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5:3-5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罗马书第5章列出了一些基础,可以让在耶稣基督里因信称义的人据此为凭借,而知道自己已经从罪中得拯救,并因此得以站立得稳。第一节和二节列出基督徒可以得此确据的几个方法。第3-5节又提出了另一个理由,那就是基督徒对生活中的困境、试炼和患难的反应。

 

基督徒和所有人一样,都难免会遭遇苦难。

 

他们对这些试炼当存怎样的态度呢?

 

他们的反应又如何坚定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确知自己已经真正得救了?

 

保罗说基督徒对试炼的态度应该是欢欢喜喜,不管这在非信徒眼中看来是多么奇怪,不正常,甚至不合理,但这本身就是基督徒得救的另一个证据。保罗说:“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认知的问题

 

这段经文的每一个字都非常重要,我们将仔细讨论其中几个字。如果有人问我:“这里面最重要的是那一个字?”我会回答说,是第三节里的“知道”一词。那句话是说“因为知道……”,“知道”一词攸关重大,因为知识乃是明白这句话其他每一部分的秘诀。基督徒在苦难中欢欢喜喜,是因为他们知道苦难是什么。

 

你恐怕已经对无神论者用世界上苦难丛生的事实来反驳基督教教义的作法感到厌倦了吧!这种反驳的方式有许多种,全看是由谁提出来的。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是,“如果神是良善的,他一定希望自己所造的人幸福快乐;如果神是全能的,他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希望。但他所造的万物如今并不快乐。因此神既不是良善的,也不是全能的。”这种反驳真是简单可笑,因为它假定我们若不受苦,最终对我们是有益的,而且认定造成苦难唯一的因素,就是神所宣称的良善和全能。基督徒都知道,这里面其实还牵涉到许多其他问题。

 

受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太容易单单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里就解答得完全。

 

几个消极的答案

 

我们先从消极面出发,我要提出两个非基督徒解决这问题的方法。

 

1. 享乐主义(Epicurenamism,又称伊壁鸠鲁主义)。第一个方法是由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2-270年)提出的。伊壁鸠鲁教导说,人生无可避免地掺杂了好与坏的经历,既然我们无法逃避不幸的遭遇,唯一的对应之道就是尽情享乐,至少这种态度是积极的。这种观点又称为“唯乐主义”,如今非常流行。我相信这也是“雅皮”的观点或心态。当然,这不是基督徒对无可避免的苦难之答案。

 

2. 斯多葛主义(Stoicism)。这一派也有一个希腊名字,因为它是由一群称为斯多葛的希腊哲学家发展出来的。他们的答案是“咬紧牙关”,或者我们所说的企图“苦撑下去”。

 

几年前有一部战争片,男主角是吉米·卡格尼(Jimmy Cagney),描写的就是一个典型的斯多葛主义飞行员。我不记得那部影片的名字了,只记得那个故事讲到二次世界大战时,一群轰炸机飞行员奉命轰炸欧洲,以支援联军的进攻。有一次卡格尼出任务,不幸在回航时中弹,机身损毁甚大,看来很难飞越悬崖,安返基地。机员们纷纷抛掷飞机上的东西,企图减轻负荷,以拉起机身。可是飞机还是一路下坠。最后他的机组全部弹跳出去了,只剩下卡格尼一人控制着飞机。此时机身已接近悬崖,从机窗往外看,岩石越来越大,显然大势已去。就在机身触及悬崖的前一刻,卡格尼将头探出机窗,狠狠对岩石吐一口唾沫。一瞬之间,飞机爆炸成了一团火球。

 

这是斯多葛式的行径。他们的态度是咬牙接受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然后对命运吐口水。当然,这和享乐主义一样,也不是基督徒的态度。

 

神丰富的旨意

 

我给本讲定的标题是“神对人类受苦所存的旨意”,因为保罗在这段经文里只论到神的一个旨意。但从整本圣经看来,我们最好说“神对人类受苦所存的众多旨意”,因为神的旨意不只一个。让我提出其中几个,作为讨论这个大标题的一部分。

 

1. 管教性质的受苦。基督徒受苦的种类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所谓“管教性质的受苦”。也就是说,当我们偏离义路时,神用苦难把我们带回正路。这就像在家庭生活中,小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的时候,就打他们一顿。做父母正确的态度是,孩子该打的时候就要打。为什么?难道父母喜欢看见孩子疼痛吗?好的父母都是板着面孔的吗?当然不是!他们知道小孩子必须明白自己不能为所欲为,丝毫不顾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如果孩子坚持不听,就该自食苦果。

 

我们的天父也是这样对待我们这些属灵的儿女。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箴言3:11-12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然后下结论说:“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来12:5-7)。

 

我最先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在受苦中,应该首先问神,这是否出于他的管教。如果是,我们就需要承认自己的错,重新回到义路上。

 

2. 为了神的荣耀而受苦。受苦的第二个原因是,有些基督徒是为荣耀神而受苦。我们在苦难中固然应该先问神,这是不是出于他的管教,但我们也不要一厢情愿地以为,别人受苦也是因为神在管教他。相反的,其他人受苦很可能正显明神特别恩待他。

 

这怎么可能呢?

 

约翰福音第9章记载一个生来瞎眼的人得到耶稣的医治。耶稣和他的门徒经过圣殿时,那人正坐在殿门口。门徒犯了我前头提到的那个错误,他们假定那人瞎眼是因为犯罪的缘故。他们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约9:2)。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3节)。显然耶稣要教导他们明白,那人花了一生漫长的岁月在黑暗中,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要在此刻得医治,好叫神得荣耀。

 

很多人会感到难以接受这种说法,特别是非基督徒。可是我们若记住一个事实,就不会觉得太难接受:比起永恒,人的一生是非常短促的,而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神——不论神选择要用什么方式让我们荣耀他。

 

这种想法使休·拉蒂默(Hugh Latimer)在1555年和尼古拉斯·雷德利(Nicolas Ridley)一同被带往英国牛津的火刑场时,能对后者说:“雷德利先生,不要难过,当刚强壮胆;今天我们要靠神的恩典在英国点燃一支蜡烛,我相信它会燃到永恒。”

 

只有那些将眼光专注于永恒的人,才能有这样的真知灼见。

 

3. 受苦是整个宇宙战争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旧约中约伯的故事来说明第三种形态的受苦。故事开始时,约伯是一个快乐知足的人,他有美满的家庭,和庞大的产业。但突然之间他失去了许多牛羊,和他的十个儿女。他对这一切大感困惑。他的朋友前来,想要对他施以援手。事实上,约伯记的记录显示了人类企图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时,是多么有限。我们知道约伯为什么受苦,因为约伯记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那是因为撒但和神之间的冲突。撒但控告说,约伯所以爱神、侍奉神,是因为神在物质上祝福他。撒但说:“你且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伯1:11)。

 

神知道这不是事实,然而神让撒但为所欲为,好证明约伯是真的爱神,而不是为了想从神那里得什么好处。约伯丧失了一切。但在那样悲惨的情况下,他仍然敬拜神,他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21节)然后圣经告诉我们:“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犯罪,也不以神为愚妄”(22节)。

 

这个故事几乎解释了基督徒受苦的大半原因。我可以想象有一个基督徒正被某种癌症折磨,而另一个非基督徒也可能患了同样的癌症。那个基督徒在艰难中仍然赞美敬拜神,而非基督徒却出言咒诅神,对自己遭此厄运充满苦毒和怨恨。神让我们看见,生命的价值存在于我们与神的正确关系中,而不是在愉悦的环境里。基督徒会丧失儿女,非基督徒也无可避免。基督徒会失业,非基督徒也一样。我认为这解释了人生的许多挣扎。这也是历史事件的最终理由。

 

4. 建设性的受苦。神让人受苦的第四个理由,正是保罗在第5章所说的:神要使用我们的痛苦、患难、试炼,来雕塑基督徒的品格。

 

布道家葛培理(Billy Graham)曾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的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当时他的一个朋友失掉了工作、财产、妻子和房子。但那人是一个基督徒,虽然他无法解释所遭遇的这一切横逆,他仍然紧紧抓住对神的信仰。有一天他心情低落地在市区闲逛,看见泥水匠在砌一座大教堂的石墙。其中一位在凿一块三角形的石头。他问那人说:“你在做什么啊?”

 

那个工人停下手中的活,用手指向教堂尖顶的一个小空隙说:“你看见顶端那个小小的缝隙吗?我在下面凿的这块石头,就要砌在上头补那个空隙。”葛培理的朋友说,他一边走开,一边眼泪就流了下来,因为这似乎是神在对他说话,告诉他神正在用世上的严酷考验来雕塑他,以成就神属天的旨意。

 

受苦的益处

 

前面我们是从神的旨意这角度看,现在我们要探讨保罗所说的受苦对基督徒的益处,以及为什么他可以言之确凿地这样说。受苦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第一,苦难能带来忍耐。也许你可以在别的版本中发现不同的译法,因为对许多译者而言,“忍耐”一词本身包含了极丰富的含义。有的译本是“耐心”,有的作“坚忍”或“耐心地容忍”。

 

我们若将这个词和“患难”一词并列,就能看出它的完整意义。在希腊文圣经中,“忍耐”紧跟在“患难”一词后头出现,保罗说患难能产生忍耐。希腊文中有好几个词可以用来形容患难,此处用的是thlipsis,它有“被压制”的意思。这个词也被用来描述“用锤子击打谷类”的动作。锤子打在谷物的茎上,剖开顶端的部分,将糠与谷分开。thlipsis也可以用来指榨橄榄油,或挤葡萄汁做酒。

 

记住这个背景之后,现在我们来思想“忍耐”的意思。译成“忍耐”的字是hypomone,这个字的第一个部分是一个冠词,意思是“在……之下”。它的第二个部分是“住处”,或“生活的地方”。因此整个字的意思是“生活在……之下”。我们若把这个字和“患难”一字并用,就能得到完整的概念:活在极艰难的环境下,甚至没有任何企图挣脱的念头。我们有时说,“弟兄啊!挺着点!要坚持下去!”就是这个意思。那是指当环境困苦时,仍然坚忍到底。

 

这一点足以区分成熟的人和不成熟的人,区分新基督徒和在基督的学校中已受训多年的基督徒。稚嫩的基督徒只想逃避苦难,极力挣脱。老练的基督徒在炮火下仍然坚守阵营,绝不退缩。

 

第二,根据保罗所说的,正如患难可以产生忍耐,忍耐也能产生老练。有的译本作“经验”。事实上,它的含义远远超过这两个词的范围。

 

“老练”一词在希腊文里是dokime,它根据的是另一个类似的字dokimos,后者的意思是“试验”或“赞同”。保罗自己用了一个例证:在哥林多前书9:27,保罗说到“节制”,“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弃绝”,我们此处所讨论的就是这个词,但它加上了负面的字首。这里涉及了一个古代的观念。从前的银币和金币都是比较粗糙的,不像我们今日的钱币这样尺寸齐一。当时有一种欺骗的做法,就是偷偷凿掉钱币上的一点金属。这一点可以从当时许多禁止这类行为的法律得知。有些人把凿下来的金属累积起来,再去换新的钱币。

 

一枚钱币若经过多次敲凿,就会变薄变轻,没有商人肯再接受它,于是那块钱币就成了被“弃绝”的(adokimos)——保罗此处所用的就是这个字。他说,他恐怕自己变成被弃绝的,他情愿在“受苦”和“节制”之后,被看作是“胜任”的。

 

保罗在我们研读的这段经文里也说到同样的事,他说我们在这个不敬虔的世代想要过敬虔的生活,必然会遭遇苦难或压力;而由此产生的忍耐,就可以证明我们是“胜任”的。

 

我也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被弃绝的钱币是轻的,这正是我们远离神的结果。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重量。但是当我们靠近神的时候,他也与我们亲近,在我们里面按他的心意塑造我们,于是我们变得和他一样有“份量”,成为贵重的人。

 

雷•斯特德曼(Ray C. Stedman)在他的罗马书注解里对此有很精彩的讨论。他说有一次他问一个九岁的男孩:“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那个男孩说:“做一个退休回国的宣教士。”

 

他并不想单单做宣教士,他要做从工场光荣退下来的宣教士——一个经历过水火,证明在神的事工中有无比价值的宣教士。

 

最后,保罗指出忍耐所产生的坚毅性格,将带来盼望。到了这里,我们有了一个完整的循环。我们从盼望开始。那是我们将来的缩影,我们看到了这确据,虽然现今尚未得到。然后我们讨论到患难。我们看见为什么我们可以在患难中仍旧欢欢喜喜。那是因为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出更多的盼望。这一切进一步证明:我们若与基督同受苦难,若用和他同样的方式面对苦难,我们在基督里就是稳妥的。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