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替代的仆人

 

鞭打是极其惨烈的刑罚,普遍认为它比死亡本身还更可怕。实际上,许多人忍受鞭打的同时间,或者鞭打之后不久就已死去。我们可称颂的救赎主将他的后背交给打他的人,犁地的人在那里留下深深的犁沟。哦,何等凄惨的景象!我们怎能承受得住往那里看上一眼?

 

查尔斯·司布真[1]

 

我们在第2章指出,以赛亚对这位受苦仆人的预言在结构上作了一种安排,把最重要的一点放在这段经文的中央位置。以赛亚书53:4-6是这段加长版的预言五个诗节当中的第三个诗节,摆放的位置恰到好处。这几节经文简明扼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整段预言的中心主题: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

 

背负我们的痛苦;

 

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

 

被上帝击打苦待了。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我们都如羊走迷,

 

各人偏行己路,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这三节经文很可能是整本旧约圣经气势最为恢弘的经文。

 

我们若从一个诗节到另一个诗节追踪这些主题,很容易理清以赛亚预言的逻辑路线。第一个诗节(52:13-15)描写了耶稣同时代的人看到他受的羞辱——尤其是他受审和被钉十字架的时候所忍受的惨无人道的苦难——而感受到的惊奇。第二个诗节(53:1-3)记录了悔改的以色列人将来认罪宣言的开头部分,他们在认罪宣言中承认说,他们的弥赛亚如何出生、在何处长大、他的长相如何,以及(最重要的是)他怎样遇害,而这些事情当初并未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个诗节(53:4-6)反映出一种令人震惊的觉醒——突然间意识到上帝的仆人为何必须忍受如此羞辱的痛苦。它不但是以赛亚书53章至关重要的神学钥匙;而且也是圣经在如何最终赎罪上所做一切教导的重要精髓。

 

这一诗节的起头是“诚然”这个词,在这里用来表达感叹。这个词在希伯来文本当中含有“然而”和“毫无疑问”两方面的意思。这个词在旧约圣经至少使用了十五次——大部分译作“诚然”或“真”,但有时候也译作表示转折的“只”,“”或“然而”。一般来说,两种意思都内含在这一说法里面。雅各梦见有个梯子顶着天,有上帝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这件事以后,他就使用了这个词:“耶和华在这里!我竟不知道。”(创28:16)这个词在这种惊叹意义上使用,传递出大吃一惊的意思——常常伴有惊恐的因素。摩西得知有人目睹他杀死一个埃及人,而后把尸体藏在沙土里,那时他使用了同一个词:“摩西便惧怕,说:‘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出2:14

 

以赛亚书53:4大体上以同一种方式使用了这一表达。它表示突然间意识到一件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事;从先前的某种观念戏剧性地转变过来;意识到正在说话的人一直都大错特错。在这里,它预示悔改的以色列人对耶稣的态度全然逆转过来。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突如其来的启示——全然逆转了以色列人先前对他的看法。对于耶稣降世以来的历世历代来说,他们一直都认定,他死在十字架上证明他一无是处,是个骗子,曾经大有前途的事业以羞辱和失败而告终。但到将来那一天,他们将要承认他确实是他们真正的弥赛亚。不但如此,他当初来,不是为了拯救他们脱离地上的政治欺压,而是脱离他们犯罪招致的永远定罪和刑罚。

 

惶恐与惊讶掺杂在一起,正是这里的氛围。这是人突然间看到自己长久以来否定或忽视的真相而发表的认罪宣言。他们承认,这位受苦的仆人虽然死了,却不是因为他失败了。他被治死,更不是因为自己的罪。相反,他是上帝毫无瑕疵的无罪羔羊,乃是为他百姓的罪而死。

 

这份认罪宣言惊人程度最深的地方,在于第5节如何解释这件事的含义:耶和华的义仆如同献祭的羔羊而死,他受苦不是因他犯了罪,而是担当他百姓的罪。“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6节)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段经文当中描写的种种苦难竟然包括上帝愤怒的倾倒,这本是上帝按公义报应那些悖逆他的人所犯的罪。他实在是“受责罚,被上帝击打苦待了。”(4节)换句话说,这位仆人所受的伤害和摧残并不仅仅是我们的罪无心招致的意外结果。他并不是殉道者,也不是偶然受害者。他的种种苦难并不是阴差阳错地触发了一连串事件而偶然造成的间接损害。以赛亚描写的是一个代受刑罚的蓄意行为,这行为是按着他的父,就是上帝的至高旨意贯彻执行出来的。

 

“然而他是为了我们的过犯被刺透,为了我们的罪孽被压伤。”(新译本)这两句话的意思全都是说,他受苦是为我们赎罪。这里的措辞明显是惩罚性的。“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这句话的意思显然是说,他担当了罪人当受的刑罚——上帝对“一切不虔不义的人”所发的足额愤怒。(罗1:18)他为百姓担当的忧患和痛苦并不仅仅是罪的现世后果或意外结果。耶和华的仆人将他百姓的罪孽担在自己肩头上,承受了他们当受的刑罚,乃是替代他们,担当他们的罪而死。这段话不能解释为其他任何意思。

 

最近我在一本流行的查经资料上读到以赛亚书53:4-6的一些注释,作者声称圣经没有一个地方教导说基督是为别人的罪受刑罚。他不是讲解文本的真实用词,反倒退回去诉诸于人类的情感,想以此来论证他的观点。他问道,假如十字架是对罪的一种惩罚,又是谁实施了这种刑罚呢?肯定不是我们的天父。这位作者明确反驳代受刑罚的原则。为了硬撑他不合格的论证,他在一本英文词语索引当中查找“惩罚”、“报应”、“刑罚”这些词。他说,既然英王钦定版圣经从未使用这些与赎罪相关的词,代受刑罚的赎罪这种教义必须予以弃绝。

 

但以赛亚书53:5的信息并未留给人误解的余地。译作“刑罚”的希伯来文不可回避地隐含着上帝惩罚的意义。第10节着重确认了这一点:“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或作‘他献本身为赎罪祭’)……”以赛亚书53章根本不是一段可以借之对代受刑罚的教义发动任何可信攻击的经文。

 

这个人在一本词语索引中查找,未能查出“报应”这个词,而后就去抹杀代受刑罚的原则,尤其荒唐可笑。耶稣亲口说:“人子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可10:45)“赎价”从定义来说就是指为了换得赦免而付上的代价。圣经还说,基督“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2:2;参罗3:25)。“挽回祭”是指为了平息神明的怒气而献上的祭物(或者付上的代价)。

 

你若发现这些观念令人震惊,这恰恰就是以赛亚的宗旨。为了救赎他的百姓脱离罪愆和罪的捆绑,我们的救主付上的代价极其惨重,圣经从未试图削弱这一真理的可怕层面——尤其不可弱化上帝公义愤怒的可怕现实。我们只有明白并欣然接受“落在永生上帝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来10:31)这一真理,才可能真正感激天父对我们的莫大怜悯和慈爱,因他差遣自己的儿子,代替罪人而死。

 

事实上,神的慈爱(而不是他的愤怒)才是十字架的中心要点。耶稣基督甘心喝下盛满上帝愤怒的杯,好叫他的百姓逃脱他的审判。这是难以言说的慈爱举动。“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15:13

 

他的死恰恰成就了他的初衷。因为上帝对罪的报应全部倾倒在他身上,所以那些信靠他作救主的人再也不必面对上帝的定罪。[2]耶稣对跟随他的人说:“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约5:24)使徒约翰因着基督的献祭彰显出上帝的爱而深受感动,他写道:

 

上帝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4:9-10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6-17

 

这三节经文在以赛亚对受苦仆人的预言当中位于正中央这个诗节,它们以一个共同的主题——认罪——恰到好处地连结在一起。每一节都扩大了正在认罪的范围,所以它们就像同心圆一样。每一节经文分别阐明了以色列人犯罪和仆人赎罪的一个层面。根据以赛亚的预言,以色列悔改的余数有一天要承认说,他们当初弃绝耶稣,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罪恶的态度,这种态度则以邪恶的行为显明出来,这种行为又源自一种败坏的本性。

 

他们承认自己的罪恶态度

 

以赛亚书53:4开始认罪说:“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上帝击打苦待了。”他们藐视他,是因为他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不像他们对弥赛亚设想的样子。然而,他正在为百姓真正成就的事,却比他们期待过的一切都无比重大。基督再来的时候,他们的属灵后裔要看见他们的错误,承认他们对耶稣的态度一直都是罪恶错误的。

 

这节经文当中译作“忧患”的词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还有“疾病”、“软弱”或“灾难”的意思。在这里,因为上下文全都在讲人的罪孽和上帝的挽回,所以以赛亚显然是在讲说罪所招来的“忧患……痛苦”。他正从我们的罪招致的客观和外在后果这方面思考人性堕落的问题。罪导致我们的人生变成一场与形形色色的疾病、软弱和灾难持续不断的抗争。

 

这里的要点并不仅仅是说弥赛亚跟我们有相同的软弱,体会我们的心痛。他诚然做了这些事。他是“慈悲忠信的大祭司”(来2:17),能够体恤我们的软弱(来4:15)。但以赛亚书53:4的要点却不是耶稣对人类的一切痛苦有怜悯和体贴的心肠,而是他“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换句话说,他把我们的罪和它的一切后果全都担当在自己身上——但他自己完全没有犯过罪(来7:26;彼前2:22)。第5节的对应词(“过犯”、“罪孽”)清楚表明,这里说的不是那种我们身为受害者,本不当忍受的忧患或痛苦。这里指的是与罪形影不离的痛苦——始于罪孽(诗51:3),终于死亡(雅1:15)。这一切他全都为他的百姓担当了。

 

译作“担当”的词字面意思是“举起或拿起”。这是一个主动式的动词。以赛亚书53章所说的仆人之所以受苦,是因为他将百姓的罪恶和罪愆,连同它的一切后果——直至并包括罪的工价:死——把这些重担全数担当在自己身上。这正是新约圣经宣告耶稣为罪人所行的事。基督“……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来9:28)。“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彼前2:24)事实上,他“将自己无瑕无疵给上帝”(来9:14)——作了完美的祭物,来满足上帝的公义要求。他“为我们受了咒诅(‘受’原文作‘成’),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3:13)以专业术语来说,他全额抵偿了百姓的罪,意思是说他以死止住了它。他站在他们的位置,全额支付了他们罪的刑罚,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罪孽,终结了罪对他们的全然辖制(罗6:14)。[3]

 

有一幅画面形象表达了主把信徒的罪带走,这是赎罪日的一幕。上帝命令他们在这一日:

 

[亚伦]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替罪羊]。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替罪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利16:8-10,参20-22

 

我们又一次看见,耶和华的这位忠心仆人,他“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他]百姓的罪过”(赛53:8),这个人只能是主耶稣基督。以赛亚的预言和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之间这种明显的关联(已由许多环节证实)没有逃避的余地。正如使徒彼得所写的话(他直接引用了以赛亚书53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2:2124

 

然而,这却又一次提醒我们,尽管以赛亚的预言在基督被钉十字架数个世纪之前就已写下来,并且早已列为希伯来圣经的正典,尽管耶稣完全符合以赛亚对这位受苦仆人的描写,“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1:11),却是一个简单而又持久不变的事实。

 

新约圣经反复承认和坦率面对犹太人不信的问题。“即使有不信的,这又何妨呢?难道他们的不信就废掉上帝的信实吗?”(罗3:3,和合本2010版)“这不是说上帝的话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罗9:6)“又有以赛亚放胆说:‘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访问我的,我向他们显现。’至于以色列人,他说:‘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顶嘴的百姓。’”(罗10:20-21

 

诚然,正当耶稣教导人、使许多人吃饱、在他们中间行神迹的时候,“众人都喜欢听他。”(可12:37)“[他们]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约6:14)你还记得,他们甚至打算“来强逼他作王”(15节)。在他荣入圣城的时候,大群的人“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撒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约12:13

 

但由于他在地上的侍奉竟以那种方式结束,犹太民族错误地得出结论,他根本不可能是他们长久期盼的弥赛亚。他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上帝击打苦待了”(赛53:4),因而不配作他们所盼望的君王。贯穿整个历史,大部分犹太人照样不接受耶稣自称为弥赛亚的宣告,[4]给出的理由与以赛亚在这里所描写的如出一辙。

 

有一家热门的犹太网站上登载了一个网页,题目是“犹太人为何不信耶稣”。他们给出的前两个理由是“耶稣并未应验有关弥赛亚的预言”,以及“耶稣并未体现出弥赛亚的个人素质”。[5]该网页接着引用了旧约圣经有关弥赛亚在千禧年作王的几处预言。例如,他要建造第三圣殿(结37:26-28),招聚所有的犹太人归回故土(赛43:5-6),迎来一个世界和平的时代(赛2:4),等等。最根本的论据则是,一个被钉十字架的受害者决不可能是弥赛亚,更别说他是上帝取了人的样式。他们争辩说:“声称上帝取了人的样式,这是在矮化上帝,不但贬低了他的一体性,而且贬低了他的神性。”[6]

 

基督蒙受的莫大羞辱诚然是道成肉身的首要奇迹,又是反衬他永恒的荣耀,使其放出极其耀眼光芒的主要背景。“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基督是为上帝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上帝。”(罗15:8-9

 

耶稣基督俯就卑微也恰是上帝慈爱的最高表达。新约圣经直截了当面对这一问题,并解释说:

 

你们当以基督的心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腓2:5-11

 

毕竟,上帝透过以赛亚书把他启示为耶和华的仆人——按字面意义来说,就是甘心遵行他父旨意的奴仆。

 

但在标准的拉比传统当中,却一点都没有给这种观念留有余地,他们认为弥赛亚决不会服侍、受苦,或者蒙受被钉十字架而死的羞辱。那天耶路撒冷观看他受死的人,“以为他受责罚,被上帝击打苦待了”,他们戏弄他说:

 

从那里经过的人辱骂他,摇着头,说:“咳!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祭司长和文士也是这样戏弄他,彼此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叫我们看见,就信了。”(可15:29-32

 

同一种罪恶的态度暗含在每个人的心里,犹太人和外邦人并无分别。他们看过或听过福音书的记载,却还是弃绝基督。

 

你要记住,以赛亚是在预言性地表达犹太余数发自内心的懊悔,那时他们突然间看到并相信了这个民族长久否定的事。他们像一切真诚认罪的人所必须的一样,为自己的恶意弃绝接受全部责任。新美国标准版圣经正确传递出他们认罪的个人色彩:“我们自己却以为他受责罚,是被上帝击打苦待。”(这个希伯来文的代词是一个强化版的第一人称多数形式,这种表达方式流露出相当程度的真诚谦卑和真实懊悔。)

 

暗含的意思是说,他们原以为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蒙羞完全正当合理——耶和华正在责罚和击打他,因为他是一个亵渎的人。我们文本当中“责罚”这个词并不是指罗马兵丁用苇子打他的头时那种戏弄性质的敲打(太27:30)。这个词指的是一种暴打——却未必是一种身体上的殴打。在创世记12:17,法老在不知情中想把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添加到他的后宫,那里使用同一个希伯来文来描写上帝以瘟疫来击打法老全家。在出埃及记11:1,用一个意指“击打”或“瘟疫”的相关单词来描写上帝向埃及降下的瘟疫。“击打”可以指痛打、打倒,或者甚至杀死的意思。“苦待”则是一个笼统说法,可以指被人羞辱、侮辱、虐待、欺压或摧残。

 

这三个词全都与“被上帝”这个主张关联在一起。大意是说:我们认为他是一个罪人,是被上帝亲自动手责罚、击打和苦待。因此,悔改的余数要承认说,他们原以为耶稣受的苦罪有应得,是从上帝而来的惩罚;他们对他的态度是不对的;他们错误地置疑了他的品格。

 

他们承认自己的罪恶行为

 

有一天他们要清楚看见,导致他受苦的是他们的罪,而不是他的罪。“然而他是为了我们的过犯被刺透,为了我们的罪孽被压伤;使我们得平安的惩罚加在他身上,因他受了鞭伤,我们才得医治。”(赛53:5,新译本)以色列人认罪的这第二个层面承认说,这位仆人所受的惩罚是因他们自己的罪恶行为,原本该由他们来承受。

 

我再说,对于第5节所描写的苦难和疼痛,没有合理的方法可以回避或否定它惩罚的层面。“受害”、“压伤”、“刑罚”和“鞭伤”这些生动的词都是用以描写惩罚所造成伤害的强烈术语。

 

你要记住,在旧约时代的以色列,处决人常用的办法是用石头打死。除了自己的想象力,以赛亚没有任何东西的辅助,几乎不可能想象到钉十字架是一种执行死刑的方法。更别说他能准确预料到和描写出罗马式钉十字架的具体细节了。圣灵引导他选用这些具体的措辞来表达这位仆人所忍受的极大苦难。

 

译作“刺透”和“压伤”的词,根据一些希伯来文学者的说法:

 

在希伯来文当中是描写惨烈和疼痛而死最强烈的两个词。“刺透”传递出“刺穿或伤害致死”的意思(参申21:1;赛51:9亦见22:16;亚12:10;约19:34)。相关的形容词chalal通常的意思是“被杀的”(赛22:234:366:16)。“压伤”传递出“被打得体无完肤、摧残”的意思。这位仆人把别人的罪担在自己身上,这种重担,再加上与这罪相对应的上帝愤怒,进而把他压伤至死。[7]

 

“刑罚”是一个笼统的术语,用来表达惩罚。“鞭伤”源自一个希伯来文的单词,指的是创伤、瘀青、或者鞭打刚留下的伤口。以赛亚书头一章使用过同一个词:

 

从脚掌到头顶,

 

没有一处完全的,

 

尽是伤口、青肿与新打的伤痕

 

都没有收口,

 

没有缠裹,

 

也没有用膏滋润。(1:6

 

这四个词全都描写出耶稣遭遇的事。他的手腕、两只脚和肋旁被刺透(诗22:16;亚12:10;约19:3437);在犹太公会(太26:67)和罗马人(太27:29-30;太19:3)手中遭受的暴打将他压伤;不公平的控告、审讯、裁决和宣判,导致他正规却非法地遭受刑罚(路23:1622);在罗马执法吏的手中(可15:15)遭到残暴的鞭打,致使他身上留下惨重的鞭伤和新打的伤痕。这些仅仅是“借着不法之人的手”(徒2:23)在他身上造成的可见创伤。

 

但我们也晓得,他是“按着上帝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徒2:23)。以赛亚同样强调了这个事实,基督的死乃是上帝凭至高主权设立的赎罪手段。“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53:6)“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10节)因此,这位仆人真的“受责罚,被上帝击打苦待了”(4节),但不是为他自己的罪,而是因为把他百姓的罪当受的刑罚担在自己身上。

 

他“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来12:2)好叫他的百姓与上帝和好。“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以赛亚书53:5译作“平安”的希伯来词语甚至在英语中也为人熟知:shalom。它在这里指的是上帝与罪人之间消除了敌意。“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罗5:10)现在,“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上帝相和。”(1节)

 

照样,以赛亚书53:5所说的医治(“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并不是身体立刻得着医治。我们已经看到,上下文全都说的是“我们的过犯”、“我们的罪孽”——罪恶、罪孽、与上帝隔绝造成的道德和属灵后果。上帝把信的人挽回到灵性健全的状态,并且释放他们脱离了罪的绝对捆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得了“医治”。比起暂时医治我们身体的软弱,这其实是一种更为彻底的医治(也是上帝大能的更大彰显)。这是上帝所施行的、使人灵性复活的神迹:“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上帝]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弗2:5)——从而保证我们有永生,甚至使我们的物质身体将来也得着荣耀(比有史以来地上的一切医生见过的医治都要更大)。

 

反过来说,先知在这里想到的疾病,比那种最可怕的癌症更加根深蒂固、恶性程度更大。它是我们灵魂的全然败坏,我们不久思想到第6节的时候,还要用更多的篇幅来讲解它。但这里的要点很简单:这里所说的医治是一种大有能力的疗法,惟有它能医治一种无可救药的属灵软弱:我们的堕落和我们因此作了罪的奴仆。这是我们行不义(“我们的过犯”和“我们的罪孽”)的根本原因。

 

因此,第5节是在明确承认罪恶的行为。虽说以赛亚记载的是悔改的以色列人将来要发表的认罪宣言,但这份认罪宣言也适用于一切来信靠基督的人,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3:23)我们全都有罪,全都歪曲和干犯了上帝的律法,因而(在我们的堕落状态当中)与他隔绝、灵性患病、满是忧伤和痛苦。但耶稣却把他百姓的罪恶、罪孽、忧患、痛苦,以及我们堕落光景的其他一切邪恶表现,全都担在自己身上。他自愿为这些恶行忍受上帝的惩罚,从而为我们买来上帝的平安和祝福。医生的死换得病人康健。

 

他们承认自己的罪恶本性

 

以色列人认罪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从最深层次上认识罪:“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53:6)这节经文为这段分作三部分的认罪宣言划上句号。如梦方醒的以色列余数刚刚承认说,他们原先对弥赛亚的想法错误百出、执迷不悟。他们已承认了自己的罪恶行为,坦承他们的罪孽和他们的过犯才是这位仆人受苦的真正原因。以赛亚曾在开篇的预言当中向他们不忠信的祖宗发出指控,事实上他们是在承认,他们同样在这些指控上有罪:

 

嗐!犯罪的国民,

 

担着罪孽的百姓

 

行恶的种类,

 

败坏的儿女

 

他们离弃耶和华,

 

藐视以色列的圣者,

 

与他生疏,

 

往后退步。

 

你们为什么屡次悖逆,

 

还要受责打吗?

 

你们已经满头疼痛,

 

全心发昏。

 

从脚掌到头顶,

 

没有一处完全的,

 

尽是伤口、青肿与新打的伤痕,

 

都没有收口,

 

没有缠裹,

 

也没有用膏滋润。(1:4-6

 

这不只是一份互不关连的罪行清单,也不仅仅适用于犹太民族。它是对堕落人性的控诉。它在描写一种感染了全人类的疾病:全然败坏。罪已经感染到人性的各个层面。这才是第5节提到的、因着这位受苦仆人的鞭伤而得到医治的顽疾。但第6节却运用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比喻,把人类比作绵羊——若没有大牧人从中干预,前来拯救我们,我们便在灵性上孤苦无助、毫无指望、注定迷路和死亡。

 

病根出在我们的本性上,而不仅仅是我们的意念或行为。错误的想法和错误的行为归根到底源自罪恶的性情。因此,真诚的认罪归根结底必须从根源上(人心)对付罪,并不仅仅是它的外在表现。“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耶稣宣告说:“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太15:19;参创6:58:21;罗7:18)。这是一条每个罪人都必须直面的真理。我们的问题不单单在于我们怎样思考或如何行事。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人。不是因为我们犯罪,所以才是罪人;而是因为我们是罪人,所以才犯罪。

 

以色列人把他们自己(以及所有的罪人)比作绵羊,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类比。凯菲利Phillip Keller)写道:

 

绵羊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能照顾好自己”。它们比其他一切种类的牲畜都更需要没完没了的关心和无微不至的爱护。上帝选择“羊”这个字来称呼我们决非偶然。羊与人的行为在许多方面很像……我们的顽梗、愚蠢[和]我们的执拗习惯全都是极重要的相似之处。[8]

 

羊天性就是愚蠢的动物,很容易自己走迷路,从而使自己陷于致命的险境。它们面对捕食动物毫无防御本领,没能力照顾自己。举例来说,有时候他们翻滚得仰面朝天,竟然不能矫正自己的姿势。这是一种有可能危及性命的处境: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一只又重又胖、或者毛很长的绵羊会舒舒服服地躺卧在地上一小块凹陷或低洼的地方。它可能轻轻翻滚,侧躺下来伸展或放松自己。突然间,身体的重心转移,使它仰躺到一个地步,脚不再接触地面。它可能有一种惊慌失措的感觉,开始乱蹬蹄子。这样一来,反而常常弄得更加糟糕。于是更厉害地翻滚下去。这时候再想重新站起来就几乎不可能了。

 

这只羊躺在那里拼命挣扎,瘤胃里面的气体积累得越来越多。随着这些气体的扩散,往往会减缓并切断通向身体末端尤其是腿部的血液循环。天气若是非常炎热晴朗,一只四脚朝天的羊几个钟头之内就会死亡。天气若是清凉,又恰逢阴天下雨,还有可能以这种姿势存活几天时间。[9]

 

与此相似,人天性很容易离开上帝走迷,偏行己路,进而迷失或者在道德上翻船。诗人心头想着这件事,同时呼喊说:“我如亡羊走迷了路,求你寻找仆人。”(诗119:176;参太18:12;路15:4-6;彼前2:25

 

耶稣讲过迷羊的比喻,但那里重点在说单个的罪人,与此不同的是,以色列人认罪的时候,是把全人类看作远离好牧人而全部走迷的羊。因着我们拒绝他的引导和爱护,反倒选择走那条天然的罪恶道路,我们“各人偏行己路”。我们全都“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太9:36),因为这是我们的“己路”。

 

认我们已知的罪,准确列举出我们在何处得罪了上帝,违背了他的律法,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但真正的悔改更为深切。事实上,我们务要认识到,我们按着本性就是根深蒂固的罪人、无助的迷羊、极其需要“[我们]灵魂的牧人监督”(彼前2:25)来拯救我们,否则决不可能有真正的悔改。大卫在诗篇51篇示范了这一原则。他并未使用诸如“犯错”或“误判”一类的笼统或委婉说法来掩饰自己犯下的恶行:“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3-4节)但他也承认问题的根源:他与生俱来、无孔不入的败坏。罪位居他品格的核心位置。他是一个堕落和全然败坏的人。“[看哪!]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5节)

 

福音的好消息在于“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基督]身上”。“归在他身上”这种说法译自一个希伯来文的单词,它的意思是“临到……上面”——含有猛烈攻击的意思。举例来说,撒母耳记下1:15使用了同一个词,大卫在那里吩咐他的一名勇士处决那个夸口杀死了扫罗的亚玛力人:“你上前去,砍倒他!”(新译本)这种译法把概念当中的暴力因素很好地表达出来。列王记上第2章数次使用同一个词,来描写所罗门下令处决对他父亲不忠或者曾给他带来伤害的人:“于是,所罗门王派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去击杀亚多尼雅,他就死了。”(25节,新译本;参2931-323446)这种说法的字面意思是“袭击他”,清楚暗示杀人的意图。

 

以赛亚书53:6使用了同一个词,暗含相似的意思。“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临到]他身上。”这种说法暗含着暴力的意思。有一位释经家恰如其分地这样解说道:“我们所犯的罪孽并未像我们合理料想的那样报应到我们头上并击打我们,而是击打代替我们的[耶和华的仆人]……原本属于我们的罪孽,上帝却以此来击打他,也就是说,他替代我们,担当了我们犯罪作恶当受的刑罚……牧羊人已为羊舍命。”[10]

 

或者,就如使徒保罗所写的,“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8:3)基督代表我们而死的事实,这种代理性、替代性的死亡正是上帝所传福音的核心——也是以赛亚书53章的中心主题。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治死耶稣的并不是罪,而是上帝。这位受苦仆人的死丝毫不亚于上帝为别人犯过的罪而施行的一种惩罚。我们说到代受刑罚的赎罪,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我再说,倘若这种理念似乎令人震惊和不安,它的本意就是如此。这种想法若不能使你畏缩,很可能你尚未领会它。“我们的上帝乃是烈火。”(来12:29)福音之所以在犹太人是绊脚石,在外邦人看来全然愚拙,这是主要原因之一(林前1:23),“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被钉十字架的信息则体现出]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24节)

 

代受刑罚的教义在以赛亚书53章浅显易懂的信息当中毫不含糊地得到确认,这一事实没办法回避。整本圣经还有许多其他的章节证实和重申了它(参林后5:21;加3:13;来9:28;彼前2:24)。虽然这位耶和华的仆人全然无罪,他却担当了其他人的罪,为了替他们赎罪而忍受了难以言传的痛苦。

 

尽管这一信息暗含令人不安的意义,它却是好消息。事实上,再没有比它更荣耀的好消息。它阐明了上帝为何“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103:10)。他并未在自己的义上妥协,也并未简单忽视我们的过犯。相反,他全然满足了公义,借着他儿子的死永远不再记念罪。“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103:12)现在恩典真正可以借着义作王了(罗5:21)。上帝不但可以“自己为义”,而且可以同时“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3:26)。

 

以色列全民得救依然是将来的事。但(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谁都不必非要等到将来的某个事件才去离弃罪和信靠基督。“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来3:7),就可以得救。“因信耶稣基督”,上帝的义即便现在也可以“加给一切相信的人”(罗3:22)。并且“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10:13)。

 

“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6:2

 

[1] Charles Spurgeon, The Metropolitan Tabernacle Pulpit (London: Passmore & Alabaster, 1879), 25:422

[2] 相反,“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原文作‘不得见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3:36

[3] 罪在原则上依然还在,拼命想要重新作主(罗7:17–24),“治死”它对我们的邪恶影响乃是我们的本分(参见8:13)。但真正重生的人却不再像我们不信的时候悲惨可怜地受邪恶捆绑(被罪奴役,完全没有义)。每一个真信徒都可以确信,“罪必不能作[我们]的主,因[我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6:14

[4] 当然,也有许多犹太人是蒙福的特例。“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罗11:7)实实在在有数以万计的犹太人真的相信了耶稣是真正的弥赛亚。但在全世界将近一千六百万犹太人中,他们是人数相对很小的少数。

[5] http://www.aish.com/jw/s/48892792.html.

[6] 同上

[7] Duane F. Lindsey, “The Career of the Servant in Isaiah 52:13–53:12,” Bibliotheca Sacra 140 no. 557 (Jan–Mar 1983): 24.

[8] 凯菲利《牧者看诗篇23篇》,W. Phillip Keller, A Shepherd Looks at Psalm 23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70), 19

[9] 同上,55

[10] Edward J. Young, The Book of Isaiah, 3 vols. (Grand Rapids, MI: Eerd mans, 1972), 3:350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