止痛香膏。若剥夺我们的圣经,我们的天空就失去了太阳。”

 

下面是一首不明出处的关于圣经的颂歌:

 

 

 

圣经的作者有君主、帝王、王子、诗人、智者、哲学家、渔夫、政治家、通晓埃及智慧的人、在巴比伦的学校中受教育的人、在耶路撒冷拉比们的脚下受训练的人。圣经的写作地点有流亡之地、旷野、牧人的帐篷、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边。在圣经的众位作者之中,有一个税吏、一个牧羊人、一个采无花果的人,还有穷人、富人、政治家、传道者、统帅、立法者、士师和流亡之人。圣经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图书馆,涉及历史、宗谱学、人种学、法律、道德规范、预言、诗歌、修辞、药学、公共卫生科学、政治经济学以及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完美规范。而在每一个字的背后,都隐藏着该书的神圣的作者——神他自己。

 

 

 

关于圣经的神圣创作者,约翰·卫斯理曾经说道:“圣经要么是由神,要么是由好人或者坏人,好天使或者坏天使写成的。但是,圣经不可能是由坏人或坏天使写成的,因为它谴责坏人和坏天使。而好人或好天使不会对于圣经的权柄说谎骗人,谎称圣经是神写的。因此,圣经一定如其所宣称的那样,是由神写成的。借着圣灵,神默示人写下他的话语,以人为器皿传达他的真理。”

 

圣经教导了许多关乎自己的真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圣经宣称自己的作者是神。保罗宣告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彼得说:“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20-21

 

圣经也宣称自己是准确无误的,毫无错误或纰漏。它没有缺点,无可指摘,毫无瑕疵。作为神自己的话语,圣经不可能有错误。大卫告诉我们:“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诗19:7-8)箴言的作者告诉我们:“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他的言语,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责备你,你就显为说谎言的。”(箴30:5-6

 

圣经也宣称自己是完全的。在圣经最后一卷书的结尾处,约翰回应我们刚刚所引用的箴言和申命记4:2以及12:32的话说:“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启22:18-19

 

圣经宣称自己是有权柄的。以赛亚宣告说:“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赛1:2)圣经宣称它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圣经宣称自己是有效的。当圣经的真理被宣告和应用时,事情就成就。“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赛55:11

 

圣经也宣称自己是决定性的。一个人如何对待神的话语可以证明他与神之间的关系。耶稣说:“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约8:47)。那些听从并留意神话语的人,证明自己属于神;那些否定、抵触神话语的人,证明自己不属于神。

 

作为圣灵的宝剑,圣经给信徒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和福气。首先,圣经是真理之源。耶稣对天父说:“你的道就是真理。”(约17:17)。今天的人们到处寻找生命的答案,试图发现什么是值得相信的,什么是不值得相信的。而神的就是所有关乎神与人、生命与死亡、时间与永恒、男人与女人、是与非、天堂与地狱及毁灭与救恩等真理的源头。

 

圣经也是快乐之源。讲到神的智慧,箴言的作者如此说道:“听从我的……那人便为有福(或作“快乐”)。”(箴8:34)耶稣说:“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11:28)当一个人发现、接受并听从神的话语时,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他快乐的了。

 

圣经是属灵生命成长之源。彼得劝勉道:“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彼前2:2

 

圣经是能力之源,“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都能刺入、剖开”(来4:12);圣经是指引之源,“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圣经是安慰之源(罗15:4)、得以完全之源(提后3:16)。神的道是我们战胜属灵强敌的胜利之源,是我们与撒但争战最有力的武器。

 

圣灵的宝剑首先是一件防御性的武器,能够挡开对手的攻击。它是信徒抵挡撒但猛烈攻击最有力的武器。但是,宝剑不像藤牌。藤牌的防护面广,而宝剑只有用得准确和巧妙才能挡开攻击。宝剑必须正好从敌剑刺来的位置挡开攻击。当耶稣在旷野里被撒但试探时,面对每一次试探,他都引用一节恰恰驳斥魔鬼话语的经文进行抵挡(太4:4710)。不熟悉神话语的基督徒就无法熟练地应用神的话语。撒但总是能够找到我们对圣经无知或感到迷惑的地方,从这些地方攻击我们。圣经不是那种用来任意挥动的大刀(rhomphaia),而是一把要极为准确地使用的匕首。

 

基督徒若仅仅依靠自己的得救经历或感觉生活,就很容易遭遇各种各样的属灵危险。他们会陷入数不尽的妥协景况,成为数不尽的错误思想和做法极易命中的目标,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圣经的具体教导茫然无知。

 

保罗此处所说的不是logos,而是rhēmalogos指的是一般性的陈述或信息,而rhēma指的是个别的字眼或陈述。因此,使徒保罗此处并非在说一般性的圣经知识,而是再次强调了精确性,这种精确性来源于对特定真理的认识和理解。就像耶稣在旷野所做的那样,我们也需要使用特定的圣经真理来应对撒但特定的谎言。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劝告提摩太“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启示录第12章说,忠心的信徒“胜过它(控告者),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启12:11)。

 

圣灵的宝剑也是一件进攻性的武器,它不仅能够挡开敌人的攻击,还能打击敌人。圣经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4:12-13)。当神的道被宣讲时,它能准确无误地筛查犯罪的证据,确立神的审判。

 

神的道是大有能力的,它能将人从虚谎的国度迁入真理的国度、从黑暗的国度迁入光明的国度、从罪和死的国度迁入公义和生命的国度。它能将忧伤变为喜乐、绝望变为盼望、停滞变为长进、幼稚变为成熟、失败变为成功。

 

每当神的道被用来使人得救时,它的大能都被见证:它披荆斩棘地进入撒但黑暗的权势,将生命之光带给失丧的灵魂。

 

当我们在家中、在朋友中间、在工作场合、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在讲台上或旅途中见证神的话语时,我们就是在使用宇宙间最有能力的属灵武器,这武器是撒但的能力所无法抵挡的。

 

正因为神的话语大有能力和果效,所以,它也是撒但攻击最猛烈的地方。撒但会不择手段地消弱神的话语和那些宣讲、教导神话语的人。耶稣在撒种的比喻中显明,撒但会急不可待地在它尚未扎根时就将神的道从听道之人心中夺走(太13:19)。许多人乐意听到福音,但是,在他们尚未定夺时,就会有一些干扰使他们分心,结果导致见证的果效消失、听道之人的灵魂也随之沦丧。另一些人听了道,当下心里欢喜领受,但是,当撒但使他们“为道”遭受“患难或逼迫”时,他们“立刻就跌倒了”(太13:20-21)。在困难、非议或逼迫来临之前,许多人看上去似乎是真正的、忠心的信徒,而当忠心的代价变得太昂贵时,他们就显露出自己从未有过真正的信心。还有一类听道的人,他们也肤浅地、短暂地领受了神的道,但是,由于他信靠自己的财富,神的道就被挤住了,“不能结实”(太13:22)。因为他想要世界,他就弃绝了神的道。

 

然而,当神道的种子“撒在好地上”时,听道的人就明白,并且“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23)。圣灵的宝剑的巨大攻击力正是由此可见,因为它能使一个灵魂从罪中得救。

 

无论是防御还是攻击,神的话语都要用得准确才会有效。罗马书10:17更精确、更清晰的翻译是:“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一个话语rhēma,个别的字眼)来的。”(作者加注强调)人不是因为圣经随意哪一部分的话语就能信主,而是因为宣讲福音的话语。得救的信心并非源自相信圣经的任意一条真理,而是源于相信耶稣基督为世人的罪而死,并且信靠他的死洁净我们自己的罪。

 

基督徒若错误地引用圣经,或混淆圣经的真理,就不会是一个成功的见证人。有果效的教师、传道人或见证人必须“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提后4:2)。我们越是了解和明白圣经,就越能穿越撒但的营垒,将人从它的国度带到神的国度。

 

任何信徒都没有理由不了解、不明白神的话语。所有信徒都有神的圣灵住在他里面,作他自己神圣的教师,教导他神神圣的话语。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借着真诚而委身地学习神的话语顺服于圣灵的教导。我们不能拿无知或无能作借口,只能承认自己缺乏热心,冷落懈怠。

 

H·P·巴克(H. P. Barker)用形象的画面指出我们既要明白也要应用圣经真理:

 

 

 

有一天,我从屋里向花园张望,看见了三样东西。首先,我看到一只蝴蝶。这只蝴蝶很美,它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然后又飞向另一朵,只在花上停留一两秒钟,然后翩然飞去。蝴蝶接触到它所能飞遍的所有美丽花朵,却毫未受益。随后,我从窗户又望了一阵,这次我看到了一位植物学家。这位植物学家的腋下夹着一个大笔记本和一只很大的放大镜,他会在一朵花前面俯身端详良久,然后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笔记。他在那里写了几个小时的笔记,然后合上本子,夹在腋下,把放大镜收到口袋中,就离开了。我注意到的第三样东西是一只蜜蜂,一只小小的蜜蜂而已。但是,这只蜜蜂会停在一朵花上,深深地沉入花中,尽它的承载能力吸取花蜜和花粉。每一次,它都空腹而入,满载而归。[1]

 

 

 

有些基督徒就像那只蝴蝶一样,从一个查经班跑到另一个查经班,从一次讲道听到另一次讲道,从一本释经书读到另一本释经书,却都是浅尝辄止,所得的不过是良好的感觉和一些好的理论而已。另一些基督徒则像那位植物学家,仔细研读经文,作大量的笔记,他们获得了大量信息,却得不到多少真理。还有一些基督徒就像那只蜜蜂,他们读圣经是为了被神教导,在对神的认识上长进。也就像那只蜜蜂一样,他们从不空手而归。

 

钟马田这样描写马丁·路德说

 

 

 

尽管路德是一名修道士,他却被魔鬼辖制在黑暗里。他试图通过行为拯救自己。他虽不停地禁食、流汗、祷告,却愁苦不乐,被迷信的罗马天主教教导所捆绑。但是,路德却从圣经的话语得到了拯救——“义人必因信得生”。从那时起,路德开始明白这句他以前从未明白的话,而他越是明白这句话,他就越发看清罗马天主教所教导的谬误。他既看清罗马天主教所行的谬误,就越发致力于改革教会,完全通过对圣经的分解着手。罗马教会那些有名的神学家们都反对他。有时,路德不得不孤身一人与他们正面交锋,他始终立足于圣经,坚持教会并不高于圣经。他说,圣经是判断一切,甚至包括教会在内的标准。尽管起初是孤军奋战,他却能够与罗马教廷及长达十二个世纪的传统争战。路德做这一切,都是靠着拿起“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2]

 

 

威廉·丁道尔(William Tyndale)有句誓言,就是要让英国所有扶犁的农夫和村童有一天都能阅读并明白圣经。为了这一目标,丁道尔终生致力于将圣经翻译成英语。如果我们要赢得与撒但之间的争战,明白、热爱并运用神的话语是至关重要的。

 

 

[1] A. Naismith, 1200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Chicago: Moody, 1962, p. 15.

[2] The Christian Soldier, Grand Rapids: Baker, 1977, p. 331.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