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旨在为牧者和研经者提供免费的中文研经资源,包括多种圣经版本、词典、汇编、地图以及注释系列等。


 

《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以弗所书》选自“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Chinese Christian Training Resources Center,简称“华训”)出版的《麦克阿瑟新约注释——以弗所书》(The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Ephesians)。

在此特别感谢张西平牧师提供繁体中文译文。


经研经工具团队修订后,这套注释制作成了简体中文版,并已在研经工具上线。

供用户免费使用。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选择以弗所书,并标签选择“讲道”,即可阅读该注释的大纲、导论和注释。

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

 

十一、基督赏给教会的恩赐4:7-11

 

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所以经上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福音的要意不在于人应该为神做什么,而在于神已经为人所成就之事。像旧约一样,新约也有许多命令和要求,有许多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履行的义务。然而,这些事情固然重要,却不是基督教的核心。它们不过是神为了自己的荣耀呼召我们、并赐我们能力去做的事情,以回应他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我们所成就之事。新约的每卷书都教导基督为信徒所成就的事情,而神借着救主所赐的这恩惠供应是新约中所有劝勉的基础。神赏下了极致的礼物——恩典,神的儿女应该以忠心的顺服来回应(参见弗2:10)。

 

在这一段经文的开始,保罗指出了神为那些信靠他儿子的人所成就的事情。保罗在前文刚刚提到的“基督徒行事为人应当与主恩相称”(弗4:1-6),要靠我们在服侍中运用神赏给我们的恩赐去实现。在第7-11节,使徒保罗首先让我们确信,每位信徒都被赋予了恩赐;然后,他向我们阐明基督是如何获得奖赏恩赐的权柄的;最后,他提到某些有特别恩赐的人——神要借着他们祝福整个教会。

 

(一)基督赏给每位信徒的恩赐4:7

 

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

 

值得注意的一个要点是,英文中这一节是以But(但是)开始的。它在这里不是作一个简单的连词,而是用来表示对比。它可以翻译作“尽管如此”或“另一方面”,将之前的话题与即将开始的话题进行对比。

 

But的这种解释把第3-6节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即对合一的强调,与相对应的第7-11节的主题,即对多样性的强调,联系起来。各人一词与有关基督身体合一的“众人”一词(弗4:6)形成了对比。对hekastos各人)一词的强调肯定了But作为对比连词的解释。合一并非千篇一律,它与恩赐的多样性是完全相容的。神与“众人”的关系也是他与各人的个别关系(参见林前12:711)以及借着各人所做的个人的事工。由此,保罗从信徒的合一转而论述信徒的独特性。

 

若用一个词来定义福音,那就是恩典。福音是关于神向罪人施恩的好消息。恩典的本质就是施与。圣经教导施远远多于教导得,因为神的本性就是要施与。神是恩典的神,因为他是一位白白施与的神。恩典与我们所做的或者我们做不到的无关,恩典只能领受。

 

神是满有恩典的,因为他的本性如此,与我们的所是和身份无关。因此,神的恩典是白白的,不配得的。恩典完全取决于施与的人,而与领受的人无关。恩典是神主动、自发、主权的施与。

 

神的恩典的另一个层面使它超乎一切其他形式的施与。恩典最大的赐予乃是自己。恩典就是神的自我奉献和自我给予。神不仅赐人福气,他更将自己赐给我们。这比他赐给我们的一切福气更重要、更宝贵无比。福音最令人惊讶、费解的真理,就是掌管整个宇宙的圣洁神将自己赐给了罪恶的人类!神赐给我们他的救恩、他的国度、他的产业、他的圣灵、他的王权、他的智慧、他的爱、他的能力、他的平安、他的荣耀以及其他“在基督里……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弗1:3)。但远超出这所有的福气之上,神还以他的同在祝福我们。神不欠罪人任何东西,罪人只配为罪得神的审判。神不欠人哪怕是最微小的祝福或恩惠。然而,出于他的恩典,神赐给我们万福之福,就是那不可测度的祝福——得与神共渡永生。(参见彼后1:3-4)。

 

当我们选择一位婚姻的对象,与之共度余生时,我们会仔细挑选一位值得自己按婚姻的要求全然委身的人。那人是我们的最爱,是我们的时间、思念、热情、忠诚和资源——简而言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所归。

 

然而,当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1:4)的时候,他完全是出于恩典,而并非因为他在我们里面看到了任何配得他如此关爱的东西。“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3:16)。神在世上看到的全是罪,然而,他借着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给这个罪恶的世界,以拯救世人。子也舍己,舍弃了自己的一切荣耀,为将荣耀赐给那堕落的人;他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为使那些灵性上已死的人可以活过来。

 

耶稣在地上的整个事工中不断为他人付出自己。耶稣把自己给了门徒、给了那些他所医治的人、给了那些他从死里复活的人、给了那些他为其赶鬼的人、给了那些罪得赦免的人。耶稣将永生之水赐给叙加井旁的妇女(约4:14),而他自己就是那活水(约6:357:38)。“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在将来的世代中,那些领受他恩典的人,神要永永远远“将……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弗2:7)。

 

我们现在所站其中的恩典(罗5:2)不仅拯救我们,而且赐给我们能力(参见弗6:10;腓4:13;提前1:12;提后4:17),这就是这一词语在此处的含义。保罗明确地说,每位信徒都是蒙恩的。在原文中,恩典前面使用了定冠词(),表明这正是那恩典,即独一无二的基督的恩典。此处表示恩典的词语是charis,表明信徒蒙受的不是charismata(在罗12:6-8和林前12:4-10中用指特别的恩赐),而是那在信徒的生命中做工、并通过信徒的生命彰显出来的个人的恩典。这恩典是促使各样特别的恩赐发挥作用,荣耀神的能力。

 

在保罗余下的话里,这一分别也很清楚: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这赐人能力的恩典是照着各人运用基督恩赐所需而赐下的。dōrea恩赐)与charismatapneumatikōn不同,它强调这恩赐是白白领受的(参见太10:8;罗3:24)。而charismata(特别的“恩赐”,参见罗12:6;林前12:4;彼前4:10)强调这恩赐是不配得的;pneumatikōn(“属灵的恩赐”,字面意思是“属灵的东西”,参见林前12:1)则强调这恩赐的属灵来源。

 

每位信徒的恩赐都是特别的。恩赐的量度或具体比例是按照教会元首的主权计划赐下的。主已经为每位信徒分配了恰好的恩赐(比较保罗在罗12:3中使用的“分给各人信心”一词)。神所给的赐能力之恩典的多少,与信徒运用恩典的信心大小是彼此相关的,而神是二者的共同来源。总之,神既赐下恩典,也赐下信心,使神所赏的一切恩赐都得以按他的旨意充分发挥出来。

 

有鉴于上述真理,我们明确看到:既然所有的恩赐都是神凭主权所赏的,人不应该追求恩赐(参见林前12:4-711);既然所有恩赐都是神计划之中的要素(参见林前12:182225),那么任何恩赐都不应被弃置不用;既然所有恩赐都来自神,那么它们就不应被人高举(参见罗12:3)。

 

我们每个人都有神量度给我们的恩赐——这些恩赐都带有某些独特的能力、范畴和目的。我们每个人都领受了一种特别的恩赐(单数),好让我们借着它奉基督的名服侍。“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4:10)。

 

在罗马书第12章,保罗更详细地解释了属灵恩赐。就像以弗所书第4章一样,保罗在这一章也从强调“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开始(罗12:6)。顾名思义,恩赐是我们领受的东西,属灵恩赐是我们借着神恩典的作为领受的。信徒的恩赐不是根据他们的爱好、倾向、天生的才干、长处或其他个人因素而定,而是单单取决于神主权的、满有恩典的旨意。神按照他的计划、他的目标和他的量度赏给我们各样恩赐。我们的恩赐不取决于我们,就如我们与生俱来的肤色、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不取决于我们一样。神是恩典之源——不论是拣选的恩典、装备的恩典,还是赐能力的恩典。

 

在哥林多前书第12章,我们看到类似的解释和强调。“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林前12:4-7)。神是属灵恩赐唯一的赐予者和决定者。

 

属灵恩赐并不仅仅严格地局限于罗马书12:6-8、哥林多前书12:8-10和以弗所书4:11中所列的具体恩赐。比如说,并没有单单一种先知恩赐、教导恩赐或服侍恩赐。一百位有教导恩赐的信徒在教导的能力上程度各异,教导的重点也各不相同。有人可能擅长在课堂或教会里教导公众,有人的教导恩赐可能是在教导儿童方面,另一个人的教导恩赐则是在一对一上,等等。每位信徒都被赐予足够的恩典和信心,使他能按照神的计划使用他的恩赐。再加上每个信徒的个性、背景、教育、生活所受的影响及服侍领域的需要,显而易见,每一位信徒都是独一无二的。

 

信徒的个别恩赐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类别。一个恩赐可能包扩几个具体领域的能力,而且有无数种组合方式。一个主要拥有管理恩赐的人,可能也兼有帮助和教导的恩赐。信徒的恩赐就像雪花或指纹——每个人的恩赐都与众不同。有些教师可能侧重知识,有些可能侧重指导,有些可能侧重怜悯,有些可能侧重劝勉。圣灵从恩赐的调色板上蘸下颜色,用他主权设计的刷子画出每位信徒独一无二的混合色。

 

基督徒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各个雷同。因此,在神的计划中,没有一个基督徒可以取代另一个基督徒。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他特别的计划,并按照这一计划赐给我们各自的恩赐。我们在基督的身体里是不可相互替代的,而是“互相联络作肢体”(罗12:5)。“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12:11,作者加强调)。当一位信徒没有像神的管家一样合宜地使用自己的恩赐时(彼前4:10),神的工作就会相应受亏损——因为神并没有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呼召或赏恩赐给另一位基督徒,让他去做完全同样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一位基督徒当作旁观者。每位基督徒都是团队中的一员,以他自己独特的技能、位置和责任,在神的计划中拥有战略性的地位。

 

在婚礼、生日、圣诞节或其他类似的场合,我们常常会收到一些用不着的礼物。我们把它们放进抽屉里,储放在车库里,或者稍后转送给别人。但神从不赏下这样的恩赐。神赏下的每样恩赐都是我们为他完成我们的使命所必需的。我们从不会误得恩赐,神赏下的恩赐不会多也不会少。当圣灵赏下恩赐时,他会按照我们服侍神的需要赐给我们才干与能力的最佳组合。我们所领受的特别恩赐,不仅使我们成为基督身体里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也是神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大爱的标志——让我们每一个人拥有独特的祝福和事工。

 

不使用我们的恩赐乃是对神智慧的冒犯,是对神的爱和恩典的拒绝,是对他教会的损害。我们的恩赐不取决于我们,也是我们不配领受,无法赚取的。但我们每个人都从主领受了恩赐,如果我们不使用它,神的工作就会受损,神的心就会忧伤。这节经文意在显明信徒的合一性跟有益于这合一性的信徒的独特性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关属灵恩赐的更详细解释,请参见作者关于哥林多前书的注释,注意有关林前12:1-31的内容。又见罗12:3-8)。

 

(二)基督如何赢得赏下恩赐的权柄4:8-10

 

所以经上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

 

保罗即将描述基督赏下的一些恩赐。但在提及这些赏给整个教会的具体恩赐之前,保罗引用诗篇68:18为对照,来说明基督是如何获得赏下这些恩赐的权柄的。诗篇68:18在希伯来语和希腊语(七十士译本)旧约文本中与保罗对这节经文的引用均有明显不同,说明保罗很可能只是出于类比的目的概括性地提及此节经文,而不是在明确地将这节经文当作对基督的直接预言。

 

诗篇68篇是大卫所写的得胜的赞美诗,旨在庆祝神攻克耶布斯城及神(以约柜来象征)大有威荣地登上锡安山(参见撒下6-7;代上13)。一位君王取得了这样一场胜利之后,他会将战利品和俘虏的敌人带回本国,在他的臣民面前游行。以色列的王则会带着随从穿过圣城耶路撒冷,登上锡安山。然而,这样的胜利游行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国王的那些曾被敌方俘虏又重获自由的士兵们也会参加游行。他们常被称作二次俘虏——就是又被自己的王“俘虏”并被赐予自由的战俘。

 

他升上高天的时候这句话描绘凯旋的基督在地上征战后带着伟大胜利的战利品重返高天上之城的荣耀。

 

借着自己被钉十架和复活,耶稣基督胜过了撒但、罪和死亡(参见西2:15)。通过这一伟大胜利,耶稣基督掳掠了仇敌。这些仇敌曾是敌人的囚犯,如今却归回到他们所属的神和神子民中。这一图画生动地显明神仍有属于他自己却尚未得救的子民——尽管他们生来就在撒但的控制下,并且,倘若基督没有借着自己的死和复活预备好将他们掳掠回自己的国度(就是他们按着神主权的拣选,已“从创立世界以前”〔弗1:4被呼召进入的国度),他们将仍然在撒但的控制下。比较使徒行传18:10:主吩咐保罗留在哥林多城传道,因为在那座城中有属于主、却尚未从黑暗之王的捆绑下被拯救出来的子民(又参见约10:1611:51-52;徒15:14-18)。

 

升到天上以后,基督就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保罗在这里使用了另一个表示恩赐的词语(domata),以表达这一恩惠供应的全面。就像一位凯旋的征服者将战利品赏给自己的下属一样,基督也在自己的国度中分赏他所赢得的战利品。基督升天以后,各样靠圣灵得力的恩赐随之而来(约7:3914:12;徒2:33)。当救主升至高处时,他差遣圣灵降下(徒1:8),而他赏给教会的恩赐也随圣灵而来。在保罗说明他心目中的各样恩赐之前,他先对自己刚刚用的类比进行了简短的插入式的说明。

 

在解释对这一旧约经文的引用时,保罗说,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保罗此处所指的是那一位充满万有——耶稣基督,他是“充满万有者”(弗1:23)。升上指的是耶稣基督从地上升到天上(徒1:9-11)。他从地上升上天上,和自己的父一起永远掌权。

 

保罗马上解释说,升上一词意味着他也降在地下。如果升上显然指的是我们主被接上天,那么,降下指的一定就是他从天上降到地上。我们救恩的元首先是降卑,而后才升高。舍弃权柄在获得权柄之先,道成肉身在得荣耀之先(参见腓2:4-11)。在第10节中,保罗再次按恰当的次序重复这一真理: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的

 

基督道成肉身的降卑之深被形容为降至地下。这与他远升诸天之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我们主降卑和高升的极致。我们只需要查考这个词在圣经其他地方的用法,就能明白“地下”一词的含义。在诗篇63:9,这一词语与死亡有关,指死于剑下(诗63:10)。在马太福音12:40有一个类似的词语,“地里头”,指的是装先知约拿的大鱼的腹中。在以赛亚书44:23,这一词语指的是神所造的有众山、森林和树木的大地。诗篇139:15中用它指神让婴孩在其中成形的母腹。总而言之,从这些用法中可以看出这个词语是指神所造,有生有死的地上。在大多数用法中,这一词语用以与高天对比,就如本节及诗篇139:815和以赛亚书44:23

 

保罗在这封信中使用这一词语的用意,并非具体指某一个地方,而是用指道成肉身的深度。有趣的是,在以弗所书以外这一词语的各种用法,都可与基督道成肉身的深度有关:基督在母腹中形成(诗139:15),活在地上(赛44:23),他用约拿在鱼的腹中比喻他的埋葬(太12:40),而他的死则与诗篇63:9中这一词的用法是一致的。

 

当进一步指出的是,我们主不仅降至母腹、地上、坟墓和死亡中,他甚至降到魔鬼的深坑中。彼得显明了“降在地下”的意思。在彼得前书中,他说:“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彼前3:18-19)耶稣死在加略山上到他在墓园中复活期间,“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耶稣在肉体上死了,在灵性上却是活的。在那三天的时间里,耶稣降下,“藉这灵曾去传道(kērussō)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这里不是指传福音(euangelizō),而是指作出胜利的宣告——正当鬼魔们试图将基督禁锢在死亡中的时候,基督却向他们宣告他的得胜。

 

旧约将死亡之地称作阴间(申32:22;伯26:6;诗16:10等)。阴间的一部分是痛苦和邪恶之地,那里满是不义的死人和因为在大洪水之前曾与女子交合而被拘禁于该地的鬼魔(参见创6:2-5;彼后2:4;犹6节)。当基督降到阴间时,他宣告自己的胜利,因为他“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西2:15;参见彼前3:19)。那时,基督向鬼魔——无论是已被拘禁的还是尚逍遥法外的(“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宣告,他们都要俯首称降(彼前3:22;弗1:20-21)。为要升到天上,他还经过了空中撒但及其鬼魔的领地(来4:14dia,即“经过”),毫无疑问,基督也在那庆贺了自己的得胜。我们很难确定保罗在他的引用中是否联想起这一事件,但是,它的确显明了基督降下的深度。

 

虽然旧约的作者们没有清楚地加以区分,但人们相信阴间另有一个地方是喜乐福佑之地,住着死去的、相信神的义人。在基督的时代,“亚伯拉罕的怀里”(路16:22-23)和“乐园”(路23:43)显然是对阴间的普遍称谓。初期教会的教义教导说,旧约中死去的义人要等到基督在十字架上付上他们的赎价之后才能被完全带到神面前,在此之前,他们就在阴间等候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胜。初期教会的长老比喻说,基督在阴间某个地方宣告完自己对鬼魔的胜利以后,他就打开了阴间另一个地方的门,释放那些受禁于该地的敬虔之人。就像古代得胜君王一样,基督再次俘虏了那些被囚之人,并释放了他们,从此他们便可以作为神自由的子女永远住在天上。

 

必需指出的是,从以弗所书的上下文看,这一观点看起来有些牵强,因为“地下”是一个概括性的词语,无法证明它指的就是阴间。

 

在以弗所书4:8-10,保罗旨在解释耶稣来到世上为我们的缘故受难而死,这不可测度的代价使他配得被升高到诸天之上(即上达神的宝座),得正当的权柄赏下恩赐给自己的圣徒。借着这一得胜,耶稣获得了治理他的教会,并赏下恩赐给他的教会的权利,以充满万有

 

万有是指一切预言、一切使命和一切宇宙性的主权吗?对于上述每一方面,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此处的上下文显明,基督充满万有,主要与他宇宙性的主权中荣耀、神圣的同在和能力的彰显有关。正如下一节经文显示的,基督以福气充满了整个宇宙,尤其是他的教会。

 

(三)基督赏给整个教会的恩赐4:11

 

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在插入与诗篇68:18的类比(弗4:9-10)之后,保罗继续解释属灵恩赐。基督不仅赏给个别信徒恩赐,他也赏给整个教会恩赐。基督赏给每位信徒神的特别恩赐,他也赏给整个教会有特别恩赐的人作带领(参见弗4:8,“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他所赐”强调基督因为完全成就了父的旨意而获得的主权的拣选和权柄。不仅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教师也都是神呼召和设立的。

 

1. 使徒和先知
 

在哥林多前书12:28,保罗说:“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这一陈述不仅强调了神的呼召,也强调了神将这些有恩赐的人赏给教会的先后次序(“第一……第二……第三”)。

 

前两类有恩赐之人,使徒先知,被赋予三项基本责任:

 

 

 

1)设立教会的根基(弗2:20);(2)接受并宣讲神启示的话语(徒11:2821:10-11;弗3:5);(3)借着“神迹、奇事、异能”印证神的话语(林后12:12;参见徒8:6-7;来2:3-4)。

 

新约教会中有恩赐的人首先是使徒,而耶稣基督自己正是使徒之首(来3:1)。使徒(apostolos)的基本含义仅仅是指为一项使命而被差遣的人。从主要和最专门的意义上说,“使徒”在新约中仅指十二使徒——包括代替犹大的马提亚(徒1:26),以及独特地被分别出来作外邦人使徒的保罗(加1:15-17;参见林前15:7-9;林后11:5)。这种使徒职分的资格是要由基督直接拣选,并见证过复活的基督(可3:13;徒1:22-24)。保罗是最后一个符合这一资格的人(罗1:1等)。因此,今天的教会中不可能如某些人声称再有使徒。有人留意到使徒就像是一次制宪大会的委员,当大会结束以后,这一职位也就不复存在了。当新约完成以后,使徒的职分就不复存在了。

 

在初期教会,“使徒”一词在更普通的含义上也用来指其他一些人,如巴拿巴(徒14:4)、西拉、提摩太(帖前2:6)和其他几个杰出领袖(罗16:7;林后8:23;腓2:25)。哥林多后书11:13中所说的假使徒无疑冒充了这一类使徒,因为第一类使徒仅限于那广为人知的十三个人。第二类的真使徒被称作“教会的使者(apostoloi)”(林后8:23),而第一类的十三使徒则是耶稣基督的使徒(加1:1;彼前1:1等)。

 

两类使徒都有“神迹、奇事、异能”(林后12:12)作印证,但两类使徒职分都不是世袭的。在使徒行传16:4以后,“使徒”一词不再用指这两类使徒。并且在新约中,两类使徒中都没有任何一位在死后被他人替代的记录。

 

先知也是神所任命的有特别恩赐的人。先知有别于那些拥有预言恩赐的信徒(林前12:10)。并非所有能够说预言的信徒都被称作先知。先知这一职分似乎只是专门为某一当地教会服侍,而apostolos(被差遣完成某一使命的人)一词则暗示使徒的职分要广泛得多,不局限于任何地区。例如,保罗在安提阿当地教会服侍的时候,被称作先知(徒13:11),而在别处,他总被称作使徒。

 

先知有时预言从神而来的启示(徒11:21-28),有时则只是解释已经被赐下的启示(如徒13:1所示,在该处他们和教师连在一起)。他们总是为神代言,但并不总是预言神新启示的信息。先知次于使徒,他们的信息也要借使徒的信息加以判别(林前14:37)。这两类职分的另一不同之处,可能是使徒的信息更具普遍性和教义性,而先知的信息则较涉及个人,较实用。

 

然而,像使徒一样,先知的职分也随着新约的完成而结束,正如旧约先知在主前四百年左右旧约完成的时候消失一样。教会是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一旦这一根基被立定,使徒和先知的工作也就结束了。[1]

 

 

 

圣经并没有提到后两种恩赐的职分代替前两种职分,因为在新约时代,所有这些职分都在运作。但事实上,随着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继续服侍教会,他们的确接过了第一代使徒先知的接力棒。

 

从五旬节开始,教会就蒙受使徒的恩惠,基督正是借着使徒建立了完整的新约教义(参见徒2:42)。这些被特别呼召、被赐予特别能力的人将神启示给他们的最后启示记录了下来。

 

虽然先知并不经常从神领受直接启示,但他们在建立和坚固初期教会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使徒先知现在都已经退出舞台(弗2:20),然而,整个基督的教会正是建立在他们所设立的根基之上的。

 

2. 传福音的
 

如今,传福音的牧师教师正在神国度拓展的计划中发挥职能。传福音的euangelistēs)是那些宣讲好消息的人。“传福音的”这一特别词语只出现在几处地方:以弗所书中本节经文;使徒行传21:8中,腓利被称作“传福音的”(参见徒8:4-40有关腓利传福音的一处详细记载);以及提摩太后书4:5,保罗告诉提摩太要“做传道的工夫”。但是这有限的几处记载却描述了一项重要的、广泛的、影响深远的事工。这个词以不同形式被使用的频率说明了这一点:动词euangelizō(传讲好消息)出现了54次,名词euangelion(好消息)出现了76次。神是第一位传福音的,因为他“早已传福音”(译自proeuangelizomai,加3:8)。甚至天使也传福音(“我报……大喜的消息”,译自euangelizomai),宣告基督的降生(路2:10)。耶稣自己也“讲福音”(路20:1),使徒也借着“传道”传福音(徒8:4)。

 

传福音的工作就是向那些还没有相信的人传讲并解释在耶稣基督里得救恩的好消息。他传讲的是那本乎恩因着信在神儿子里的救恩。

 

腓利向我们显明,传福音的不是一个带着十件外套、揣着十篇讲章沿路表演的人。新约中传福音的是宣教士和建立教会的人(他们很像使徒,只是没有那一头衔和行神迹的恩赐),他们前往基督尚不为人所知的地方,带领那里的人相信救主。然后,他们用神的话语教导这些新信徒,建立他们,而后再前往一个新的地方。

 

提摩太的例子向我们显示:福音传道者事实上能够在当地教会开展长期事工,传讲和解释真正福音,以对抗假教师及其咒诅人的信息,建立纯正的教义和敬虔。

 

这些有恩赐之人是神特别设计并赐给教会的,为要把拯救的福音带给那些失丧的人。每间教会都应该看重这一事工。我深信,每一地方教会都应该兴起传福音的,差遣其中一部分人出去宣教;而让其他人长期留在教会团契中,教导、动员、带领其他人到教会之外完成为基督赢得失丧灵魂的大使命。每间教会都应该由传福音的——有恩赐将失丧之人领进教会的人——和负责教导的牧师——有恩赐喂养信徒、在神的话语中带领并建立信徒的人——来共同领导。

 

3. 牧师和教师
 

牧师译自poimēn,其一般含义是牧者,这一词语强调的是神的牧者对羊群的照看、保护和带领。教师didaskaloi)则与牧师的首要职能有关。

 

尽管教导可以看作一项独立的事工(林前12:28),但牧师和教师最好理解为教会中的同一个领导职分。通常,kai)的意思是“就是”或“特别是”,在此处的上下文中,教师就成了对牧师的注解。这一含义并不能完全从文中得到证实,但提摩太前书5:17清楚地将这两个职分联在一起:“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劳苦传道教导人”的字面意思就是“在话语和教导上竭力做工”)。这两项职责定义了从事教导的牧者。要充分理解这一事工,我们需要回答关于新约中长老身份的一些关键问题,也需要了解一些细节,以得出正确的理解。

 

“教师和牧师与监督(或译‘主教’)和长老有什么关系?”牧师与监督或长老并没有区别,只是对同一批人的不同称呼而已。正如上面解释的,希腊语里表示牧师(poimēn)的词语的基本意思是牧者。希腊语里表示监督的词语是episkopos,其基本意思是“监督者”,由此衍生出圣公会(Episcopalian)一词。希腊语里面表示长老的词语是presbuteros,意指一位长者,由此衍生出长老会(Presbyterian)一词。

 

经文证据显示,这三个称呼指的是同一职位。在提摩太前书3:7所列做监督的资格和提多书对长老资格的描述中,保罗用这两个称呼来指同一类人(多1:57)。彼得前书5:1-2将这三个称呼联系在一起。彼得指教长老们在牧养教会的时候要做好监督:“我这作长老(presbuteros)、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务要牧养(poimainō)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episkopeo)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

 

使徒行传第20章也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三个词语。在第17节,保罗聚集了教会所有长老(presbuteros),给他们临别赠言。在第28节中,保罗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episkopeo),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poimainō)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

 

“长老”强调身份,“监督”说明所做之事,而“牧师”则涉及态度和品格。这三个称呼都用指同样的教会领袖,指的都是那些喂养,带领教会的人,然而各称呼有独特的侧重点。

 

Episkopos的意思是“监督者”或“守望者”,在新约中出现了五次。在彼得前书2:25,耶稣基督被称为“灵魂的监督”(episkopeo),意思就是,耶稣基督对我们有最清楚的认识,因此他最了解我们。其他四处经文都用episkopos来指代教会领袖。

 

Episkopos是希腊世俗文化中等同于希伯来传统中长老观念的词语。监督或者主教是那些受帝王任命治理夺城或新建城邦的人。他对帝王负责,但被授权负起监督的责任。他的职能就像一位专员,负责管理新殖民地或占领地的事务。因此,在1世纪希腊人的观念中,Episkopos有两层意思:对上司负责和建立新秩序。外邦信徒一看到这一词语,马上就能明白这两个概念。

 

查考圣经中对episkopos一词的用法是颇为有趣的。它在使徒行传中只出现过一次,且是在接近末尾的地方(徒20:28)。当时教会中的外邦信徒相对较少,因此,这一词语在基督徒圈子里还不常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邦人得救,教会开始失去它的犹太渊源,希腊词语episkopos一词就明显更为频繁地被用来形容那些发挥长老作用的人(参见提前3:1)。

 

新约中的主教或监督在教会中具有特殊的领导角色,专门负责群羊的教导(提前3:2)、喂养、保护和常规性牧养(徒20:28)。在圣经里,长老的地位和监督的地位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两个词指的是同一批领袖,episkopos强调职能,presbuteros强调品格。

 

Poimēn(牧师或牧者)在新约中出现过许多次,但以弗所书4:11是英王钦定本中唯一一处将它译作“牧师”的地方,其他地方都译作“牧者”。

 

在使徒书信中,poimēn出现过三次,其中两次指的是基督。希伯来书13:20-21是祈福:“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poimēn)——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他的旨意。”彼得前书2:25说:“你们从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poimēn)监督(episkopos)了。”

 

在以弗所书4:11,“牧师”(poimēn)与“教师”一词一同使用。此处的希腊文句子结构显示这两个词语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可以用连接号将二者连接起来作牧师-教师。此处强调的是牧师的教导事工。

 

所以,尽管牧者的图画本身带有领导的概念,Poimēn强调的是牧师照看和喂养的角色。它着重领袖的态度。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牧师,一个人必须有牧者的仁爱心肠。

 

“长老”一词出自旧约犹太背景。希伯来语中表示长老的词(zaqen)主要用指那七十个协助摩西的支派领袖,如民数记11:16和申命记27:1所示。它在那两个例子中指代特别的一类人,类似于参议院,被分别出来带领以色列人。申命记1:9-18显示,这些人负有审判百姓的责任,摩西通过他们向百姓传达指示(出19:7-9;申31:9)。他们带领百姓过逾越节(出12:21),可能还带领其他敬拜活动。

 

后来,以色列人中的长老具体参与各城的治理(撒上11:316:430:26)。他们的职能仍然是做决定——将智慧运用到百姓的生活中,解决冲突、提供指引并总体监督一个有序社会的各种细节。

 

旧约称他们为“会中的长老”(士21:16)、“以色列的长老”(撒上4:3)、“国中的长老”(王上20:7)、“犹大的长老”(王下23:1)、“本城的长老”(拉10:14)。他们是地方长官或支派的长官(申16:1819:1231:28)。

 

另一个表示长老的希伯来词语是sab,只在旧约中出现过五次,全部出现在以斯拉记,指的是那些在被掳重返后负责重修圣殿的犹太领袖。

 

希腊语的“长老”(presbuteros)一词在新约中出现了约七十次。就如zaqen(意思是“上了年纪的”或“有胡子的”)、sab(意思是“头发灰白的”)和英语中的elder一样,presbuteros一词指的是成熟的年纪。在使徒行传2:17,彼得引用约珥书2:28:“老年人要做异梦。”在约珥书中,用指“老年人”的希伯来词语是zaqen,而在使徒行传中使用的希腊词语是presbuteros。在那种情形下,“老年人”并不是一个官衔,而只是指一位老人。

 

在提摩太前书5:2presbuteros的阴性形式被用来指老年妇女,与年轻妇女形成了对比:“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姐妹。总要清清洁洁的。”在该处上下文中,这一词语同样仅表示成熟的年纪,并非指教会中的职位。

 

彼得前书5:5也有类似的用法:“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正如提摩太前书5:2一样,此处这一词语被用来对比年长的和年幼的。在这样的上下文中,presbuteros一般理解为“老年人”,而不一定指有任何职位的人。这就是这一词语在希腊语一般用法中的主要含义。

 

在基督的时代,presbuteros是一个常用词语。它在新约中用到28次,指代以色列人中一批没有官位的属灵领袖。例如:“祭司长和长老”(太27:3)、“文士并长老”(太27:41)、“守殿官并长老”(路22:52)、“治民的官府和长老”(徒4:9)。在这种情况或与此类似的用法中,presbuteros指的是不算任何一种祭司却被大家公认的犹太宗教领袖。这些长老似乎是公会——耶稣时代犹太教的最高统治机构——的成员。

 

马太福音15:2和马可福音7:35使用了“古人的遗传”一词。在那里,presbuteros指的是那些传下宗教习俗、律例的古代领袖,他们是决定犹太人传统的教师。在这种意义上,长老等同于拉比,不一定代表官位。

 

Presbuteros在启示录一书中出现过12次,每一次指的都是那24位长老,他们似乎是神从所有世代中拯救出来的百姓的特别代表。

 

新约教会最初以犹太人为主,自然而然,由长老来治理教会的观念也就被大家接受了。长老是犹太语对领袖的常用称呼中唯一与任何王族或祭司身份无关的。新约之所以使用这一词语,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在教会中,每位信徒都与基督一同主治,所以不可能有地上的王。而且,不像以色列国,教会并没有特别指定的地上的祭司,因为所有信徒都是祭司(彼前2:59;启1:6)。因此,在所有表达领袖概念的犹太词语中,长老这一称谓最适合用来指代受命成为教会领袖的那类人。

 

以色列的长老是成熟的人,是家族的头(出12:21),是敬畏神、以诚实无妄闻名、道德品质高尚的有能之人(出18:20-21),是被圣灵充满的人(民11:16-17),是有智慧、有见识、有经验的得力之人——他们公正、勇敢,能够代求、教导,并且正义、公平地审判百姓(申1:13-17)。所有这些品格,都包含在犹太人对presbuteros的认识中。使用这一词语来描述教会领袖,也同样强调了属灵阅历上的成熟,表现为道德品质上的坚毅沉稳,始终如一。

 

Presbuteros在使徒行传和使徒书信中出现了将近二十次,指的是教会中一群特别的领袖。无疑,从教会建立之初,一批成熟的属灵领袖就受命对教会负责。例如,安提阿教会(信徒最初被称为基督徒的地方)就差遣巴拿巴和扫罗带捐项去见耶路撒冷的长老,由他们分发给犹太地区贫穷的弟兄(徒11:29-30)。因此,很显然,最早期的教会已有长老,而且安提阿的信徒认同他们的权柄。

 

既然安提阿教会源自耶路撒冷教会的事工,那么,很有可能,安提阿教会也有长老。保罗在以使徒的身份传道之前,很可能是安提阿的一名长老。在使徒行传13:1,保罗被列在该教会的教师之中。长老在耶路撒冷大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见徒15:246222316:4),显然,他们对初期教会的建基有很大的影响力。

 

随着保罗和巴拿巴开始在新的地方传道,随着教会开始扩展,指定教会领袖的程序就变得更加清晰确定。纵观新约圣经,在教会的发展过程中,领袖都被称作长老。

 

因此,在一般用法中,“长老”看来是对我们现今最合适的称呼。因为这称呼不像“主教”,甚至“牧师”这两个词,在相当一部分的教会历史中被强加了许多不符合圣经的隐义和色彩。

 

早在使徒行传第14章,我们就可以从圣经的叙述中看到,建立一间新教会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选定并认命领导教会的长老。“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徒14:23)。

 

几乎所有我们所知的新约教会都具体提到长老的存在。例如,圣经告诉我们,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徒20:17)。以弗所教会有长老之实意义重大,因为小亚细亚地区的所有教会——如启示录1:11中所列的那些教会——都是以弗所教会事工的延伸。我们可以推想,所有这些教会都按照以弗所教会的样式设立了自己的领袖层,即多位长老。

 

彼得写信给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的信徒道:“我……劝你们中间……作长老的人……务要牧养……神的群羊”(彼前1:15:1-2)。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和庇推尼都不是城市,而是区域。因此,彼得的信是写给分散在整个亚细亚地区的数间教会——这些教会都有长老。

 

牧师-教师的角色是什么?随着使徒时代的结束,牧师-教师的职分成为地方教会中最高层的领导。因此,牧师-教师承担了许多责任。长老要负责照顾,喂养并在属灵上引导整个教会。牧师-教师是最高的裁决机构,也是信徒了解神对教会事务的心意所仰赖的最大资源。

 

提摩太前书3:1说:“‘人若想要得监督(episkopos)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这话是可信的。”在第5节,保罗说,监督的工作就是“照管神的教会”。这里清楚地表明,监督的主要责任就是作教会的托管者。

 

这一概括性的责任包含许多更具体的职责,其中最明显的一项就是监督地方教会的事务。提摩太前书5:17说:“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希腊语中译作“管理”的一词(proistēmi)说明长老的责任,在提摩太前书中出现过四次(提前3:45125:17),在帖撒罗尼迦前书5:12出现过一次(译作“治理”),在罗马书12:8出现过一次(治理被列在属灵恩赐之中)。Proistēmi的字面意思是“先行站立”,指的是所有长老都具有的普遍性的监督义务。

 

作为治理教会的人,负责牧养的长老不听命于地方教会以外任何更高的属世权柄。但是,他们对教会的权柄不是通过武力或独裁的力量,而是通过教导和榜样(参见来13:7)。

 

长老不应该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或投票的方式行事。如果所有长老都被同一位圣灵引导,都以基督的心为心,那么,他们在所做的决定上就会心意相同(见林前1:10;参见弗4:3;腓1:272:2)。如果存在分歧,所有长老应该一起查考圣经、祷告、寻求神的旨意,直到达成一致。教会的合一与和谐始于这一原则。

 

长老有传道和教导的责任。他们要为教会决定有关教义的问题,有责任向会众宣讲真理。在监督必须具备的属灵资格清单中,提摩太前书3:2-7只给出了一项与某一具体职能有关的资格:他必须“善于教导”。所有其他资格都与个人品格有关。

 

提多书1:7-9也强调了长老作为教师的责任的重要性。“监督……必须……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假教师已经在教会中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作领袖的一项关键资格就是能够明白并教导纯正的教义。这节经文中的“劝化”一词源自希腊词parakaleō,其字面意思就是“叫到近前”。根据这一词语在新约中的用法,我们看到,劝化的工作有几个要素。劝化包括说服(徒2:1414:22;多1:9)、恳求(林后8:17)、安慰(帖前2:11)、勉励(帖前4:1)和耐心地重申重要教义(提后4:2)。

 

长老要成为那些寻找祷告支持之人的帮助。雅各写道:“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雅5:14

 

从使徒行传20:28,我们了解到长老的另一项职能就是牧养:“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牧养”这一词语包含两项不可分割的责任,就是喂养和保护群羊。第29-30节再次强调监督的保护工作对抵抗假教师的威胁至关重要。

 

长老要作照顾群羊、爱护群羊的牧者,但圣经从来没有将会众说成是“他的群羊”或“你的群羊”。信徒是“神的群羊”(彼前5:2),长老只是神这些宝贵财产的管家和照看者。

 

作为教会的属灵监督,教牧要决定教会的组织体制(徒15:22)、监督(徒20:28)、按立(提前4:14)、管理、教导、传道(提前5:17)、劝化、辩驳(多1:9)、牧养、做群羊的榜样(彼前5:1-3)。这些责任将长老放在新约教会工作的核心位置。[2]

 

今天的每位信徒都直接或间接地受惠于神赏给教会的这些有特别恩赐的人。通过传道、教导、写作、劝化及其他服侍,长老将失丧的人领到基督面前,丰富了我们对神及其话语的认识,鼓励我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他们“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来13:17)。

 

基督赏给个人或教会的所有恩赐,都在他自己身上完美地体现。他是最好的传道者,最好的教师、治理者、管理者、仆人、帮助者和施与者。基督是每一样恩赐完美的展示者和榜样,因为他赏给我们的恩赐正是他自己。

 

[1] First Corinthians,The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Chicago: Moody, 1984], pp.322-24.

[2] 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长老的内容见作者的《有关长老的关键问题的解答》Answering the Key Questions About Elders, Panorama City, CA: Word of Grace Communications, 1984)。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