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5:4

 

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几年前一位名叫于尔根·莫尔特曼(Juergen Moltmann)的德国神学家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希望神学》(The Theology of Hope)。他的论点对当时圣经学者有很大的启发,他主张末世论(有关末日的教义)不应该被当作基督教神学的附录——一种附属在最后面,甚至对基督教思想可有可无的论据——而应该作为一切思想的起始点。他说,相信神未来的作为,必然能决定我们现今的思想方式。

 

我不敢确定他的说法一定完全正确。我认为一切思想的中心应该是基督的十字架,而不是末世论;即使是有关未来的理念,也必须由十字架出发。但莫尔特曼做这种强调是对的,他认为“盼望”对我们现今生活的品质攸关重要。盼望就是指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因此一个人要活着,必须有某种程度的盼望。“盼望”一词的拉丁文是spes,我们从这个字得出法文的espoir,和西班牙文的esperanza。但是我们若把de这个字首放在它前面,就成了“绝望”despair,意思是“毫无盼望”。一个绝望的人是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约翰·弥尔顿描述撒但被赶出天堂,堕落到极度的深渊时,曾对地狱中其他堕落的灵说:“我们最后的盼望就是无止境的绝望。”

 

一个生活在我们现今这个绝望世界中的人,怎么可能有盼望?漫不经心的人或许可以,因为他们根本不考虑未来。有思想的人,就发现前途艰困。丘吉尔是他那个时代最聪明、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但他带着绝望死去,他临终最后一句话是:“没有盼望了!”

 

这里的经文告诉我们,基督徒可以有盼望,达到这种美好而坚固的盼望之途,乃是透过圣经。

 

在《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一书中,桃乐丝和她的朋友——稻草人、锡人和胆怯的狮子——沿着黄色的石砖路去寻找未来。同样地,目前这段经文提供了我们迈向盼望之途。这条路先是透过教训,其次透过忍耐,然后透过安慰,引导我们前进。保罗说:“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罗15:4)。

 

圣经的教训

 

在这条通往盼望的大道上,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就是教训,因为其他的因素,例如忍耐和安慰,都是透过圣经的教训临到我们。基督教本身就是一个教导的宗教,我们的教科书就是圣经。确实,有些心灵被圣经光照的人经常在其他领域里也头角峥嵘,成绩斐然。世界上一些最伟大的学者就是基督徒,许多人把他们对知识的热爱追溯到他们的基督教信仰上。此外,凡是福音所及之处,学校、大学和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必随之而至。但基督徒仍然坚持一个观点:一个人不论在别的领域中多么出类拔萃,他若不认识神对他自己所做的启示,不知道圣经揭示的救恩之道,他仍然是无知的,是一个最可怜的愚昧人。

 

保罗提到以弗所的外邦人基督徒,他们之间不乏博学多才之士,但在他们认识耶稣,接受他做救主之前,他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2:12)。他们或许满腹经纶,但对真正最重要的事却一无所知。然而他们接受教导,相信基督以后,就有了盼望,知道“他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这是指未来;以及“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这是指现今(见弗1:18-19)。

 

这一节罗马书的经文是讲到圣经的教训,它至少告诉我们三件有关圣经的重要事实。

 

1. 圣经是从神来的。保罗说,从前所写的每一件事,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他并非说,摩西在写摩西五经(圣经头五卷书)的时候,已经存着让未来世代的教会因他的作品蒙福之意图;或者大卫写诗篇的那一刻已存心叫我们这些后世的人从其中获利。保罗的重点是,神默示圣经的作者写下这些文字,因为他要叫历世历代属他的人从圣经得到造就和鼓励,虽然这些作者可能对此意图毫无所觉。

 

这一点也可以从上下文得到印证。我们记得保罗刚刚引用了诗篇69:9,将其运用在耶稣基督身上,以他做我们行为举止的榜样。或许有人会抗议说:“你怎么知道大卫是在写耶稣基督呢?毕竟耶稣比他晚生了好几百年。此外,这些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保罗对此提供了答案,正如哥得所建议的,保罗实际上是说:“我能够将诗篇作者的这番话运用在基督和我们身上,是因为一般说来,所有圣经章节都是用来教导、坚固我们的。”

 

当然,类似的经文也不少。彼得写道:“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20-21)。

 

同样的,保罗告诉提摩太:“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圣经如此珍贵,是因为圣经不像其他由人手所写的书。它是从神来的,所以带有神的权柄和能力。除此之外,神应许最终他必祝福所有领受神话语的人(赛55:10-11)。

 

2. 圣经所写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好处和利益。罗马书15:4提到有关圣经的第二个重要教训是,圣经的写成是为了使我们得好处和利益。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16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都是有益的。”我们正研讨的这一节经文则用“从前所写的圣经”等字眼,其实保罗在这两处意思是相同的。

 

这不是吹捧所有古代的作品:“从前所写的”并非指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或罗马的作品。保罗不是在讲世俗的文学作品,他只是论及“神所默示”的作品。其他书籍可能也含有教训,甚至文采斐然,引人入胜。但只有圣经提供我们盼望的基础,因为只有圣经以充分的权柄和信用,说到神如何拯救我们脱离罪,赐给我们永生。

 

保罗的论述是在推荐整本圣经。他告诉我们“圣经都是……有益的”,和“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

 

有些批评圣经的人在圣经里面发现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就声称圣经只是出于人手,不是从神来的;他们或者说,圣经是由神和人合作写成的——有些部分来自神,有些部分来自人。他们认为,从神来的部分固然带有权柄,但从人来的部分就难免有误,缺乏权威性。这种说法很狡猾,一面假装顺服圣经的权柄,一面却逃避圣经中任何与自己的思想有差异或冲突的地方。这并非圣经的教训,也不合乎基督教的历史。圣经教导我们,它里面的每一句都是神真实的话语,要求所有人用心灵和良知去接受。因此我们若在神圣灵的引领之下,就能在思想和行为上效法他话语所教导的样式。

 

3. 圣经中无一处是没有价值的。保罗的第三点是,圣经不仅为了我们的好处和利益,而且圣经中没有一处是没有价值的。

 

加尔文对此深信不疑:“这一节高贵的经文让我们看见,神的话语无一句是没用或无益的……我们若认为圣经的某些教导根本没有必要,这对圣灵无啻是一种侮辱。务必记住:我们从圣经所学到的一切,都能帮助我们在敬虔上长进。虽然保罗只是指旧约而言,但我们也当同样对待使徒书信。基督的灵既然在各处都一样,我们就确知他今天仍然在使用教训造就属他的人,一如他先前透过先知教导百姓一样。”

 

忍耐

 

在这条通往盼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通过的第二站是坚忍,有的译本翻译成“忍耐”(英王钦定译本)、“坚毅”(新美国标准译本),或“耐心的坚忍”,因为这个字包括了消极地接受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事实,和积极地以信心的顺服和操练坚持下去。Hypomone(忍耐)这个字在新约出现三十二次,在保罗的书信中就出现十六次,其中六次见于罗马书。

 

保罗是否认为忍耐是从圣经来的?也就是说,忍耐是由认识神话语来的?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希腊文圣经指出了这一点。保罗在这一节里两次使用dia(透过),一次是在“忍耐”之前,一次是在“安慰”之前(新国际译本省略了第二次)。根据严谨的希腊文文法规则,这表示“忍耐”和“安慰”是两个不同的结果,“因圣经所生”这几个字应该只和“安慰”连在一起。换句话说,保罗的意思是,因着我们个人的忍耐,和我们从研读圣经所得到的安慰,我们可以找到盼望。

 

莱昂·莫里斯是一个卓越的希腊文学者,他透过对希腊文法的精辟研究,而获致这样的说法:“保罗的文字结构似乎显示,此处只有安慰一项是从圣经得到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此处我们不宜把过多的文法读进字里行间。从文法上看,莱昂·莫里斯说得不错,但从思想的流程看,我们很难相信保罗此处未想到忍耐也是由圣灵产生的。例如他在第5节将这两个观念相提并论,他说:“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即使暂时把保罗的话放在一边,我们在别的地方也能得知忍耐是从神来的,因为我们读到神如何在其他信徒面临最艰险的环境时,保护并持守了他们。

 

雅各写道:“弟兄们,你们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说话的众先知,当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5:10-11)。他说我们可以借着阅读神如何帮助前人的记载,而学会忍耐的功课。

 

虽然许多学者承认这里有文法上的考虑,但他们大多数都与我的所见略同。其中包括约翰·慕理、查尔斯·贺智和哥得。

 

安慰

 

通往盼望之途的第三站是安慰,这也是透过圣经临到我们的。安慰(paraklesis)在新约出现二十九次,其中二十次见于保罗书信。它在罗马书出现了三次。

 

这个字有趣的地方是,它实际上与耶稣用来描述圣灵在信徒身上工作的那个字相同。耶稣说:“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约16:7;见14:2615:26)。使徒约翰也用同一个字描述耶稣成就的工作:“我小子们哪,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约壹2:1)。其中“保惠师”和“中保”都是从同一个希腊字parakletos翻译过来的,它有时也被译成“训诲师”。直译就是“站在一个人身旁,对他施加援手的一位”,目的在支援或护卫他。将这些综合起来,本节经文教导我们,耶稣自己为我们成就这事,是透过圣灵,透过神的话语。确实,圣灵主要是透过圣经来成就他的工作。

 

这一切最后的结果就是盼望。在这一节中,“盼望”前头有一个冠词,成了“这盼望”,指基督徒的盼望。保罗不是指单纯的乐观,或世界所认为的盼望。“得着”这动词的时态是现在式,意思是我们现今就有盼望。正如加尔文所言:“圣经有一个特定的功用,就是扶持那些以忍耐为装备的人,用永生的盼望坚固他们,使他们能将思想专注在这盼望上。”

 

一个历史例证

 

我已经做了足够的分析。我们若要借着读圣经,透过忍耐和安慰,迈向盼望之路,就必须探究如何做到这一点。

 

当然,圣经中这一类例子无以计数,我们不妨来看约瑟的故事。约瑟是雅各倒数第二个儿子,由于他是雅各最喜爱的妻子拉结所生,因此备受父亲宠爱。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可能从小就才智兼备,在兄弟中鹤立鸡群。他的哥哥们对他的卓然特立恨之入骨,找了个机会就把他扔进一个枯井,后来又将他卖到埃及,那时约瑟只有十七岁。他在埃及为一个富人波提乏做奴仆。由于约瑟表现卓越,很快就被升为管家,负责管理波提乏的整个家业。波提乏的妻子对约瑟颇有好感,想色诱他,但约瑟断然拒绝与她同床。那个骄傲的妇人恼羞成怒,竟然反咬约瑟一口,在她丈夫面前诬告约瑟企图调戏她,结果约瑟被冤枉下在监狱里。

 

约瑟在狱中度过两年艰苦的岁月,后来约瑟为法老的酒政解梦,预言那人即将获释出狱。约瑟并央求那人被释之后务必记得约瑟,为他在法老面前美言几句,好使他也有机会获释。但酒政一出狱,就把这事忘得一乾二净。

 

几年光阴一晃而过。有一天神给了法老一个梦。宫中无一人能解释这梦,这时酒政才想起了约瑟特有的解梦能力,就向法老推荐。法老差人带进这个年轻人,于是约瑟为法老解梦,预言将有七个丰年来到,随后就是七个荒年。他建议王指派一个有智慧的人在七个丰年时囤积粮食,以应付接下来的七个荒年。

 

你一定很熟悉这个故事。法老任命约瑟总管此事,约瑟胜任愉快,埃及全地因此获救。约瑟的哥哥们闻讯也前来埃及买粮食。神使用约瑟叫他们悔改,弟兄终于和好如初。约瑟把全家都迁来埃及,他们在那里定居下来,享受多年昌盛丰富的岁月。

 

这个故事的高潮记载在创世记最后一章,雅各死了以后,约瑟的哥哥们纷纷祈求约瑟不要对他们施加报复。他们完全误解了约瑟,他其实毫无加害他们的企图。他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19-20)。这个故事教导我们,神在约瑟遭遇的这一切险恶环境中仍然做王。我们也当学习信靠神至高的主权,在艰难困苦中忍耐,得安慰,这样才能在盼望中茁壮。

 

我特别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诗篇第105篇的缘故,那里提到了这件事。它可能是大卫写的,但不论作者是谁,他必然是一个需要安慰的人。他在约瑟的故事里找到了安慰。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求告他的名,

 

 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

 

他命饥荒降在那地上,

 

 将所倚靠的粮食全行断绝,

 

在他们以先打发一个人去,

 

 约瑟被卖为奴仆。

 

人用脚镣伤他的脚,

 

 他被铁链捆拘。

 

耶和华的话试炼他,

 

 直等到他所说的应验了。

 

王打发人把他解开,

 

 就是治理众民的,把他释放;

 

立他作王家之主,

 

 掌管他一切所有的,

 

使他随意捆绑他的臣宰,

 

 将智慧教导他的长老。

 

105:116-22

 

诗篇作者清楚知道“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你是否知道这真理呢?你若知道,就会研读神的话语,带着盼望,为他而勇往直前。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