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宝训解经注释系列——提多书》作者:D·爱德蒙·希伯特(D. Edmond Hiebert)
首页

《生命宝训解经注释系列——提多书》作者:D·爱德蒙·希伯特(D. Edmond Hiebert)

756人浏览

尽管互联网上的资源丰富,但遗憾的是,大部分这些资源并未被翻译成中文。我们的愿景是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并以清晰流畅的中文呈现给您,《生命宝训解经注释系列》涵盖新约各书卷。这些注释书由研经工具团队首次译为中文。希望这些资源对您有所裨益!更多资源将陆续上线!


 

  

 

这本《提多书》注释书选自备受赞誉的《释经者圣经注释》(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其中文繁体版译本由香港种籽出版社(Seed Press)出版,名为《种籽圣经注释——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经研经工具团队修订后,这套提多书注释制作成了简体中文版,并已在研经工具上线。

《释经者圣经注释》已被众人推崇为最主要和最实用的福音派注释书之一。它是为牧师和研习圣经之人写的,兼具学术性和综合性,却没有太多的理论。在存在明显分歧意见的问题上,作者们除了给出自己的观点以外,还公平地讨论相反观点,而且不带任何的敌意。为了让不熟悉圣经语言的读者能读懂这些材料,书中的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均采用音译的形式。技术问题和文本问题则放在每一部分末尾的注解中作简要讨论。


使用说明:该注释资源已在研经工具中上线,供用户免费使用。

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选择提多书,并标签选择“解经”,

即可阅读该注释的大纲、导论和注释。

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


作者:D·爱德蒙·希伯特(D. Edmond Hiebert)

· 作者介绍

· 本书介绍

· 导论

· 大纲

· 圣经版本信息

· 参考资料信息

· 参考目录

· 版权信息

· 注释(试读)


作者介绍

D. 埃德蒙·希伯特(D. Edmond Hiebert1910-1995年)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教师和圣经注释学者。他在约翰弗莱彻学院(John Fletcher College)获得历史学的副学士学位,并在南方浸信会神学院(Southern Baptist Seminary)获得神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在神学院接受培训之前和期间一直担任牧师。从神学院毕业后,他在堪萨斯州希尔斯伯勒的塔博尔学院(Tabor College)担任新约教授。1955年,他成为门诺弟兄圣经神学院(the Mennonite Brethren Biblical Seminary)的希腊文教授和新约教授,该学院位于加州的弗雷斯诺。他创作了17本书,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新约书卷及议题的。那些专以明白和传讲神的道为念的人认为,他的新约注释系列是同类中的佼佼者。

图书介绍

  

这本《提多书》注释书选自备受赞誉的《释经者圣经注释》(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其中文繁体版译本由香港种籽出版社(Seed Press)出版,名为《种籽圣经注释——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释经者圣经注释》已被众人推崇为最主要和最实用的福音派注释书之一。它是为牧师和研习圣经之人写的,兼具学术性和综合性,却没有太多的理论。在存在明显分歧意见的问题上,作者们除了给出自己的观点以外,还公平地讨论相反观点,而且不带任何的敌意。为了让不熟悉圣经语言的读者能读懂这些材料,书中的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均采用音译的形式。技术问题和文本问题则放在每一部分末尾的注解中作简要讨论。

导论

提多书是教牧书信中最短的一卷,因此常被篇幅较长的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夺去光彩。但这卷书在教义及实用价值上都极为丰富,值得加以研究。

一、作者

这卷书为保罗所写,这一点在初期教会无人置疑,其反对论调是近代才出现的。本注释毫无保留地接受本书为保罗所写。以下内容是本书作者对教牧书信作者所作的整体论述。

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都未署名,我们在这些书卷上面对的问题是作者是谁,而非作者的真伪。但三卷教牧书信都以保罗之名起始,有关作者的争议便牵涉到一个关键问题,即这些书信的真实性。所以,我们必须颇为详尽地查考这个问题。

反对教牧书信为保罗所写的论据主要有四项,我们要对此一一加以答辩。

1. 历史方面的论据。教牧书信提到的事件与使徒行传的记载不符。使徒行传并没有提到保罗曾在克里特传道并把提多留在那里(多1:5),他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也与使徒行传的记载不符。关于这几点,所有学者都持赞同意见。

然而,保罗是否真的在使徒行传末尾几节所记的罗马囚禁时期被处死了呢?许多学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并据此认为这几封书信不可能为保罗所写。

我们的解释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后曾经获释,之后周游各处,在那期间撰写了提摩太前书与提多书。他写下提摩太后书却是在第二次监禁期间。

支持这种见解的证据相当可观。罗马的克莱门(Clement of Rome,“克莱门”又译“革利免”,公元95年)说,保罗曾到过“西方的尽头”(Clement 5)。对住在罗马的人而言,那个地方正是西班牙。保罗曾写信给罗马教会说,他计划路过他们那里前往西班牙(罗15:2428)。《穆拉多利经目》(The Muratorian Canon,约公元200年)也提到了保罗“前往西班牙”。这证明他的计划最终得以实现。此外,我们只要留心阅读使徒行传就可看出,这件事只能发生在他第一次被囚罗马之后。

最明确的记载来自优西比乌(Eusebius)。他写道:

 

据称,保罗为自己辩护之后再次启程开展传道事工,后来第二次进入该城(罗马),并在那里殉道而死。入狱期间,他写下了提摩太后书,并于书中提到自己的第一次辩护以及即将殉道的事情。(《教会史》公元3262:22

 

2. 教会方面的论据。教牧书信中提到了监督、长老和执事。学者们宣称,这种教会结构要比保罗在世时的教会结构更复杂。

然而,我们若细读提多书1:5-9便可发现,“长老”和“监督”这两个名称是可以互换使用的。保罗也曾在腓立比书1:1问候腓立比教会的“诸位监督和诸位执事”。

伊格纳修书信the Epistles of Ignatius,约公元115年)描述的情形则与此大不相同,那里说当时间地方教会都有一个监督、几个长老和几个执事。但显而易见的是,教牧书信反映的教会结构类型是保罗所熟悉的,而不是伊格纳修熟悉的。因此,今天许多人主张的教牧书信写于2世纪的观点,似乎并不符实。

3. 教义方面的论据。反对保罗是作者的第三个论据是,教牧书信强调的教义与保罗以前的书信有所不同,尤其是信中反复提到的“纯正的教义”(提后4:3;多1:92:1)这个短语。库梅尔(Kummel)虽然对此大作文章,却也承认“教牧书信极力反对的犹太基督徒之诺斯替异端……于保罗在世时就存在,这是可以想见的”[1]。他也说:“教牧书信出自保罗,这一点从2世纪末它们被承认为圣经正典,一直到19世纪初,都无人置疑。”[2]

其实,保罗在给歌罗西教会的信中就反对过诺斯替思想。19世纪评论家的错误在于,他们认定诺斯替思想在2世纪以前并不存在。如今人们已普遍承认,这种思想在基督教出现以前就已渗入犹太教。只是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诺斯替思想在基督教出现以前已成体系,关于这一点,埃德温·山内(Edwin M. Yamauchi)已在他最新的学术著作《基督教之前的诺斯替主义》(Pre-Christian Gnosticism)中做出充分证明。

4. 语言学方面的论据。反对教牧书信真实性最有分量的论据是,它们在风格及词汇上与保罗之前的著作不同。这是今天那些持否定意见的评论家所强调的重点。

哈里森(Harrison)发现,教牧书信中有175个词在新约别处没有出现过,有130个词保罗从未使用,却是新约其他作者用过的。通过某种逐页字词对照(word-per-page method)的方法,他发现教牧书信所用的新词急剧增加,于是据此断定这些后期书信并非保罗所写。[3]

上述统计对20世纪的许多学者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格思里(Guthrie)回应说:“根据保罗书信中有限资料做出的数据统计无法顾及主题内容、写作背景和收信人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都可能是新词出现的原因。”[4]剑桥大学的统计专家尤尔(Yule)宣称,若想做好一项切实有效的统计研究,必须有约一万字的范例作基础。[5]教牧书信的研究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布鲁斯·梅茨格(Bruce M. Metzger)肯定地说,哈里森对统计方法的运用已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Expt, 70:91-94)。

近年来有几位学者一直主张路加是代笔者(秘书),是他为保罗撰写了教牧书信。莫尔(Moule)写道:“我认为三卷教牧书信都是路加所写,但他是在保罗在世时写的,其中只有一部分出自保罗口授。”[6]仔细研究圣经的人会发现,有相当数量的重要希腊词仅见于路加福音、使徒行传和教牧书信,却从未出现于新约别处。看起来代笔者有时被赋予了相当大的自由来撰写手稿,而我们又知道保罗在写信时确实惯于请人代笔(罗16:22)。

有关教牧书信的著作(ICC, 1924)中,沃尔特·洛克(Walter Lock着重为这几卷书信的真实性辩护。他注意到,教牧书信与保罗给以弗所长老的临别赠言(徒20:17-38)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他说:“这些书信与其他保罗书信拥有相同的来自教会作者的证据支持。”他还宣称,这几卷书的教义背景在本质上仍是保罗的风格(p. 25)。此外,洛克和格思里也指出教牧书信含有路加的语言风格。[7]

或许更重要的是,牛津大学的凯利(J. N. D. Kelly)在哈珀新约注释Harper’s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1963的那一卷里,对上文提到的所有否定论据都给出了充分的回答。经过全盘的审慎评估,他得出结论为:各种证据“显而易见地……倾向于传统理论对保罗作者身份的肯定。”(p. 34)洛斯图德(W. J. Lowstuter)在《阿宾顿圣经注释》(Abingdon Bible Commentary)中写道:“总而言之,证据倾向于支持保罗为这些书信的作者。”(p. 1276

二、收信人

这封书信是写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同信仰做我真儿子的”(1:4)。后面这句附加说明显示出,保罗与提多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提多书2:6-7则表明,保罗给提多写信时,提多还比较年轻。

圣经论及提多的话格外地少。虽然提多与保罗关系密切,但他的名字从未在使徒行传出现。除了这卷提多书,他的名字只见于另外三卷保罗书信(林后2:137:613148:6162312:18;加2:13;提后4:10)。

按年代次序来看,圣经第—次提到提多是在加拉太书2:1-3。那处经文记载,保罗从安提阿前往耶路撒冷与教会领袖们讨论“他的”福音时,带着一个未受割礼的希腊青年提多同去,为的是把他当作自己在外邦人中间侍奉成果的杰出范例。“做我真儿子”—语暗示,提多是由保罗带领信主的,很可能就发生在使徒行传11:25-26记载的安提阿事工期间。他们在耶路撒冷期间,提多并未被勉强受割礼(加2:3-5),保罗认为外邦信徒不在摩西律法之下的立场也因此得到了肯定。保罗选择了提多来投石问路,试验一下这个关键问题,这充分说明这位青年归信者是满有属灵活力的。

在这之后,一直到保罗于第三次宣教旅程中抵达以弗所侍奉,圣经并未记载关于提多的情况。或许保罗当时曾带提多从安提阿同往以弗所(徒18:22-19:l),而在那里帮助他的那群人中就有提多,只是经文并未提到他的名字(徒19:22)。哥林多后书表明,提多这时已成为一位受人尊敬、且为保罗信任的同工。保罗曾不止一次打发提多到哥林多去执行重要使命。他很可能先后去过三次哥林多,但从哥林多后书来看,他探访该地的次数及时间顺序却无法确定。

大约在撰写哥林多后书的前一年,保罗曾打发提多到哥林多去,动员哥林多信徒为犹太圣徒奉献捐资(林前16:l-4;林后9:212:18)。显然,保罗在写完哥林多前书不久,便再次打发提多到哥林多去处理该教会的混乱之事,并挫败教会中的反保罗势力。保罗当时要去特罗亚宣教(林后2:1213),便与提多约定事后在那里会合。然而,提多并没有按原计划返回特罗亚,这令保罗非常着急。于是,他放弃了特罗亚的事工机会,前往马其顿,希望可以早些与提多会晤。这时,提多终于在马其顿出现,并带来好消息:他在哥林多的艰巨使命已然完成(林后7:5-7)。此事的圆满成功令保罗十分喜乐,提多本人为哥林多人的回应心中欢喜,这也使保罗感到快慰(林后7:6713-15)。由于事情进展顺利,保罗深受鼓舞,于是挥笔写下哥林多后书交与提多带回,并指示他办妥哥林多教会的捐资事工(林后8:6716-22)。保罗极力举荐提多和与他同去的两个人(8:18-24),并向吹毛求疵的哥林多人保证,提多为人极其可靠,与保罗是同心合意的(林后12:1718)。

后来,保罗在哥林多住了三个月(徒20:2)。那时,教会的问题已得到解决,捐资也已收妥。提多再次成功完成了一项棘手的任务。然而当保罗写下罗马书时,提多已经离开哥林多,因为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向罗马圣徒问安的那些保罗的同工中(罗16:21-23)。从此以后,一直到保罗撰写教牧书信之前,圣经均未提到提多。

保罗给提多写信时,他正在克里特岛上服侍。“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1:5)这句话显示,保罗曾与提多在克里特岛上同工。他们同工的时间显然不长,但足以使保罗认识到当地教会的不堪光景。保罗写下这封书信时,提多在岛上的侍奉显然已有时日。保罗通知提多,提多的接班人一到,他就要到尼哥波立与保罗会和(3:12)。尼哥波立显然是指希腊西部亚克兴海湾(the Gulf of Actium)伊庇鲁斯(Epirus)区的那个希腊城市。这个要求说明,保罗正为提多安排以后的计划。

提摩太后书4:10最后简单提到了提多。保罗在那里告诉提摩太,提多已往挞马太去了。这就暗示,保罗第二次在罗马坐监时,提多曾跟他在一起。虽然圣经没有明确交代提多去挞马太的原因,但我们可以推断,他必是带着基督徒使命前去的。

有关提多的这些只言片语表明,他是一位值得信赖、大有果效、颇受重用的年轻同工。他个性坚强、足智多谋、精力充沛、灵活老练,善于应对困难和解决纠纷。

三、写作情境

提多书外在的写作情境是,西纳和亚波罗计划路过克里特(3:13),他们会将这封书信带给提多。内在因素则是,保罗有心要巩固提多作为他的代表的地位,好让他在克里特完成一项艰巨任务。

四、写作目的

如上所述,这卷书信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要鼓励并坚固提多完成保罗指派的使命。鉴于克里特的实际情况,保罗知道提多必会遭遇反对(1:10112:153:10),因此需要巩固提多在克里特各教会服侍的权柄。这封信可谓是此项任务的授权书,它能向那地的会众证明,提多是按照保罗亲自指示行事的。保罗在信中表达了对克里特各教会的担心。作为保罗的亲密同工,提多想必对本书的劝勉和教导已经十分熟悉了。

克里特教会的起源不详。保罗到克里特访问时,那里的教会显然已存在一段时间了,但状况很是差强人意。他们在组织上十分松懈,所以提多受命要在各教会设立一些在道德和教义上都合乎资格的长老(1:6-9)。鉴于那里的假教师活动猖獗,这样做可谓至关重要(2:l-103:l-3)。基督徒的行为必须扎根于福音的基要真理(2:11-143:4-8)。

这卷书信也传达了保罗给提多的个人信息,信中指示提多在接班人抵达后,要赶紧到保罗冬天待的尼哥波立与他会合(3:12)。这其实是告知提多,保罗正在为他们的同工制定下一步计划。

五、写作时间

判断这卷书信的写作时间取决于两点:一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的时间——人们普遍认为那个事件发生于公元61-63年,但也有可能在59-61年;二是保罗获释后的宣教之旅如何排序。由于这卷书信并未提及尼禄的逼迫(显然始于公元6410月),因此将它的写作日期定在保罗获释与那次逼迫之间似乎最为合适。提摩太前书及提多书提及的那几次东行之旅,显然是在他获释后马上开始的。因此,提多书很可能写于公元63年秋,在保罗离开克里特后不久。

六、写作地点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推测。本书3:12表明,保罗那时尚未抵达尼哥波立。人们所推测的写作地点,无论哪种都取决于保罗获释后开展行动的先后顺序。其中一种推断便是,本书的写作地点为哥林多。

七、神学价值

提多书涉及的内容与提摩太前书大致相同,不过相对更为简洁、也更少提及私事。本书大部分内容谈的都是教牧职责及社会关系,但其中至少有三处概述性经文可谓神学瑰宝(1:1-32:11-143:3-7)。在提摩太前书中,保罗强调纯正的教义;在提多书中则强调与之相称的基督徒行为,并且强调基督徒的行为必须依据基督的真理,并受基督真理的制约。与其他书信相比,保罗在这卷简短的书信中更有力地强调了福音真理与道德纯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卷书中,福音的基本真理透过其使人得救并成圣的不朽荣耀彰显出来。就经验来说,圣灵使人重生的工作是基督徒行为的根基(3:3-7)。

八、文本

提多书的各种原文抄本虽然有抄本之间常见的文字出入,但这卷书信的原文并没有特别严重的问题。联合圣经公会希腊文圣经的编者们认为,在他们所厘定的经文中,只有四处文本问题需要加注。

九、摘要

按照惯例问候之后(1:1-4),保罗首先论及教会长老当有的资格(5-9节),然后谴责那些暗中破坏克里特事工的假教师(10-16节)。

在第2章,保罗指示提多如何应对那里的状况。他定下基督徒的行为准则,特别论及年长的男子(1-3节)、青年人(4-8节)和做奴仆的人(910节)。

该章最后几节(11-15节)一直到第3章探讨了基督徒生活的社会影响(12节),反映出其神学上的侧重点。接着,保罗提醒人们思想福音带来的更新,这福音是借着救主的显现和工作成就的(4-7节)。

之后是有关行善(8节;参见14节)和假教师的劝诫(9-11节)。这卷简短的书信最后以有关个人的信息、忠告以及祈福结束(12-15节)。

 

 

大纲

一、问候1:1-4

(一)作者(1:1-3

(二)读者(1:4上)

(三)问安语(1:4下)

二、关于长老及克里特的假教师(1:5-16

(一)设立合格的长老(1:5-9

1.提多在克里特的任务(1:5

2.长老的资格(1:6-9

(二)驳斥假教师(1:10-16

1.对假教师的描绘(1:10-13上)

2.对这种情形应有的回应(1:13-14

3.对假教师的谴责(1:15-16

三、关于教会中的大众群体(2:1-15

(一)对各群体的教导(2:1-10

1.提多所担负的教导职责(2:1

2.对不同年龄层的教导(2:2-6

3.提多本人的榜样(2:7-8

4.对奴仆的教导(2:9-10

(二)敬虔生活的基础(2:11-14

1.神恩典的显明(2:11

2.受神恩典的训练(2:12

3.对基督再来的期盼(2:13

4.基督救赎的目的(2:14

(三)重述提多的职责(2:15

四、关于信徒与世人相处(3:l-11

(一)信徒做公民的义务(3:1-2

(二)敬虔行为的动机(3:3-8

1.以我们自己过去的光景为动机(3:3

2.以我们现在所蒙的救恩为动机(3:4-7

1)救恩的彰显(3:4

2)救恩的基础(3:5上)

3)救恩的途径(3:5-6

4)救恩的结果(3:7

3.教义与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3:8

(三)对属灵错谬的回应(3:9-11

五、结语(3:12-15

(一)末了的教导(3:12-14

(二)个人的问候(3:15上)

(三)结束的祈福(3:15下)

 

 

圣经版本信息

ASV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美国标准译本

 

BV          Berkeley Version (The Modern Language Bible)

伯克利译本

 

KJV          King James Version

英王钦定本

 

LXX         Septuagint

七十士译本

 

Moff.         J. Moffatt,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莫法特译本

 

NASB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新美国标准圣经

 

NEB         The New English Bible

新英文圣经

 

Nestle        Nestle (ed.) Novum Testamention Graece

奈瑟勒希腊文新约圣经

 

NIV          Th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新国际译本

 

RSV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修订标准译本

 

TR           Textus Receptus

公认经文

 

UBS          The United Bible Societies’ Greek Text

联合圣经公会希腊文圣经

 

WH          Westcott and Hort, The New Testament in Greek

韦斯科特-霍特新约希腊文圣经

 

参考资料信息

EGT         Nicoll: 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

尼科尔编著《释经者希腊文新约注释》

 

Expt         The Expository Times

《释经时代》

 

IB           The Interpreter’s Bible

《解经者圣经注释》

 

 

 

参考书目

Alford, Henry. The Greek Testament. 4 vols. Revised by E. F. Harrison. Chicago: Moody, 1958 (1861).

Barclay, William. The Letters to Timothy, Titus and Philemon.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60.

Barrett, C. K. The Pastoral Epistles. Oxford: Clarendon, 1963.

Bernard, J. H. The Pastoral Epistl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99.

Easton, B. S. The Pastoral Epistles. New York: Scribner’s, 1947.

Erdman, Charles R. The Pastoral Epistles of Paul.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23.

Fairbairn, Patrick. Commentary on the Pastoral Epistle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56 reprint, (1874).

Falconer, Robert. The Pastoral Epistles. Oxford: Clarendon, 1937.

Feine, Paul, and Behm, Johannes.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Completely reedited by W. G. Kummel. Translated by A. J. Mattill. Nashville: Abingdon, 1966.

Guthrie, Donald. The Pastoral Epistl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7.

Harrison, Everett F.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4.

Hayes, D. A. Paul and His Epistles. New York: Methodist Book Concern, 1915.

Hendriksen, William.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Pastoral Epistles. Grand Rapids: Baker, 1957.

Hiebert, D. Edmo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auline Epistles. Chicago: Moody, 1954.

Kelly, J. N. D. A Commentary on the Pastoral Epistle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3.

Lenski, R. C. H. Interpretation of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to the Thessalonians, to Timothy, to Titus and to Philemon. Columbus, Ohio: Wartburg, 1937.

Lock, Walter.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Pastoral Epistles. Edinburgh: T. & T. Clark, 1924. On the Greek text.

Lowstuter, W. J. “The Pastoral Epistles.” Abingdon Bible Commentary. Nashville: Abingdon, 1929.

Scott, E. F. The Pastoral Epistles.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s, n.d (1936).

Simpson, E. K. The Pastoral Epistl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4.

Vine, W. E. An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 4 vols. Westwood, N.J.: Revell, 1940.

Zahn, Theodor.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vol. 2. Grand Rapids: Kregel, 1953 reprint, 1909.

 

版权信息

《生命宝训解经注释系列——提多书》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U.S.A. under the title: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Titus

D. Edmond Hiebert

Copyright ©1978 by The Zondervan Corporation

Grand Rapids, Michigan, U. S. A.

中文版版权信息

使用以下名字出版于香港:

种籽圣经注释——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

艾尔、赫伯特著/古乐人译

版权© 种籽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

香港九龙中央邮局邮箱K-2442

版权声明:

本书自此书原出版者取得全球中文本出版及发行权,

凡未经取得本社书面许可,无论部分或全部,均不得转载或翻印。但书评中引用则不在此限。

版权所有

获许可使用

 


[1] Feine-Behm-Kummel,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Abingdon, 1966), p. 267.

[2] 同上。

[3] P. N. Harrison, The Problem of the Pastoral Epistl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1).

[4] Donald Guthrie, New Testament Introduction: The Pauline Epistles (Chicago: InterVarsity, 1961), p. 221.

[5] G.U. Yule, The Statistical Study of Literary Vocabulary (Cambridge, 1944).

[6] C.F.D. Moule, “The Problem of the Pastoral Epistles: A Reappraisal,” in Bulletin of John Rylands Library, vol. 47 (March, 1965), p. 434.

[7] Donald Guthrie, New Testament Introduction: The Pauline Epistles (Chicago: InterVarsity, 1961), p. 235.

 

注释(试读)

 

一、问候 1:1-4

1:1-4  1神的仆人和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带来敬虔的真理的知识——2信心和基于永生的盼望的知识,这盼望是那无谎言的神在时间开始以前所应许的,3在他所定的时候,借着传扬把他的道显明了;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神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4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同的信仰做我真儿子的。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对这样一封简短的书信来说,这里的问候语冗长而有份量,颇引人注意。在新约书信中,只有篇幅最长的罗马书的问候语比它长。此处分段显示出当时书信问候语常见的三部曲——作者、读者、问安语。[1]一般而言,每一部分都可根据写作情境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加以扩充。

(一)作者(1:1-3

1:1  与罗马书一样,这里的问候语之所以冗长,是由于第一部分的展开。此处对作者及其权威信息的强调,正表明了这卷书信的目的。作者如此郑重其事地介绍自己,并不是针对保罗的忠实同工提多,而是要有力地强调提多在克里特所代表之人的权威使命和信息。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并推广那信息,那信息是与日常生活中的敬虔紧密联系的。

保罗在他的名字前面附上两个资质。神的仆人一语在保罗书信中只出现于此处,在别处则作“耶稣基督的仆人”(罗1:1;加1:10;腓1:1)。若说此信是某人假冒保罗之名写作,他为何要这样违反常例则令人难以理解。与这里最为类似的对应经文,是雅各书1:1。“仆人”doulos)是“奴仆”的统称,表明保罗承认自己属于神且完全依赖于他。这一称谓表明他的个人身份,在这里最好译作“仆人”。因为“神的仆人”这一称呼也曾用来指摩西(书1:2)和众先知(耶7:25;摩3:7),表示神使用这些人来成就的旨意。他是不折不扣的神的代理人(请注意,在这段问候语中,“神”字共出现了五次)。如此强调,在克里特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耶稣基督的使徒一语,表明保罗在神仆人中的正式级别。连词de)并非表示并列,而是表递进之意,可译作“且(为)”。他不但是“神的仆人”,而且是“耶稣基督的使徒”,是曾经蒙选召、蒙装备并被差派做他权威的信使。“使徒”在这里是狭义,表使徒职分。

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真理的知识这句话,对他使徒的职分做出进一步描述。“凭着”二字译自介词kata,在问候语中共出现四次(1:1一次〕,1:3两次〕,1:4一次〕),这里是第一次。这个词单独出现时,意指“之下”,宾格则是“根据、按照、与之一致”的意思(上述四次都是此意),标志着度量的标准。这个词还可以指目标或目的,译作“为了……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此处便指保罗的使命就是要增进基督徒的信心和知识。然而,这种译法并不适用于该词的上述四个出处。而译作“按照”则符合kata在问候语中所有四处的用法,意指他的使徒职分与神选民所得的信心和知识完全相符。他的使徒职分并不受他们信心的调校(参加1:11-17),而是与他们的信心全然一致。克里特的基督徒必须以这一事实来衡量自己的信心。

神选民是那些透过福音回应神呼召的人。这句话体现出神的主动与人的回应这二者间的平衡。圣经中有关拣选的教训虽然奥秘难解,却是为信徒而设,且是一项可以付诸实践的真理。这教训是向奋勇争战的忠心信徒保证:他们的救恩自始至终完全出自于神。

基督徒的信心与真理的知识密不可分。“真理的知识”就是对“真理”的充分了解,是对福音所启示的神之真理的内心领会。信心是人心里对福音真理的回应,但信心也必须有头脑。神从来不愿属的人在福音真理的知识上懵懂无知。

基督教真理具有道德性。这真理带来敬虔(字面意思为“照着敬虔的真理”)。行为必须用敬虔的要求来衡量,而这种恭敬态度又可以引发讨神喜悦的行为。那些受神的真理支配的人,行事为人就会与这些要求相符。切实拥有真理与真正的敬虔密不可分——这是克里特教会需要学会的一个功课。

1:2  1:2原本的文脉不大明确。新国际译本的译者根据他们自己对上下文脉的理解,加上了“信心和知识”(a faith and knowledge)几个字,指明基督徒生活是以永生盼望为基础的。但其他人认为,本节应与“使徒”二字相连,这是在进一步描述保罗的使徒职分。但此种看法似乎把经文的思想变得过度狭窄了。因此,我们最好把本节和上文的所有内容联系起来。

原文epi(表位置格)可以恰当地译作“基于”resting on)。永生的盼望是基督徒信仰和侍奉的根基。与神的所有选民一样,保罗的生活和侍奉也是牢牢扎根于“盼望”之中。这盼望使人热切而充满信心地期待着“永生”,即那永不止息、永不变质的生命到来。信徒现在已经拥有永生(约5:24),但唯有等生命之王再来时,这永生才能全然实现。

这盼望不是一种虚幻的憧憬,而是切合实际的,因它建基于神绝对可信的性情。神是无谎言的(在希腊文中是一个词)。他既有这样的属性,所赐的应许就必成就。神的真实诚信与克里特人那恶名昭彰的狡诈不实形成鲜明对比(1:12)。

神在时间开始以前(字面意思为“亘古之前”)便已应许这永生。这应许自万世之前、创造伊始便开始生效。有人认为,这是指神赐给旧约列祖及众先知的应许。还有人认为,这是神在亘古之时所赐的应许(参提后1:9)。威廉·凯利(William Kelly)说:“这是宇宙与人尚未存在时,三一神彼此之间的承诺”(p. 17)。这应许根植于神为人所定的永恒旨意。

1:3  这应许源自神永恒的计划,其可靠性借着所传的福音被清晰、公开地启示出来,这一点有史为证。这生命的应许在亘古之前便已赐下,而他的道在历史的某一特定时刻才彰显出来,此处句子结构的变化便反映出两者间的这一对比。他的道”不是指基督本身(the Logos),而是指关于拯救的福音信息。这信息在他所定的时候,即在神凭他永恒智慧所定的时间显明出来。整个人类历史都是为这启示作预备。这个时间在历史上十分切合时宜:罗马帝国当时的太平盛世为传福音创造了有利条件,希腊文的普及也使其成为向普世传扬福音的语言媒介。

这信息传给世人,是借着……交托了我传扬的责任。这里所指的不是传扬的行动,而是传扬的信息,即福音信息。这信息无可替代,而保罗写此信的目的正是要使纯正的福音在克里特岛上得以保存。

神将这赐生命的信息托付给保罗。如此神圣的使命竟交托给他这样不配的人(林前15:9;弗3:8;提前1:11-13),实在令保罗万分惊奇。这里的人称代词特别强调,这信息“是交托了我”的。对他而言,他所蒙的呼召极具个人性,是一种不可更改的经验。

这使命临到他,是按着神我们救主的命令。这便有力地肯定了他的使命乃从神而来,也强调了这卷书背后的权柄。“神我们(的)救主”一语,保罗在教牧书信以外从没有用过。原文的语序是“我们的救主神”,着重强调神救人的行动。那位施行拯救与保守的不是别人,正是神。代名词“我们(的)”道出信徒个人得救的体验以及对神的公开称信。保罗此处的用法暗示,这里指的是父神。在教牧书信中,这个称谓既用于父(提前1:12:34:101:32:103:4),也用于子(提后1:101:42:133:6)。父神既为救恩的创始者,如此称呼他便是十分恰当的。

(二)读者(1:4上)

1:4  收信人被简单描述为照着我们共同的信仰做我真儿子的。“我真儿子”(原文无“我〔〕”一词)一语,显示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儿子”的字面意思是“孩子”,表示钟爱。这个词暗示,提多是保罗带领信主的。形容词“”(gnēsios)只见于保罗书信,意思是“合法生的、真正的”,说明提多为保罗真儿子的身份不是肉身上的,而是属灵上的,乃是“照着我们共同的信仰”。“照着”(kata)表明他们的关系符合他们共同的信仰”。但“共同的”一词不只限于作者和读者,而是表明神选民共同持守的信仰。他们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保证提多能在克里特正确地代表保罗的立场。

(三)问安语(1:4下)

1:4  恩惠平安是保罗特有的问候语。“恩惠”在这里指信徒生命中运行的、本不配得的神的恩宠。“平安”则是与神和好之人在生命中经历的和谐与安宁。这双重的福气,是从父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来的。保罗视父与子为同一个福源,且为众信徒所切望的同—个对象,因此“从”字只出现了一次。“我们的救主”一语在1:3指父,在这里却指子。“我们的”仍强调信徒共同的见证。这种互换使用并非出于偶然,因父与子都与赐下救恩有份。加尔文(Calvin)说:“子把从父而来的救恩带给我们,父则借着子把救恩赐下”。

 

注解

1:4  与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一样,公认经文此处有ἔλεοςeleos,“怜悯”,介于“恩惠”与“平安”之间)一词。然而,抄本证据却有力地证明,此处并无该词。


[1] 新国际译本的分段为:1-3节、4节上、4节下。——译注


如果您希望阅读更多有关该注释的内容,请移步至研经工具

该注释资源已在研经工具中上线,供用户免费使用。

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选择提多书,并标签选择“解经”,即可阅读该注释的大纲、导论和注释。

研经工具( https://yanjingtool.com/b/web/)

全部评论