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心,父母情》01 从“心”开始 (泰德·特里普 Tedd Tripp)
首页

《子女心,父母情》01 从“心”开始 (泰德·特里普 Tedd Tripp)

400423人浏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第1课 从“心”开始

 

《子女心,父母情》(Shepherding A Child's Heart)

 

#1(视频字幕略作修改)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合乎圣经牧养的根基,列出了牧养孩童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则为养育孩童的各个阶段作出牧养的指引。所以,第一部分更侧重于理论,而第二部分更侧重于实践与活出第一部分的教导。

但在这里,我们想先聊一聊跟我们的孩子从开始的重要性。诚然,圣经非常清楚地指出心的重要性。箴言423节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我们的心如何,我们的生命就也如何。人心满载着一切希望、渴望与愿望;并且,人们也随着自己的心来设定人生方向。所以,心驱动着我们的行为、所有行为都可以在心里找到根源——圣经对此的描述再清楚不过了。我们的心如何,我们的生命就也如何。既然我们想要按着圣经来思考心的议题,我们就要做好准备先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因为当圣经使用这个词时,与现代文化里对的理解可谓大相径庭。在我们的文化里,心被认为是属于个体情感和感觉的部分,也是一个人温和柔软的部分。我们甚至会说行行好吧,来央求别人温柔、包容、有恩慈一些。另一方面,思想则被认为是一个人冷静、精明的部分,也是进行推理思考的部分。

不过,圣经可不是这么使用这个词的。圣经非常、非常广泛地用到了。圣经认为,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质的有形部分,另一部分是非物质的内在部分——圣经用了很多不同的词语来描述这个非物质的部分。圣经使用,有时也用心灵里面的人人的心腹心里的力量。所有这些词语都用以描述。诚然,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更像个篮形术语——它装满了其他所有的这些东西,因为心是生命的泉源。我们的心如何,我们的生命就也如何。事实上,圣经中差不多有700处经文谈到了心的重要性。并且,很多我们通常认为是认知范畴的活动,圣经也把它们列入心的活动范畴。圣经说,我们用心来思考、记忆、认识、分辨,我们把事情藏在心里,我们的心也懂得默想。圣经使用了这一切的词组来描述心的活动。所以,当我们来思想探讨时,我们不希望仅仅是在说情感。我们需要想到我们作为人的核心部分。这是神的话语——圣经所谈论的重要真理之一。

同样,在主耶稣基督的侍奉中,心自然也是基督事工的一个重要主题。耶稣一直在谈论心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查考登山宝训——我们所拥有最伟大的基督讲章,便会发现,心的议题是登山宝训的一个重要教导。在论八福的美德中,耶稣谈论到心:清心的人有福了,他们必得见神。在第六章论财宝中,耶稣说:你所珍爱的便赢得了你的心,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当耶稣论律法时,祂把神的律法应用到心的层面。所以耶稣说,当你思考杀人这件事情,在神看来,并不是因为你真的夺走了另一个人的生命、而且所有证据都指控你、定你的罪才算杀人。耶稣是在说,如果你在心里恨你的弟兄、在心里瞧不起你的弟兄、如果你在心里说拉加,你这个蠢货,那么你可以兵不血刃地、在心里犯下杀人的罪行。现在,你要思想。想想耶稣在做什么。祂把界限划在哪里呢?耶稣并不按着行为来划定律法的边界——不是说,越过了这条行为的边线,你就是个杀人犯。耶稣说,不,一个人作出行动之前,杀人的念头早在心头盘旋很久了。耶稣也是同样看待奸淫的。祂并不从法律意义上定义奸淫——“如果你做了这些事情,这是淫乱的行为。耶稣却越过这一切的行为,毫不拐弯抹角地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祂是在说:即使你跟异性各自在房间的一头,依然可以犯奸淫。如果你想象自己跟异性呆在一起、拥抱他/她、触碰他/她的情景,你就已经在心里与他/她犯了奸淫。在哪儿?在心里。你意识到耶稣在做什么了吗?这简直掷地有声!祂并不按着行为划立边界,说当你越过这些行为边界时,你就有罪。耶稣却说,当你在心里对神的律法所禁止的事情产生了渴望,你就犯了相应的罪。这很有力,对吗?

心这个主题,自然也在主耶稣基督的事工中反复地出现。马太福音第十五章在探讨什么是污秽的。法利赛人对耶稣说你的门徒是污秽的,他们没有经过洗手洁净礼、便开始吃饭,是污秽了自己。从此,法利赛人便控告耶稣的门徒沾染污秽。随后,耶稣便在这章经文中斥责法利赛人。祂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耶稣毫不留情地斥责他们。

随后,彼得来找耶稣说,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帮助我们明白这教导。于是耶稣妙语回答道,岂不晓得凡从外面进入的,不能污秽人。你看,这便是问题所在。法利赛人在说,门徒因为所吃的东西就污秽了。耶稣却说,不,从外面入口的并不会污秽人,因为这些东西不会进到人心里。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你不会因为吃了什么而变得污秽,耶稣说,因为这些最终都要排出体外。祂说,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

那么,既然我们在讨论养育孩童的问题,便可以根据这个目标,相应地作些词语的替换。我们可以说,从孩子心里发出来的能污秽他/她。因为此处经文里的显然并不单指妇女儿童以外的男人。这里的用于泛指所有人,也包括孩子。所以我们可以说,从孩子心里发出来的能污秽人。因为从里面、从孩子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恶毒、诡诈、邪荡、嫉妒、谗毁、侮慢和愚拙。这所有的恶从孩子心里发出来,污秽了我们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查看这份清单,会发现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有所表现。在你的家里有过嫉妒吗?孩子们总是很在意对自己是不是公平。这一点都不公平。你带他去沃尔玛都两次了;我就只去过一次。这次轮到我啦!这不公平!

我儿子有次在外面过夜。他在外面过了夜,刚刚踏进家门不到5分钟,就囔囔着我今天要吃冰淇淋。我对他说,为什么你今天要吃冰淇淋呢?”——“因为你们昨晚趁我不在,吃过冰淇淋了!天啊,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会这么做!他刚回到家,就仔细检查了冰淇淋盒子、看看分量是不是少了,还努力维护自己的冰淇淋权利。他们从来不会回来说,哇,昨晚你们吃了冰淇淋,太棒了!我真为你们开心!不,我们听到的却常是他们的嫉妒。这不公平,我今天要吃冰淇淋!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得到这种嫉妒。

或贪婪。我在教会讲完道,我的几个孙儿过来蹭蹭我,想跟我一起去趟办公室。可别以为他们是想来办公室跟我一起祷告的。他们想跟我一起去办公室,是因为他们知道办公室里有这么大一罐M&M巧克力豆——他们希望能拿到这罐巧克力豆。然后我会帮他们打开罐子,给他们吃几颗。有没有那么几次,他们进去了、吃一颗就停下来呢?一次都没有。你猜得到他们会怎么样。进了办公室,他们就会用脏兮兮的小手,能抓多少是多少。并且,如果不是手从罐子里收回的时候,巧克力豆已经多到扑出来掉在地上,他们就还是觉得不够。你在孩子身上看得到这种贪婪。

或恶毒。孩子们会做恶毒的事情。我的孙儿写了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里面描绘了他是怎么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的。这篇小文中,他写到,自己的弟弟用乐高积木搭了座城堡。他看见就上去踢了一脚,把城堡踢倒了。随后弟弟去找妈妈告状。于是他就对妈妈撒谎,说自己是失足跌上去的。所以妈妈就反过来责备了弟弟,让弟弟看开点——于是他就不用负责任了。在这篇小文里,他写道这就是我怎么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的。我想,孩子,你说得对、就是这样的,这真是个再好不过的理由来证明你是个罪人。不过,你们知道的,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得到这些恶毒的行为。我是说,他把别人辛苦搭建的城堡踢倒能得到什么益处呢?就只有邪恶的愉悦感。这在孩子身上很常见。

或谗毁——孩子们彼此诽谤。我的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喜欢来找我告状、说兄弟姐妹的坏话。爸,哥哥欺负我!这时我总会问他们,能说得更清楚一点吗?为什么来跟我说呢?你是希望我们为你的哥哥祷告吗?我可以为他祷告,不过,这是你想要的吗?好吧,你猜得到为什么孩子要来告诉我这个。他想把矛头对准兄弟姐妹。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得到谗毁。

或诡诈。孩子们用看起来没错的字眼来欺骗你的功夫真是令人惊叹。你对孩子说:是不是忘了书包啦?

他回答:当然不会忘!

好,那你可以把书包拿来,我们看看有什么功课要做吗?

书包锁在学校的柜子里了。

我以为你说没有忘。

就没有忘记嘛!从学校回来的路上,我就记起来忘记拿书包啦!

其实,这个孩子知道你并不是在问你在回家的路上有没有想到过书包。他明白是不是忘了书包啦?这个问题的用意是问他你有记得把书包带回家吗?然后他以看似准确的字眼回答了你的问题,也不管是否会使得你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完完全全地与事实背道而驰。

这些例子已经能说明问题了。确实就像耶稣在福音书里所说的——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我们在行为上所见的一切事,都可以在心里找到根源。这些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接着在路加福音第六章,耶稣用了树的比喻。这是一副优美的图解,既入木三分又含蓄优雅。这真是个了不起的解释。耶稣说: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我喜欢圣经里类似这样的句子。句子里都是些单音节词(译者按,英文发音)。我看得懂这些词,你也看得懂。检验一棵树的标准是所结果子的质量。如果是好树就会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凡树木看果子,就可以认出它来,耶稣说,人不是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也不是从蒺藜里摘葡萄。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现在,我想让你跟我一起脑补下这个比喻。想象一下:我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树。这棵树每年春天都开出美丽的花朵,可当树上的苹果成熟之时,这些果子却令人难以下咽。果子不仅失去水分,还长着果瘤、十分枯槁。你切开果子一看,里面已经烂得发黑——大概只能拿它们去堆肥了。年复一年,我的妻子不仅问我:泰德,你就不能治治这树,让它结出好果子吗?好吧,你知道的,我只是个牧师,又不是园丁,对这个真是一点不擅长。不过,本着讨太太欢心的想法,我还是试着治一治这棵树。我做了很多事情:给这棵树松土、施肥、杀虫、修剪枝桠。可是这棵树依然毫无起色——结出的果子依然长瘤枯萎、毫无生机。

终于,有个周六,我在家里对妻子说:亲爱的,今天我要彻底治治家里这棵苹果树。我拿着梯子来到树旁,爬到树里,摘下那些长瘤枯萎、毫无生机的苹果,全都丢到肥堆里——给扔了。然后我去隔壁的园子里,买了三串最好的苹果,把它们挂到我自己的树上。我拿布把苹果擦得又红又亮,又从钓鱼箱里拿出细尼龙绳,把这些苹果都挂到了树上——多好的装饰品!当我做完这一切,这棵树看起来真的很不错。我进屋找到妻子,对她说,亲爱的,有个惊喜给你!快闭上眼睛。于是我领着她来到窗边,好了,现在可以睁开眼睛看看!妻子看了眼窗外的树,感觉美极了:丰收的果子压弯了枝桠,果子脆亮又多汁,简直完美!然后,妻子扶了扶眼镜,总感觉有哪里怪怪的。于是她走到院子里,细细检查这树。终于发现,原来这些苹果都是用鱼线挂在树上的!好吧,你觉得她会对我说什么呢?她会说:你真是疯了!我就说不能让你一个人待在家里太久,都不知道你会做出些什么来!谁要你把苹果挂在树上啊?我要的是自己会结果子的树啊!

想想我们的孩子。把苹果挂在树上是多么容易啊!跟你妹妹说对不起!

对不起!

说的时候能面带微笑吗?

对不起。

好,继续去玩吧。

我们刚刚往树上挂了颗苹果,发现了吗?这样的道歉像用鱼线挂着的一样——孩子从里到外根本没有一丝悔意。诚然,类似的教养方式还有很多。我们会笼络孩子、答应给他们奖励、也会帮他们集小红花(译者注,英文直译为冰箱贴纸)。让我们看看谁集到了15朵小红花、再集5朵我们就出去吃冰淇淋、今天表现好的话奖励5朵小红花……我们可能会用这些奖品来收买我们的孩子。

我们也会羞辱孩子。我们会在孩子心里累积愧疚感、来羞辱他们。你知道有这么几次,你跟孩子谈话,是想要让孩子看到他们自己是多么糟糕的人、并让他们自觉羞愧。你看,每次你们互相抢玩具的时候,我真的非常难过。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呢?一想到我的孩子们在家里为了玩具打架,我就一点都开心不起来。以前我跟你妈是很期待可以有小孩的,没想到现在变成这样。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居然会为了抢玩具打架!我们会跟孩子说这些话,来让他们感到羞愧。

有时我们还会把耶稣扯进来。我们会说:你看,耶稣正透过屋顶看着我们的家里呢!你觉得耶稣会怎么看待你们为了玩具而打架的事呢?不得不说,如果有好的发问理由,这不算一个坏问题。但你明白,有时你根本不是为了传福音而问这样的问题。你只是请出了耶稣这架重炮作武器。你看,他们一整天都不听我的话,那好,下午我就把耶稣抛出来。也许孩子们会有所触动。但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使孩子们更加爱神爱人,而是多少把耶稣当成对付孩子们的武器。

有时我们会吓他们。比如,晚上你哄孩子上床睡觉,哄了几次他们都不肯睡、自己又爬起来。你再把他们放上床,等你下楼以后,楼上儿童房里就开始兵兵乓乓——他们又跑又跳、一头扎进其他人的床铺里玩耍……然后你上楼进屋,对他们说:还记得我们晚上做了什么吗?我们玩了游戏、读了书、你们每人还喝了两次饮料。我不想再听到任何声音。你下楼稍事放松,回顾今天发生的事情,不一会儿楼上又开始乒乒乓乓。再次上楼,你愤怒地说:你干嘛跑到你弟床上!我都跟你说了,待在自己床上不要起来!

我没有起来。

那你怎么在你弟床上?

我从梳妆台爬过来、再经过窗台。我的脚根本没有沾着地!

正当你们争论要不要脚碰地面才算起床时,你忽然注意到3岁大的小幺。也不知道他怎么搞的,整个人正罩在枕头套子里上蹿下跳。你的眼皮抽搐了几下,这真的一点都不好笑。

你让孩子们安静睡下,一会儿他们就又起来乒乒乓乓。你终于忍不住朝着楼上大吼:再让我上来一次,你们就死定了!你们把事情搞大吗?想上头条吗?

这些都是我们试图掌控孩子行为的方式。这些也都不奏效——因为这些方式都错失了对心的关注。如果你仔细思想、考量这种行为主义,你会发现自己只是掌控了孩子们的行为,而孩子真正的需要并没有得到处理——因为他真正的需要并不是行为上的。他真正的需要,是他在心里与神疏远。

行为主义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向孩子提供了错谬的道德基准。因为行为主义的道德基准是什么?是我如何才能得到我所想要的、跟规避我所不想要的。那么,符合圣经观的道德基准是什么呢?是圣经所启示的神祂的属性、存在与荣耀。所以我便向他提供了错谬的道德基准。

第三个问题,是行为主义无法正确地操练孩子的心。以前我以为单单改变行为无法操练孩子的心。但现实是,行为与心是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以至于我用以束缚孩子行为的东西会控制孩子的心。我可以用愧疚感操纵孩子,然后教他们成为罪疚的响应者。我可以用骄傲操纵孩子,然后教他们成为优越感的响应者。我可以用惧怕人操纵孩子。如果……的话,别人会怎么看我?然后我就教会了他们对人的恐惧。我可以用羞耻感操纵孩子,然后教他们成为羞耻感的响应者。我用以激励孩子的东西,终将改变他们的心。

行为主义的第四个问题,是导致福音被边缘化。因为当我试图操纵行为时,我便没有倚靠福音跟恩典来转变我的孩子。我是在倚靠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行为。所以福音就不再居于中心地位了。我的意思是,当你大声威胁道如果我再上楼一次,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还有,因着神的爱,祂差遣自己的儿子而死,如此你就知道什么是新的生命。这样的信息很无力,对吗?你无法在威胁的后面加上福音的信息。这是两套不同的系统。我没有在对的方向上使劲儿。并且,这自然显明了我们内心的偶像崇拜。与日俱增的掌控行为——当我们操纵孩子行为的时候,就显出我们自己的骄傲、我们不想因为孩子做的事情感到难堪、我们看重自己过得舒适方便、我们心里充满了对人的恐惧、我们想要掌控。这真是显明了我们内心的偶像崇拜。

然而,如今我们已经有了神的儿女这个美好的身份。对于心的态度,圣经也有这么棒的描述。当我们说到心里充满的,口里就发出来这一事实时,作为拥有神话语的基督徒,我们比其他人拥有更好的资源来理解我们的孩子。因为神的话语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连心中的思念和态度,都能辨明——希伯来书412节这样告诉我们。所以,所有这些心的态度——报复、惧怕人、骄傲、爱自己、维护自己、恐惧、贪婪、嫉妒、仇恨、愤怒、寻求认同、惊恐、悖逆——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心头上安营扎寨:它们驱动着我们,推进或阻止着我们的行为。

请你再思考一下,之前我举的那个把苹果挂在树上的例子。过段时间,那些挂着的苹果会变成什么样呢?它们会慢慢烂掉。为什么呢?它们会烂掉,因为树干无法把供给生命的养分传送给这些假果子。你看,我们可以造作正确的行为一时,但这些行为最终会消亡、也不会持久。

大家问过我很多次:两岁的小孩,你会拿他怎么办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你没法牧养一个两岁孩子的心。两岁孩子的理解能力还很弱、词汇量小、没啥洞见、也无法理解什么是动机。但跟两岁的孩子在一起时,我就开始使用心的语言来训练他们。所以当我规正他的时候,我对他说宝贝,你不可以从妹妹那儿抢玩具噢,这样一点儿也不友善。这不是在爱你的妹妹,你是在爱自己。你不是在服侍她,而是在服侍自己。你不是在为神的国而努力,而是在为自己的国而努力。所以,对小小孩我也会用使用心的语言,因为我们通过听到这些与处境相合宜的语言,来学习心的词汇。

所以,当我用这些方式来规正孩子时,会给专注于心的教养带来极大益处。首先,孩子面临的问题是心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行为。那么,当我们关注心的议题时,我们对孩子的规正就聚焦到比行为更深的层面。我们得以透过表面上的罪,来洞察更深的罪。同时,我们的目标也是揭开这些罪,从而发现孩子的心如何延伸和反映在他们的行为上。

我记得我们家有次一起去骑行度假,大概是1986年。我们骑行去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再折回来。我本来想的是,我们可以带着山地车站在瀑布前面、以大瀑布为背景拍几张合照。当时(86年还没有数码相机这种东西),我带了卷36幅的胶卷。我想架好三脚架、设置定时拍摄、再跑回去跟大家一起对着镜头跳起来,这样重复36次就可以把胶卷用完。然后我们想把这些照片做成明信片、寄给朋友们。当时我觉得这个想法简直再明智不过了。不过,对于我那17岁的儿子而言,就不是同一回事了。拍了几张后,他开始感到无聊。然后他开始在弟弟妹妹的头上摆兔子耳朵的造型。他开始做鬼脸、吐舌头、转身背对镜头拍照。很快,每张照片都被他糟蹋了一番。我气炸了。天啊,我对他说话的方式有够吓人的,连现在我想起来都觉得害臊。当我发泄完,不出所料,我这样有罪的反应让所有家人都不堪重负。过了一会儿,我再次把家人聚在一起,我说:请你们原谅我!我请儿子原谅我,也请其他人原谅我。我们也一起祷告。

但当时我不明白,1986年,我不明白心的议题。当时,我仅仅知道自己的行为很糟糕,知道自己需要家人的原谅。但我对心的议题一无所知。那时,我无法洞悉刚才我们梳理的那些议题、那些驱动着我的东西。我为什么这么想拍好这些照片?为什么我那么看重拍好照片、洗出来做成明信片寄给朋友?我想要他们对我们这家子的美满生活、对我有能力带着全家去骑行、对我成功做成这些伟大的事情感到羡艳。我的心里充满了骄傲、自爱与对认同的渴求。在我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各种心的态度。那时我却未能洞察或理解这些事情。

如果我们与孩子一同梳理心的议题,我们就不止是处理行为。你看,1986年我能做的很少。但现在,我们的孩子们可以明白得更多、更深。所以,这个方法真正领我们来到十字架的面前。因为如果我们只是关注行为,我们就永远无法回到福音。但如果我们关注心,除了福音,我们便无处可去。诚然,作为父母,我们不止是想要督责孩子——我们想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关注内心,能给你教养孩童的工作带来奇妙的改变。它会塑造你与孩子互动的方式、会让你觉察自己所使用的方法、会重塑你的教养模式,也会帮助你实现教养的目标。当我们探讨如何牧养孩童时,所有需要探讨的事项都以此为基础。圣经是我们最好的资源,因为神的话语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资源,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们。我们需要在神的话语里深耕,并充充足足地活出神的话语。

谢谢大家。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