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5:5-6

 

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约翰福音第17章记载主耶稣基督的大祭司祷告中,他为将留在世上的教会祷告,他祈求神赐给教会六种特质:喜乐(13节)、圣洁(17节)、真理(17节)、使命(18节)、合一(20-23节)和爱(26节)。他清楚地为每一项祷告。但饶富意义的是,在这六项中,耶稣花了最长的篇幅在合一上:

 

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17:20-23

 

显然耶稣预期这是教会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所以他特别使用强烈的字眼,详细地为此祈求。

 

保罗在罗马书里也透露他对教会合一的关切,虽然他到目前为止尚未具体地谈到这一点,或许这是因为他个人对罗马教会所知有限。他很熟悉以弗所教会、哥林多教会、歌罗西教会,他写信给他们的时候,对“合一”这个主题有说不完的话。他从未去过罗马,但他多少意识到罗马教会里面潜存着纷争,特别是在所谓软弱和坚固信徒中间,似乎冲突不断。

 

正如我在第209讲指出的,保罗用两节经文来指示我们,当如何培养基督徒的心意。然后他又花六节的篇幅讨论“如何看自己合乎中道”,“如何彼此建立”。他又用十三节的篇幅谈到彼此相爱,用七节来讲教会与政府的关系,用另外七节论到耶稣基督的再来。但他讨论基督徒当如何接纳那些意见或做事方式与我们迥异的基督徒时,却占了整整第14章和第15章开头的部分,一共有三十五节之多。现在他来到整段的结尾,开始为罗马基督徒中间的合一祈求。

 

这是保罗典型的作风。他热烈地展开论述,然后突然插入一段祷告。此处他说:“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罗15:5-6)。这两节经文显示了“合一”的本质,并且让我们看见“合一”的源头和目标。

 

哪种合一?

 

合一”一词在保罗书信中并不常见。事实上,它在新国际译本中只出现四次。其中一次在以弗所书第4章,那里有两个含义。第3节说:“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第13节说:“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这两节包含了两种合一。第13节提到的第二种合一,是一种悟性或教义上的合一,这还有待我们努力,因为基督徒对圣经教训的认识还未臻完全,所以我们在某些事上仍然意见分歧。我们并不喜欢这种分歧——最好能在所有教义上都同心合意——但分歧是无可避免的,因为我们现今对神真理的领悟是有限的。这些事需要好好商量;当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日益成熟时,自然会有改进。

 

第三节提到的第一种合一则不同。这是在圣灵里大家庭的合一。这合一已经赐给信徒,如今他们有责任持守住它。我们根据的不是自己对神真理有限、甚至有误的认识,而是根据一个事实:“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这是耶稣在约翰福音第17章所祈求的合一,也是保罗在罗马书所祈求的合一。

 

根据希腊文圣经,保罗在罗马书15:5的祷告可以直译为“叫他们心中思想同样的事”,或如英王钦定译本所译:“叫他们彼此同心。”重点不是在教义上的合一,而是彼此之间的合一,就是互相感激,在基督的身子中彼此存感恩之心。

 

保罗书信中另一处提到合一的经文,将他的意思呈现得更清楚:“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西3:12-14)。显然此处保罗所关切的是一种接纳和饶恕的态度,承认其他基督徒也是耶稣基督身子的一部分。

 

什么不是基督徒的合一?

 

保罗祈求的合一是如此重要,我们在探讨它之前,最好先来看到底什么不是真正的合一。我要举出两种寻求合一的错误方式。

 

1. 组织上的合一。大多数人一提到教会的合一,就想到组织上的合一,或许因为我们今天很容易从组织的角度思想每一件事,或许因为它长久以来一直受到普世教会运动领袖的鼓吹和强调。普世教会运动现今已逐渐式微,但它在三、四十年前曾盛极一时。这个运动企图把各种不同宗派的教会合并起来。有几个是更正教的组织,最有名的就是教会联盟会议(Consultation on Church Union),但在某些地区,它也企图把基督教会并入罗马天主教里。

 

当然,组织上某种程度的合一也有其好处,否则就根本没有任何组织可言——只有散住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但若要有地点聚会,有支薪的教师,有学校,有宣教事工等等,就必须有机构去支持他们。于是持相同信念和目标的教会就正式组织起来了。

 

但这不是事情的全貌。还有另一面:组织上的合一往往不能完成其目标,反而造成伤害。教会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教会刚萌芽的时候,充满了活力,增长速度极快,但没有多少组织。后来在君士坦丁大帝和其继任者的影响下,教会开始组织起来,企图以教会的组织形式和势力与罗马帝国分庭抗礼。在中古世纪,教会确实只有一个。不论你到哪里,教会都是一个与其领袖教皇紧紧相扣的庞大组织。但那也是教会最腐败的时期,到了一个程度,世界都公然起来对抗那个独裁、霸道、迷信、无知的所谓基督教。

 

2. 一致化。另一个错误的合一方式就是一致化。这是福音派教会最主要的错误,他们通常对组织上的合一毫无兴趣。福音派想要保持他们自己的王国,彼此争名夺利。福音派教会的错误之一,就是企图推动会众在外表和行为上采取齐一的样式。有些教会成绩斐然,最后他们的会友甚至在外表和讲话上都变得大同小异。其他教会则建立一套行为规范,以决定那些可做,那些不可做。任何人若逸出正轨,必然遭到怀疑,甚至被批评为“退后”或背叛。

 

这并不是耶稣或保罗的原意。保罗祈求合一的祷告是建立在他对神的认识上,他知道神是借着赐下“忍耐”与“安慰”,而使人合一。这涉及我们的态度,与组织或一致性毫无关系。同样的,耶稣祈求的,是那种能反映三一真神的合一:“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约17:21)。那种合一包括了在价值、盼望、目标和心志上的合一。

 

教会在新约中的喻象

 

让我们更进一步来看新约中三个表达教会合一的喻象:家庭、团契、身体。

 

1. 家庭。基督徒是神家中的人,因此他们彼此以弟兄姐妹相称呼,这在新约和初代教会中,是对其他基督徒最普遍的称呼。使徒书信中一再称呼神为父,称呼基督徒为弟兄。

 

这种喻象的特色是,它道出一种关系,这是由神在救恩中为我们所成就的事,而衍生出来的结果。谈论救恩的方式之一,就是神生出了属灵的儿女。约翰福音1:12-13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耶稣也告诉尼哥底母同样的事:“你们必须重生”(约3:7)。凡重生的人就成了神家中的人,彼此互为弟兄姐妹。

 

这导致两个重要的后果。第一,既然这个属灵家庭的每一分子是由神拣选的,我们在这事上无功可居,所以我们必须接纳神拣选的每一个人。我们无权说,我只跟这人来往,不跟那人交往。第二,我们必须以实际的方式彼此委身。我们必须心甘情愿彼此相助,彼此保护,以对抗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

 

正如一位作者说的:“虽然神要我们以兄弟之情相待,但他并未要求我们变成一模一样的孪生子。”兄弟姐妹之间通常会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可能有很高的艺术天分,在舞蹈、绘画、歌唱方面出类拔萃。另一个可能只会读书。还有一个可能有杰出的组织能力。一个可能是夜猫子,另一个可能大清早就精神抖擞。一个可能是社交能手,在人群里如鱼得水,另一个可能性喜独处。教会也一样。我们应该欣赏彼此的多样性,而不必强求整齐划一。保罗告诉以弗所人,

 

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所以经上说:

 

他升上高天的时候,

 

掳掠了仇敌,

 

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

 

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4:7-811-13

 

2. 团契(交通)。第二个用来强调教会合一的词是团契。团契并不是新约的词汇,但我们找不出比它更好的词了。它的希腊文是koinonia,其字根的意思是与人分享,或共同拥有一样东西。例如,一项产业的共同物主,或生意上的合伙人,都称为koinonoi。同样,新约时代的希腊文又被称为Koine,因为那是大多数人共有的语言。

 

谈到基督徒的团契,意思是我们有许多相同的东西,我们企图以互惠的方式表达这一点。我们共有的是福音,所以新约说“同心合意兴旺福音”(腓1:5)。新约也说到“相交……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约壹1:3)。“圣灵有什么交通”(腓2:1),“就彼此相交”(约壹1:7)。

 

我们如何表达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福音是我们可以分享的“内里”之物,但我们也必须分享一些外在的东西——有一些东西是必须表达出来,彼此分享的。当然,这样做需要管道,这也是为什么基督徒定期相聚,不仅是为了敬拜神(我们也可以单独敬拜神),而且为了彼此交通。虽然理论上我们在大型聚会中也可以有交通,但实际施行起来往往有困难。最好的方式是小组。

 

我也一直试着在我牧养的第十长老教会里推动小组。我们的教会并不大,但其规模已经足以使我们感到很难在大聚会中彼此交通。因此我们用几种方式来分组。有按年龄分的,譬如小学程度的圣经学校,大学生团契和社会青年团契。也有按地区分的,我们一共在六个地区设立团契,负责照顾住在当地的会众。我们甚至也有依照兴趣分的小组,例如环绕某种主题而成立的成人班,为了替教会某种特殊需要而成立的祷告小组,还有为推动特别事工而成立的小组。我们用来分享、交通最重要的团契就是总数达七十到一百个左右的查经班,因为在这些查经班里,基督徒成长的速度,和非基督徒认识主的比例,似乎远超过教会其他性质的聚会。

 

我个人在这个领域里的经验,与约翰·斯托得在他伦敦教会中的经验不谋而合。他写道:“小组的价值在于它能成为彼此相关的一群人之社团;在小组当中,个人归属感不致失丧,个人也能不断面临挑战……我相信这样说并不为过:不论是基督徒家庭团契或一般小组,在我们灵命成熟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3. 身体。教会在新约里的第三个喻象是身体,特别是指基督的身子。这个喻象如此重要,所以查尔斯·寇尔森新近出版的一本研究教会的书,就是以它为书名。

 

新约论及这个概念的书卷不在少数,只是强调的重点各异。或许最著名的就是哥林多前书的一段,保罗在那里说到身体的不同功用,以及每一个肢体该如何彼此搭配:“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12:21-2326)。套用保罗在罗马书的论证,这就等于说软弱的人需要坚固的人,坚固的人也少不了软弱的人。在基督的身子中,没有一个肢体是可以或缺的。

 

另一处重要的经文在以弗所书4:16,强调教会必须完成的工作:“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这里强调基督教会当对外作见证,并服侍其他人。

 

我们可以将教会的三个喻象归纳如下:(1)“家庭”强调我们与神的关系(因为神是父,他的儿女都是由他所生);(2)“团契”强调我们彼此的关系(因为我们在一起分享许多东西);(3)“身体”强调我们与外人的关系(因为我们必须服侍那些尚未认识基督的人,对他们做见证)。

 

荣耀神

 

在我结束本讲之前,我要回到本段经文一个主要的短句上:“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根据这一节,我们合一的目的并非让教会成为一个愉悦的场合,或使软弱的基督徒得到建立,坚固的基督徒得以发挥所长。合一的真正目的,是叫神得荣耀。我们必须让神的伟大和奇妙广为世人所知。更进一步说,当基督徒在别人面前用他们的“一心”(就是同心合意)赞美神的时候,合一就产生了。

 

我不时会听到人说,他们对基督教分成各种宗派深感困扰。事实上,甚至当我写这篇讲章时,我的书桌上就摆着一封信,论到这件事。他们辩称,宗派的存在对教会有负面的影响,而且不是好见证。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否真的关心宗派的林立。从来没有人因资本主义允许各种公司竞争而对其大加挞伐,也没有人因美国汽车公司与日本、欧洲汽车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严厉批评汽车工业。正如我一开始所说,某种程度的组织是无可避免的,某些集中管理的行动也是必要的。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能接受组织上的多样性。

 

我不认为世人会对基督徒在教义上的分歧看法而感到困扰,毕竟他们自己也常常与别人意见分歧。

 

真正的问题是,基督徒往往不能彼此感激,互相鼓励。他们未看清一个事实:不论他们之间存着多么大的差异,所有跟随基督的人都属于同一个家庭、团契和身体,因此他们是彼此相属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在正冷眼旁观的世界面前,荣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