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首页

《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1497人浏览

《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作者:A. T. 罗伯逊(Archibald T. Robertson

总编辑:詹正义、潘秋松

在翻译圣经的过程中,希腊文语义中那些精妙细微的差异往往有所流失。罗伯逊博士著作的《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全十册是一套卓越的参考资料,使那些想要更深入明白新约圣经原文的人受益匪浅。希腊文就像英文一样,陈述某事的方式(动词时态、条件子句、分词的意义等等)能为所写的内容增添丰富的意义,而原文里的这些细节往往在翻译时被遗漏了。罗伯逊博士致力于透过希腊文句法结构解释特定经节的含义,把原来新约圣经通用希腊文本中流失的信息填补齐全。若有人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一段经文蕴含在原文中的真理,这套著作实为极宝贵的财富。


该注释资源已在研经工具中上线,供用户免费使用。

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并选择新约书卷

标签选择“活泉”,即可阅读活泉注释的大纲、导论和注释。

标签选择“希腊文”,即可阅读希腊文文法词汇简介

· 出版前言

· 滕近辉 序

· 林道亮 序

· 麦希真 序

· 凡例

· 重要古抄本简表

· 希腊文文法词汇简释

· 版权信息


出版前言

我华人基督徒一向苦于不懂圣经原文,又缺乏一套完整可靠、且能深入浅出的原文解经著作,硏经时常有不得登堂之憾。有鉴于此,本社于1984年初就孕育翻译出版美国希腊文权威A. T. 罗伯逊教授(A. T. Robertson)的《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全套巨著。

为慎重从事,我们曾就近邀请当年在富勒神学院(Fuller Seminary)深造的华人同工,就这事有交通,并分函征询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地主里先辈同工意见和指教。承诸位不弃,或提供宝贵意见,或专函大力鼓励支持,期间亦有在翻译的不易、制作的困难,及经费的浩大等方面提醒我们,并有主里长者当面嘉许与鼓励我们。在此谨向诸位前辈致谢。

几经商讨,本社最后决定以罗伯逊的材料为主,删除其原著中过时或不合宜资料,另增补新出版希腊文解经著作之资料,并新撰各卷书之导论及重要参考书目。全书定名为“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分十巨册出版,由当时本社总编辑詹正义博士主持编辑事工,并有受过正规神学教育且熟谙原文的弟兄姊妹先后投入同工。自1986年秋开始默默耕耘,卷五罗马书于19901月,卷二路加福音于同年5月,卷六哥林多前后书于19912月,卷七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于同年8月先后出版,甚得读者们的爱用。

1992年初至1994年冬,其间因编译同工变动,及香港制作、校对配合得吃力,以致三年多来,原该出版的几卷被延误了。

1994年夏初,我们承蒙居住在加拿大、深谙希腊文新约圣经、并有颇深属灵造诣的年长同工黄得恩弟兄,为后期出版之六卷书作审阅工作,提供宝贵意见,经编辑部定稿。

1992年冬,本社欣得当时在台湾新竹从事文字工作的潘秋松老师为兼职同工,投入此巨著的编译工作,并于19952月接任本社总编辑职务,实际负责编译、审核、定稿工作。此时潘老师亦在台湾南部牧养教会,并在神学院教授圣经希腊文与希伯来文课程。为配合促进这套书早日完成,潘老师且应本社建议,于19969月举家迁居洛杉矶,除专任本社总编辑外,亦兼任神学院圣经原文与解经老师。

感谢神,卷十启示录于19958月,卷四使徒行传于19962月,卷九一般书信于19978卷三约翰福音于19983月先后出版。

卷一马太福音、马可福音本于19948月出版,随即发现该卷在编辑、校订方面均有颇大缺失,故全数收回,经仔细修订、增添许多新资料,于19989月出版。

最后,卷八亦于今年4月出版,全套十巨册终于全部完成了。

承滕近辉牧师、林道亮牧师、麦希真牧师分别为本套解经译著写序,至为感谢。

这一套书自策划至今年春完成,历时十五年。其间有多位同工先后参与此套书之编译工作,除前述诸位之外,尚有陈一萍、赖耿中、张麟至、黄维菱等弟兄姊妹,谨致亲切谢意。愿主记念诸位在主里的劳苦。

也谢谢许多读者历年来殷殷垂询,耐心等候。愿主使用这套书,使每位读者在神话语的光中,得以见光。

我们承认在过去15年于策划、编译、制作中所遇到的困难,远超过我们所能承担的;但因着天父的大怜悯,他一路为我们排除种种困难,又及时在经济上供应,使我们一无所缺。为这套书蒙主眷顾得以完成,我们衷心感谢神。我们原希望能以歇息片时,但因早先出版的几卷或已售罄,或存书无多,所以我们在卷八即将完成之际即着手筹备再版事宜,除认真校译外,亦增加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如今卷五修订版已经完成,新增资料即达初版的40%,相信必能给新旧读者更多的帮助。随后数卷也将陆续修订再版,工作仍然至为艰巨,求主引领、扶持。愿荣耀颂赞归给神和羔羊,直到永远,阿们!

 

美国活泉出版社

柯联基谨启

1999104日洛杉矶


滕近辉序

活泉出版社再一次作出帮助华人基督徒硏经的重要贡献:陆续出版《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十巨卷。这是那些想精读圣经的基督徒们的好消息。

此套圣经注释是从罗伯逊博士A. T. Robertson的名著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翻译过来的。罗伯逊曾在美国南方浸信会神学院担任希腊文新约教授超过五十年,其著作达45种之多。该书是采用逐句解经的方式,将新约27卷全部包括在内,把原文的含义阅释出来,甚为详尽。罗伯逊是著名的希腊文学者,所以其注解常有独到之处。

此中文译本的内容,除罗氏著作之外,并捜集其他新出版有价値的资料,取自C. E. B.克兰菲尔德(C. E. B. Cranfield罗马书)、J. A. 费兹麦尔J. A. Fitzmyer路加福音),及C. K. 巴雷特(C. K. Barrett哥林多前后书。更进步增加新约各卷的导论,使本书的内容格外丰富,造益读者。

当此巨著出版之际,欣为此序。

滕近辉

1988年·美国


林道亮序

从原文硏读圣经,是务本的工作;本立而道生,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惜,在以往的岁月中,华人教会中真正能按原文硏究圣经真理的,毕竟凤毛麟角。即使今日,为数也不多!美国活泉出版社有鉴于此,排除一切困阻,拟编译出版全套《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闻讯之下,殊感欣喜。相信这套巨著,必能为华人信徒的信仰带来正本清源之效,并可有助一般信徒深植信仰的根基,开拓信仰的领域。

据了解,美国活泉出版社编译这套原文解经的原则,是以本世纪新约希腊文权威A. T. 罗伯逊(A. T. Robertson的经典之著《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为本,再佐以最新出版之有关原文解经著作,务求周延及切合当代之学术硏究。

兹于《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即将陆续出版之际,特志数语为序,愿神借这套原文解经巨著赐福与普世华人教会,为祷!

林道亮

1988年·美国


麦希真序

A. T.罗伯A. T. Robertson )名著《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自三十年代出版以来,已帮助了许许多多信徒和同工,更深入硏究圣经,了解圣经中的真义。如美国活泉出版社以此为本的华文扩大译本即将出版,确是华人教会大喜的事。

有人批评罗伯逊这套著作太重“字义”,而忽略“精义”。本人则深觉,硏经之道在乎以文字本义为纲,以神学理论为纬。没有文字本义的根据,神学理论就如“天马行空”不受羁勒。罗氏重字义,正是这套书之所长在“新约希腊文解经”陆续出版之际,本人深切盼望:

一) 信徒领袖硏读圣经,了解华文意义之后应更追溯希腊文原来的意义,以避免望文生义之错误主日学教员,査经班组长,团契导师等,更应如此。

二) 牧会同工应多多参考本书,配合正确神学 理论,准确无误的解经,使讲章能更丰富,讲台信息能显出极大的能力。

惯用华文的圣经学者,在现有的华文工具书之外,请充分使用本书加上圣灵的亲自启迪,必能“登堂入室”,更多领悟也。

麦希真

1989年·新加坡


 

 


凡例

1.本书经文依中文、希腊文、英文次序排列,方便读者对照。中文采用和合译本,希腊文采用联合圣经公会出版的希腊文新约圣经(The Greek New Testament)第三修订版,英文采用新美国标准圣经(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2-本书旨在解明希腊文原意,故采逐节解释为原则;但每节经文中,也只择其重要之字、句、或句法构造加以阅述,并不完整讲解每一个字。

3.   本书内容主要采译自A. T.罗伯逊(A. T. Robertson)的名著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另以晚近出版之相关原文解经著作增补。

4.   本书解经资料皆经本社编辑部同工整理、浓缩、修订改写。各书导论及重要参考书目,亦由本社编辑部同工编写,以求周延搜集最新资料。

5.   本书行文中,凡指三一神之代名词,第三人称用“祂”(编注:本“研经工具”所使用的简体版采用符合大陆规范的用词“他”):第二人称用“你”:凡用特别名词称呼神,皆冠以引号。

6.   本卷之编译、增补工作,由潘秋松弟兄负责。潘弟兄曾于台湾牧养教会十余年,多年在神学院执教圣经原文与解经,现任美国活泉出版社总编辑,同时牧养南湾基督徒之家。


重要古抄本简表

第一册 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

 

代号

地点

日期

 

p1

Philadelphia

III

 

p19

Oxford

IV/ V

 

p21

Allentown, Pa

IV/ V

 

p25

Berlin

Late IV

 

p37

Ann Arbor, Mich

III/ IV

 

p45

Dublin: Chester Beatty, and Vienna

III

 

p64

Oxford and Barcelona

C 200

 

p70

Oxford: P. Oxy. 2384

III

 

p71

Oxford: P. Oxy. 2385

IV

 

א

London

IV

 

A

London

V

 

B

Rome

IV

 

C

Paris

V

 

D

Cambridge

VI

 

E

Basle

IX

 

F

Utrecht

IX

 

K

Paris

IX

 

L

Paris: Regius

VIII

 

N

St. Petersburg and elsewhere

VI

 

O

Paris

VI

 

P

Wolfenbüttel

VI

 

Q

Wolfenbüttel

V

 

U

Venezia

IX

 

X

München

X

 

Δ

St. Gall

IX

 

Θ

Tbilisi: Koridethi

IX

 

Π

St. Petersburg

IX

 

Σ

Rossano

VI

 

Byz

Byzantine经文

   

f1

1号经文家族:包括古抄本1118131209

 

f13

13号经文家族:包括古抄本13691241742303465437888268289831689

 

l

希腊文经课

   

小写p1p71是最近发表之蒲草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Σ是因为具有参考价值,故引用作经文考据。
代号右上角记号:

*为原始手抄本读法。
abc123等表修正本读法。
gr变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Vid原抄本无法辨认,但本书采用读法明显可靠。
Mg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后人增补在原抄本之资料。
其他阿拉伯数字代号请参考联合圣经公会出版之《希腊文新约圣经》(
The Greek New Testament)里的导论

 
 
 
 
 
 
 
 
 
 
 
 
 

第二册 路加福音

 

代号

地点

日期

 

p3

Vienna

VI/VII

 

p4

Paris

III

 

p42

Vienna

VII/VIII

 

p45

Dublin and Vienna

III

 

p69

London

III

 

p75

Cologny

III

 

א

London

IV

 

A

London

V

 

B

Rome

IV

 

C

Paris

V

 

D

Paris

VI

 

E

Basle

IX

 

L

Paris

VIII

 

P

Leningard

VI

 

R

London

VI

 

T

New York & Rome

V

 

W

Washington

V

 

Θ

Tbilisi: Koridethi

IX

 

Ξ

London

VI

 

代号右上角之小写记号,乃经文鉴别学通用之符号:
*=原始手抄本写法。
1, 2, 3a, b, c = 第一、二、三修订本读法。
corr = 许多修订本。
gr = 双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mg = 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 = 后人增补在原抄本的资料。
vid =原抄本读法无法完全确认,但有明显支持。
小写
p13p75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Ξ等古抄本日期略晚,但较完整,是研判新约经文之重要依据。
古抄本及译本详细资料请参考
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 Corrected:1983),或4th Revised Edition (1993), United Bible Societies

 
 
 
 
 
 
 
 
 
 
 
 
 
 
 
 
 

第三册 约翰福音

 

p5

Philadelphia

III

 

p45

Dublin

III

 

p52

Manchester

II

 

p66

Geneva

II/III

 

p75

Geneva

II/III

 

א

London

IV

 

A

London

V

 

B

Rome

IV

 

C

Paris

V

 

D

Cambridge

VI

 

E

Basle

VIII

 

F

Utrecht

IX

 

G

London

IX

 

H

Cambridge

IX

 

K

Paris

IX

 

L

Paris

VIII

 

N

Leningard

XI

 

S

Rome

X

 

T

Paris & Rome

V/VI

 

W

Washington

IV/V

 

X

Munich

X

 

Γ

Oxford & Leningard

IX/X

 

Δ

St. Gall

IX/X

 

Θ

Tbilisi

IX

 

Λ

Oxford

IX

 

Ψ

Athos

VIII/ IX

 

代号右上角之小写记号,乃经文鉴别学通用之符号:
*=原始手抄本写法。
1, 2, 3a, b, c = 第一、二、三修订本读法。
corr = 许多修订本。
gr = 双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mg = 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 = 后人增补在原抄本的资料。
vid =原抄本读法无法完全确认,但有明显支持。
小写
p5p75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Ψ等古抄本日期略晚,但较完整,是研判新约经文之重要依据。
古抄本及译本详细资料请参考
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 Corrected:1983),或4th Revised Edition (1993), United Bible Societies

 
 
 
 
 
 
 
 
 
 
 
 
 
 
 

第四册 使徒行传

 

p8

Berlin

IV

 

p33

Vienna

VI

 

p38

Ann Arbor, Mich.

about 300

 

p41

Vienna

VIII

 

p45

Dublin: Chester Beatty, and Vienna

III

 

p48

Florence

Late III

 

p50

New Haven, Conn.

IV/V

 

p58

Vienna

VI

 

p74

Geneva: P. Bodmer XVII

VII

 

א

London: Sinaiticus

IV

 

A

London: Alexandrinus

V

 

B

Rome: Vaticanus

IV

 

C

Paris: Ephraemi Rescriptus

V

 

D

Cambridge: Bezae/ Cantabrigiensis

V/VI

 

E

Oxford: Laudianus

VI

 

H

Modena

IX

 

K

Moscow

IX

 

L

Rome

IX

 

P

Leningard

IX

 

Ψ

Athos

VIII/ IX

 

代号右上角之小写记号,乃经文鉴别学通用之符号:
*=原始手抄本写法。
1, 2, 3a, b, c = 第一、二、三修订本读法。
corr = 许多修订本。
gr = 双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mg = 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 = 后人增补在原抄本的资料。
vid =原抄本读法无法完全确认,但有明显支持。
小写
p8p74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Ψ等古抄本日期略晚,但较完整,是研判新约经文之重要依据。
阿拉伯数字编号
33之古抄本日期最晚,仅引作佐证。
古抄本及译本详细资料请参考
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 (Corrected:1983),或4th Revised Edition (1993), United Bible Societies

 
 
 
 
 
 
 
 
 
 
 
 
 
 

第五册 罗马书

 

p10

Cambridge, Mass.

IV

 

p26

Dallas

600

 

p27

Cambridge

III

 

p31

Manchester

VIII

 

p40

Heidelberg

III

 

p46

Dublin & Ann Arbor

200

 

p61

New York

700

 

p94

Cairo

V/VI

 

א

London

IV

 

A

London

V

 

B

Rome

IV

 

C

Paris

V

 

D

Paris

VI

 

F

Cambridge

IX

 

G

Dresden

IX

 

K

Moscow

IX

 

L

Rome

IX

 

P

Leningard

IX

 

代号右上角之小写记号,乃经文鉴别学通用之符号:
*=原始手抄本写法。
1, 2, 3a, b, c = 第一、二、三修订本读法。
corr = 许多修订本。
gr = 双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mg = 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 = 后人增补在原抄本的资料。
vid =原抄本读法无法完全确认,但有明显支持。
小写
p10p94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P等古抄本日期略晚,但较完整,是研判新约经文之重要依据。
古抄本及译本详细资料请参考
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 (Corrected:1983),或4th Revised Edition (1993), United Bible Societies

 
 
 
 
 
 
 
 
 
 
 
 
 
 
 
 

第六册 哥林多前后书

 

p10

Cambridge, Mass.

IV

 

p16

Cairo

III/IV

 

p46

Dublin & Ann Arbor

200

 

p49

New Haven, Conn.

III

 

p51

Oxford

400

 

p61

New York

700

 

א

London

IV

 

A

London

V

 

B

Rome

IV

 

C

Paris

V

 

D

Paris

VI

 

G

Dresden

IX

 

H

Athos and elsewhere

VI

 

I

Washington

V

 

K

Moscow

IX

 

P

Leningard

IX

 

Ψ

Athos

VIII/ IX

 

代号右上角之小写记号,乃经文鉴别学通用之符号:
*=原始手抄本写法。
1, 2, 3a, b, c = 第一、二、三修订本读法。
corr = 许多修订本。
gr = 双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mg = 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 = 后人增补在原抄本的资料。
vid =原抄本读法无法完全确认,但有明显支持。
小写
p10p61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Ψ等古抄本日期略晚,但较完整,是研判新约经文之重要依据。
古抄本及译本详细资料请参考
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 (Corrected:1983),或4th Revised Edition (1993), United Bible Societies

 
 
 
 
 
 
 
 
 
 
 
 
 
 

第七册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

 

p10

Cambridge, Mass.

IV

 

p16

Cairo

III/IV

 

p46

Dublin & Ann Arbor

200

 

p49

New Haven, Conn.

III

 

p51

Oxford

400

 

p61

New York

700

 

א

London

IV

 

A

London

V

 

B

Rome

IV

 

C

Paris

V

 

D

Paris

VI

 

G

Dresden

IX

 

H

Athos and elsewhere

VI

 

I

Washington

V

 

K

Moscow

IX

 

P

Leningard

IX

 

Ψ

Athos

VIII/ IX

 

it

古拉丁文译本

   

代号右上角之小写记号,乃经文鉴别学通用之符号:
*=原始手抄本写法。
1, 2, 3a, b, c = 第一、二、三修订本读法。
corr = 许多修订本。
gr = 双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mg = 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 = 后人增补在原抄本的资料。
vid =原抄本读法无法完全确认,但有明显支持。
小写
p10p61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Ψ等古抄本日期略晚,但较完整,是研判新约经文之重要依据。
古抄本及译本详细资料请参考
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 (Corrected:1983),或4th Revised Edition (1993), United Bible Societies

 
 
 
 
 
 
 
 
 
 
 
 
 
 
 
 

第八册 贴撒罗尼迦前后书 提摩太前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p30

Ghent

III

 

p32

Manchester

200

 

p46

Dublin

200

 

p61

New York

700

 

p65

Florence

III

 

p87

Cologne

III

 

p92

Cairo

III/IV

 

א

London

IV

 

A

London

V

 

B

Rome

IV

 

C

Paris

V

 

F

Cambridge

IX

 

G

Dresden

IX

 

H

Athos

VI

 

I

Washington

V

 

K

Moscow

IX

 

L

Rome

IX

 

Ψ

Athos

VIII/ IX

 

代号右上角之小写记号,乃经文鉴别学通用之符号:
*=原始手抄本写法。
1, 2, 3a, b, c = 第一、二、三修订本读法。
corr = 许多修订本。
gr = 双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mg = 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 = 后人增补在原抄本的资料。
vid =原抄本读法无法完全确认,但有明显支持。
小写
p30p92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Ψ等古抄本日期略晚,但较完整,是研判新约经文之重要依据。
古抄本及译本详细资料请参考
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 (Corrected:1983),或4th Revised Edition (1993), United Bible Societies

 
 
 
 
 
 
 
 
 
 
 
 
 
 

第九册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得前后书 约翰一二三书 犹大书

 

p13

London & Florence

III/IV

 

p17

Cambridge

IV

 

p20

Princeton

III

 

p23

Urbana, III.

III

 

p46

Dublin & Ann Arbor, Mich.

II/III

 

p54

Princeton

V/VI

 

p74

Cologny

VI/VII

 

p79

Berlin

VII

 

א

London

IV

 

A

London

V

 

B

Rome

IV

 

C

Paris

V

 

D

Cambridge

VI

 

E

Basle

IX

 

H

Humburg & Cambridge

IX

 

K

Paris

IX

 

L

Paris

VIII

 

Ψ

Athos

VIII/ IX

 

33

Paris

IX

 

代号右上角之小写记号,乃经文鉴别学通用之符号:
*=原始手抄本写法。
1, 2, 3a, b, c = 第一、二、三修订本读法。
corr = 许多修订本。
gr = 双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mg = 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 = 后人增补在原抄本的资料。
vid =原抄本读法无法完全确认,但有明显支持。
小写
p13p79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Ψ等古抄本日期略晚,但较完整,是研判新约经文之重要依据。
阿拉伯数字编号
33之古抄本日期最晚,仅引作佐证。
古抄本及译本详细资料请参考
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Corrected:1983),或4th Revised Edition (1993), United Bible Societies

 
 
 
 
 
 
 
 
 
 
 
 
 
 

第十册 启示录

 

p18

London

III/IV

 

p24

Newton Center, Mass.

IV

 

p47

Dublin: Chester Beatty

late III

 

א

London: Sinaiticus

IV

 

A

London:Alexandrinus

V

 

C

Paris: Ephraemi Rescriptus

V

 

P

Leningard

IX

 

it

古拉丁文译本

   

小写p18p24p47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
אCP等古抄本日期较晚,但较完整,是研判启示录经文之重要依据。
阿拉伯数字编号之古抄本日期较晚,皆引作佐证,详细资料请参考
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 (Corrected), United Bible Societies,1983

 
 
 
 
 
 
 
 
 

希腊文文法词汇简释

(Glossary of Greek Grammatic Terms)

时态(Tense)

  表示动作的时间与性质。按时间分为现在,过去与未来;按性质分为点的动作(指在刹那间发生的简单动作),线的动作(指连续进行的动作),与完成的动作(指动作完成后的状态或结果)。

现在式(Present)

  指动作的进行与连续,包括现在的状态,习惯,重复发生的动作,一般的事实,以及恒常不变的真理;也可指现在发生的简单动作。另有四种特别的用法:

  •历史现在式(Historical):用现在式描述过去发生的历史,以求生动。

  •过去现在式(Aoristic):在过去的时间内所宣布的事件或动作,用现在式表达,以求生动。

  •未来现在式(Futuristic):以现在式表明将要发生的动作。

  •意欲现在式(Conative or Tendential):表明现在时间内的趋向或意图要作的动作。

现在完成式(Perfect)

  指现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动作完成的过程,或动作完成后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结果或状态。就字形而言,有第一与第二现在完成式之分,但意义相同;少数动词两种字形兼而有之,则意义有别,第一种表主动意,第二种表中性或不及物意。

  •密集现在完成式(Intensive):强调过去完成的动作所造成的现在结果。

  •延伸现在完成式(Extensive):强调过去动作完成的过程。

简单过去式(Aorist)

  指简单的动作在过去的时间发生。按字尾变化有第一简单过去式(The First Aorist),与第二简单过去式(The Second Aorist),意义均相同。

  •整体简单过去式(Constative):强调以“整体”来看于过去的某一时间定点发生的动作。

  •表始简单过去式(Ingressive or Inceptive):强调动作于过去的某一时间定点“开始”发生。

  •有效或完成简单过去式(Effective or Culminative):强调动作于过去的某一时间定点“完成”,并达于“高潮”(Culmination)。

  •书信简单过去式(Epistolary):指收信时已过的动作,但在写信时还没有过去。

  •成语简单过去式(Gnomic):表达一般的事实或成语,也可用简单过去式;但出现较现在式为少。

过去完成式(Pluperfect)

  指动作在过去某一时间定点前的一段时间内,完成的过程及所造成的结果。与现在完成式相较,过去过去完成式指的是一段更早的过去。

  •密集过去完成式(Intensive):强调过去完成的动作所造成的过去结果。

  •延伸过去完成式(Extensive):强调过去动作完成的过程。

过去不完成式(Imperfect)

  指过去某一时间定点前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但未完成的动作。

  •进行过去不完成式(Progressive):强调过去进行中的动作。

  •习惯过去不完成式(Customary):强调过去习惯发生的动作。

  •重复过去不完成式(Iterative):强调过去重复发生的动作。

  •表始过去不完成式(Conative or Inchoative):强调过去动作的开始,但未完成。

  •可能过去不完成式(Potential or Tendential):强调过去动作的可能发生,但未发生。

  •愿望过去不完成式(Voluntative):强调过去的愿望,但未实现。

未来式(Future)

  指一个预期的动作在未来的时间内简单地发生,或继续进行。就字形而言,主动与关身均只有一种;被动则有两种,但意义相同。

  •祈使未来式(Volitive Future or Imperative):表示未来的命令或期望。

  •考虑未来式(Deliberative):对不定的未来表示疑问或考虑。

  •纡说未来式(Periphrastic):未来式既包含简单与进行的两种动作,是故若以“ἔσομαι”(will be)与动词的现在式分词连用,以表达未来进行的动作,便是重复的用法,称之为纡说的未来式。

未来完成式(Future Perfect)

  指未来的状况基于在先的动作,包括强调结果的“密集未来完成式”(Intensive Future Perfect),与强调过程的“延伸未来完成式”(Extensive Future Perfect)。出现时是用纡说构造,即以“ἔσομαι”(will be)与动词的现在完成式分词连用。

纡说时态构造(Periphrastic Tense Formations)

  除简单过去式之外,其余系用“εἰμί”的现在式,不完成式,及未来式,分别与动词的现在式分词,或现在完成式分词同用,以强调动作的进行,或动作完成后的状态。

语态(Voice)

  表明主词与动作之间的关系。

主动语态(Active)

  表示主词乃动作的产生者,状况的代表者。

  •因果主动语态(Causative):强调主词是动作的肇因者。

  •无人称主动语态(Impersonal):主词无特指对象,通常以it代替,指天气或“经上记着说……”等。

关身语态(Middle)

  表示主词参与动作的结果,或表示主词的动作与己身有关。有些关身语态又带有反身代名词,称为“冗赘关身语态”(Redundant Middle)。

被动语态(Passive)

  表示主词乃动作的接受者。

  •直接动因被动语态(Passive with Direct Agent):“ὑπό”带分离格。

  •中介动因被动语态(Passive with Intermediate Agent):“διά”带所有格。

  •无人称动因被动语态(Passive with Impersonal Agent):独立使用凭借格或“ἐν”带凭借格。

被动(关身)形主动意(Deponent)

  动词字形是被动形或关身形,实则具主动意,此乃语态的不规则用法。

语气(Mood)

  表明动作者动作的态度,方式,以及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直说语气(Indicative)

  陈述确定的事实(certain reality)。

  •宣告直说语气(Declarative):宣告事实,包括肯定与否定。

  •疑问直说语气(Interrogative):询问事实。

  •期待否定答案的问句:用“μή”带着直说语气表达。

  •期待肯定答案的问句:用“οὐ”带着直说语气表达。

  •间述法:用“ὅτι”带直说语气表达。

  •条件子句:用“εἰ”带直说语气表达未来式以外其他的条件子句。

假设语气(Subjunctive)

  陈述可能的事实(probable reality)。假设语气的时态无绝对的时间分别,其分别仅在于动作的方式或性质(是简单的,或进行的,或指一种状态)。

  •劝告假设语气(Hortatory):用于第一人称复数的劝告。

  •考虑假设语气(Deliberative):用于问句,以表达所愿望的,可能的,需要的,也可用于反问句。

  •目的假设语气(Potential or Purpose):以“ἵνα”带假设语气,通常表示目的,有时也可表示吩咐,命令等。

  •未来条件假设语气(Future Conditions):以“ἐάν”,或“ἄν”带假设语气,表示未来条件子句。

  •禁令假设语气(Prohibition):简单过去式的禁令以假设语气代替命令语气。

祈使语气(Optative)

  表达愿望,期盼成为事实(possible reality)。

命令语气(Imperative)

  表达一个正面的命令,或反面的禁令(除简单过去式外),也可用以表示请求,准许,或让步。命令语气的人称,仅有第二、第三人称,而无第一人称。命令语气的时态,无时间的差别,而仅有动作性质的不同。

不定词(Infinitive)

  乃一种动名词,表达动作的名词,属动词的非限定用法。无数与格之变化,字形仅具时态与语态的字尾变化,但时态不具时间意义,仅表动作性质;语态则表主动与被动之不同。

带冠词的不定词(The Articular)

  •不定词带中性冠词作名词用,并以冠词表其在句法中之格和数。

  •带冠词的不定词可用在介词之后,以表时间(如ἐνμετάπρό),原因(διά),结果(πρόςεἰς),或目的(εἰς)。尤其用“εἰς”表目的最重要。

动词用法(Verbal Uses)

  不定词仍具动词的性质,故有其副词修饰语和直接受格,此直接受格即不定词之主词。

分词(Participle)

  乃另一种动名词,属动词的非限定用法,但字形变化更多(包括性,数,格,时态,与语态等不同的字形变化)。分词的时态与主要动词时间有关。先于主要动词的,以简单过去式或现在完成式表达;同时的,以现在式表达;较晚的,以未来式表达。

作名词用(Substantival)

  带冠词,作动名词,具有性,数,格的变化。仍具动词的性质,故有时态和语态的字形与意义,也可接受副词修饰语的修饰:若为及物动词的分词,则可有直接受词。

作形容词用(Adjectival)

  具性,数,格的变化,且须与所形容的名词相一致。

作副词用(Adverbial)

  以表目的,时间,原因,条件,让步等,特别是分词所有格作为独立片语,表示时间,以修饰主要动词,更为重要(见独立所有格)。

格(Case)

  指名词(或代名词)和句中其他相关字之间的关系。形容词也有格的变化,其变化与所修饰之名词的格相一致。

主格(Nominative)

  用以指明动作者的格。

  •主词主格(Subject):主格作主词用。

  •同位语主格(Appositional):主格作主词同位语。

  •叙述主格(Predicate):主格作主词补语。

  •独立主格(Nominative Absolute,Parenthetic,或Independent):独立主格片语,以补充说明主词。

  •感叹主格(Exclamation):不带动词的主格,作为感叹之用。

  •称呼主格(Appellation):带主格的专有名词,作主词同位语或主词补语。

呼格(Vocative)

  用以接受称呼的名词。

所有格(Genitive)

  用以表明属性的格,即限定其所修饰名词的性质或关系的格。

  •主词所有格(Subjective):指带动作的名词所有格作主词用。

  •受词所有格(Objective):作为带动作的名词之受词用。

  •形容所有格(Attribute):所有格作形容词用。

  •叙述所有格(Predicate):所有格以叙述用法当作形容词用。

  •同位所有格(Apposition):所有格作所修饰名词的同位语用,又称限定所有格。

  •关系所有格(Relationship):所有格用以表示亲属关系或某些关系。

  •区分所有格(Partitive):所有格用以表示群体之“部分”。

  •所有所有格(Possession):所有格表示“所有”,“归属”之意。

  •副词所有格(Adverbial):所有格作副词用,以表示时间,空间,或作形容词的修饰语。

  •独立所有格(Genitive Absolute):名词或分词所有格作独立片语,表示时间,地点或方式,以修饰主要动词。

  •带冠词的不定词之所有格(Genitive of the Articular Infinitive):带冠词的不定词,其后不用介词而用所有格,表示目的。

分离格(Ablative)

  表示分离的格,字形同所有格。

  •来源分离格(of Source):分离格用在“ἀπό”之后,表示来源。

  •凭借分离格(Of Means):分离格用在“ὑπό”之后,表示凭借。

  •比较分离格(of Comparison):分离格用于比较级。

间接受格(Dative)

  指作为动词之间接受词的格。

  •描述间接受格(of Description):间接受格作为动词的动作内容之描述。

  •利益间接受格(of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与个人利益有关的间接受格。

  •所有间接受格(of Possession):间接受格作为“所有”或“属于”之用。

  •关系间接受格(of Respect or of Reference):间接受格用以表示关系。

位置格(Locative)

  指出时空位置的格,字形同间接受格。

  •空间位置格(of Place):指出地点。

  •时间位置格(of Time):指出时间。

  •范畴位置格(of Sphere):指出抽象空间之所在。

凭借格(Instrumental)

  指出动作之凭借的格,字形同间接受格。

  •方法凭借格(of Means):指出所凭借的方法。

  •原因凭借格(of Cause):指出所凭借的原因。

  •态度凭借格(of Manner):指出所凭借的态度。

  •度量凭借格(of Measure):指出所凭借的时间长短与空间大小。

  •相关凭借格(of Association):指出所凭借的关系,在新约中此种用法甚多。

  •中介凭借格(of Agency):指出凭借的中介者。

直接受格(Accusative)

  指作为动词之直接受词的格。

  •副词直接受格(Adverbial):直接受格作副词,以修饰动词。包括度量,态度与关系。

  •同源直接受格(Cognate):与动词同字根的直接受格。

  •双重直接受格(Double):同一动词带两个直接受格。

  •誓言直接受格(Accusative with Oaths):双重直接受格之一种,用于“起誓”,“指着神说”等动词之后

  •独立直接受格(Accusative Absolute):直接受格带分词(或不带),构成一独立片语,以修饰动词。

句子(Sentence)

  由主词部分与述词部分构成,以表达完整意思的字群。

条件句(Conditional Sentence)

  由假设子句(protasis)与结束句(apodosis)所组成的句子。依实现的可能性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条件句:表示假设与事实相符(reality);是一种实际的条件,包括现在与过去。其假设子句用“εἰ”带直说语气的现在时态或过去时态,结束句则可用任何的语气与时态。

  •第二类条件句:表示假设与事实相反(unreality);是一种相反的条件,包括现在与过去;但时态上,假设子句与结束句只能用过去时态(简单过去式或过去不完成式)。连接词方面,假设子句用“εἰ”带直说语气:结束句则用“ἄν”带直说语气。

  •第三类条件句:表示假设有可能成为事实(probability);是一种可能的假设,或未来的条件。假设子句用“ἐάν”或“ἄν”带假设语气;结束句则任何时态均可用,但通常用未来式。

  •第四类条件句:表示假设成为事实的可能性不大(remote possibility);是一种遥远的假设。假设子句用“εἰ”带祈使语气;结束句用“ἄν”带祈使语气。

子句(Clause)

  含有主词和动词,并构成句子之一部分的字群。

  •对等子句(Coordinate):由对等连接词连接的两个子句。

  •主要子句(Principal):由从属连接词所连接的两个子句中用以表达主要思想的子句。

  •从属子句(Subordinate):由从属连接词所引导,用以说明主要子句的子句。依其作用又可分为名词子句,形容词子句,副词子句等。

  •关系子句(Relative):由关系代名词或关系副词所引导的从属子句。可作形容之用,或表原因,让步,条件,目的等。

  •因果子句(Causal):表原因的从属子句。

  •比较子句(Comparative):引导出类比作用,以强化主要子句之思想的从属子句。

  •地点子句(Local):由关系副词所引导,用以说明地点的从属子句。

  •时间子句(Temporal):由关系副词所引导,用以说明时间的从属子句。

  •结束子句(Final and Consecutive):用以说明由动作所带出的目的(purpose),或连续结果(consecutive result)的从属子句,或条件句中表实现的结束句(apodosis)。又可分为纯结束与半结束子句。

  •纯结束子句(Pure Final):表示特定目的的从属子句。

  •半结束子句(Semi-Final):表示由动作带出的连续结果的从属子句。

  •条件子句(Conditional):陈述假设的子句。又称假定子句(protasis)。

  •让步子句(Concessive):属条件子句之一种;不论假设的条件如何,均不影响结果的实现。可分为逻辑的让步子句(Logical Concession,用“εἰ καί”带直说语气),可能的让步子句(Doubtful Concession,用“ἐὰν καί”带假设语气),与强调的让步子句(Emphatic Concession,用“καὶ ἐάν”带假设语气,或“καὶ εἰ”带直说语气)。

语助词(Particle)

  或称“质词”,意即“微小之词”,希腊文中甚多微小零星却十分重要的用字,如:副词,连接词,介词,感叹词等。又可分为加强语助词(Emphatic Particle),与否定语助词(Negative Particle),其中“οὐ μή”为双重否定词,以加重否定之意。

轭式修饰法(Zeugma)

  用一个形容词勉强修饰两个名词,或用一个动词勉强及于两个受词的修饰法;而其中只有一个是合逻辑的。

  (本文由陈一萍姊妹编写,潘秋松弟兄修订)

 
 

 

重要古抄本代号简表

代号

地点

日期

P13

London & Florence

III/IV

P17

Cambridge

IV

P20

Cambridge

III

P23

Urbana, III

III

P46

Dublin & Ann Arbor, Mich.

II/III

P54

Princeton

V/VI

P74

Cologny

VI/VII

P79

Berlin

VII

א

London

IV

A

London

V

B

Rome

IV

C

Paris

V

D

Cambridge

VI

E

Basle

IX

H

Hamburg & Cambridge

IX

K

Paris

IX

L

Paris

VIII

Ψ

Athos

VIII/IX

33

Paris

IX

  代号右上角之小写记号,乃经文鉴别学通用之符号:

  *=原始手抄本写法。

  1, 2, 3a, b, c = 第一、二、三修订本读法。

  corr = 许多修订本。

  gr = 双语抄本中的希腊文读法。

  mg = 原抄本旁注资料。

  supp = 后人增补在原抄本的资料。

  vid =原抄本读法无法完全确认,但有明显支持。

  小写P13至P79是最近发表之蒲纸文献资料,日期较早,但均属碎片。

  大写א至Ψ等古抄本日期略晚,但较完整,是研判新约经文之重要依据。

  阿拉伯数字编号33之古抄本日期最晚,仅引作佐证。

  古抄本及译本详细资料请参考Introducti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3rd Edition (Corrected:1983),或4th Revised Edition (1993), United Bible Societies.


 

版权信息

英文版版权信息: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U.S.A. under the title:

Greek New Testament Exegetical Notes (10 Volumes)

Based on 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by Archibald T. Robertson.

Complied, translated, supplemented & updated by Silas Chan.

Copyright © 1995 by Living Spring Publications

P. O. Box 1003, Monterey Park, CA 91754, U.S.A.

中文版版权信息:

使用以下名称出版于美国:

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

总编辑:詹正义,潘秋松

版权© 美国活泉出版社,1990-1999

P. O. Box 1003, Monterey Park, CA 91754, U.S.A.

基道出版社有限公司总代理

香港沙田火炭坳背湾街26号富腾工业中心1011

http:/www.logos.com.hk

版权所有

获许可使用


该注释资源已在研经工具中上线,供用户免费使用。

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并选择新约书卷

标签选择“活泉”,即可阅读活泉注释的大纲、导论和注释。

标签选择“希腊文”,即可阅读希腊文文法词汇简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