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旨在为牧者和研经者提供免费的中文研经资源,包括多种圣经版本、词典、汇编、地图以及注释系列等。
《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以弗所书》选自“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Chinese Christian Training Resources Center,简称“华训”)出版的《麦克阿瑟新约注释——以弗所书》(The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Ephesians)。
在此特别感谢张西平牧师提供繁体中文译文。
经研经工具团队修订后,这套注释制作成了简体中文版,并已在研经工具上线。
供用户免费使用。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选择以弗所书,并标签选择“讲道”,即可阅读该注释的大纲、导论和注释。
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
七、教会的合一(2:11-22)
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因为我们两下藉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人的罪性之一就是设立高墙,将他人排除在外。新约时代,一个最大,最难逾越的高墙之一存在于奴隶和自由人之间,尤其是在奴隶和他们的主人之间。那些自由人鄙视奴隶,看他们低人一等,只比牲畜稍强。许多奴隶也带着轻蔑和怨毒的眼光看自己的主人。因此,初期教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使拥有奴隶的基督徒和身为奴隶的基督徒在属灵上平等地彼此对待。
妇女基本上也被视为低人一等。丈夫对待自己的妻子常常与对待自己的奴隶相差无几。当一位妻子成为基督徒以后,她的整个生命、世界观和价值体系都改换一新。一个不信的丈夫很可能单单因为她未经自己允许就擅作如此离经叛道的决定而和她离婚。
希腊人深为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所谓民族优越性而骄傲,以至于视其他所有人为野蛮人。在罗马书1:14和歌罗西书3:11,保罗也暗示了这一观念。希腊语被认为是众神使用的语言。罗马政治家西塞罗(Cicero)写道:“正如希腊人所说:‘人分两等,希腊人和野蛮人。’”另一位古罗马人李维(Livy)写道,希腊人不断向其他种族的人发动战争,把所有这些种族的人视为野蛮人。由于这种情绪,早期教会不仅要面对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之间仍然存在的隔阂,还要面对希腊信徒和其他外邦信徒之间仍然存在的隔阂。
在《和平的十字架》(The Cross of Peace)一书中,菲利普·吉布斯爵士(Sir Philip Gibbs)写道:
藩篱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必须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今天,世界上各族各民之间藩篱林立,形形色色。现代化进程已经让世界天涯比邻,而神给我们的使命则是让世人成为手足弟兄。面对今天种族之间及阶级之间隔断的墙,我们必须用基督的福音重新震撼全地:在基督里,不分为奴的、自主的、犹太人、希腊人、文明人、野蛮人,所有人都合而为一了。
神的子民之间的不合一素来是让神特别痛心的一件事。在约翰福音第17章耶稣为门徒的代祷中,他三次为门徒的合而为一祷告(约17:11、21、22),又祈求“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约17:23)。耶稣的祷告总能成就,因为他总是按照天父的旨意祷告。耶稣为自己子民能合而为一所作的祷告,从信徒的地位看已经成就,因为每个信他的人在灵性上都已经与他及其他各个时代的所有圣徒合而为一了。“但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林前6:17)“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2-13)
正如肉体的每一个部分都血脉相通,基督的身体——教会也是如此。神的灵将神的生命放进每个相信耶稣基督之人的灵里,并使这人与其他所有在同一永恒国度中的信徒合而为一。在耶稣基督的国中,一切藩篱都已消除。在基督里没有围墙,没有阶级之分,没有等级之分,没有种族之分,没有性别之分,没有任何分别。
但可悲的是,现实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保罗强有力地宣告信徒在地位上的合一,但在同一封信中,保罗同时严厉地批评了哥林多信徒在现实中的不合一。“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林前3:1、3;参见林前1:11-13)。
就在大约二十年前,在美国南方一座城镇里,一间富有的白人教会的牧师开始对整个社区有了负担。他所在教会的黑人清洁工是一位仁厚而顺服的基督徒,两个人一起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圣经学习和祷告时间。几个月后,教会的管理委员会找到牧师,告诉他必须停止和“那个人”的交往,因为这有损教会形象。牧师告诉他们自己不能那么做,因为他认为和这位黑人交通并牧养他是神的旨意。结果,镇上几乎没有一家商店愿意卖东西给这位牧师。他买不到衣服、汽油甚至食品。不久,这位牧师就精神崩溃了,他被送到附近一座大城市里一家医院的精神病房。次日,他从窗户跳下去,自杀了。
然而,另一个故事则与此大相径庭。它发生在一个当代的非洲教会。这个教会里的信徒来自曾经数代为敌,不共戴天的不同部落。一位宣教士正在那间教会主持圣餐,环视会众,他激动不已。他看到恩格尼(Ngoni)部落的酋长和那个部落的许多人在那里,看到森加(Senga)和通布卡(Tumbuka)部落的人也在那里,他们在一起唱歌、祷告、同领圣餐。从前,这些部落热衷于夸耀自己杀了其他部落多少男人、强奸了多少女人、伤残了多少孩子。那位年老的酋长仍记得从前年轻的恩格尼战士前往攻击敌人,烧杀掳掠了一个又一个村庄之后,带着沾满了森加和通布卡部落人鲜血的长矛回到部落。然而,过去他们因彼此仇杀流血彼此为敌,如今他们却因着同一位救主耶稣基督的宝血合而为一了。
这就是耶稣基督赐给他的子民,并要求他们持守的那种合一,“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保罗接着说:“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弗4:4-6)教会要彰显这合一,“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
(一)基督外的隔绝(2:11-12)
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
以弗所教会内部的不合一,首先是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之间的不合一。然而,正如保罗稍后提醒他们的,那“藉着圣灵启示他的圣使徒和先知”的“基督的奥秘”乃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3:4-6)。为了在神的圣灵里合一,一切差别都被放置一边。“所以,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6-28;参见罗10:12)。教会的合一不是组织上的,而是灵里的。这一段经文着重的正是这属灵合一的概念。“合而为一”(弗2:14)、“一个新人”(弗2:15)、“一体”(弗2:16)、“两下”(弗2:14、16、18)和“同”(弗2:21-22)等词语,都显示出使徒保罗强调的重点。
在福音事工上针对某个国家、种族、宗教或民族背景的群体,并为某个群体策划相对独特的传福音方式,这样做通常是有益的,有时也是必要的。但不幸的是,来自这些群体的信徒往往至始至终不能融入现有的教会。
神凭绝对主权拣选了犹太人作他特别的子民。神对以色列人说:“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摩3:2)神拣选以色列人,不仅是要让他们承受神特别的祝福,也是要他们成为将这祝福传递给他人的管道。从起初开始,神的计划就是要通过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犹太人使“地上的万族都要……得福”(创12:3)。以色列人被呼召作一个器皿,要将对神的认识传遍全地。
不幸的是,以色列人从未完成这一使命。以色列人更乐于定外邦人的罪,而不是向外邦人作见证。一位拉比作家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显示岀犹太人对外邦人的普遍态度:一位外邦妇人来到拉比以利亚撒(Rabbi Eleazar)那里,承认自己有罪,告诉他自己希望能成为义人。这位妇人希望能被犹太教信仰接纳,因为她听说犹太人和神很亲近。据说这位拉比回答道“不行,你不能被接纳”,就在这位妇人面前把门关上了。
在异象中见到神命他吃不洁的动物(徒10:9-16)之前,彼得对外邦人也怀有同样的轻蔑态度。彼得后来向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和他的家人解释道:“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徒10:28;参见加2:11-14)
神命令教会“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神的计划一向是要将自己的爱、恩典、赦免和怜悯赐给世上的每个人。
神使以色列人与众不同的原因有二:首先,神想让世人看见并注意到他们,且意识到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与众不同。其次,神希望以色列人特点鲜明,好让他们永远不会与其他民族混杂在一起。神给以色列人严格的饮食、穿着、婚嫁、礼仪和其他方面的律法,以使他们永远不能轻易融入另一个社会。神的本意是要让这些与众不同之处跟他赐给以色列人的特别祝福一样,成为见证的工具。然而,以色列人却一味将它们变质为骄傲、孤立和自我荣耀的资本。
正如稍后保罗在本书信中对以弗所基督徒的提醒,神对教会也有类似的呼召,要教会与世界分别为圣,“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而要“脱去……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且要“将……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4:17、22-24)。然而,教会也面临同样的危险,即骄傲地将特别的祝福扭曲成为骄傲、孤立和自我满足的资本,而不是谦卑地用它向世人见证神的恩典和良善。
约拿身上代表着犹太人对外邦人的普遍态度。神呼召约拿向尼尼微城传讲他的话语,这位先知却往相反方向逃走。在他终于顺服神,看到整个城市因为自己传讲的信息而悔改之后,“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因为神出于他的恩典和怜悯赦免了尼尼微城邪恶的外邦人——正如约拿所料(拿4:1-2)。
和约拿一样,大多数犹太人不愿意与任何外人分享他们那位充满恩典和慈爱的神。他们接受神所赐的祝福,却不接受神所给的使命——作外邦人的光(赛42:6,49:6,60:3,62:1-2)。
从人的角度来看,犹太人对外邦人的轻蔑态度往往情有可原。因为在犹太人的历史中,他们不断受到外邦人的欺压和逼迫——这些人常常把犹太人看作可以压榨的奴隶民族。如同他们在当代纳粹统治下所经受的,犹太人一向常被丑化为人类的公敌。
然而,犹太人并没有反映岀那呼召并赐福给他们的神的恩惠慈爱和宽恕,而往往以自己的怨气和仇恨回敬迫害他们的人。就像约拿一样,犹太人希望外邦人受到审判,而不是得到赦免。有些犹太人相信神创造外邦人是要用他们作地狱的燃料。许多犹太人相信神爱以色列人,却恨一切其他民族的人。结果,有些犹太妇女会拒绝帮助非犹太妇女接生,以免担上将又一个可恶的外邦人接入世界的罪责。
当一名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时候,他总会抖落鞋子和衣服上的灰尘,以免外邦人的灰尘玷污了圣地。由于撒玛利亚人有部分外邦人血统,大多数犹太人会绕大远路,以避免从撒玛利亚经过。如果一名年轻的犹太男子或女子和一名外邦人结了婚,他们的家人会举行一场葬礼,标志着他们的孩子对于宗教、民族和家人而言,已经死了。由于害怕沾染污秽,许多犹太人不进外邦人的家,也不让外邦人进自己的家。
数百年来,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仇恨日渐加深。尽管他们不总处于公然对峙中,但他们相互的蔑视使他们之间的隔阂不断扩大。
这种仇恨的迹象也可以在初期教会中发现。地位上的合一并不容易实现,许多犹太信徒难以相信一名外邦人能得救,除非他先改信犹太教——通过遵守摩西的律法,如果他是一名男子,还要通过受割礼。这些犹太化主义者在教会中影响甚大,以至于教会不得不在耶路撒冷召开一次特别会议来纠正他们的教导(参见徒15)。甚至在这次会议作出了明确的决议,认定一名外邦人无需成为一名犹太人才能得救之后,仍有许多犹太基督徒固执己见。在这一问题上,神曾给过彼得特别的启示(徒10),彼得也亲自参加了耶路撒冷会议,但他还是因惧怕某些犹太化主义者而在福音上做出妥协。为此,保罗“因他有可责之处……就当面抵挡他”(加2:11)。只有一个福音,就是恩典的福音。因此,保罗警告道:“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1:8)
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难以挣脱礼仪性律法的束缚,如守安息日、不吃不洁净的动物等。改信基督教的外邦人则为是否能吃异教神祇的祭肉之类的事为难。在许多类似的问题上,犹太和外邦信徒都被自己以前的传统和思想绊倒,从而又使彼此绊倒。因为对于一方极其重要的事情,对另一方看来则无关紧要。在以弗所书2:11-22,保罗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他描述了犹太人和外邦人先前在社会和属灵上的彼此隔绝;然后,他描述了他们在耶稣基督里全新的属灵上的合一。
这段重要的经文以因此一词开始,表明下文关于外邦基督徒全新身份的思想,是建基于前文第1-10节所描述的基督为了赐给他们生命和永远的福气而为他们成就的一切。这里保罗仿佛在呼吁外邦基督徒为他们摆脱过去的光景分外感恩,从而得以充分地意识到与其他信徒合而为一的宝贵。最能激发一个得救罪人感激之心的,莫过于回头看看自己已经走出的深坑。
1. 社会的隔绝
第一类隔绝是社会的隔绝: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保罗称他的读者为按肉体是外邦人,旨在强调这一差别是身体上的,外在的。保罗要他们记念自己在归向基督以前是什么样子。对犹太人而言,他们是被遗弃的人,被称为没受割礼的——这是一个嘲讽的、侮辱的、蔑视的称呼。大卫称歌利亚是一个“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撒上17:26),因为外邦人身上没有神的选民所受割礼的标记。许多犹太人认为外邦人低自己一等,且神对他们漠不关心。保罗的语气中对犹太人的这种仇恨持鄙视的态度,这从他挑选的描述犹太人的字眼中可以看出来——称为受割礼之人(直译为“人手加在肉体上的”)。借此,保罗批评了犹太人的自夸,强调割礼也只不过是外在的(参见利26:41;申10:16;耶4:4;结44:7)。
然而,无论对犹太人还是其他任何人来说,割礼从不标志着个人与神的关系。保罗在罗马书中格外强调这一真理。“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罗2:28-29;参见加5:6,6:15)在罗马书接下来的4:9-12,保罗指出,犹太人之父亚伯拉罕是在受割礼之前得救的。代表犹太人和外邦人隔绝的割礼不过是一个单纯身体上的差别。
2. 属灵上的隔绝
外邦人更深重的隔绝是他们与神的隔绝: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尽管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在道德上并没有差别(参见弗2:1-10),神对待他们的方式却有分别。在基督来临之前,犹太人是有神应许的子民,而外邦人民众则在下述五个方面与神隔绝了。
首先,外邦人是没有基督的人,与弥赛亚(基督)无关。因此,他们没有关于一位弥赛亚救主和拯救者的指望。他们的历史没有目的,没有计划,没有归宿——只有神的最终审判,而他们对此也毫不知晓。当时流行的斯多亚派哲学家们教导说,历史以三千年为周期不断循环。在每一周期结束时,宇宙会烧尽,然后重生进入下一个无意义的循环。
异教徒的神灵们不过是人自己软弱和罪恶的延伸。以弗所城的守护神,女神黛安娜(Diana),也称亚底米(Artemis),并没有被描述为美丽而优雅的生灵,而是一头丑陋的野兽,乳头下垂,供她所生的一窝幼崽吮吸。揭开外邦人偶像崇拜的真面目,我们会发现它无一例外,总是可怕和令人厌恶的。它靠恐惧和绝望得势,而不是信任和盼望,因为它背后的鬼魔之“神”是邪恶又反复无常的,而不是圣洁而信实的。尽管神在他永恒的主权计划中要外邦人借着信与基督联合,但那时他们还没有这种关系。
其次,外邦人在属灵上被隔绝是因为他们不属于以色列国民。神已使自己的选民成为一个神治之国,成为神亲自作王作主的国家。神赐给这个国家他特别的祝福、保护和慈爱。他赐给他们他的约、他的律法、他的祭司、他的祭祀、他的应许和他的引导(参见申32:9-14,33:27-29;赛63:7-9;摩3:2)。诗篇作者说,“别国他都没有这样待过;至于他的典章,他们向来没有知道。”(诗147:20)以西结深刻地描述了神对以色列人特别的关爱。
论到你出世的景况,在你初生的日子没有为你断脐带,也没有用水洗你,使你洁净,丝毫没有撒盐在你身上,也没有用布裹你。谁的眼也不可怜你,为你做一件这样的事怜恤你,但你初生的日子扔在田野,是因你被厌恶。
我从你旁边经过,见你滚在血中,就对你说:你虽在血中,仍可存活;你虽在血中,仍可存活。我使你生长好像田间所长的,你就渐渐长大,以至极其俊美,两乳成形,头发长成,你却仍然赤身露体。我从你旁边经过,看见你的时候正动爱情,便用衣襟搭在你身上,遮盖你的赤体,又向你起誓,与你结盟,你就归于我。这是主耶和华说的。那时我用水洗你,洗净你身上的血,又用油抹你。我也使你身穿绣花衣服,脚穿海狗皮鞋,并用细麻布给你束腰,用丝绸为衣披在你身上。又用妆饰打扮你,将镯子戴在你手上,将金链戴在你项上。我也将环子戴在你鼻子上,将耳环戴在你耳朵上,将华冠戴在你头上。这样,你就有金银的妆饰,穿的是细麻衣和丝绸,并绣花衣;吃的是细面、蜂蜜并油。你也极其美貌,发达到王后的尊荣。你美貌的名声传在列邦中,你十分美貌,是因我加在你身上的威荣。这是主耶和华说的。(结16:4-14)
如果外邦人接受真正的神,他们也能成为那一蒙福国度的一部分。但因为他们拒绝了神,他们也就丧失了神对那一国度的祝福。他们没有蒙神赐福的社群或国度,也没有神的保守。他们得不到特别的祝福,是因为他们在神的国度之外。
第三,外邦人在属灵上被隔绝是因为他们没有任何与神的约,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诸约中最大的应许之约是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2-3,17:7,26:3-5,28:13-15)这一伟大的约包括摩西之约、巴勒斯坦之约、大卫之约,以及新约(耶31:33)。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围绕着并决定了神与以色列人的所有关系(罗9:4)。
应当说明的是,以色列与神的约是一份协议,其中神亲自保证要实现他向自己的子民的应许——将他们从罪中拯救出来,并永远赐福给他们。信心和顺服是受约蒙恩得救之人的两个标记。
在诸约中,神赐下并重申他对以色列人的应许:他要赐福他们,使他们兴盛、生养众多,搭救并要救赎他们。在诸约中,神应许要赐给他的子民土地,王国和一位君王,他还应许赐给那些信他的人永生和天国。
第四,外邦人在属灵上被隔绝是因为他们毫无盼望——没有指望。那些与基督无关、不属以色列国、没有所应许的诸约的人也没有指望。真正的盼望只能基于一个真正的应许,基于确信某人能成就他所应许的事。盼望是莫大的福气,能给生命带来意义和安全感。人活着若对将来的喜乐和丰盛没有指望,就会萎缩成一滩毫无意义的原生质。盼望是生命的目的,是我们将在神的计划中蒙福的确据。约伯的哀歌中最大的伤感体现在这两句话中:“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无指望之中。”(伯7:6)与这一悲观看法相反的是犹太人所赞美的充满喜乐的真理,这真理在诗篇146:5中简洁地表达出来:“以雅各的神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神的,这人便为有福!”“以色列人所指望的”(徒28:20)乃是对永恒的救恩和荣耀的指望。耶利米将“以色列所盼望的”作为对神的称呼之一,其意思与救主相同(耶14:8,17:13)。诗篇作者这样表达自己的指望:“主耶和华啊,你是我所盼望的,从我年幼,你是我所倚靠的。”(诗71:5)外邦人却没有这样的指望。
如果有人要给你一笔一百万美元的商业贷款,你一定希望确定他真有那么多钱可以借贷。你也一定希望确定他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如果他没有足够的钱,或者并不守信用,那么他的承诺就没有价值,没有一个正常的人会指望这样的承诺。
以色列人能对神的应许有完全的指望,因为神拥有一切资源可供他支配,并且他不可能说谎。以色列人有神的应许,他们也知道神能够并且会信实地成就这些应许。以色列人在现实中经常对这些应许失去指望,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不信实,而不是因为神的不信实。
然而,外邦人没有这样的应许,因此无从指望。在保罗的时代,大多数外邦人或认为死亡是一切存在的终结,或认为人死后灵魂将脱离肉体,在渺渺阴间毫无目标,无休止地游荡。死亡只会带来虚空,或无止境的绝望。希腊哲学家戴奥真尼斯(Diogenes)说:“年轻时,我喜爱运动。死后我却长眠地下,毫无生气,如岩石般沉默,也将告别所爱的阳光。我虽是良善之人,仍不过如此。死后,我什么也看不见。快乐吧,我的灵魂,趁着你还年轻。”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的人生哲学,它反映在这样的俗语中:“活个痛快”,或“人活就这一辈子”。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外邦人在属灵上被隔绝是因为他们活在世上没有神(atheos)。他们并不是重理性的无神论者,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相信许多神。有的是泛神论者,相信万物(生物与非生物)都具有神性。在亚略巴古,保罗注意到雅典的希腊人“凡事很敬畏鬼神。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徒17:22-23)。他们立那座坛,是怕漏掉了哪一位神灵!
外邦人的问题并不在于他们没有神,而在于他们没有真神。在现今罪恶的世界中,信徒虽有许多困苦试炼,且不断被撒但的体系所困,但他们对于将来会有一个没有罪的完全世界有确定的指望;但身陷于那邪恶体系却没有神,就没有了指望。保罗提醒加拉太那些改信基督教的外邦人,他们认识主以前“是给那些本来不是神的作奴仆”(加4:8)。这就是一切没有基督的人都没有指望的原因(贴前4:13)。
外邦人活在世上没有神,是因为他们并不想要神。主并没有弃绝外邦人,“因为神不偏待人”(罗2:11)。外邦人不像犹太人有神的律法刻在石版上,但他们的心里和是非之心间有神的律法(罗2:15)。外邦人有神本性的启示“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19-20)。神已将关乎自己的真理清楚地显明出来,但外邦人阻挡了这一真理,从而弃绝了神。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1:21)
神呼召犹太人作他圣洁的子民,目的是要差遣他们作外邦人的宣教士,以恩典和慈爱呼召万民归向他。然而,外邦人固然对神给他们的部分启示不忠不信,犹太人对神更大启示的回应也强不到哪里去。可悲的是,许多基督徒同样有愧于神所賜的前所未有的亮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9;参见罗1:18-21)
在基督再来并用他自己的大能拆毁隔离的藩篱之前,人始终会有彼此隔绝的问题。在基督之外,人不但与神失和,人与人之间也无法和睦相处。
(二)基督里的合一(2:13-18)
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因为我们两下藉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
那些从前远离神的人就是已经归向耶稣的外邦人。远离神的是犹太人的常用词,在拉比的文献中用以描述那些远离真神神的外邦人(参见赛57:19;徒2:39)。另一方面,犹太人认为,因为他们与神立约的关系,加上耶路撒冷有神的圣殿,所以他们自己及归信犹太教的人都与神得亲近。但是在基督里,每个人——无论他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靠着基督的血,与神得亲近了。这种亲近,不是外在的、时代性的[1]、民族性的、地理上的或礼仪上的亲近,而是与主耶稣基督合一的灵里的亲密(参见林前1:24)。
争竞、不和、对抗、敌意、仇恨、苦毒、争斗、战争、冲突以及任何其他形式的纷争或分裂的根本原因都是罪。三位一体的神之所以总是完美和谐,是因为神是没有罪的。完全的圣洁产生完全的和谐。解决人类隔绝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除去罪,而耶稣基督藉着流出自己的血已经除去了罪。那些相信基督救赎之工的人,如今在他们的新性情中已经脱离罪了,而在将来见主面的时候,他们会在新的身体里真正永远地脱离罪。基督宝血的洁净之功立刻洗去了罪的工价,且最终将洗去罪的存在。
由于在基督里,罪这个巨大的根本性障碍已经除去,其他一切障碍也
随之而去。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或行得出,那些在基督里合一的人也彼此合一(林前6:17)。圣餐旨在让我们记念主的献祭舍己,这祭不仅是为了把我们带到他的面前,也是为了把我们带到彼此的面前。
借着除去我们的罪,基督使我们彼此和好,并得以到达神面前。
1. 与神及神的百姓和好(2:14-17)
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
希腊文在这里只有一个代词autos(他),却用的是强调式,许多英文译本因此添加他自己来体现强调的语式。作者强调,唯有耶稣使我们和睦(参见赛9:6),在他以外没有平安。耶稣使人与神和好,成就了律法、典章、仪式,献祭或好行为所不能成就的。那些事情既不能使人与神和好,也不能使人与人和好。而借着在十字架上以自己为祭,耶稣将两件事都成就了。
正如罪是一切冲突和分裂的起因,它也是一切和睦与和谐的敌人。和睦与邪恶势不两立。罪根本就是自私,而自私根本就是分裂性,搅扰性的。我们不可能总是为所欲为,而不侵犯到他人的欲望或需求;我们不可能总是自行其是,而不干涉到他人的行事方式。
雅各说:“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4:1-3)
只有当自我死去的时候,和睦才会来到。而自我真正死去的唯一所在,就是加略山脚下。保罗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美国士兵正跟一伙占据了一座农家的德国兵交火。农家的主人已经举家躲入农仓。突然间,他们三岁的小女儿因为害怕而跑进对峙两军之间的田地。士兵们看见了小女孩,马上都停了火,直到小女孩安全了为止。虽然为时短暂,一个孩子带来了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带来的和平。
耶稣基督降世为婴儿,借着自己在十字架上的祭,他使那些信靠他的人和睦。基督带来的和睦不是短暂的,而是永恒的。他将两下,就是犹太人(那在“近处”的人)和外邦人(那些“远离神”的人),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在耶稣基督里,一名犹太人在信仰上不再与一名外邦人有所区别。实际上,自从公元70年圣殿被毁,真正的犹太教就已不复存在了。不仅献祭的地方被毁了,就连祭司承传所依据的所有宗谱记载也一并被毁了。同样,一名在基督里的外邦人在属灵上不再有所区别。他的异教信仰已经不复存在,他的不信已经成为过去,他不再是没有指望、没有神的人。
对那些在基督里的人来说,唯一重要的身份就是他们在基督里的身份。世上没有犹太基督教或外邦基督教,没有黑人基督教或白人基督教,没有男性基督教或女性基督教,也没有自由人基督教或奴隶基督教。只有基督教。我们的一主只有一个教会。
中间隔断的墙指的是外邦人的院与圣殿其他部分之间的隔离。在外邦人的院和以色列人的院之间有一块指示牌写道:“外邦人不得越过环绕圣所及周遭院落的屏障。冒犯者一经发现即被处死。概不负责”这一实体的屏障体现了使两群人离异的敌意和仇恨。我们从使徒行传了解到,甚至将外邦人带进圣殿禁区的犹太人也可能被处死。尽管保罗没有这样做,一些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却指控他将一名来自以弗所的外邦人特罗非摩带进了圣殿。倘若保罗没有被罗马兵丁救出,他们可能已经用石头将他打死了(徒21:27-32)。
神最初将犹太人与外邦人分别开来(参见赛5:1-7;太21:33),是出于将两群人全部救赎的目的,而不是单为了拯救犹太人。神在圣殿中设立外邦人的院,正是为了要赢得外邦人归向他。外邦人的院本是一个让犹太人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地方,是一个为了赢得外邦人改信犹太教并借此将他们带到“近处”的地方。然而,耶稣时代的犹太领袖却偏将这院用作了“贼窝”(可11:17),而不是一个作见证的地方。
基督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永远地拆毁了每一座隔断的墙(希腊原文所用时态强调完全,彻底)。当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拆毁了人与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障碍。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最大的障碍是礼仪性的律法,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节期、供物、献祭、有关卫生和洁净的律法,以及所有类似为了将以色列从万国中特别分离出来的外在规条,都被废掉了。
然而,记在律法上的规条这句话清楚地表明神的道德律并没有被废掉。神的道德律反映的是他自己的圣洁本性,因此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参见太5:17-19)。对于犹太人,这道德律被归纳为十诫,而对于所有人,这律是刻在他们的心里(罗2:15),是所有人仍须遵守的(太22:37-40;罗13:8-10)。耶稣进一步将神的道德律总结为:“我赐给你们一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34)十诫,就像神所有的道德律,只是将神今天仍要求的爱具体地罗列出来(雅2:8)。
一切将犹太人和外邦人分别隔离开来的礼仪性的律法都被废除了。在基督里合一之前,由于食物的禁忌、洁净和忌俗的规条和礼仪,这两群人不能一同吃饭。如今,他们可以和任何人一起吃任何东西。在基督里合一之前,他们不能一起敬拜。一名外邦人不能在犹太人的圣殿里自由地敬拜,而一名犹太人不会到一座异教神庙里去敬拜。如今在基督里,他们可以一起敬拜,不再需要什么殿宇或其他圣地来分别为圣了。一切礼仪性的区分和要求都被废除了(参见徒10:9-16,11:17-18;西2:16-17),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此处再次强调藉着主自己,肯定了这种新的合一只有当人们在主耶稣基督里合而为一时才会发生。
Kainos(新)指的不是一件新近完成的东西,犹如一辆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新车,不过是许多同样车子中的一辆。此处的“新”,指的是类别和品质上的不同,指的是一个全新的型号,不同于以往存在的任何东西。基督里的新人,不是指一名犹太人或外邦人现在恰好成了基督徒;而是指他已不再是一名犹太人或外邦人,他单单是一名基督徒。任何其他的特性都是“从前”的(参见弗2:11)。保罗总结说:“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10:12-13)
另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故事,讲的是一群在战争中失去了一个兄弟的美国士兵们的经历。他们将他的尸体抬到当地唯一的一处墓地,而这块墓地恰好属于天主教。当神父得知死去的人不是天主教徒的时候,说道:“我很抱歉,但他不能葬在这里。”灰心丧气的士兵们决定退而求其次,在夜间将他们的战友葬在墓地的篱笆外。次日清晨,他们回来向死去的战友致以最后的敬意,却找不到篱笆外的那一座坟墓。当他们将自己的窘境告诉神父的时候,神父说:“昨晚的前半夜,我不能入睡,为自己对你们说的话后悔不已;整个后半夜,我都在迁移篱笆。”
当耶稣基督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的时候,他迁移了篱笆,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没有一个来到他面前的人会被拒之门外,没有一个被他接纳的人会在属灵上与其他任何人有所不同。以自己的身体特指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借此他废除、废弃、废止了(废掉,katargeō)争斗、不和与隔绝(冤仇,echthra)。如第14节所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这句话表示犹太人和外邦人(两下是阳性词,显然指人)不仅被带到一起,而且被一同带到神面前。彼此和好是与神和好不可分割的。正如两下都被带到神面前,他们也被带到彼此面前。基督的死完全成就了神的心愿——将人带到他的面前。第13节指出基督的宝血,第15节的重点在于垂死之救主的身体。而此处在第16节,保罗特别提到了鲜血流出、身体被杀的地方(十字架)。十字架是如何成就这一和好的呢?十字架灭了人与神之间的冤仇(参见罗5:1、10)。
基督的献祭结束了人与神之间的敌对。正是基督为罪受神审判,是他付上了神所要求的死的代价,满足了神的公义(参见林后5:20)。基督为罪人“受了诅咒”(加3:13),使那些相信的罪人与神和好,并与其他不分族类,所有悔改的罪人和好。
和好(apokatallassō)是一个意义丰富的词汇,含有化敌为友的意思。此处使用双重介词作前缀(apo, kata),强调了这一和好的彻底(参见西1:19-23)。
人甚至不能与他人和好,更何况与神和好。“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神的忿怒。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罗5:8-10)没有基督,所有人都是无助的,有罪的,都是神的仇敌。保罗在另一封书信中写道:“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既然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西1:19-20)苏格兰释经学家约翰·伊迪写道:“那钉死耶稣的十字架也钉死了人与神之间的敌意。基督的死正是那敌意的死。”十字架是神对犹太主义、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反犹主义、歧视、战争以及其他一切人类冲突的原因和后果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以弗所书3:6中所说的伟大奥秘:“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使我们和睦”(弗2:14)的那一位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Euangelizō(宣讲)直译为带来或宣告好消息。这个词在新约中几乎总是用指宣讲福音,就是借着耶稣基督得救恩的好消息。从这一词语及相关的希腊词语中,我们得着evangelize(传福音)、evangelist(福音传道者)和evangelical(福音派)等英文词汇。因此,在我们的文本中,这一句可以翻译成:他来传或宣讲和平的福音(英文文本为“和平”)。
耶稣降生时,天上宣告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路2:14)主所喜悦的人,就是相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人。第13节中指出,我们也在前面解释过,那些远处的人就是外邦人,而那些近处的人就是犹太人。每个人,无论他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能借着基督得着神的平安。
基督是“和平的君”(赛9:6),他应许他的门徒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约14:27)就像他们的主一样,门徒也应当成为使人和睦的人(太5:9),成为宣讲和平的人。当基督差遣七十人出去传道的时候,他吩咐道:“无论进哪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那里若有当得平安的人,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不然,就归与你们了。”(路10:5-6)和平的气氛环绕着耶稣的事工,不断使那些信他的人蒙福。耶稣给门徒留下的最后的话语中有这样一句:“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约16:33)使徒以及其他早期教会传道者的事工特征是“藉着耶稣基督传和平的福音”(徒10:36)。圣灵事工的特征是赐“仁爱、喜乐、和平”及加拉太书5:22-23中提到的其他圣灵所结的果子。神国度本身的特征是“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赐人平安的神(林前14:33;来13:20)召他的百姓是要他们和睦(林前7:15)。
2. 进到神面前(2:18)
因为我们两下藉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
当我们拥有耶稣基督(他)的时候,我们也借着圣灵得以进到父面前。我们接受基督的时刻,整个三一神的资源就都是我们的了。这不仅是法律上的和好,当我们将我们的需要带到父面前时,这更是真实可贵的亲密关系。
Prosagōgē(进)在新约中只用过三次,每次都用指信徒进到神面前(又见罗5:2;弗3:12)。在古代,一个与此相关的词被用来描述将人引见给国王的朝廷官员。他们引人进到君王面前。这一词语本身的含义是被赋予权利得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面前,知道他必欢迎我们,而不是自己有权进到神面前。只有借着我们救主在加略山上舍己流血,并因着信他,我们才被他的圣灵所感合而为一,得以进到父面前。圣灵在做工,不断将我们向神吸引(罗8:15-17;加4:6-7)。两下和一个圣灵再次强调了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共性。基督成就的救恩和他的教会的建立关乎世人。
在约翰福音第10章,耶稣同时自比为好牧人和羊圈的门(约10:1-14),他并没有将两个隐喻混淆。巴勒斯坦地区的牧人在夜间会将他的羊带进羊圈中;倘若出门在外,他会用石头、木头或泥巴立起一座临时的篱笆。在他把羊赶进去,仔细地数点它们,在它们被石楠或尖锐的岩石划伤的伤口上涂上油以后,他会在代门的窄口处打横躺下——牧羊人自己就是门。
唯一进到神面前的路,唯一进入他国度的羊圈的门,是他的儿子。但这是一条奇妙而满有荣耀的进入之路,永远向我们开放,我们永远能够“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借着神的圣子,我们也成为他的儿子,因此,我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罗8:15)。
那些曾经在社会上、属灵上被隔绝的人,如今在基督里与神合一,彼此之间也合而为一。因为有了基督,他们既彼此和睦,也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他们有了一位引见人,他会在神天上的宝座前引见他们,他们可以随时来到神面前,如同来到父亲面前,知道他不再审判或定罪,而只会赦免和赐福。即使神的管教也是爱的行为,为要洁净他宝贵的儿女们,并恢复他们的圣洁和属灵上的丰富。
(三)总结(2:19-22)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保罗用了三个隐喻来描述基督身体那奇妙无比的合一,以此结束有关的讨论。在同国的图画中,保罗显示了犹太人和外邦人如何成为同一个国度的一部分。在神家里的人的图画中,保罗显示了所有信徒如何在基督里成为一个属灵的家庭。在主的圣殿的图画中,保罗显示了所有信徒一起成为神的居所。
1. 在神的国度中合一(2:19上)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
无论信徒从前是远离神和他的子民还是靠近,他们在耶稣基督里已合而为一。无论他们从前是外人还是流离失所之人,是客旅还是寄居的,所有信徒——每一个时代信靠神的信徒——在基督里都与圣徒同在神的国中。神的国中没有外人或客旅,也没有二等国民。保罗宣告说“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腓3:20),而天上唯有的国民就是神的圣徒。
2. 在神的家中合一(2:19下)
是神家里的人了。
就好像成为神神圣国度的一员还美中不足似的,神在基督里满有恩典的工作将我们吸引得更近,使我们成为神家里的人。由于我们因着信与神的儿子认同,神现在看待我们就完全如同他看待自己的儿子一般——带着无尽的爱。由于父亲只会将自己最好的给儿子,神也只会将自己最好的给那些在他儿子里的人。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便是他的家了”(来2:11,3:6;罗8:17)。
天上的国民或家中的一员并非在角色和地位上有所分别,而只是对同一事实的不同视角而已,因为每一个天国的国民都是家中的一员,而每一个家中的成员也都是一个天国的国民。
如果信徒在神面前没有分别,那么他们之间也不应该有分别。我们都是一国的国民和一家人,在神面前,从任何属灵角度讲我们都是平等的。如果神接纳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怎能不彼此接纳?
3. 在神的殿中合一(2:20-22)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使徒和先知的根基指的是他们所教导的神的启示,这些启示的书面记载就是新约。由于希腊语中的属格用的似乎是主动态,标志着动作的载体,所以,这一词组的意思并非使徒和先知本身就是根基——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确实是——而是他们设立了根基。保罗称自己为“一个聪明的工头”,他“立好了根基”,“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林前3:10-11;参见罗15:20)。这些先知是新约的先知,这从他们被列在使徒之后且参与耶稣基督教会的建立便可看出(参见弗3:5,4:11)。他们的独特职能,就是在新约正典完成之前的年月里,满有权柄地向教会宣讲神的话语。他们被视为立根基的,显示他们仅存在于新约形成期。如4:11所示,他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便让位给“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
根基的房角石就是基督耶稣自己(参见赛28:16;诗118:22;太21:42;徒4:11)。房角石是古代建筑主要架构的一部分,它一定要足够坚固才能支撑起建于其上的建筑;它也要被精确地放置,因为架构的其他每一部分都以它为基准。房角石是基础,是定位者,也是整个建筑的维系者。这就是耶稣基督在神的国度、神的家及神的殿中的地位。
借着以赛亚,神宣告说:“看哪,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赛28:16)在引用这一段经文之后,彼得说:“他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彼前2:7、9)
正是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Sunarmologeō(联络得合式)指的是构成一件家具、一座墙、一座建筑或其他架构的每一部分之间精细的组合。每一部分都被精确地切割好与其他各个部分紧密地、牢固地、优美地组合。没有哪个部分放错位置、有缺陷、畸形或是不合适。由于教会是基督的各房,她就一定是完美无瑕的,没有缺陷或污点。将来有一天基督就会这样将教会——他自己的圣殿——献给自己(弗5:27)。
然而,在每个将要相信基督的人信主之前,基督的身体还不完全。每一个新信徒都是基督的各房——他的圣殿——的一块新石。因此,保罗说渐渐成为圣殿,因为信徒在不断加入。
欧洲的许多大教堂几百年来一直在建造中。在这一持续的过程中,新的房间、侧室、礼拜室等不断被建成。这就是耶稣基督的教会的情形。随着每一名新圣徒成为一块新石,教会处于不断修建中。彼得说:“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前2:5)作为天国的国民、家中的一员、活石,耶稣基督里的信徒是圣洁的祭司,要在神的圣殿中献上灵祭。作为圣殿活的、积极的、宝贵的一部分,我们正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又见林后6:16)。
居住的所在(katoikētērion)一词含有永恒的家的意思。神藉着圣灵在教会中建立地上的圣所,且以主的身份永远地居住在那里。这对那些生活在异教庙宇之间的人来说是一个鲜活的描述,他们相信异教的神灵住在那些神庙里,如以弗所的亚底米神庙(参见徒19:23-41)。但教会可不是一个供奉偶像的小房间,而是所有得救赎之人博大的属灵身体,有神的圣灵居住其中。(应当注意,这一真理与林前6:19-20所教导的每个信徒都是一个圣灵的殿的真理有所区别。)
借着主耶稣基督的宝血、受难的身体、十字架和他的死,客旅成了国民,外人成为家人,拜偶像的人成了真神神的殿,没有指望的人承受了神的应许、没有基督的人在基督里合而为一,那些远离神的人被带到神的面前,那些不虔不敬之人与神和好了。这就是人与神的和好,人与人的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