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9-12

 

我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侍奉的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的提到你们;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因为我切切的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在我开始准备这篇讲章时,我受邀到附近一个教会的周年纪念聚会中讲道,他们给我的题目是“将改革宗世世代代传递下去”。我从未讲过这个题目,我不太确定该怎么讲。我在思想这事时,神给了我两句话,一句是在路加福音第2章末了,另一句在使徒行传第2章。第一句是论到耶稣,“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2:52)。第二句是说到初代的教会,“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徒2:46)。

 

这两个句子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喜爱”一词,因为它让我们洞见基督教的信仰应该如何传递给后代。换成现代的用语就是“做榜样”。耶稣给信心做了美好的榜样,跟随他的人都发现到他是多么真诚,因此他们喜爱他,甘心跟从他。初代教会也是一样。初代基督徒为信心做了美好的榜样,所以看见的人就情不自禁地受到吸引。难怪我们读到使徒行传第2章接下去的话,“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47节)时,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这是神训练他工人的方式。他们看见别的传道人所设下的榜样,就效法他们。

 

这也是神造就传福音之人的方式。他们从那些已经在工场上服侍的人学习如何传福音。

 

这也是神发展教会的方法。一个教会给有效的事工设下了榜样,其他教会就起而效之,做同样的事。

 

我一开始就提到这些,是因为此处我们的主题是“祷告”;最饶富意义的是,这段经文是一个祷告的典范。但另一方面,这并不是一篇祷告的论文。它不是教我们如何使祷告有效力。它只是让我们得以一瞥保罗自己的祷告生活——看看他如何为这个正在增长的罗马教会之信徒祷告。因此,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祷告模式,或我们所缺乏的模式时,这是一个极佳的典范。

 

工作和祷告

 

关于这段经文,我盼望你们注意几件事。第一,一个强有力的祷告生活,绝对不能和活泼而热心的侍奉相抵触。

 

当然,这样说好像没有必要,但我们常常在思想中将此二者划分开来。我们辩称,有些人被召去祷告,有些人则被召去工作。我们想到所谓的“祷告勇士”,脑海总是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信心坚固,却“做”不了什么事的老太太,在那里忠心地祷告;或者,我们想到一个躺在医院病床上的人,他们“只能”祷告。当然,我希望在这一点上不致遭人误解,所以我要声明,有些人确实因为这些情况而特别从神领受祷告的职事。如果你也是躺在病床上的人,或者你因其他缘故不能到外面去服侍主,我鼓励你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别人祷告。我知道有很多不良于行的人在为我祷告。我想到一个名叫彻里·格里德利(Cherrio Gridley)的女士,她数年前因工作意外受伤而残疾。她每天收听我的“研经时刻”广播节目,并且定期地为我和我的家人、教会、服侍代祷。我们需要这一类的祷告勇士。但这不是说,那些实际从事基督徒事工的人就不需要做祷告的勇士,不需要寻求神的引导和祝福。

 

保罗的例子可以给我们不少助益。我们可以从使徒行传的记载对他的生活有概括的认识。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对自己的描述,而得到更多有关他的信息。我们知道他是宣教士的先锋,将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那些从未听闻福音的人。他的事工涵盖了罗马世界大部分的地方。

 

·他的劳苦从叙利亚一直延伸到罗马。

 

·他翻山越岭,横渡无数沙漠。

 

·他有时徒步跋涉,有时乘船渡海。

 

·他多次被鞭打,被扔石头,被下在监里。

 

·他也经历过海难。

 

保罗每到一个地方就建立教会,他建立了教会之后,就不断与信徒保持联络,帮助他们解决所遭遇的问题。有一次他提到,他为教会的挂虑“天天”压在他的心头。

 

·没有一个忙碌的传道人,比保罗面对更大的时间压力。

 

·没有一个公司负责人,比保罗担负更重的担子。

 

然而,保罗立下了一个不断坚持祷告的榜样。在我们正讨论的这段经文中,他说到自己如何对待罗马教会——她不过是日益扩展的基督徒运动中众多的教会之一,而且是保罗从未探访过的教会——他在祷告中“不住的”“常常”纪念他们。你想保罗是夸大其词吗?我并不这样想。我相信他确实是不断地祷告,就像马丁·路德、加尔文、爱德华兹等有做工且大有果效的基督工人一样。有一次路德说,他每天有太多的事要做,所以他不能不每天早上花至少三到四小时祷告,才能应付得了每天的工作。

 

祷告不能和热心服侍抵触。相反的,正如哈尔登所言,“祷告和工作应该并驾齐驱。单单祷告却不工作,那是对神的轻看;单单工作却不祷告,那是掠夺了神的荣耀。除非两者兼顾,否则福音无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祷告和由神指引的侍奉

 

我们从保罗的例子,以及其他人的生活看出,祷告绝对不能和基督徒的服侍相抵触。相反的,这也是我们的第二点:祷告可以正确地指引基督徒的侍奉。

 

这里使徒保罗再度成了我们的榜样。我们可以想到某些人,他们参与基督徒事工,但他们似乎走岔了路。他们可能使用属世的方法,因而产生属世的结果;不然就是他们的目标似乎世俗化了,不是基督徒应有的目标。我们在这一章读到保罗的祷告生活,看见保罗不是这样。他为他的工作祷告,结果神就引导他用属灵的方法去做,最后带来属灵的结果。他提到了这样几件事。

 

1. 保罗的服侍是真诚的、全心全意的。9节说,“我……用心灵所侍奉的”,这是直接从希腊文翻译过来的。新国际译本是采取意译法,或许更贴切,“我用整个心侍奉”。重点不在保罗用他的灵侍奉,虽然近代有一个译本是这样译的,“我用心灵谦卑地侍奉。”其实保罗是从他内里的深处服侍——全心全意地。这是多么重要的一点!许多人在服侍上偷懒。许多人情愿讨人的喜悦,胜过讨神的喜悦。保罗知道这一类的人。他称他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的善事上是可废弃的”(多1:16)。但他和他们不一样。

 

是什么使保罗免于落入这个陷阱?显然,是他与神的关系,这关系是靠他不住的热切祷告而系于不坠的。他在祷告中寻求神,神就使他能全心全意地服侍主耶稣基督。

 

2. 保罗的服侍是以福音为中心。这是保罗说到他的服侍时,所提到的第二点。他的事工是“他儿子福音”(9节)。我们当然知道福音。我们也知道传福音是我们的职责。希奇的是,总是有无数其他的事情挤进来,取代了这一件最重要的事。结果我们的服侍就不再以福音为中心。我们并不想这样。但似乎总是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被用来传递福音,使人知晓福音,至少一开始似乎是如此。但这些方法有各自的特性和时间表,结果方法本身成了目的。是什么能使我们免于这种偏差呢?答案是祷告。祷告能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神及其福音上,显然保罗的情形就是如此,这卷书信开头的几节就讲得很清楚。

 

我个人也发现,没有什么比祷告能做更多的事了。祷告可以重新调整我的焦距,使我开始从神的角度来看事物。这时,我生命中一些最愁苦的事,就渐渐消失在一些重要的事当中了。

 

3. 保罗的服侍是为了其他的人。这一点在保罗为罗马信徒的祷告中最明显,因为他说,他祈求能到他们那里去,好为他们带来祝福。此处有三个持续的重要概念。首先是祷告。保罗恳求神允许他去探望罗马的信徒。第二,他盼望见他们,以将属灵的福气分给他们。第三,他盼望见他们,好将属灵的恩赐分给他们,使他们能在信心上得坚固。保罗打算如何做到这些呢?答案很清楚。他乃是用全心将福音传给他们,正如他把福音传给别的人一样。

 

此处,我们也需要看清祷告的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明白基督徒常常会失去服侍别人的意愿。他们失去的途径各异。别人的批评会削减我们服侍的热忱;服侍那些批评我们的人,要远比服侍那些称赞我们、欣赏我们的人困难。疲乏也会减低我们服侍的意愿;我们服侍得筋疲力尽时,就很自然地只想到自己,而不会去想别人。罪也会摧毁我们服侍人的热忱,因为罪打破了我们与神的联系,而只有神是我们一切正确动机和意愿的来源。罪使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实际上,罪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以别人为中心。这些因素导致我们无法成为基督在世上的代表。

 

到底有什么能帮助我们对准目标呢?有一个方法可以防止我们堕入试探,那就是祷告。祷告可以克服从批评来的压力。祷告可以使我们重新得力。祷告可以使我们在疲乏的时候仍然有力量,去克尽己分。祷告可以使我们胜过试探。

 

我们有否苦难艰辛?

 

有否试探和引诱?

 

不能因此失望灰心,

 

应当向主去祈求。

 

谁能像祂忠实稳妥,

 

背我重担分我忧?

 

惟祂知我每一软弱,

 

故当向主去祈求。

 

我们是否疲倦苦楚,

 

思虑重担压心头?

 

救主仍旧是避难所,

 

应当向祂去祈求。

 

朋友是否卖你弃你?

 

应当向主去祈求;

 

祂的怀抱是你护庇,

 

经祂抚慰必无忧。

 

约瑟夫·斯克利文(Joseph Scriven),1855

 

大有能力和功效的祷告

 

这段经文的第三点是,祷告能使祷告的服侍更有功效。

 

任何一个观察入微的人,都会注意到保罗一直在为前往罗马的事祷告,虽然他的要求很高贵,但显然他始终未得到肯定的答复。对保罗而言,罗马仍然遥不可及。虽然他“切切地”想去探视罗马的信徒(11节),并且“屡次定意”前往(13节),但一直未能成行。他写这卷书信时,甚至还未动身。我们的祷告常常也是这样。情形若真是如此,我们又怎能诚实地说祷告是大有能力和功效的呢?有几件事值得注意。

 

第一,到罗马去,亲自服侍那里的信徒,并不是保罗唯一祈求的事。事实上,他所说的是,(1)他不住地在祷告中记念他们;(2)他祈求说,也许现今是神为他打开通往罗马之途的时刻。你想他不住在祷告中提到他们时,他为罗马教会祷告什么呢?当然不只是求神保守他旅途平安。他必然花大半时间为他们在信心上的长进,为他们能胜过撒但的诡计和攻击,为他们能在罗马帝国的首都,在那个弯曲悖逆的世代做有效的见证而祷告。他的祷告蒙了应允吗?我们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保罗告诉我们,罗马教会的信德已经传遍了天下。

 

如果你为某一个人祷告,不要因为神没有使用“你”去完成这要求,就以为你的祷告落了空。神有各式各样的方法。他可能用别人的服侍来应允你的祷告。

 

第二,保罗求神打开通往罗马的路时,他的祷告是但愿这扇门能“照神的旨意”(10节)为他打开。所以保罗首先求神的旨意成就,其次才求神为他开前往罗马的路。只有在确定这是神对他生命所定的旨意时,他才愿意去罗马。我们是否也需要这样的证据?即使神拦阻他的计划,保罗也甘愿顺服,这本身就是证据。我们必须记得,保罗是一个意志坚决的人,他一旦定了计划,就会全力以赴。此外,前往罗马这件事并不是保罗偶发的奇想,我们已经看过他对这事是如何认真。他甚至在第15章又提起这事,他在好几个地方说到,他已经定意往罗马去,盼望能在往西班牙传福音的途中与罗马教会的信徒有交通。毫无疑问的,保罗渴望将福音从罗马世界的一端传向另一端,从耶路撒冷传到他施。虽然他的计划一再受阻,我们却从未看见他流露出任何焦虑或烦躁。相反的,他谦卑地顺服神对他生命所定的旨意,他知道神的耽延也必然有其价值。即使不为了别的,至少这段耽搁可以给他额外的时间,去向在亚细亚的希腊人传福音。

 

第三,保罗最后确实到了罗马,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能错过。他到达的时机并不是他所选择的,前往的方式也非他所料。但他确实抵达了罗马,神确实使用他在罗马帝国的首都服侍了许多人。他在腓立比书告诉我们,他下在监里的时候,福音已经传遍了御营全军。我们又从别的资料得知,十字架的信息最终甚至传到了政府的最高阶层。“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

 

祷告改变事情——还是改变人?

 

最后我要你们注意一件事。祷告不仅不能抵触我们对耶稣基督的热心侍奉,不仅能引导我们的侍奉,使我们的服侍大有功效,祷告还可以改变那个祷告的人,使他成为神用来完成他旨意的人。

 

这是保罗的情形。照他的天性,他不是一个特别亲切和蔼的人——至少在我看是如此。他年轻的时候表现得相当冷酷。他杀害那些与他意见相左的人。即使他成了基督徒以后,我相信他偶而还是会旧习难改。例如他为了马可的事,和巴拿巴起冲突。然而我们在罗马书里看到的保罗却是多么亲切啊!保罗如此描述他想去罗马的心愿,“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11节)。他刚说完这句话,为了避免让罗马信徒以为他自认为高他们一等,保罗立刻加上一句,“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12节)。这足以让我们洞悉,一个借着祷告而生命被神改变、被神重用的人,其内在生命的真貌。

 

有时候人们会问,“祷告到底是改变事情,还是改变人?”问得好!答案可能是“两者皆对”。祷告确实能改变事情,因为神会回应人的祷告,他常常因人的祷告而改变环境。雅各就指出了这个结果,“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雅4:2)。

 

另一方面,我相信神更常做的是使用祷告来改变“我们”。因为这样他能将我们带到他面前,打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见属灵的实际,使他的观点成为我们的观点。

 

加州著名的牧师雷·斯特德曼(Ray C. Stedman)在他的书《与我父交谈》(Talking to My Father)中,提到一对宣教士的故事。这对夫妇一生在非洲服侍主,他们退休之后就搭船回美国。刚好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正从非洲打猎回国,也搭乘同一艘船。总统上船的时候,就受到热烈的迎接。乐队奏着音乐,达官显要云集,岸上百姓夹道相送。等到船抵达美国本土时,欢迎的场面更是空前盛大。人们纷纷鼓掌,许多政府高级官员亲自登上船来迎接总统。

 

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对退休回国的宣教士夫妇,这使做丈夫的不禁伤感起来。他们两人的健康情况都不佳,又没有退休金,也不知道将住何处。前面的道路似乎一片茫然,使他们忐忑不安。他对妻子说,“这实在不公平!我们这么多年忠心服侍主,到头来却没有一个人迎接我们回国。我们一贫如洗,连住的地方都没着落。如果神在掌管这世界,他为什么允许这样不公平的事存在?”

 

他的妻子回答说,“你最好回到你的房间,自己问问神。”

 

那个宣教士照着做了。过一会儿,他再走出来时,脸色与先前大不相同。他的妻子说,“你感到好多了,是不是?”

 

他说,“是的,我开始祷告时,首先告诉神,这整件事是多么不公平。我对神说,总统受到那样的欢迎,而我们呢?什么也没有!这实在叫人伤心。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欢迎我们回家!但我说完以后,似乎主的手放在我的肩膀上,他用很平静的声音说,‘可是你还未到家啊!’”

 

当然,说得一点没错。这是我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所应有的正确观点。但只有当我们借着祷告与神交通时,我们才能明白这些,才能学习信靠他,并且期待着归家的日子。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